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22: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导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大胆的、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本地的音乐授课实际情况,持续、有效地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推行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不断地培养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促使音乐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是培养我国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学阶段构建开放式的音乐课堂环境,有利于我国推行基础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开放性探索。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我国进行新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2.小学阶段推行开放性的音乐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师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提高
在小学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还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提高音乐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开放性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工作,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模式。开放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1.对小学生进行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兴趣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导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可利用欣赏式的教育手段,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对小学生充分利用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去体验、领会以及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真谛。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听觉艺术”水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相关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技巧以及作品所包含的内在联系。以冼星海《怒吼吧!黄河》一曲为例,在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觉醒时候的巨大能量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追求自由的渴望。
2.对小学生进行采风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开放性;优化性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78-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高校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本人认为高职教育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应用型经济人才,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1. 高职教育创新首先要进行专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互动作用,由学校和企业、社会共同承担。同时要求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诸多因素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注重非智力因素中那些形成职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素的开发培养,同时在教育思想、教育环境、教育手段、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育者、教育管理者的现代素质要求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软硬环境,保证高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当前学生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等。只有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 高职教育创新其次具备开放性
高职教育的开放性,既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种开放,不是“你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的简单的、被动的、回应性的开放,而是为社会需要着想,与行业、社会共生,积极投身其发展成为一员,以共同的责任与利益相维系的共同发展、共同创新意识驱使下的全方位、多视角的开放。它包括思想、思维的开放,办学层次结构的开放,教师资源的开放,学校设备场所及时间的开放,教育管理体制的开放等。应注重强调学校设备场所的开放,实验室应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使学生真正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高职教育创新再次要遵循优化性原则
高职教育创新要遵循优化性原则,对职教教学系统内的各种要素要进行优化性的改造、改组和改革。专业、课程、教材是优化的核心内容。专业设置和改造要体现适应性、吻合性、发展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课程体系要体现整体贯通性和组合的可选择性;教材体系要体现较高的时效性,超前性,紧跟应用的变化性。要进行优化性原则就要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了通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目标,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还要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深入结合,加强科研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建立开放、动态平衡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具有从事建设节约型社会所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强智能、高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工夫,要重视教学观念、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培养出合格人才,以促使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
参考资料:
关键字:素质教育;职业中学;数学教学
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倡导下,数学作为职业中学学生的一门必修文化基础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是职业中学学生对学好专业理论课与提高专业技能所必须的。但大多数职业中学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因为职业中学主要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而忽视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因此,如何培养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水平,这成为职业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职业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是息息相关的,人们也已经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职业中学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对于数学能力的运用就更为重要。而在现在的许多职业学校中,对数学并不重视,数学教学没有创新性,没有适合职业中学学生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这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实施职业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所大力倡导的。
二、职业中学在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数学课程特点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数学不同于语文等课程,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科目。数学中的抽象形式、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等,都是极具难度性的概念。在客观生活中更是充满辩证、抽象思维。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来说,数学只会给他们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并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基础差
职业中学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不同的。普通高中教育是为高等学校培养和选送人才,而职业中学教育目标是为社会生产、劳动技能和企业提供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它们的培养教育目标不同。职业中学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缺乏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旷课打架等,都极大地影响了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进程。
目前职业中学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实现对职业中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对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改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三、职业中学中实施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改革数学教学观念
数学学科知识对提高人们智力和发展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也是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数学能力将基础知识运用到数学实际问题中。职业中学的学历较低,针对社会对高学历的要求无法满足,而且更多的学生接受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些都要求职业中学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职业中学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消除职业中学学生惧怕数学的心理
首先教师要有耐心,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渴望帮助和耐心辅导, 除了课内指导外,课外也要主动地去接近和了解学生;其次,要鼓励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再次,对惧怕考试的学生,要更新他们的观念,引导和帮助他们,不要急于否定他们,让学生多参与,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解决数学问题,就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如何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以数学应用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也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专业特点和自身特征,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力。
(四)、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数学开放性问题越来越多,开放性教学也被提出并逐渐开展,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开放性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到一个高度。但由于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地引入数学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职业中学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动力。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各种科学手段,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特点,设计出独特的个性化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参考文献:
[1] 李曙光.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1):248.
[2] 刘榕兰.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开放性 素质教育
一、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三、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应该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四、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课本上面的内容,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模式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启权. 浅议小学生的能力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5)
[2]梁丽丽.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4)
关键词:数学;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研究;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
传统的教师中心“遗传”基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发散性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探索性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趣味性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多样性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主体性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竞争性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创造性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
一、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人类进入一个科技、信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就会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而这些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无不与地理学科有关。因此提高全体公民的地理素质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课堂上,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目标,就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渠道。
然而,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多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对象,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提倡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深入地理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我认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制订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发挥个人潜能,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其中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制订新的教学指导原则是十分关键的。
二、优化地理教学的原则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地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为教育目的。其精髓在于实施全面教育、培养人的个性、注重人的主动发展。优化地理教学应围绕这个宗旨,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人从生下来就在感知、观察、体验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再去学习更高深、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去保护、开发、挖掘学生这种本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新确立自己的教学地位和工作角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得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获得更多地理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 全体性原则:即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及道德行为基础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设制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缩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改善和提高,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个性得到发展。
3. 合作性原则:即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合作、学生间合作为基础的民主型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是指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目标。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会平等地与他人相处。
4. 开放性原则: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地理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要经常补充一些学生较为关心的地理热点、地理时事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基本地理技能为主,减少教师的讲授分析,以学生的自学、活动取而代之。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即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直观性,加大地理知识信息量。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开放性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追求高效课堂,追求开放性课堂,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追求。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上进行开放性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构建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语文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伴随学生终身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项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统一的学科,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学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语文课程又具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一线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构建开放性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放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开放性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开放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语文开放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向课堂加入更多的有效元素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课堂,单纯的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了。而且在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量也比较大。传统的语文课堂仅仅是在讲解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加入丰富的元素。
首先,教师可以把生活经验加入课堂。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但是通过家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介,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加入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构建开放性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必然途径之一。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材料。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教师应该以语文课本为基础,适当地引入恰当的材料,使得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引入材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话,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
(二)适当修改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我们意识到,课本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和学生应该立足于文本,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即生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作为文本的课本,其内容毕竟有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本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高效的开放性课堂的构建。
例如,教师可以把部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让学生把一些诗歌编成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排成话剧或者诗歌朗诵。开放性课堂要求我们充分地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学生学习语文不单单是为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认识到,语文毕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代表着其语文素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开放性课堂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怕写作文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作文训练,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知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一定的转换。首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其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往往自己讲授知识,而较少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更没有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种意识,开放性语文课堂转变了教师这种意识。再次,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现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率。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是实现开放性课堂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其基本落实情况。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魅力也会获得有效的提升。可以说教学魅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容易被直观发现的概念,其中包括许多因素,但是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成绩的提高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得到学生的真心欢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推行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但是,这一实践仅仅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路要走,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学魅力等多方面因素也应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