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5s管理基本概念

5s管理基本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8:0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5s管理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 5s管理 企业管理 治理方法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篇(2)

为此,我想通过我个人对公司整体的发展情况提出三点推进性建议,希望能给公司在基础管理和经营发展战略上有一定促进作用。从目前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我们没有市场发展能力,也不是用户在抛弃我们,更不是我们的员工没有智慧,而是我们的上下层的思维衔接出了问题。

为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公司发展的推动力,这三个方面就是:一、思维;二、速度;三、服务。

首先,我先从思维开始谈起。在公司领导层可能人人都知道,21世纪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主题是"思维"。从管理的角度看,思维指导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受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政治、家庭、文化、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和生理反应因素来支配,思想产生触动,由于产生了触动,触动反应人的生理需求,需求转变一种欲望,欲望驱使人做出动机,动机产生结果。实际上就是思维决定了一个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理念,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术的方法和方式,当一个正确的方法配合一个正确的决策,就会产生很大的。同样,思维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方法、方式和效果。为整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拥有创新思维。

通过一系列的动机反应,最终结果归结在人的生理需求和欲望上。所以,要改变企业的创新和人的思想,就必须改造人的思维模式。

目前,公司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上下层思维断接,管理层部署的工作或者任务,传达到下面后就会发生扭曲,用哲学思想就是抽象。由于变成一个抽象的东西,就让大多数人的信息编码出现偏差,或者是错误判断。导致具体完成任务的人无法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是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样的偏差思维和错误判断,就会使执行任务的人消耗掉大量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也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成性。

那么,怎样才能衔接上下层的思维,打开领导层与基层的思维通道呢?

大体来说,就是改变旧的思维模式,推行新的管理思维,树立人人都是企业的管理着,只是管理的职、权、责和管理的范围不同而已,而领导层逐步转变成企业的培训师或者是协调员的角色,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管理的角色。只有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自然企业也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个人认为:第一是,保持领导层与基层一线员工的亲密接触,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这也是人在接触事物时的第一心理反应。很多心理学大师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发现人比较喜欢和谐和安全的环境,对任何陌生的东西都有一种强烈的防范意识,当一个陌生的事物出现时,处于人的本能反应,一种无意识的防御体系就会立即形成,在防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表现不很明显的对抗心理,只要这样的心理已形成,我们就会得不到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就不会达到收集信息的最佳效果。

第二是,不断地给员工进行思维方面的培训,培训应该是由上而下,因为上层管理者在员工的心目中有很大的引导和表率作用,只要自己的上司在改变,员工自然也随着在不断地改变。要不断地鼓励管理层和一线员工树立一种变革的思想,体现"变革思维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生存"的思想。只有企业内的每个人都能树立变革的思想,企业才能进步,企业才能发展。光有培训还不够,还应该把这种思想,变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变革的意义。

第三是,培训是灌输思想的一种途径,在培训后,就是如何实施思维变革计划。把企业的思维变革应用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和企业市场开拓中去,对于个人就是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在完成这三点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要不断地总结变革经验,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扩大影响面积,带动少数观望的人,从而推动企业变革向前进。

其次,就是速度。最近很多企业管理的资料中显示,速度将决定一个企业运作的规模和市场效果。我们知道,在兵法上有"兵贵神速"之谈,意思是我们只要锁定目标就要以最短的时间实施,这叫抢先一步。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被打或者是出于被动地位。

速度用于企业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战略规划,战略思想,战略实施,战术应用;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市场响应,市场研究;服务响应,服务水平,服务素质等方面。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在每个员工思想里已经形成,但是如何对付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却显得束手无策,无以应对。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个因素?回答是人和速度。

既然速度在企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瓶颈,如何化解这个瓶颈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解决瓶颈,企业发展之路才能畅通。通过学习世界有名企业的很多做法,我个人结合本企业发展情况认为,公司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提高企业管理运作速度,是企业提速的第一步。不知道你是否有深刻的体会,在我们企业管理中,互相设障现象愈演愈烈,一个普通员工在管理部门没有认识人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一项任务。更不用说客户在我们企业办理业务或者提出一些合理要求。

再比如,当一线员工在跟客户谈好合作合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给客户实施,客观原因很多,例如没有建设计划、没有资源和没有时间等原因,没有人会提出我以最快的速度给你想办法解决,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由于上述原因,给公司在运营成本上造成很大的消耗,公司的成本将会不断地增大,然而这个问题正好是每一个人都感觉不到的。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量化,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是非常可怕的。量化的原理很简单,从客户和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算起,到客户正式使用我们的产品至,客户每月产生的评估费用乘以上月份加上建设因素,就是实际成本。据世界管理学家们分析显示,这个成本是企业实际成本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而也导致客户无法及时体验我们产品带来的享受和幸福。这些例子说明了一点,就是我们企业内部在打内部消耗战,也使企业在管理上传达信息速度变慢,严重时停止不前。所以说,企业要想提速,管理提速必须首当其冲。

二、后台支撑体系速度提升。

后台支撑体系大致包括,设备故障响应速度、设备故障排除速度和业务响应速度以及产品质量和产品品质响应速度。这些内容都会限制企业正常发展的速度,也会形成企业发展的间接瓶颈。主要表现在,客户在进行产品使用中,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是错误使用,造成产品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客户会找到一线员工联系解决,但由于一线员工局限于业务处理对技术不是很懂,需要后台支撑,但后台在支撑时会出现拖延时间或者闻而不理的现象。另外还有,客户反映一些小的问题,由于后台长期支撑工作的麻痹性,会马虎处理,但是由于马虎处理,却会引起客户的强烈不满。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后台是前台人员的乐队,前台是后台人员的演员,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所以,这里又把后台支撑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公司管理必须综合治理,平衡管理、支撑和一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后台提速的效果。

三、服务响应提速。

服务是我们公司的本质,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体,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和员工的素质。服务提速主要包括,服务响应速度,服务水平,服务品味,服务技术能力。在这里提到服务技术能力,主要是因为服务技术能力直接贯穿了服务的整体,透过哲学思想看,也就是体现了服务的全部。为什么说,服务技术能力会贯穿服务的全部,主要是因为服务的好坏除了人的因素外,很大的程度上还取决技术能力。当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让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这样就会让客户体验到企业服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再加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让客户在心理上有一种敬仰的感觉,用普通语言表达就是佩服。

再有,就是我的一次亲身体验,那次是我在给一个营业室处理网络故障,与一个线务员在进行交流,讨论维修客户电话线路问题,因为我原来也干过线务员,所以对线路维护比较熟悉,我看到他手上拿着一张故障问题派修单,我就问他,你知道派修单上的测试数据是干什么用的吗?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的答案是"不知道"。我就问他,那你每天修电话怎么修,他说师傅也没有教什么,主要是靠自己摸索。我又问他,分公司没有培训过吗?他说没有。我说这样你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而且也会影响你工作的效果,他露出无赖的脸色对我说,没有办法。从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服务技术能力是服务体系的核心,用它去贯穿整个服务活动,会带动服务质量和品质的整体提升。

最后,就是企业的整体服务。我所谈的服务,简单的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服务,另一个是企业外部服务。我们常谈的服务大多都是企业对外部的服务,很少重视企业的内部服务。首先说企业的内部服务,从服务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层为下层服务,管理为生产服务,生产为客户服务。服务的动机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就像你在调研的过程中所讲的,管理层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基层工作,了解困难解决问题,不要把问题转换到企业的外部去,这样就能达到上下层的一个和谐,只要企业的内部服务提升了,自然企业的外部服务就有了相应的提升。其次是,企业的外部服务,外部服务主要表现在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技能,服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环境的舒适程度。但服务环境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硬件方面,其二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指的是环境装饰,配套设施,测试工具等,用来方便客户和服务人员的工具。这个方面是企业可以改变的,是人可以看得到和感受到的。软件方面指的是人的因素,人是有思维的,有智慧的。同时也是不可控的,是不断变化的,人可以改变环境,可以熟练的使用工具。那么,对于外部服务的质量和品位如何,主要是由人来控制的,人决定了服务的本质。只有解决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服务问题。

从全局角度出发,不难看出,思维由上到下贯穿了企业的整体,反过来看,服务由下向上也贯穿了企业的整体。所以说,思维,速度,服务再企业发展过程起到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而且三个因素之间相互贯穿,相互作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也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战术实施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推断,这三个因素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和实施企业的推动动力,我个人根据世界500强企业的做法,建议公司在全公司大力推行5S计划。

5S计划主要发源于日本,为日本的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企业基础管理的有效工具。据一家经济资料显示,世界上500强企业当中,有80%的企业在实行5S管理计划。5S计划在公司推行后,将会给公司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企业发展秩序化,合理化,系统化,有效化,把公司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基。

5s计划实施起来非常的方便、简单,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实施,而且对公司的管理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生产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S的基本概念,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这五个单词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字母"S"开头,故简称为5S。5S管理是其它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程。实行优质化管理,创造最大利润和社会效益是一个企业永远的目标,全面落实5S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基础工程。

5S的定义与目的。整理,将物品区分为有用的与无用的,并将无用的物品清除掉。将"空间"腾出来活用。整顿,合理安排物品放置的位置和方法。不浪费"时间"找东西。清扫,彻底清除工作场所的垃圾、灰尘和污迹。消除"脏污",保持作业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清洁,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使之规范、制度化。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从事5S工作的习惯,使5S的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人。

5S的效用,大致可以归纳为:

1、5S是最佳推销员(Sales)--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对这样的工厂有信心,乐于光顾。口碑相传,会有很多人来公司参观学习。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工厂工作。

2、5S是节约家(Saving)--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的浪费,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l能降低工时,提高效率。

3、5S对安全有保障(Safety)--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职场,物流一目了然。遵守堆积限制规定,危险处一目了然。走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4、5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Standardization)--"3定"、"3要素"原则规范现场作业。大家都正确地按照规定执行任务。程序稳定,带来品质稳定,质量也稳定。3定即,定位、定容、定量。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3要素即,场所、方法、标识。

5、5S形成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Satisfaction)l--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员工动手做改善、有成就感。能造就现场全体人员进行改善的气氛。

篇(3)

关键词GIS网络Web GIS历程趋势

1 GIS的概念

(1)GIS的定义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的概念并非指地理学,而是广义地指地理坐标参照系统中的坐标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演义出来的知识。

(2)GIS的特点

为了满足GIS对地球表面、空中和地下若干要素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研究,GIS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①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②标准化和数字化

将多信息源的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规格化和标准化,使其适应于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要求,便于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对比和相关分析。

③多维结构

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并按时间序列延续,从而使它具有信息存贮、更新和转换能力,为决策部门提供实时显示和多层次分析的方便。这显然是常规二维或二维半的地形图所不具备的。

④具有丰富的信息

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纽约市曾经对其数据库进行了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信息为地理信息或与地理信息有关。

(3)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的应用

GIS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其应用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形成诸如资源与环境GIS,灾害监测与防治GIS,农林牧副渔GIS,工商经营管理GIS,国民经济运营、交通管理和规划GIS,城市管理、运行和规划GIS,工矿生产管理GIS及各部门办公GIS等。据调查统计,美国有84%的联邦政府机构在办公室中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GIS技术,有7万个以上的地方和州政府部门使用GIS技术。是否具备和使用先进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沙市、常州、海口、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信息系统,一些GIS技术开发公司在一些城市的大街上设置了旅游线路查询信息系统,并己成为市政建设的一个内容。

进入90年代,随着GIS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将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

2 GIS发展历程

(1)GIS的产生

国外不少人认为,19世纪以来普遍应用的地图和专题图就是一种模拟式的地理信息系统。照此定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可追溯到宋代的地理图碑,它刻绘了山脉、长江、黄河、长城以及全国各级行政机构,是宋代的中国地图。

到本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它在航空摄影测量学与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以及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管理的要求,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电子计算机来收集、存贮、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有属性的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这才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问世。

1956年,奥地利测绘部门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地籍数据库,随后各国的土地测绘和管理部门都逐步发展土地信息系统(LIS)用于地籍管理。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稍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出SYMAP系统软件。由于当时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使得GIS带有更多的机助制图色彩,地学分析功能极为简单。与此同时,国外许多与GIS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例如,美国1966年成立了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1969年又建立起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于1968年设立了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CGDSP)。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为传播GIS知识、发展GIS技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GIS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例如,从1970年至197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建成50多个GIS,加拿大、联邦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GIS。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GIS软件设计及应用的研究。

80年代,由于计算机行业推出了图形工作站和PC机等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的新一代计算机,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MGE、Cicad、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核扩散及核废料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的倡议。进入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一些有远见的地方政府也开始投资建立本地的G1S,在GIS应用日益活跃的今天,诸如沙市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由于GIS起步早而誉冠全国。80年代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使我国GIS基本人才的培养纳入了正轨。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3 GIS的发展趋势

GIS正朝着一个可运行的、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化的全球GIS发展。

(1)GIS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更加广泛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环保规划、公安侦破、车船自动驾驶、大田农作物因地施肥、科学耕种和海上捕鱼等。不管是在3S还是5S的集成概念中,“3”和“5”己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概念,它们是泛指多个系统。3S和5S强调的是“l+l>2”,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就可以将GIS与其它可以结合的任何学科进行集成研究,输出方式更直观,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使人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GIS己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巨型软科学。

(2)基于因特网的WebGIS是下阶段GIS发展的一个主流

从GIS发展的历程来看,GIS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与计算机发展水平有关,今后仍将是这样。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GIS的新发展铺设了通行无阻的金光大道。由于地理信息和大量的空间数据都是以文字、数字、图形和影像方式表示的,将它们数字化,送入电子计算机,便可方便、快速和及时地将地理信息传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以发挥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教育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而GIS工作者则需研制一个万维网上的GIS和GIS浏览器(即视窗GIS),使亿万网民随时根据需要来查询GIS。

(3)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地球”一词已在世界广为提及,但很多人并不理 解它的真正含义,仅仅把它理解成全球各零散的数字信息在因特网上的流通。按照美国副总统戈尔在阐述“数字地球”概念时所举的例子不难理解,它实际上就是一个GIS。要实现地球数字化必须有数据基础,数字地球的基础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空间数据服务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和空间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在今后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做到网上“逛商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搞好。

(4)组件式GIS的研究

建立一个小型的GIS己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数字地球的建立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因此,把庞大的GIS软件系统分解成可按应用需要组装成“定做系统”的GIS “元件”,怎样将这些GIS“元件”通过标准的系统环境(如OLE和OpenDOC)与其它非GIS的“元件”嵌接,有效地实现系统合成,自然就成了GIS的研究方向。一旦实现了这一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GIS的建设,完善数据库,建立丰富的元件库,用户可根据需要拼装调用。这种组件式的GIS的各元件或数据应该是分布式的存贮,通过分布式对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5)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

4 GIS面临的问题

(1)认识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GIS建设的基础投资太少,没有从战略上提出一个GIS发展构想,没有把GIS建设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而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却是总统、副总统提出,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达。科索沃战争给我们一个警示,必须高度重视GIS的作用。

(2)人才问题

GIS产业对人才不仅有一个量的要求,还要有一个质的要求,这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相当的社会科学、软科学知识。政府部门要拥有高素质的GIS人才,才能有效地利用GIS进行管理和决策。

(3)数据质量问题

影响GIS数据质量的因素千头万绪,名目繁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数据质量不好控制,给建库带来很多不便。进入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过高,则是浪费;反之,质量偏低,则达不到要求,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把握适度质量有一定难度。

(4)安全问题

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GIS,要非常注意数据的保密性。而GIS中庞大的数据要逐一核实其对外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旦出了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公路养护;TPM;规划

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是现代设备管理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TPM在丰田、三星、理光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应用,这些公司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提高80%以上,显示出了TPM在设备管理领域的巨大管理效能。TPM的目标就是要不断追求企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使公路养护机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公路养护企业中实施TPM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养护机械的故障停机时间,满足公路养护的机动性和连续性要求。同时通过提高机械的技术性能,保证了养护作用质量,还可以缩短大中小修的施工工期,很好的满足了公路养护企业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

一、公路养护企业中推广TPM的总体规划

四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作用是:

1.推广准备阶段:根据养户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本公司引进TPM的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为顺利推行TPM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2.推广开始阶段:郑重举行公司全员参加的TPM活动的开始仪式,通过内、外部的广告宣传造出声势。

3.实施推进阶段:制定公司整体、各部门、各小组乃至个人的TPM活动目标,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督导和促进TPM活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4.巩固提高阶段:对照TPM推进计划,检查评估推行TPM的结果,奖优罚劣,总结经验,制定TPM活动的新目标和新计划。

二、公路养护企业中推广TPM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1.宣布公司决定,全面引进TPM。企业领导是推行TPM的先导力量,企业领导在充分学习理解TPM的前提下,应对推进TPM充满信心,下决心全面推进TPM,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郑重宣布TPM活动的开始。

2.发动各层级的TPM教育和培训战役。只有各层级的员工充分学习和理解TPM,认识到实施TPM给企业和自身带来的好处,才能真心实意的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参与开展TPM的各项活动。这就需要公司对各级人员开展TPM的专项培训,首先应该让职工认识推进TPM的好处,预期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职工要冲破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始体验新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如打破机械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另外,要从遵守制度、操作规范、5S清理活动、操作维修技能的提高等多方面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3.建立TPM推进委员会和专职推进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TPM的推进和实施。TPM的专职组织机构包括:企业最高层的TPM推进委员,各养护段、车间推进委员会,和专业养护班组PM小组,这些机构要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和责任。TPM推进委员会必须是专职机构,各层级的负责人可以是本单位的负责人。专职机构和人员对TPM推行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解决现场推行困难问题。

4.根据公路养护企业生产实际建立基本的TPM策略和目标。TPM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目的是什么,量达到多少和时间表。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什么时间在哪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公路养护企业在制定TPM的基本策略和总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和设备管理现状,细化总目标,考核指标里应该包括生产率、养护质量、机械完好率、机械利用率、故障率停机、辅助操作时间、节能、安全及合理化建议等。

5.建立公司推行TPM的主计划。按照公路养护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合理制定主计划的内容,包括建立和规定机械操作人员的自主维修程序等。

6.重视启动举行TPM的“誓师会”,营造有利于TPM推进的良好氛围。在正式开始推进TPM阶段,要举行推行TPM誓师会,这虽然是一个形式,但可以起到鼓舞人心,宣传广告的作用。在誓师会上,企业总经理要作报告,介绍TPM的准备情况、主计划、组织机构、目标和策略。在会上还应有部门负责人特别是工人表决心。这个大会还应邀请业主、监理、材料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协作公司甚至有关媒。

在推进TPM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养护机械的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注重发挥专业项目小组的基础作用。专业的TPM项目小组,应该由机械管理员、施工员、机械操人员和机械维修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在TPM实施的初期,这种攻关小组的作用尤其明显。这种项目小组要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关键设备和关键设备,帮助机械操作小组制定设备点检方法、确定清理部位、解决维修难点,进而提高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信心,促进自主维修制的建立。这样就可以抓住典型,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8.建立机械操作者的自主、自动维修程序。机械操作者自主、自动维修机械是TPM开展的基石。在TPM的推进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管用不管修或官修不管用的分工。从培训教育到专业项目小组的,要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起自主维修的信心和思想,建立自主维修的程序,提高自主维修的技能。

9.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专职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或设备生产商提供的售后检修,必须与养护施工班组的自主维修小组活动协同配合。当维修部门组织的设备总检查作工人日常习惯性自主维修所替代后,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就可以作为一项技术上指导和督促来开展。

10.建立改进维修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机制。TPM通过教育与培训,可以引导员工从无知转为出色,可以使员工由不自觉的无能力达到不自觉的有能力。改进维修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对实施TPM的企业至关重要。TPM的培训与教育是从基本概念的开发,直到设备维修技术的培训,不但应对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而且要使他们的操作技能更加完善。

11.通过向养护机械制造商反馈信息来发展设备前期管理。养护机械设备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由于其设计、研制、制造、安装等环节的问题造成的。养护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机械设备制造商的沟通与反馈,使设备制造商应充分集中生产和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尽可能考虑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助益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12.全面推进TPM,向更高目标前进。最后一个步骤是通过总结前期好的做法和经验,修改和弥补TPM实施方案中的不足,使TPM活动更加完善,建立更高的目标。

随着公路养护企业TPM管理的不断推进,养护机械管理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TPM带来的好处不断显现,工作场所赏心悦目,工作环境安全舒畅,员工上下齐心协力,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不断提高,故障等不良损耗不断下降,机械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神面貌和经营状况不断改善,最终会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机械设备管理目标。

作者简介

篇(5)

让我们的学生倍感欣慰,从而练就了过硬的技能,给学生带来了一缕缕的春风。而我们的项目教学更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对于高考内容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手段的设置,对学法的指导等都有独具匠心的一面。

江苏省对口单招的化工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的3月中旬,所考实验一共四个,包括0.2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硬度测定、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粗食盐的提纯。一年前我们的做法是,每次开设两个实验,等四个实验基本学会后轮流做,这样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进入状态慢,几个实验相互之间混淆,操作不够细化,而最大的问题是仪器损坏非常严重。往往一届学生做下来,仪器会损坏将近一半。而损坏的主要是移液管管尖、滴定管管尖等比较脆弱的地方。这些地方之所以会坏的如此密集,分析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操作细节和实验步骤两方面都不熟悉所带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化工教研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经验,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项目教学法,将所需要学习的几个实验按照项目化、模块化整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优化教学,提高了实效,还可以避免仪器的大面积损坏。具体做法如下:

项目优化一:目标分解,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项目教学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现实的具体生活,它既是师生掌握化学实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状态的前提,实现项目教学课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功能,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项目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知识目标:

(1)通晓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能由学生自己查出常用指示剂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理解滴定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能清楚滴定分析的特点,能说出四大滴定分析法的滴定原理;

(3)能清楚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方式;能运用滴定分析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能清楚对基准物质的要求和四大滴定常用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

(5)能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6)能了解实验室5S管理的要求。

其次能力目标:

(1)能用减量法在15分钟内使用TG328型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规范、熟练称出规定范围内的固体样品并能正确及时的记录数据;

(2)能按照正确洗涤流程洗涤玻璃仪器;能正确操作滴定管(检查、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零和读数)并能熟练地控制临近终点时的一滴和半滴操作,进而正确判断终点;能正确操作容量瓶(液体样品稀释定容)、移液管(检查、洗涤、润洗、移取、调液面、放液)并能熟练、准确地移取所需体积的溶液;

(3)能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指定浓度的试液和试剂;能运用直接法或间接法配制和标定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的标准溶液;并能做到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测定方法,对同一滴定液,标定结果个人相对误差不超过0.5%;

(4)能运用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进行化学分析测试;能按照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操作规程,对滴定终点的颜色作出正确判断;

(5)能准确读取、真实、直接和规范记录原始数据;能对各种数据进行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能运用物质的量(nB)、物质的摩尔质量(MB)、物质的质量(mB)、物质的量浓度(CB)和体积(VB)间关系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和待测组分含量;

(6)能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子。

最后是素质目标:

(1)通过方案讨论、评价和结果归纳、总结这二个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素养,养成他们谦虚严谨,尊重他人,不随意插嘴的习惯。

(2)通过确定检测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环保意识。

(3)通过实施检测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职业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问题能正确地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他们尽力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通过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要干什么,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项目优化二: 实施方案,实习训练有条不紊

由于我们的学生完全是新手,对实验所需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半自动分析天平等都空有书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要点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就化整为零,采用总项目、分项目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完成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以工业醋酸含量测定的教学工作为例来说明。

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承担相应工作。第一组主要负责查阅资料,确定物质检验方案。他们借助教科书及网络资源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把内容整理后与大家分享,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资料搜寻能力,还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养成了做事严谨的风格。第二组负责选择、准备玻璃器皿和设备,基本确定所需溶液的配置方案,并着手配置。他们及时记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做了相应的记载,这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实施任务的能力。第三的工作最为直接具体,他们所做的就是结合考纲,在实验过程中将操作细节标准化。本组成员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探讨,咨询教师和网络来解决,细致、全面的进行操作和记录工作,把所有可能的得分点分析罗列出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第三组成员完成任务后,他们不仅自己学的比较到位,还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一举两得。第四组主要是研究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且总结整个项目,构思考核方式。这组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数据处理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总结项目更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总结能力。

整个醋酸项目做下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对实验的目的、标准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四个小组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将醋酸这个总项目又进一步分成移液管操作、容量瓶操作、滴定管操作三个子项目进行集训。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规范操作是怎样的,等学生将三个子项目完成的非常熟练后,再将这三个子项目结合起来就是工业醋酸含量测定实验。

项目优化三:评价方法,特色创新引领教学

技能能否得到高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进行准确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两个班级共有学生86人,可真正带技能的老师只有2人,而化工技能的特点就是过程性操作与最终结果都要算入总分中,这样一来师资明显不足。我们尝试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比如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再如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师资不够这个难题。经过两周左右的特训,学生的成绩已经普遍能达到270以上(总分300),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项目优化四:项目总结,研究学习思考实践

项目的总结就是把项目的经验进行拓展和延伸,从思路来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找到理论上的不足之处,并予以补充。从技巧来看,要重视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方法。通过最后的项目总结,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操作应用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过程的要点。同时教师试着让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的经验进行解决。比如在完成工业醋酸测定含量测定这个项目后,就可以由此推展开,将子项目的重新组合,就能很顺利的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硬度测定的实验。

篇(6)

关键词:冻融循环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一、不同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过程分析

(一)不同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参数分析。文章所分析的实验设计中的试件规格按照参与试验关键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主系列试件以及参数测定试件这两大基本类型。对于主系列试件而言,我们所选取的试件规格为100×100×100(单位:mm),将试件数量按照混凝土96,砂浆60的比例进行分配。对于参数测定试件而言,我们所选取的试件规格为100×100×400(单位:mm),将试件数量控制在6件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对混凝土试件以及砂浆试件的配合比予以合理控制,确保整个力学性能试验能够有序开展。

(二)不同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内容分析。首先,实验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及规范展开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工作,并将制作成的混凝土试件养护28d以上,将预备好的混凝土试块预留部分常态试件,其余试件展开冻融试验。一方面,我们需要将混凝土试件置放在300kN单位的液压伺服试验机之上对其进行劈裂试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同等单位的液压伺服实验装置当中对其进行包括单轴受压以及双向受压在内的力学试验,进而去报包括应变、应力以及极限强度在内的多种力学参数指标。

(三)不同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试件的制作及养护分析。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混凝土试件在制作过程当中应当采用机器对其进行拌和操作,并在标准钢模的作用之下对其定性,整个试件制作过程当中振动台需要确保振捣密实,并确保混凝土试件制作当中所选用的水为饮用式自来水。与此同时,实验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注的过程当中,应当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性且快速的装入钢模当中,以此确保水分及气泡不会应因混凝土浇注作业而发生流失。在混凝土试件的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当中,试验人员还需要对以下方面的问题加以特别关注:混凝土拌和及振捣的时间需要有所详细控制,以此确保引气剂能够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将其试剂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假如拌和时间短了,引气剂无法在混凝土试剂当中得到充分且完整的搅拌,引气剂的试验功效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假如拌和的时间过长,引气剂当中的气泡会发生大量的流失,整个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所需的含气量指标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同样也失去了向混凝土试剂当中添加引气剂的意义。不仅如此,对于混凝土试剂在制备过程当中的振捣动作而言,振捣动作持续时间的控制同样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避免因振捣时间的过长或过短而致使试剂当中的气泡发生大量流失,从而失去引气价值。

(四)不同受冻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程序分析。一般来说,要想在不同受冻条件下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测定与评价,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含气量测定实验;②.冻融试验;③.加载试验。首先,对于含气量测定试验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试验工作,量钵清理干净并放置平稳,向量钵中装入总容积1/3的混凝土制备试剂,使用捣棒由外向内的均匀插捣25次,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橡皮锤击打量钵外壁约15次左右,重复以上动作2~3次之后确保拌合物拌合充分且无多余气泡之后,使用湿布将量钵边缘及其沿口的残留物擦拭干净。在确保量钵处于全封闭状态之后关闭微调阀装置,开启排气、排水阀阀门,对其进行注水施压动作,当平衡阀阀门装置被均匀按下5s以后松开阀门装置,观察指针变化情况,将此时点的指针位置视作混凝土的含气量参数;其次,对于冻融试验而言,试验人员需要在冻融试验开始前4d左右将混凝土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并对其外观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将所取出的混凝土试件放置在温度环境参数为15~20℃的充足水分当中进行浸泡(特别注意一点:浸泡过程当中,实际水面至少需要高出试件顶面20mm或以上),当试件浸泡4d之后取出,并使用湿布将容器表面的水分擦拭完全,进行称重,进而将试件完全放置进试件盒当中,确保试件盒当中至少有一个内装有热电藕测温试件装置。加点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按照浓度为3.5%的比例向容器内注入NaCl溶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冻融试验的操作过程当中,容器所处的水环境水位高度应当较试件顶面高出5mm左右),以此确保试验结果及相关指标参数真实有效;最后,对于加载试验而言,为确保整个混凝土试件表面的平整度,实验人员在进行试验操作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机械化摩擦操作,将表面强度比较低的水泥砂浆薄弱层以及冻融剥蚀层同需要参与试验的混凝土试件相分离。开启用于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的计算机,并正确指令三轴试验系统软件处于运行状态,确保一切参与试验的设备仪器位于正常运行状态。与此同时,将经过预处理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放置在加载头位置之上,确保试件与加载头之间能够始终保持有2mm左右的间隔距离,以此保障试件位置能够随时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调整。当确定各部分系统装置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之后,实验人员应当即刻进入到正式加载状态当中,指令计算机连续且自动对混凝土试件在载荷实验当中所表现出的荷载值及位移值进行测定与记录,最终取出被破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观测。

二.混凝土的质量评定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并不是均匀稳定的,即使同一种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试验值也是波动的。造成波动的原因有:原材料质量的波动、配料精度的误差、拌制条件和气温变化、试验操作所造成的试验误差等。在正常施工条件下,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随机的,因此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随机的。对于随机变量,可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评定,下面简述有关的基本概念。

常用的统计量

强度平均值 可反映混凝土总体强度的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混凝土强度的波动情况.。标准差是衡量混凝土强度波动性(离散性)大小的指标,此值愈大,说明强度的离散程度大,混凝土质量愈不均匀。变异系数也是用来评定混凝土质量均匀性的指标,愈小说明混凝土质量愈均匀。

标准差或变异系数都可用作评定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的指标,工程中均有采用,我国(GBJ107-1987)中规定,按强度标准差的大小,将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划分为优良、一般、及差三等。

参考文献:

[1] 钱晓倩.孟涛.詹树林等.复合聚合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微观结构分析. [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Z2).691-694.

[2] 周可可.陈兵.陈龙珠等.EPS颗粒级配对EPS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02).

[3] 李鸿芳.童怀峰.碳纤维石粉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酸雨腐蚀性研究. [J].施工技术.2011.40.(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