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地理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从定义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追求“一般个性发展”与“特殊个性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定疑问、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模式,最终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教学效果可以想象。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1.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以各种方式技巧,调和师生关系。为此,每一个地理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然后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地理教育水平。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这样就会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2.利用疑问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疑问学习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整体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配合动手操作,提高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4.结合教学实际,适当野外观察

过去的地理课堂几乎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在素质教育提倡实际运用的观念下,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学科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在课堂之余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集体采集各种石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鼓励走上讲台,提倡自我表现

这种自我表现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知识架构,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养成活泼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这就需要老师的适当机会与鼓励。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各位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演讲朗诵等形式鼓励学生。以笔者的教学实践而言,上讲台进行地理小演讲是个不错的方法。学生在自我表现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其他同学共同发展;同时这个过程也给了老师一些教学启示,有些学生别具一格的见解算是课堂上的意外之喜。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篇(2)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尝试改革传统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产生的。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上所应做出的创新,提出观点和看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并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也即素质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中学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教育下一代认识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任务。

1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的任务未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综合发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将感性地理知识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识的教育,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质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导学方法的探究。在中学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关系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法,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师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师导学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便于观察和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素材,应具有直观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动画及材料来接触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维能力的升华。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感受过程,在亲身观察中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维。因此亲身体验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联想到所学知识不足,以提高应用能力。

3 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中学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探索、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了兴趣,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不动脑的传统教学方法,变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和创造。案例教学中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及通过讨论使问题愈加清晰,同时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jtp教学法。中学jt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于1990年签订的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项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从兴趣、情感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一是用地理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培养兴趣;三是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四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3)“立体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地理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三项职能建立的,而现代地理教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是要加强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把三项职能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地理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体现。现行的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的联系。再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内部结构体现为: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一系列知识结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来看,地理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时从知识的纵横两方面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项工程,它面向的是一个由许多活跃的个体构成的复杂群体,在每个大群体中,又有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小群体。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立足群体,又照顾个体;既发展群体,又塑造个体。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都得到最大极限的长进时,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05.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形式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76-01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要有以下的理念: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历史教学活动所自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其次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再次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不,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究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目前直接制约历史科教学的课程编排、教科书编写、考试方法等未有实质性和突破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率先进行探索,以实际的创新带动对课程、教材、考试的改革。虽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教师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对教学实际的主动权来探寻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过: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历史的证据。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 ,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以史料运用为条件。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上。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篇(4)

一、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10÷5=2(棵)。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题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仍疑惑。这时,我让该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6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5=2(棵)。之后,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迁移

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可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例,探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可这样启发学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倡导求异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四、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相互间的联系,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完成填空题:3÷( )=( )∶( )=9∶( ),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质概念。

五、激励质疑

篇(5)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更符合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教育。在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且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三方面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体来讲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下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才最基础、最直接、最富成果的途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具备基本信息素养的人才为宗旨,致力于培养更加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新型职业型人才。计算机课是职业高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在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侧重点来培养人才。在现有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值得探讨。笔者结合多年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根据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特点对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简要探讨:

一、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

根据职业高中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方向的特点,在认真摸索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笔者仔细研究职业高中计算机教材,认为素质教育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渗透,以传达给学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其中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理论课程是基础,我们不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时候过分夸大其而忽略理论教学。毕竟,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课堂仍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阵地。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了理论,这也意味着实践创新。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更应利用理论实践循环教学,有机地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兴趣所向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将计算机知识由浅到深、层次分明地分解、教授给学生。我始终认为,逻辑是非常诱人的一个词。学生学习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得到环环相扣的知识,只要一入门是很容易学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入门,学生感兴趣,主动性与能动性提高,思维变得活跃,学习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获得成功。

二、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最直观的体现。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当然,这里的素质着重是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教师应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给素质教育更多空间,多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意识、创新欲望和动手能力。素质教育催生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为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有利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现。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结合这两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就很有必要。“任务驱动法”较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精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自主探究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信息化社会要求高信息素养人才。笔者认为,高信息素养是指获取、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并在其中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所要求的职业高中教育。

三、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应以笔者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素养”为评价标志。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较低,这是当下职业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但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妥协。不论手上紧握的牌怎样,我们都要努力打出一副好牌。以“信息素养”的高低评价“教”与“学”的好坏,这一理念本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理念。教学评价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结合计算机教学过程,教师应致力挖掘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能力,引导并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予以适时鼓励。这样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支援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获取、消化、加工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耳提面命填鸭子,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满足。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便也会在情绪上肯定教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与努力,保护学生本就薄弱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享受学习乐趣。因为素质教育本就是快乐的教育。

作者:李杰 单位:山西省石楼县职业中学

篇(6)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现在我国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在数学知识方面,我国只强调学好从事现代化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在面临这样的困局时,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急切的需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向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转变。

一、何为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

数学素质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是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数学的智育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形成、数学证明、命题探索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中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数量精确化,这些特点为训练逻辑思维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和途径;2.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与严密性,形成广泛迁移,养成尽可能用定量来精确表述认识问题,严密周到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3.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探索成功的要领。

(二)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色彩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墨经几何、勾股术、中国剩余定理、极限术、杨辉三角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这许多丰富的资料无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要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有更大创新,使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数学素质而服务。

1.教学方法改革应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发展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贯穿启发和探索精神以利学生智力发展。如可采取启发、引导发现和延伸求异等方法,多切入点教学。数学方法从实质上说是教与学相统一,这种统一是辩证的,但要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实质。我们的教改要研究改进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学生学的方法为主导思想。

2.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做依据,注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很强,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生理科学及当代先进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寻求改革的依据,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改一贯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对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注重教学方式或程序的变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以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本方法的组合、分析并构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适应环境。

3.数学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现行中学数学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学改革之外,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读、议、讲、练,教学生活,又逐步性进行了适合这种教学性的课时改革,把传统的45分钟课堂变为60分钟的大课堂和30分钟小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客观上看,教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教法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能见成效。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

1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学科教育体系所必需。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最终要求是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回顾过去,我们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这一角度讲,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基础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所离不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这“三基”是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源泉,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工具。只有把这些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扎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中。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3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数学课的学时少,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实行满堂灌。而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很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喉干舌燥,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五个环节。

3.1学生预习

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预习,同学们事先了解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师复习

教师复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评讲学生上次的作业。学生课后做作业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学生的作业,笔者每次都是全批全改,指出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上课前做一评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错误的评讲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能力。其二是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教师在复习时,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可以是三言两语,关键是要从复习前面内容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顺利过渡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要注意知识的衔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教师的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具体讲授时应抓住重点,采取启发式、主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意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自然、贴切,要把重点放在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而把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训练放在次要位置。教师讲授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归纳、抽象客观事件的过程。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讲授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而启发式教学,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加深了记忆;同时,也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4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3.4.1发现式教学

由教师提供一些预备知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引申、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进而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发现式教学。发现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大有裨益。不妨引导学生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深,且计算中出错率较低。

3.4.2发散式教学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适时地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

3.4.3分析式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未知”出发,逐层深入地分析找出“需知”,逐渐靠拢到“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5学生课堂复习

教师每次课都应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让他们归纳、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开始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提示,经过多次训练后,使同学们养成习惯,然后慢慢地过渡到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