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

篇(1)

自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实验室内研究阴极射线管放电现象时,发现了X射线以来。X射线给人类历史和科技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X线发现后,首先被应用于医学诊断上,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X线在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加上卫生事业的发展,X线的机器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由普通X线机发展到CT;由单层CT发展到多层CT、螺旋CT;由普通X线摄影发展到CR、DR和DSA;再有原来的单纯X线透视和摄影发展到X线的治疗(如介入、放疗)。由此看来,医学上对X线设备的投资及需求量越来越多,X线机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但不管何种X线机,也不管多么先进的X线机其本质都是X线辐射,防辐射、X线的利与弊是医学界永恒、辨证的课题。利与弊是我们永远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我们合理利用、升利降弊,它才会造福人类,相反泛滥使用必然后患无穷,物极必反。

滥用、乱用X线是有害的。许多临床医生和患者认为进行X线检查是医学诊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过分地依赖X线,诊断完全依靠机器,这是不可取。个别患者把X线检查认为是万能的,无论是否需要和适应,要求拍X线片或CT扫描。要知道人体大量接受X线辐射对人身体有害的。

按照国际及我国辐射防护原则,进行检查,临床医生首先要严格掌握X线检查的正当性、必要性、和适应性。

正当性是患者接受X线检查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发的辐射危害,产生电离辐射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是利大于弊。相反弊大于利为不正当,比如美国医学界引起争议的钼靶X线机筛查乳腺癌的研究,研究表明在筛查中乳腺癌的发现率确实增加,同时X辐射导致癌率也随之增加,所以这样就得不偿失,即不正当化。

必要性是医生怀疑所患疾病适宜做X线的检查,也无其他方法代替此项检查,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像有些疾病就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超声、核磁共振、心电图等,这样就可以减少辐射。

适应性是患者适合做X线检查,具备X线的适应症。相反,一定要严格控制X线的禁忌症。1.胚胎死亡:如婴幼儿和孕妇,当胚胎植入子宫壁之前或在其植入之后的时刻,通常称为植入期(相当于人受孕0-9天)在宫内发育的其他阶段,受到较高的剂量照射后,也会诱发胚胎或胎儿死亡。2.畸形:胚胎在器官形成期(相当于人受孕后9-42天)受到照射,可能引起在照射时正在发育器官的畸形。这已定为确定性效应。3.智力低下:照射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受损,其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直至认知功能严重迟钝。在妊娠8-15周受到照射,即受到1Sv有效剂量的照射,诱发智力低下的几率为40%。因此,在妊娠8-15周内是射线照射引发智力低下最敏感的时期,其次是16-25周。4.诱发癌症:受照胎儿在出生后10周岁之内表现儿童白血病及其他的儿童癌症发病率增高。

由于X线透视比拍片的照射量高、清晰度差、又不能长期保存等缺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基本淘汰了X线透视检查,我国由于经济的原因,农村和基层小医院还保存X线透视检查。现在CR和DR数字化拍片比普通拍片机线辐射量已明显减少,因此需要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用X线拍片代替透视,以减少患者的辐射照射量。CT扫描辐射量大于X线拍片。所以X线拍片能达到诊断要求的就不用CT扫描、能平扫就不增强,特别是对已定明确诊断而复查的病人。对于儿童、孕妇、及育龄妇女,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应优先非X线辐射检查方法。确需要进行X线检查者,对接受检查者应保护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状体、甲状腺、孕妇腹部等,使用各种方法做到升利降弊。

如果病情治疗需要、符合适应症,接受少量X具有线检查对身体无明显损害。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国际及我国辐射防护原则实施是安全的,看病的目的是为了健康,X线的检查是为了辅助我们诊断。如果X线的损害大于治疗,那么就失去原本的意义。只要我们正当、合理、优化地使用X线检查,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另一双眼睛和得力助手;错用、滥用、乱用它就会成为我们看不见的敌人。总结如下几点:

1 放射场所应设有合格的候诊处,机房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 (机房的主防护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必要时放置移动式防护屏。机房门外必须安放工作指示灯,并附有文字注释,以免候诊者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2 在进行X线诊断检查时,应以“摄片为主,透视为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有效的防护工具及好的防护方法,对非受检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头部等敏感器官必须做好防护。

3 对婴、幼儿童、青少年进行X线检查时,要求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对敏感器官进行必要的屏蔽

4 对婴、幼儿童、青少年的体检,不应将胸部透视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5 对节育环的检查,应采用B超进行检查,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农村和基层的孕情普查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做好防护,力求防护最优化。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暗室透视特别要做好暗适应,避免因看不清而增加照射时间,在确诊的前提下,争取缩短照射时间。

6 对育龄妇女的胸部X线检查,要求严格掌握适应症。

7 妊娠八至十周的孕妇内,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

8 受检者在进行CT检查时,必须对非照射部位进行防护,以保护敏感器官,减少不必要的X线照射。

9 受检者在进行CT检查时,对必要的陪检者,必须按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

篇(2)

目前,国内外主流的个人云存储产品包括百度云、微云、360云盘、金山快盘、酷盘、华为网盘、DropBox、Box、SkyDrive、SugarSync、Google Drive等等,这些产品功能各有侧重,涵盖个人的办公、学习、娱乐、社交等多个方面,丰富的免费功能吸引人们争先投入“云”海。艾瑞曾预测2013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为2.23亿,但目前国内几个主流产品的用户总数早已超过这个数字。从公开的数据看,百度云、微云、360云盘的用户数均已过亿,金山快盘个人版用户超过8000万,酷盘在被阿里巴巴收购时透露的用户数也达到1500万。

顾名思义,个人云存储是前端面向个人用户的公有云服务,它的流行依赖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云计算架构的成熟,云服务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云存储SaaS服务;其次是网络带宽的增加和网络资费的降低,以此为基础,云存储服务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体验,还拥有极低的使用成本;第三是多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据分享、协作等方面的需求,使得人们对云存储产生直接的依赖。

除了上述具有行业共性的三个因素,国内个人云存储产品所特有的“海量免费空间”进一步促进云存储的快速发展。国内产品动辄上T的免费存储容量,超过一般人的电脑硬盘容量,其可靠性和易用性可比肩大容量移动硬盘,用作数据备份或数据分享都非常方便,因而吸引了不少数据大户的青睐。更有甚者,将云存储和本地存储的角色互换,把云存储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途径。

云存储的可靠性源自其分布式存储的架构,所以云服务商对数据的容灾备份能力相比个人要高出许多,数据存放在云端能够将丢失、损坏的风险降到最低。对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人来说,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靠性也是云存储受到用户青睐的原因之一。

当然,云存储不是没有风险——信息安全一直是云计算不可回避的痛点。云存储服务也会因自身存在漏洞而威胁到数据信息安全,这样的情形已经在某些产品身上出现。目睹了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事件,大部分用户已经了解了云计算的利与弊。安全问题最终需要云存储服务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云存储服务商要努力提高自身架构安全性,以及对技术漏洞作出快速响应,同时用户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产品而忽略了人这个最大的安全因素。个人用户在数据管理上不存在合规性约束,只能靠自身的良好习惯来保障信息安全,尽量做到敏感数据不放在云端,必要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服务期限是困扰用户的另一个问题,尤其在国内云存储产品的免费政策下,服务商能否找到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健康发展,关系用户的切身利益。遗憾的是,永久免费不等于永久服务,国内第一批个人云存储服务盛大网盘EverBox已经宣布停止服务。而且一款产品一定有一个生命周期,承诺的永久服务能有几分可信度呢?相信大家还在为中国雅虎“终身邮箱”的关闭而感到唏嘘吧?

目前看来,云存储服务尚不完美,但它依然代表了发展方向。云存储服务缺点并不影响个人云存储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的得力工具,并改变人们的习惯。过去,在线存储与本地存储之间并未建立同步,人们更多地利用在线存储来分享数据。以DropBox为代表的同步服务出现之后,不同终端数据能够实时同步,使用体验大幅提升。云与端的同步也让数据分享变得更容易,“云”的精髓得到真正的体现。今天,我们已经无需再去区分存储的位置和存储的介质,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云与端已经可以无缝地形成一个整体。

在个人云存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国外的DropBox为市场培育立下汗马功劳。DropBox采用基础免费+高级服务收费的Freemium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使用云存储服务。DropBox的出现,给了人们抛弃U盘、移动硬盘等便携存储设备的理由,也省去了那封发给自己的邮件。(过去很多人利用电子邮件附件功能变相实现“云存储”。)

个人云存储产品发展至今,在核心存储、同步功能上已无差异,不过很多服务商发挥了自身固有的优势,集成不同的风格,以不同的方向去改变着人们的习惯。

云存储服务让人们的办公变得更加轻松,代表产品有Google Drive、SkyDrive和国内的金山快盘。其中,Google Drive与Google Docs实现了深度整合,用户能够方便地创建工作文档,而且能很方便地进行协作。利用Google Drive,团队成员可以共同实时地处理文档、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社交功能的集成还方便了团队成员的沟通。我们知道,平台兼容性是衡量一个云存储产品的重要指标,Google Drive能够在保证文件安全的同时支持任何设备的访问,覆盖平台包含了Mac、Windows、Android以及iOS。

在国内的网络环境下,微软的SkyDrive相比Google Drive要稳定一些。SkyDrive 不仅能够和免费的 Office Web Apps 配合使用,同时也适合桌面版Office,能够提供比Google系产品更强大的办公能力。国内的金山快盘稳定性更强、速度最快,只是相比两位国际选手,在协作办公方面的功能略显单薄。

篇(3)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新媒体是在新的科学技术下出现的媒体形式。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最先是在1967年通过美国的戈尔德马克提出来的。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心的媒体形式,是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现在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阔。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即要看到新媒体应用中给人没带来的便捷与局限,给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新媒体的应用比较广泛,是信息传播的工作,是娱乐服务平台,是企业发展的辅助,是医疗设备的完善,是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等。新媒体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隐藏着危害,所以,我在享受着新媒体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要提高观察力,了解到它背后的弊端。

首先是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新媒体的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泛,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媒体的信息含量大,其原因在于她不仅包括了所要传播的信息,还可以包括众多信息接受者的反馈,评论,建议等。它打破了传统的报刊,杂志等传播方式信息含量有限的局限。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它通过网络传播,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就好了,不像报纸还要撰写,刊登,最后发行到人们手里。因为新媒体传播信息方式简单,所以,新媒体的更新比较快,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新媒体就可以完成更新。并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打破了旧媒体传播方式不易更改的局限,例如报纸上的信息印刷错了,就不能更改,而新媒体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媒体主要就是通过网络传播,所以,新媒体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能够很快的接受到信息接收者的反馈,这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通过新媒体的先进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意见,可以实现互动。

由此看来,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克服了很多传统媒体的局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弊端。新媒体应用具有简单的传播方式,轻易的进行信息反馈的优点,但这些优点也正是它的漏洞所在。这给人们恶意造谣,语言攻击等不良行为提供了便利。通过,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方式后,各种信息跟随着出来,让人们难以辨析真假,同时,一些恶意造谣的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新媒体在医疗上的应用。新媒体在引入到医疗后,带来了许多的福利。通过网络技术引入医院后,病者挂号看病的程序更加便利了。对于病者的信息资料整理也更加方便了。医院还通过在网上建立专门的平台,方便人们预约医生,也方便人们进行相关的咨询。同时,新媒体还作为医疗的一个宣传方式,通过这样的宣传,及时的告知人们对于相关病情的预防,为人们的健康增加了一层保障。除此之外,网络平台普及世界,可以方便各地,各国医疗专家对于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医疗水平,以便于在被列为绝症的病症上做出新的突破。所以,新媒体在医疗建设中的引入,不仅方便与病者接受治疗,更是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交流,学术水平的提高。

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如果一家医院的网络平台被攻破了,将会损失大量的信息,很多病者的隐私将会被暴露。所以,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在医疗中使用新媒体技术一定要谨慎,做好防范措施。

再者是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引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在小学阶段的体现最为明显。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比较低,并且教材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懂。而我们通过新媒体的引用,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差距缩小。通过新媒体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本,而且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新媒体的学习更加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以及反馈性,使得同学们更加乐于探索知识里的奥妙。对于提高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引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工作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新媒体作为老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节省很多板书时间,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还有,通过网络上的教育平台,可以为学者们提供便捷的资料查询途径。

在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有负面影响的,例如板书少了,人们的对书写不再像以前那么注重了,网上剽窃他人作品的事件也多了。所以,对于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也需要高度谨慎。

篇(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钉住美元的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兑人民币在1:8.5左右,随着美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疲软,2005年我国开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本币挂钩多种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进入了升值的快车道。人民币升值是内在动因与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动因: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升值具有必然需求。外界压力:在国际上,我国贸易连年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美元连年走软,美日等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且近些年,以中国倾销为题的国际贸易诉讼不断增加,贸易纠纷不断。

一、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减轻了成本压力

首先,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企业和政府的进口成本。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们对原油、铁矿石、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能源和原材料日益依靠海外市场,人民币升值使我们可以用单位货币能换取更多的所需资源,不仅合理利用了国际资源,也缓解了国内资源紧张的瓶颈。再有,像航空航天,高铁建设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无论直接付汇还是靠外汇债务融资都因本币升值而减轻了负担,而且也间接地提高了盈利占比。

其次,通过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民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人民币汇率上升降低了国民境外消费成本,如出境旅游、出国留学及购买国外产品等。近10年来,中国国民出境旅游意向愈来愈强,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消费规模持续增高。因本币升值出国留学所需的担保金、学费、当地生活费等费用都有所下降,无形中为留学群体放低了准入门槛。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对国际知名品牌、国外高档商品的追求也是不断升温,尤其在名包、名表、名车的购买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升值使得国民境外观光度假、求学、提升生活档次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旅行社、留学中介和海外代购中介等也赚得盆满钵满。

总的来看,升值汇率升值带来了实际财富的增加,国民的满足感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升值过程中适当鼓励进口采购和境外消费也缓解了前几年在市场上发行人民币过多而产生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可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有很多生产规模相当、产品品质相似、生产效率相近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靠低廉的价格形成竞争优势,这些企业依靠极低的利润率维持生存。一旦汇率在某时间段持续上调,这些企业将面临亏损。这种形势会倒逼企业提升产品技术与附加值含量,把粗放生产转向集约生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商品品质,有助于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生存能力和竞争水准,在整体上增加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铺路。另外,还可以引导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激发企业开辟内贸销售渠道,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合理调整,从而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

(三)人民币升值调动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

看到我国综合国力直上青云的态势,越南、缅甸、坦桑尼亚等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把人民币视作抗风险的硬通货,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国家会扩大对人民币的需求。由此会调动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海外收购的积极性,这些企业可以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以较少的成本换取更多的资源甚至政策和上的特惠,同时可把自主研发的生活日用品、精密机械、数字信息设备等质优价廉的产品销售给当地市场,为这些欠发达伙伴国在谋求发展的行程中提供了能够负担得起的必需品。彼此交换比较优势,达到共赢的收效。如此一来,既分散了国内的经营风险,还获得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

(四)人民币升值对金融领域也有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提升银行证券系统的吸金能力,大量海外资金为规避汇率损失或为投机套利流入金融机构。银行体系中有了充裕的货币,给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企业融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股票市场因大量资金涌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也提振了投资信心。同时,政策制定者要出台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把这些硬性规定作为沟渠引导资金流汇入亟待灌溉的领域。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外币负债结构,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外币负债,同时预期人民币升值资本所有者会减少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外币贷款;增加人民币存款,减少外币存款,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

(五)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发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被动的讲,人民币升值可缓解我国和欧美日等国日趋紧张的贸易气氛,维护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出口迅猛发展和连年贸易顺差及其带动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此,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几年不断叫嚣我国是“汇率操纵国”,给我国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近些年,针对我国“出口倾销”的贸易纠纷也接连不断,比如最近在欧盟发生的“光伏案”。因此本币升值也不妨为一种奏效的解决方式,同时也为我国在其他重大国际议题上争夺了话语权。

主动的看,我国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升值。就我国经济现状来看,我们需要为自己打造良好的贸易生态,而不应因简单地据理力争给贸易发展带来障碍。只一味的说“不”只会给那些刻意制造“中国”的人凑论据。在紧张的氛围中,适时地让步展现着大国的风度和国际责任感,发挥着大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货币升值是国家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更多地人愿意接受人民币,用人民币作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投资货币。持币者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愈强,我国在国际的作用力就越大,进而为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为人民币走向际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如同光与影,积极的作用也会附带着消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均衡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波动。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带来不利影响

当本币升值时对于出口企业来讲,意味着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破坏了出口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如果企业为保利润上调价位,便会失去价格优势,以致缩减市场份额;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也会打击企业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恐慌,影响企业生产安排;下游如若减产,还会影响上游的供给,扭曲了正常的国内资源配置状况,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人民币升值会对就业局势造成冲击

我国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占比较大,人民币升值挤压企业利润,尤其是在那些靠低利润维持运营的企业,面对生存危机企业难免会有减员增效的冲动,企业职工将面临着失业压力,而且也缩减了给每年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进而加剧社会动荡。

(三)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将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四)人民币升值还会触发金融风险

人民币升值期间,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大量国际游资就会乘机而入,投资我国的资产项目,尤其是那些流通性较强的金融资产,从中赚取汇兑收益和资产上涨的利差。

(五)人民币升值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热钱看好套利机会涌入国内市场,国家会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更多货币,市场货币供应增多,导致物价上扬,进而触发导致通货膨胀。如果预期升值接近尾声,国际游资会大量出逃,导致某些企业资金周转吃紧,影响社会生产。这些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冲抵预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政效果。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中都是投资拉动型和出口依赖型占主导地位,但自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压力大增,使我们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保证长久稳定。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刺激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对内贸市场给予更多地重视和扶持,依靠投资和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同时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以应对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积极拓展海外新市场,调整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出口受影响较大,我们可在保持这些区域的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发其他市场,如中东、东盟、非洲、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同时,不同贸易区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机会发现新的新技术成果和廉价资源,可为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条优化带来机会。

(三)采用金融工具多样化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人民币进入持续升值期间,我们可以运用多种金融产品或其组合来减少因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从出口方面看,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下,出口企业面临因放账时间跨度带来的结汇损失,企业可以在贸易谈判时缩短结汇时间。反之进口企业可以借助升值期间延长付汇期限。另外企业还可以合理借助其他金融产品,如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经济稳定,银行系统稳健,人民币汇率逐渐趋于均衡,中国应适时地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我国汇率制度相对稳定,为国内企业做跨境结算减少了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

(五)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升值过程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汲取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对外汇储备机制作些调整,对民间储汇进一步放宽,把国家储汇和民间储汇的结构保持在更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控制央行的过度干预,以其他经济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除此以外,还要及时推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兑换改革,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

结语

总之,近期来看,美国会逐步退出QE(量化货币宽松刺激计划),世界发达经济体也在逐渐恢复,我国目前为调整经济结构可能会降速,因此汇率升降会有反复。从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应还有升值空间。我们应借助形势,充分认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采取科学的应对之策,确保我国经济在整体上的良性发展。(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美华.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李红梅.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8).

[3]杨芳,路宏.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和路径选择[J]. 甘肃理论学刊, 2010,(05).

篇(5)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经济增长方式; 技术创新;人力资本; 现代产权制度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九五”期间就提出来了,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两个转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为什么十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说没有真正转变?为什么现在到了非转变不可的地步?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靠什么来推动?笔者试图用发展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一、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实践发展经济学在不同的时期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强调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属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路径,很符合发展中国家早期的经济发展实际,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家特别重视研究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属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路径,很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笔者试图把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践结合起来说明,作为经济发展初期的手段,劳动和资本的作用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已出现递减,潜力不大,而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说明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和所依靠的手段。

(一)贫困的恶性循环论与引进外资和政府投资

贫困的恶性循环论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1953年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上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循环,这两个循环相互影响,使经济增长难以实现,使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境地之中不能自拔[1]。

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模型如下:

低购买力低收入低储蓄

投资不足生产率低资本形成不足

该模型的含义是:资本缺乏造成了低水平的供给和低水平的需求,低水平的供给和低水平的需求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这个理论真实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是缺乏资本。有没有办法呢?有,政府集中投资和引进外资是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的有效路径。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或者说发展中国家政府对资本在初期的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与纳克斯的理论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借助外力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借助政府力量进行集中投资。来自这两方面的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军在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率在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而且至今没有造就许多与中国经济规模和增长率相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自己的企业。于是问题就变成:在微观经济基础上看来比较薄弱的条件下,中国经济何以保持高速增长?结论只能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不是靠本土企业,而是靠政府每年规模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与外企投资”[2]。但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外资的经济增长路径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外资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民族经济的安全隐患,这可以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总量影响和对某些行业的垄断控制进行判断。商务部测算,如果按照现在的招商引资速度,到2009年直接外资依存度,即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将达到50%,若按投入产出比1:1计算,一半GDP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外资反客为主,左右的我们的经济,这是非常危险的。从行业看,目前外资已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控制了定价权,从而控制了这些行业,造成了对消费者不利的局面。明显的是啤酒、水泥、感光材料和汽车,这是外资带来的利与弊。中国因为传统体制的惯性,政府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下面以7年积极财政政策为例说明其利与蔽。

政府投资以1998―2004年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为例,中央政府共发行了9100亿人民币的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债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平均每年8-9%的经济增长中大约有2%来自国债投资。但是巨大的国债造成财政安全存在隐患。因此,无论从财政安全上考虑,还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虑,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再依赖政府投资。不仅外资和政府投资不能无限依赖,任何资本都不能作为长期的无限的经济增长手段,可以永远依赖,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目前发达地区已出现了明显的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因此,贫困的恶性循环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无视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一味依赖资本就会出问题。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发挥劳动的比较优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来的,比贫困的恶性循环论晚几年,也属于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但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增长路径比贫困的恶性循环论要宽。该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只是资本,还有劳动,并且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换,二者的比例由市场上两种要素的价格比决定[1](P30)。即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选择劳动替代资本的低成本之路,实现经济增长。这无疑对劳动力丰富的中国是很有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引进外资,另一方面企业采用劳动替代资本,发挥劳动的比较优势,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低成本、加工业为主的发展路子。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但是,在繁华的背后,我们也依稀看到了比较优势的悲怆。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出口工业创造的利润中中国只获得了8%,其余92%都归外国了 [4]。尽管如此,反倾销此起彼伏。我们气愤,但我们更应该反省和深思。长期依赖劳动的比较优势,以农耕经济的心态忙于计算如何以更大量更低的价格占领地球另一端的低端货铺,却不知道这种做法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脱身,一旦国际经济有任何风吹草动,一旦对方不乐意,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贫困的恶性循环论都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这两个理论提供的经济增长路径对发展中国家早期的经济发展很适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现象的出现,主要依靠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早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路径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转向以技术进步为主推动的经济增长路径。

(三)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与购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

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索洛提出来的,库兹涅茨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率=资本贡献率×资本增长率+劳动贡献率×劳动增长率+技术进步增长率 [1](P31)。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发展阶段越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技术进步不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因此,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我国在引进外资、增加政府投资、充分发挥劳动的比较优势时,深知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的因素潜力还较大,另一方面技术研发成本很高,风险很大,因此,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都倡导进口技术和市场换技术。购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的选择是理性的,但结果却是悲凉的,总体上说,付出很大、收益较小,虽然既有企业的因素,也有体制的因素。但是,它告诉我们别人的技术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杠杆,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内源型的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传统要素的潜力越来越小,主要依靠自有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共识。但是,除技术以外,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

(四)全要素经济增长理论与产权制度改革

全要素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又叫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其含义是经济增长除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外,还取决于技术、制度、人力资本、知识、生产规模等。其经济增长模型为:经济增长率=资本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劳动带来的增长率+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即全要素增长率是指除资本和劳动这些传统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带来的经济增长率[1](P32)。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反映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全要素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综合指标。我国以农村土地和城市公有企业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举世瞩目的。目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促进提升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等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发展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

通过前一部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更新经济增长理念

库滋涅茨对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最经典的,其含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而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6]。该定义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其一是,经济增长的实质是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即经济增长不是单纯的供给量的增加,而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给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能力具有持久性,抵抗外力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较强;其二是经济增长需要的条件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思想意识的进步,即经济增长表现为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

3、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力资本的积累等

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随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而加深。我国从总体上说处于工业化中期,一些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科学技术的作用愈来愈显著,自有技术成为支撑微观企业和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同志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目前,制约我国自主创新的因素既不是人才,也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科技体制。因此,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建立产研结合的体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通过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因此增加对农民的投资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之一。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分析了美国200多年农业发展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农业的成功在于向农民投资,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受传统农业约束的人,不论土地多么肥沃,也不能生产出很多粮食,节俭和勤劳工作并不足以克服这种农业的落后性。”“发展特别是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实物资本的投入,更需要在农民身上的教育培训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7]。。这些真知灼见对农业人口庞大的中国意义更大,如果我们不加大对农民及其子女的投资,就会导致“盲流的子女还是盲流,民工的子女还是民工”,集约式增长的后劲就不足。

(作者杨宏翔系绍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0

[2] 张军.中国经济强大了,为什么企业没有强大?. 解放日报[N] .2003.10.23

[3] 杨继绳. 经济学家茶座第一辑[J],山东人民出版社

[4] 李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经济日报[N].2005.4.13

[5] 张五常.经济解释[M].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9

[6] 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4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这种经济结构与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

晋江一中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各年段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我校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确立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1.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1999年建成纯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办公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处室管理系统、科室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系统、浙江大学校校通平台、K12资源库、建库王等。全校计算机400余台,配备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和学生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器5台,主干交互式交换机一台。2001年7月开通宽带网。并和全校的教师宿舍并网,联成整体。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与教改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建成数字化的校园网以来,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运用的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运用、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并组织了幻灯片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和教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能系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3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课来培养的。学校根据中学课程的要求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并安排了学生集体上机时间,机房全天开放。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林金焕老师主讲的《如何上网找资料》,王灵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中的数据处理》,林德田老师主讲的《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林松辉老师主讲的《如何提高师生的网络应用水平》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较扎实地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

2.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后,各年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2008级高一年段成为开展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基础年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改革的课题。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通过晋江一中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部署、指导和调控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选题阶段。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晋江一中2008年级关于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通过校园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举行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报告会,评议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整合教师的选题和学生的选题,确定最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

在开题报告阶段,通过校园网指导老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和上网,了解课题背景资料,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将全年段51个课题150个课题小组全部实行网络管理。

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各课题小组把查阅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保存在各自的资料库里。

在结题阶段,各课题小组把活动过程和成果制成网页,实现成果共享。

以上通过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管理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课程管理特点。同时,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还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量化管理。其中包括:课题选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计划、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方案、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表、学生个人小结、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教师感言等。

2.2 师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要求,有的社会调查的内容较多,如《关于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研究》《晋江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状况调查》等。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如《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但不论哪种内容的课题,都必须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数据的处理。

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的对象、形式和过程。课题《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较完整地体现了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从网上下载整理了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四集动画介绍

《帝国的崩溃》,再现了美英军队攻击伊拉克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三集动画介绍《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示意图》,展示了双方的军力部署及打击过程。还有《的产生与发展》《伊拉克的历史》等等。同时,他们还组织参观了某部驻晋江导弹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代军革的动态。为学生撰写个人小结和结题报告准备了十分充分的资料。

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和光盘,又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研究性学习51个课题都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制作成网页。在课题小组的网页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1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中国有较悠久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学生的潜能开发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扼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3.1.1 课题研究促进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即从原来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我校开展的《建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从横向看,涵盖了高中的所有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到文综、理综、音乐、美术等。从纵向看,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有网络的运用,探索学习的特征与内容。心育工作的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从研究内容看,由于师生全员参加,研究过程体现了选修课、活动课的特点。如《对晋江市旧城改造的思考》《晋江城关学生早餐问题透视》《商业英语在晋江外企中的运用》等。这样,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1.2 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找到方法,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青少年上网聊天的利与弊》《关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思考》《晋江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透视》等等。这些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都能有较明确的答案。由于把研究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对于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3.2 课题研究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使有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在抓升学率时,过分强调突出教学的内容。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另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形式,如因材施教、启发性、趣味性教育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也有的课题小组只停留在“提出问题”,即确定课题这一形式,没有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里。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开展的。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课题组都能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为:

3.2.1 拓展和丰富了学科的知识。如《海尔空调在晋江营销情况调查》,把高一年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如《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最值问题的探索》,把数学原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晋江一中高中生体育活动总量调查与分析》等。

3.2.2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各课题小组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确了调查主体的实践性和目的性,注意了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调查》采用了个案调查法,《晋江市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流向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晋江城关个人书店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这样,使调查内容的丰富、具体与调查形式的灵活、多样有机结合起来。把调查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整合、处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又使调查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2.3 学生初步接触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查阅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等。利用网络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也为高二年级学习唯物辩证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3.2.4 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使得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开放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课题,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使他们从狭窄的时空观中解放出来。《中学生与网络文化》《英语口语在晋江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则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使他们能破除封闭的思想,从滞后性思维逐步转向前瞻性思维。另外,还有许多面向社会的研究课题,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了思维独立性和宽广性的品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本课题荣获泉州市优秀课题一等奖,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很成熟。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7)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与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深化与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现实状况,分别阐述了两馆整合的利与弊,并提出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新模式,从而实现服务范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构建起面向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1. 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图书馆事业 

 

1.1 李长春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图书馆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1.2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正进入新的高峰期。先后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确定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至1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控制的主要指标。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 

 

1.3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重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社会公众都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共用社会文化设施。” 

 

2.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状况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属于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应该对公众无条件开放并提供免费服务。而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目前主要是针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 

 

2.1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受到地方财政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总体上并不让人乐观。当前的困难主要为:一是购书经费严重不足,二是文献信息资源匮乏,三是专业化人才短缺,现有人才队伍亟待培训提高。再加上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了文献采集量不断减少的问题。很难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致使读者人数不断减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整体上有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 相比之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馆藏资源日趋丰富,馆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学科结构配备趋向合理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成熟,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据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获悉,我国1000余所高校图书馆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从这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显得十分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文化需求。 

 

2.3 在这一点上,高校图书馆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从学生学费中拨付,相对来说资金比较充裕,能够加大对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可以适度补充公共图书馆投入不足的局限;二是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充足,也就具有了馆藏图书的优势,可以弥补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短缺、服务群体需求量大的局限;三是高校图书馆人才济济,专业齐全,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有所作为,弥补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不足的局限。 

因此,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和高层次的专业人员,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以往许多棘手的事情变得迎刃而解,这就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整合提供了可行性。 

 

3.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方式 

 

3.1 局部合作,也就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通过签订协议只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馆址、人员、经费、设备设施等不在合作范围之内,只在文献资源的共同利用方面、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同建设等方面进行局部合作。 

 

3.2 全面合作,包括人员、经费、机构、建筑设施、资产设备等等全方位的整体合作,这种方式涉及到行政体制、资金来源,人员编制等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整合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种合作方式运作起来比较麻烦,好多环节需要细化,不容易开展工作。相比之下还是前一种部分合作的方式比较可行。 

 

4.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有利方面 

据统计,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数量达1794所。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文件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为了能在教学评估中顺利达标,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所购图书的种类、复本数迅速增加。图书多了是好事,但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至少有六成处于“冬眠”状态。 

4.1 我们知道,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合并前各馆独立采购,同一种书籍公共馆和高校馆都购有复本,严重浪费了资金,如果合并后两馆共同制定采购计划,按学科种类分别购入相应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且分别购买或开发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这样才会避免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4.2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后,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工作人员既为校内读者服务也为社会读者服务,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发挥了更高的使用价值;经费由图书馆统一调配,避免了资金的浪费;整合后图书馆的馆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优化,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既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阅读提供服务,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同时,合作共建还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开放,为高校师生提供社会实践的课堂。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谋发展、互助多赢的新思路无论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还是从读者利益的角度看,都是切实可行的。

5.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不利因素 

 

合并后的图书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实现了两馆资源的互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5.1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人员安置、规章制度等管理体制问题。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分别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必然会为整合造成许多体制上的障碍。 

 

5.2 图书馆合并打破了原有的图书馆格局,对工作人员的内心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原来形成的默契关系因合并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有可能在图 书馆内部产生派系,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5.3 整合后有可能使用高校的馆舍,也可能使用公共馆的馆舍。这样势必会造成一部分社会读者或学生读者的不便,不愿意浪费太多时间去图书馆借书,会使读者数量下降。 

 

5.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任务与侧重点也不一样,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很广泛,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高校图书馆侧重于对教师、学生的教学指导,而公共图书馆侧重于社会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与指导阅读。两馆合并后在服务能力、服务对象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 

 

6.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新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多所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实现整合:2001年9月,聊城大学和聊城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大楼投入使用,成为我国第一家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双重任务于一身的图书馆;2005年以市校共建实现整合的大庆市图书馆和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投入使用;宁波市计划财政投入4000万元专项经费,从2006-2010年,建设三馆一体的数字图书馆;2007年3月30日,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深圳市科技图书馆隆重开馆;2009年9月26日,由洛阳市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图书馆举办开工典礼仪式。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实行共建,这一全新的办馆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初步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遵循“资源共享、合作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从文献、设施、人才、读者等资源的全面整合入手,努力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功能的拓展延伸,服务范围的相互渗透,资源优势的相互补充,构建起面向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作为全新的办馆模式,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实行共建共享、共谋发展是创新之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笔者所在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5月),是我国较大的综合性图书馆,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东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图书馆,也是全国创建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古籍藏书独有特色,一些海内孤本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由于其历史悠久,馆藏丰富,享有“塞北藏珍第一家”的美誉。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藏书、图书目录、文献检索、信息服务以及图书馆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曾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目前,馆藏图书达到110万册(卷),每年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仅为6000平米,由于历经百年风雨,且年久失修,目前已残破不堪,楼体出现多处裂痕。再加上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仅为6-7度,很难保证正常接待读者。鉴于此,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投资7000万元,建设齐市图书馆新馆。新馆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建成后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借阅环境更为优越,将大大改善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目前新图书馆大楼已建成2年,且外部装修也已完毕,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内部装修及设施无以为继,已停工很长时间。前段时间,也曾考虑过与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合并,由齐大投资装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已搁浅。当前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探讨、积极筹划,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图书馆早日搬进新馆舍,让公众尽早利用上新图书馆。使其成为齐齐哈尔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为魅力城市再增添文化魅力。 

总之,共建、共享是一条联合发展之路,在合作方面有很多的方式方法,我们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图书馆内部凝聚力,探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方式。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双赢,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董艳绯,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0):1235. 

[2]宋淑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60-62. 

[3]廖球,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09):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