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1: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篇(1)

一、面临的挑战

当前,县级广播电台既面临着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同类媒体的竞争。当前,同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县级广播电台除了面临县级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还有市级广播媒体、省级广播媒体和中央广播媒体。在新闻宣传上,中央及省市广播媒体“居高临下”,显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对受众的号召力,县级广播媒体在经济实力、硬件设施上差别很大,处于劣势。而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市场资源的争夺又异常激烈,导致县级广播电台面临的压力剧增。

(二)其他媒体的挤压。一是传统媒体的挤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把广播从主流媒体挤到边缘媒体的位置,广播业受到重大冲击。这个冲击甚至还来自音像、期刊等。不可否认的是,广播在传统媒体中的份额很小。二是新兴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使得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发展强劲。包括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小视的。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县级广播电台除面临外部环境的挤压和冲击外,自身也普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县级广播电台创收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普遍存在创收增幅落后于县域经济增幅的问题。这一方面表明了县级电台的市场空间的大小是受县域经济发展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县级电台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亟需发挥。二是创收手段单一。从目前看,县级电台创收的手段还是以广告创收为主,占到电台收入的80%以上。由于面临着其他媒体对广告空间的挤压,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广告市场空间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广告“单打独斗”,力量显然不够。近些年,一些县级广播电台尝试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创收手段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

在看到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也有着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发展给广播开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转型,从而给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在地面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高质量地接收声音、数据信息。因此,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甚至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上数字广播,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节目,并实现同步交流,这些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改变了以往听众只有通过热线电话与电系的方式。

(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产生了新的传输方式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制造出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他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弥补了广播的不足。广播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至少能体现三大优势:一是通信技术使广播彰显机动快捷的优势,随着卫星电话、手机等移动无线通讯工具的普及,一部手机电话就可以在无线信号覆盖的任何角落随时发回现场报道。二是手机短信使广播扩大了与听众的互动,听众参与机会的增加,互动性的提高,极大带动了收听率的提高。三是互联网使广播的功能得到延伸,广播与互联网联姻后,广播电台播出的声音版节目就有了文字版和图像版,主持人可以在网上节目预告、征求听众意见、讨论问题甚至聊天。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市场空间扩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提高,为广播拓展了空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日益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媒体的经营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县级广播电台近几年收入的提升是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二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车族”数量猛增。车辆的增加扩大了广播的收听群体,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有人说,现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广播电台发展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三、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对策建议

篇(2)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都是无风险发展,而未来,风险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个100年未见之变局。

现在,中国经济是什么经济?

本质是过剩经济,相比于之前30年的短缺经济,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游戏规则、增长动力、未来的基本面表现将完全不同。

所以说,当下的中国经济好与坏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是不是已经作好准备,意识到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需要的绝对不是投资什么,或者明年GDP增长多少,而是在一个大的历史周期里思考中国经济的下一个10至20年。

否则,你的企业将没有未来。

认识巨变,转换思维

如何应对这种变局,最重要的是转换思维,认识到这种巨变。

今年5月份,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概念以后,每个人都在谈新常态,这三个字确实对未来中国经济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新常态究竟是什么?

新常态是抛弃“保8”思维。我们一直在讲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而我们每一次分析季度数据时候,总是停留在以前的“保8”思维。很多人认为7.3%差,其原因是什么?因为有参照系是8%,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在8%以上。

但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经历这么多年,我们的表现已经是最优秀的。1978年到现在我们的增长增速是最高的。

2013年GDP增长是7.7%,到今年第三季度的7.3%,很多人认为经济形势很严峻。但去年的7.7%靠的是什么?

靠房地产!中国经济的本质就是房地产经济。

三个数字可以说明房地产对我们的经济来说有多重要。在去年7.7%的增长中,房地产贡献率超20%。去年地方财政收入6.9万亿,房地产行业一项4.1万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70%。去年全社会融资额是17.29万亿,房地产行业去年的到位资金是12.2万亿,占全社会融资额的比重超过70%。

而最近,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买房子的人现在在卖房子。中国房地产的供需基本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房地产增速减缓,钱正在流出房地产市场。

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据我判断:

第一,未来10年,80%以上的开发商会倒闭。

第二,中国未来只有20%以上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有希望。政府一旦救市,这些地方的房价一定往上走。

第三,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政府对房地产的影响力只有20%。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目前房地产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房子多了没有投资价值。

大变局都变在哪里?

为什么说未来30年是一个大变局?因为和前30年相比,未来30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二者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第一,过剩经济将取代短缺经济。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是短缺经济,中国人把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发挥到极致,想方设法创造物质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现在中国经济的本质是过剩经济。短缺和过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其游戏规则、增长动力都有所不同。

第二,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发展。

经过过去30年的大干,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却缺乏国际竞争力。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地位达到46%,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差4个百分点。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实现将制造业从大到强,另一方面还要把服务业做大。

讲到,未来中国发展要体现两个概念:城镇化、服务业。未来围绕这两点,中国经济结构会进一步改变。但是制造业会不会被弱化?而当前全民似乎出现了轻视制造业的倾向,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样把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制造业崛起、工业业的未来联系起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第三,“玩乐经济”将取代“吃喝经济”。

前30年,中国经济本质是温饱经济。而现在,中国人均GDP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6700美元。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上升非常快,对“玩乐”的追求超过“吃喝”。未来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已经从“吃喝”两个字逐渐向“玩乐”两个字倾斜。

第四,人口过剩大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劳动力人口就已经开始下降。尽管三中全会放开二胎生育,但因为观念、经济压力等原因,今年符合生育的1100万对夫妻只有70万生二胎。中国经济五千多年的发展,就是靠人口红利。现在如果人口短缺,人力成本上升,中国还能靠什么?

未来30年的挑战和机遇

提出“新常态”,我认为大家必须要有新思维,新常态下面的机遇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作为企业家,要认清机遇、挑战之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会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如果按照金融危机的逻辑,2014年会是危机的开始,之后的3到5年经济环境会非常困难。企业家一定要保守,未来3到5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来。

第二,未来3到5年,钱荒会持续,中国将从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短缺转变,所以企业家未来主要的管理是管好钱,管好流动性,保证现金流。

第三,风险最有可能在房地产领域和产能过剩领域爆发。只要未来大家转换思路干正事,企业都会有未来。

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第一,回到创新,创新的企业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回报。

第二,抓住投资机会。国家的投资效率已经在递减,未来国家一定会简政放权、放开市场,重视民间投资。

第三,企业家要抛弃浮躁的心态,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动态、产业动态,重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篇(3)

【关键词】WTO;我国企业营销;影响;对策

一、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变得更大

加入WTO后,我国与国际的商业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商业合作伙伴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也就变得更大。WTO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其积极倡导各个会员国进行自由的多边贸易合作,所以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两个方面,其是多边的贸易合作。国际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作用十分大,其贸易额咱整个国际社会贸易总额的93%,可想而知,市场范围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多么的大。另外每一个新加入的国家,其都会开放国内市场,积极与国际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也会随着WTO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二)给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上面提到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加入WTO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为加入WTO后,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竞争对象角度看都是有着全新的不一样,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心得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也有单一的国内企业变成了实力更加强劲的跨国公司了。随着目标市场的扩大,我国企业的选择虽然增多了,但是市场的复杂程度也变得更大了。又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市场的要求的也会变得更高了,所以对于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其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对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形态,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管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市场营销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在,对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传统营销不同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经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来进行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消费形式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所以中国企业的营销方式能否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二、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营销对策

(一)加快培养新型营销人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

上面提到了加入WTO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其中对营销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就会变得更加严格,因为作为营销人员需要与世界各国相沟通交流,尤其是商业往来会更加频繁。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都是不同的,如何更好的深入国际市场并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是对我国企业营销人员的一个新挑战。针对这些新挑战,我国企业需要加快培养新型营销人才,尤其是培养那些具有国际营销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为了保障营销人才的供应,我国企业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的方法,其中引进来就是大力招聘掌握国际营销能力的营销人才,或者是引进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有着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人才。让这些人才的先进营销理念、营销能力带动企业开阔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还要加快培养本企业内部的营销人才,可以通过组合字员工出国交流学习,给他们一定的成长学习时间和空间,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商业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对于我国企业的营销人员也是一样的。企业要组织营销人员学习最新的国际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以及国际营销的最新发展动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占据有利的位置。还有一点就是培养营销人员的跨文化意识,要懂得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不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但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做好国际营销。

(二)立足本土,打造鲜明的民族品牌

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与挑战,但对于复杂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者呢?我认为其国家属性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市场营销中,我国企业要立足本土,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品牌,因为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说不能忽视背后祖国强大的支撑力量。我国企业在面向国际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要将产品与民众特色进行一个有机地结合,在营销中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上面提到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智能化、信息化的应用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国际发展需要了。所以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中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要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改变营销方式,要善于利用智能化的营销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关键,同时还要注重满足消费者对于知识的需求,在销售产品中注入文化元素。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同时加以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者。

(四)做到优势互补和确定目标市场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由于缺少国际营销的经验,所以需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借力发展。而合作是有条件的,是双方实力的较量。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借助巨人的肩膀放长眼光,在合作中尽快提高自己;同时要控制和把握好合作进程,在合作中扬长避短,增强实力。

参考文献

[1]史红;加入WTO对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2(11)

[2]龚勇华,陈勇强;加入WTO对我国网络营销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8)

篇(4)

1.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重藏轻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向经济的变度,档案工作者只有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开发信息资源,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转变服务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发展知识经济服务。

2.对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档案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通量化和网络化,难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也难以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和供社会共享。因此,变革档案管理手段,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是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结构将被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结构所取代。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2.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1)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必须。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并无多少经验可循,理论指导又一向滞后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开发时难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出现信息资源开发的“孤岛”现象。

3.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是适应时展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灵活就业;新业态经济;生态系统

1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机遇与挑战并存

1.1三大挑战。1.1.1流量竞争呈现白热化,新一轮行业洗牌方兴未艾。直播电商行业平台巨头以直播为抓手,争夺电商行业越来越珍贵的流量资源,使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淘宝上线打赏功能、抖音出台政策关闭第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并着力打造抖音小店、快手小店放出百亿补贴活动等。除电商平台、内容平台之外,不少其他新兴直播电商平台也开始跨界入局,作为行业新亮点促成更为开放的新业态,但流量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到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制约。1.1.2商业平台规模扩展快,平台监管与规范亟待完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诸多其他品类商品销量也因直播带货的效果有所增长。直播电商在推动消费与经济增长上的显著效果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其行业乱象也使政府意识到目前监管体系与力度的不足。通过制定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界定参与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以“宽准入、防垄断、促创新、维权益”的要求规范市场运行秩序,通过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用户、厂商等共同发力压实法商规则底线,成为直播电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1.1.3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决定发展总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低层次“有没有”转为高层次“好不好”,相较以往聚焦于消费价格、产品种类等方面需求,对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对新时代直播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局战略顶层设计下破除发展革新的深层矛盾,决定了直播经济生态的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而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1.2三重机遇。1.2.1疫情挑战下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直播经济生态构建的机遇。疫情冲击既使传统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也给新兴业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疫情爆发以来,大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纷纷通过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获得了持续的用户增长和业务回暖。此前疫情蔓延导致线下购物被按下了暂停键,直播更快进入寻常百姓家。1.2.2零工经济下的新兴业态,打通了直播经济生态向好的渠道。新生代员工成为社会主流,零工经济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使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就出生在互联网时代,这使得他们对互联网相关工作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工作方式的快速转换,适应了年轻人期望变化和不断尝鲜的心理需求,并使大量自由职业者藉由短视频和直播而涌现崛起。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作者在互联网上受众追捧,在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1.2.3政策引导下的多方支持,夯实了直播经济生态建设的地基。从新增互联网营销师职业到加强新业态模式就业统计监测研究,从创新治理理念和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到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相关支持的密集出台为这一模式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2地(含省、市和区)出台直播电商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电商直播产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直播经济与价值共创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使得参与直播互动的用户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商+直播”的新模式在这一广阔基础上渐入佳境(梅傲,侯之帅,2021)。直播电商进而分化为电商平台直播化、直播平台电商化、“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化等模式,并形成独特的营销策略(翟小可,2017)。“直播+电商”模式的问题与困境也受到广泛关注。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不仅是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王钰公,2020),也是海外直播经济的发展史。OlivierBaisnée等在2006年关于电视直播的经济研究中认识到屏幕直播的实时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推动作用,这一特性也被延续至移动端的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由于后阶段互联网社交的普及,海外学者将研究目光瞄准直播互动形成的用户社交网络、用户情绪(Arvidsson,2015),也不乏中国学者带着用户情绪研究(MaX,2017)、发展策略研究(DingZ,2020)、法律版权研究(Yan-MingS,2019)见于海外重要期刊。21世纪初Prahalad等提出价值共创主张,他们认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依赖于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方法——以个体为中心,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由于政府解除产业管制、新兴市场出现、行业规则出现新形式、科技与产业实现聚合,以及各项关联无所不在,已经使得商业世界的面貌大大改变(C.K.Prahalad&VenkatramRamaswamy,2003)。而且,这一变化还在不断持续、加深,使得价值共同创造这种新的价值创造形式成为可能。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日趋蓬勃,而能凸显共创价值的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研究正处于成长初期,同时对于直播经济的研究大多从单个主体、单一现象出发,落脚于单一主体的对策升级、单一问题的解决措施,迫切需要在直播经济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突出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将现有经济生态的价值共创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深化内涵和拓展外延。

3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构念与新解

本文构建了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如图所示。围绕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社交网络(用户)、孵化机构(企业)、直播业态(互联网营销师等创作者)及直播平台(平台参与者)之间通过主体互动、资源整合以及系统动态能力作用机制而共同实现价值的挖掘、升级、增值以及重构。直播经济生态的竞争优势强烈依赖于各主体间价值共创的能力水平。用户基于社交网络,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完成价值的“同层传递”、通过互动沟通转为情感联结完成价值的“跨层传递”,通过拓展外部认知机会边界完成价值的“立体传递”。三层机制共同完成价值的认同过程,同时,价值的挖掘在不同层级的交流过程中得以实现。企业基于孵化机构,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高度协同完成价值的“渗透”,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价值为企业自身“赋能”,通过协同效应培育出新业态和新模式,完成企业价值的创新,对这一链条上而言,实现了价值的升级。创作者基于直播业态,首先在品牌模式和体验模式管理升级的多项进程中实现价值的联合共创;其次,直播人员社交尊重的自我实现在这一需求层级中得到深化;最后,由于技术、营销、消费格局的纵深,达到各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互联共同、立体交融,这一过程,恰恰实现了价值的完美“增值”。平台层面,通过构建开放的众创空间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公平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动态的平台管理体系扩大平台的正外部效应,这一过程则是借助众创空间的构建实现价值的“重构”。

4价值共创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的研究重点展望

4.1网络化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系统动态竞合关系。虽然已有少量探索,但基于直播经济的价值共创研究仍处于理论构建的起始阶段,现有研究多数仍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而对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特征的考虑比较少。对于直播经济生态而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化特征通过主体间共演的竞合关系体现,而其网络化特征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体现。然而,这一经济生态中两大典型特征在现有相关研究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后续可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及相关方法论,进一步扎实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的研究现实。4.2直播经济生态协调的环境不确定与治理确定性。不确定性环境是当前组织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境,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架构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代表。核心主体与互补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日渐成为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础,互补主体依靠更为广泛的自主范畴,以演化自主性的提升直接为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竞争力赋能。因此,求取直播经济生态的控制权和互补主体的自之间的相对平衡是这一经济生态系统的治理要点,更是管理者共御风险、共赢价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可以围绕直播生态系统协调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证分析直播经济生态治理不确定因素对共创价值的影响,仿真分析并测评直播生态结构和协调治理机制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梅傲,侯之帅.“直播+”时代电商直播的规范治理[J].电子政务,2021(03):1-10.

[2]王钰公.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J].视听界,2020(04):20-24.

[3]翟小可.直播网红的电商模式与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8):69-70.

[4]Arvidsson,Adam,Bonini,etal.Valuingaudiencepassions:FromSmythetoTarde[J].EuropeanJournalofCulturalStudies,2015.

[5]DingZ,TangC,WeiH.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E-Commerce+LiveBroadcast"ModeundertheInternetCelebrityEconomy[C].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mmerceandInternetTechnology(ECIT).IEEE,2020.

[6]FurrN,ShipilovA.Buildingtherightecosystemforinnovatio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18,59(04):59-64.

[7]MaX,ZhangC,LiuJ,etal.LiveBroadcastWithCommunityInteractions:BottlenecksandOptimiz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2017,19(06):1184-1194.

[8]OlivierBaisnée,MarchettiD.Theeconomyofjust-in-timetelevisionnewscasting[J].Ethnography,2006,7(01):99-123.

[9]ShipilovA,GawerA.Integratingresearchoninter-organizationnetworksandecosystems[J].Ethnography,2008(06)

篇(6)

    中国的网络经济,从很低的起点上起步,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市场不断扩大,但既不稳定,又不平衡,而且,较大的“数字鸿沟”在短期内仍无法逾越。

    一般认为,因特网普及曲线经过前期启动、高速增长和平稳扩张3个阶段。目前美国已经逐渐进入平稳扩张阶段,而其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相对滞后。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网络经济只能说依然处于前期启动阶段,整体发育迟滞、少数网络企业平面推进的特征十分明显。

    伴随美国网络市场的增幅回落和结构性调整,中国也不能例外,比如一些网络公司已经倒闭,一些仍在苦苦挣扎,或压缩规模,或寻求重组。这也充分反映出“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但这并不预示网络经济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并不能抹杀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优势,并不能否定网络经济已经对企业运行提出的严峻挑战,而是意味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在打破虚幻的神话,回归务实的理性,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恢复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并不会因此停滞不前,相反,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矛盾才有可能得以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网络经济绝不是网站经济,也并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我们应当借此难得的市场回归理性的调整机会,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调整战略决策和步伐。

    中国企业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无论是对网络经济的认识,还是对网络手段的运用都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利用网络经济提高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实践上远远落后,理论上更是严重滞后,甚至出现误导。

    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认识不够许多企业并没有理解网络经济的真正意义,没有意识到网络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挑战和机遇,至今还认为自己与信息化没有多大关系。这是非常有害的认识误区。

    企业尚未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把信息化作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未能把网络经济提供的市场机会和管理运营创新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客户关系和上下游产业链条等未能按照网络经济提供的手段加以处理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都尚未按照信息化的要

    求优化重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成长方式、经营模式、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等都还沿着用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那一套,很多企业内部联网都没有建立,远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的需要和要求。企业信息化滞后是构成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小环境”建设严重不足,电子商务应用的“大环境”当然也无从谈起。

    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理解的偏差,以及网络知识普及不足,国内众多企业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或对网络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建立一个类似自我宣传的企业网站这样粗浅的层面上,把参与网络经济看成是一种赶时尚,以为建立起企业网站就代表了企业运行中运用网络技术的全部。众多企业网站只满足于自我宣传,而且大多面孔古板、内容雷同。有资料表明,国内500家上网企业的网站中,85%的网站所的信息有6个月没有更新或添加新内容,90%的网站只有总经理的照片和企业产品的介绍。这种自我宣传性质的网站,充其量不过是网络版的企业宣传手册而已。

    少数企业发展网络经济的动机不正在市场不成熟情况下少数企业非理性的一哄而起,严重地败坏了网络经济的名声,极大地干扰了我们对网络经济的正确估价和判断,阻碍了中国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不可否认,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还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都不尽如人意。作为支撑网络经济发展核心的电子商务,其发展环境至少包括3个方面:一是普及的因特网;二是以银行电子化为标志的国民信用体系基本建立;三是大多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成。目前,中国上网人数仍然较少,上网成本相对可支配收入仍然较高,网上交易的意愿薄弱,难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规模;缺乏支付制度、配送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及银行电子支付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这些不利的宏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改造,影响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动性和实施效果。

    进一步融入网络经济大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市场也将变成国际市场,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思维来考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以全球经济的观点考虑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政府强调的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正在制订一系列相关政策。

    可以预料,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政府法规与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宽带骨干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电信资费的降低、各界对企业上网的多头推动、电子政府的发展、数字社区的建设、数字城市规划的展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都将成为中国网络经济的推动力量,从而加快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网络化的进程。

    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是我们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展开也只是7~8年的事情,目前传统企业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结合仍有孕育着更加全面的重大突破,即使是那些走在最前列的大型跨国公司也面临需要不断予以整合、创新的挑战。而尽管中国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今我们的起步并不算迟,起点并不算低。应当说,与现实的其他竞争要素相比,中国企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在与网络经济结合方面基本上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就是说,中国企业在融入网络经济大潮中有着更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

篇(7)

关键词 科技图书;供给侧改革;大数据;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05-02

出版业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不断增强出版物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出版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入一个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有效实施出版业的结构性改革将是出版业发展的大势,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 科技图书出版现状及分析

科技图书的出版对科技的进步非常重要,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靠科技图书的出版传递、保存和积累下来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1 出版模式的改变

数字出版行业已经开始逐渐蚕食传统的出版行业。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数字出版具有周期时间短、成本低廉、按需印刷等大量优势。相较而言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周期时间长、初始投资大、出版数量少。短期内传统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的这种情况非常难以缓解,并且传统图书出版业在以往关键环节的优势变得越来越不突出,很难对抗数字出版业,传统出版市场份额很可能被继续蚕食。

数字技术书籍借助互联网搜索平台,读者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渠道全面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知识,并尽可能的找到这本书,然后通过互联网下载这本书,这种新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搜索这些书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能使使用者得到想要的知识,这是相当成功的。但把这种方式简单的植入科技图书出版,却有些不适合、不适应。目前,有关科技图书的出版仍主要以纸质图书为主,它可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做笔记,通过阅读科技图书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1.2 数字出版带来的挑战

相对于纸质图书来说,电子书存储量巨大、便于携带、更新速度快、而且价格相对便宜,非常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可以用更少量的钱买到更多的电子书,这些因素均使得传统图书市场受到挤压。但科技图书出版依靠我国科技的大发展和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成为了成功的存在。据2016市场分析的数据来看,2016中国的新书出版为20.5万册,3 000多个类型科技图书上架,25 500类新书在货架销售。此外还有一些在网络销售。虽然科技图书在纸质图书销售份额中所占比例还算不错,但这并不是说现在的科技图书市场不存在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目前来看还很严重。

1.3 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因为缺乏科学和技术标准,专业化程度低,一些科技图书没有很高的质量,导致科技图书行业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科技图书出版周期时间长、初始投资大、出版数量少。导致了一些较高学术价值的科技图书因害怕滞销,销售数量被大大低估,破解版、盗版图书肆虐;一些优秀年轻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因出版经费不足,而无缘出版问世,再现了科技图书出版的困难。

怎么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来增加科技图书的质量,降低出版前期投入,使科技图书成为有质、有量、高效的出版物,满足读者和作者的出版和阅读需求。这些问题将是“十三五”规划以来,出版方需要亟待解决的。

1.4 科技图书独具的使用特性

随着国民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的提高,科技图书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科技图书的阅读使用方式也与大众消遣类图书的阅读使用方式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科技图书的读者大部分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一线研究员,科研机构、科研高校里的学生和科技爱好者们。读者在科技图书上阅读、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和使用特性,是网络等其他渠道提供的阅读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2 科技图书出版的机遇和转变

2.1 大数据信息化的机遇

出版业最重要的是内容,不管出版方式怎样变化,科技图书最核心价值始终是以内容为基础的知识与信息的价值。魍晨蒲图书出版业的生产模式为:出版前调查、选定方向,最后是编辑组稿,这种模式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分析在科技出版有了史无前例井喷式的发展。科技图书出版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科技:捕捉大数据的热点,扩大有效供给,创新内容生产,提升内容质量,推出更多双效突出的内容精品,引领读者阅读需求;化解过剩产能,减少低端、重复供给,淘汰落后、过剩供给,将库存、防风险、补短板,全面提升质量效益;在供给侧为科技图书出版挖掘、整合更多、更好的出版资源,给作者和读者都能带来更好的出版服务和知识服务。

2.2 商业模式的转变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科学图书的阅读将从书本、文献转向知识要素阅读,这大大促进了科技图书出版商从知识内容的提供者转向获取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转变,实现内容销售商业模式向服务商业模式的转变。实际上,出版商作为读者和科学家之间的连接机构,本身就需要承担科学内容的服务责任,而不单单只是提供科学知识。将大数据的作用贯穿于在出版的全过程中,获取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同时为其科学家和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3 营销模式的转变

对于科学书籍的销售来说,书店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它的主要销售是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一些发达国家,专业图书只有小部分在零售书店发售,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专业的渠道,所以,建立与书店类零售点区别开来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网路途经,渐渐地成为了科技图书销售最有效的途径。

以图书出版行业为依据,建立全新的销售渠道,尤其是在产业集群地或者学校附近发展销售渠道。比如,派业务员直接到终端用户的单位登门拜访,展开面对面的销售模式,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会议,科学图书出版社可以适当的以较低的价格配送会议需要的相关书籍。不同于销售人员,图书的作者可以在会议上发言,掌握行业内的话语权,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

3 科技图书出版的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出版经济“减速增值”特征的凸显,政策性刺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细化。传统科技出版业将加快转型升级,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培育新型业态,拓展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4 结论

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电子图书的不足。同时也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科技图书出版业的出版效率,提高科技图书的质量,增强科技图书出版的竞争力度,更好地在这个革新的时代生存,完成供应方面的改革科技图书出版业,实现大幅度、跨越式的发展。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便捷,让读者们能够了解更真实、更高质的现代科技前沿的知识,实现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技出版行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周炜.浅谈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J].现代商业,2016(26):58-59.

[2]何华征,盛德荣.论出版“供给侧改革”的愿景及其进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6(5):13-17.

[3]孟潇碧.新形势下按需出版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4]关欣.数字时代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媒体研究,2016(1):93-94.

[5]苗晋诚.大数据背景下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与版权,2014(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