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工智能进课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upport of highly develop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even a lo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ducts have been put into use and walk, into people's lives.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points out it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prospected.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uture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07-02
1 引言
2016年年初,韩国围棋国手李在石与围棋程序Alpha Go对弈中首战失利,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拉入了公众的视野,使其成为2016年度话题度最高的科技之一。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家中,如扫地机器人、智能保姆等,虽然它们还没有美国大片《终结者》中所描述得那么先进,但从前遥不可及的人工智能概念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却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的现状如何,它又将如何发展,都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课题。
2 人工智能综述
2.1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即AI,其英文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概念要从人工和智能两方面来了解,所谓人工就是指人工智能脱胎于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而智能则是指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或其他子设备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能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2.2 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
如今的人工智能机器,可以在胜任一些复杂脑力劳动的同时,辅助人类进行记忆和逻辑运算等活动。现阶段学者已经研制出了一些可以模拟人类精神活动的电子机器,经过完善升级,这些电子机器将有希望超越人类的能力,协助人类完成一些执行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目前研制出的自动化系统或者机器人虽然可以代替部分人类劳动,却还没有到达可以实现人类多方面协调和自我学习升级的智能水平,要制造出一款可以完全拥有人类智慧的机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还有一些人工智能产物经常应用于各种商业用途,例如单位内部的客户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我们在世面上可以看见的医学顾问、法津顾问等软件。
3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3.1 智能接口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接口研究就是为了实现人机交流,为此学者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努力,解决计算机对文字和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对自我的表达等功能问题。由于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在运行速率和人机交流等方面都有巨大提升。
3.2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状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是对各类模糊的、大量的应用数据、人未知的、潜在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整理挖掘进行细致的研究,寻找出对研究有用的数据。目前,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三大技术支撑,以基础理论、发现算法、可视化技术、知识表示方法、半结构化等作为研究内容,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3.3 主体系统研究现状
主体系统可以实现机器意图和想法的生成,是一种智能方面更接近人类的自主性实体系统。自主系统可以完成一些相对独立、自主的任务,甚至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状态,应对环境和特殊情况的变化,进而保证自身规划任务的完成。在多主体系统研究中,主要是从物理和逻辑思维方面对主体进行智能行为的分析研究。
4 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4.1 识别功能的困惑
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产品的实际应用范围较广,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识别的模式是基于一定的算法和程序设定的,其识别机制完全不同于人类的感官识别,因此,在计算机进行识别,尤其是图形识别时,对各种印刷体、文字、指纹等清晰图形可以快速识别,但对于相似度较高的物体,计算机识别能力相对较弱,识别失败的情况较为普遍。语音识别主要研究各种语音信号的分类。语音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缺点是识别极易受到干扰,发音不标准的语音较易引发识别错误。
4.2 GPS功能的局限性
GPS是企图实现一种不依赖于领域知识求解人工智能问题的通用方法,但是问题内部的表达形式和领域知识是分不开的,用谓词逻辑进行定理归结或者人工智能通用方法GPS,都可以从分析表达能力上找出其局限性,这样就减少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1]。
5 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展望
人工智能与人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应用范围就是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方面,这也是人工智能未来最普遍的应用方向。
5.1 无人驾驶的汽车
奔驰、丰田等很多大型汽车企业都在研究o人驾驶的汽车,像007电影中的那种拥有自主辨别路况、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汽车也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自动驾驶的汽车要搭载的技术并不只人工智能一种,它还需要将自动控制和视觉计算等新型技术集成应用,改变现有汽车的体系结构,赋予其自动识别、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因此,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实现三方面的技术突破:其一,实现利用摄像设备、雷达和激光测距机来获得路况信息;其二,实现利用地图进行自动的车辆导航;其三,根据已有信息数据对车辆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控制。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互相感应,来协调车速和方向,避免车辆碰撞,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行进。
5.2 智能化的课堂
当前已经有一些智能化的教学软件,教师们可以在这些软件上把教学课件传送给学生,并进行授课答题,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弹幕互动,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方便了教师的授课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期末十分便捷地回顾上课的错题,甚至能够在几年后翻阅学习过的课件;对于教师而言,能够精细地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能够发现最积极和最懈怠的学生。未来的智能课堂将更具有时间延展性,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学习知识,还可以利用智能电子设备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更加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安排。
5.3 自动化的厨房
今后的厨房将会更加智能化,当你做饭时,设定好你想要的菜谱,准备好所需的食材,烹调设备即可将饭菜制作得恰到好处。它会根据你食材的新鲜程度,为你推荐最适合的菜谱,并计算出其营养参考标准,并为你推荐其他食物,使膳食营养均衡。当你家中某样食材不足时,物流公司便会将时下最新鲜的这一食材送至你家中[2]。
6 结语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在1956年提出的,在当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幻想,而在60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的梦想已经逐渐照进现实,它甚至渗透进了工业、医学、服务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但对于人工智能这个人类创造出来的技术,人们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人工智能将向何方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到极致会不会脱离人类的控制?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的智慧?在诸多问题围绕下,人工智能技术依然在迅猛发展,它的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时代;会计人才;高校
纵观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智能产品已经无处不在,正一步步的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比如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处理很多业务。许多行业也进入了智能化工作时。就会计领域而言,以德勤为首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来完成基础会计工作,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智能时代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几年的时间里,需要会计人员处理的工作因为智能化的发展同样发生了变化,企业通过建立财务账套系统,日常发生的发票开具、费用报销、凭证填制等业务都可以在财务软件上操作,期末账簿和报表可自动生成;货币结算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简单的会计工作由于这些变化摆脱掉时空的束缚,不仅可以缩短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也能有很大的提升。
(二)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取代了处理基础财务工作的人员,使会计人员免于重复基本业务。更多的会计人员将转型到有价值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中。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具备商务数据挖掘、财务数据分析处理、财务决策和企业管理等能力,能对报表和数据进行深刻解读,提取数据背后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变为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有用的信息。
(三)降低了财务风险,财务数据更加精准
智能机器发生错误的概率微乎其微,未进入智能时代前的会计工作中会有大批量的财务数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不但枯燥还及易出错。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而且还可以快速选取各种决策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大大降低了以往人工分析数据差错、数据不全面和数据分析结果滞后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1.财务核算类课程比重偏大。目前大多数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都侧重于财务会计,不够重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类课程多,且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比较多,这种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智能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要。2.缺少数据分析课程。智能时代下,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会使会计数据自动生成,无需会计工作者进行手动计算。公司的财务分析、决策和其他管理工作会需要会计人员来进行,但目前会计学专业缺少数据分析类相关课程的设置,几乎没有学生拥有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3.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都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很多高校学生毕业以后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4.跨学科类课程设置不足。学科交叉是智能时展的主流方向,要把复合型会计人才列为当前各高校的培养目标。而目前,与其他专业学科设置课程整合是会计课程体系没有涉及的领域,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实现智能时代对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只掌握了单一的会计知识。
(二)缺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为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的,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学生只靠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目前高校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只是讲授这一种,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只是把知识听了一遍,并不能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内容和工作方式等的变化。
(三)应用型师资不足
会计是实践较强的学科,若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对应用型教师的培养,而是一味的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这对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极为不利。
(四)缺乏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养成的行为习惯和良好作风,它是工作人员在从事其专业相关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会计职业素养就需要每个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这个职业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遵守会计行业的纪律,履行其责任与义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对这份职业充满兴趣,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目前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只停留在知识教育层面,忽视了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多样性,各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实现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
三、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一)完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1.减少财务核算类课程比重,增加数据分析类课程。高校在制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减少会计核算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增加管理会计、财务分析、风险分析、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课程比重。同时像财务分析、数据处理、挖掘业务数据这类有助于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课程需要增加到必修课中,以提升会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2.增加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顶岗实习。高校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会计有关的实践课程的比重需要提高,比如用友、金蝶在财务中的应用,大数据与可视化在会计学中的应用,企业风险分析案例等课程,为了增长实战经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进步。还要与会计领域中已经开展智能化工作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障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的工作模式。目前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一致,高校可以通过调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方向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同时高校还应该定期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财务工作者为学生开设智能时代会计知识的讲座,提高学生对智能会计工作的了解。3.开设学科交叉课程,注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会计人才不仅要有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诸如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统计学、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团队沟通、组织协调、判断决策、持续学习等智能机器难以复制的能力。因此,在高校会计学专业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至关重要。具体做法是,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应开设人文素养、计算机编程和数理统计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应开设经济管理、金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价值观。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应该增设大数据会计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新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等课程。
(二)创新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
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应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以教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慕课、微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此增加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学习不只是结果考查,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把对学习过程的考评比例提高。可以采用提高平时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在课程学业成绩中的比重,还可以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操作演示、课后与老师互动等情况的表现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三)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担任重要角色。智能时代下,会计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使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也出现了改变。作为引导者,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自发的地学习与智能时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渠道,可以聘请实务界人工智能专业人员为教师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财务共享等培训讲座,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还可以分批选派教师到行业内优秀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企业工作中了解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的改变,练习操控人工智能进行会计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来适应智能时代,为后续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会计学专业是按照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而设立的专业,满足并且符合经济社会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要求是各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首要目标。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会计核算能力就已经不是会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了,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1.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智能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财务会计,逐渐变为对管理会计的需求,高校也要考虑这一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作为一名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既要拥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沟通、团队协作、分析研判以及决策等能力。高校可以开展模拟企业管理竞赛或开设模拟企业管理课程,通过搭建标准工作流程让学生感受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和学生工作组织来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决策等能力。2.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要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搭建好创新平台,让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在科研中发现创新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培养,开拓视野,让学生紧跟会计行业发展变化的步伐。3.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虽然目前高校已经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但社会上的会计造假案例仍不断出现,因此在高校还应进一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入手,在学生时代就要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违反职业道德的严重的后果,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会计的职业尊严,促进良好的会计道德观的形成。
四、结语
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下,社会管理领域也会被智能科技产品一步步的占据。因此,智能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培养教育会计人才的内容也要不断进步,使智能技术不断为会计工作带来便捷。
参考文献:
[1]陈小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商业会计,2019,657(09):127-129.
[2]吴媛媛.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时代金融,2018,717(35):192.
【关键词】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多媒体
1 引言
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是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涉及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可靠性技术、抗干扰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的现代综合技术[1]。该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其实验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技术,对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仪器技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设计的能力。本文从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培养具有设计能力的人才的观点出发,对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2 实验教学的现状
智能仪器主要包括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电信号的传感器部分,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滤波,放大等的信号调理电路,以及以单片机为核心对信号进行处理,通信和控制的信号处理单元(如图1)[2]。
图1 智能仪表结构原理图
因此,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中,相应的实验内容也由传感器,转换电路以及单片机这三部分组成。传感器及转换电路实验主要使用CSY-968传感器实验仪,进行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等多种常用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实验,以及移相器,相敏检波等转换电路实验,单片机实验则使用XYZ-22型综合实验仪,进行LED显示,A/D转换等多个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基础实验,实验室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二十一个,能够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项目比较基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的;教学手段比较传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下面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改善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3 增加学科领域新型、高端实验项目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出现了如下趋势: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3]。这些发展变化的技术背景就是硬件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及创新。而实验室目前只能进行学科基础性的实验,非常不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情况,掌握工程实践所需要的高级技能,从而限制了学生水平的提高。为此,有必要增加学科领域新型、高端的实验项目。
从检测技术方面,大量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的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超声,红外,光电等,应适当引进相应的实验仪器和项目,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从单片机方面,MCS-51系列8位单片机由于使用时间长,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在国内仍然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单片机发展速度极快,大约每二、三年要更新一代、集成度增加一倍、功能翻一番[4],大量其他系列的单片机不断投入市场,以其多功能、高速度、低功耗、低价格、扩大存储容量和加强I/O功能等优势在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增加AVR,DSP,ARM等系列单片机的相关实验。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拓展知识面的要求,而且可以为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等活动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4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而实验室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的。验证性的实验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传感器和单片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是却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与应用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在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是讲义上给出实验目的或题目,要求学生据此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或文献,了解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列写实验步骤,最终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例如:智能温度控制实验,要求学生使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个控制电热杯加热水温度的应用系统,这个实验综合了传感器热电阻Pt100及其转换电路,8051单片机的软件与硬件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智能仪器的设计过程,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才可能独立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有趣味,有难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实验室目前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概括地讲就是实验前统一讲授,实验中个别辅导。由于实验前需讲解多个实验,所以每个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点出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实验中,由于实验项目和学生众多而时间有限,因此个别辅导的面也不广。这样学生的预习工作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为主要教学媒体的新型教学模式[5]。它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全员性、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功能。为此提出两点教学改革的方案,一是制作大量优质的CAI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在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中产生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刺激学生的科学灵感,强化知识的印象,加大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发网上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提高预习深度,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本科生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项目比较基础;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的;教学手段比较传统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实验室硬件条件,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部分方案已经实施,并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实验教学改革的某些具体环节仍需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仲生.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1-2
[2] 孙宏军,张涛,王超. 智能仪器仪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 林月芳,吉海彦. 智能仪器及其发展趋势[J]. 仪表技术,2003(1):37-38
一、将机器人教学纳入课程是必然趋势
我校在2009年成功编写了机器人校本教材并安排地方课程对学生开展机器人教学。2010年12月获得全国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2010年4月、11月我先后两次在昆山全市范围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学校机器人教学的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27日,我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第二届‘周小’杯机器人普及赛(昆山赛区)”的比赛,活动受到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领导的肯定,昆山电视台、昆山广播电台、《昆山日报》等昆山主流媒体均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教材的使用及活动的先后开展,标志着我校机器人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上,正在从原来只为竞赛获奖、注重技术技能的掌握、注重一个项目的完成的浅层次认识,上升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即人才培养的层次。机器人教育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探究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它集计算机、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让学生全面接触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高新科技知识。智能机器人教学进入课堂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机器人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个完整并能够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往往要用光、声、电、机械等各种器件,机器人因涉及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教学可以拓展学生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又可将各学科的知识横向联系起来,对各学科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首先,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按照图形要求或设想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零配件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能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每一个搭建步骤都必须自己或小组协同完成,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的技巧和灵活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次,在搭建前要构思巧妙完成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可行性要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智能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完全是靠各部件的,如触发器、灰度检测卡、红外发射与接收器等来接收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作出反映。信息收集已经成为这个活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机器人能够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激情,他们渴望把设想变成现实。因而,机器人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执教机器人校本示范课《搭建红绿灯》时,我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红绿灯的信息,不仅为学生自主搭建红绿灯埋下伏笔,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器人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使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进行搭建,按照自己的策略编写程序。另一方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认知,认真思考,提出各种设想,创造性地搭建各种机器人。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会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想尽各种办法检验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因此,机器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局限,往往要采用小组形式教学。小组共同分析、探讨策略的可行性,共同设计、改装机器人;协同完成机器人部件的搭建;一起设计、调试程序,一起观察、探讨、纠正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既合作又竞争,往往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他们的团队精神就得到了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中,机器搭建、编程调试、设计改装等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而设计能否成功必须经过检验。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作风。机器人的搭建、设计与编程不可能一次成功,往往要反复拆卸、调试、整改,几经挫折才能成功,这就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养成坚忍不拔、不言放弃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机器人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进课堂,应努力做好规划,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机器人课堂教学思路与模式。突破瓶颈,注重管理,紧抓研究,重视成果,为创建学校特色智能机器人教学铺路。
1.整合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课程
机器人教学根据原理可分为搭建、编程、调试、改装等几个过程。课堂教学可根据过程分成几个教学阶段。根据紧密联系的程度,将教学任务分为搭建、改装教学和编程、调试教学两个阶段来完成。编程、调试教学主要在电脑操作或模拟中完成,并将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在初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可以将机器人的搭建、改装教学纳入劳动技术课,分年级、分阶段安排课时。
2.加强机器人师资队伍的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的神秘感,人们普遍对机器人教学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一定要电脑或信息技术教师才能进行教学。事实上,机器人教学只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常规,大胆启用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如劳技、物理、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等。
3.加强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管理
由于机器人涉及声、光、电等敏感部件,对实验调试的环境和场地都要求较高。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爱护每一个智能机器人部件,加强教学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让昂贵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减少破损或遗失。
4.探究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模式
机器人教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标,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应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要认真编写教案,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及时对教学实践活动作出总结,强化积累,积极进行课程开发。积极探索智能机器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
总之,机器人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智能机器人时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多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一、利用智慧型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
实现智慧型教育,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智慧型学习环境,以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为根本,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硬件支撑,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与社会实践阅历做出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进行感知,并提供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如视频,网络教学,图片等资源)与教学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估,营造出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建设智慧型校园。智慧型校园建设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就是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实行智慧型教学,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的学习服务,开放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引导高职学生自主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高职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提升。
二、根据智慧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智慧型教学方法也就是将具备智慧型的教学特征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差异性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智慧型教学。智慧型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并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如此还将传统的课堂进行颠覆,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在信息科学技术下创设出具有科学性、生活化、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很好的与教师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油开关触头发热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油开关结构进行巩固,并通过动手实验来发现油开关出头发热的问题和原因让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和论证,并探讨出相关办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高职学生工程素质的提升。
三、采用智慧型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智慧型教学手段。智慧型教学手段,是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手段,例如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准备的PPT课件,还有一些图片、视频等教学,以及现在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信息通讯技术,教师利用通讯技术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工具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还有微视频教学,即教师通过微视频,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或者是简单的知识点巩固训练等。例如学生在学习电阻,变压器这环节知识时,教师通过微视频讲解变压器的性质以及变压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复合型思维,将教学中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可以根据动手实验来推测变压器变压,变阻与变流的性质的特点,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工程素质。
四、Y语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利用智慧教育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程素质,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也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出严格的智慧教育计划,构建智慧教育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进行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53-58.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计算机本科
据统计,2005年中国IT人才的缺口为42.5万人,今后每年也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而目前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及软件专业毕业生数量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形成了巨大反差。什么原因?“中国软件人才生存状况”调查发现,教育体制的落后导致了软件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中,有90%以上是面对企业的软件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社会需求,并将其反映到教学改革规划中。立足于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1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情况、学生质量、教育教学优势、学生就业领域和社会需求,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就计算机专业而论,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人才,这是共识[1]。
因此,设计计算机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吸收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如CC2001、SE2004、IS2002、CE2004、IT2006)经验,又要考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不应盲目追求培养研究/学术型人才,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工程/系统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上,在工程性及应用性方面办出特色。
2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分为三个基本学科形态(理论、抽象和设计)[2]。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理论够用和适用、有一定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1知识要求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表现的基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应强调应用能力,而且应强调基础知识体系。基础知识体系包括离散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等。在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强化某个专业方向(如软件工程方向、信息系统方向及信息技术方向)应用性知识的构建。
2.2能力要求
(1) 系统级的认识能力。系统级的认识能力是综合知识掌握能力的体现,学生要既能理解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站在系统总体的角度,从宏观上认识系统。这种理解必须超越各组成部分的实现细节,认识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网络系统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建立和分析过程。
(2) 抽象(模型化)能力。主要为数据采集方法和假设的形式说明、模型的构造与预测、实验分析和结果分析。
(3) 设计能力。主要为需求说明、规格说明、设计和实现方法、测试和分析,用来开发求解给定问题的系统。
2.3素质要求
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10项:(1)诚实和正直;(2)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3)协同工作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工作动力和主动性;(6)职业道德;(7)分析能力;(8)灵活性和适应能力;(9)计算机技能;(10)自信。诚实和正直高居素质要求的第一位,充分说明社会对毕业生良好精神品质的重视。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企业进行软件项目设计,涉及到团队开发及与客户沟通问题,因此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及项目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
3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应用面广,学科交叉程度高,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更新快,专业面要宽。但是在有限的4年时间内,也不能设置过宽的口径,对于核心课程,还是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和强化,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软件设计能力的训练。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用人单位的社会要求,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要以“平台+模块”方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贯穿理论、抽象和设计的学科三大形态,突出设计的重要性。
3.1平台
平台是各个模块(或称为专业方向)共同的知识体系。综合CC2001(CS2001)、SE2004、CE2004、IS2002及IT2006课程体系[3](/ education/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应以CS2001为基本平台,压缩部分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增加CE2004的部分知识领域,重点扩充CC2001知识领域的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内容。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离散结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计算机图形学)、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
3.2模块
模块也指专业方向,以加强部分领域的知识要求。
(1) 软件工程方向:增加对软件工程知识领域的要求,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等内容。
(2) 信息系统方向:增加对信息系统知识领域的要求,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电子商务策略、架构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设计和实现、分析和逻辑设计、项目管理实践等内容。
(3) 信息技术方向:增加对信息技术知识领域的要求,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人机互动、信息保证及安全、信息管理、综合编程技术、网络计算、系统管理及维护、系统体系及整合等内容。
在上述“平台+模块”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和验证理论知识。压缩专业选修课课时,增加专业选修课数量,介绍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尽量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4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4.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
基本实验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实验的基本要求,配合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综合本课程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进行的实验设计,如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可以包括下列内容: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进程间通讯等。
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实验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作业”。它要综合多门课程的知识,如客户/服务器实验就包括计算机网络、编程语言及数据库方面的知识。
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一般教师只提出设计任务,规定实验的环境和条件,由学生进行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
开放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自拟实验任务、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项目开发是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指导教师给定大型开发项目的要求,由多位学生合作完成。综合性强、难度大、时间长,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产品原型为最终成果。
毕业实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可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流行技术、工具的差距,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应该更加灵活,可充分利用二、三年级暑假的时间进行短期实习(或者见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以便更好地在三、四年级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或者选修课程。
毕业设计可以综合反映学生4年本科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基本方法。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比较大规模的完整软件产品设计,掌握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一套基本技术流程和软件文档(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
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精心设计上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4.2改变教学和实验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离的,课堂教学处于主导地位,实验处于辅助地位,而且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鲜明的教导主义色彩,不太强调学习者的内在条件,学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学会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导作用,在计算机教育方面,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二为一,互为补充,强调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其显著特征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CT)。就编程认知问题来说,建构主义要求教师为编程学习提供一个更为整合的环境,这些工具将和各个抽象层次的可视化支持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直觉上了解计算的控制。
4.3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学不可能没有科研的支撑,科研也不可能脱离生产实际,三者密切结合,不可分离。要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更应该强调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这就要鼓励教师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形成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将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在课堂中讲解;将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分解,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为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条件,将生产、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为项目开发、毕业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
5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当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后,教学评价也应该作相应的改变,否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就是一句空话。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在课程成绩中加大实验考核的比重,加大项目开发、科技活动在课外学分中的比重,注重导师对学生的考评。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在符合基本教学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引进社会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效果要接受社会检验,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毕业校友的反馈是重要社会评价源,要形成一个长效的社会评价机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持续不断地改进。
6小结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新颖而又迫切的问题,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的探索。既要充分吸收国际最新的课程体系,又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各高校的具体实际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措施及教学评价方法,以培养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 认识计算学科 分类培养优秀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6(5):25-27.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Mike Har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l Curriculum[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2006(5):338-342.
A Teaching Mod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ajor in Computer in Local Universities
CHEN Xu-dong1, CHEN Wei-jun2, LUO Yu-dong2
(1.Institute of Applied Computer Technologies, Jiaying College, Meizhou 514015, China ; 2.Faculty of Computer, Jiaying College, Meizhou 514015, China)
关键词:智慧平台;雨课堂;大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活动。教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中国国学经典《礼记》书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可见,古人早已对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同时,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创新方法和技巧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主动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收为主。这样,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往来时常是单向的,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数学课堂上的整体情况。同时,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课堂授课的45分钟,有一定时空的局限性。教师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课下的复习消化及掌握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跟踪,往往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撑。因此,在下一次课前授课教师不能准确的制定和调整更加适合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教学内容。
(二)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雨课堂作为智慧型学习平台中的一种以其自身具有的强大功能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雨课堂软件不需要很高级的搭载工具,只需要在现有的多谋体教学平台上安装即可,在PPT中安装使用雨课堂的功能界面。其可以构建试卷、上传课件、公告、答选择及主观题、还可以开启雨课堂授课等。因此,雨课堂在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极其方便和灵活。2017年,王帅国利用搭载有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的PPT构建了适合自己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三者的有机配合[4]。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于洪涛受到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的启发,通过基于PPT和微信的雨课堂为工具,构建了智慧教学“五步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基于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可以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指导任务,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小程序课前公告并相应的预习题目供学生作答,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学生课前预习进度的跟踪。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启讨论板块的时段,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雨课堂进行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另外,在每次课的课后教师都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小程序相应的习题供学生在手机端作答,这样,雨课堂可以把学生的做对和做错的题目及时统计出来,可以很好反应上次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动态,从而,在下一次课前,任课教师可以很好地制定出更能适合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内容。所以,通过对基于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局限性,从而对大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怎样利用好基于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来辅助大学数学的教学是我们着重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给出一点基于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本设计覆盖了大学数学教学的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实现了大学数学教学的三个过程有机配合,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让大学数学的教学显得连贯和高效。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在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小程序构建自己所任课程的班级,生成二维码然后分享给班级的同学。教师通过雨课堂上传课前的预习内容,可以上传自己要讲的课程课件,相应的mooc视频,习题等,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预习后完成相应的PPT进行预习汇报等。教师课前预习内容上传完成后,通知学生进入雨课堂平台获取要预习的内容,并根据老师的课前预习安排,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并提交,对在预习中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进行分别标记提交。在课上,教师根据雨课堂微信小程序反馈回来的学生课前预习内容的总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预习不好的部分教师课上要创造良好的情境,细化步骤,着重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生疏的环节加强课堂练习、测试,在对相应的错题进行细致分析讲解,在课堂上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堂积极互动并引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听取学生的问题并作出详细的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反应强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进度调整,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和课后补充练习,让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在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雨课堂教学平台批量作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雨课堂手机端清晰的看见目前各项功课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提交。然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利用雨课堂进行在线批改,批注并进行反馈打分,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进行本次课程的总结并准备预习下一次课程的内容。而对于成绩较一般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错题讲解,并安排这部分学生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利用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机结合起来,该设计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联系,也方便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为了给出基于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真实效果,我们在2017-2018-1学期开设的两个线性代数班级上分别作了比较,其中在电信等专业所在班级我们没有使用雨课堂进行辅助线性代数教学,而在计算机专业我们采用了雨课堂辅助线性代数教学,如图3(b)所示。通过对两个班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使用雨课堂的班级整体的考试情况要好于未使用雨课堂的班级。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初步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