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篇(1)

随着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的改革,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1]。现在虽然很多高校意识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正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是还是存在重视力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等问题[2],目前很多大学生也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等问题[3]。针对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保障大学生能够更好面对就业。

2 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大学生有效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的不断认识,高校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许多高校都开始把建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作为整个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来抓,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许多高校在安排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除外,还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需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真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4]。可是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大学生职业判断力不足等。

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大学生科学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开始职业规划的前提,只有深入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阶段虽然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教育,可是大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氛围,而且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训练,导致他们不能准确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缺乏自我认识,在毕业前丝毫没考虑过未来的职业选择,在此种状况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会存在问题。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不够。大学时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门开展了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课程,可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上课时不认真听课或者直接逃课,这导致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不认真对待。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就业和薪资已成为了学生的首要目标,至于专业是否对口,职业是否符合自身兴趣已成为了大学生在就业后在会考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因为专业不熟或者对工作不感兴趣而出现的频繁跳槽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就是大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正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有很好的定位,并积极的指导学生朝规划去奋斗,为自己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而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样才能保证将来职业选择的正确性,保证就业后工作的稳定性。

大学生职业判断力不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需要大学生对自我的全面定位,对职业的知识储备的完善,职业所需的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可是现阶段存在着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存在不准确的判断,在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过于理想化,甚至不符合实际。这主要也是因为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对于社会上职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过于片面化,不了解社会真正的需求,不了解职业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可供选择的职业和职业方向。大学生对相关职业没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就很难了解各个分类以及各个职业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不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措施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提升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的内驱力,只有加强大学生省职业规划意识,才能够指导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学校要做好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舆论引导和宣传,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职业规划经理人的讲座、演讲,职业规划相关比赛,职业规划现场活动等形式进行职业规划的宣传和指导,积极的传播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作用等,营造好职业规划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不断的增强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在职业规划内容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的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和深化自我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进行职业选择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不断要安排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增加他们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公司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让他们对外部的职业环境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积累经验,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并及时的进行调整和补充,保证未来更好更好的适应社会。

篇(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上大学已成为学子的普遍追求。每年持续增长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难以与社会所具备的工作岗位资源完全吻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遇到就业难题。因此,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0多年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用愁,因为国家、学校包分配,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确定了就业方向。但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度,如今的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太多。从过去包分配到现在的就业竞争,有不少大学生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珍惜大学里学习的时间,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因此,各大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学校的科研、文化建设上,相比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多偏向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当然,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o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是很必要的。除了院校,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在大学时期,有很多的事物分散学生的精力,很多大学生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量。多数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一门选修课程,对他们的综测分数、成绩排名等没有影响,所以并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二)相关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我国不少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还缺乏经验,更谈不上拥有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大多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院校,为学生上课的教师师都非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例如诸多院校为学生选择的就业指导课程负责教师,就是各学院年级的辅导员或者某一科专业任课教师。这些非就业指导专业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只是把一些相关的书籍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遍。这样非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而是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不愿意上这门课程。

(三)课程内容较零散

近些年,教育部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上越来越重视,为此还对该课程作了严格要求,但并不全面。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学要求》中,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了大致的要求,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指定的教材。在我国出版物市场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也比较缺乏,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没有订阅相关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辅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只能根据他们在网络上、生活中的见闻给学生们授课。没有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教材的辅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分心,不能充分理解老师讲述的知识要点。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改变思想观念方面,不仅是本科院校的领导、教师要有所行动,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订购相对专业的教材、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授课;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中享有声望的名人、名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学习会等,让学生提前对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有初步认识,为还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以为然的学生敲响警钟。

(二)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

大多数大学生都需要在本科院校度过四年光阴,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也不同。例如,大一的学生刚踏入大学,刚开始大学生活,这个时候一味地鼓吹就业形势不明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学生对未来产生迷惘。大三的大学生就很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白他们所需要提高的素质、技能等。这就需要本科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要为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应该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里不间断地开展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四、结束语

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非凡。高校应该解决缺乏师资力量、课程不系统等问题,重视课程的设置,为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让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理峰,庄肖冬,徐青.大学生生涯辅导创业启蒙 [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7-01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如何促使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使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获得长期有效发展,增强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经济在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并没有对就业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持有错误观念,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偏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就业教育工作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之间具有一些共性,但也有着本质区别,如教育方法存在差别。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分配机制具有较大不同,相关人员要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观念,对就业教育工作加以重视。

(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一些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多数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一些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指导思想缺乏深刻认识,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教育,忽视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仅在毕业前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较差。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多数高校认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就业指导教育,以提高就业率为主要目标,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与社会需求缺乏科学认识,大学生在就业时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就业期望超过正常水平、就业心态不健康等,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完善,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对其思想进行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措施

(一)促使大W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1],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竞争意识与责任感,做好就业思想准备。要加强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如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等。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掌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大学生在确立就业观念时要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长期有效发展。

(二)明确科学就业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应促使大学生对就业目标进行明确,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理想,如积极投身基层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等。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使其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专业课教师应对专业本身进行系统性介绍,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促使学生了解自身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确立就业目标。

(三)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促使学生顺利进行就业,要积极创建高校就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就业形势,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掌握所学专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为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做好全面的准备。

三、结语

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并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重要性 心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大学,对大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对于大学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需要从事大学就业指导的相关老师,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的角度激励大学生们要努力的学习就业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工作,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要认识其重要性,并且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解决大学生对就业产生的疑问,甚至是盲目的就业利弊等等。所以本文对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对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对就业的认识进行分析。

1 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探讨

由于大学生对于实际的找工作过程中会存在着盲目性,对于寻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的疑惑。例如,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形势以及劳动的合法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疑惑,从对实际的工作认识上来讲,就业指导课程就要涵盖这些知识,因此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从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来讲,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那些多次寻找工作失败的人进行一个心理的辅导。在当代学生的心理比较的脆弱,但是需要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们开一扇心理的门,为大学生们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根据数据的统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就业环境下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一项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因素的措施。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就业的影响探讨

2.1 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为出身社会打下基础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以后进行工作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要进行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以后提供重要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从心理的辅助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由于大学生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因此其适应能力也是有着不一样的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尤其是大一的时候,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人认为到了大学就学习轻松了,其实不然,如果你想要获得好的收获,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多各种各样的新课程,很多同学在学习的竞争上很激烈。有一些同学就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以前的那种中学成就感就莫名的消失了,接着而来的就是激烈的竞争,对于那些性格上喜欢争强好胜的同学就是一种打击,因为来到大学学习的同学很多都是非常优秀,就会造成他们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就能打开他们的心结,培养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大学生。

2.2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当代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代,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与此同时还要契合企业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课程,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家庭的小宝贝,缺乏交流能力,很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就使得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因此在大学生活中,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处理相应的人际关系。所以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的交流能力进行培养非常必要,因此从大学生的心理指导上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关于大学生交流的例子,有一个身体比较弱小的女生,由于性格内向不会交流沟通与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误会,而那个女生在平时本来又是很霸道,经常会做一些影响他人的事情,由于这个小女生觉得说不过,就刻意的回避问题,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很窝囊,因此就对其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心理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交流能力的疏导,倡导他们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为以后的就业训练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这样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到以后工作中需求的交流能力。因此实现交流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势必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多元化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认识 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是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加平和的接受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转变。在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课程的专业教导,通过实际的例子,比较生动的将就业课程的教学与现实的工作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对就业课程的关注,而且从课外也要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中不会手足无措。

3 总结语

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就业经验;在学校进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难题,为造就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在大学进行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出一批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实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素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就业 大学生 社会角色 定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变。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的变化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一年胜过一年,其影响当然涉及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据相关部门预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59万。比2007年多64万,达到历年毕业生人数最高峰,所以,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校扩招。高校扩招在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造成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相对下降,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 经济运行情况所致。目前,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不是很理想,难以提供相应多的就业岗位。

3 教育体制的漏洞。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设置与职业、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不适应社会需求。

4 对大学生就业辅导重视不足。据2007年9月21日中国妇女报报道的调查显示,有九成多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开设的就业辅导“很少”,表示“很多”和“比较多”的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0.4%和1.2%。甚至有4.4%的人明确表示“学校没有就业辅导课”。

5 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因此不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正确的规划,这也是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因为高校扩招等原因,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还应从影响社会角色定位这个角度才能更全面合理地看待这一问题。正确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客观评价大学生群体。

二、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与大学生就业

“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化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青年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化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主要是预期社会化,为以后的角色扮演做好准备。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大学生特有的不成熟与未来角色要求的差距,要求大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主动地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改革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既给了他们诸多机遇,也把挑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势之下缺乏相应指导的大学生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了问题,即角色定位发生了错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就业的困难。为此我们应在变迁的社会环境下看待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就业问题。

1 对家长依赖。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富有个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他们的独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特别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过于疼爱。一切都为孩子包办。结果是使孩子逐渐接受了这种“包办”,造成他们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的缺乏,不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作出正确定位。同时在现实就业中。父母的关系网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想,强化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行为。另外。大学生的父母多以孩子上大学为荣,乐于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给了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待遇,而这些大学生们也接受了父母给予的光环,视自己为“天之骄子”,使得他们无法认清自己的角色。他们的社会角色难以正确定位。上述原因使大学生对自我的期待值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或多或少地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错位。

2 社会舆论的过度关注。以前社会往往是将大学生视为精英、社会的佼佼者。似乎大学生无所不能。因而被称为“天之骄子”。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舆论又将大学生贬为只会考试、空谈理论而无真实能力的无用之才,媒体的炒作常常让大学生惊慌失措,角色定位出现错乱。

3 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角色不清,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期望值过高,特别“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的刺激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许多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缺乏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他们不能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必定造成他们角色成功转换的困难,使得他们难以尽快适应与学校环境不同的工作环境,

4 用人单位培训环节的缺失。用人单位大多讲求实效,他们往往把自己本应担负的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推给高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同时又给大学生以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不经培训就能担负重任并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其结果常常使他们对大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这里不难看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不满对方的表现,是因为彼此都出现了错位。

三、结语

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无法置身度外。更不能手足无措,他们必须在接受教育和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自己的社会角色及进行合理定位,重新认识自我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锐减。比2007年减少8.2万,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报考人数下降的情况。考研热的降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务实,不再盲目崇拜高学历,正在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定位,进而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胥英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1.组建高效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学科知识。尤其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困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乐观的就业思想,顺利毕业就业。

(2)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品德素质,关系着教育效能的发挥,关系着校园风气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严于律己,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以好的形象来教育学生,增强自己的教育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决抵制社会上的负面效应,以自身的高尚精神和浩然正气做好学生的榜样。

(3)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调查总结,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要具有资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加强学习就业指导理论,更要努力提高本身的分析预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正确及时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

2.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为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能够客观面对现实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其次要培养学生公平的竞争意识,激烈的就业竞争需要大学生学会推销自己。最后社会应为大学生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就业环境,保障大学生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找准自己的位置。

(2)职业道德教育。现实社会中, 很多单位在用人时,多以品德为主来评判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踏实认真、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要通过就业实习或实践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就业诚信监督机制,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列入档案,并将大学生的诚信信息放上网,让舆论监督,使大学生领悟诚信的重要。

(3)创业教育。第一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创业是挑战自我的行为,是勇敢者的表现,同样也是一种就业方式。第二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开设创业选修课,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培训等,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3.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方式

(1)大学生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的教育工作当然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所以,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以达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理想的效果。

(2)社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关心了解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特别是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评论,让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就业情况能够清楚明白。目前社会上出现一些高端产业的人才严重不足,一些被大学生看好的单位却是“供大于求”的现状,这就要求大学生认清当前国家的形势,结合自己的专业,去迎合社会需求,学会学以致用。

(3)与家长的沟通教育。在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上,家长也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学校也要同时让家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多体谅、多关心自己的孩子。通过家长会或班级群的方式统一学校和家长的战线,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而努力。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和正确的就业意识,从而使其顺利就业,为社会发展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 风.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2):45―46.

篇(7)

1.1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在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态势下,社会各种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国有、私营、个体、民营等经济形态都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大学生不顾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方位发展,一味地看重大型、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不屑一顾,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私营企业求才难的矛盾凸显。

1.2大学生缺乏社会求职经验。大学生在高校校园中,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而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缺乏社会经验和求职技巧,这也是问题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迷失在就业选择的路程上。

1.3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大学生群体还未建立完全的自主意识,对自主创新缺乏探究精神,由于缺乏一定资金的支撑,还必须依附于家庭的资助,因而在创业过程中还举步维艰。由上可知,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就业作为日常教学,纳入大学四年的全程,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的高校辅导,进行系统化的就业体系创新与优化。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分阶段的重要意义分析

2.1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的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与其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息息相关,高校也义不容辞应当承担起为大学生指导人生航向的重任,必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为大学生构建大学四年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分层次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做好就业知识准备和就业心理调适。

2.2高校教学优化改革与创新教学的需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优化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学模式,以全程、分阶段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欢迎,用高评价和高反馈信息,证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全程、分阶段优化体系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全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员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素质、提升自我评价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进行就业指导规划的体系构建:

3.1适应性教育———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探索期

初入大学的一年级阶段,是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角色适应期,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大学的意义、特点及专业,鼓励一年级大学生一入高校,就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并以奋斗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个人生涯的拟定和设计,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用正确的大学成才方法,实现由高中向大学的适应性转换,进而辅导大学生制定成才方案及四年的分期具体步骤,体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在适应性教育的就业探索期内,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具体讲授内容应当包括: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教育;角色转换期的适应性心理教育。总之,在大学一年级的适应性探索期内,必须让新生明确其专业与就业职业之间的关联,初步确立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3.2认识性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就业定位期

大学二年级学生要进行逐步的人格塑造和智力成长,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用适应性学习阶段转为专业学习准备阶段,在公共基础课结束转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二年级的期间内对大学生进行以认识性教育为主的辅助,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定位;确立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的认识和定位;重视职业规划团体辅导,解答大学生职业咨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职业迁移能力的教育。

3.3专业性教育———大学三年级的就业实践期

大学三年级已经是大学专业的完全学习期,也是学生储备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期间内应当以自己的专业为主,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学习,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辅助其与职业目标相适应,进行职业与专业的调适,进行具体的辅助与指导,重点包括: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指导;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指导;社会相关就业信息的提供与指导。

3.4就业教育———大学四年级的毕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