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科医学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8:04: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科医学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科医学培训

篇(1)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一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骨干力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负责式管理,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积极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和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培训网络

2000年1月国家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卫生部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包括社区护士等其他卫技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几年来,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配套,全科医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00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在大中城市积极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开展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大中城市基本完成在职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逐步推广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都已开展了以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为主的各种类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或培训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国家级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培训各省骨干师资和管理人员,省级培训中心负责全省的培训工作。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甲等或县级及以上的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预防保健机构。制定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设置标准,加强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益。全国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已建立,各省、市、自治区均已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各地全科医学培训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2 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科医学发展关键问题。自1998年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培养全科医师的政策后,各省、市都在高等医学院校按成人教育模式进行全科医师培养的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在卫生行政需求下的成人教育往往和高等医学院校整合培养有一定距离[2]。成人教育培养的全科医师有时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密切结合方面出现空挡,可以看出,高等医学院校在当前的全科医师培养中应该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原因在于:①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成立全科医学教学机构或研究机构,有专门的机构才能营造学科氛围;②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有专门的全科医学师资从事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的教学;③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编写一系列的全科医学教学参考书,有教材才能提升品质。

在培养层面上,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在职非学历的教育,主要包括地方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培养方式,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现代社区医学等。对于在职学历的教育,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较年轻的在职医生,采取结合临床实习与社区调查研究实践的方法,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并授予相应的学历。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技巧、现代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现代社区医学等;主要目的是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了解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好的全科医学技能。

在实践层面,总的原则是:临床技能通科化,社区技能社会化,在职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实践时间由各地具体制定,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技能。在职学历教育的方式要严格实践学习的时间,一般要有1年左右的时间在社区和一定级别的医院实践,临床实习要以大科室为主线,辅以小专业。在社区方面,要加大实习力度,预防机构、科研机构、城市社区等都要作为实习机构,实践内容应包括家庭病床、远程会诊、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内感染、信息管理、社区调研和妇幼保健等基本知识。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历培养在实践方面会更加重视。

3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是建立我国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应尽快开展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资格认证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尽快建立师资培训的管理制度,明确师资培训的目标,规范师资来源、培训内容、继续教育等,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全科医学的培训质量。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师资的培养应严格遵循全科医学“三个阶段”的教育规律:①学校教育;②毕业后教育;③继续医学教育[3]。因为要想让医学界接受全科医学的学术思想,必须在本科阶段就向学生灌输该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理念,但全科医学培训的重点应是毕业后教育。

建立培训机构:专门的全科医学培训机构,是全科医学师资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发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和依托。机构是“梧桐树”,师资是“凤凰”,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比较完善的培训机构最好由大学的培训中心、大型临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环环相扣,才能为培养全科医学师资提供广袤的沃土。如果不具备建设独立、完备的三层次机构时,应充分利用其他资源,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横向联合。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分为现实计划和长远计划,或分为基本培训和深化培训两部分。现实计划中基本概念是必需的培训,其他则应本着“急用先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长远计划即深化培训,计划应该是个体化的,一个计划不应该适用所有的教师,计划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式的,并需要不断修改。

制定培训时间和安排培训课程:(1)理论课教师:基本培训应不少于600学时,包括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理论课的课程包括:全科医学基本概念、临床预防与健康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卫生改革与发展、医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临床轮转的原则: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确定轮转科室深化培训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课程包括:临床教学技巧、门诊案例分析、临床课程评价、接转诊的程序、临床思维与推理、临床教学计划制定、医患关系(包括伦理、法规)等,临床轮转随时进行。(2)社区师资:同“双师型”专职教师的基本培训,即总学时不少于600学时,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课程内容重点:①诊治病人的基本技能;②评价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技术;③社区诊断技能(包括人口学知识、社区结构与功能等);④干预技巧(健康咨询、健康促进与病人教育等);⑤现场调查技术;⑥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3)临床师资:原则上应完成基本培训的理论课400学时,至少应完成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培训50学时。

转贴于

4 综合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专科至关重要

全科医疗的大多数临床知识和技术是从临床专科处获得。综合性医院汇集了内、外、妇、儿等众多临床医学专科和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临床辅助科室,是解决从常见疾病问题到疑难危重病症的医学中心,具有较高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是全科医疗的知识源泉和技术后盾。如今随着包括基础医学、循证医学等在内的医学科学迅速发展,临床疾病诊疗的观念和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在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使全科医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和熟悉临床医学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并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把这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保证了全科医学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

按照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全科医学应当承担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则需要一个工作团队。全科医师毫无疑问是这个工作团队的主体,同时也必定需要包括专科医师在内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有利于专科医师加入这一团队,促进团队的建立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合作,也有助于医学中心介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

另外,综合性医院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在这些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以吸引具有良好医学教育背景的医学生和年轻医师,他们接受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师培训(包括医院内和社区内的培训),有与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师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成为有较强的全科医学理念和临床医疗能力,同时又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经验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综合性医院还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研究所,如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等设立于综合医院内,使综合性医院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4]。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师总体素质较高,部分全科医师拥有医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可以为全科医学的各项科学研究,包括临床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等提供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

5 专科助全科,加快培养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师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的连续性,全科医师要处理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而其他专科医师可能只要处理其中某一类健康问题),其专业范围比任何专科都要广泛,但其工作环境比许多专科的要简单得多,没有众多高精尖的辅助检查设备,依靠的是更广泛的知识和特有的临床思维及服务模式。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全科医师比培养其他专科医师更富有挑战性;既需要在大型综合医院形成处理健康问题的技能,又需要在基层训练特有的临床思维并建立特有的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使一大批基层医院(街道医院、中小型厂矿企业医院等)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全科医学职称系列,确立了以主治医师为起点的全科专科资格考试制度,但能够与其他专科对等、能与国际接轨、能够为群众认同的全科医师寥寥无几。在全科医师专业队伍真正建立之前,采取“专科助全科”的借船出海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已经取得成效,问题就是在“借船出海打到鱼”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自身的“造船能力”,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 郭爱民,解江林,迟必必,等.全国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调查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4-16.

[2] 禹学海,朱东喜,王兵.关于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5):21-23.

[3] 周宗藩.浅谈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J].全科医生,1999,8(3):111-112.

[4] 贾明艳,蒋保季.北京市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2,5(2):119-122.

篇(2)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的场所,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全科医生培养应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全科医生教育实践性较强,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在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进行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轮转,进一步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并掌握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2 不断完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基本建设

我院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等;合理使用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学设备、教室、图书室、住宿条件、学员食堂,以及必要的教学设施;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与性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具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条件。

3 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质量

3.1明确培训目标 全科医生培训是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多发病、常见病等医疗问题能力为核心,达到"熟临床、懂公卫、具人文、会管理"的培养目标[2]。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正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学员进行培训。我国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师资是以三甲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或二级学科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治疑难重症,在服务对象、模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与全科医师相当有很大差异[3]。我院通过选派优秀的临床教师参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培训内容,了解国家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政策,掌握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培训重点、带教方法以及规范化培训项目评估方法等,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全科医生培训带教理念,掌握全科医生的带教方法。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组织全科医生师资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定位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3强化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县、市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学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低、参与继续再教育机会少,普通存在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应用欠缺的问题,全科医生学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3]。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生诊疗操作指南》,我院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表》,确定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区消毒辅巾;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换药;清创术;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脓肿的切开、伤口引流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术,灌肠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常用急救技术;家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通过整合三级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采用小组教学,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规范学员的操作,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反复的训练,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3.4规范临床轮转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考试合格后,学员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学员在各科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入临床实训,在临床轮转阶段进一步掌握各项技能。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学员情况,制定《全医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计划》、《全医医生临床培训科室轮转表》、《全医医生临床培训实践考核手册》,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教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教学工作,检查学员临床轮转进度、实纲完成情况。组织同学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班、学术讲座,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接触不常见的病种或临床操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5]。

3.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投入500万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及装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外科模拟手术室、诊断学模拟实验室、妇产科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操作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9大类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构建包括远程视频示教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全科医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体模型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开展全科医生教学活动;远程视频示教系统是将会诊的网络平台、手术室直播平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示范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可让几十名学员在线清楚地观摩到临床教师的诊疗过程、教学影像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切换临床教学科室和内容,与学员进行双向对话和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6]。

3.6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表》,教学培训模式及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真正有效评估全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建立整合式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7],将学员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辅助检查读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见疾病诊断处理能力、急诊急救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对全科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多面性的综合评价,明确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A):3275-3277.

[3]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全科医学临床基地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2011,40(12):1239-1240.

[4]缪希松,龙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2924-2926.

[5]郑骄阳,刘志民,朱梁,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3-124.

篇(3)

1结果

1.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5.03%,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2.8%。男生占37.9%(44/116),女生占62.1%(72/116)。1.2医学生对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教学设备及师资的评价对于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85.4%(88/116)的学生认为其教学设备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82.8%(96/116)的学生认为其师资条件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71.5%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健全的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66.4%(77/116)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完善的全科(住院)医师的教学大纲。1.3前期培训课程情况在14门见习前培训课程中,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最重要课程依次为急诊医学(4.03±1.13)、康复医学(3.79±0.95)、老年医学(3.78±1.10)和循证医学(3.77±1.11);但大部分学生只学习过康复医学(94.0%)和医学心理学(90.5%)。学生认为大多数课程18课时较为合适,只有急诊医学(52.5%)、老年医学(42.2%)、医学心理学(41.4%)、康复医学(38.8%)和循证医学(37.9%)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课时数。对于课程的开设时间,学生希望全科医学概论(58%)、社区卫生服务管理(5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4%)等课程在第1学年开设,而老年医学(34%)和急诊医学(24%)在第2~3学年(尤其第4~6学期)开设。1.4社区见习课程评价在12门社区见习课程中,除社区科研(2.90±1.29)外其他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98±1.11)、慢性病管理(3.81±1.19)、妇幼保健(3.81±1.19)和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77±1.22);除老年护理(2.97±1.13)、健康管理(2.77±1.20)、信息管理(2.68±1.21)和社区科研(2.63±1.25)外,其他课程学生感兴趣程度均超过3(一般),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51±1.27)、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41±1.21)、妇幼保健(3.37±1.29)。1.5自我评估同学普遍认为社区全科实习是有收获的。93%的学生认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他们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1.6访谈结果在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在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在临床思维培训、问题改进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同学建议将见习时间从2周延长为4周。此外,不少同学希望能开设更多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如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和文献检索等,并增加培训的课时,以增强自身对社区全科医学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2讨论

本次调查的整体结果令人满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前期培训课程覆盖率低,除康复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外其他课程都只有少数学生有过相关课程学习;②虽然学生普遍认为前期培训课程比较重要,但对于各门课程的兴趣与重要性评分有较大差异;③学生们期望的课程安排,如课程开设的学期、学科课时与现有的课程安排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待完善。文献研究提示[5],可在本科医学教育阶段第2年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第4年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在学生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前,先期传播全科医学理念,而后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至社区卫生实习,进一步学习全科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对全科医疗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进而在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成为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提升全科医生素质及医、教、研水平[6]。在社区服务中心见习过程中,58.2%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是合理的,24.4%的学生不清楚现有的考核制度,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教学大纲等。这与我国全科医学的现况不谋而合: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不够健全,尤其是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规范,培训过程中没有具体措施和要求,管理制度不完善,轮转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等。而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培训基地是全科医师培训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加强理论教学、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3个环节的联系,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作用[7],丰富全科医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让医学生拥有较好的全科医学基础,也能为之后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和继续培养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科医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科医学教育。在欧美,90%以上的医学院校都设有全科医学系或教研室[8],虽然教学形式和学时数各有不同,但教学目标相近。英国则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2种形式接受全科医学入门教育[9]。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医学院成立全科医学系,在三级教学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成立全科医学教学中心。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立足于社区,围绕实习目标[10],统一全科教学的教学大纲和全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完善和规范全科培训网络。

作者:王甦平 杨涛 龚睿婕 鲍勇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篇(4)

>> 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需求调研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理念与模式研究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广东省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海南省家庭医生服务现状和职业满意度调查研究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优秀培训学员获广东省“计划”奖励 广东省政策性水稻保险实施满意度分析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学员的学历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方参与主体满意度研究 岗位满意度测评 口腔科门诊护士职业高原现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特种作业岗位培训研究 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在中国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 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价 海南省全科医生培训效果分析 农民工职业培训满意度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张莉,汪本奎,马媛.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看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21-2923.

[9]王晓玲,胡滨.城市社区全科人才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0(5):54.

[10]朱晓丽,黄菊,马晓静,等.全科医生激励约束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01-3005.

[11]周杨,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A):697-700.

[12]伍沛儿,何露洋,洪阳,等.全科医生试点城市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4):223-225.

[13]于晓莉.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30(1):57-59.

[14]李姝洁,张海瑞,朱丽娜,等.全科医生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387-390.

[15]王亚峰,张瑞,王俐媛,等.陕西省南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7):515-517.

[16]潘天园,杜亚平,李兰娟.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制度及工作现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01-806.

[17]葛运运,徐静,周亚夫,等.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A):2201-2203.

[18]张运利,李文.关于建立新型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计划之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15(3):466-467.

[19]张嘉炜,张玉琼,张爱华.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3,16(12):1941-1948.

[20]朱有为,柏涌海,王胜军,等.我国全科医师制度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2):141-143.

[21]程翎鹂,谢南姿,袁F健.个性化定制在全科医师专业塑造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A):2612-2614.

篇(5)

关键词:北京;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医学的模式在逐渐转变,医疗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然而"看病难"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中,被称作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2011年国务院规范了全科医生制度。但中国目前的全科医生制度要如何发展?全科医生怎样才能更好的为民众服务?全科医生医疗服务体系怎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中国的国情?一直是国家在探索,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现实向我们展示了在医疗条件好的三甲医院内发展全科的可能性。北京市三甲医院多,且交通便利,可能比去社区卫生机构更便捷;依托三甲医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将一部分患者带进社区医院,这在客观上使三甲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可能成为连接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桥梁,真正承担起双向转诊的任务,从而带动社区医疗的发展,做到减缓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那么在三甲医院设立并发展全科医学科有哪些优势呢?

1医疗角度

1.1人力资源优势 三甲医院的医生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较高;且经过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更系统全面地从事临床工作。

1.2医疗技术优势 目前社区医院的诊疗条件比较简陋,检测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诊疗需要。而三甲医院的诊疗设备先进、诊治流程规范,可以使患者尽快得到全面、系统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被反复询问及接受检查的时间,更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

1.3综合实力优势

1.3.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医院里老年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常常同时合并多系统疾病,即使病情稳定,到三甲医院也不得不到2~3个专业科室就诊,非常麻烦;另外,专科医师有可能只考虑本专业的疾病,导致会出现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用药过多或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而在全科就诊可以实现对此类患者多种疾病的综合管理,解决患者奔波于多个专科的实际困难。

1.3.2有初诊检查的优势 有些患者说不清自己该看哪个科,三甲医院的全科应该是最初的、最合理的选择。在这里对患者进行最初的询问、检查,将患者推荐到相应科室进一步诊治;许多复杂、疑难的疾病同时涉及多个专业,在全科设立病房可解决患者因多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时,各个专科相互推诿的问题。这样做,应该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看病难"的局面,依托现有的医疗体制和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由此,全科门诊分流了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为专科节省部分号源。

2教学角度

2.1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在三甲医院完成临床轮转,但在轮转期间各个专科只针对本专业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者仍缺乏整体意识。在三甲医院设立全科医疗科后,会有专人负责轮转过程中的全程督导,更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2中青年医师成长 二、三级医院的中青年医师成长需要经过系统的专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专科医师也必须具备坚实而宽广的全科基础才能系统全面的诊断和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在三甲医院内设置和发展全科医学科,设立门诊和病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全科医学的教学工作和全科医师的人才培养,包括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全科研究生的培养、全科医师的持续继续教育以及全科医师的师资培训。

北京的全科医学的发展,几所三甲医院确实设置了全科医学科,如宣武医院、友谊医院等,但它们都设在医院本部之外,和社区的全科医学类似;或医院把全科医学科挂靠在老年病学科、呼吸科等,没有起到全科医学科真正意义的或只是挂名,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医院的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以我院为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积极响应北京市卫生局号召,于2009年率先建立了全科医学科,开创了北京市在三甲医院从事全科工作的先河。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安贞医院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卫生局全科医师规划化培训基地、中国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及社区全科医学教研室。2013年被中医管理局评为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为此争得北京市发改委首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改造经费3000万。该科室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目前日均300名左右的就诊量,随着安贞医院的全科医学科的成立,所管辖的社区医院也逐渐壮大起来,病源渐渐增多;有的老年患者专程把自己医疗保险关系转入安贞医院,用老百姓的话说:"在这儿看病太方便了"。全科医学科要真正意义成为连接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桥梁,这也是北京三甲医院内成立全科医学科的典范。当然还存在困难很多,比如院领导要统一思想、建设完善新型科室:目前存在的诊室很少,没有病房等。但相信,只要有信念,就有成功的希望。

现有的医疗形势和实践均证明,在三甲医院单设立全科医疗科不仅可行,而且应该得到推广:即方便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就医复诊、检查、取药;又缓解专科看病难、一人多种疾病要多个科室排队看病开药;同时解决医院拥挤现象;又给社区患者上大医院看疑难重病建分诊大平台。从真正意义上:即能做到双向转诊、又能起到小病上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良性循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杨,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697-700.

[2]程艳,胡江,刘铮然,等.全科医生在三甲医院中的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6):124.

[3]李健.论中国的全科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3):37-38.

[4]杨艳红,裴汉军,张杰梅,等.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106,150.

[5]劳婉桃.综合医院延伸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11):43-44.

[6]李健.论中国的全科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3):37-38.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全科医师;基本医疗服务

全科医疗是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级医疗模式,在欧美地区全科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民众初级卫生医疗的保障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全科医疗制度起步较晚,近十年才开始逐渐发展,伴随近年来医疗卫生水平及群众卫生保健需要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医疗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大力发展全科医疗的基本医疗体制,促进初级医疗机构与专科医疗结构的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卫生医疗需求,改善目前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均衡的状态。我国的全科医疗制度起步较晚,全科医师的水平、资质及培训措施尚不完善,近期本人应邀去荷兰对全科医师及初级卫生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交流访问,现就两国全科医师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初级卫生制度的完善及发展提供参考。

1全科医师的角色及职责

全科医师是初级卫生医疗体制的初级医疗活动的主动,在荷兰等欧美国家,全科医师在群众卫生保健及初级的医疗活动中扮演者最为重要的作用。患者的初步诊疗活动全部由全科医师完成,全科医师依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患者的诊疗去向,如留在社区医疗中心进行治疗及康复或转到综合的医疗中心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全科医生位于荷兰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中心位置,在维护患者利益和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全科医生有与其他卫生工作者合作的职责,以更好的体现其功能完善。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全科医生之间的合作,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合作,全科医生与社区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全科医师在荷兰不仅承担着对患者的初步诊断治疗,而且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等工作,甚至参与对患者医疗费用的评估及管理,为政府及医疗保险机构提供财政及经济预算的数据,而且每一位公民在每年度具有固定的全科医师为其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公民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依照全科医师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医疗保健活动,从而能够极大的减轻综合医院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在我国全科医师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在社区等医疗保障机构,全科医师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为患者提供一般的、较为基础的诊疗,而在患者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难以评估,我国的国情及卫生医疗体制决定患者在进行疾病诊疗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全科医师对患者的医疗行为的限制缺乏法律的依据,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多直接去综合性的医疗机构甚至学术性医疗机构,导致大型医疗机构的压力过大,甚至一些较为稳定的慢性病及流感等基本疾病也由综合性的医疗机构进行初次的诊治,全科医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2全科医师培训的现状

在荷兰全科医师的服务的覆盖范围较广,100%的公民的初步诊疗行为均由全科医师完成,全科医师的分布也较为均衡,在平均2000名居民的社区既配备一名全科医师,全科医师同综合性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及医疗保险服务机构之间构成完整的服务网络,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及及时性较为突出,而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全科医师的配备仍不均衡,随机性较强。在上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每万人的全科医师比例为1~2名,远远低于欧美到国家的平均比例水平[1],全科医疗的发展滞后于我国全科医学的培训及医疗体制的特点有关,在荷兰等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已经成为国家初级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全科医师从筛选、培养及执业过程均具完整的培养流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名全科医师的成长需要至少8~9年的时间,而且在其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接受全科医师服务理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养,全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容易获得高度的职业满足感,而且社会的认同度较高,全科医师的服务为主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已经成为荷兰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方式。在我国全科医师的培养方式仍较为模糊,全科医师多是来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进行全科医师的短期培训,医学院校目前尚缺乏针对培养全科医师的教育模式,而且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科医师培训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全科医师的培训主要由地方的卫生行政机构完成,目前尚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2,3],导致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疏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全科医师培训的对策

3.1改善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发挥全科医师的初级医疗服务作用

在我国全科医师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全科医师发挥的作用较小,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综合医疗机构之间尚缺乏有效的转诊机制,初步的诊疗工作多是在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完成,对患者直接进入综合医院诊治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难以发挥职业作用,导致全科医师在整个社会公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处于次要地位,难以实现全科医生的价值,导致全科医师的职业满足感及社会认同感较低。因此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在基础医疗保健中的作用还需要从卫生体制的改革入手[4],使全科医师充分发挥在初级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完善初级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行为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展。

3.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除了卫生医疗体制的限制之外,经费的不足也是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科医师的培训经费主要由医师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经费投入远远不足,在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师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比例,而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收入难以满足全科医师系统及持续培训的需要,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投入,存进全科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的基础作用。

3.3完善全科医师的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学的发展及全科医师的培训是系统化的过程,全科医学也是高度科学化的一个临床学科,而我国的全科医学的教育发展目前相对较为滞后,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上都缺乏专业的人才及培养机构,因此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尚有赖于医学教育对全科医学的日益重视,提供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对全科医师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促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全科医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健,王家骥.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刍议.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 3-4.

[2]任菁菁,刘颖,陈正方,等.四国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卫生人才,2012,3:76-78.

篇(7)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护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2007―01―07

作者简介:徐凯(1951―),男,汉族,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任全国卫生管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多年从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国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根本奋斗目标的前提下。伴随着新兴医疗体制改革和创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么医学教育要适应医疗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应将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全科医师的培训纳入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学教育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教育要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要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逐步尝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纳入教学全过程,以适应社区管理的以医疗服务为主,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国家教育部教字(2006)13号文件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是全科医师培训的主渠道。”作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是全科医师培训的承担者,我院2000年以来先后在沈阳市举办三期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培训,对35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原卫生部部长彭玉同志专门到我院考察。2001年我院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毕业后教育和课程设置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成人学历教育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后,各级卫生医疗管理部门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批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医院的医疗服务机构走向社区。由于医疗服务模式转变,这批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亟待更新。以沈阳市社区分布情况为例。按《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中明确提出,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3至10万服务人口,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居民15分钟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补充设置服务站。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我市已有街道办事处112个,社区1290个。但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医疗服务人员近2000人。但是这部分医疗人员学历结构依然偏低,亟待培养,以适应社区服务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证明,在全国社区医疗和护理的人员中,学历结构仍然偏低,本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12.5%,专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7.6%,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占社区医护人员的49.9%。职称层次也偏低,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8%,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25.7%,初级职称(医师),占社区医护人员的71.5%。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和医疗服务人员相比只能是更低,本科学历占极少数,职称普遍偏低。

医疗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保证,随着全科医学的学科完善,职称评定畅通,随着国家逐步打开通向社区服务的医学毕业生的道路,这样形成了社区医护人员接受学历教育的生源群体,大批从事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人员,将接受成人高等医学的学历教育。

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培训纳入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过程

国家卫生部已建立了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国家卫生部职业鉴定中心,以逐步向社会公布了13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六位一体”的结合服务模式要求,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逐步实施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社区中“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结合服务内容决定了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要求。

从“六位一体”的六个服务内容要求,全科医学和护理人员要逐步接受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

健康教育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鉴定。预防、保健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防疫员的培训和鉴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可参加妇幼保健、护理的培训和鉴定,也可扩展社会人员参加护工的培训,有利于社区实施家庭病房建立后的护工的要求,缓解护士的人员短缺问题,逐步缓解“有市场、没人才”的局面。

三、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

大批医疗服务人员逐步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这批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系统培训,沈阳市有关资料证明(截止2006年10月),已培训了2048名医生,占全部社区医疗服务人员2238名医生的91.5%,已培训1642名护士,占全部2416名护士的68%,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6万余份。年均入户服务60余万次,使320万人次直接受益。“医疗服务进社区,卫生服务进家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医疗和护理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医学继续教育重要内容,知识更新、五种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均需要纳入岗位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