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乡建筑设计

城乡建筑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乡建筑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乡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城市形象;环境因素

城乡规划主要服务于乡村居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城乡规划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不仅会受到文化和习俗的制约,而且生态环境对城乡规划设计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生态建筑设计必会成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符合目前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力量。

1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述

城乡规划是对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和资源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此来刺激城乡的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城乡规划的区域比较广,会对城乡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城乡规划设计需要立足实际,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生态建筑应该适应当地环境

生态建筑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设计和建设,如果违反了当地的生态法则,就会给城乡规划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生态建筑的创新应该建立在结合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生态建筑设计与环境充分融合能大幅度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此外,在建造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原有环境造成破坏。

1.2生态建筑的建设应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施工材料是建筑的基础,如果要想建造绿色的生态建筑,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就必须是环保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在采购环节弄虚作假,购买价格便宜质量差的材料,不仅会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建筑在长时间投入使用后,还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施工单位使用的是绿色环保材料。

1.3营造城乡和谐的氛围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城乡规划打造出和谐的氛围,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而且和谐的氛围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对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来迎接每一天。

2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的联系

2.1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侧重点和起到的作用都是有区别的。城乡规划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规划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此实现城乡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总之,将生态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能大大加快城乡建设的步伐。

2.2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统一

城乡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其与生态建筑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的效果却有共通之处。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筑设计如果立足于城乡规划设计的要求,就能从根本上减少发展给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3目前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没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融合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不断总结长期以来设计的经验教训,来对未来的规划设计进行改善,只有这样,生态建筑设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没有进行调研,那么生态建筑设计就根本不具有科学性。现在生态建筑发展的难点是没有与城乡规划设计有机结合,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设进度。总之,目前生态建筑设计有两点问题有待解决:第一,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没有将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建设中,这两个问题极大阻碍了城乡建设脚步。

3.2生态建筑理念意识比较差

在建造建筑之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将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理论组合起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建筑来说不仅是一大创新点,而且还能起到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生态建筑理念意识差,城乡规划设计中根本没有深层次体现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而只是停留在建筑设计表面,比如在建筑周围增加一定面积的绿地,这样浅显的理念根本不会促进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

4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4.1不断创新观念和方法

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就必须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入环保观念。只有将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大幅度提高城乡规划的效果,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确保实现建筑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培养发散思维是创新观念和方法的重点。施工单位在建设生态建筑之前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筑的布局作出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城乡规划设计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合理的规划设计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综合考虑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

4.2深化城乡规划体制改革

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推动城乡规划的主要力量,所以,城乡规划体制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政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生态问题早已经成为我国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化城乡规划体制改革能使生态建筑设计充分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立足于当前城乡规划的实际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能极大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并且还能降低建造成本,节约建筑空间,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4.3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

城乡规划设计会受到交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尽量规避不良因素的制约,如果存在不可变因素,就应该重点结合生态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使其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生态建筑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理念,从采购原料到工程施工都应该坚守这一理念,如果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矛盾,相应的调整也必须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以保证施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科学的城乡规划能极大促进城乡各方面的统筹发展,生态建筑设计体现的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应该将其融入到城乡规划设计中,这样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卢晓峰.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7(7):155-156.

[2]王延川.试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门窗,2017(4):149-150.

篇(2)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TU201;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90-01

0 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对城乡地区的规划越来越关注,而且城乡的结合也逐渐的扩大范围和面积,城乡建设的人员都明白,要想城市建设得到有序的发展,以及乡村经济的如何得到提升,他们就要严格的注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家在城乡规划方面相对于过去也更加重视了。而且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代表着很多意义,比如一个重要的景观建筑的设计风格会对人们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进行定格。建设人员在对城乡建设时需要找寻着他们二者之前的巧妙联系,只有统一融合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才能让建设的城乡整体的建筑效果变得正常有序,如果做不到这些,让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脱节,很可能会造成混乱的和不一致的城乡规划。所以我们国家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中要能够做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1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两个知识体系

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划,而且它也要考虑在同一个城乡地区中资源和经济该如何共同发展,同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需要考虑的。而建筑设计仅仅是设计的范围,建筑设计是依据建设任务以及工程技术进行工作开展的,而规划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具体操作问题就是由建筑设计来解决的,虽然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建筑设计是必然要与规划的方案,工程的标准以及材料的准备进行有效的融合。社会发展的进步动力来源即为他们二者的必要结合。

1.2、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应该实现一致性效果

如何让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社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进步这需要城乡规划来进行推动,而且城乡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环境下对城乡进行大范围的土地规整可以让经济更为发达,社会的分工合作更为明确,但是对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却反而越来越远,如何对这种局面进行改善即如何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最为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城市和乡村可以共同发展,这一想法的实现和操作就是对社会资源的过渡。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可以将以上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进行调整。能够完美有效地遵循城乡规划的需求和特点是建筑设计所能做到的优势。城乡规划时需要把建筑理念置于实用主义的上方,需要以实际的需求为主要标准。

2、实现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途径

2.1 建筑设计必须要满足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

我们了解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着城乡规划的进程。比如工程地的条件,当地的交通情况等。在任何工程的实施中都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而城市建设最根本的考虑是这个城市规划的实际要求,所设计的建筑依然符合所建造地区的基本要求。城市规划无可厚非的会遇到土地征收,环保问题,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建设人员只有坚定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确保建筑设计时当地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即可。但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放弃与保留也是可取的。城市规划所占用的民居以及人们的安置是这个工程所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建筑设计实施时,协调好施工的时间和空间是必然的,保证空间设计时对时间的实际需求。

2.2 注重对城乡规划整体效果的表现

建筑设计的功能需要在城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显著的展现出来,我们需要依靠建筑的合理的设计使得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明显增强。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师都会考虑因地制宜,通过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各种具体情况来对当地进行园林设计和景点设计,特别是可以设计出更具有风格特色的的标志性建筑,这样的建筑设计可以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远方来此的人都可以直观的感知当地的人文风情以及风俗文化。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建筑设计的方式进行的城乡景观的规划也就孕育而生。

2.3 实现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细节的有效结合

城乡规划所关注的是现存事物的有效融合,而建筑设计所更为注重既是建筑本身的风格和特点。城乡建设开展的时候,建筑物与环境的结合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建筑整体框架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实践操作时,要时刻警惕着建筑物与规划之间冲突的产生。在展现建筑整体风格以及凸@文化元素时,实际运用与视觉效果是需要完美统一的,在这两方面的考量上尽可能要多角度的考虑采光效果,通风情况以及视野的广阔性等细节,每一格适宜的设计方案设计者都是需要经过综合的考虑的,这样既能保障建筑本身的运用价值。城乡规划中所涉及到的视觉效果和实用价值往往需要通过建筑设计师来将它呈现出来。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有效结合需要对各个细节进行充分的考虑。

3、结语

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由它的建筑物的设计直观的展现出来了,因为建筑物是当地形象的一种固定且有长久时间性的展现形式,尤其是建筑物的设计是对当地的风俗文化的延续和释放。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有效推动可以通过城乡规划时所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来进行。建筑的统一和延伸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的主要成分即为城市规划的有力推动,解决城乡规划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可以通过城乡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结合,尤其他们两者的结合对于我们国家的城乡一体化的最终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门丽君.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3,03:31-33.

[2] 凌亚邦.城乡一体化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的意义[A].中国科协年会(分3)组委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科协年会(分3)组委会:,2006:6.

[3] 秦松旺,徐建军.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J].城市建筑,2013,24:51.

[4] 任宏波.谈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结合的实现[J].山西建筑,2014,27:17-18.

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诸如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等许多社会问题,臭氧空洞、土地沙漠化、空气与水资源污染等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科学设计生态建筑,可以营造出一个美好和谐的生存环境。

一、何为生态建筑

(一)概念

生态建筑是一种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以生态学和建筑学为指导理论,依靠科学手段建造,与周围环境达到有机结合的建筑综合体。生态建筑综合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一体,具有节能、节水、降低污染的优点,通过有效调节室内的气候条件与生物气候状况,使人们享受到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针对城乡规划的设计中,生态建筑的建设需求对建筑的总规划、布局立面的设计与具体施工产生了更严格的要求。从事城乡规划的设计师必须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其知识面必须涉及生态学、建筑学、实用科学等多个领域。优秀的规划师将会依靠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将建筑与艺术相结合,使居住者享受到舒适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的感受。

(二)意义

生态建筑设计对于城乡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建筑发展史都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建筑既代表着所处地区的民族特色,也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某一段时期内,人们片面追求建筑的社会性,而忽视了建筑的生态性。生态建筑学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人类又开始重新重视起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建设。生态建筑学若要解决复杂的城乡生态问题,必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走上综合方向的研究道路。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

生态建筑,以生态需求为重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绿化

生态建筑的建设重点是要兼顾邻近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不可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破坏,建筑区内要进行适当的绿化,给居住者以田园般的美好享受。

(二)节能

生态建筑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对能源使用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通过高技术含量设备充分利用新型自然能源,来造就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体系。

(三)人文感受

生态建筑究其本质依然是提供给人类居住的场所,因此需要对人文环境带来的舒适感受加以重视。以现代建筑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居住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四)取材自然

生态建筑要注意外在风格的设计,尽量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取材也尽量选择周围环境产出的材料,进行创新应用。在保证原有环境的同时,有效的利用了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空间留余

生态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保留一定的空间,可以降低建筑及相关废弃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可以留待以后进行改造。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现有问题

(一)现代化技术不能切实运用其中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中,进行城乡规划时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提高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理想与现实不符,城乡规划并没有充分的使用那些高新现代化技术手段,直接造成生态建筑欠缺现代化水平。

(二)缺乏精确的认识,理论意识比较薄弱

我们知道,生态建筑对室内环境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且其寿命较普通建筑可以延长多年,但是目前人们还是缺乏对生态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缺乏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仅仅是选择一些花草种植与建筑物附近作为点缀,流于表面,无法达到城乡规划建设生态建筑的实际要求。

(三)理论与实际缺乏有效的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能够指导实践,其正确与否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论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建设实践过程,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建设活动进行指导。目前存在于生态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即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轻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直接使用理论,不做具体的分析和修改;或不对理论作细致研究,盲目的进行生态建筑设计。

另外,现有的理论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城乡差距的农村区域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尤其是东北三省的农村,即便有几篇相关的文章作为参考,其研究成果也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所有生态建筑的实践活动都是依靠自身进行探索。

(四)资源使用混乱

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某些机构在规划土地时也会无视法律法规,越权审批,造成不良影响。进行建设时,会胡乱占用耕地,造成资源浪费。

四、解决对策

(一)理念创新,革新设计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际状况在不断发展,理论也不会一成不变。运用生态建筑学理论指导生态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随时更新现有的理论知识,摒弃陈旧无用的理念,汲取创新性理念,促进生态建筑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参考优秀的设计经验,通过调研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使生态建筑能够最大程度的融合于当地环境。

(二)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我国社会目前正经历着多种体制的创新性改革,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可以排除掉旧制度中阻碍城乡建设的不利部分,保留下来的科学体制可以更有效的促进生态建筑理论与城乡设计规划的有机结合。在体制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必须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按照城乡规划的需求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建设兼有人文理念与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建筑,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节省占用空间,促进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三)发展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

现代化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政治文明的建设将会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城乡规划要依《城乡规划法》实行,通过编订、审核、落实等多个环节进行完善。城乡规划可以调动各阶层积极参与:首先政府要加强行政手段的力度,其次加强信息的披露,令公众能够充分的参与其中,最后各部门进行协作联系,强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城乡规划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

(四)强化生态建筑的自然调节水平

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在于建筑物调节气候的能力。生态建筑在设计时,会留有一定的备用空间,以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进行整改。生态建筑的布局要兼顾采光与通气性,可以多布置绿色植物来净化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同时也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生态建筑是我国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的新方向,生态建筑学立足于生态学和建筑学,指导城乡规划走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要兼顾建筑、居住者、自然生态三者的和谐共融。在我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为促进城乡生态建设,需要国家、政府、各机构、公众的充分参与,以具体实际为立足点,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达到生态建筑理念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叶龙,沈永伟.浅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2]汤俊军.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现代园艺,2013(22).

[3]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篇(4)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县城乡建设正沿着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为了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调控作用,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及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坚持城乡统筹。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三)坚持集约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坚持依法管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二、范围职责

(五)城乡规划管理的范围为县行政辖区,涉及面积1213平方公里,重点为中心城区和乡镇规划区。

(六)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代表县人民政府协调、审定城乡规划中的重大事项。

(七)县规划局是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乡规划管理日常工作,必要时可设置直属派出机构,以强化规划管理。

三、规划编制

(八)建立城乡规划新体系:城乡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它规划相协调,形成城乡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编制新体系。以《县域总体规划》为核心,加强以下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

1、县域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2、乡镇和村庄规划;

3、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水资源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

(九)建立城乡规划分级编制机制

1、县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的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具体工作由县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2、县规划局负责编制的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3、县规划局协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中心城区各类专项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县域范围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

4、县风景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5、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的规划:镇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镇乡、街道所属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四、规划审批

(十)建立城乡规划分级审批机制

1、县域总体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经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县人民政府报请上级政府审批。

2、县人民政府审批以下规划:

(1)县域分区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县域范围内各类专项规划;

(3)县域范围内重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规划;

(4)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5)镇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6)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五、建设项目审批

(十一)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由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县规划局二个层次组成。

(十二)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下列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事项:

1、县域范围内总投资800万元以上政府财政性资金项目的选址。

2、县域范围内各类公开出让地块的规划选址。

3、中心城区主要道路(详见附件)两侧各100米、历史街区和文物单位重点保护区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

4、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物流、办公等项目的选址。

5、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选址。

6、中心镇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的选址。

7、建制镇规划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重大项目的选址。

8、其他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认为需提交的规划管理事项。

(十三)县规划局负责办理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审批事项,审批除上报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以外的日常规划管理事项。

(十四)为简化建设项目方案审批环节,规范审定程序,中心城区内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1、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办公楼、综合楼、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并提交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办理行政许可。

2、其他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规划局组织论证、审定后办理行政许可。

(十五)镇乡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1)镇乡标志性建筑、重要公建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楼、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由镇乡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规划局,由县规划局组织专家论证、审定后办理行政许可。

(2)其他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由镇乡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规划局审定后行政许可。

(十六)中心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大公建项目、用地面积10亩以上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建设业主负责邀请2家以上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建筑方案,进行方案优选。

(十七)中心城区内严格控制零星工业项目,新建工业项目都应选址定点在相应的工业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在工业园区外的技术扩建项目的用地面积须从严控制。

(十八)工业园区内工业性项目符合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的,直接按程序报县规划局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十九)中心城区内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以批准,若确因客观情形变化而需调整原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规划管理部门方可办理该项目的规划许可手续。

(二十)中心城区限制小地块开发或单栋住宅项目建设。

六、监督管理

(二十一)严格依法实施城市规划。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紫线”、“黑线”管治空间,各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加强控制,不得另作他用。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市场供应的规划管理依据。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二十二)加强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各类建设项目报发改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前,必须按项目建设程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意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须经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未按规定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为一年,需延期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

(二十三)加强建设项目批后规划监管。各类项目必须按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设局要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和规划综合验收工作。建筑物应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工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时,要认真核对注册场所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用途,涉及建筑物用途改变的,应先行办理建筑物用途变更手续。建设用地转让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割和改变规划控制指标的,必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凡未经规划综合验收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产权属登记。

(二十四)加大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力度。相关部门应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对已发生的违章建筑,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查处。项目竣工后的实测建筑面积必须控制在合理误差范围之内。合理误差范围之内的超出面积应按原出让时的楼面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建筑面积应按竣工时的楼面市场评估地价加倍补交土地出让金。如超出面积部分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要依法予以拆除。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课程构架 专业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1-02

1. 绿色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概况

1.1 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在国内,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已经成为业界的热点。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把绿色建筑产业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点,建设工程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到2015年必须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就大量增加了社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需求,给加快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绿色建筑思潮对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要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了解与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更能够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贯彻绿色建筑的指导方针,身体力行地实践绿色建筑设计,这就要求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对此展开的探讨与分析。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调整与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其涉及的学科较传统建筑学更加广泛。其研究内容及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专业理论课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进行策略推导。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图1】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除了对传统课程大纲的修订与调整之外,还可以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绿色建筑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图2】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绿色人才的培养,是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课程原有教学框架的基础之上,应时代需求而开展的教案研究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体系化、进阶式和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改革引发了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对绿色建筑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思考,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将由原来个体自发的实验转向系统化、整体性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一个传统深厚的学科面对当下全球关切的发展活力,孕育着我国高校建筑教育发展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篇(6)

【关键词】草图大师;建筑设计;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侍非(1979-),男,汉,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建筑设计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属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草图大师(SketchUp)的介入,可以为多种修改方案提供更为直观的模型展示,甚至是动态的展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方案修改阶段。反馈到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1]。

1草图大师的应用特点

1.1快速建模

草图大师操作界面简洁、易学,通过“拉伸”与“路径跟随”[2]可以快速建模,三维感较强,适合于方案的多次修改与建模。由于草图大师便于操作[3],学生觉得趣味性很强,乐于其中[4]。

1.2实时展示

草图大师不仅建模简单快速,而且通过转动或按住滚轴可以实时旋转,便于对模型的观察。也可以通过视图工具,选择各个视图界面进行观察。学生在建筑设计时需要较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草图大师的实时展示可以辅助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把握,实时修改、实时显示、实时交流,优化设计方案和增进学生对建筑知识的理解。

2建筑设计教学中案例的选取

2.1建筑细部案例

学生做建筑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如建筑的出入口,在设计中需要做出入口平台与台阶,保证室内外高差。学生在设计时往往会忽略这个部分,学生在绘制建筑平面图时出入口处,缺少平台与台阶,甚至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有平台与台阶;在绘制立面图与剖面图时,忽略了室内外高差部分,有的甚至将室内地坪低于入口平台的标高。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讲解设计原理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三维空间上的认知,或者说讲课过程中静态的图片略显枯燥,没有对学生的记忆与思维形成冲击,使得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入口平台与台阶遗忘了。草图大师的介入,可以实现在讲课的过程,实时做出入口平台与台阶模型,可以改变视图从各个方向去看建筑的出入口,抽象的设计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三维空间模型,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同样,针对建筑的其它细部,如阳台、楼梯、门窗、雨篷,甚至屋顶,都可以通过草图大师进行建模与实时展示,通过动态变化的三维模型冲击学生的视觉记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使用草图大师制作模型,去体验模型制作与展示,加强设计细节的把握。

2.2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课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建筑方案设计,并绘制出完整的建筑方案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但在绘制正图之前,需要经过反复的交流、讨论,才能实现由草图到正图的转变。交流讨论的过程既是设计思路转变与深化的过程[5],也是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的过程,设计草图的绘制与修改要不断的体现出交流的过程,二维的草图上将出现反复修改的线条,需要学生在三维的想象中及时调整原先的设计方案,二维的草图还无法让学生及时想象出调整后的空间是什么样子。所以需要更为直观的三维空间模型辅助学生对设计草图的修改,草图大师的快速建模与实时展示的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更好地辅助学生完成设计草图的修改,当然也可以辅助建筑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草图大师视图转换与剖切功能,可以为学生在设计和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时提供参考。

3草图大师在建筑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3.1教师提前做好相关模型

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考虑上课内容,提前做好相关模型。讲解设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草图大师,展示相关模型,让理论知识通过三维直观模型表现出来,更易于理解。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节课的时间,通过教师的操作或学生自行建模和修改模型,来达到既讲解了理论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互动,营造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氛围。

3.2鼓励学生使用草图大师

通过草图大师,将建设设计教学中的相关案例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空间模型,虽然有利于的学生的理解,但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操作,还需要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学习并使用草图大师进行辅助设计。草图大师的简便操作、易学上手的特点,会使更多的学生乐于其中,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草图大师所建模型以及对模型的修改,更为关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技巧,只不过是借助草图大师作为媒介,比单纯的理论讲解、大量的静态图片举例,更为活动、生动。

3.3精心选择案例,组织讨论,互动教学

案例教学需要精心选择案例[6],围绕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归纳与总结。这是一个环环相接的过程,需要教师预先设定,认真组织,达到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效果。建筑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草图大师对相关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展示或通过引导沿着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修改,就是在与学生交流互动,当修改完成时也就意味着将设计原理知识应用到了实践设计中。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点评,引导学生以此为模板,将设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建筑设计方案中。

4结语

建筑设计课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筑方案设计与绘图工作。草图大师(Sketch-up)的介入,不仅让案例模型化,而且让交流的思路、修改的过程更为直观化与有趣化,促进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了案例教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孙晓璐, 赵志刚. 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表现技法[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杜洁. SketchUp草图大师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16): 240-241.

篇(7)

绿色建筑展,助推中国建筑产业绿色升级

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2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ECO City Summit)”作为建筑行业开年的首个大型国际论坛,将围绕“生态城市,绿色世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600名听众将由城市管理决策者、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公益企业家以及主流媒体等组成,会议将持续两天,跨界的交流不仅将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将促进思想碰撞,为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将与绿色建筑展览会同期举行,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年度大会,近于家全国主流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近百个城市决策者将组团参会,会议将围绕“完善住房保障,推进绿色人居”、“城市综合体开发及生态城市发展”这两个未来中国房地产开发的重点方向展开讨论:同时,展示目前国内保障房开发水平的成果展以及近3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将毗邻GBC2012绿色建筑展览会进行展示。

建筑规划和设计行业也将在GBC2012绿色建筑展上一展风采,包括现代集团、同济院、城建院、城规院以及国际最大的HOK事务所等在内的近百家国内主流建筑设计规划单位将悉数参展,与房地产商和绿色建材生产商等在同一个平台实现互动。在为建筑师度身定制的“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Shanghai Architecure Fair)”上,来自国内的近万名主流建筑设计师将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建筑大师隈研吾、岸和郎以及DavidGianotten等充分交流,共同诠释最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由于建筑产业绿色升级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推动力,来自建筑上下游产业,包括地产商、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建筑工程行业迫切希望深入了解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上述活动由政府建筑业主管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及交通委员会指导,建交委科技委主办,由国际专业展览公司――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由世界顶尖的权威建筑技术大展――BAU的主办机构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支持,展览覆盖包括遮阳、门窗、墙体保温、建筑电气、建筑节能、建筑照明、钢结构、木结构、停车设备、集成家居、地面材料、竹建材等建筑材料行业以及房地产、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建筑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