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1: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篇(1)

(一)某些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一年多来,课题组收集长城学院500份问卷,其中15%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就是去农村走走看看,意义不大,这说明一些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一旦真正地接触实际问题就盲目无措,难以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农村的目的。

(二)农村当地对社会实践认可不够实践育人与新农村建设双赢在于

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受益者,所在农村也会受益。如今,广大农村尚未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基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课题组也在社会实践农村随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或“单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足够认识,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表现为虚于应付或借口推辞”,或以安全或年轻为借口,阻止学生开展调查。

(三)实践基地管理不完善

实践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许多农村问题都由复杂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效而为。“它们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处理,这就需要长效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长效机制完善”。

二、解决之道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良性互动,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探寻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规律,构建两者结合的双赢模式。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领域“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在农村开展实践,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实践形式的潜力,使原有的活动焕发新活力,同时,又要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为原则,探索新模式,实现社会实践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结合。

(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针对某些大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长城学院为此专门编订了实践教学教材、大纲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节突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明确农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实践,使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受教育、长才干。

(三)增强基层农村的对社会实践重视

篇(2)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3)

1.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和农民稳定就业,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1.1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区位、资源、特色优势,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构建产业集群。目前,双阳发展有机米业、酒业、酱菜业、鹿产品加工业等9400余家产业化企业,年创产值3.9亿元,实现税金5000余万元,安置劳动力1.2万人。全区按照组团发展和功能村建设要求,重点发展奢岭、双营、主城区和山河四个组团以及14个省级示范村,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居区,通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区域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即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业和以生态采摘为主的林果业、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通过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现实条件和长远基础。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达5477元。

1.3加速创业主体培育,挖掘农民创业潜力 千方百计鼓励农民利用技术、资本和资源进行创业,着力培养一批小老板、农场主、牧场主和经纪人,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发展和分工分业进程的加快。通过农民创业年活动的开展,全区涌现各类实体性的农村创业组织和单元2100多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牵动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安居的农村新貌

抓规划。按照产业发展、村屯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要素,双阳区在完成全区镇村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抓典型。按照梯次发展的原则,突出“三线”村屯建设,不断巩固完善和提升省市区三级示范镇村典型水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使这部分的新农村建设更加完善,带动和典型作用更加突出;抓环境。双阳区把环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使政府、社会、农民三力合一,建设、整治、管理三项并重,政府督查、舆论引导、农民教育同步实施,环境建设快速推进,乡容村貌有了可喜的改观。

3.统筹协调,配套建设,全面发展,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培育建设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造农民教育体系,积极引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完善区内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农民夜校建设,形成“三位一体”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满足农民求乐、求美、求康健的需求,重点强化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人心、聚人气,形成合力,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和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推广“三驾马车”管理模式,重点普及了屯务理事会,借助村两委选举,使屯务理事会达到580个,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4.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纳入日程。成立新农村全面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副书记和主管区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保证人员、车辆、经费。各乡镇(街)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织,设立专门的办公机构,保证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的顺畅。

4.2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建立农民创业政策体系;四是创新用人机制。

4.3构建多元投入体系 一是捆绑使用支农资金;二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市场化运作建设资金;四是利用惠农政策筹集资金。

4.4建立部门帮扶体系 长春市实施市级领导包村,极大地支持了双阳区的新农村建设。双阳区按照“家乡人包保家乡,哪个村出来领导干部就负责哪个村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有重点地选择68个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保全区134个行政村,按照3年1届,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纳入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区电视台每周一通报帮扶进展,真正形成了城乡联动、合力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篇(4)

【关键词】林业发展;新农村建构;横向流动制度

一、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中的兴林,是以森林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兴林;其富民,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对林业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富民。兴林是富民的重要途径,富民是兴林的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快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

(1)林业生态建设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实现“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根本途径林业生态建设是村容整洁的重要保障。国家启动的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四旁植树等工程,对于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治理荒漠化,防治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治本之策。

(3)生态良好是农村生活宽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宽裕包括衣、食、住、行、文、教、医、卫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而这些指标无一不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4)生态良好是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以林业建设促进园林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遏制生态恶化,全面提升农村绿化水平,改善生态和自然面貌,实现“村边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隙地全绿化”的生态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总体目标下,通过以下的重点林业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1)以标准化建设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近年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副特产等各个领域的系列标准,对国家林业生产、生态及产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良好的产权关系,以责、权、利一体化的体制构架与运行机制,实现对财产所有者的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通过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林农提供一种森林经营者进行自主选择森林功能用途的机制和实现森林功能的机会。

(4)实现从林权管理向林地管理的转变现代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确有必要及时地转变到以地权管理的重心方面来。

(5)调整政府的林业投资政策和管理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总要求,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导和调控林业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切实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

(6)建设类型及具体措施结合广安实际,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以美化、绿化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

①城中村、郊区村和园区村庄建设绿化,主要街道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适宜的花灌、乔木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花、藤或经济植物,实现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合理布局,搞好景点绿化。

②地处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村建设村庄内绿化,主要的进村路或街道至少要栽植1行乔木;农户庭院要栽植乔、灌、花、藤本或经济类植物,实现庭院绿化。

③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采取“挖好隔离沟、防止树根窜到农田里;栽植深根性、不易串根的树种;栽植窄、半、矮冠树种;避开根系分布层、及时采伐更新”等技术措施,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宜林网耕地必须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三、发展林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必须分林种,找准侧重点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规模发展经济林果、木竹原料、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蔬菜,并进行产品深加工,让农民从林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2)必须分区域,找准突破口林业发展要打破行政界限分区域重点规划,逐步实现绿化、美化、产业化的目标,构建山上生态林、地头经济林、路旁原料林、城郊花木林、农民房前屋后花果林的新农村生态景观。

(3)必须分阶段,确定新目标在抓住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大力营造生态林,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全面改造交通沿线的低质低效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本建成林业产业基地。第二阶段初步建成以森林旅游和木竹材、森林蔬菜、绿色果品、珍稀花木以及特有动植物制品与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和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

(4)必须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根据丰富的森林资源,将木本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等多种物种开发出大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不同阶段,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既能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又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牛国元.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5)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统战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历来都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按照“五到位”(即领导到位、制度到位、活动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和“六个纳入”(纳入党务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党务活动议事日程、纳入宣传新闻总体计划、纳入教学内容、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等)的总要求,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配备精兵良将具体抓,村、社区和企事业等要有专人抓。建立完善配套的网络体系,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干部分片联系统战对象,实行区域负责制度,完善工作台帐,确保机构健全,运转灵活,活动正常,工作高效。

二、广交朋友,形成团结联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统战工作对象广泛,文才荟萃,知识密聚。要广泛团结知识分子、工商业界、宗教界、各派和民主人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努力建设新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工作的对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各工作部门都与他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统战工作的人员要与他们多交心交流,结为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们的长处,了解其学习、工作、生活状况,有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要扩大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组织进行调研和座谈,集中智慧,形成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使统战对象有地位、有威信、有信仰、有作为。

具体来说,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1、组建知识分子协会。知识分子学有所长、业务精通,要安排他们指导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和重大规模户,助推科技兴农,早日发家致富。

2、重视工商业界的作用。组织社会工商业界人士进行考察学习,以拓宽视野,科技创新,组织进行扩大再生产,多为社会消化剩余劳动力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认真开展扶贫济困,关老爱幼,以及支持公益事业等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团结宗教界人士。要借助宗教的有益活动和正确思想,以弘扬正气,倡导积德行善、乐善如施,达到净化心灵,__民风的目的。要进一步规范民向信仰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异端分子、以及×××分子的非法违法活动。民间场所有条件的要作为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要加强规范控制,加大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使之逐步成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4、团结派和民主进步人士、非公经济人士。发扬我党长期坚持的政治协商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监督,合作共事,肝担相照,荣辱与共的工作方针,使他们围绕党委的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发扬长处,献计出力。同时,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适当安排工作岗位和代表、委员名额,参政议政,有位有为。

5、发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及共亲属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行广泛联系,搭建交流平台,多进行招商引智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完善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在的农村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农民朋友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发展方式也更需要进行转变,新农村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可谓任重道远。

1、要建立党外人士培养机制。选配坚强的村级班子队伍,要加大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力度,选拔非公经济人士、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进入村(社区)班子,打造精品团队,形成智囊团、参谋部,为新农村建设担负指挥,组织作用。

2、完善创业富民扶持奖励机制。制订适合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转退军人、下岗职工施展才干,致力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强大的生力军,带领全民致富。

篇(6)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十五”期间全区项目建设工作情况和“期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就如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区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拉动,全区共实施百万元以上项目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固定资产拉动gdp年均增长在百分点以上,其中农业基础建设项目7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只占亿元的%对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农业基础相对依然比较薄弱。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结构的变动要充分体现”五个统筹“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业与农村经济将成为时期七大重点投资对象之一,加大农业投入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项目的投入将继续作为农业产业化投资的主攻方向。根据预测,国家安排时期农业投资保持16.平均增速,达到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需要在这一时期实行加速投入战略,十五”期间。特别是要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和占gdp比重是大势所趋。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和市委提出的五带两区一园“建设以及建设小康崆峒、和谐崆峒、魅力崆峒的目标,期间,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重点要抓好通乡油路、安全饮水、村村通“卫生、生态移民、小康村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期间,要实施1乡镇144村、73社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4.0人的饮水安全,实现全区3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化、自来水化。到末,全部解决崆峒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以上,使农村人口基本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放心水。二是大力实施通乡通村油路项目。期间,要实施平索公路、平西公路、平麻公路、平香公路等15条县道;实施四十里铺镇——石碑山、三天门——太统林场等7条乡道;实施长沟门——观音殿、寺沟——g312线等13条村道,提升县、乡、村三级道路的技术等级,大力改善全区交通条件。到末,全区农村公路累计达到四级以上635.89公里,总投资超过400元,其中:油路414.85公里,通乡率10,新建、改造乡村公路166.1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面达到6以上,形成与西安、兰州、银川三小时交通圈和30分钟接通高速公路网的便捷交通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卫生、计生、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期间,要实施农村卫生院改扩建、合作医疗、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农民信息之家、ip宽带数据网和atm宽带数据网等一批和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公益型项目,切实解决农村的上学、就医、信息等突出问题。到末,全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儿童计划免疫率稳定在9以上;彻底撤销村学、逐步撤销九年一贯制学制,区上建成体育运动中心,乡镇有体育场;宽带综合信息网对政府的网络覆盖率达到10,城镇居民家庭宽带入户率达到4,宽带上网率达到3,中心村家庭入户率达到2左右;计划生育政策兑现率达到10,积极争取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

四是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期间,要实施1乡镇9村电视村村通工程,总投资达到70元,川塬区乡镇接通有线电视网,山区乡镇接通无线发射网。“末,实现全区电视网络全覆盖。

篇(7)

2010年,原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和忻州市委“三五”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扭住跨越发展、挺进全国百强”的战略目标、创新攻坚、扎实苦干、争先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冲出低谷,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3.8%;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26.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25.4%;固定资产投入完成68.73亿元,同比增长20.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4918元和4628元,在忻州市规定的36项考核指标中,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民动员、真抓实干,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重点实施总投资500多亿元的“5918”项目,使原平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革,为跨越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原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0%,达到8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4.2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7200元、5320元,增长15%。大力招商引资,全面创优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品牌城市,为把原平打造成新型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富饶宜居家园而奋斗。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牢翻番跨越基础。加快项目进度,今年重点是在“5918”项目基础上,着力抓好总投资325亿元的晋北铝厂60万吨铝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三期工程等十大项目建设。

以增收富民为核心,提高“三农”工作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狠抓农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新农村建设。要抓好153个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典型示范带动,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打造一批省市一流的样板示范村镇,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今年要争取培育2-3个产值过10亿元、纳税过5000万元的支柱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骨干民营企业。

以为民惠民为根本,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完成新建第四中学等4所学校建设工程,开工新建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城区幼儿园。启动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矿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