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营项目概况

经营项目概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营项目概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营项目概况

篇(1)

一、摘要 - 4 -

(一)市场概况 - 4 -

(二)项目概述 - 4 -

二、饰品店介绍 - 5 -

(一)开业时间 - 5 -

(二)饰品店经营宗旨及目标 - 5 -

(三)饰品店简介 - 5 -

(四)商店管理 - 6 -

(五)团队介绍 - 6 -

三、市场环境及竞争分析 - 7 -

(一)市场环境分析 - 7 -

(二)市场分析(SWOT分析) - 8 -

(三)市场营销计划 - 9 -

(四)产品分析 - 10 -

四、财务预算 - 10 -

五、风险评估及预测 - 11 -

(一)风险预测 - 11 -

(二)措施 - 11 -

一、摘要

(一)市场概况 (二)项目概述

个性饰品店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日本,意为风格独特、更具专业化、创意鲜明的饰品店铺。在店铺漫天飞的今天,个性是店铺的灵魂,是店铺的生命。为了区别于普通的家居饰品店,我们将以壁画、灯饰、门帘等家居小饰品作为经营项目,并添加DIY自由式设计(即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家居饰品),同时以专业化和个性化为主导理念,以普通消费者为客户群。我们将采用网上经营的模式,构建自己的家居饰品店网站,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以网上进货、销货来全面提高产品供销链的上市速度,及时补货,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同时注重与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以便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以及对产品的需求。经营饰品店的想法源于我们自身对个性饰品,家居装饰的浓厚兴趣,以及饰品行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吸引。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一幅精美的壁画,一盏贝壳灯具,一副如瀑布般的门帘能为您的温馨小家增光添彩,营造出浪漫满屋的氛围。

二、饰品店介绍

(一)开业时间:

2010年10月1日

(二)饰品店经营宗旨及目标

1、宗旨:

坚持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经营宗旨。我们会时刻关注顾客需求,使我们的产品适销对路,并以商店网站为平台,留意消费者反馈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从而保证我们的家居饰品的优质与时尚,满足人们追求个性、简洁、潮流的欲望。

2、目标:

相信依靠商店同仁的努力,我们的产品会赢得良好的信誉,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帮顾客创造出温馨舒适的家居气氛, 成为国内最大的家居饰品网上商店。实现商店与客户的双赢,这便是我们的目标!

(三)饰品店简介

1、饰品店名称:

篇(2)

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随着人们对个性的追求,除了手机配饰外,时兴的还有手机贴膜、手机照片冲洗等项目。手机贴膜不但可以起到保护手机免受磨损的作用,还能将各种富有个性的照片、图案、签名、人生格言等随心所欲地贴在手机上,有的还可以由顾客自己提供图案,交由商家处理后变成手机贴膜,比起手机彩壳更加个性化。

那么这个小本生意究竟怎么样呢?

项目点评

1.各类贴膜质量各异

手机贴膜一般有几种,有透明的、彩色的和水晶贴等,不同手机贴膜价格不一。一般的手机贴膜,报价是200元一卷,大概可以裁五百到六百张,也就是每张三角到四角钱的成本;好一点的透明贴膜,A4纸大的报价是5元每张,大概也可以裁出五百到六百张,可以根据需要由自己进行裁剪。零售摊档上,这些普通的透明手机贴膜,一般的贴膜售价是3元每张,质量好一点的是5元每张。

2.工艺要求并不高

手机贴膜工艺的技术并不高。据了解,从事这种生意并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培训,不过这种工艺是一个精细活,适合那些极具耐心的人来经营。首先用清洁剂将手机表面清理干净,然后贴上手机贴膜,按照受保护区域的形状,将多余的贴膜用刀裁去,手机的听筒、天线等有孔的地方,也要用刀将多余的贴膜裁去,最后将贴膜的外层撕开便可完成。如果贴膜覆盖的区域不平整,就得重新换一张贴膜。手机有弧度的区域,如果与贴膜契合得不平整,还得用打火机熨平,这也要把握火候,以免损坏手机。

3.市场竞争大

篇(3)

一、我县“农家乐”发展独特条件及概况

县座落在省西北部,离省城只有85公里,三爪林景区位于其境内,三爪仑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唯一的娃娃鱼之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7%,全国名列前茅,有“绿色宝库”之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914万个/cm3,空气清新,全国罕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县还是全国唯一的娃娃鱼之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被誉为是“的后花园”,还有素有“小庐山”之称的中源座落在我县的九岭山脉,年平均气温13.7—17.5℃,舒适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因面我县“农家乐”近两年发展很快,呈现两大态势,一种是山爪林景区和县城附近的乡镇为主,一般是在租赁农村土地或水面上,进行房屋、鱼塘、经济作物种植及娱乐设施建设,提供住宿、餐饮、垂钓、农业采摘等由消费者参与的自娱自乐休闲服务。另一种是以中源乡为中心在九岭山脉中运用原来的国有企业“九岭钨矿”和“大杞大林场”的闲置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进行装修改造或在风景优美的乡村重新建造而成的农庄,专供省城退休人员从每年的6月到10月避暑居住的两种。我县“农家乐”兴起于2005年,从经营项目上看,由最初的餐饮服务发展到现在集垂钓、游泳、新鲜水果、蔬菜采摘等形式于一身的休闲、度假、娱乐。由于农家乐具有投资少、起步快、见效快、经营灵活,大多是由自家农村庭院改造后经营,成本较低,饭、菜、肉、禽、蛋、果、基本上都是自产的“绿色食品”等特点,农家乐行业在我县发展很快,逐步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

二、我县“农家乐”税收征管现状

“农家乐”经营规模大小不一,经济性质多元化,分别有有限公司、集体企业、个体经营等形式,其中个体经营方式居多。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农业观光采摘园12个(主要是利用我县是中华椪柑之乡建立的柑桔园,还有草霉、杨梅、奈李、猕猴桃和新近培育的翠冠梨等优势产品建立的果园),集垂钓和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庄22个,集花惠欣赏、苗木种植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庄5个,集住宿、养老避暑于一体的“农家乐”58个,年营业总收入6254万元,实现利润1856万元,上交税金121.6万元。已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税收增长点,我们紧紧抓住“农家乐”这一特定经营形式的特点,深入分析征管中的难点和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一是根据“农家乐”经营地点分散、经营形式灵活、隐蔽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优势,加强与卫生、工商、旅游、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同时加强与乡镇、行政村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经营业户的增减变化情况。二是根据“农家乐”消费群体散户较多、私人消费比重较大、使用发票较少、季节性强等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征管计划,通过不定期蹲点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参数定税进行定额核定,最大限度提高定额准确率。三是根据“农家乐”经营项目相对较多、业主文化水平普遍低、对税收政策了解少的特点,利用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税情恳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税收政策,并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开展发票检查、推行有奖发票等措施,促进纳税人依法使用发票,尽可能减少发票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主动性。四是根据“农家乐”经营项目混杂、征免税项目交织、收入难以界定的特点,一方面主动为纳税人服务,帮助他们理清征免税项目,全面落实优惠政策,避免纳税人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向纳税人详细说明混淆收入的严重危害,辅导纳税人正确操作,依法享受正当合法权益。根据纳税人税收征收方式不同,对帐证齐全、会计核算规范,能正确计算税款的企业的营业税采用“查账征收”加上浮20%-30%营业额的方式,个体经营营业税采用参数定税“核定征收”的方式;企业所得税按应税所得率征收,个体经营的个人所得税按参数定税(附征)征收;“农家乐”经营一般在城市郊区及农村,因此大部分都不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开征范围。

三、“农家乐”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分布在城郊及广大农村,发展日趋兴旺,已成为了新的税收增长点和税收征管难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家乐”行业纳税意识普遍淡薄,经营户亦农亦商,以家庭式经营为主,除企业性质的农家乐管理较为规范,聘请会计进行申报、换领发票等涉税事项,其余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式经营,法律及税法知识甚是欠缺,不申报、不如实申报、逾期申报等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纳税申报率和税款的征收入库。

二是经营地点分散,征管难度大。“农家乐”零散、隐蔽地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加之季节性强,受交通制约因素大,“农家乐”主要集中在“五一”至“十一”这半年时间内。周一至周五生意比较冷清,双休日为人流高峰,与税务部门的工作时间存在时间差。这种间歇式的经营特点造成税收管理工作上的被动,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经营情况。

三是经营收入多,申报税额少。纳税人申报缴纳的税款,主要是由纳税人自报营业额,结合发票开具金额核定的,由于“农家乐”是由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接待的游客主要以家庭郊游(避暑)、朋友聚会等为主,索要发票的消费者很少,且大部分属季节性经营的,因此税务机关很难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收入,虽然通过开展蹲点调查掌握了纳税人的部分收入情况,但由于经营的地点不同,差距很大,双定的经营收入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收入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能使税款征收到位。

四是涉及税种多,实际征收少。“农家乐”属于服务经营范畴,涉及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防洪保安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地方教育附加等。有些还牵涉到建筑业税收等,但目前仅征收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4种,其他税种和基金费征收难度很大。

五是消费者多,索取发票少。到“农家乐”消费的有三部分,外地游客、家庭郊游、单位公务活动,即索要发票的大约不到一半,有的偏远的地方要发票的人更少,有发票的“农家乐”也少。还有“农家乐”经营者直接告诉消费者说不要发票的优惠5%。另外,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个人消费不需要发票报账,导致私款消费者不主动索要发票。

六是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发票。由于“农家乐”地处偏远,经营者没有向税务机关购买发票,找各种借口不给消费者开具发票、拒开发票,或者以白条、收据代替发票。一些纳税人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购买并使用了假发票,由于消费者不会辨别发票的真伪,造成了假发票泛滥。

七是经营方式不一,税收界定不清。在我们的理解中,只要是涉及农业的服务,如提供垂钓、采摘、农耕等均应算作休闲农业,但现在有些农户出售水果或农产品,可由客人自行采摘,客人采摘的水果或农产品按市价出售,并不提供餐饮等服务,是否属于休闲农业营业税的征收范畴?有的经营户提供客户进行垂钓,但鱼是从别的渔业经营户手中购入再放入池中,这种情况如何界定税收行为?

四、加强“农家乐”税收管理的建议措施

发展“农家乐”旅游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家乐”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发展体制,培养壮大税源。“农家乐”作为新的税收增长点,需要机制予以扶持。要将“农家乐”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延伸,引导“农家乐”由目前单一的经营方式转向多元化的经营,提供配套的农、林、牧、渔及副产品,综合开发,扩大规模,提高农业休闲的综合性,逐步形成功能完备、协调配套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形成管理合力。要充分发挥部门协作的优势,加强与卫生、工商、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管理网络,及时掌握经营户的增减变化情况。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广泛宣传税收政策,增强“农家乐”经营户的纳税意识。

三是加大税法宣传,规范发票使用。加大税法及发票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公布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农家乐”经营者发票违章及偷税行为。向“农家乐”经营户发放发票警示牌,提高索票要票意识,提醒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并把违法使用、接收发票的风险告诉纳税人和消费者。同时通过开展发票专项检查、推行有奖发票等措施,促进纳税人依法用票,减少发票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主动性、自觉性。

篇(4)

培训阶段

第五条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按工作环境与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公司本部培训。

2.主管部门培训。

3.实地训练。

第二条岗前培训的目标是要使新进人员了解本公司概况及规章制度,便于新进人员更快地胜任拟任岗位的工作并遵守规定。

第三条凡新进人员必须参加本公司举办的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其具体实施办法依本制度执行。

第四条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创业史及公司业务;

2.公司组织机构及公司管理制度;

3.拟任岗位的工作情况、业务知识。

第五条新进人员的培训,人事部门应事先制订日程安排计划表,培训进度记录及工作技能评定标准表。

第六条公司本部培训重点进行以下各项:

1.公司概况,包括公司历史、现状及其在产业中的地位,公司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

2.参观公司各部门及本人拟任岗位的工作环境。

3.介绍拟任岗位情况及如何与其它部门配合。

4.介绍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项目及市场销售情况。

5.必要时聘请专家实施培训。

第七条各部门教育培训的重点在于实际操作技术、技能的培训,其要点如下:

1.每天的日常工作及可能的临时性业务。

2.拟任岗位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方法。

3.时间的运筹与管理。

4.工作任务的达成率。

第八条各部门教育培训负责人必须有丰富经验,并掌握相应的工作技术,必须强调与实地训练密切配合。

第九条实地训练即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尝试从事即将开展的工作,指导者应协助受训者完成工作并随时指出注意事项和应改进的地方。

第十条从事培训指导的人员本身必须精益求精,要能圆满地完成指导培训工作,对在培训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人员,公司视情况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为有效达成教育培训目标,应酌情安排、灵活制订上述教育培训阶段的计划,并严格予以实施。

第十二条教育培训的内容,由人事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可根据拟任岗位的特点确定并安排,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下列三项:

1.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2.程序规划的教育培训;

3.工作服务态度与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必须确保新进人员通过岗前培训,使其具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公司的组织结构、目标、政策、经营方针等情况、熟悉并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凡新进人员,都应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过适当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按一定的程序达成工作目标。

第十五条态度与语言诉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新进人员的乐观、自信的精神与积极的态度,以热忱服务、信誉至上的信念履行职责。

第十六条教育培训要注重讲究效率,按一定的计划与步骤促进培训成功与公司发展。

篇(5)

1.1非运输企业概况

上海铁路局非运输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营项目涉及现代物流、商业服务、旅游广告、批发贸易和物资采供、房产置业、工程建筑、信息咨询、租赁保险、工业制造、宾馆餐饮和商业印刷等产业。到2013年底,总资产180亿元,净资产57亿元,行政性重组企业122家、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76家,职工11758人。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报表利润5.3亿元、考核利润11.6亿元。非运输企业已成为全局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2非运输企业管理演变

在非运输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企业管理作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笔者归纳为五个转变,即:基本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行业化管理、由多层管理向扁平化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主辅分离向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的转变,从而具有了区别于社会企业和铁路运输站段的浓厚特色,形成了路局经营开发处(上海铁路多经投资中心)为路局非运输企业资产管理机构,对17家控股非运输企业实行直接管理、对5家集经总公司实行行业管理,下设子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具备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为非运输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创新改进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1.3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受铁路长期以来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管理体制机制影响,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还未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与社会先进现代企业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市场机制、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在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水平,与当前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深入实施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够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架构体系和人员定编不适应,决策审批和协调推进机制不够完善,经营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用人用工和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营销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低下等方面,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2优化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经济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时期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随着中国铁路政企分开、货运组织改革深化推进等后续效应的放大,全局非运输企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攻坚期,优化经营管理对于解决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快速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优化经营管理是落实非运输企业出资人代表职责,健全铁路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全局非运输企业各个层级的经营权责和管理架构,为建立健全符合我局非运输企业实际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和监管体系、实现铁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2)优化经营管理是适应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需要,促进非运输企业做优做强,全面实施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我局所处长三角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东部铁路率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优化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方向转型发展,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3)优化经营管理是全面提升非运输企业经营品质和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经营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拓展经营思路,健全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控,充分调动全局非运输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破除发展中的主观、客观障碍,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3优化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基于我局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的战略,笔者建议,新形势下优化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因势利导、适新应变,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为导向,围绕实现全局效益最大化目标,解放思想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兼顾行业特色,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快速增强非运输企业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3.1创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思路

一是强化理念创新。树立“提升品质”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非运输企业从数量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型发展。树立“适应市场”经营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从常规化经营向个性化经营延伸,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联合营销、合作经营延伸,从成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树立“改革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重视职工群众首创精神,从单纯的完成任务向追求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发展转变,从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着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与动力。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全局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探索全局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新模式,通过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相应工作平台与机制,加强全局有增值开发价值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统筹管理与利用。按照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资本向骨干企业集中的思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分散企业的战略性资产重组整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规模发展优势产业,集聚开拓新兴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投入产出分析和风险评估,集中资源拓展高回报、低风险的项目,拓展品牌经营、网络化经营,构建先进的商业模式。探索建立投融资管理机制,提高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加大合资、合营和其他合作力度,加强信息、资源、技术和管理等合作共享。对内从单纯的依靠支持向内在增长、关联发展延伸,完善运输业和非运输业协调发展机制,做到内部市场充分供应、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对外从偏重竞争向竞合发展延伸,拓宽合作思路,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发展竞合经济,着力打造和经营好客运配套服务、工程建设和工业制造等重点产业链。

3.2优化经营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健全决策机制。以“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为重点,健全完善决策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健全完善决策执行和评价体系、责任追溯体系,加强决策实施过程监控和违规责任追究。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投资中心行使好出资人权利、承担好经营协调、管理监督的责任,对资产开发、产业链运作等全局性工作、重大项目,探索建立专门的协调平台和配套机制,切实加大协调、推进力度。二是改进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非运输企业分类考核、分级管理。尝试引入EVA(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对标考核等方法,完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配套完善经营者收入与绩效挂钩办法,逐步建立经营班子绩效工资分类考核分级计提办法和工资单列办法,加大超额完成考核利润提取工资总额的力度。加强按贡献分配激励导向,探索试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内部分配机制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对企业骨干、技术人才、重要销售人员和关键业务人员等特定岗位、特殊人才、核心骨干,探索建立与市场基本接轨的薪酬分配制度。对为非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资源、信息、技术、市场、劳务的运输业单位,探索建立规范的资产收益、经营收益的分配机制和奖励制度,形成推动非运输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三是创新营销机制。以营销市场运作机制和团队激励机制等为重点,建立完善营销管理相关机制办法,激发营销创效活力。创新采取细分目标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营销、战略合作营销、品牌营销、价格营销等针对性策略和电话营销、会议营销、走访营销、媒体网络营销、展台营销等不同形式,提高营销水平和效率。针对营销组织联合化、扁平化、概念化趋势,创新采取上层搭设营销平台、组团营销、联合营销、高层营销乃至与局外、路外企业合作营销等方式,充分发挥局内和各方信息、资源优势,高层支持、抱团合作拓展市场。高度重视营销工作人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营销队伍。有需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建立专门营销机构或在市场(业务)部门配备专职营销人员。

3.3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综合效能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长性;理论研究;述评

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是企业成长的主要诱因――企业中生产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这又进一步深化了企业的分工协作,如此循环往复,最后通过企业规模经济的获得实现了企业的成长。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决定企业成长。企业成长理论的思想起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然而企业成长理论的开山之作还属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彭罗斯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奠基人。她认为企业成长理论是一种纯内因成长论,它强调管理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而基本不考虑大量的外在因素,她主张以“成长经济”理论代替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开创了在管理学领域研究企业成长问题的先河。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规模调整理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看,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但也带来了管理成本变化。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两相比较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大小。

一、经典的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一)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

彭罗斯认为,企业内在因素决定企业成长,企业是在特定管理框架之内的一组资源的组合,企业成长是由于企业有效地协调其资源和管理型组织,企业主根据整体利益,制定企业政策,并用于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协调。企业还是一个生产性资源的结合体,企业主通过决策来决定在何时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源所产生的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企业的成长并非由市场的均衡力量所决定,而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独特力量所推动。彭罗斯注意到由于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资源间的不平衡性以及理性和能力的有限性的原因,企业总是存在着未被利用的资源,而未用完的生产的继续可利用形成企业成长的原因。每个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根据技术有机构成原则,存在着资源的各种搭配,在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新的资源需求或自愿潜在的服务趋势,企业需要购进新的资源或实现资源的潜在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又会衍生出更多更新的资源需求或更多更新的资源潜在服务……如此循环往复,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就会扩大,企业人力资本规模就会扩大,企业总规模也会增长。她主张视企业成长为一个不断地挖掘未利用资源的无限动态变化的经营管理过程,认为管理资源是企业成长的源泉,突破管理服务供给的限制、释放管理能力对企业成长有着显著意义。她进一步分析认为,限制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管理竞争力、产品或要素市场以及风险与外部条件的结合。

(二)安索夫的战略成长理论

安索夫在《企业战略》一书中论述了企业产品―市场战略决策过程,并且探讨了企业发展的范围和方向问题。安索夫强调企业对自身“能力概况”和“协同作用”的把握。前者表现企业现有技能和资源的特征,是直接反映企业强弱的现实能力;后者反映企业现有经营项目和新办经营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潜在的实力。它预示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因此是一种“成长向量”。他将产品和市场需求作为二纬参数,确定了四类具体的企业成长战略以及相应的子战略。这四类成长战略分别是:扩大现有经营项目和市场占有率战略、开发新产品战略、开发市场战略和多样化经营战略。安索夫的向关联领域发展的战略成长论,可以认为是核心能力理论的原型。但是,这种先见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企业战略理论结果较多地偏向了波特的产业因素的分析,直至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理论出现,安索夫的战略成长论才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三)德鲁克的经营成长理论

德鲁克指出,企业对成长机会的把握取决于内部的成长准备。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在于本身有成长潜力的人为组织上。企业管理阶层不能只抱着对成长的希望和承诺,必须有一个切实合理的目标和一套相应的成长战略。他认为,一家企业所能成长的程度完全由其员工所能成长的程度决定。而经营成长的控制性因素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经营成长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所面临的挑战性任务,需要最高管理层进行谋划和组织。因此,最高管理层必须从思想到行动都做好不断改变的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不断保持和加强企业的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实行有效的创业管理是企业在急剧变革时代中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德鲁克认为,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是一致的,更强调企业与人的天人合一、协调发展,这是企业成长理论的较高境界。在员工中,中高层管理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起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速度。

(四)吉布拉特比例效应定律

吉布拉特1931年提出一个规范化的企业成长模型,即吉布拉特比例效应定律,意思是企业规模的预期增长与企业现有的规模成比例。吉布拉特的随机增长模型构成了研究企业成长与产业进化的基石,该模型有三个主要引申含意:第一,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相同平均比例增长率,或者说规模与增长率无关;第二,所有大小规模企业增长率均值的分布是相同的;第三,企业增长不存在序列相关,现在的增长率与过去的增长率无关。本质上,企业的规模呈现出随机漫步,意外的冲击对企业规模产生永久的影响,企业规模是所有意外冲击累积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是随机漫步的,增长的过程是路径依赖的。

(五)被动学习模型

上世纪80年代,一些“典型的事实”或“统计规律”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事实表明小规模企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大企业,学者们开始把规模和年限联系起来研究企业的成长性。约万诺维奇(1982)基于学习理论首先构造了一个企业行为的最优模型,模型中企业进入新市场的生产率是不确定的,尤其是生产的成本是随机的,因企业而异。新进入企业不知道成本分布的均值(“真实成本”),然而潜在进入企业都知道“真实成本”的分布。在每一期,企业观察到他们的生产效率,并根据新的信息更新他们相互效率的信念,因此该模型被成为“被动的”或贝叶斯分布的企业成长学习模型。模型的最终结果是效率企业成长、生存,非效率企业衰落、消亡。因为成本是随机的,选择机制是盲目的。被动学习模型的含意是企业选择进入新市场时规模一般小于最优规模,由于他们之间的相对效率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形成他们的市场信念,年轻的小企业增长趋势较快。该模型强调选择是企业成长和产业进化的驱动力,“适者生存”并不是该模型的全部内涵,但是它揭示了市场供应不确定性的一面。

(六)主动学习模型

埃里克森和巴克斯(1995)构造了一个产业均衡模型,该模型中企业或企业家主动探究经济环境并通过研发投入着力提高利润空间。投资的结果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企业投资的成功依赖于同一产业其他企业的投资成败,尽管新企业进入,但是竞争压力来自于产业之外。该模型成功解释了竞争企业与企业进化命运特殊本质的异质性,被动学习模型强调选择机制,尽管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机制,把企业区分为效率成功与非效率失败两种类型。主动学习模型强调强迫企业维持利润和生存的竞争压力,知识积累总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新知识内嵌于行业新进入者企业之上。产业内存在动态均衡,所有企业都会对产业结构进化产生理性预期,在这种均衡下企业的进入和退出都是均衡现象。

二、中小企业成长性理论研究评述

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企业成长是追求成长经济,而不是追求规模经济,这个新企业成长观点有创新性。彭罗斯认为规模经济强调静态的数量关系,忽视动态的变化。规模经济重视物质资源,忽视非物质资源,成长经济则十分强调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非物质资源。企业成长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研究企业的成长性应从管理、技术、知识、企业制度等内部因素和融资、法律、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两个角度进行综合探讨,这样才能全面评价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成长性。

安索夫认为企业成长不仅要关注规模经济、更要关注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开发新产品战略、开发市场战略和多样化经营战略,以此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规模的扩张。

德鲁克则认为企业成长取决于其内部经营管理能力的成长,特别是领导能力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障,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是一致的,员工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速度。

吉布拉特比例效应定律强调企业成长是由于无法预期的外力冲击累积的结果,引申含义是企业的成长是难以预料的,每个企业遇到的外部冲击是千差万别的,某个特殊产业的发展对单个企业的进化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他企业的成长绩效和现有企业的成长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成长过程的历史依赖性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企业成长的最大化模型强调学习和选择机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被动学习模型之所以“被动”是因为其核心是“适者生存”,主动学习模型之所以主动是由于竞争的外部压力,企业必须不断去创新来维持生存和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Basi Blackwell,Oxford),1959.

2、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Cambrage.MA:M1T Press,1962.

篇(7)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创新机制;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农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自发的基本组织形式。合作社是由经营相同农作物产品或提供相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具有共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需求的自发组织共同互助管理的农村经济互助组织。它为参与互助的农民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的来源、投入资金的筹集、农产品的销售、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信息提供等等项目的服务管理。农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组织规模较小、缺乏规范管理的自发萌芽阶段;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出台农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和肯定这样的农民生产组织形式,而且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向科技技术经济互助组织型转化。第三阶段从二千年开始,农业合作社在数量、规模、经营种类等方面都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村农副产品经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概况

从二零零七年以后我国农业合作社进入了有法可依的迅速发展阶段,除了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从单项技术服务转向综合性技术信息服务、从事产业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新增了土地流转、农机服务、工艺品加工等农副产业为辅、同时农业合作社内部由发起人精英起主要管理作用。一些合作社设立稳定办公地点、独立银行账户和会计核算,发展较好的还有自己的合作社注册商标。我国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队伍,推动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对土地集约经营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农业合作社发展国际研讨会对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农业合作社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多数是由种植大户或饲养大户发起组织的,对内部的民主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内部管理权大多集中在少数创业精英手里,每当遇到政府资金投入或优惠政策下发时,还做不到民主平等享受国家所有政策红利,存在领办龙头企业和创建精英与普通参与成员农民之间在政府投入资金、项目开发等信息技术的不对称分享。因此造成一部分农民对合作意识认识不足、参与态度不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比例远远低于先进国家农场主参与合作社组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率。

(二)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经营项目单一缺乏综合性深加工能力

多数农业合作社从事原始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简单活动,业务范围固定不具备从事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销售、储存、运输一体化服务的能力。由于受到农业合作经营规模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出现一批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工转化水平不高的农产品,致使农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利润空间下降、合作社的规模停止难以扩大。

(三)农业合作社顺利运营缺乏资金投入阻碍发展速度

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收成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资金投入存在成本高、风险大的隐患,参与合作社的农户缺乏经济基础和政策扶持,银行贷款渠道不畅通,融资渠道缺乏也无法获得外部投资,造成资金短缺是当前农业合作社面临的第一难题,也是制约合作社扩大规模和快速发展的因素。

二、创新机制优化农村合作社管理制度

(一)对农民强化合作社优势理念宣导工作

为了提高农民对合作社能够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些作用的认识,改变传统上错误消极观念,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例如首先对内部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管理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然后积极到农村的村屯展开合作社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农村村报、村公开信息栏、传单宣传等形式,摆事实举例证让农民兄弟亲眼看到合作社带来的科技技术力量,感受到合作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在心理上接受合作观念积极踊跃参与合作形式。

(二)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加快经营业务扩展的步伐

具有合理规范的合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农业合作社能够顺利发展的现代法宝。优化农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是合作社能够科学管理的前提,合作社的所有成员作为主人翁人人照章办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作社的决策所有成员民主讨论选取最优方案。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引进股份制形式组建管理机制,增加服务项目、克服资金周转困难,实行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多劳多得保证成员的应得收益。农业合作社还要加大对农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力度,促进经营范围扩大的同时加快实现合作经济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

(三)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资金和扶持资金的力度,促进农业合作社宣传活动、培训活动、技术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

出台政策要求相关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的信贷资金发放。制定详细优惠政策从减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开始,为农业合作社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农业合作社除了政府资金投入、银行贷款和成员入股自筹以外还要开拓社会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在科学规范的机制内充分利用民间借贷,让它为农业合作社顺利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显利.经济学视阈下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完善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0):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