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理问卷调查

心理问卷调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问卷调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心理问卷调查

篇(1)

心理学至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由于心理学是一门讲求实证的学科,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定的研究则必不可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数据分析的问题。一个研究的成败取决于这个研究所收集数据的质量,质量较好的数据,即较少出现遗失、奇异、极端等情况,就能够反应研究的真实情况从而得到较好的研究结果。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然而对某些行为的研究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抵触,这种抵触心理就会反映在数据的收集上,导致数据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出现数据遗失,而怎样应对这种问题即是该文关注的焦点。

1 缺失值的概念及产生因素

缺失值指的是某项研究的某个项目或多个项目上的数据出现遗失的情况。在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缺失值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些研究人员并没有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往往将其忽略并简单处理了事,然而这个不受重视的问题有时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致命的影响。在某些心理学研究中,由于研究经费或是社会伦理性等原因,可能研究收集的数据较少,这就导致每个数据对研究人员来说都弥足珍贵,并且由于样本量较小,一个数据的变化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研究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缺失值,不当的处理方式将会带来严重的结果,千里大堤溃于蚁穴。

缺失值对心理学研究可能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危害,那么缺失值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1.1 被试因素

一个心理学的研究,被试自身的态度对研究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心理学研究中由于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被试在完成这样的研究时可能基于对自我的保护,并不会认真的完成调查或干脆不予配合,这就导致了缺失值的出现。其次,由于社会赞许等现象的存在,被试也会不按真实的情况如实完成研究,有时在问卷调查中因没有符合自己要求的答案而弃选,从而造成缺失值的出现。最后,也有可能是被试在作答时确实是因为对题目的遗漏而导致没有作答。

1.2 研究本身因素

由于心理学属于社会学科,在其进行的研究中,并不是每个研究的设计都完美无缺,特别是有些不是很严谨的问卷调查研究,问卷本身设计的不恰当,就已经对研究的结果的可信性埋下了隐患。例如:问卷题目设计的不严谨,使被试在进行作答时感觉到疑惑,从而没有作答。其次,问卷内容过多,题目过长,这都会使被试产生疲倦感,促使他们应付了事或者直接跳跃式作答。最后,对于实验研究来说,实验仪器的故障也是导致缺失值的因素之一。

1.3 主试因素

在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虽然不是被研究者,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一个严格的心理学研究必须要包括对主试的培训过程,即让主试熟悉研究目的,研究注意事项等等,然而有些研究因为经费、时间等原因并没有重视这一步骤,从而导致主试缺乏一些基本的问题应对技巧,不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是在被试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纠正。其次,在数据录入时,由于主试的粗心,导致在录入时出现错录、漏录等现象。最后,主试对于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产生缺失值从而对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2 常见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倘若在研究中已经无可避免的出现了数据的缺失,则必须采用一些办法来填补这些缺失值,减小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

该方法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缺失值处理方法,在很多统计软件(例如:SPSS)中该方法作为默认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思路是,如果在研究的某一变量上存在数据缺失,则将该被试的所有数据从统计分析中删除。当缺失值的数量占数据总数量的比例没有超过20%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缺失的问题。然而在某些研究中,研究所取得的数据量很小,如果出现缺失值,使用剔除法进行处理,由于该方法的特点,势必会再次减少样本的容量,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当数据是非随机分布时,使用这种方法会导致数据发生偏离,使最终的数据分析产生错误的结论。其次,由于被试某一变量存在缺失值而剔除该被试所有的数据,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很可能丢失了隐藏在其中的重要信息。

2.2 均值替换法(Mean Imputation)

与个案剔除法不同的是,均值替换法不需要删除被试的数据,这样就保留了与缺失变量无关的其他变量的信息,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将变量的属性分为数值型与非数值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变量缺失值,使用不同的替换方法。当缺失值为数值型,就根据该变量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平均值来填充该缺失值;但缺失值属于非数值型则根据统计学中的众数原理,用该变量在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次数最多的值来填补这个缺失值。均值替换法虽然简单,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有偏估计,并且使用该方法的前提假设是缺失值的产生是完全随机的。

2.3 热卡填充法(Hotdecking)

对于存在缺失值的变量,热卡填充法首先在数据中找到一个与它最相似的对象,然后用这个对象的值进行填充。不同的问题选择的标准也会不同。一般最常用的是相关矩阵,即确定缺失值所在的变量A与变量B最相关,然后将所有个案的B的取值从小到大排序,变量A的值就可以用排在此位置的变量B的值代替。

2.4 回归替换法(Regression Imputation)

回归替换法利用回归方程的特点,所限选择若干个预测缺失值的自变量,然后建立回归方程来估计该缺失值,利用缺失数据的条件期望值对缺失值进行替换。这种方法利用了数据库中尽可能多的信息。这种方法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首先,由于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回归方程,那么研究人员在使用该方法前必须要确定缺失值所在的变量与其他变量存在线性关系。其次,基于回归方程的估计虽然是无偏估计,但却容易忽略随机误差的影响,低估标准差和其他未知性质的测量值,这个问题会随着缺失值的增多而变得更加严重。

2.5 多重替代法(Multiple Imputation)

Rubin等人于1987年建立起该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使用单一的数值来替换缺失值,而是试图建立一个随机的样本来估计缺失值。首先,用一系列可能的值来替换每一个缺失值,以反映被替换的缺失值的不确定性。然后,用标准的统计分析过程对多次替换后产生的若干个数据集进行分析。最后,把来自各个数据集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总体参数的估计值。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不仅可以对缺失值进行填充,还可以在不删除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对数据的未知性质进行判断。在缺失较少时(10%~20%),采用多重替代法准确度、精确度高于其他方法,且只需较低的填充次数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填充后的分布接近完整数据集分布,并能很好地反映完整数据集的准确度,其处理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

2.6 期望最大化法(Expectation Maxim ization)

该方法常用于对实验缺失值的处理。1930年Allan和威沙特Wishart首先提出插补单一不完整数据的观念,并提出了对单一缺失值的估计方法;Yates于1933年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利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技巧,将之推广到几个缺失值的插补; Laird和Rubin(1977)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发展出“EM”迭代算法计算缺失值的方法。EM迭代法估计缺失值的基本思想是,当数据出现缺失值,首先以其它观测值计算估计总平均值、处理效应及区组效应,再采用迭代方式,将上述估计的总平均值、处理效应及区组效应代入到原来的缺失值位置,重新计算总平均值、处理效应和区组效应,再将重新计算的这些值代入重新估计,以此类推,直到前后两次的估计值差异较小时停止。

篇(2)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补充

问卷调查法是量的研究的体系中一种,而访谈法是质的研究的体系中的一种。虽然上个世纪以来,作为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两种范式: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不断强调范式各自的优势和科学性,分庭抗礼的斗争充斥在教育领域里,但是学界都没有抛弃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入,学术界渐渐地承认了这两种范式的存在和价值。到了70年代,西方教育科学界的范式发生转换:西方由关注普适性的规律转换到关注情境性的意义,强调关注个人体验,倡导教育实践。不可否认的是,质的研究没有量的研究的优点和量化数据的科学性,同样量的研究也不具备质的研究的人文性、情境性和灵活性等的优势。问卷调查法由于问卷调查实施的特点和对问卷回收率的要求及统计数据的量化性,纳入量的研究的范畴,定量研究的成份更为明显。

一、问卷调查法的定义、一般步骤和优缺点

(一)问卷调查法的概念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莫一现象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调查区别于调查表法,它调查范围较窄,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并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1]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问题的表格为形式,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及找到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常常被采用。

(二)问卷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所要调查的课题

开始的第一步,要对调查的主题选定好。

2.选择好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具有异质性。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也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尽量确定好调查对象的属性,让调查对象具体化。

3.确定合适的调查方法

调查的进行是紧随着调查表格的。在确定调查范围的前提下,派发调查表格,在收集问卷的过程中,调查也就在实施。

4.制定调查计划

问卷调查内容的编制有讲究,可以开放式的问题,也可以是封闭式的问题;问卷题目的编制也是有讲究的,题目应具体明确,题目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表格题,题目不应带来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题目也不应该是敏感性的问题,题目的内容要尽量丰富全面,题目宜小不宜大,题目的问题设定不应是技术性的行话,而应通俗易懂,题目的排列讲究逻辑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同类的题目类型合并,不同类的题目类型应分开,不能逻辑混淆,题目的数量应该是适度的。

5.实施调查

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后,在特定的范围内,向调查对象派发问卷,收集问卷。

6.分析、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好调查报告

收集完问卷后,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回收率,量化数据,揭示教育规律,再对调查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总结起来。

(三)问卷调查的特点

1.操作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按要求编制了问卷调查表,派发问卷调查表、收集问卷和分析、整理问卷及撰写问卷调查表格就是实施问卷调查的完整过程,不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2.信息真实,避免俗见,减少调查误差。

问卷调查的对象采用匿名性的要求,消除了回答者的担忧和顾虑,问卷调查表的编制相对客观,这使得调查内容相对真实可靠。

3.调查范围广,效率高。

问卷调查可以广范围地发送问卷调查表,调查对象数量庞大,且简便易行,程序简单,效率比较高。

4.问卷编制的要求高

编制问卷,要考虑到调查问题的范围、内容、数量及排列顺序,也要考虑到回答者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更要考虑到回答者的心理因素。

5.回收率难于保证

不是每份问卷发送后都能回收,回收问卷的多少,研究者无法控制。

6.不能深入探寻到调查对象的内心世界

问卷的问题是以事先以表格的形式拟定好的,但调查对象的特点是丰富的、生动的和灵活的,问题也不能穷尽研究对象的所有特征,这使得调查表面化、片面化,不能够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

7.不能控制问卷回答的质量

问卷回答的好与差,在于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是怎样的。如果被研究者态度积极,没有丝毫顾虑,问卷回答的质量就高,问卷也更客观、科学和真实;如果被研究者态度消极,忧心忡忡,问卷的回答内容就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

8.无法控制回答者的态度

回答者参与不参与,回答者是否如实地回答问卷里的题目,回答者是否会从众,回答的情境,研究者不能控制住,这取决于回答者采取怎样的态度。

(四)访谈法的概念、一般步骤和特点

1.访谈法的定义

访谈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式访谈,一种是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谈。这种访谈的访谈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谈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谈。”[2],而“无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谈。”[3]。结构式的访谈事先有问卷、表格和提问标准程序,并由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相互访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了研究的需要,这里谈论的是结构式访谈。

2.访谈法的一般步骤

(1)选择访谈对象

在正式访谈之前,选择和谁访谈是进行访谈的第一步。比如,访谈面如果要铺得比较广,就得选择什么样的访谈群体;倘若是个体访谈,选择什么样的访谈个体,影响着访谈的内容和效果。

(2)制定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的内容包括:问卷、表格和提问标准程序。访谈提纲的内容要通俗易懂;访谈问题要有开放性,这些问题便于被访谈者表达思想,流露感情;访谈提纲里的问题要逻辑有序,内容涉及层次不同的各类情况。

(3)实施正式访谈

在访谈前,要搜集有关被试的资料,比如经历、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也要善于使用发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要遵循被访谈者的习惯和知识水平。在访谈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事先拟定的一套标准化的程序,不能随意畅谈,不能无边无际的交谈。在正式访谈的实施过程中,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语言表达和眼神交流要自然流露,过于拘谨和严肃的态度会让被访谈者产生压力,不如实回答。访谈者的访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入手,将访谈问题具体化。访谈的内容不能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问题,不能原封不动,根据场景和被访谈者本人的特点灵活进行调整。访谈者也要对被访谈者的回答予以回应,表明这是访谈者对被访谈者的反馈。访谈者对被访谈者的追问也考量着访谈内容能否深入进行,适时而合理的追问有利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相互沟通,追问也有利于访谈者对问题和访谈内容深入下去。访谈时,访谈的内容尽量丰富全面,问题通俗易懂,访谈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也不能是带来职业压力和敏感性的问题。访谈的过程中,对被访谈者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也不要随意对访谈对象的回答作出评论和断语,更不能在被访谈者回答后“泼一盆冷水”,而应该对访谈对象的回答作出建设性的回应。在访谈中,研究者要关注被访谈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情境性,对访谈对象的心理反应灵活进行调整和回应,有的时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时候要共情的体验,对被访谈者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访谈者要有心理调控能力,对被访谈者的心理反应随机应变。不能忽略的是,在访谈的时候,要对访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通过笔录、录音笔、录像或照相的方式记载已经访谈过的内容。

3.访谈法的特点

(1)能够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访谈是面对面的社会交互过程,既可以事先有访谈提纲,也可以事先有粗糙的访谈提纲,无论何种类型的提纲,都讲究开放性,注重采用开放的访谈态度,不是机械照搬访谈问题而进行。由于面对面的访谈交流,能够比较客观和真实地了解被访谈者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对方的心理世界。

(2)获得的资料丰富生动,实施灵活。

不论是结构式访谈,还是非结构式访谈,都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能获得详实的资料。面对被访谈者的情感体验世界,访谈是一种人文化的方式,将个人的体验具体化,丰富而充满趣味。访谈的实施不需要倚重仪器设备,只需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共同参与,相互沟通,比起实验研究和测验法,有更大的灵活度。

(3)操作困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是群体访谈,面向一个个群体,以群体为访谈对象,访谈的参与度、访谈的内容、访谈目标和追问无法驾驭得当;如果是个体访谈,以一个个的个体为样本,有时基于伦理原则,可能对莫些特定的访谈对象要告知他有付费义务或需要采取报偿的措施,而且访谈一个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一个访谈样本远不能说明问题,有时需要访谈好几个样本,增强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信度。

(4)不能控制环境。

研究者置身于访谈的环境中,情境在访谈之前的状态,情境在访谈中的发展趋势,这些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访谈者只能是置身事中的“旁观者”,不能控制访谈应是什么的环境状态。

(5)获得样本小

无论是群体的访谈,还是个体的访谈,获得的样本都是支离破碎的,样本相对来说比较小。不像问卷调查一样,可以在大范围内实施,效率也比较高。

(6)无法控制回答者的态度

被访谈者如何对待双边的访谈活动,这与研究者的眼神、言语举止、表情、提问方式和关注程度有关联,也同被访谈者愿不愿意参与访谈、是否能如实地传达真实的想法有关联。

问卷调查法能够在很广的范围内应用,获得的效率比较高,这是访谈法不具备的优势。可是问卷调查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机械照搬,不如访谈法来得灵活,也往往流于表面,不如访谈法来得深入。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样本比较大,这能弥补访谈法样本小的缺陷。不可否定的是,问卷调查法的问卷设计程序可以编制开放性的问题,这对访谈法对谁进行访谈、对哪些访谈对象进行追问提供了一块广阔的选择余地,这是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从上面看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两者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虽有各自的优势和专长,但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运用,问卷调查法是访谈法的有益补充,而不是两种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的实施中分庭抗礼,缺乏沟通,或割裂开来。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作为学习者,作为研究者,问卷调查法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短板,访谈法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两者都是教育领域的科学方法,只是说问卷调查法是量的研究的范畴,量化程度更为明显,访谈法则是质的研究的范畴,更加讲究人文性和情境性,但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如今的教育科学,远不能以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来定义,而在笔者看来,往往是一块融合着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反思教育意义的科学。在辩证法的视角中,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辩证思维在教育学的运用中,在如今学科综合和统整的背景下,把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各自优势加以比较,科学研究就更加客观,更加真实,更加科学,更有人文特性,正如人体的双手,单独的一只手是各自独立的,但如果能把双手联合起来使用,力量更大,合力更足,访谈法弥补着问卷调查法的不足,同时问卷调查法可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补充着访谈法的“软肋”。

[参考文献]

[1]裴蒂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67.

[2]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9.

篇(3)

关键词 一般心理安全感 校园心理安全感 家庭心理安全感 社会心理安全感

分类号B849

1 问题提出

心理安全感(sense of 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个体的一种基本信念,是个体对环境的危险性以及个体能否应付危险性的主观评价反应。心理安全感产生于个体的安全需要,安全动机系统(security motivationsystem)是人们处理潜在危险的重要心理机制,它对个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和个体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安全感的启动可以促进个体表现出真诚、诚实、利他等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个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心理安全感低的儿童倾向于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不安全感的增加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虽然近几年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制度和文件,强调要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但是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总体状况却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我国有关心理安全感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姚本先、汪海彬和王道阳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后,指出我国目前有关安全感的总体研究质量不高,表现在直接引用外国问卷、心理安全感现状调查和心理安全感对策研究偏少、适合中国人和特殊群体的安全感问卷缺乏等方面。心理安全感对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身心尚未成熟具有较强可塑性的中小学生。我国有关心理安全感的大多数实证研究报告是以大学生和成人为研究对象的,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报告极少。笔者分析,造成这一研究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以我国中小学生为被试而编制的原创性心理安全感测量工具。有关心理安全感测量工具的研制可以追溯到马斯洛(A.H.Maslow)等人的系统研究,他们从十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安全感和不安全感特征,并编制了相应的《安全感一不安全问卷》。我国有关心理安全感的多数调查研究主要是采用该问卷或修订后的问卷。近几年我国有关心理安全感的问题也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也编制了一些有关心理安全感的问卷,但这些问卷主要是以大学生或神经症患者为被试编制,只有安莉娟和杨美荣以丛中和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问卷》为基础考察了该问卷在高中生中的适用性。总之,目前我国严重缺乏以中小学生为被试编制的心理安全感问卷和有关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特点的现状调查。

所以,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编制一个以我国中小学生为被试同时能够测量一般心理安全感和特殊心理安全感的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二是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进行初步调查。

2 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问卷的编制

2.1 确定问卷结构

从某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别随机选择一个班级共105名学生作开放式问卷调查。经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95份,其中男生33名,女生62名。问卷收回后首先对被试回答每一题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归类,以某一具体内容回答的频次作为分析单位。

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分析,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问卷结构系统。第一层次系统包含一般心理安全感和特殊心理安全感。中小学生一般心理安全感是抽象程度高的心理安全感,较泛化和概括化,反映个体长期在心理安全感方面的稳定状况,主要表现在和人格特点(如情绪、焦虑等)相关的自身因素方面;中小学生特殊心理安全感是抽象程度较低的心理安全感,主要体现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些具体环境中对自身安全状态的体验,比较容易受这些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特殊心理安全感包括校园心理安全感、家庭心理安全感和社会心理安全感三个二级层次系统。校园心理安全感是反映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心理安全感体验,主要包含师生关系心理安全感、同学关系心理安全感、学习心理安全感和学校治安心理安全感四个三级指标。家庭心理安全感是反映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安全感体验,主要包含亲子关系心理安全感和家庭氛围心理安全感二个三级指标。社会心理安全感是反映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安全感体验,主要表现在社会治安心理安全感这一指标上。所以,整个问卷包含四个分问卷,分别为一般心理安全感分问卷、校园心理安全感分问卷、家庭心理安全感分问卷和社会心理安全感分问卷。

2.2 编制问卷题项

我们主要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收集表现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的题项样例。在收集原始样例的基础上,根据心理学测量原则,组织心理学专业人员对这些题项逐一进行了讨论和反复推敲,最后确定92个题项作为初测问卷的题目,正向题和反向题各半。为保证题目内容清晰、用词恰当具体,易于理解,我们在某小学五、六年级中各选择了一个班级共72名学生进行易懂度、清晰度测试,听取学生对题目内容、词语等方面的意见,又逐一进行修改,以便保证问卷题目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理解水平相适应。整个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进行评定。

2.3 问卷的试测与分析

2.3.1 试测对象

篇(4)

关键词:员工管理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医院作为服务行业,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是评价医院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的标准之一,为改进医院工作、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基本依据。本文以对本溪市中医院的患者调查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该医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员工管理的具体措施,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

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客观性,分别设计了门诊患者调查问卷和住院患者调查问卷。

门诊患者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儿童苯丙酮尿毒症等纳入门诊并补偿范围:诊疗过程、门诊员工服务态度、等候时间适当、门诊服务环境、患者安全方面、对诊疗的服务过程总体评价、若亲友患病时是否会到该院就诊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

住院患者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住院服务的总体评价: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沟通解释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技术质量的满意程度、环境设施的满意程度、医院忠诚度和美誉度的评价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

在调查过程中,门诊患者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300张问卷,住院患者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405张问卷。

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李克特量表,运用态度量化方法,即分别对五级态度“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赋予“5、4、3、2、1”的值,让被访者打分,以作为李克特量表所要求的测评指标。并将指标的量值划分为五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李克特量表的五个赋值,最终实现指标转化。

2.本溪市中医院满意度调查研究

2.1本溪市中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信度分析

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分别采用采用Cronbach α系数和个别项目分辨力测算进行信度检验。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55和0.949,每个问卷项目的分辨力系数绝大多数在0.8以上,这说明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愿,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2.2门诊患者问卷调查分析

在进行分析前,需要对调查表进行KMOand Bartlett's检验,一般来说,KMOand Bartlett's检验的显著性要大于95%,才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的KMO and Bartlett's 检验的显著性为100%,可以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门诊病人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方差最大法直交转轴,在没有限定因素个数的情况下,取特征值大于1时,提取公因子,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表1可以看出:门诊病人问卷调查所涉及到的36个具体项目,归纳为五个公因子,联合解释本溪市中医院患者满意度在57.801%以上,也就是说,提取的五个公因子,能够反映出本溪市中医院满意度近60%以上的情况。根据转轴后成分矩阵情况,对提取的五个公因子进行归纳,分别为: 患者看病时间、医疗技术、医生态度、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医德修养。

2.3住院患者问卷调查分析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的KMO and Bartlett's检验的显著性为100%,可以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法直交转轴,在没有限定因素个数的情况下,取特征值大于1时,提取公因子,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表2可以看出: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所涉及到的30个具体项目,归纳为六个公因子,联合解释本溪市中医院满意度的 71.424%以上,也就是说,提取的六个公因子能够反映出本溪市中医院满意度过70%以上的情况。根据转轴后因子矩阵情况,对提取的六个公因子进行归纳,分别为:关爱患者、住院环境、治疗效果、按照制度规范流程要求、医疗技术、社会信誉。

2.4本溪市中医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通过对影响本溪市中医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德修养、医患关系、医疗技术、医院环境等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同时受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治疗心理预期不同的影响,门诊患者更注重诊疗时间、住院患者更注重治疗效果对满意度的影响。

3.建议

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应加强员工管理,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提高服务意识

作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行业,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满意度的重要基础。一所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医院,必然具有一支良好职业素质的员工队伍。医院员工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精神,才会在医院服务中时时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必须要有正确的医德导向。医德导向要突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个核心。医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运用教育、行政、舆论等手段,让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落于行动,做到:对病人负责,把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真诚关爱病人;一丝不苟,忠实于病人的健康利益,以医疗安全为核心,优质服务为轴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健康卫士”形象。

3.2注重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通过沟通并在治疗的实施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医院要教育医护人员理解和尊重患者,鼓励大家进行换位思考,体会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在接诊患者时,医生应态度诚恳,平易近人,认真地倾听他们对疾病的描述,并针对性地提问,耐心地解答;对于住院的患者,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客观、平等地与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情况,特别是要及时、客观的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期待。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前提,是防止产生“医闹”的重要条件,对提升医疗机构品牌、维护医疗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3.3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保证治疗效果

医疗技术是提升医院患者满意度的关键,病人去医院就诊,其根本目的就是诊断疾病,解除自己的病痛,所以医院必须大力培养医疗技术人才。首先,要重视提拔有能力、懂技术的拔尖人才,营造出重技术、讲学习的氛围。其次,通过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医生诊疗水平。最后,加大内部竞争力度,通过让“病人选医生”、“病人选护士”等竞争机制提升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

3.4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缩短候诊时间

目前,一些医院的门诊候诊时间过长,特别是专家门诊更是如此,这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满意度评价。因此,医院必须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坚持经济物质激励与职业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与医疗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挂钩,多劳多得、绩优绩酬,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曾建军,杨灵军.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J].中外健康文摘,2012 (43).

篇(5)

【关键词】受处分 大学生 心理辅导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处分情况呈上升趋势,学者开始关注违纪、受处分大学生,但学者多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研究了受处分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受处分大学生的教育对策。我们认为受处分大学生人格、价值观、社会适应展、身心发展平衡性是引发大学生违纪的重要因素。然而,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很少从违纪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受处分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为学院提供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对本院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份(受处分46份,非受处分48份),并且对自编问卷《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进行了信度分析。该问卷信度α信度0.80。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提高了问卷信度。正式调查中,我们对100名受处分大学生进行了《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率90%。90名样本受处分大学生情况如下:性别(男79人,女11人)、年级(大二3人,大三43人,大四44人)、专业(文科22人,理科24人,工科44人)、家庭背景(农村42人,城市48人)、处分类型(通报批评66、警告5、严重警告3、记过3、留校察看10)和原因(旷课42人、考试作弊26人、打架斗殴13人、夜不归宿2人、其他7人)。

三、调查结果

1.南徐学院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采用SCL-90心理健康问卷对本学院94名大学生(受处分46名,非受处分48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受处分只在敌对一个因子上与非受处分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且非受处分大学生敌对分数高于受处分大学生。如这可能与我们抽取的样本有关,受处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上分数高于非受处分大学生。这与学者钟庆文、史小力在《高校受处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研究》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2.受处分大学生需要的心理辅导

我们对学院90名受处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采用SPSS进行了数据统计。问卷采用0-3(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四级记分调查了受处分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扰和心理辅导需要。结果发现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均值为1.41,这表明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在有时候需要-经常需要之间。单项问题得分中,得分前五位的是父母的期望、处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父母的压力、处分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处分带来的自责。

3.不同类型受处分大学生需要的心理辅导

对男女受处分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心理辅导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辅导需要显著高于女生。男大学生在学习、考试、人际方面的压力大于女生。不同年级、专业的受处分学生在处分对就业的心理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的学生基本没有感受到处分对就业的影响,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他们有时候或者经常会因为受处分而心烦。理科、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比文科学生要大。

不同处分类型和原因,引起的受处分大学生的困扰和需要的心理辅导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1.受处分大学生健康状况

对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受处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受处分大学生。钟庆文、彭阳等学者的研究中也发现,大学生受处分后往往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沮丧等不良情绪。本研究在对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受处分后,父母的期望、同学老师的不理解都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的困扰。

2.受处分大学生心理特点

在人格特点方面,受处分大学生情绪通常易激动兴奋、行为易冲动,好幻想而易脱离实际,偏执、缺乏耐心、不能控制自己。受处分大学生独立性较差,易受暗示,缺乏主见,极易受人挑唆或受环境的影响。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也是许多受处分大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这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或考试失败后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少违纪大学生存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存在怀疑、妒嫉、偏执、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不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出现摩擦后情绪冲动,引发违纪。

五、对策

1.学校要关注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的违纪事件,不要轻易的对学生进行处分。对受到处分的大学生,学校要开展后期的心理健康跟踪调查。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

高年级受处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存在就业自卑等不良心理,辅导员老师或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对这些受处分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帮其找到身上的优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对于理工科受处分大学生,老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从低年级就引导他们形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老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根据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与存在自卑心理的受处分大学生进行沟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4.发挥班委及心理委员的的作用

大学生受到处分后,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存在自卑心理。良好的集体环境利于融洽同学们的关系,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有助于受处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班委或者心理委员可以通过朋辈交流,帮助、鼓励他们,从而了解到受处分大学生的状况。如果有特殊情况,心理委员可以将情况反馈到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处,及时帮助受处分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彭阳,林静,胡敏辉.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中国校医,2008,(8):434-435.

[2]钟庆文,史小力.高校受处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74-76.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成因分析

“倦怠”一词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将它用在心理健康领域,主要指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效率的下降,以及对工作和他人逐渐冷漠、无成就感等一系列的负面症状。关于学业倦怠,台湾学者作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而导致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分析原因是制订有效干预措施的基础。因此,本研究编制了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业倦怠的成因问卷。在研究过程上,本研究先通过开放式问卷确定影响学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技术对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据此编制问卷进行测试、修订,并最终形成完善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成因量表》。

一、开放式问卷

本研究运用开放式问卷,共回收问卷150份,汇总和归类。共抽取五个成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专业课程因素、人际因素、外部因素。

二、团体焦点访谈

团体焦点访谈法是一种利用团体的互动形式来获取受访者的经验和信念的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进行了三次团体焦点访谈,共访谈8位五年制高职学生和4位教师,进一步验证选取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根据焦点访谈结果总结这五项成因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生活中的行为体现,形成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成因量表》初测问卷的项目。共计33题,分别针对开放式问卷所得出的5项成因。

三、问卷调查

本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一系列数据统计分析,修订问卷,完善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成因模型,形成正式问卷。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样本取自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发出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95%。其中,护理专业211份,医药管理专业121份。一年级学生133份,二年级学生111份。三年级学生52份,四年级以上学生36份。家庭来自农村的203份,来自城镇的220份。样本分布范围较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随后使用视窗版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

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就是对量表所获得的试测数据各个项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结果各项目区分度均达到显著。

2.探索性因素分析

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这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转轴法中的最大变异法(Varimax),一共删除14个题目,两个因素。最终确定问卷由19个项目组成。抽取特征根值在1以上的因素,共五项。解释总变异的58.145%。

这五个因子包括:

因子Ⅰ――“自我效能感”,包括4个题目。

因子Ⅱ――“学习条件”,包括4个题目。

因子Ⅲ――“专业价值感”,包括4个题目。

因子Ⅳ――“同学关系”,包括4个题目。

因子Ⅴ――“就业压力”,包括3个题目。

3.信效度检验

总量表的Cronbach а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62和0.855,均大于0.85,各分量表的Cronbach а系数均大于0.65。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良好,具有可接受的信度。计算问卷各因子之间及各因子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3~0.8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0.6之间,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四、结论与应用

本文通过严密系统的研究,综合定性和定量的多种研究方法,最终获得了较为完善可靠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成因量表》。这项研究成果在五年制高职教学及学生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本研究中不难看出:一方面,高职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学校因素,还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业倦怠心理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精力耗竭,逐渐降低对学业的热忱,同时表现出对周围人的冷漠敌视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由此可见,倦怠心理导致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最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并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本研究的成果开发出站在教育者、家长以及社会的立场和角度对高职学生学业倦怠进行调适疏解的干预措施,从而真正改善和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连榕.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

[2]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7)

研究设计

1研究程序

1)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

开放式问卷对天津大学仁爱学院74名学生(大一23人,大二21人,大三19人,大四11人)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题目为:“你认为在择偶时应考虑对方的哪些因素?”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参阅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女性择偶的条件初步确定为生理因素、个性特征因素、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四个方面。

2)项目收集

原始题目确定依据:一是在上述74名大学生中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题目,开放式问题为:“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承接上文“你认为在择偶时应考虑对方的哪些因素”),除去理解错误的项目、删除重复项目后,共得到有效反应65条。二是参考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意见,对意义明显有重叠的项目予以删除或修正,对开放式问卷未搜集到但已证明有效的考察项目予以补充,进一步整理项目,最终得到58个题项。这些题项可以归纳为:家庭因素、身体因素、个性特征因素和经济因素。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具体结论还需进一步实证研究的验证。

2问卷的测试及修正

1)被试

随机选取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社会科学与外语系、建工系、化工系和管理系女大学生共320名,发放问卷320份,采取各系统一施测的方法,回收问卷313份,删除无效问卷13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00份,被试在专业(文科vs理科)和生源地(城市vs农村)上差异均不显著。

2)测试工具

自编《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包括4个因子,共5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级计分,分别用“1—5”来表示“完全不在意———非常在意”,项目得分越高,表明女性在择偶时越看重这一方面的因素。

3)统计方法

用SPSS13.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4)测试结果

(1)项目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法对项目进行区分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统计结果表明,尽管除项目1之外的其他所有项目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均差异显著(Sig<.05),但项目1、15、46、50和51这5个题项因项目分数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4而缺乏项目鉴别力,因此删除这5个题项。

(2)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OM的方法,对项目分析后剩余的53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OM=.824,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Sig=.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5,因此,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方差极大法转轴的方法,通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6个因子共53个题项。这些题项的负荷值均大于0.4。从初步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这6个因子的结构比较清晰,即家庭环境因素(F1)包括题项3、8、5、10、17和19,身体外貌因素(F2)包括题项2、4、6、7、9、18、23和24,行为方式因素(F3)包括题项11、12、16、26和27,个性心理特征因素(F4)包括题项30、28、20、29、47、21、35、36、37、34、38、48、39、40、41、42、43、44和45,情感因素(F5)包括题项31、32、33、49、52、54、55和53,经济条件因素(F6)包括题项56、13、14、25、57、58和22。因素分析的结果与问卷设计的结构假设基本一致,且所有因子解释的变异量达到了71.436%,实验结果比较理想。

(3)项目表达的语义分析结果及问卷修改

在第一次问卷调查中,指导语中既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反应,同时又要求被试把表述不清楚或理解上有歧义的项目标记出来,并可直接就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根据收集到的对项目的建议及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问卷中保留下来的项目进行了如下修改:题项14、25和57都可以归为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也都表达了对学历上的要求。因此,根据相关建议,将上述3个题项合并为一个题项,记为题项57,即对方要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此外,41%的被试认为题项40和41之间具有包含的关系并建议合并,38%的被试认为题项42和43之间也存在包含的关系并建议合并。鉴于此,题项40和41合并为“对方有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记为题项41,而题项42和43合并为“对方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记为题项42;还有,27%的被试认为题项22在表述上可能并没有表达出题项背后真实的意思,他们认为对方父母有正当的职业更可能是对方家庭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题项22修改为“对方的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3问卷的第二次修订

1)修订目的

通过对第一次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修订后的问卷进行大量调查,通过因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的项目效果。

2)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天津大学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社外系、建工系、化工系和管理系学生共530名,向被试发放修订后的问卷530份,回收518份,删除无效问卷1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01份,被试在专业(文科vs理科)和生源地(城市vs农村)上差异均不显著。

3)测量工具

采用第一次预测修订后的《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包括6个因子:家庭环境因素、身体外貌因素、行为方式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条件因素,其中题项14、25和57合并为一个项目,记为题项57,题项40和41合并为一个项目,记为题项41,题项42和43合并为一个项目,记为题项42,另将题项22的表述方式修改后,得到一个最终由49个题项构成的新的《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

4)统计方法

用SPSS13.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5)测试结果

对第二次测试收集到的501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OM=.836,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Sig=.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5。因此,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方差极大法转轴的方法。

6)对问卷的进一步修订

根据对第二次施测的501份问卷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形成了《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的正式量表,每个题项的负荷值均大于0.4,整个量表包括6个因子,即家庭环境因素(包括题项3、8、5、10、17和19)、身体外貌因素(包括题项2、4、6、7、9、18、23和24)、行为方式因素(包括题项11、12、16、26和27)、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包括题项30、28、20、29、47、21、35、36、37、34、38、48、39、41、42、44和45)、情感因素(包括题项31、32、33、49、52、54、55和53)和经济条件因素(包括题项56、13、57、58和22)共49个题项,这6个因子共解释了73.201%的变异量。对上述6种因子的解释如下:家庭环境因素,即与对方生活的家庭环境相关的因素;身体外貌因素,即与对方的身体外形特征相关的因素;行为方式因素,指对方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如爱好体育运动、为人处事正直等;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即构成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也可以称之为人格;情感因素,即与婚姻质量和情感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尤其体现在择偶双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经济条件因素,即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条件。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被试

随机选取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外语学院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四所高校学生62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620份,回收591份,删除无效问卷21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70份,被试在专业(文科vs理科)和生源地(城市vs农村)上差异均不显著。

2测量工具

第二次修订后的《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包括6个因子,共49个题项。

3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的方法,利用第三次施测获得的57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来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从研究的结果来看,Cronbach’salpha系数均大于0.8,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修订后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如表2。

4效度检验

《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的效度分析主要采用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的方法。首先,从问卷的内容效度上来讲,问卷题项选择的本身就基本上保证了它的内容效度。问卷题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一是对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生和普通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二是综合国内外有关择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也征询了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对问卷题项做出了修正;此外,经过修订后的问卷中各题项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Sig<.05),这些都表明该问卷的内容效度较高。其次,从问卷的结构效度上来讲,问卷共提取出6个因子,且问卷各题项因子的负荷值均在0.4以上,因子的解释率为73.201%,各因子所含题项与第一次预测中因素分析的项目基本一致,只是因子解释率的大小略有不同。因此,无论是从问卷题项的选择,还是对问卷数据的分析,都能保证问卷的效度。

讨论

1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结构的确定和问卷的编制

正如文章开始所说,一方面,国内外有关女性择偶条件理论的研究很少;另一方面,国内有关女性择偶条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择偶条件的历史变迁,二是针对某一历史时期女性择偶标准的调查研究,而对女性在择偶时参考条件的研究很少。因此,文章综合国内外女性择偶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假设现代女性择偶条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身体因素、人格特征因素和经济因素。带着初步的理论假设和疑问,随后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征询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建议,对各因子的名称进一步修正,结果发现,虽然被试的表述不一,但择偶条件基本上可以修订为以下四个方面:家庭因素、身体因素、个性特征因素和经济因素。接着,经过对问卷的第一次预测和修订后的第二次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的结构进一步修订为:家庭环境因素、身体外貌因素、行为方式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条件因素。从对问卷结构的修订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理论假设中的身体因素、人格特征因素和经济因素分别与最终的身体外貌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和经济条件因素相对应,只是经过修订后的身体外貌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因素较最初的身体因素和人格特征因素更具体、更精确,同时也更具操作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来修订的因子中多出了家庭环境因素、行为方式因素和情感因素,这表明在择偶中,被试对方生活的家庭环境、对方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模式,以及对方在情感可持续性发展中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受到现代女性的关注。

2关于信度

从表2的结果来看,问卷中各因子的Cron-bach’salpha系数均大于0.8,总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130,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比较理想。

3关于效度

考察问卷的效度,必须要从该问卷所要测量的目的和功能出发,即问卷测量的结果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才能成为真正而有效的工具。研究的一个目的是要明确现代女性的择偶条件。因此,文章考察了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对修订后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比较理想。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要确定问卷中的题项是否能够代表现代女性择偶时的参考条件。因此,文章考察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后发现,问卷中的题项能够反映出现代女性的择偶条件。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研究,在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中很难选择一种指标或测量工具作为效标,因此,问卷的效标效度还不确定[9],将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搜集其他方面的效度资料,进一步完善实证研究。

结论

1现代女性的择偶条件主要由家庭环境、身体外貌、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情感和经济条件这6个因素构成。

2对方的家庭环境、行为方式和情感因素在择偶时越来越受到现代女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