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的经济状况

企业的经济状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的经济状况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下也逐渐的趋于稳定,对于商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出现在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并且快速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当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也占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却后劲不足,被淘汰除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需要考虑的是稳定的发展。

一、新经济状况下,中小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能够稳固的不断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策略,能够保证公司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经营策略才能够保证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相应的经济地位,有资本抓住发展的机会。对于一个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现实状况、发展可能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经济变化的分析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在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持续的发展。只有对公司内部的现状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适合公司发展的经营方式。2、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公司的经营战略首先要符合公司的现实状况,符合公司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次要能够引导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在相应的环境变化中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公司和我们一样,无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有动力。所以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战略能够帮助公司对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对战略战策的实施,使公司能够充分的证明自己的价值,把握难得的机会对公司进行发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且充分的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地发扬优势减少弊端,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不断的持续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牢牢住进发展的机遇。所以,制定一个优秀的并且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经济战略是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竞争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适合公司发展现状的战略都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3、中小型企业在制定发展战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司能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继续稳定的存在。所以,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每个公司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中都能体现出一个公司对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的了解情况。相对应的,这其中也包含着公司领导者对于公司前景的计划和期盼。战略的制定虽然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但也要参考公司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不能拔苗助长,舍本求末。战略的制定者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对经济发展的预测都对战略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发展战略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有着很多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比如;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人力也较为薄弱。在计划时也经常缺乏长远的目标和对于未来的规划,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方案,全面的考虑问题结合自身的现实状况,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的经营战略才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优势。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一定要注意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三、战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因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我国经济问题的推动作用效果显著,也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所以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公司在经营战略的制定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普遍情况。1、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地位。中小型的公司通常会有着先进的、优秀的短期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短期利益得以提高。所以公司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还有一些企业不懂得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规划,对于能赚钱的项目盲目的进行投资,不考虑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得到更高的利益使用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经营计划。2、对公司的所处地位认识不清。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而一些企业也不能够清楚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公司进行定位。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四、有关解决办法

我国的基础设备还不是特别先进,提高在招商引资中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合作中不断地提高技术含量。同时,中小型企业可以和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地学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并尽量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公司的经营策略。在制定经营战略使,要突出公司的优势并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在经济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也要不断的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进步和改变。制定一个优秀的、适合发展战略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战略也需要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不停的进行整改,使公司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使策略更加完整,作用更加强大。所以,注重经营战略是每个中小型企业不需要做到了内容。

参考文献:

[1]邱建,甘婧.浅谈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经营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

[2]段云龙.互惠共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04)

篇(2)

一、河南企业“走出去”现状

1.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情况

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积累,少数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投资伙伴参股提供资金。在国家政策支持方面,近1/3企业没有获得支持,将近一半的企业获得了低息或无息贷款和优先获得外汇支持。

2、海外项目存在风险及其管控

由于投资目的地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多数企业认为投资海外项目具有较小风险或中等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多数企业认为当地政府腐败,合同方不守合约、出尔反尔具有较小或中等风险,被当地政府资产国有化具有极低风险,而在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遭遇国家安全审查或其它政治阻扰、政治动乱与战争具有较高或极高风险,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制定预案管控风险。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认为政治动乱与战争具有较高或极低风险,与河南省企业投资非洲较多相关。

针对海外项目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多数企业采取加强与中国使馆、驻外商业机构(如贸促会)或国内有关部门的联系、求助于当地华人组织(如中资企业协会、华侨组织等)、和当地民众搞好关系、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合资合作、尽量雇佣当地人等措施处理和管控海外投资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二、河南企业对未来2年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

全球经济状况,依据企业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和海外投资环境调查分析,较多数企业认为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不好不坏,但略微倾向悲观。与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相对应的未来2年企业面对的海外直接投资环境,呈现较为一致的表现,企业持中肯态度,又略显比较悲观,这正好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相关。

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发生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不稳定、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性中等,但倾向于比较大:企业对世界经济不稳定的看法有冲突,认为发生可能性比较小或比较大的企业数相等;对于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比较多的企业认为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主要货币币值波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调查结果与近期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相吻合。这些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而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了影响,较多的企业认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的发生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比较强的影响,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比较强影响;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中等影响。

三、河南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向

1.影响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动力因素

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动力是诸多方面的,各方面对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国内外政策支持方面,多数企业认为我国“走出去”政策及相关优惠因素非常重要,目的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因素比较重要,双边贸易或投资协议因素中等重要。在寻求海外市场方面,多数企业认为规避国内行业限制因素比较不重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问题等因素中等重要,扩大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比较重要。在寻求海外技术方面,多数企业认为从境外获取知识产权资产和研发技术团队等因素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从境外获取研发管理经验因素比较重要。在提升企业品牌方面,多数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上的知名度因素比较重要,学习企业品牌管理的先进方法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偏向比较重要,提升企业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因素比较不重要。在利用海外制度方面,多数企业认为利用海外便利的基础设施和海外良好的法制环境等因素比较重要,利用海外充足的融资渠道因素比较不重要。寻求海外资源方面,多数企业认为利用海外高端人力资源和海外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等因素比较重要,利用海外低价劳动力因素不重要,利用海外零部件资源因素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

2.企业国际化方式的选择

对于2012年,多数企业认为出口本公司产品等国际化方式非常重要,本公司承接国外品牌订单、代工生产、在海外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在海外新建全资分支机构等国际化方式比较重要,许可海外商家生产并销售本公司产品、授权海外商家连锁或加盟经营本公司产品、海外并购等国际化方式重要性低。

3.影响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的因素

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各个因素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东道国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合同方有可能不守合约、出尔反尔、可能遭遇国家安全审查或其他政治阻扰、当地政府腐败等因素影响较大,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政治动乱与战争等因素影响很大,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东道国贸易、税收等政治不确定、资产可能被当地政府国有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劳动力纠纷因素的选择比较分散,相对多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大或很大。

篇(3)

关键字:施工企业;经济运行; 管理

Abstr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oper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barometer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economic 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ssential link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ut of difficul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以来,建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内部质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建筑企业都较之以往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境,而在造成其困境的诸多因素中,除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而管理不善则直接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严重不足。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走出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因入手,改进和加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开辟新的道路。

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一)、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立足于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历史统计状况,以一系列生产和经营数据、规划、发展发展目标作为基础,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改进途径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本质上来讲就是以企业本期(通常以季度或者年为单位)的财务,盈利数目等一系列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指标数据作为起点,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科学,系统的分析查找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和不足之处。以此作为基本凭据,逐步揭开隐藏在一系列数据背后的企业实体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找出导致缺陷的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地依据。

(二)、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性。

搞好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加以彻底的贯彻实施,是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状况,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发企业发展潜能,明确企业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内部生产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的途径之一。

建立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

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很多指标反映出来,众多的指标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分别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但是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全貌却没有一个指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因此,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包含了众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类别,分析方法以及侧重指标等的不同,企业的经济分析体系也就千差万别,没有一个通用型的模式可供参考。就目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建立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充分考虑经济分析的主体

目前的施工企业根据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国有施工企业,私立性质施工企业,企业集团,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企业和一般的施工承包单位等。对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确定经济运行分析的侧重点。以笔者工作的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个独立的施工类企业,我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就是建立在自身实际基础之上的,在其它企业制定自己的经济分析体系时,我公司的分析体系就可以作为一个有益参考,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性质,组织形式,对指标选择,参考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侧重点以及工作规则等作相应的损益变化。

(二)、以经济分析目的为基础,选择分析体系和侧重点。

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工作,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侧重分析企业的技术实力,安全施工能力,工程设备条件等,也可以侧重于分析企业承接大型工程的能力。施工企业多数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通常以打造“安全施工,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因此,企业经济分析工作应该侧重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通过经济分析找出国内同行的相关先进指标和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指标的对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以先进指标为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可行的方案,并予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最终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因此,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应该侧重于分析自身安全施工和质量保障能力。

(三)、考虑施工工作实际,突出项目部工作能力分析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具体工作和一线施工的开展主要由工程项目部来承担。工程项目部实际上是连接施工企业高层和基层施工人员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诸如:质量把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防规则,以及各种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由项目部直接承担。因此,工程项目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活动中,要十分突出工程项目部的工作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同类企业中先进指标为标杆,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机制,把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措施和工作制度及时地推行到工程项目部中去,通过工程项目部的特殊地位,有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各项工作质量。

篇(4)

关键词:林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会计监督工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会计监督工作有其自身的法律规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企业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林业会计监督工作是会计监督工作中的一种,它有着会计工作共性的特点,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工作监督人员结合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林业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林业企业的监管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究底是因为林业企业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们的林业企业也在发生着改变。在林业企业生产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以前并不明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了。法律法规的制定跟不上林业企业的变化速度,是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国有林业企业为例,在原有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同时也是国家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人员。可是随着制度的改革,林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发生分离,会计人员是林业企业的员工,对林业企业经济状况的监督作用也随之削弱了。

2.林业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林业企业在人设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内部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没有职则划分等许多问题。并且,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下级只对直属上级负责,不接受其他部门监督,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即使在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也并不顺畅,信息传递尚存在问题,更不用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了。

3.林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在对林业企业会计人员学历进行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林业企业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专业会计师的资格证。事实证明,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普遍偏低。这些人从事大量的财务运算工作,但他们能为企业提供的往往只是业务核算、报表而已,他们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贡献有限。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很少会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能够很好地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监督工作。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有预见性地制定有效可行的法律制度。相关法律的不断出台、改进,有助于我们完善林业企业会计工作监督制度,使监督工作有理、有据、依法进行。加强林业企业监督工作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相关法律的制定,要将监督、执法的权力划分清楚,使有关部门进行活动的时候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同时,相关法律的制定要有预见性,不能等到问题产生才想到立法问题,我们要抓住林业企业的发展规律,主动制定法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改变会计监督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在当前体制下,会计工作人往往是企业的员工,接受企业的领导,他们的利益往往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他们对企业经济状况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尝试实行监督人员委派制,使会计监督人员具有独立性,不再依附于企业,这样有利于其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或者还可以委托会计事务公司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监督、核算,这样,企业会计管理可以摆脱经济、人事这些外在因素的制约,更具专业性和客观性。

3.完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制约机制。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很大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就一定要不断优化自身内部设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这同样也是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要求。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要予以严肃惩罚,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员工要予以适当奖励,从而使领导和员工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杜绝弄虚作假的情况。总之,要尽最大努力调动林业企业会计工作者和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实现会计监督的作用。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建立包括账簿制度、凭证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企业内部制度,使企业内部监督有足够的制度依据。

4.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我们要充分重视提高林业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纵观我国林业企业,我们会发现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普遍素质偏低,这种情况对我国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着很坏的影响。工作人员很多不具备专业会计证书,职业能力并不高,再加上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也不够强,往往不能意识到违法操作的严重性,这就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进而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甚至违法现象,严重危害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严格实行林业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拔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其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林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时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采集数据,进行审查核算,及时作出最准确最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企业信息,帮助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林业会计监督工作,直接影响着林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与否,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流动是否顺畅。可以说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能保证林业企业在合法、健康的环境下运行,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邬慧君.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02).

篇(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经济学家已经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和调查手段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他们正逐渐借助网络搜索、博客言论等网络分析手段,补充或是替代传统的经济指标。各国中央银行也在不断开展新型经济指标的研究,用于制定货币政策,分析经济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新型经济指标通常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借助研究网络搜索工具、微型博客、购物网站等的搜索、发帖、查询等实时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前数天甚至数周预判出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比如,利用“求职”等关键字的搜索频率来预测失业数据。通常,网络上的一些搜索关键词不仅预示着经济动向,还是反映公众情绪的晴雨表。只是利用这些新型经济指标时,还需要注意到它也有一些缺点,一是指标数据期限较短;二是指标样本仅限于互联网用户,不能反映线下用户的需求,例如老人和穷人。尽管新型经济指标研究手段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受到了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及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各国中央银行对新型经济指标的研究进展程度不一,但不少国家已经开始用其研判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货币政策。以色列、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智利的中央银行都已经开始开展相关研究。以色列中央银行利用Google关键字的搜索频率来评估以色列的经济状况。英国中央银行通过跟踪Google搜索量,及一些关键字搜索预测宏观经济指标,纽约联储用“抵押再融资”这个关键字的搜索频率跟再融资申请指数作对比,发现把Google数据包含在内的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一指数。西班牙中央银行研究报告通过分析跟英国旅行相关的搜索量,提前近一个月预测出从英国前来西班牙的游客数目。

这种通过网络衍生的新型经济指标是传统经济金融数据的有益补充。传统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数据,而官方统计数据通常是事后收集,至少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滞后性,但是新型指标数据可以依据互联网实时性的特点,记录用户关注和需求,给社会经济预测带来客观、及时的数据,有助快速研判经济形势。例如美国商务部要到每个月中旬才会前一个月的零售报告,而Google只要在搜索发生后的1~3天就可以更新数据。新型经济指标包含了大量信息,能帮助政策制定者实时了解经济状况,可以对经济状况作出更好的判断和预测,也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前瞻性。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中央银行研究新型经济指标的方式方法,由中央银行牵头,联合统计机构、互联网管理部门、搜索企业、网络零售企业等相关机构共同开展新型指标的研究,加强对新型经济指标的构建、统计、应用等内容的研究,尤其是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新型经济指标研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型经济指标体系,以更准确地预测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

篇(6)

一、财务经济监控与预警:一般原理分析

财务经济监控与预警的一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

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就是从复杂的财务经济过程中,选择能够反映财务经济运行中主要方面的运行特征和各个方面关系特征的财务经济指标,这些指标主要由现行会计系统提供。财务经济景气状态在性质上的差异会表现为数量上的差异。不同景气状态下单一变量和综合数量指标的取值和走势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景气状态下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和变动倾向也有所不同。财务经济过程种类繁多,关系复杂,不可能—一进行观察,而且—一观察结果也不会有助于人们对总体运行特征进行把握。所以,监测系统中只包括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特征的指标。

(二)财务经济变量的预处理

各个特征变量的具体观察值有其产生的客观条件,也存在着观察误差的可能性。财务经济监测所依据的是财务经济变量循环波动相互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财务经济过程受季节性变动的影响也不利于反映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所以,有必要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依据逻辑关系选择的指标进行筛选,经过筛选后的财务经济变量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的预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对极端值的剔除和修正;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

(三)景气状态数量特征的确定

根据历史经验划分各个时期所属的景气状态,确定不同景气状态的数量特征。景气状态的划分是数量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根据特征变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把景气状态相同的时期合并为同类,这样处理就是把各个历史时期分为若干个不相同的类别,然后计算每一类各特征变量的取值范围和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从中找出各类之间差异显著的数量特征,以此作为确定具体时期景气状态归属的依据。

(四)财务经济景气状态的评估

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财务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估计,并结合状态变量的数值,对其所属的景气状态进行评估。

二、基本构思:对几个问题的讨论

如前所说,宏观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以指数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反映财务经济状况的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它是整个经济监控预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财务经济的一种晴雨表,其主要功能一是监测,二是预警。所谓监测是指通过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特征的指标对财务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识别,判定观察到的财务经济过程特征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预示着何种景气状态;所谓预警是指预报财务经济运行过程将要走向的景气状态。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财务经济监测与预警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财务比率的设计和选择

财务比率的设计和选择是建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重要前提。预警离不开监测,监测离不开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的经济内容就是财务经济过程的数量特征和财务经济过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因此,建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必须首先在分析系统的环境、目标、结构。功能及其与整个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科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宏观财务比率。

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灵敏性、超前性和稳定性原则。灵敏性是指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要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超前性是指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应当有一定的先进性;稳定性是指对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应特别注意的是,计人财务经济指数的宏观财务比率不在于数量的多寡,关键是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所谓相关性,是指宏观财务比率与财务经济现实之间内在相关的一种特性,这种内在的相关性是确保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具有科学性的先决条件;所谓可靠性,是指宏观财务比率本身应当是如实的、不偏不倚的、可以验证的,这种自身的可靠性是确保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证宏观财务比率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构成财务经济指数的主体财务比率,应包括有关财务经济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四个方面,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综合反映财务经济状况。具体地说,评价债权人所关注的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应选择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评价投资者所关注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应选择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评价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能力,应选择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二)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

为了分别反映国民经济整体和各行业的财务经济状况,财务经济指数应包括宏观综合财务经济指数和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两大类。

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应当分制造、商品流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适当的权数,将各个“样本”的财务比率相加,得到行业平均财务比率,再选定一个行业平均财务比率的基期数,将以后各期的行业平均财务比率与基期数相比,计算出百分数,便可得到以后各期按行业的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据以反映各行业的财务经济状况。建立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几何平均法等等。分类财务经济指数除采用基期数表现形式外,还可采用当期数表现形式。

宏观综合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综合财务经济指数的建立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一种是在分类财务经济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的权数,将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相加,从而得到综合财务经济指数,据以反映国民经济整体的财务经济状况。另一种是在国民经济整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样本,直接建立宏观综合财务经济指数。

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样本的确定。国民经济中的企业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决定了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需要从为数众多的企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这些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来反映国民经济整体的财务经济状况。因此,样本的选取就显得十分重要。2、权数的选择。无论是建立分类财务经济指数还是综合财务经济指数,都存在着一个权数选择的问题;权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指数的科学性。可供选择的权数有财务比率的重要性程度(计分确定)、被选取样本的资产规模等等。

3、综合评价。计人财务经济指数的财务比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度,这就使财务经济指数的宏观综合评价变得比较复杂,不过,这一计量问题在计量经济学界已经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从我们要建立的这一系统考虑,似乎最佳的选择是,用多目标规划的原理进行综合评价。其思路是:把各种不同量度的宏观财务比率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转化为同度量指标,然后再将这些同度量的指标加权平均,得出一个综合指数,并用这个综合指数去评价综合经济效益和财务能力。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系统工程”和“多目标规划”。

现实地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有计划地逐步进行,首先可考虑建立上市公司财务经济指数,这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比较规范、完整,且容易取得。由于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可以先建立“1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济指数”(简称“财务100指数”),据以反映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经济运行态势。当条件成熟时,再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完整的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

(三)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1、财务经济指数的主体和时间。分类财务经济指数应由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综合财务经济指数应由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共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指数应由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会同中国证监会共同。的时间应当按月至少按季定时进行。

2、财务经济指数的运行轨迹和合理界限。财务经济指数在长期的运行中客观上会形成一个合理的数量界限,这一界限是判断财务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指数的运行轨迹一旦偏离这一界限,就发出了财务经济的预警信号。

3、财务经济指数的失真、误判及其修正。财务经济指数可能由于某些突发事件或由于“权数垫高指数”的现象而出现失真或者误判,这需要对指数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便使指数能够如实地反映财务经济状况。

三、系统有效性的假设与检验途径

财务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选择适当的财务经济指数来反映财务经济运行动态的可能性,因此,建立我国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有效性。

(一)财务经济指数能够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与一般统计信息系统相比,这一特性是十分明显的。用统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建立的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状态或行为时,存在着一定的“残差”(Residualerrors),当引入财务经济指数后,更易于消除随机波动因素,对这一部分残差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为制作财务经济指数的先行宏观财务比率是在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的再加工过程实际上是消除随机波动因素干扰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财务经济指数的精确性,增强财务经济指数的解释能力。

(二)财务经济指数不会出现高频波动

财务经济指数的方差发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高频波动的现象。当我们取若干连续季度或月度的财务数据,计算出财务经济指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对这一假设作出经验检验。

(三)财务比率的宏观“加总”具有经济意义

这是由于我们可以提供前面已经提到的概念上的理论基础,即用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各种不同量度的财务比率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转化为同度量指标,然后再将这些同度量的指标加权平均,得出一个综合指数,并用这个综合指数去评价综合经济效益和财务能力。而且,在合理选择宏观财务比率的条件下,我们还可以证明财务经济指数与其说明的财务经济现象之间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财务经济指数的效力可能在于解释长期趋势,因为它不像价格指数那样具有短期的敏感性。

四、对现存理念的挑战

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赖以建立的信息基础主要是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为此,有必要对现存财务理念和会计理念进行更新。

(一)对现存财务理念的挑战

人们一般把财务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微观范畴,这是一种误解。由于这种误解,现有财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微观财务问题,忽视宏观财务问题。事实上,财务是具有层次性的,微观财务和宏观财务就是财务的层次性在范围上的一种体现。虽然我们对宏观财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将其理解为国家对财务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有的将其理解为宏观财务主体的财务问题,但无论如何,宏观财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因此,从建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出发,也是从财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有必要重新审视财务的范围问题,确立“财务不仅具有微观属性,而且具有宏观属性”的观点。确立这样的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既要研究微观财务问题又要研究宏观财务问题,这对于拓展财务学的研究领域,促进财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就是宏观财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问题,是微观财务向宏观领域扩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篇(7)

【关键词】 长期资产减值; 不能转回; 计提行为

一、引言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资产减值准则”)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新规与IASB和FASB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明显不同。新资产减值准则主要考虑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考虑,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

新准则颁布后,关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的讨论和实证分析一直进行。王建新(2007)研究发现,在旧准则下,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上,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所致,新规定有助于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张然、陆正飞、叶康涛(2007)研究发现,在新准则颁布以后实施以前,上市公司并没有由于会计准则变迁而集中转回大量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但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更加谨慎,数据有所减少。李姝、黄雯(2011)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较新准则之前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更能公允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减损情况。熊若岚(2011)认为,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规避利润操纵,并且与决策有用观、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原则相违背,应该允许资产减值损失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转回。

对“长期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能转回”的规定,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而大部分检验新准则实施后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文章,更多只是分析总体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并未讨论各项具体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变化,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动机。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下,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各项具体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变化又是如何?计提行为的动因是什么?笔者希望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分析新准则对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检验这一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而修订的新规定的有效性,并为未来资产减值准则的完善和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提供实证检验依据。

本研究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2009年五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其中2005—2006年为新准则实施前两年,2007—2009年为新准则实施后三年。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最后得到100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这100家企业均未涉及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特殊资产减值。本文数据全部采用人工搜集方法,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2005—2009年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总额情况

制造业企业2005—2009年度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相关数据,如表1。

从表1看,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新准则实施后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额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反而2008年和2009年两年长期资产减值计提额都要比历年高,这说明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企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重要因素之一。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如2008年经济危机下,企业资产价值下降,长期资产减值计提额较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高达0.73%,是新准则实施前计提比例的3倍多。在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时,如2009年实体经济开始复苏时,企业资产价值上升,企业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额明显回落,而且计提比例也与新准则前两年持平。总体看,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并没有因为新准则规定不能转回而减少计提额,企业长期资产减值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产的内在价值。另外,我们也看到,企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总体不高,五年平均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才0.302%。

(二)2005—2009年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情况

新准则实施前后,样本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额相关数据,如表2。

表2中,从新准则实施前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比例来看,基本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还是与宏观经济状况相关的。2005—2007年中国股市热火朝天,全民炒股,上证综合指数一度升到6 000多点,是中国少有的牛市,这三年间,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额较少,特别是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比例仅0.28%。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市大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是历年最高的,达到5.64%,到2009年我国经济开始回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开始下降。另外,我们还看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是企业长期资产减值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五年平均计提占总额比为26.43%,特别是在2008年,计提占总额比高达61.67%。

(三)2005—2009年企业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减值计提情况

新准则实施前后,样本企业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减值计提额数据汇总如下:

从表3看到,无论是固定资减值计提总额还是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比例,都基本呈上升趋势,新准则实施后,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额并没有因为“不能转回”而减少计提,反而计提金额比新准则实施前两年都要多,这除了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外,还与固定资产本身属性有关。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厂房和设备,是企业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损耗,特别是设备容易受到科技技术进步影响而产生无形的价值损失,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就相当大。另外,我们还看到,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长期资产减值总额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平均计提额占总额比为67.37%。

(四)2005—2009年企业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情况

新准则实施前后,样本企业无形资产减值计提额相关数据汇总如表4。

从表4看到,新准则实施后,企业无形资产减值也并没有因为“不能转回”而减少计提,整体五年下来,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基本持平。新准则实施前二年平均计提比例为0.395%,新准则实施后三年平均计提比例为0.277%。之所以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比例下降是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将商誉作为单独项目从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无形资产不再包括商誉,因此,新旧准则前后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才会出现下降情况。第三个指标显示,无形资产减值计提额占长期资产减值总额比例较低,五年平均计提额占总额比仅5.44%。

(五)2005—2009年企业商誉减值计提情况

新准则实施后,样本企业商誉减值计提额相关数据如表5。

2006年新准则将商誉作为独立项目单独列示,从表5看,商誉减值计提比例也很低,三年平均计提比例仅为0.89%。而且商誉减值计提额占长期资产减值总额比例是四项长期资产中最低,三年平均占比仅为1.25%。

四、研究结论

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以后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在此新规下,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和变化的动机是什么?通过利用制造业企业新旧准则前后五年的长期资产减值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1.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并没有因为新准则规定不能转回而减少计提金额,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与宏观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变化,但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总体不高,五年平均计提比例仅为0.302%。2.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中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比重最大,五年平均每年计提额占总额比高达67.37%,其次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平均年计提占总额比为26.43%,而无形资产和商誉两项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占总额比较低。以上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以后,企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基本上仍然保持着一种客观性和可靠性,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与宏观经济状况相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J].管理世界,2007(3):42-50.

[3] 张然,陆正飞,叶康涛.会计准则变迁与长期资产减值[J].管理世界,2007(8):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