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2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人入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进入恢复期。此期的病人心理反应较为多变,既有疾病康复的喜悦,更担心出院后社会适应不良而引起一系列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康复问题不仅指躯体疾患及精神症状的消失,同时心理问题亦应引起重视[1]。故了解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心理特点
精神病人进入康复期,认知力恢复但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四周袭来。除少数病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外,大多数病人知道自己发病给家庭所造成的沉重负担,而且知道疾病对今后生活的威胁,所以反映较为复杂。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孤独无助,担心社会的歧视,为婚姻问题苦恼,前途黯淡无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总之,此期的病人以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
2 护理干预
2.1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治疗时应注意不要过分关心患者的症状,而应重点关注触发症状的心理因素[2]。有报道:认知行为干预可减少精神分裂症状的残留症状,促进自知力的康复,减少不良情绪[3]。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所有精神病康复期的病人。
2.1.1 对患者热情真诚,处处关心体贴,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2 工作人员要善于扑捉病人语言和非语言的暗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迹象[4],掌握与精神病人接触的技巧,利用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向患者传授精神病知识,讲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转归,以及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如何早期发现复发先兆并及时控制病情等。同时帮助其分析认知上的错误,以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冲突的心理实现良性转化[5]
2.1.3 支持和鼓励患者参与工娱疗法和康复训练,调整人际关系,矫正其不良行为,学会适应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和境遇,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对刺激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6]。
2.2 做好家庭支持系统的工作
家属要了解精神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对病员必须进行解释、疏导、启发等。要以平等的态度,关怀鼓励病人,不埋怨、不刺激,同时督促病员维持用药,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得到照顾而不会增加精神压力,同时让病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人际交往,以利于健康的恢复。
2.3 做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搞好科普宣传工作,纠正人们对精神病人贬低,轻视等的错误观念。帮助病人克服困难,重建社交能力。病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积极地、尽力地帮助病人解决这些问题,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感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或减少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精神压力,从而减少复发的诱因,利于社会适应康复。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工作是艰巨复杂的。护士可采取个别心理护理方式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时中肯地指出病人性格方面的缺点与弱点,鼓励其加强自身锻炼,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总的护理原则是使病人认识到恢复期是病人恢复自主生活的阶段,要将其剩余的力量发挥出来,调整身心平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27
[2] 何仍,路英智,刘同顺等.精神病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668
[3] 贾愚,王克芳.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09
[4]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8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的问题以心理问题为主,年龄在19~40岁的病人心理问题较多。据报道,86.8%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1];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中有消极情绪者占15.3%,有焦虑感者占12.6%[2]。这种现象提示康复期精神病人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2behavioral therapy,CBT)其着重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关于CBT应用于精神科临床的研究报道,但尚未将CBT作为一种常规的心理治疗手段来对精神分裂症开展治疗。为此,我们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CBT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完全或部分恢复。(3)无合并症。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2.2±8.7)岁;平均住院天数(86.4±18.1)天。职业:农民19例,工人15例,干部18例,学生8例。文化程度:初中23例,高中(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1.4±9.2)岁;平均住院天数(82. 4±16.1)天。职业:农民20例,工人18例,干部15例,学生15例。文化程度:初中24例,高中(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14例。以上两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认知干预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思想矫治,每天组织学习精神分裂症常识,康复期注意事项等课程1小时。另外组织他们观看有关录像,图片等,课后由护士抽查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习好的及时予以表扬,使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纠正“得了精神病一辈子全完了,是废人一个”的错误观念,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 心理干预――理性情绪疗法(RET)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耐心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矫正不良心理的方法等。治疗方法之一,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4]。干预的关键在于找出并纠正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错误认知,即不合理信念,改善患者情绪障碍。
1.2.3 行为干预――放松训练 采用口头指导法,让患者躺在床上,呈随意舒适姿势,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向下,并轻轻闭上双眼,嘱患者按照研究者的指导语有顺序地进行全身肌肉放松,对每一肌群先引导患者感受紧张,持续10 s后,再让其感觉放松,在两组肌肉群练习的间隙,间隔5 s。放松训练在RET后进行,每次20 min。
1.2.4 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一词源于希腊语,也称“图书疗法”[5]。有报道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阅读疗法后,其阴性量表,一般精神量表及康复状态量表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6]。可选择《精神康复报》、《大众心理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这一类书籍在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2.5 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知识,药物知识,饮食保健知识等穿插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进行。指导患者掌握消除负性情绪的技巧,及时处理因患病引发的诸如压力、婚姻、情绪等问题。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护理。
1.3 评价方法
1.3.1 心理状况测评 对120 例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由心理医生用SCL-90[7]进行测查,该量表共90个条目,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1~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所有测试均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8份,有效收率98%。问卷由心理医生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后两组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见表1。
2.2 入组时及治疗8周后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CBT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自己的现实情况及周围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开始考虑较多的实际问题,心理问题较多。年龄在19~40 岁的病人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病人,正面临着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工作学习等社会生活问题,心理负荷较重,考虑的问题较多,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不利于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专业的CBT干预方案,可纠正导致患者情绪障碍的错误认知,消除其由于无知和错误认知导致的焦虑、抑郁、恐惧、悲观情绪,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利于心理康复,对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
3.2 CBT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依从性即在治疗或预防疾病过程中,患者行为与医务人员要求相符合的程度,它是病人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往往对疾病转归起关键作用。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复发率高,需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康复期分裂症患者因怕吃药脑子变“傻”,害怕药物副反应等,有拒药、藏药现象。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专业CBT干预后,患者的错误认知逐渐淡化,正确认识逐步形成,而正确的认知可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从而严格服药治疗。此外,放松训练可使人体内脑啡肽和脑电中A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镇定情绪[8]把患者的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我中分散开,有助于缓解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3.3 CBT 与护理工作的结合 目前CBT多由临床心理医生实施,而我们认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CBT干预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与日常护理相结合,由临床护理人员进行。CBT由护理人员实施具备以下优势:(1)利于护理人员角色转变。护士能够经常与患者沟通,既可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灵活调整治疗策略和时间,又可加强护患关系。(2)CBT简便易行,病人易于理解和掌握,可节约医药开支,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雄,王玉玲.康复期精神分裂症128例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8,10(4):211.
[2]赵宗峰,李绍峰,赵宗兰,等.缓解期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J].山东精神病学,2000,8(6):38.
[3]张雅坤,周玲君,郭振华,等.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3): 1632166.
[4]段兴华,张星杰,侯再芳. 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及应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5(3):100~102.
[5]王松波,范文田,藏瑞英,等. 阅读疗法在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 (11):839~841.
[6]李健,杨秀真.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9(3):237~238.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关键词】护士语言;精神科;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66―02
护士语言,它不仅是护士和病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护士的心声,病人可通过它来感受热情和冷漠,还可通过它来对护士工作做一个评估,也是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相反,可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治疗和至病的双刃剑,尤其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护士的言谈举止可造成病人错综复杂的心理反应,所以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要学会说话的技巧,加强语言修养,更好的发挥语言在促进病人康复中的特殊效力。
1 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语言的道德美 护士的语言是影响他人心灵和行为的语言,是包含着道德要求的一种特殊职业道德语言[2]。
如果护士语言冷谈,口气生硬,甚至粗俗无礼,那势必造成病人精神上更大的病苦,甚至疾病恶化。因此,要求护士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病人理解并产生同情心,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用温和、礼貌、体贴的语言来安慰、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护士的语言传递着护患的情感,也传递着疾病的状况、发展、转归的信息。因此,护士在语言表达时,要用普通话,贴切主题,讲究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易懂,使病人清楚明白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各种检查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问题,使病人平静、乐观接受治疗。
1.3 语言的保护性、安慰性 在护理活动中,要尊重病人的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尤其某些诊断如性病、恶性肿瘤的确定。正确处理好诊断的科学性与治疗的保护措施关系。特别注意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尊重家属的意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定时间,并准确选择用词,告知病人和家属真实病情。同时,对病人患病表示同情、理解,鼓励病人,使其心理得到平衡,情感上得到满足,增强抗病能力。
1.4 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即可给病人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绝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亲切的语言,能给病人安慰和信任,调动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在与病人交流中,视其对象不同,采用不同交流方法。要善于与各种病人以及年龄段病人相处。巧妙应用语言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如在与老年人交谈中要用尊称,不要随意打断年长的说话。对听力减退的病人说话声音要稍大一点。对急性痛苦病人在做治疗和护理时,语言要简单扼要,突出重点,争取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所需的护理资料,以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1.5运用语言艺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5.1尊重病人并使用礼貌性语言。护士使用尊重患者的礼貌性语言是同病人交谈的最基本态度。比如,我们在给患者治疗时,要称呼患者姓名,切忌以床号代替,要说“为了您早日恢复健康、请您配合、谢谢”等语言。这样不仅能减少与患者之间的摩擦,而且能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使患者的身心受到安慰和尊重。
1.5.2掌握适当语气,做到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掌握适当的语气,既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同时也要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对言行不轨的病人,应严肃对待,加以劝阻,以保持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护士自身的尊严。
1.5.3坦诚与慎言相结合。护士与病人交往的前提是以诚相待,只有对病人讲真话、信守诺言,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愿意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护士可针对实际情况,运用适当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但护士也不可事事向病人坦言相告,特别是对诊断治疗上的一些应该保密的意见和措施,更应谨言慎语,以维护病人的利益为前提,用保护性语言巧妙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转
2 掌握语言艺术,做更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必须做到态度热情,语调柔和平稳,护士的每句话都应是鼓励、安慰和充满信心,同样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护士的语言表达很重要,语调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虽然精神科患者对外界的感知比一般人差,但并无代表他们无感知力,实践中经常发现,若护理人员对他们不友好,在护理中他们明显表现不配合。如生气、疑惑、鄙视。所以语调的过高或过低都会是对病人的一种刺激,导致病人情绪低落,从而加重病情。
2.2 积极有效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加快疾病康复和好转。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和护患之间交流应是平等的,护士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不是以社会地位和外貌而区别对待,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的病种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特殊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病人病史中的隐私病情应给予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如焦虑抑郁,神经症的病人均存在需要被承认、被尊重,他们往往注重强调自己身体不适,感知和主观要求,反复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表现焦虑不安,纠缠医护人员,以此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注意、接纳、承认和支持。此时护士就要关心和体贴病人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的痛苦,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并且要同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让病人对护士有亲切感和依赖感。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的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并担心会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的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心理状态和需要,应给予正确及时的开导,让病人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能够治愈的,消除其多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不良反应发生。在护理操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给病人带来痛苦,应主动向病人表示歉意,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时,要及时给予赞扬和感谢,让病人感觉到如家人般亲切和温暖。
2.3 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和运用语言艺术,由于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性别年龄不同,对护理人员行为和语言要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因事利导,比简单的制止和训斥更能收到良好效果,精神病人大脑功能发生紊乱,一般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要有较高护理技术,语言技巧,还要有高尚道德情操,要尊重患者人格,正确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委婉解释,而不能认为是“病态”而不予理睬。对他们要多倾听,对他们更多要表示关心和同情,治疗和服药时要配合给予必要暗示,对疾病很有效,可促进疾病康复,取得病人对护士的好感与信赖。对知识分子谈话则可以简明额要,对老年人需要宽慰,性格急的病人要开门见山,而同精神病人接触要有耐心、诚恳的态度,去沟通、暗示、鼓励的方法,从而消除病人烦躁、焦虑、失望等心理障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患者,使其免受伤害,对那些木僵、抑郁、燥狂等重病做好人性化护理,使其得到更好服务。
2.4 加强整体语言协调,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整体语言对护士的要求是,做到温文而雅、稳重大方、衣帽整齐美观、行走轻柔快捷,同病人面对面交谈要面带笑容,初次同病人接触,要表现出成熟大方来取得病人的信任。
3 护士语言艺术在工作中的运用技巧
3.1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艺术,针对病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进行应用、分析、解说、转移情绪等方法,精神病人的怪异思维,无礼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是精神疾病所致的病态表现。病人失去正常理智,又不能控制自己,孤独冷漠,不近人情,难以让人接受,尽管如此,在疾病状态下,精神病人更应爱到尊重和保护,并享受与其他人同样的医疗权利。并应体现在实际和护理工作中,不能因病人的言行无礼,粗暴、表现幼稚、愚蠢或赘述烦人而斥责病人。要同病人进行诚恳和谐的交谈,适时时机进行讲解,帮助病人对自己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信心,使其处于治疗和护理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让病人保持心理愉快和生理上的平衡,情绪稳定,更好的配合治疗,不但要医治好他们的精神疾病,还要通过良好的语言形式,医治好病人的心理疾病,要求我们还要用严谨的态度,耐心克制的良好语言艺术去感染病人,把护士语言艺术融入到每个护理环节,通过与病人交流,让高质量的服务落实到每一位患者的身上,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护理。
3.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更加注重满足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的护理需要,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在实施全程护理过程中,语言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若运用不当,语言又可成为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因素。由于患者的心态及个体差异,护士的任何言行举止对患者都能产生心理上的效应。即便在患者家属面前也应注意区分场合,把握分寸,讲究表情、目光、手势等,表达一定的关怀之情,给予心理支持,这样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确实起到加强疗效的作用。
3.3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尊重病人人格,讲究说话态度,礼貌待人不同类型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患急性疾病的患者焦虑、恐惧;慢性疾病的患者多有忧虑、担心的心理;患了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焦虑、烦躁、悲观绝望,怕别人会疏远他们,亲朋远离他们。作为医护人员应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在与病人的交谈中,态度要诚恳,举止大方,语气要适宜,病人忧虑时,要出言劝慰,当病人诉说苦衷时,要给以同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指导,使病人勇敢面对自己的疾病,消除疾病对身心的负性影响,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4熟练的基本技能,富有情感的语言,消除病人不良情绪,满足其合理需求病人住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所以护士的操作熟练与否直接影响病人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反应。护士必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规范操作,以熟练的技能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是最有效的心理安慰。护士进入工作状态就应激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处于愉快而冷静的环境中,同情病人,尊重病人的情感与情绪,不可以把个人生活和家庭的不快心境带到工作情境中来,向病人迁怒、发泄。为患者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易随心所欲,信口开河,针对特定场合策划专用的解释性语言,应用时统一规范。避免由于护士语言不当造成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如要求家属不要围观,可解释为: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但病人需要安静,请你们配合。这样规范化的解释用语,会避免误解的产生及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由于人的生物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个体化差异,对待疾病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不同,及早发现病人的不良情绪,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以取得预期护理效果。
3.5尊重患者隐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对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隐私权是人的权利之一。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在交往中护士起主导作用。医护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使病人难以启齿的秘密不得不向医护人员坦白,作为医护人员必须为他们保密不向任何人窃窃私语,背地乱讲。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这样即尊重了病人也提高了医护的道德意识。护患间合作、友好的关系,可使心理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同病房病友虽是一个临时群体,但由于疾病的关系,他们在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很大的。护士应协调建立病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个性较特殊的病人,引导病友多关心他们,多与其交谈接触,以减轻其孤独感和陌生感。掌握了各种交流技巧,一方面病人得到了安慰和体贴,而且紧张的情绪也变得松弛、自在。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与社会两个方面。良好的亲友关系、融洽的同事关系、领导的关系与爱护,可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归属的需要,给病人安慰与支持。因此,护士对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成员应正确引导,帮助病人妥善处理解决好此类问题,使病人以身心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4 结论
语言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护理工作者只有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和保护病人的利益,有声语言和体态性语言相结合,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掌握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才能达到最佳的目的,建立良好、稳定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正常顺利进行。 通过语言艺术,来取得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同情感,随着医学不断的更新,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只是会一般护理操作,远远满足不了病人需要,还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精神科病人更痛苦,不仅要受疾病痛苦,还有社会偏见、世俗歧视等精神压力,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尊重和关心病人意愿出发,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规范使用文明语言,把语言艺术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去,更好发挥语言艺术,在疾病治疗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编.《护理人际关系学与沟通》,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转
[2] 段亚平,弯群丽,刘琼,等医院文化建设与护理管理之我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7.
[3] 吴明英创建护理文化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3):129.
[4] 李付华 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1)
关键词:癌症患者 心理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72-01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现代医学模式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心理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出现异常心理后如何进行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便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利于病人的康复。
1 癌症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1.1 紧张和抑郁。紧张和抑郁是癌症病人最初的心理反应。当被诊断为癌症者,通常会出现惊慌、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并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烦躁、易激动等表现。长期的紧张抑郁可以引起人的神经内分泌失调,进而破坏其自然防御系统,从而影响了癌症病人的疗效。
1.2 怀疑和否认。否认这一心理过程对于初诊患者来说,是一个常常出现的,用来应付突然降临的坏消息的心理保护过程。表现为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否认自己所患癌症[2],总希望或认为自己患的是一般性疾病,而且很快会治愈。否认如同缓冲剂,可能使患者承受的打击小一些,但也常常延误病情,因为有的病人坚持其否认的观点,重复做许多检查,以致延误了时间。
1.3 愤怒和怨恨。愤怒和怨恨是癌症病人经过的一番否认的斗争后,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许多病人把癌症看成是“不治之症”错误地认为自己死期已临近,想到自己还有许多理想未实现、许多工作还要做,想到自己的家人还需要照顾,特别是别人好好地活着、无忧无虑工作着、享尽天伦之乐,而自己却倍受疾病的折磨关在病房里,除了做许多检查外,还要没完没了地打针、输液、吃药,这一切使病人感到委屈、愤怒、怨恨。
1.4 痛苦和挣扎。病人和癌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搏斗或受到较长时间的折磨,或因疗效不佳而病情出现反复波动时,常常会感到前途渺茫、失望消沉、沮丧和孤独。更有甚者换上了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抑郁病,以致于出现自杀行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是癌症病人严重的心理反应[3],故解除这种心态是刻不容缓的。
2 癌症病人异常心理反应的对策
2.1 树立信心、松弛身心。教育病人要正确对待疾病,保护良好的心态,做好科普宣传,讲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新成果和抗癌的明星事件,激发病人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念[4]。此外解除病人的焦虑紧张,药物常起到良好的作用,可适量服用镇静、安眠药以消除失眠焦虑,还可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如打太极拳、听音乐、看电视等)的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达到松弛患者身心的目的。
2.2 耐心劝解、督促治疗。医务人员要以科学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劝解病人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消除侥幸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从否认怀疑的心境中摆脱出来,接受既成的事实,让家属和亲友来分担部分感受,才会感到如释重复,并配合医生参与各种治疗[5],由于情绪改变,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增加,治疗效果也必然会提高。
2.3 把握情绪、适当疏泄。紧张需要松弛,愤怒、怨恨必须疏泄,因为久郁成徉的心理负担比紧张焦虑更为深沉。在心理治疗中,疏泄郁积的情感是解除心理负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癌症病人来说医生、亲朋好友、病友等是最适当的倾诉对象[6]。一般的说,对疏泄应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一是以同情和谅解的态度聆听病人倾诉心中的苦闷、忧虑、怨恨、委屈和不幸,而不提任何意见。另一种是听了病人的倾诉后,给予解说、劝慰或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7],这不仅使病人心灵获得满足,还可能使其免疫功能活跃起来,与癌症积极斗争。
2.4 广泛交流、家庭支持。个别指导和集体治疗的方法,过去多用于精神病人。现已普遍用于心身疾病和癌症病人。个别的心理治疗,可以纠正对癌症的不正确认识,并把治疗癌症的措施交给病人,同时引导病人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在相互之间交流与癌症作斗争的经验,互相启发、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同时要取得家庭的支持,事实上医生和护士不可能整天和病人在一起,也绝替代不了家属的角色,亲人给予癌症病人的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8],从而使病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
总之,癌症会影响一个人对癌症的态度、感受、反应[9],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由于癌症的影响产生的负效应,与癌症开展积极的斗争。
参考文献
[1] 黄燕,罗建.肿瘤心理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175,405
[2] 李玉莲,丁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82-83
[3] 吴玲丽.癌症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析及干预对策.护理与康复,2006,6(5):217-219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9-23
[5] 郑瑾.癌症病人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6
[6] 刘功素,王辉,陈道菊.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22-324
[7] 王建芳,周建红,马修强.癌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护理杂志,2010,27(6B):881-884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1 从我加入医院——救死扶伤的护士,工作差不多快二年了。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并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但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护士的重要性。在踏实地学习与医疗护理工作中,获得广泛病员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
一、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
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服从命令,听众指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在生活方面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今后的目标:
我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个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
(1)、扎实抓好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2)、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
(3)、以科室为家,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员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我们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工作计划:
1、认真遵守医院和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
2、认真做好领导分配给我的工作和任务。
3、解放思想,为科室的发展提建议和意见,竭尽所能为科室创造更多的效益。
4、加强跟主管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现代化科学的医患模式,正确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
5、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服务。
6、协助同事做好科室工作,做到工作责任明确、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创科室优良的环境、优秀的服务、优越的业绩。
护士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科室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会努力改正缺点和不足,做好自己的工作,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生活中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能做到,请领导监督!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2
一、护理管理
1、继续深化整体护理和量化管理并行的综合管理方式,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坚持院科二级管理,做好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要求护士长以工作日志形式反映日常工作情况,并以此评价护士长管理。
3、为“病人先医生”制度探索合理的护理服务形式,条件成熟准备以医护优化组合服务小组模式增加医护服务的统一性满足病人就医需求。
4、试行主管护士资格认证制度,以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病人满意的护理骨干力量用到临床第一线,以保障护理服务的“优质”;二是以此实现护理队伍分层管理,有什么样的质量上什么样的岗,从机制上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微机管理要使护理服务在三方面得以方便、快捷,一是帮助病人及时查询住院费用,让病人“明白消费”;二是药械物的使用计划明确,下送到科,医。学教育网进一步保障了护理人员留在病区为病人为病区服务的时间;三是争取协调部分护理表格的电子化处理,在清晰、及时、原始、客观、准确上深入一步,提高护理记录的法律价值。
6、针对住院病人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保证局限、服务不到位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准备试行护工制度,以期解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使病人在享受护理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有“如家”感觉。
7、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力争保障80%床位的护理人员编制,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其它特殊情况按实际床位使用率适当以临床护士的用工形式解决,以避免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同时有利于专科培训的正常连续进行和专科服务的质量。
8、护理队伍规范化培训工作继续开展:①以集中授课、强化礼仪形体动作规范等形式,塑造文明礼貌的接人待物护理形象;②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主导内容,结合临床实例,进行护理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身边事,手边事做起,两方面结合进行护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期打造一支具有法律意识的文明规范服务的护理专业队伍。
9、对护士长“管家理财”的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可利用合适时机到经营较好的医院短期学习、交流、参观,使护理管理人员在把高效、低耗的经营核算和业务服务突出专业效果方面有机结合上作出合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进而逐步形式合理的管理办法。
10、总结历年聘用护士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期达到进一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相对稳定,利于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建设的目的。
二、业务管理
1、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理念,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吸纳多学科知识,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知法、守法、文明规范服务和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逐步把护理人员培训成为病人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照料者和研究者角色。
2、强化护士长查房效果,要求护士长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培训上加强对新入院病人、危重疑难病人的管理和技术指导。认真寻找护理人员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医。学教育网对照实例耐心帮教,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引导和培养护理人员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3、调整护理查房时间和形式、内容,认真开展查房后小结和病历(例)讲析,有重点查房,及时修正工作上的问题,调整工作重心。
4、业务学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重点放在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上,在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急救技能、基本操作技术等方面展开目标明确的业务培训以“缺什么学什么”、“有什么实际问题就讲什么内容”强化护理学习效果。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3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及同事们的协作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2、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临床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科室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严谨,视病人为亲人,设身处地为精神病人着想,解除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及时指导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做到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做到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获得病人及病人家属一致好评。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其一,无论在香港还是在美国,影响我们的是社会环境、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这是最重要的,这个社会变迁影响我们社会工作的回应。比如美国30年代的经济衰退,既是危机又需社会工作的回应,如果社会工作与教育不理睬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于这种危机需求为本科教育课程提升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的课程也从较微观层面走向了宏观,而且它与社会关系也比较紧密。当时香港社工教育发展得那么快与政府的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变迁也符合社会问题需要,有时我们发展新的选修课就在于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如新移民等。现在我们香港遇到的危机,对我们社工教育也会有大的影响。
其二,影响在于政府政策的影响。比方香港规定某一职位的人都要受社工专业培训,这一政策很大影响了社工教育的发展。在美国,一些法律如精神健康方面条例规定,精神病人要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不照顾,其家人与团体就要负责任。所以一些条例也在不同层面影响社会工作与教育的发展。
其三,财政来源的影响。比方政府投资多少在社工教育上,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社工教育步伐大小问题的。香港80年代是政府就给了好几笔巨资,加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面对社会大需求情况下,政府需要我们大力培养人才。而现在紧缩了,产生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在美国,政府亦曾有几次拨款。在美国有许多私立学校,它们受财团与富翁的影响,若后者对社会工作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他们会把资金投往这方面的社工教育。比如有些基金会特别有兴趣搞健康医疗事业,他们就资助了很多这类的培训与项目;一些财团希望搞有关精神治疗或家庭治疗方面的项目,这些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其四,就是就业机会的影响。比方在美国最近十多年的辩论,他们有许多的私立社会工作机构,许多社会工作者面对个体需求(咨询、心理治疗),在社会上自主择业。这也算是不错的出路。所以一些大学的培训也注重个人理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培训,因为市场比较大。当然不少社会工作者不喜欢这种取向的。故就业机会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工作培训的方向。另外,在香港我们还要搞一些培训,如艾滋病等。这方面既有就业机会,也有需求,但没有培训。还有社会保障方面,不少人员需要培训。就像我们文凭课程以前没有关于怎么做社会保障的培训,以前他们是不请社工的,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社工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做一些派钱性工作。因此,在我们的课程里也有了相应的回应。
其五,社会工作专业群体和社工教育的群体的取向的影响。我们可以看见在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或在香港社会工作发展长期受到他们的工会或专业团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刚才谈及的美国的几个协会或议会,他们很大地影响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不同院校在培养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从事社会工作问题上产生分歧肘,社会工作教育议会就出面解决了这个分歧,可见专业的团体对社工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香港,我们的发展好几次得益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社会工作总工会的帮助,政府因财金短缺想“砍”大学里的一些社工教育课程,但协会与工会坚决不能让政府“砍”,他们认为现在暂时不需要这么多专业人士,但现在不培养一批人才,将来社会有需要怎么办?就算这些人暂时找不到工作,但将来一定是有用的。在其他一些问题上,协会和工会常与政府辩论,以保证社工教育不会因经济衰退而受到大的冲击。
最后一个因素在于学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外在因素固然重要,内在因素更不容忽视,我们自己怎么想,怎么做是很重要的,在美国社工教育历史里面,有许多重要的人物是影响社工教育的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社会有需要却没人、没钱来做时,他们就亲自动手。如第一个暑期班。另外专业取向上往往也会受个人的影响。这些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重要人物怎样去改变历史,怎样去分析、去演绎历史,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讲讲有关社会工作的辩论。
这些辩论在整个发展历史里面是不断发生的,这些辩论在国外、香港都是影响我们取向的,不一定有肯定的答案,它需要我们自己查找与探寻。
第一个争辩是,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这个其实是每一个搞社工教育的国家都会面对的问题。社会工作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培训还是一个学术教育,这引起了很大的辩论,比方重视学术教育的人通常会觉得社会工作应该具有很好的学术基础,他们希望做社会工作的人要有很好的社会科学基础,要有很好的理论,很好的研究水平。因为没有理论与研究你单单做实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一派就不太注重实务性的工作,比较注重象牙塔内的传教,他们面对社会问题就分析社会问题,然后向政府提出相关措施,却往往不参与改变这些社会问题的实践活动。美国社工教育在最初发展中,巳开始了关于这个方面的辩论,即社会工作教育应该怎么搞。20世纪初,一派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很学术的,培养的人应该注重分析的能力,注重对社会科学的理解,以此提出建议,当时有些大家是以此为取向的,后来没人读,就只好作罢。而原先一些大学的课程注重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分析,几乎没有实务的,学生不用到社会上从事实际工作。另外一派人与此针锋相对,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应当紧紧与社会实务相扣,不可仅在象牙塔里讨论问题,应该注重专业性、实务性,主张整个社工教育所受的培训应建立在实务的基础上,但是在实务上并不是简单工作,而要去分析、去反思,在实务中发展出实务理论来。在美国这一派获得了成功。我们看到在美国的社工培训中他们是比较实务的;英国相对而言学术性就要强点,实务性相对弱些。这对美国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美国社会工作的培训是一个十分注重专业性课程的设计,而且也十分注重专业的素质,如价值观培养、社会工作有关知识、有关技巧的传授’,注重整个社群的建立,这个取向一直影响着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按照这个基础,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议会清楚规定每个课程该有什么内容。在评审课程中注重这些内容:有无社会科学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对于社会环境分析,社会行政和研究;实习。在英美,对实习有个严格的规定:如果要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你在社会工作教育课程一定要有某一时段的实习——实习不仅是出外看看,而是一定要有专业督导的。1997年香港成立的注册规定我们承认的课程,包括国外的与香港的,都有硬性实习要求,而且如果我们承认他作为我们注册对象,他若是本科社会工作毕业生,就必须要有800小时的实习,要文凭的,至少要达到600小时。其实,这个有关学术教育专业教育之争,在各国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专业的培训不同于学科的培训,是要建基于实务之上的,但也有很强的学术基础——它是服务于我们的专业的。虽说这个辩论暂时告一段落,但教育界还常谈及社会工作教育是否就这么窄的专业化,所以我们希望现在的院校的社工教育专业化不要太窄,希望它的社会科学的基础能拓宽一些,也希望我们社会工作不仅是学社会工作科目而是希望它是有很好社会科学的基础。比如我们学系现在叫应用社会科学学系: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总之以社会科学为依托,当然叫社会工作系也可以,不过要小心避免一个危机:教授的社会科学不能太窄,而且不能仅由本系老师来教。否则你的领域永远走不开社会工作的圈子,而它的好处在于利于自身强大,能建立一个很好的专业基础。两个各有千秋。
第二个争辩是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取向之争,这其实并不局限于社工专业内的争辩而是整个社会工作的争辩。最初社会工作开始之时,已经有这个问题的争论,当时美国的Richman,是社会工作之母,他的书《社会诊断》就是注重较个人化的,注重个人治疗等。当时另外一个派别则注重邻居社区的运动,注重在贫穷社区内建立一些中心,工作人员生活其中,帮助居民们,常是新移民、妇女、童工等。当时社会工作的取向还是比较注重社会改革与变迁,但到了30年代,佛罗伊德等影响较强。此后就受个人心理咨询与分析影响很大了,这在后来社会工作发展上表现为对个体关注性强。但一些社会动荡,如30年代的经济衰退、60年代的战争问题,使社会工作者认识到,我们不应太注重个人取向,而应该注重一点社会取向,如社区等宏观层面的东西,其实这十多年在美国,社会工作取向还是比较个人性的——在于不少社会工作者是私人择业,这多少会影响社会工作的专业取向。最近美国出版的一些书多是《家庭治疗》、《认知治疗》等治疗层面的,这个取向也影响到了香港,所以很多治疗的模式在香港都很盛行。常会缺乏思考地照搬外来的东西,其实这类治疗有其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如果我们照搬过来是会产生问题的。让我们回到美国。1995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内容简单只涉及一个问题,但对整个美国社会工作却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本书叫《反叛的天使》,即谈及我们社会工作者已经背叛了我们以前的使命。它提醒美国的社会工作者不要再沉湎于个人的治疗并从中追求个人利益,而在美国许多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忽略的。这本书里说其实社会工作刚开始时是基于回应整个社会问题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是十分关注社会贫穷、社会压迫的,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却一步步在变化、变质一一为了个人利益(权威或金钱)忘记了你本来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时的理想与使命,这本书对整个美国福利影响极大,引发了许多讨论:我们是否背叛了我们的使命,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等,这也包括不少辩论,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美国的《社会工作期刊》,它有一个一百年的特刊,在这儿有很多文章反思这个问题,批评美国社会工作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他们本为公益、为社会改革的理想等。这也影响到我们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微观或宏观的取向是影响课程的设计的。70年代末在加拿大是分得很清楚,我是社区工作,你是个案工作等。彼此间没有合作余地,而且关系不好,他们认为我们只注重社会改革,我们认为他们太个性化,但这似乎是学校的错,而不是学生的过失。当时受欧美潮流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上分微观与宏观,然后完全按你兴趣取舍微观与宏观,互不干涉。而且往往课程的设计也影响毕业生以后的择业取向。所以微观与宏观之争其实很大地影响了我们课程的设计。比方美国最近的期刊讨论中多了许多文章关于社会发展取向方面,如何使课程设计与社会发展取向互为体现。可见这个争论是影响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我们怎么样看社会工作的定位,怎么看社会工作的使命影响到了我们的课程设计,如果我们看到我们的使命不单单是为个人,是为社会改革、社会变迁,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一定要包括这些方面的取向,否则会影响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取向的。以前的课程设计太窄了,宏观与微观是完全分割的,从而使学生们没有一个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三个争辩是专门与普遍化教育之争。这个争辩基本上是说你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是很专的还是普遍化的。如果专门化取向的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很专门的,是能够抓住一个很专的问题,如青年工作、家庭治疗或者是社区工作等等。用这个取向去理解我们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的,那便完全围绕它了,恰似以前我读的专业,完全是宏观的层面,从未涉及个人、家庭等问题,那时我们很专门地学习怎么做社区组织工作,而未做个人取向的个人辅导等,而我那同学是读家庭社会工作课程,她读的全是环绕个人,心理、家庭关系,家庭动力,家庭治疗等。如果是专门化培训的方向的话,结果是那帮学生会比较精专,对某一范畴了解很透彻,但他却无法适应于其他的环境。我个人就不太喜欢这种太专业化的培养。普遍性取向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培养每一位社会工作员使之成为全才,方方面面他都懂,所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所有社会工作的知识技巧,他处于任何一个环境,无论是社区,还是面对老人或有问题的家庭,他都可以解决,但是他不可以太专,可以在具体实践中继续求知。但是基本上赞成普遍化取向的教育方法,我们会觉得不单使他成为全才,懂得社工方面所有的知识,理论、技巧,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帮助他能够学会如何转化的能力,即怎样把这个地方学的东西能应用到其他领域,这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你相信是专门训练的话,那么通常你就要给他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人是可以自己学习的,他毕业后他还要自我学习,那我们就要帮助他一些学习的能力。让他毕业后不用再依靠你的培训,可以自由地去获取知识、技能。其实在美国或香港,这个问题差不多已解决了,即初步的培训我们基本注重普遍性的培训,使其有个基础的能力,而高层的培训才进入专门性培训。
第四个争辩,这正是我们教育者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是为谁服务,争辩是我们应不应该让我们雇主——我们学生的雇主牵着鼻子走,还是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我们搞社工教育时,我们发现我们若要回应社会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很多要求,比方雇主,在内地就是政府,不同部门等,在香港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他们提起意见没完没了,当然我们要很快地回应他们的问题。如果我们被他们拉着跑的话,便会失去方向。我们常做。雇主的调查,我们学校两年就做一次,看他们的要求,看他们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他们希望我们增加什么内容,但我们并不会全部听他的,全听了,就不会有方向了。有些人认为我们的顾客永远是对的,永远应听他们的话,但是我们发现毕业生的雇主所说的要求是好的,但他们要求是比较短浅的,只着眼于现在问题,比如,学生要懂得评估,要懂得会计、财务等。有一阵他们要求加电脑课程,有时又要我们加一些研究多一点的课程,有时加治疗模式等。若全部听他们的话,我们的课程极易膨胀,会没完没了。如果作为社会工作教育者我们就要有一个能力去分辩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不做。当然我们不可以说我们有绝对的权威不听你的,这是不好的,是脱离实际的,但我们若全部听他们的也是不好的现象,使我们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方向。所以这也是一个争辩,所以我们在顾客为主取向,还是我们教育者为主的取向的辩论上,我们也是要找一个平衡点,而不是站在任何一个极端。
第五个争辩是交代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向自己交代还是向公众交代。在香港地区、在美国、在全世界现在有一个很强的潮流:管理主义盛行(另外加上经济不好就更惨了),给我们钱的人包括政府、公众等,他们都对社会工作教育有很多要求,也要求我们的交代。因为以前在香港交代制度很严格,我们课程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教学水平、教学素质、研究成果、学术管理等均要交代。学生多了要交代,学生少了更要交代,学生就业好不好也要交代(每年都要看我们学生的就业率数字)。所以有一些同事不太喜欢这个制度,为什么我们要向外人交代,我们可以向自己交代嘛。我们常强调学术界的自由度,包括无上的权威、无上的自由,但是我们现在已无能力辩了,其实辩论也无用处,外面社会就是这样要求,什么东西都要交代,为了这个交代,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我们有许多方面要去做评估,内地将来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方方面面的评估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与工作成效。通常我们的辩论是这东西有没有用,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评估,如果我们教的好的话,其中效益是很难评估的,它往往是处于社区之中的或对人的,社会工作教育究竟能不能影响我们的学生,令他们工作有成效是更难评估的,而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些。现在对这个辩论少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能做得更好,怎样去证明我们的存在,怎样证明我们学生的素质是好的。我们辩论的方法是希望不用那些传统的、政府的或者是机构给我们的很硬的、非人性化的方法去评估我们,我们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发展相关评估,去证明我们学生素质是好的,工作是有效率的。包括就业数字、包括个案、学生好的影响等(如他在社区中运用方法与其他人有何不同),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六个辩论是关于社会工作教育层次问题。在内地这种辩论不太厉害,香港有,美国就更厉害了,究竟社工教育应当放在什么层次,是文凭,本科还是研究生层面。在美国以前辩论得很厉害,最初认为他有一个基础的大学培训,先成为了有教育的人——懂思考,有人文教育基础等,然后他才进入硕士研究生,我个人来看是比较理想的,但现实很难做。现在他们也与现实协调了——需要太大了,无法一步步进入。现在在香港、美国已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这种辩论在内地也是需要的,至少要辩论一下不同的层次有什么定位与目标,一二层次间有什么关系,怎么交叉等。
第七个争辩,社会工作教育应不应该有立场。这是近十多年来比较激烈的讨论。因为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没有价值取向的,无价值立场的,但是最近的很多辩论提及社会工作是不可能无立场的,其实在我们帮助他所做的决定都是有价值立场的。比如帮他讨论一个家庭问题,他最后决定离不离婚,或你帮助一个社区如何去解决问题等,这些时候往往有价值取向的。若说工作者价值没有影响他,这是比较假的,其实我们工作的过程里,常有价值隐含着去影响他们,有时不明显罢了。香港一些机构和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有很清楚的价值取向。面对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或处于边缘的人士,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们,什么都没有价值取向,什么都没有立场的话,我们叫我们的学生没有立场的话,他们(边缘人)就永远得不到帮助。他们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立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压迫的,处于底层的人们。这是他们的价值取向,我们不一定听他的。但这是针对辩论而言的,在香港我们还没有那么激进、进步,所以我们暂时没有什么很清楚的立场。通常,我们的立场只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注重社会公益或者去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等。但是没有英国社工教育界那层次分明的价值立场。这个,我们也可以讨论,社会工作教育是否应该有立场,比方在内地有那么多贫穷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注重社会发展呢?或在取向上帮助他们扶贫,协助他们用社会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等。这需要你们更多地去考虑。
刚才说了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里的好多争辩问题,曾有的或现在仍进行的,这些重要的议题我估计也还是有些意义,有一些问题也是比较实际的,比如立场问题、培养人才是专才还是全才、教育层次、或者是为谁而服务、社工教育是微观还是宏观、学术与专业关系等,希望我们大家都好好反思一下。
最后一点是说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