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跨国经营与管理

跨国经营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跨国经营与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跨国经营与管理

篇(1)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经营管理决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长官意志,民主作风不强。在一些注重民主的国家和地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尤其重要,否则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分权与集权方面,母公司和境外公司在分权和集权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难于根据东道国社会文化特征展开经营活动;另一种是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缺乏母公司的支持而难于适应异质文化,使得跨国公司的组织过于松散,难以形成组织文化。经营管理机制不灵活,在不同文化特征的国家和地区,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往往在东道国照搬国内做法,没有根据东道国的文化特征来设计经营管理方法,使得文化适应能力不强。

(二)经营规模小,跨国适应能力差

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难于保证所需要的大量投入,进而影响公司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都比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三)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缺乏这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在挑选跨国经营管理人员时往往更注重外语水平而忽视了其他能力。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还必须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强,善于学习新的文化,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技能技巧等。目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这种高层次、综合性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对我国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四)跨国经营信息不灵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负责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第二,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较落后;第三,急于“上马”。有的企业对东道国社会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认识的偏差便急于进行跨国经营,结果导致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失败。

(五)过于强调“我族文化”或“外族文化”

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无孰优孰劣。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强调“我族文化”,处处按照母国的社会文化标准来行事,缺乏灵活变通;另一种是过分强调“外族文化”,认为要适应异国文化就要全盘接受东道国的文化。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根据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坚持母国的一些做法,同时又吸收东道国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做到有所取舍。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

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几乎没有进行跨国经营。改革后,我们的企业才开始慢慢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才30年时间,经验不足,经受的考验有限,在文化适应方面能力较差。而外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在16世纪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长达400年的历史。在跨国经营的历史中,很多企业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经历了多次重大经济危机的考验。

(二)企业自身的不足

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第三,在利益分配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锅饭”现象,难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企业的活力。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家族式经营管理现象严重;第二,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第三,有不少民营企业不讲信用,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名声不好。

(三)政府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国政府没有给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影响了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一方面,跨国经营的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此外,海外投资的有关手续过于繁琐;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要经过多个部门,时间长;经贸人员出入境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给跨国经营的外派人员造成不便。

(四)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在我国,社会中的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研究机构、宣传媒体等对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教育机构在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方面所做甚少,这使得具备跨国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第二,文化团体对外交流较少。第三,科研机构对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第四,各种宣传媒体缺乏对国外社会文化的宣传报道。

(五)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主要传统观念包括:第一,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人们对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都喜欢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来评价。第二,固守“引进来”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走出去”的观念。第三,害怕风险的观念。第四,排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

三、解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应该通过企业、政府、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要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企业自身越强大,越有利于提高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也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在支持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三者的作用关系犹如“跷跷板”原理。

(一)企业自身的力量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主要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1、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企业首先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没有文化适应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文化适应的行动。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步入正常轨道,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

3、完善企业信息系统。跨国经营企业要有完备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信息收集方面,要注重收集东道国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在信息处理方面,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过滤掉没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4、建立具有较强文化适应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一,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尽可能引进富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从内部培养出一批有潜力的跨国经营管理者。第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

国家,内部的管理风格、激励机制、规章制度、员工问题处理等应有所不同,应尽量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第三,尽量考虑人力资源当地化。母国要尽量减少外派人员,当然,有的人员必须由母国派出的则另当别论。

5、全员参与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要靠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不能搞“个人崇拜”。如果过分依赖某个经营管理者或过分强调某个人的作用,只会僵化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活跃企业文化。

(二)政府提供的平台

在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方面,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政府给跨国企业提供的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完善跨国经营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不断制定完善有关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改变目前我国海外投资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让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2、制定科学的跨国经营政策措施。首先,政策措施应该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避免朝令夕改或政策之间相互抵触,否则会让企业无所适从。最后,制定出来的政策措施应该落实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政策措施只是一纸空文。

3、改革政府对海外投资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一个权威机构统一管理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其次,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关审批手续应该简化。最后,简化外派人员出国的审批手续,为企业外派工作提供便利。

4、提供外国社会文化信息。政府应该为跨国经营企业提供外国社会文化方面信息,以提高跨国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政府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对大部分国家的社会文化信息都充分掌握,应发挥这种优势。例如,外交部、商务部等对外国的社会文化信息都掌握较多。

(三)社会的力量

企业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社会的力量是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机构应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跟跨国企业联合,高校主要负责系统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跨国企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2、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加强对国外社会文化的研究。我国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所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更多地研究国外的社会文化,多研究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考。企业也应该给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便利或科研经费的支持。

篇(2)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能更好的面向世界,迎接挑战。通过运用跨国经营理论,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现状以及比较优势,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

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跨国出门,走向世界,从事跨国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企业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1.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明显 

首先,有一定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约束非常明确,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力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高。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而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强,善于在大企业技术垄断的夹缝中立足,成本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费也较少。 再次,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尽管中小企业多数规模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

1.2 知识经济时代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动力 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有了新的内涵,主要是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跨国经营,能否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能否与国内同行进行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决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困境

kejianda.com/ 课件下载

虽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在客观存在必然性,但是,当前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抗风险能力低、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国经营人才短缺和实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不但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常常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2.1 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2.2 国际竞争力较低

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甚强。 

2.3 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企业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4 中小企业往往实力薄弱

由于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的约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风险来临便无法应对,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因此,中小企业在做出跨国经营决策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宏观投资环境进行国别比较,也要对两国的比较生产成本、企业特有要素收益、出口销售的额外成本、国外生产的额外管理与协调成本等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按照跨国经营决策模型等科学方法做出决策,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确定为直接投资对象。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以海尔为榜样,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进行跨国经营。然而,众多中小企业对此却显得不太热衷,似乎这是大企业的事,自己规模较小,品牌不响,外向经营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其实大企业有大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只要扬长避短,中小企业也一样可以跨国经营。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普遍的状况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体制比较灵活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一些经营策略以供参考。

3.1网上跨国经营。

网上跨国经营就是网上贸易,即电子商务,是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务活动。这种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有巨大的适用性:第一,网上贸易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开展围际贸易所需经费,从而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致命弱点。第二,减少中间商的盘剥也是利用电子贸易的优势之一。许多中小企业本小利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就只能依靠中间商。如果中间商不负责,无法搞好售后服务并提供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外贸界人土指出:现在许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外客户、大型分销而都在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因此企业必须自己制造与买家接近的机会。第三,网上贸易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花较少的钱打进新的国际市场,这对于弥补小小企业国际市场信息解弱这一点有突出的帮助。第四,网上贸易可以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第五,网上贸易无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便于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网上贸易配套措施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这一跨国经营方式。但随着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意识到通过最新的电子贸易方式在网上寻找更多客户的优越性,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必将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收益。

3.2 通过海外华人进行跨国经营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合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

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3.3 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捷径和重要策略。这样可以利用国际网络的资源潜能,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其机制,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其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技术转移,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中国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密集型项目合作上具有很强的实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了与该网络进行大规模生产合作的基础,也有的在本行业中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更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能力的条件。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不仅可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中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在我国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迅速达到国际要求,并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并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培养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人才等。

4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解放,经营得当,走出去后肯定会 “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

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家族企业 跨国经营

一、我国家族企业海外经营遇到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经验缺失

在跨国经营活动中,我国的家族企业缺少实际的跨国经营的经验,这使得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受到诸多阻碍,由于我过的家族企业才刚刚有所成就并且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家族企业也势必会加入到全球的激烈竞争之中。由于一定程度上我国的家族企业缺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行的成本战略,尽可能的压低生产成本,这不但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也使得企业缺乏了进行跨国经营的意愿与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别

我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我国的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海处在“任人惟亲”的层面上。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在企业自身的用人方面尤其侧重于自己近亲使用,这就导致企业并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最计划的录用。

(三)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时会与目标国发生文化冲突

文化差异无疑是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之中的重要方面,不然也不会出现沃尔玛家族企业在日本的整个消失。文化差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人的行为模式与信仰价值观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很可能使企业的经营模式或者生产模式与当地风俗的强烈冲突,这种冲突会直接地导致我国家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直接地被踢出局外。

(四)品牌影响力低下

我国家族企业的整体品牌效应在海外都较弱,它不但包括企业的产品的品牌也包括整个家族的品牌效应,所以,品牌效应的低下也使得我国的家族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之中缺乏竞争力。

(五)国家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

我国家族企业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来说,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历史上都不具可比性,宝马家族,科勒家族,沃尔玛家族无一不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家族,而这种家族的财力则极为充沛能够承担其家族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得资金,而我国的家族企业由于普遍采用近亲的集资入股与银行贷款渠道,资金量较小,并且在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融资并不是很顺利,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支持企业在跨国经营之中所需要的资金。

二、家族企业发展提升跨国经营竞争力的途径

(一)实行我国家族企业在目标市场的本土化经营

企业的海外经营最重要的就是适应目标市场的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提供其已有产品的替代性商品,而达到此目标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目标市场进行本土化经营,因此,我国应在目标国家进行本土经营,这种经营包括了本土化的生产研发与适应其当地文化的经营方式。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能够获得目标国家市场需求规模特征的第一手资料,同事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能够提升并且培养我国企业的国际品牌竞争力,并且增强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产品的认同,这能够逐渐增强我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与知名度。

(二)加大核心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我国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家族企业能否在跨国经营中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其中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发展并且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今形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家族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掌握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经济附加值,才能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形象,从而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构建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提升我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时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一直重视近亲的重用,这就导致了我国家族企业不能及时的得到优秀的人才为己所用。因此我国家族企业在跨国经营之前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有而用,可以优先考虑专业对口学校的高级人才进行培训运用。

(四)使我国家族企业的经营国际化

中国市场将迅速打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中国的家族企业,也是参与国际发展的机会。具体来看,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提高家族企业国际化:一是直接参与海外市场,吸收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利用外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生产经验的企业;三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跟踪前沿市场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工业区位选择应该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即优先选择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和工艺的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尖端与前瞻。

(五)政府政策应积极调整以给予家族企业海外经营便利

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经营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手续繁琐,无法可依,国际经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现实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对于民营领域的企业在进行海外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与约束,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进行海外经营时缺乏足够的成熟的法律环境,难以与国际接轨。其次,政府应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创造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当前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不但要不断强化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贷款,发展中小民营商业银行允许中资银行逐步开展跨国经营。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和培育股票、票据、债券和设备融资租赁市场,为我国家族企业进行海外经营提供温床。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对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理念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国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改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一体化;风险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应该是公司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复杂、销售机构遍布全球的企业类型,但在现实中,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外国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使得跨国公司概念的外延日益变得模糊。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但加速,实施鼓励企业走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把企业发展视角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如何界定这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类型?如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课题。

1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的类型界定

具有跨国组织结构、销售结构的中小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早期关于跨国公司的看法有很多种,包含从地域国际性、股权国际性、管理国际性、经营国际性等较多加以认识的多重观点,但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定义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为: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各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享负担。从以上关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出,跨国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在数量上,跨国公司要求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组成;在运营方式上,跨国公司要求统一体系下运行,具有共同发展战略;三在组织联系上,不同地域实体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分享资源和负担。

根据以上有关跨国公司定义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跨国经营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类型界定。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策略之一,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对公司规模和外国分支机构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统一、地点上跨国、跨地区性,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符合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也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小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理念和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很多,能够实施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一些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高效、企业发展创新性较强的企业,这些高质量的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适时开展走出去战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小企业接触不同地域的企业发展理念,完善固有发展方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经营方式上,跨国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料采购、工厂设置、人员调度等方面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产品市场。再次,在经营策略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使企业可以在全球内合理配置资源、调配产品,更好的根据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征使全球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已不能避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走出去,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施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能够丰富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有效控制生产和市场风险。

2.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会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短板,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不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倾斜于产品的生产,而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缺少投入。其次,在调配资源上,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跨国公司经营的规模化收益难以完全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经营的直线型特点也决定了跨国经营的资源选择、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范围较窄。再次,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周期较短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实施跨国经营后,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提高信誉度,环节资金需求。最后,实施跨国经营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系统风险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是调整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进程较为落后,在跨国经营理念、方式以及风险掌控等方面经验较少,不少企业遭受失败结果。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

3.1 建立科学的统筹战略理念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前要充分谋划,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对外跨国经营的步骤和方式,确定各分支机构与母国公司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定位,综合考虑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发展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该国和地区的货币、语言、汇率和投资政策等,在结合自身需求和投资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分支机构要本着适量的原则,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分支机构要从企业稳定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等现实需要上进行谋划。

3.2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通过开展走出战略,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公司治理观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中积极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家族式生产观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模式,与世界先进、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接轨。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很好的倒逼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阵痛,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小企业要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可以对现行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加以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治理结构,合理确定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发展,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3.3 积累企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快速适应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外国重视程度和大型跨国公司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形成特点,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调研。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门槛和成本较高,一般都选在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治和政策的风险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所以正确评估投资国的政治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至关重要。在政治风险管控上,中小企业要对投资国进行社会制度、民族结构等进行评估,选择政治制度稳定、民族成分单一的国家。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跨国经营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获得安全的资金来源,减少融资风险。

3.4 探索符合科学的盈利观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要同当地社会、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着共赢的方式制定发展策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要建立企业责任制度,经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获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为了避免矛盾,往往采取雇佣母国人到投资国工作,避免同当地政府、人民打交道实施,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发展,也增加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成本。中小企业要积极建立本土化生产理念,利用投资国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投资国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投资国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活跃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实行跨国经营一是可以获取国际资源,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由于国内投资过于旺盛导致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能源成为限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具有战略意义资源的进口又受到很大限制。通过企业跨国经营,在境外设立资源开发基地,可以获取稳定的资源供应。二是可以为企业寻求更多资金获得发展。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东道国,可以吸引更多资金,如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向东道国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或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三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境外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只有主动出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配置,来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效益优化,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四是可以开拓市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开展跨国经营,可以开拓东道国及其周边市场,为企业创建品牌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五是可以利用境外技术优势建立研发基地。此外通过国际化经营转移国内过剩的产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我国已在境外投资设立海外企业6758家。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我国出口年增长速度为17.4%,高于全球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据估计,我国香港特区加工业有70%以上已转移到内地,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近1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约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45.2%上升到72%。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中小企业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来说,其境外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为58.78万美元,中方独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9.67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根据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情况,我国目前现有的跨国经营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跨国公司有相当的差距。中国企业资金缺乏,自有资金很少,靠自己的财力去海外直接投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是很难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虽然中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由于长期实行外贸与生产分家的政策,我国缺乏管理跨国公司的人才;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小,形不成规模优势;我国跨国公司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企业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

2.利用比较优势进行的投资较少。我国真正利用比较优势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不多,主要是因为我国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对先进技术尚处于消化吸收阶段。

3.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机制还很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突出表现在大多数企业外贸自、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权还不落实、不到位,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受到自身的限制。除了在硬性指标上的差距,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中国企业存在的差距更为明显。当我们的企业或企业管理部门眼睛还盯着资金、设备、厂房等硬件生产要素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转移到设计、研究开发、营销、售后服务等软件生产要素上了;当我们某些企业还在拼命铺摊子、搞大而全的集团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了;当我们多数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经营机制转换还没有完成时,美欧等地的跨国公司已经在“触电上网”,或者开创新型的网络企业,或者以网络改造传统企业了;当我们某些企业还在设法弄虚作假、蒙骗股东、坑害国家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全面改革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增加企业透明度了;当我们某些企业还在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级别,不断增加管理层次和机构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挑战企业内部,减少层级,贴近市场和客户,清除内部边界,形成网络化管理体制了;当我们某些企业还在吃大锅饭、专业人才无所作为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吸引我们的人才、开发当地的智力资源了等等。

三、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1.政府要转变职能和作风,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要下大力气抓服务、抓协调,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充当好“服务者”的职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加快和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机构,实施有关促进、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通过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引导的同时,也要把握企业跨国经营的自,使企业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各级政府要加强同外国政府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基础。

篇(6)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企业社会责任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Chinese enterprises enter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ques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CSR in transnational manage- ment is exposing.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practice and the defect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CSR in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with the idea of CSR,then makes suggestions that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ow to carry out CSR in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Keywords:Chinese enterprises;transnational manage men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 日益重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而近年来,人们对跨 国公司关注的重心逐渐从其经济贡献转向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截至2008年底,中国8500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12000家,分布在全球174哥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 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面对跨国 公司强化公司责任的潮流,中国企业显然难以置身于潮流之外.

所以,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也显得尤其重 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 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 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企业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股东利 益最大化,还应该包括承担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 府和整个社会在内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义务。企业的 这些义务包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维护消费者权益;重视 对企业雇员劳动权益的保护;关心和赞助慈善事业等.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社会责任实践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展对外直接 投资、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形 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据商务部统计,‘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5.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25%,对外 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走出去”业务已遍及全世界近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当前,经商务部核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 企业1700多家,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近500家。一 批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国际品牌,中国跨 国公司出现雏形.

这些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的同时,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 系,他们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承担更多的社 会责任来平衡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世界各国、国际组 织都越来越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 都敦促企业更加关注劳动者权益和商业伦理.

但是,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社会责任实践还处在初级 阶段。在“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将2006年财富500 强的前50家企业和另外14家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为评估对象, 对这64家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进行了一次综合 考量,几家中国企业的排名较靠后,表现最好的中石化集团名列 第57位,而排名第63和64位的中石油及国家电网公司,在榜单 中位居倒数前两名,这与两者在财富500强排名中第39和32位 的位置,显现出不小的落差;在全球已有近7万个大的跨国公司 参与全球协议,我国仅有52家公司如中石化、海尔、宝钢等参与.

而可喜的是,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越来越强,现在有越 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协议当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 工商联等也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2009年国内企业各类 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呈现“井 喷”式增长态势,包括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平安保险、上海宝 钢等一些企业已经向社会公布《公司责任报告》.

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不仅关系到自身跨国经营的成 败,更关系到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形象,甚至关系到中 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是否能成功实施。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 任,就是对企业品牌的投资、信誉的投资和社会形象的投资,在竞 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和履行社会 责任.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社会责任方面出现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 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始跨国经营,这些企业依靠自身实力, 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相 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着较大差距,暴露出一些问题:1.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行为的被动 一方面,我国社会责任运动开展时间较短,社会责任意识并 未深入企业文化当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时 间较短,企业把重心放在其生存上,因此更多地关注自身短期经 济效益,以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从而对社会公 众利益关注较少,忽视企业的社会目标,更无法把实现社会目标 理解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好保证。因此在跨国经营当中,势必在 当地引起一些矛盾和冲突。比如,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我国建筑承 包商与当地社区的冲突事件近年接连发生,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

2.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别差异影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2008年底,中国的近12000家对外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 174哥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其中在亚非拉美设立的 企业数量约8200家,占70.69%,在欧洲和北美设立的境外企业 数量约3400家,占29.31%。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上述两 个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条件,消费观念,环境标准等方面都 存在着很大不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方面,亚非拉美地区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 企业社会责任开展的较晚,东道国政府和人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 关注度和要求并不高,这使得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社会责任方 面的门槛较低,并未充分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习 惯性的将国内许多不合理的管理方法应用于跨国经营中,如招工 时的性别歧视,员工工作环境较差等。但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 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东道国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因此, 即使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设厂、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也将会受到 当地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督,不负社会责任也照样名声 不佳,甚至被逐出市场.

另一方面,欧洲和北美地区企业社会责任门槛高,目前推出 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认证均来自西方国家,而我国企业社会责 任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地监督体制,因此,我国企业在走 出国门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时,往往会被高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 规范所限制,成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壁垒.

3.与西方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竞争处于劣势 一方面,西方跨国公司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企业社会责任实 践,拥有良好的品牌和长期的竞争优势,而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 过程中社会责任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中国跨国公司 在没有足够积累时就需要与像其他成熟的跨国公司一样与投资 东道国双赢,这使得中国跨国公司无法和其他西方跨国公司那样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战略.

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1.政府关于企业跨国经营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社会责任战略和措 施,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并起着主导作用,只有这样中国跨国公司 在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时,才能更加有效,才能真正成为中国跨国 公司的重要竞争力.

首先,成立专业的国家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社会责 任法规建设。由专业的国家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社会责任 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实施,以及与国际社会协调来提高我国社会 责任水平.

其次,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政府应做好 准备,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以便尽可能地 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使未来制定的社会责任国 际标准尽可能避免出现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相违背及与我国国 情不相符的内容,为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再次,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 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把按照 科学发展观构建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带向国际,使中国 跨国企业真正成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和制定者,从 而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占据主动.

2.企业跨国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对策 首先,增强跨国经营的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 业文化中。应将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特征中赋予社会责任内涵, 让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思想贯穿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加强企业 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长久的培训机 制,把社会责任意识深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构建以社会 责任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用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来领导企业 行为、影响社会公众。在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核心层面、制度层面、 物质层面都要充分显示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相应的条文规 定.

其次,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与东道国和谐相处。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必须加大社会责任投资,投资与东道国社会中最需解决 的、有广泛的影响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贫困问题、公 共设施等,让东道国社会都能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活动产生 积极的反响,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赞扬.

篇(7)

关键词: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

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即是指跨国经营零售企业或拟将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零售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经营环境,为了实现零售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以本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为出发点,制定的有关指导本企业跨国市场选择、组织运行、营销和管理活动的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规划。在发达国家零售企业跨国经营风起云涌的今天,中国零售企业也在积累和创造条件并尝试着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但具备条件的中国零售企业,必须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中国零售企业特点的跨国经营战略,从而对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活动进行宏观指导。

一、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到国际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源泉。

(一)战略目标

1、提高资金利润率。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国内外商业平均经营成本和利润的比较,在发现长期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国外,运用各种形式在国外从事零售经营,以提高资金的利润率。

2、转移经营能力。当某些零售业态和商品在国内市场已饱和,而与此同时在一些国外市场却存在不足或短缺时,我们就可以到这些国家投资开店,在转移商业经营能力的同时,实现更大的利益。

3、利用境外资源。零售企业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通过实施本土化策略,将使国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为我所用。

4、拓展市场空间。零售企业跨越国界进行商业经营,自然就将企业的市场空间从国内延伸和拓展到了国外,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创造条件。

5、发挥带动效应。当有企业在国外从事跨国经营取得较大成就后,应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以带动更多的国内零售企业跨出国门。

(二)战略重点

根据零售企业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借鉴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应主要将体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作为战略重点,一是要寻找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商业结构上与本国有较大差异的国家作为经营对象国;二是将在国内经营能力过剩和急需调整的零售业态,向发展不足或有需求的国家进行转移,并努力在国外进行业态创新;三是鼓励在国内商界名列前茅、有一定国际竞争实力的零售企业率先开辟跨国经营之路;四是在跨国经营中要选择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作为零售经营主力商品。

二、目标国战略选择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零售企业应在对国际零售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和挖掘出适合自身进行跨国经营的理想区位,并加以确定。从总体来看,理想的跨国经营目标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与本国民族文化相同或相近;二是经济结构、产品结构等与我国有较大区别或互补性;三是零售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本国零售企业进入后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四是地理位置相距较近,或交通比较方便,运输成本较低;五是对方国家对外来投资或企业能够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较为优惠的条件。再有就是政治风险较小、经营费用较低、利润空间较大等。中国零售企业的投资目标国基本可以分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由于它们在经济和市场环境上具有不同的特点,零售企业在对这两种类型国家进行投资时也有不同的优缺点。在经济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以下优点:经济政策较为稳定,国民经济基础良好,消费水平高,市场容量大,信息通畅,通讯发达,人员素质高;缺点主要有贸易保护程度较高,市场进入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投资优待少,经营费用高等。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与上述正好相反。中国零售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重点选择投资环境好,限制因素少,同业竞争程度低和消费潜力大且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较为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具体来讲,根据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现实情况,在选择跨国经营目标国时所坚持的方针应是:在地域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上由近及远;在空间大小上由点及面;在血缘关系上由亲及“疏”;在选择目标国的数量上由少及多。

三、进入方式战略选择

在零售企业跨国市场进入的贸易式、投资式和契约式三种方式中,究竟选择哪一种进入方式或模式为最佳,零售企业必须根据东道国市场状况、自身条件和竞争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选出那些最适合当时和当地具体情况的进入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中国零售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战略选择也应遵循这一原理。一般是依次运用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的方式,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仅就零售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方式而言,主要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独资方式虽然可以使投资的零售企业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独占权,但是由于投资资金规模大、投资风险大和对经营管理的要求高等原因,使得独资经营很难适合零售企业初期的跨国经营;合资经营是指中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或机构的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合资经营将中国零售资本和东道国商业资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降低我国零售资本的投资风险,并可以获得当地资本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投资方式不仅适合中国零售企业初期的跨国经营,而且适合于进入那些不准许外商独资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法律、商业习惯和消费文化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目前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宜以合资经营的投资方式为主,以降低风险,提高适应性。

进一步说,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还可根据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和文化差异的大小来考虑。当市场进入比较容易,文化上没有什么距离时,采用有机增长的方式,即零售商运用自己的资金和资源从国外零售商那里购买现有场地、设施等进行经营,或者从零起步,实现自我滚动式发展,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充足的资源,投资回报期也比较长,风险较大,一旦失误,损失较大。当市场进入难度较大、又与我国的文化距离较大时,可采取合资方式进入,以回避和减少因市场进入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所带来的风险。当市场进入比较困难,文化差异并不大时,可以采取连锁设店或并购的方式伺机进入,迅速越过障碍进入对方市场。当市场进入难度不大,但文化上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授权人大范围地克隆成功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资源增值。

四、战略模式选择

在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模式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分类方法――分为全球整体扩散战略和全球区域集中战略(或称多国化战略)两种,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也有这两大战略可供选择。全球整体扩散战略是指零售企业在跨国扩张中采用标准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企业忽视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认为所要满足的目标消费者群体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生活方式,零售企业同时将市场力量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企业在高度集权的控制下,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在全球扩张,形成有统一的形象和品牌的大规模零售集团。

法国家乐福采用的就是此种跨国经营战略,在全球树立了具有统一店面设计、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综合超市的形象。实施这种战略要求零售企业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统一经营理念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这种战略可使得零售企业商誉在世界上达到较高的外溢程度,经营得好将能塑造出世界级的零售企业品牌,但不足之处是在短期内对局部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全球区域集中战略是指零售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采用不同的本土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高度重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将企业的市场力量集中用于开发少数的几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并根据目标国市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零售业态,经营不同的商品组合,注重零售模式的本土化转化,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并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巩固稳定和不断提高。比较两种战略,对于实力尚不够强大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集中力量稳健经营的全球区域集中战略乃是最佳选择。

五、业态战略选择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应选择什么样的业态模式呢?零售业提供的主要是附加服务的有形产品,通过无形的服务将实体的产品递送给需要的顾客。不同的零售业态反映了实体产品和零售服务的不同组合。

目前,世界通行的零售业态主要有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仓储超市、便利店、专业商店、邮购、网上商店等。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业态选择,主要应分析拟进入市场的要素结构和本企业业态经营系统特点之间的关系。所要评估的要素结构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市场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设施、政府管制、城市规划及市场规则,土地价格和店铺租金、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批发业的发展水平、居民住宅与居民区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等。

如果两者之间的共同属性较多,则可以采取相同或相近业态,继续发挥本企业经营系统的作用;反之,则需要进行变更和调整,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特点的零售业态。具体来讲,一是要考虑当地市场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和同业竞争态势;二是要充分利用本企业原有经营业态的优势和特点;三是要善于针对当地市场的现实状况及其变化,选择新型而适用的零售业态以增强适应性。如在目标国市场开设超级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既顺应了世界购物方式的发展趋势,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但必须学会根据不同国家零售市场的需要,形成一种业态为主、多种业态并存的海外零售投资格局,既要坚持以超级市场这种现代零售业态为主,实现超级市场的多元化组合,如综合超市、专业超市、仓储超市等,又要针对当地顾客的实际需求,对百货店、杂货店等传统业态予以足够的重视。

六、速度战略选择

一般来说,快速扩张是大型零售企业比较偏爱的方式,因为对于地点营销特点尤为明显的零售业,迅速占领有限的地理资源,可以占得先机,具有战略意义。而且以多个零售“据点”为中心不断增加店铺的数量还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获得价格等竞争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零售企业扩张速度过快,不仅会带来资金紧张,而且会对企业组织和管理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策略要求零售企业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否则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并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全球品牌形象,降低赢利甚至出现亏损。即:一方面要求企业的经济规模庞大,因为规模庞大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能使企业在快速进入后进一步实现扩张,并容易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具有全球运作管理的能力,如能够迅速地将新产品、服务或营销创新推广到所有的子公司。这一策略比较适合世界一流零售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