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社会调研

经济社会调研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社会调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社会调研

篇(1)

尊敬的****主任、****主任,调研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隔河相望,辖6县(市)4区和1个新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6万。

历史文化悠久,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郑yu)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竹林七贤”的聚集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存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嘉应观。拥有文物保护点3014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8处。

区位交通便捷,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城区的城市。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高速公路与京港澳、连霍、二广等国家干线高速连通,“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

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3家,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闻名遐迩,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是怀地黄、怀山药、怀、怀牛膝的原产地,“四大怀药”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正在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是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76.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160.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1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达2414元、471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2元、144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3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1120.2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6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92.7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1.5%和12.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是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城区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工程、一号工程,全力服务,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总干渠、桥梁等交叉工程施工范围和新月铁路改线工程征迁工作,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并高标准、高起点在总干渠城区段两侧各规划100米绿化景观带,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各项规定,将水源地保护区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一渠清水送北京的光荣使命。

此次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调研指导工作,既是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我们把脉问诊,多开良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抓好具体落实,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篇(2)

问题剖析

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只看到培训的短期投入,忽视长远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重经济,轻培训,为节省人力财力,该派人培训的不派,该多派的少派,甚至反复让老、弱、闲的干部顶替,重复调训和培训缺位比较严重。

财政困难,经费保障难。贫困地区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一些地方既没有预算培训专项经费,也没有预算职工教育训练经费,开展培训的费用全分摊到学员,负担全转嫁到基层,乡镇、干部数量特别多的单位难以承受,造成调训难。

机制不活,师资选配难。市县党校教师队伍数量偏少、年龄偏大、知识偏老,不论是理论功底、敬业精神还是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教学艺术都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专业造诣深的、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奇缺。

创新不够,方式适应难。涉及培训,研究人员和经费保障多,研究需求和教育方式少。内容设计在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干部实际上把握得不好。把不同年龄、不同层级、不同行业,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培训需求的干部组合在一起,用同样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习惯强制灌输,学习变成一种被动接受的负担,没有快乐感和满足感。

对策思考

更新培训理念,把握前瞻性。培训必须千方百计最大限度满足干部的多样化需求,要树立大规模培训干部教育观念,放开视野看培训,用市场法则对培训机构、阵地、师资、设施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引导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要把干部培训视为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性投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为干部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关心和促进干部成长,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政治需求、一种职业准备、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创新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需求是培训的前提,要从干部的理论层次、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入手,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学习需求,研究内容、需求与质量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规律。只有内容越精细,针对性才越强;只有针对性越强的培训,才是质量越高的培训。

改革培训方式,增强实用性。要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脱产与在职自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和专题研讨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远程、网络和电化教学结合,让学员在学习中去思考,在调研中找对策,在论辩中拓思路,在愉悦中受教育。

篇(3)

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动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区各行各业正在为之努力奋斗。作为准确反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统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搞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向党委和政府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建议,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各开发区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保持必要的人员编制,稳定统计队伍;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统计组织建设,要在党政办公室设立综合统计岗位,安排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辖区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门、企事业单位统计组织建设工作。各部门要建立综合统计科室或在有关科室中配备综合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做到队伍不散、渠道不乱、信息不断。基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正其书记、政隆区长那样重视统计工作,关心支持统计工作,帮助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

篇(4)

关键词:民族院校 发展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一、导言

发展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直到80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在经济学的众多学科分支中,只有发展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更加值得思考和重视。因此,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对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民族院校的深入开展,除了让学生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经典的理论模型,以及认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发展环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民族院校全面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发展经济学自引入中国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本土化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课程开设中,除了经济学专业以外,很多财经类专业要么不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要么把发展经济学开设成选修课,课时分配不够,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更加难觅发展经济学课程的身影。为民族地区培养干部人才的民族院校到目前来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发展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近年来,发展经济学课程开设专业不断增加,然而也仅限于经济学院,目前经济学院仅有两个专业将发展经济学设置的是必修课,安排48个学时,其他四个经济类专业都为选修课,并且仅有32个课时,教材内容只能完成一半。

二、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发展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课题组成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的发展经济学教学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演变过程,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关系和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在这一个部分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发展经济学不仅仅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与传统的经济学课程和理论不同的是,发展经济学在讨论经济增长问题时,不但介绍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总结而来的经济增长理论,而且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经济增长阶段与起飞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有更大的参考意义。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分析收入分配的类型以及测量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发展经济学通过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储蓄、投资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来解释收入分配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较为突出的贫困l司题从概念人手,深入解读,说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重要意义。

三是经济增长要素。依据早期经济增长理论得出的结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历了唯资本论、唯计划论,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逐渐体现出来。虽然资本不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唯一要素,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匮乏是共性,因此,必须正确理解资本积累的作用以及Y本形成的过程。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到底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人口转变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人口政策的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备,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较之发达国家更加复杂,因此,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以及投资效率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能够较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然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测度,技术引进的选择对技术吸收的影响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方位的考虑。资源、环境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由于资源与环境的不可逆性,以资源促发展,以牺牲环境促发展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平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四是经济结构转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严重不合理,农业比重过大,且效率低下,农业技术变革推进缓慢,与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配套的政策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亟待提高工业化比重,完成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有效保障。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失业问题的考虑能够扫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障碍。

五是对外经济贸易。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为重要。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国际贸易能够提高社会福利,然而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在既定的国际贸易次序下,贸易战略和贸易政策的选择将影响地区福利水平的变化。在利用外资方面,国外借款必须适度,以免引发债务危机;制定的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也需适度,正确看待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作用。

六是制度与市场的关系。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机制是不完备的,因此了解发展中国家制度的重要地位,避免低效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失灵,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动态转换。

发展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互呼应,发展经济学能够解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能够指导民族地区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征,确定一条高效的经济发展路径。因此民族院校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相得益彰的。

三、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受到目前《发展经济学》课程教材的限制,民族院校在讲授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问题时,常常只能依照已有教材的案例来进行解释和说明,而教材中的这些案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案例选取国家的发展时期比较久;二是案例选取国家学生不太熟悉。例如在介绍后发优势理论时,大部分教材选取的是印度80年代的发展情况,在介绍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时,大都也是以北美国家80年代的发展情况为案例。民族院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他们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即熟悉也感兴趣,民族院校在教学内容上亟待更新。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发展经济学》课程各章节研究内容,设计有足够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篇(5)

关键词:技工教育;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50-4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加快实施,室内设计行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对室内设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生产能力的技能型室内设计人才,是室内设计技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笔者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探究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职业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室内设计技能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思想缺乏正确认识,教学课程体系不科学。很多学校和老师对室内设计有着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误认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就等于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专业功底,导致在日常教学中用美术教学课程替代专业设计教育。一些学校室内设计技能教学课程按照传统教育理念设计,课程内容陈旧,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在实际教学中难以交叉融合,进行系统教学和实训,学生无法将设计与材料、结构和工艺相关专业知识融贯通,进行有效结合,未能系统掌握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设计专业能力。

2.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没有突出技能实训,难以提升学生设计综合能力。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以课程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由于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缺乏具体认知,难以理解透彻。在图纸表现技巧和设计模型制作课程上,多数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偏重简单列举工程案例,未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设计理念和设计案例紧密联系起来,造成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具体设计案例中,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优秀案例的设计思想和理念,难以提升设计综合能力。

3.教学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设计实际应用能力差。在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图解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实践环节,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脱离了课程本身的实践效果,最终学生的设计仍然是停留在图纸阶段,过多关注图纸的表现效果,忽视了设计应用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就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设计市场状况的实践调查,不能熟练掌握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缺乏施工工艺流程的实践训练,那么学生对于室内设计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和自己的想象中,长此以往,学生毕业时只会做案头设计,进入设计行业后由于实践能力的缺失无法在短期内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室内设计教育新模式的相关举措

1.优化课程体系。室内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室内设计技能人才教学课程体系更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革。要切实把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减少部分理论课程,增强相关学科应用型课程和实操训练。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入循序渐进,在健全理论基础、造型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构成意识、画面意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艺术和设计实际能力,完善室内设计、艺术设计表和技术运用等,以优化课程达成技能型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适当创新教学手段,B弃笼统模糊的理论说教,充分利用幻灯片、internet、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手段为学生服务,以直观的视觉效果,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室内设计教学变得真实、具体、直观,提升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设计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学生以设计者的身份,上台推介自己的方案,而其他组的学生则以“客户”的身份提问题,设计者回答问题等,强化了学生的实践经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营销能力,小组成员可根据各种优势特点,分担项目中的工作,在共同协作、讨论交流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室内设计逻辑,有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实施流程及各个环节。

3.实现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学阶段,老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划分成单元,各单元知识点与设计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投放到具体的工程实例中,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理论知识中的每个设计原理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抽象阶段。例如《装饰材料与构造》这一课,在讲述这一课程知识点时,结合现场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讲述、无法感受的设计概念,如装饰材料的质感、肌理以及材质对比,而不仅仅是通过设计图纸去体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解决设计问题的基础,通过现场教学这一过程,学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对工艺、技术有了直观上的观察和感受,为学生专业技巧的训练打下基础。

4.重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学习,都离不开市场调研和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同用途室内空间和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掌握前沿设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学体制,实现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技能操作实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设计工作的相结合,培养实用性、专业性技能人才。

三、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其专业教学不能仅限于专业课堂中传授知识,而是需要与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研,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技工学校的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结构,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依据,教学方式体现灵活多变,突出实践性。

篇(6)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西安文理学院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就提出了加快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目标。西方经济学作为学校经管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代国内外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并能把所学的理论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以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适应转型要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目前普通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学教材选用偏重规划教材。目前,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用上,为了满足评估的需要基本都选用了规划教材,如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选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数学模型所占的比例过大,且有不少数学模型都达到了中级难度,其中有极少数甚至是高级难度。可见这些教材层次过高,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使得经济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未能通过教材展现出来。这就有悖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2.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我校经管各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课时分配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为48学时,都采用讲授的形式。由于课程内容很多,理论发展较快,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清讲透所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3.教学方法落后,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西方经济学内容较多以及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主要还是采用以“讲”的方式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永远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以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这种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书籍,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4.教师缺少必要的实践能力,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充实到教学第一线。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都是只讲授专业基础课,不太了解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其他专业课不熟悉,也不会主动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后续课程的联系,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缺少必要的联系少[1]。比如,我校新教师也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教书,虽然新到岗的教师多为年轻的硕士或博士,具备足够的理论识,但缺少社会生活中经济学的具体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5.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考核重理论而轻实践,比如,我校用总评成绩来反映学生学习的好坏。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和考勤)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一般平时考核成绩占成绩的 3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 70%。试卷中虽然也采用了名词解释、选择题、计算、简答和论述等多种题型,但考试内容多集中在考核理论知识,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类试题。这种过于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片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西安文理学院目前强力推进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转型。因此,西方经济学应从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转型”的要求。

(一)课程体系改革

1.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从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角度来看,又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突出重点、难点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为此,在理论教学的安排上,通过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坚持以重点、难点的讲解为主线,同时注重实践性,这样在保证了知识完整性的同时,又突出理论重点、难点和实践性。

2.与相关课程衔接。虽然西方经济学是经管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但是我们也要通过全面研究我校经管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做好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3.积极开设学术讲座和选修课程。授课的教师可以结合学术研究项目,为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追踪西方经济学发展前沿动态。同时,聘请校外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掌握和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实际动态。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根据“转型”要求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形成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来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和知识,能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进行简单的分析,这些学生可以在一起上课,内容可以讲得浅一点,而对于那些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或打算考研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编在一个班,内容可以讲得深一点。

2.教学用书调整。应用型技术型本科教育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其教材应按照“基础、应用、实用”原则编写和选用。为此,我们计划组织自己的老师根据“转型”需要结合实际自编一套有针对性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为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铺路。

3.社会实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召开师生一起参加讨论会。教师要带领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社会实践确定提纲、帮助查找资料并修改调研报告。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选用。在课程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学方法选择上,一是注重发挥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安排讲解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是连接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以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将枯燥不易理解的经济理论转化为一目了然的实际知识,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主要有:(1)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组织教学。比如,我们的教学课件就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在背景选择、动画效果、音响设置、影像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语音、动画、音乐、影像资料、视频图片等交替运用。这样,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2)依托我校教务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西方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的东风开展网络教学。这样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浏览、学习有关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科学的考试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应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比如我们就可以借鉴合肥学院的“N +2”的考核方式,即“N”代表平时的考核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2”代表期末考试和课堂笔记。学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占 40%,笔记成绩占 10%[2]。

篇(7)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机遇

近年来,就业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解读“十二五”规划,探求“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机遇,特别要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力求为高职高专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1.“十二五”规划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

1.1“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密切

“十二五”规划就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每个五年规划都会确立国家重大产业发展布局,如“十一五”期间我国就对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列为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也就是说,在这五年中,这高技术产业发展机遇多多,那么,学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就多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该产业振兴规划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由此可知道,五年规划,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性的就业和生活。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在学好本领的同时,以积极的姿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1.2大学生中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2010年,我国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以此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另据了解,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说明高职高专院校确立正确的培养方向的化,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从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原因如下:一是高职毕业生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二是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和技术领域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为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开拓了一定生存空间。三是企业对人才成本认识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讲究人才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岗匹配,对某些岗位来说,录用高职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花费更少的薪酬及培训成本而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就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如: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差距 。

2.“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难与易

2.1“十二五”期间将给高职高专学生带来哪些机遇

从“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来看。“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就业问题,提出“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其中,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这无疑给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从大的共性的方面来说,有发展就会有需求。“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但总体上看国内外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再加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的经验能力的增强,我国经济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那么,必然会同时带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从“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来说,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十二五”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必然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从这方面可肯定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空间得到的扩大。

从产业与与行业角度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高职高专学生带来了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推动的新兴产业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相比较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新兴行业具备更强的竟争优势和更广阔的空间。

2.2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还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还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十二五”期间预计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仍然会达到2400万到2500万,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还要略多一点。所以,未来五年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从供需角度说,巨大的竞争压力仍然存在。“十二五”经济发展虽然会拉动劳动办需求增长,但是,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原因在于:一是大学教育日趋大众化,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大;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能力却有可能下降;三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优先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四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在不断加快,但需要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仍然较大;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过于集中向大城市转移,增加了就业难度。

从人才需要角度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时间差,必然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生毕业就失业。因而“十二五”期间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很严重。

从就业观念角度说,就业意愿和个人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问题愈加突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是很快能够改变的;高职高专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能有突出实际效果也需要时间。因而“十二五”期间,磨擦性失业问题仍然存在。

3.高职高专学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3.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学生进校后,教师就应该加强专业教育,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突出专业自身特点,要严抓质量,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学院应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要,教育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帮助他们作好就业定位。

3.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重点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责任心、事业心、时间观念、敬业奉献和创新精神。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可请成功校友回校谈体会,讲他们创业的艰辛与辉煌,激励在校的莘莘学子,奋发努力,立志成才;请用人单位领导来校作报告,讲授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热爱工作,忠诚企业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