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8: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治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矿山开采中的环境问题
1.1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矿山开采会伴随着人为和自然的疏干排水,这会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以及地表植枯等后果,极易破坏水平衡,而且矿山开采还会产生剥离物、煤泥、废弃催化剂等各种垃圾,这些垃圾随雨水排入河流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以及矿山开采废水的排放,都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1.2矿山开采对大气的污染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瓦斯以及粉尘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如果不对瓦斯气体进行科学控制,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矿山固体废弃物的风化作用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1.3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由于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地下采空,这会影响矿山的稳定性,导致矿山地面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矿山地震以及井下突水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2导致矿山开采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环保意识不足在矿山的开采中,由于环保意识不足以及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很多地方仍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只注重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机械设备以及环境治理技术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直采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开采技术,而且后期的环境治理也只是走走形式,很难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
2.3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国近年来针对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些法律条例还不够完善,导致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而且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漏洞,导致法律体系对矿山开采的制约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3矿山开采环境治理措施
近年来,甘孜州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位下降,荒漠化严重,从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甘孜州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允许我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严格执行“先保护,后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开发资源前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做到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源。
3.1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大投入,更新机械开采设备,采用现代化开采技术,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开采效率。要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减少矿山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气体污染物,减少对矿山岩结构的破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2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的细节,构建行业法规多级法律体系,在法律上对矿山开采的每个环节形成约束。当地政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开采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环境治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对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矿山环境治理的力度。
3.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水、废料的治理和回收要结合相关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建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要加强“三废”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重点治理有毒有害污水和矿物废料的排放,对矿山的地下水、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矿山废物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水平。
3.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要结合国家政策,将矿山开采、土地利用、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矿山土地进行造田复垦,对深度塌陷的矿山可以将其恢复为梯田或者经济林等,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耕地面积。
4结语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odern mining various appear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must from capital, technology, the policy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矿山环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矿山生态平衡,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实现矿山附近居民、村庄的环境改善。根据矿山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生态治理措施,有效提高矿山环境质量。
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引发地质灾害
我国矿山地质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呈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由井下开采而导致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在煤矿、磷矿、以及金矿、铜矿的开采过程中时常发生。露天开采则常出现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产发生在建材类矿产开发中。
1.2破坏地下水资源
由于开采会对原本的地质情况造成破坏,也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位下沉几米或者几十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导致地表缺水或地表积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1.3“三废”问题严重
我国每年在矿山开采中会遗留大量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不仅占用土地面积,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矿水废液超标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开采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废气都会导致空气浊化,扩大酸雨面积。
1.4破坏地貌景观
我国露天矿山开采数量较多,由于管制不力,不少矿山开采对自然生态、自然风景造成了巨大破坏,大量建筑石材的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岩石,树木被砍伐,尤其是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矿产开采,对交通运输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环境。
2如何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2.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神,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规定对矿山进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加强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现代技术支持环境保护,提高矿山资源再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实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预防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经济措施,实现矿山环境的优化管理。
2.2明确重点
由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突出,要一下子全部解决好是不可能的,加上财政投入有限,所以,我们要从重点问题入手,先解决主要矛盾,从而带动其它力量共同进行矿山环境保护。由于矿山开采处于长期管理不善的现状下,导致出现了各种遗留问题,而我们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荒地的复垦,处理好由于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问题,对矿山废渣、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做好在环境监测控制下的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2.3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要解决矿山环境根本问题,关键还在于实时监控,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是目前维护地质环境安全的常见有段,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健全监测网络,随时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掌握矿山地质运动的规律,预测将要发生的地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落实地质监测工作能做到实处,管理部分还应建立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对于在矿山环境监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各部门应积极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4责任明确任务
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这也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的不二准则。针对一些矿山出现环境保护工作理不清的状况,主要原因就是责任不清,目前,不少地方执行“三家抬?”的管理模式,这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明确了环境维护的工作分工,突出了矿山企业的主要责任,让他们在规划生产的过程中就着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问题,最大限度的恢复矿山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中的分配责任,通过与各企业的协调,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只有采取各方合作的方式,才能做出利于城市、利于企业、利于市民的工作。
2.5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认清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要找出所有的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地质勘察,而这也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勘查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及其所处地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勘察方式。工作中,要充分研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对根本问题进行治理方案设计,设计中必须考虑适用性和实用性,既要经济合理,也要科学可行。
2.6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
地质环境的修复必须与地质灾害的治理相结合,在治理灾害时,应积极考虑到接下来的工作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样,在地质环境修复中也要把握好分寸,预防再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要作到灾害治理与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的和谐统一。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努力实现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增强视觉效果,提高环境形象。
3结束语
治理矿山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环境的保护也不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坚持预防与保护共同进行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通过治理、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矿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积极解决好矿山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促进中国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闰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探讨[J]中国地质,2004,13.
一、工作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彻底清除镇区、村庄、路旁、江边、塘渠、房前屋后等范围内的垃圾,实施国道、城郊结合部“洗脸打粉”工程,建设环卫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促使农村基本达到“卫生状况改观、镇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素质提升”。
二、实施步骤
(一)健全工作机制
各乡镇、村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区卫生、爱卫、环保、水利、行政执法、农林、环卫、畜牧水产等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各村组建专门的保洁队伍,鼓励村委会组建农村环境整治协会;建立对口指导制度,采取“区联点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形式,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
⑴各乡、镇召开农村环境整治动员大会,营造浓厚氛围;各村召开村支两委会议,研究部署本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明确此次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和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此次整治活动。
⑵各乡镇在城郊结合部、国道、乡村河渠旁等醒目位置设置农村环境整治宣传牌;各村在村部或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标语和宣传栏。
⑶区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
(三)整治农村垃圾
⑴清理陈年垃圾
村民房前屋后、晒坪、承包的水塘,自留的旱地、山地、水田的陈年垃圾由各家各户自行负责清理;村(组)道路及公共场所的陈年垃圾由村(组)负责清理;各部门、单位负责清理各自责任区域内的陈年垃圾。
⑵规范垃圾处理
①提倡垃圾分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所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每家每户配置垃圾分类装置,生活垃圾按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动物内脏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金属、废塑料等)、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农药瓶等)分三类投放。厨余垃圾采取分户沤肥回填的办法进行就地处理。可回收垃圾实行资源再利用。有害有毒垃圾先集中到村(组)的有毒有害垃圾池,再统一清运到乡镇或片区的垃圾填埋场填埋。建筑垃圾要集中堆放,然后按指定地点填埋,或用于本村庄和农户的填沟平地,修道铺路;医疗垃圾由卫生部门严格按规定处置。
②垃圾处置方式因地制宜。根据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垃圾处理采取自行处置与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方式。自行处置采取沤肥、回收、填埋等方法,集中处置以村为单位采取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填埋的方法。姜畲镇、鹤岭镇、楠竹山镇、响塘乡的垃圾处理坚持以自行处置为主、集中处置为辅的原则,长城乡、护潭乡、先锋乡的垃圾处理坚持以集中处置为主、自行处置为辅的原则。
③完善环卫设施设备。各农户自行建设配备一池(沤肥池)三桶(沤肥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毒有害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建设一个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池;各村为无法建设沤肥池的路段、集镇每2-3户(门面)配备一个不小于100升的塑料垃圾箱;各乡镇或片区建设一个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区环卫所规划在姜畲镇、鹤岭镇或其它有需要的地方建设垃圾中转站。
⑶重点整治国道和城郊结合部镇容村貌
实施“洗脸打粉”工程,全面取缔设置在国道上的马路市场。坚决拆除主次干道两侧私搭乱建的房屋、棚架和擅自设置、不符合技术规范、残缺破损及影响美观的户外广告。清除路旁杂草,清理乱堆乱放,疏通路边沟渠,杜绝污水横流,大力植绿补绿。引导有条件的村实施农房墙面清洗和粉刷,搞好环境美化,打造美丽农村。
三、保障措施
⑴加强示范引领。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结合起来,确保完成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村)的目标;响塘乡、长城乡、护潭乡、先锋乡、姜畲镇要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创建省、市级卫生村相结合、区财政适当投入,每乡镇打造1个以上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通过这些乡镇、村的示范效应,带动我区农村环境整治深入进行。
⑵加大经费投入。2012年区财政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数量,按每村3000—5000元的标准为乡镇拨付农村环境整治专项经费;为长城乡、先锋乡、护潭乡、鹤岭镇、楠竹山镇的每个村拨付农村环境整治专项经费10000元;为响塘乡、姜畲镇的每个村拨付农村环境整治专项经费5000元。各乡镇为村拨付配套经费。村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农户垃圾清理实行有偿服务,解决部分经费。
由县公安局负责,工商局、文广局配合,规范校园周边各类经营主体资格,严格审批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要依法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对学校周边500米以内的书店、报刊亭、电子音像店进行全面检查,依法取缔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实行专人负责,台帐管理。
2校园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由卫生局负责,食药监局、工商局配合,对校园周边餐饮单位、摊点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彻底清理假冒伪劣和霉烂变质食品,取缔非法经营流动摊点的占道经营行为,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2由卫生局负责,食药监局、教育局配合,对庄浪一中、职教中心、二中学生食堂进行全面检查,主要侧重于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制作以及销售环节的卫生状况;食堂的基本卫生设施;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食堂卫生责任制度的落实等方面情况。对证件不齐全的食堂坚决整改,严格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持证上岗,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3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和治安管理工作
1由公安局负责,深入校园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做好学校上放学期间交通安全管制工作,城区学校放学期间,每校门口要安排2-4名交警进行交通疏导。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果断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2由住建局负责,完善城区11所学校交通安全设施(需增设人行横道线9条,人行横道提示标线11条,人行横道标志22块,限速标志22块,前方学校、减速慢行标志牌22块,注意儿童警示牌14块,禁止停车标志22块,交通安全宣传橱窗11套)
3由交运局负责,完善公路沿线77所学校交通安全设施(需增设人行横道线71条,人行横道提示标线75条,人行横道标志154块,限速标志154块,前方学校、减速慢行标志牌138块,注意儿童警告标志牌112块,禁止停车标志154块,设置减速带154条,交通安全宣传橱窗65套)
4校园及周边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的治理工作
1由安监局负责,住建局、环保局配合,依法拆除校园及周边违章建筑,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学校周边建设工地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工地管理,严禁乱堆、乱放、乱建,防止学生进入施工工地玩耍,全面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并减少对校园的噪音干扰。
2由教育局负责,高度重视不安全校舍的险情排查工作,凡有安全隐患的校舍一律停用,并严格按照一拆、二改、三加固”排危思路,通过撤并、办复式班、安置活动板房等有效措施,将师生转移到安全地点上课,决不允许在危房中上课。
5校园安全及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由教育局负责,彻底整治校园内“脏、乱、差”现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整治责任和措施,确保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城市;环境治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城市环境治理的相关内涵
所谓城市环境治理是指的为了维护城市区域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级管理者和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在这里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类行为的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强调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二、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及公民对城市环境治理的认识缺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有了迅速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多数地区的环境状况还不乐观,社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水平不够高,参与公共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也不够强。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为当前经济利益而不严格遵守城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抵制环保执法、任意违规排污的现象仍较普遍。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意识不高仍是制约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2)城市环境治理政策不够完善。城市环境治理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要务,为了使政府的工作有序和高效的进行,必须辅之以良好的政策作为保障和引导。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行为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业则是环境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渠道少。为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保证行动的正确性,首先要落实法律。环保法律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授予很大的权力,对社会各界却分配很少权力,尤其缺乏利益激励。这样的不平衡状态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更直接减少了本该得到的效果。环境政策中强制性政策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具有激励作用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应用则很有限。此外,受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环境政策的某些环保机构缺乏决策与管理能力,执法监督不力不严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环境政策实施的效果不好也在意料之内。(3)城市快速的经济发展给城市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还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国情: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大;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量十分贫乏,土地、水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狭小;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全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4)城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产业水平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国家。这样的事实扭转的难点在于资金的匮乏,导致欠帐很多,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煤炭消耗量非常高,直接导致了二氧化硫的过度污染;污水处理厂严重缺乏,导致几百个城市无法正常使用污水处理工序;垃圾无害化处理缓慢,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水源质量。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环境治理对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迅速增长,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的现状将使城市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三、解决中国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针对实施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重要措施。配合政策实行严格的城市发展规划制度。要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把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首要的规划目标。大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最具威力的制度是法律,要加快环保立法步伐,强化法规、规章的作用,将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修改《环境保护法》,将其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并在其中规定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主体的基本环境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以及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环境管理的基本权能和执法手段等内容。(2)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的立法措施。环境立法措施是规范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制约力角度讲,法律起到了有效的制约作用,能够约束各界人士的行为,强制大家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从环保资金建设角度讲,环保立法可以通过征税、征费等角度设立门槛,既提高了环保的标准和环境治理的效率,又能积蓄一部分环境治理资金,解决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环境立法包括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以及国际立法等,可以效仿发达国家,可分为环境行政立法、环境经济立法与环境刑事立法等。其中,环境经济立法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是环境保护费的征收、排污许可证及排污权的交易制度、经济刺激制度、税收和抵押金制度,以及环境发展基金、环境损害保险金等经济手段。我国要大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度体系中,最具威力的制度是法律,要加快环保立法步伐,强化法规、规章的作用,将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修改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将其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并在其中规定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主体的基本环境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以及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环境管理的基本权能和执法手段等内容。(3)城市环境治理的教育措施。环境教育措施是落实城市环境治理内容的思想保障。所谓环境教育就是使参与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爱护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保护环境意识。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教育是环境发展过程的核心”,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的口号。环境教育由此成为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的重要主题。中国应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道,积极落实环境治理的教育工作。(4)城市环境治理的技术措施。要加强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先巩固技术,争取找到成本低廉、效果优异的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的方法。环境技术措施是城市环境治理定量管理的重要尺度。环境技术是指防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改善环境的相关技术,一般包括专门的治污技术、环境管理技术、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技术。(5)城市环境治理的制度措施。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排污单位。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统计。综合运用排污许可、排污收费、强制淘汰、限期治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强制回收制度、代处置制度等环境治理先进制度。强制回收制度是为了防止污染发生转移,规定强制报废设备和对部分有毒废旧物品由生产者和销售者负责集中回收,再交由专门处理单位处理的制度;代处置制度是指排污企业与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的专业污染处理单位签订协议,委托专业单位治理产生的污染,委托方支付污染处置费的制度。
参 考 文 献
[1]姜爱林,钟京涛,张志辉.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
[2]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江淮论坛.2008(4)
[3]姜爱林.安徽科技.2009(4)
[4]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4(2)
[5]钟京涛.环境研究与检测.2008,6(2)
[6]耿宏兵.城市规划.1999(7)
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环境部门甚至放任发展重工业,任由企业排放重工业污染物,毫不考虑城市环境的承受能,严重忽视了环境部门的工作职责,长期下去,只会导致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愈发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随意丢弃垃圾,垃圾不分类管理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为了自身利益而抵制环境部门的环境治理工作。
城市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城市环境治理体系主要是由政府负责,其中相关治理政策的出台也是要经过政府的抉择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然而,目前政府对城市环境治理体系的关注力度弱化,对于一些治理政策的实施也是任由其自然发展,导致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城市人们参与环境治理的方式和渠道欠缺。再者是,政府出台的政策优先关注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兼顾城市环境的发展,环境治理体系作用并不理想。
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治理策略
2.1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减少农工业污染问题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中最为严重的是城市农工业所造成的污染物问题。在城市农工业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是有效治理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相关企业的整合,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不将有利于减少城市工业污染物处理压力,并且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生态农业展,将会很大程度的减少农业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减少有毒物质超标的农业生产物流入城市市场的可能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效益的增长。
2.2发挥环境监测工作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对象只要是面对河流废水,工业废水,工业废品,环境噪声等严重危害环境的物质,经过对这些污染物的进行综合分析后,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规律性统计分析,然后进行预测,对这些污染物采取合理措施处理。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会造成过度污染的企业进行随机检查,促进企业对因此生产而造成的污染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有效处理;对一些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暗访,根据暗访所得结果,对不正常使用排污设施,导致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罚款甚至停牌处理;对那些重视生产污染有效处理的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通过监督性监测全面了解企业排污处理措施及相关规定情况,对表现突出的企业予以支持。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不容置疑的。
2.3完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
我国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八五”期间,全国用于污染治理的环保补助资金达74.96亿元,安排治理项目89430个,占同期全部污染治理项目的69.02%。完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首先要从监管入手,首先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强法律执行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各城市地区政府加大对各企业的管理力度,呼吁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监管中去,共同为城市环境治理事业显出一份力量。再次是在城市市民居住方面,相关部门要针对目前城市建设工厂产生的环境阻力,深入群众中去对情况进行全面理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最低限度的降低建厂企业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3结语
一、治理范围、目标和原则
(一)治理范围。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面积较大、较严重、景观性较差的88处采石场(崖体)。
(二)治理目标。到2011年,基本完成环湾可视范围内影响观瞻的31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的57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
(三)治理原则。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多元设计、生态和谐;资源开发、景观重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二、治理内容
(一)生态恢复。对于规划为生态恢复区的采石场,要通过回填土方、理顺水系、植树造林等技术方法进行覆绿治理,逐步实现生态化、自然化。
(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结合风景旅游区开发,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采用景观设计与自然堆土复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态与景观的统一。
(三)景观再造。通过景观设计与植被绿化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景观。对有条件的采石场,可以结合土地开发整理,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观的目标。
(四)资源开发。采取项目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实现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结合采石场周边土地流转、山峦开发,将采石场环境治理作为项目开发的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和治理;对具备规划条件的采石场,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性质,适当开发建设商务会所、休闲场所等;结合村集体或城市公益事业项目对采石场进行资源开发利用。
三、治理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恢复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结合市区山体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不同级别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资源开发与土地再利用规划,明确生态恢复区、开发性恢复区等不同区域和项目的控制性规划要求。坚持“一场一方案”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制订每个采石场的治理方案,根据采石场的特殊区位和环境条件,规划建设适度规模和体量的建筑、景观设施,并实施典型示范工程。
(二)建立健全治理机制
鼓励通过旅游、休闲、商业、居住以及生态农业等产业项目,带动采石场环境治理的同步实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治理的路子。
1.项目招商,公开出让。对实行资源化开发利用的项目,通过对其区位、环境、资源、交通等条件的分析研究,确定项目开发的属性、功能、景观等方面要求,调整采石场及周边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土地利用性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项目策划、招商,把采石场环境治理与开发项目捆在一起,以土地招拍挂的方式对社会出让。
2.资金扶持,先建后奖。对项目土地出让后政府收益部分,可以安排用于采石场环境治理的资金补助。开发单位在采石场及周边项目开发的同时,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完成采石场的环境治理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再对其进行补助。对投资较大、治理较好的工程,除返还土地出让金外,还可从政府部门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块进行奖补。
3.典型引路,重点指导。对于生态恢复性治理工程项目,由各区政府(管委)负责组织,以财政投资为主,从景观性差、最需要治理的区域入手,通过高起点规划设计和高水平建设,为采石场治理树立样板。对于资源开发性项目,实行重点突破、重点指导、重点扶持,通过典型引路,形成示范效应。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1.开发单位在进行资源开发性项目建设时,必须提交采石场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开发项目与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的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资源性开发项目和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实施招投标、项目监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监管。工程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组织综合验收,并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3.要搞好资源性开发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建设单位要根据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满足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措施,统筹解决开发项目的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4.采石场治理要与市区建筑渣土治理有机结合。对于临近市区、交通较为便利的采石场,可以设置为临时的建筑渣土消纳场所,利用市区的堆土、工地弃土回填,实现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再利用。
5.采石项目必须向国土资源部门提报生态恢复方案,经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审批准并交纳生态恢复保证金后,方可组织实施。
6.把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列入市城建重点工程年度计划,进行调度、考核。对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较好的区,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