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22: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原因 对策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1.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
2.大学生及家长错误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缺乏创业精神。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迅速放缓,而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 09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6.1%,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相当数量的企业为减少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纷裁减冗员,甚至停产,其作为吸收大学生的热点行业功能剧减弱,致使大学毕业生流向趋于多元化。
4、受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错位影响,由于以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在就业期间,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只把企业当成为面向更高职业的跳板,使企业在付出培训代价后,没有收获应有的成果,使大部分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有缺乏应有的信任,造成企业和应届大学生间有条诚信的代沟!
5.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近年来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社会就业总量增加不足;传统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大量精简,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分流出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需就业人员大量增加,社会发展总需求不足,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高校扩招使供需矛盾加大。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11年高校毕业生猛增到650余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国家对策】
1.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2.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
3.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专插本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4.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和中小型企业创业的扶持,增加就业岗位。
5.在金融危机前国家一直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所以今后一段时间里加大银行贷款力度,降低贷款利率,进一步激活社会需求资本,激活实业的投资,从而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
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大对大学生职业操守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的调整,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置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经济的步伐。
【学生对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1. 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
2.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将来打造全新的自我。
3. 在一个岗位、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已不复存在了。不断改变生活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特征之一,而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则是谋求改变的前提。所以,作为现代人需要的是终身学习,而作为大学生这种品质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要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呢?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关键词:经济结构 就业 形势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61-02
引言: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屡创记录,2016届毕业生数量更是达到了750万,再一次刷新记录,又加上自党的十召开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加快了转型步伐,许多竞争差、实力薄的企业因适应不了转型的新形势,纷纷倒闭或重建,就业岗位也相应减少,整个就业环境已日益严峻,在这种新形势新常态下,750万名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乎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探索,以找到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
据笔者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即使是已经就业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眼下的工作现状并不是十分满意,随时都有二次就业或是直接失业的可能。就拿天津某高校来说,截至日前,已经签约的大学生占全体毕业生比例还不足三成,明显低于前几年同期的就业状况,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就业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就业的道路上容易从众随大流,常常迷失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导致这种不乐观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严峻的就业大背景因素,也有学生的个人原因,学校的就业教育工作也难独善其身。为了更好地阐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本文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状态,将毕业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就业者、待就业者和未就业者。
1.就业者现状及原因
就业者是指已成功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已经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约的大学生,包括考上研究生的大学生、通过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和被录用的公务人员、通过应聘被录用的企业职工和以及创业者等。据笔者观察和访谈发现,就业者的就业情况也不乐观,绝大多数人并非出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考虑和兴趣使然而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如进入企业里的大学生,他们之所以选择就业,只是不想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沦为啃老一簇,更多的只是把工作作为暂时的生存之依,待生存条件有所改善,便会另择木而栖,其就业并不稳定。如创业的大学生,大部分人确实是出于自己的梦想,走向了创业之路,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困难,成功的机会并不大,所以绝大部分创业者也并不十分稳定,稍有不瞬便会陷入失业的境地。继续深造者和成为国家公务人员的人毕竟是少数。由此可见,已经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成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避风港,成为逃离现实的驿站。
2.待就业者现状及原因
待就业者是指对愿意录用自己的用人单位进行选择和准备签约的大学生,既包括对一个用人单位的去与不去的考量,也包括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间进行选择的思考。这部分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对就业目标还不够明晰。待就业者在当前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他们虽然在就业方面有多样选择性,但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是就业的盲目性,即使被用人单位录用,也容易中途放弃,成为未就业者中的一员。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职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市场处于“肉少狼多”的状态,就业机会稍纵即逝,过多的考虑和衡量往往导致机会的丧失,然而,许多待就业者并未认识到就业的现实情况,没有理性地分析自我,从而与就业失之交臂,成为未就业者。
3.未就业者现状及原因
未就业者是指目前尚未就业可能的大学生,包括已经就业又失业的大学生,一直未就业的大学生,这部人就业意识淡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回避就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是就业最不如意的群体。未就业者未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前的就业环境严峻使许多大学生的信心受挫,承受不了就业的巨大压力,并将其作为不就业的正当理由。二是许多未就业者个人的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能力不强,在与其他就业者的竞争中派下阵来,一蹶不振。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的途径探索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在当前形势下探索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就业意识是就业的内在动力,就业意识不强,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又都是90后,与80后的大学生比较,其家庭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来自父母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其就业意识相对淡薄,因此,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2.提高大学生就业本领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要求,就业能力薄弱,是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重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薄弱,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和学校的教育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许多高校设置的专业和课程不能很好与市场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影响到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同时,高校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要求不严,大都采取“宽出”的政策,大学生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完善高校教育制度,严把学生质量关,成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条件,此外,高校应增加培养大学生就业技巧的课程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巧,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本领的重要方法。
3.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新动力。早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就强调, 要“以创新引领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实力弱的传统企业纷纷倒闭,就业岗位减少,给整个就业环境增添了压力,创新创业也因此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该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做好创业服务工作。以创业带动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
4.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 +”是将传统经济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各行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主导下的传统经济模式与结构的升级改造。例如互联网 +传统银行成就了支付宝。“互联网 + ”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决了传统生活中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诸多问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互联网+”事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应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就业,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互联网+”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引擎。
总之,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本领无疑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途径,并努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推动就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机构;教育改革
大学生的就业关系着我国的民生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妥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想要让每一个大学生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这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源动力,高校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对自身的就业政策作出相应的整改,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以便帮助大学生正确的面对就业问题。
1.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1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出现最难就业阶段
由于上世纪我国出生人口的剧增,并且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普遍开始进行扩招,导致近些年我国大学生人口适量激增,在校大学生以成倍的数量增长,随之造成就业大学生的人口也在逐年递增,出现我国目前最难就业阶段的局面,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似乎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同时还存在往届毕业生没有找到适合工作的状况,让就业季变得更为残酷。
1.2就业需求与就业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就业率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出现大量新兴行业,也造成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出现专业分配不均衡,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但是同时有的专业却又门可罗雀,毕业之后岗位的需求也就相应的出现不均衡的状况,就业需求与就业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走低。
2.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就业观念不正确
面对最难就业阶段,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在找工作碰壁后常常灰心丧气,逐渐丧失继续寻找的决心,导致我国社会出现“啃老族”;或者有的同学对毕业后的薪资待遇要求过高,不能清楚认识自身价值,就业的观念不正确导致与机会失之交臂,认识不到现代社会就业的现实,在校没有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不积极参加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这都属于大学生自身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2.2高校相关培养方式不正确
学生存在问题一部分也是由于现代我国高校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锻炼自身的机会少之又少,学校在相关就业教育工作往往不认真对待,就业课程开展不合理或者根本没有就业课程安排,这也会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心理出现问题。
3.高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建设的具体思路分析
3.1开设相关培训课,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建设,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让学生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培养大学生就业素养,以期更加适应企业的相关需求,通过在教学任务中增加学生就业实践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的,通过与职场达人交流,方便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此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成功措施,积极调整课程建设。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要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让他们能够早些做好应对毕业季的准备。
3.2完善目前高校的就业服务机构
课程完善的同时,高校也要积极的对自己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升级,利用现代多媒介社交平台及时共享企业招聘信息,及时更新,有助于学生拿到第一手的企业资料;或者建立就业信息资讯站,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了解到应聘时的注意事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职业规划或者职业目标,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给毕业生,这能够对未来他们的就业有非常良好的帮助。
3.3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调整,增加就业岗位
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政府要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引导企业做到理性招聘,明确对大学生培养,打造适应企业的专业型人才,政府也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为大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在资金方面给大学生提供大力的支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发挥政府职能。
结语
造成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积极调整国家政策,学校要开设就业教育课程,重视对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培养,学生则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就业时的心理素质,企业也要正确面对大学生就业这一局面,增加企业需求,通过三者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国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帮助实现学生的个人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永.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福建茶叶,2013,(06):247-249.
[2]李瑞学.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理论界,2014,(11):179-18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
1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
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就业能力概念。
1.1 国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有了就业能力的提法。英国的黑兰格和普兰德(Hillage & Pollard)于1998年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机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得新的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能力;英国学者哈韦(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自身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展示的所有技能的总和;奥佛顿( C. Overtoon)于2008年提出就业能力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而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一种非特定的工作能力。
1.2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郑晓明是最早指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黄敬宝2007年指出就业能力是指通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 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朱新秤于2009年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
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需要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由多项能力组成的动态复杂体系。
2 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的文献梳理与分析
2.1 国外对就业能力要素的研究现状
关于就业能力的要素,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将就业能力的分为: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三个要素。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认为就业能力可以分为6大类别和16 项基本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适应能力、沟通技能、自我发展技能、群体交往技能和影响能力。美国劳动部达成必须技能秘书委员会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分为了三大基础、五大能力和36 项具体技能。三大基础是:基本技能、个人品质和思考技能,五大能力为:信息的获取与使用、资源统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系统处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科林·林塞(Colin Lindsay)和罗纳尔德·麦克德( Ronald W. Mcquaid)从本质属性、个人品质、基本可转换技能、关键的可转换技能、高水平的可转换技能、资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6项内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
2.2 国内对就业能力要素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学生学习、思想、应聘和适应等多种能力的集合;汪怿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2];张丽华与刘晟楠提出就业能力包括自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等五个方面;谭诤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中就业能力应包括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终身学习和动态性特征等四个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其要素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性品质等。
3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3.1 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经验丰富,国外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指导机构完备,就业指导方式灵活多样,社会、企业和高校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宏观服务型管理。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例如:在美国,社会、企业、高校都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政府出台立法和提供专项资金来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校提供指导服务。在英国,通过注重加强校企联系、建立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实习增加工作经验等途径来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在日本,政府、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配合,形成集配合、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
3.2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就业指导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国内学者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侧重于在学校(就业服务、专业设置)、社会(就业环境)、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观念)等几个维度对就业能力原因和对策分析,还有一些学者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视角进行研究。如何完善就业指导课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4 借鉴及启示
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经验和国外就业指导方式,利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就业能力要素,建立以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评估体系,完善我国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进展及对策 成渝大学生外显地域刻板印象研究 刻板印象威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刻板印象对“90后”大学生服务与管理的影响性研究 大学生攻击性判断中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对策研究 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IAT研究 大学生面向民营企业就业意向分析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难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的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调查显示近四成高校毕业生欲报考公务员[EB/OL].
http:///topic_bbs_6027/20111114/
t20111114_706046.shtml
[5] 王沛.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
(1):97.
[6] Freeman C,Louca,F.As Time Goes By: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o the InformationRevolu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1.
[7] 调查显示大学生起薪2153元,六成想进政府国企[EB/
OL].http:///kuai_xun_4343/20120626/
t20120626_799498_2.shtml.
[8] 穆大常.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J].河南商
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30-31.
[9]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现阶段我国企业家队伍的行为特
征调查分析[J].管理世界,1995,(3):161.
[10] 马理.国企经营者、官僚与制度设计[J].财经研究,
2004,30(9):113-123.
[11] 郭保明,高艳琴,等.我校大学生就业观及态度的调查
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
(12):668-669.
[12] 丁雪红.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淮北煤
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论文摘要:现如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由职业价值观所决定的,它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与社会供求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在求职时呈现出了一定的态势即更趋向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且对于择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具体的职业选择上又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等现象。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也与高校针对大学生求职教育的缺失有着关联。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人才,必须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抓起,使得大学生的求职呈现出更理想化的趋势。
“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它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一般情况下,职业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个因素主要是从自我认定角度而言,即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本工作是否适合,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否得到培训的机会,与个人发展相关的要素成为了求职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二因素是薪酬待遇方面即福利是否好、能否提供“四金一险”,工作的稳定性如何,交通是否便利快捷,一切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构成了求职者应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包括所就职的单位或企业是否具有社会知名度,在社会上公众对其的认知情况如何,涉及就职单位的声望因素。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态势,下文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解析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对职业的选择和衡量有多种要素的参与。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空间的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成为了反映大学生求职的一个主导需要。大学生更强调自我发展、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众所周知,好的发展空间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的,发达城市自然会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反之,小的地区在发展空间上存在着缺陷,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求职时在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首选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城市。发达城市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厚的工资收入,在保障大学生的生活同时又提供了其发展的机会,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那些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的大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于发达城市及地区的偏向窥见一斑。然而,大学生在选择发达城市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丰厚的薪酬,这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求职价值观所存在的另一个境况即择业期望值增高,也就是说大学生期望获得的职业位置对其在物质、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大学生在经过寒窗苦读之后都希望以后能获得一份更好的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这种需求的满足同时又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却没能很好的认识自身条件的有限性,对于择业的期望值没有把握好度,走入了期望值过高的择业误区。大学生在择业时看重经济报酬的倾向不但日益明显,而且与实际薪酬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并表现出了超前的理想化。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性增强,同时在择业时也有了很大的选择面。大学求职生在行业选择上倾向于国有企业、科研教育部门、民营或乡镇个体企业等,传统的就业热点行业如从政经商做学问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就业热点虽带有普遍的倾向性,但分散性与多元性也日益突出。国家机关、国营企业有较强的稳定性,且有丰厚的收入,也能够为求职者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求职者的兴趣。而对于科研教育部门求职的增多也显示出了大学生愿意从事社会声望较高,实际收入稳定的职业,这是他们对自我习得知识的一种肯定。当然最大的改变在于大学生对于中小企业的青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对于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也相对其他部门较大,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作出的选择更加地多元化。总而言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在很多方面均有体现,上述三点仅是简单的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三种状况,现象的存在并然有其本质的原因,基于上述现状,下文就对现状作出思考,以引导大学生求职价值观趋向合理性。
2 对大学生求职价值观现状的思考
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如学校、社会乃至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处在邻近毕业的前半年这一阶段内,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从而陷入迷茫。第一,大学生通常对自身没有客观的评价,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过分追求高标准和高薪资,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困境。且当前的很多大学生缺少抗挫折能力的磨练和良好的自我心态,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就会选择逃避,从而错失了机会。第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却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如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无法与社会岗位的招聘相结合,且很多高校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缺失,覆盖面小,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科目时,无法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知识发生了脱节,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高水准和企业对专业知识岗位的需求,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第三,由于我国当前的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人才资源过于匮乏,许多毕业生都渴望在大城市谋求发展,不愿做基层类的工作,但由于大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更进一步的增添毕业生的心理压力。
2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首先,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心理优势,对自己的就业都存在较高的期望,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起点比别人高,可以足够找到一家薪资和福利待遇高的企业。虽然大学生与社会青年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经常会遇到坎坷和不顺,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自卑心,缺乏一定的信心。在就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对自身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未能认真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岗位目标,从而为自身的就业带来瓶颈。
其次,应聘是就业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应聘过程中,很对大学会存在焦虑的心理和紧张的状态,导致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未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寻求岗位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对当前社会就业现状进行清晰认识,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盲目的参加招聘会、投简历,还有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是轻易地就否定自己的能力,不敢去求职,害怕去面试,更增加了自己的焦虑心理。目前,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他们在毕业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希望借助父母的人脉来为自己铺路,花钱托关系进入一家大单位,这为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3 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对策
3.1 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改革
各大高校应立足于当下,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进行分析,优化专业结构,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并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不断的与时俱进,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对于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影响等问题,需要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做好对学生就业心理的疏导,并与教学工作不断结合、不断完善。
首先,在大学生初入学校起,就应当提前开展与社会就业相关的课程、心理讲座等,培养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并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尽可能的为将来的求职扫清障碍。其次,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应进行系统的求职思路指导,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等相关课程,及时的对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疏导,消除其负面心理。
3.2 建立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国家应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也要对就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制定,不断的增加就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此外,政府应当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引起重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大学生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就业,缓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压力。
3.3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就业压力,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努力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创业意识,为自己的就业拓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