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0 18:21: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大众的文化,广泛的存在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分支,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它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群众文化的提高,才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
关键词:群众文化 社会和谐 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挥群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是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其中包含着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也蕴含着深刻的和谐精神。顾名思义,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而社会的和谐是需要全民的配合和支持的。群众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觉悟、认识、以及思想等的提高和改变,直接影响这社会的和谐发展,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的前提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试想曾经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更没有一定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整理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提高群众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刚才,**同志代表县委全面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政法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政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是维护大局的需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周年,还将举办北京奥运会,最近还要召开全国“两会”,这是全国、全党的大事。确保重要活动时期的社会稳定,任务很重,政治性很强。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法工作会议都进行了反复强调,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不给中央、省委、市委添乱。二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比较好,尤其是去年,几项重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67亿元,增长17.1%,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87亿元,增长4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2.8%,创造了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还很小,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例依旧偏高,经济综合竞争能力依然较弱,需要我们加快发展,迎头赶上,需要我们广大政法综治干部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做好稳定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工作。现在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发展很快,但是不稳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有的矛盾还非常激烈,如果我们不下决心下功夫去做好,经济发展就会打折扣,所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极端重要,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发展和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稳定为建设和改革提供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而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稳定,二者相辅相成。长期以来,因为发展不快,我们的经济社会状况与周边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因为发展不快,大量历史遗留的社会矛盾到现在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少矛盾和问题,但这些矛盾和问题,其实质是利益冲突,是以民生为主体的矛盾纠纷,只要我们加快发展,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这些矛盾就可以预防和化解。如果不发展,肯定就不稳定,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是大方向,是必然的趋势。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加快发展的主题都不能改变,这个思想大家一定要统一。要实现发展和稳定的协调推进,关键是在于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做到了什么程度。现在,从大的角度来说,群众的觉悟是好的,但在具体利益上,应该说,我们群众的觉悟还是有差距的,看待问题缺乏长远目光,所以要多与群众沟通,我们做的事情要让群众了解,要教育群众,要讲清楚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人民这个道理。这里,工作的方法和时机也很关键。必须把工作做早做细。在出台政策的时候就要想到政策出台以后有没有不稳定因素,在执行的时候要想到公平公正,许多事情都要提前布置,尤其要在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之前,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每家每户,防止群众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和蛊惑。要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群众诉求,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
三、全力为我县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人力资源市场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下,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很重要。在人力资源市场经济交易中,如果存在垄断,市场的闭锁,还有地方保护这些不良的现象,就会有不公平的竞争,这对于健康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有序的经营来说都是值得去认真思考的事情,还有在行政公司和政府企业的特权,都可能对人们造成困难,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去调节,还要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能够建立和保护现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现代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能够达到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公平
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运作对于社会利益和资源调节的再分配,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利益公平、有序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健康自由的社会主义现代人力资源市场体现出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社会公平与个人公平的关系,社会经济效率和个人经济效率的平衡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大这种调节关系的作用,对于社会的权力和利益分配都有一种积极的调节的作用。不仅是健全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同时,对于稳定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调节社会宏观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加强和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价值核心的意义所在。
三、关注特殊社会群体生活,促进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需要利益的均衡,需要社会的公平化,但是因为国家的社会组成成员复杂,有很多弱势群体,因为个人身体的原因,个人能力的不同,他们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弱势的地位,这样就更加体现了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这也妨碍了社会的公平。如果国家放置不管,那么就很难实现我们所要的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础,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平等竞争环境为基础,通过建立一个社会保障的体系来对弱势群体来保护,这个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市场的构建,需要多方的政策的支持,需要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所有这些协调好,沟通好就会大大缩小社会的不满,排除不和谐的因素,增强社会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社会主义和谐与安定的发展带来极佳的影响作用。
四、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秩序的和谐
搞好就业环境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和谐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和谐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正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和谐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是指在整个市场的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部市场主体都要严格遵守的各种法律规范和规则,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建立要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服务于市场的运行。和谐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建立的基础在于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充分运用各种协调机制,在人力资源市场经济体制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和谐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实现对整个市场的调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市场经济秩序表现出和谐、稳定的运行特点。稳定和维持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促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通过对各种社会团体利益的协调,相互弥补不足之处,实现各种经济主体的和谐相处,进而保障整个社会的和谐。
五、优化人力资源,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积极发展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公正的人性基础,公正是人的存在方式,阐明了当前维护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在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公正问题,同时指出了维护好社会公平,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
一、早在党的十六大中央就提出了要建设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怎样实现社会的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实现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稳定必须消除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不稳定的因素便是由不公正引起的两极分化。不能设想,一个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的社会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公平、正义和自由、真理一样,对人是颇具神圣意蕴的字眼。人们追求公正,就是追求崇高,追求人性的完善,这就是公正真正的主题。公正既是人类现实的存在状态,更是人类一种理想的存在,它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一种永恒需求。
众所周知,社会成员都有各自的利益,同时又有社会的共同利益,他们以此为目标,为这些利益而奋斗。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公民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利交往、自愿合作,就能实现利益的平衡和交往秩序的和谐。这就需要社会公正原则,即法律的公正、道德的公正和政策的公正。当一个社会中人们都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调解均属公正或大体公正的时候,或者贫困的人在这个政策中得益时,人们就会对社会、国家抱有自然而然的向心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良好秩序。一个社会最高的任务是追求公正,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关系,以保证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安全的生存和生活,使所有有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公正造成的人心分离和社会的无序状态对社会和谐的破坏,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破坏都更为严重和深远。公正之路是每个人所应该走的必须走的人间正道,在这条大道上,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十分复杂的矛盾,在国际上,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农民多,耕地少,产业结构调整难,就业问题解决难。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是我国收入差距大,有人认为已经达到了两极分化的程度。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为佳。可我国的情况是这样吗?有人说中国现阶段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只占就业人口的15%,呈现“哑铃型”。“哑铃型”的社会难以和谐、难以稳定。这说明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已存在。
二是弱势群体的形成。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将我国城乡贫困人口与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救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合计,再扣除彼此重叠的部分,中国的弱势群体大约有1.4-1.8亿人。如果把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的人也算作弱势群体,那么这个数字会更大。
三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只是城市人口享有退休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享受这些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农村中文化低、年龄大、体弱多病的妇女,她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四是在教育领域,市场话语越来越成为强势话语。当然,我们肯定经济话语的重要性,但它只是一个方面,如果经济话语压倒了教育话语,教育就会丧失其独特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公平就不是教育决策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思想的提出,加上现代的高中、大学教育都是非义务教育,老百姓供孩子读书要花许多钱。而他们本身并不富裕,或者说还很贫穷,但孩子要想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将来对个人发展有利,就必须读书。虽说大学有助学贷款,但覆盖面不大。目前好的势头是,我们已经看到,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减少高等教育公共经费,也不能将大部分负担转嫁给家庭,这只能加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官员腐败、医生乱收红包、学校乱收费、假冒伪劣商品、考试违纪作弊等问题都是社会不公正现象。所以,解决好贫穷、失业和社会排斥这些在当代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处理好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急切任务。因此,维护社会公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今中外大量事例表明,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社会和谐就随之失去了制度的保障。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二、怎样维护社会公平,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为使社会更加和谐,要把社会公平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解决,科学地认识公平。公平是理想性的要求,体现为渴望社会尊重与弘扬人的价值,保证所有公民都享有法律和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合理的分配物质与文化生活资料。社会要想发展得快就得追求效率,效率要高就必须有分工,而有了分工就有了差别。这个差别如果过大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动乱。悬殊的分配差距并不是因为公平竞争造成的公正结果。分配差距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然而差距的合理性、公平性却是许多发达国家极力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并不怕差距,最怕的是不公平的差距。所以,必须把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效率,社会管公平。促进公平的实现,要靠国家力量与社会制定某些法律、政策和规则作为保障。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社会如果失去了公平,最终也就有可能失去效率。因为如果这个社会严重的失去了公平,人们就没有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劳动效率就可能低下,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科学地认识公平问题,既要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到重要的地位,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其效率。任何社会的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要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不能仅依赖于道德和法律,不能离开生产来空谈分配的公平,我们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够达到的公平只是有限的、相对的公平。我们必须根据唯物史观来阐述公平的内涵和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实际意义,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够达到的公平要求。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把分配公平问题上升到第一位的位置,甚至抽象地谈论公平问题,其结果会把问题复杂化,导致危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要真正做到兼顾公平而不是不顾公平,并把公平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公平方案。应该把实现社会公正、平等和共同富裕这个人类社会的最基本价值与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体现价值目标与实现过程的有机统一。
一、公诉部门在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刑事案件的类型更加多元,各类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公诉部门一方面承担着追诉犯罪的职责,另一方面承担着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应当深刻领会三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实质,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公诉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门,代表国家追诉指控犯罪,为受害人伸张正义,实质上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过程。社会矛盾化解是公诉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公诉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履行公诉职责的重要内容,突出公诉工作重点,积极延伸服务领域,促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本县公诉机关面临矛盾突出的案件和问题
1、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的职务犯罪案件。从实践来看,群众对提起公诉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破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职务犯罪现象极为关注,通过观看庭审现场追问审判结果等方式渴求公平公开公正判决的群众不在少数。
2、刑事案件双方的矛盾常常难以调解。刑事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民事案件,通常会给被害方造成的不仅仅是财产上损失,还包括身体、精神上的损害。因此,在环节对双方进行调解的时候往往难以调和成功,或者即使通过调解也无法取得被害方谅解。但是,为继续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构建和谐社会,公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刑事和解,通过以情以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削弱双方相互怨恨情绪,实现案结事了,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
3、因朋友、邻里纠纷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增多。这类案件虽然最终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约占刑事案件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小打小闹不计其数。因为发生在基层,群众之间朝夕相处,加之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小矛盾,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基础。
三、公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
第一,对犯罪进行及时有力的控诉。犯罪作为社会矛盾处于激化状态的一种表现,极大地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关系,是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犯罪高发而又不能得到及时追究的社会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众所周知,公诉部门最重要、最核心的法定职责就是控诉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这一和谐社会的对立因素,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因此,公诉工作中控诉犯罪职能的及时、有力的实现,本身就是公诉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
第二,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当前,司法不公、公权力对公民的不当侵犯,是人民群众反响强烈、深恶痛绝的重要问题之一。公诉部门在审查案件、控诉犯罪的过程中,及时、充分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纠正侦查机关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违法活动、监督审判机关的司法裁判是否不公、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本身就是化解社会矛盾、体现民众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三,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法制宣传和教育,能从根源上唤起民众自觉守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和精神,促进一个诚实守信、公平友爱、互谅互让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形成自我消除、化解矛盾的良性体制,这是公诉部门履行其法制宣传和教育职责的更为深远的含义所在。
第四,推进刑事和解,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刑事和解机制。刑事和解,又称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会谈,它具有化解矛盾、恢复社会受损关系的独特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刑事和解能够及时终结诉讼程序,节约诉讼资源,也能够及时给予被害人经济补偿,帮助其顺利恢复受到犯罪损害的合法权益,是司法机关、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三赢”局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公诉工作的职能作用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公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工作,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公诉检察干警要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公诉工作的重要性,自觉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统揽全部公诉工作,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公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第二,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财犯罪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打击各种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公共利益的新类型犯罪,最大限度地震慑犯罪分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加大诉讼监督工作力度,促进司法公平与公正。在做好审查和出庭公诉工作、及时准确地指控犯罪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一是坚持重大案件依法提前介入,既要监督和纠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定、以罚代刑等问题,又要监督和纠正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和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问题,要对程序严重违法、侵犯人权的案件依法坚决提出抗诉,努力维护司法公平与公正。
第四,依法推进公诉工作改革,进一步提高公诉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依法继续加大对刑事和解工作和轻刑快审工作机制的探索力度,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和被告人人权;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办案组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力度,不断提高专业化办案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案件督导组的作用,严把法律文书质量关,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公诉案件办理的规范化程度,为不断提高公诉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1)产生问题的原因
近两年来,因我县柑橘黄龙病爆发,大量果农因此造成收入锐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保持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初步对策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民,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简化农村房屋办理产权证的程序,完成房屋、土地的确权登记。
3、有序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效益高、投资周期短的种植、养殖业,鼓励农民在城区组建加工或服务企业。
4、加大资金、政策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5、加大柑橘黄龙病防控力度。
二、如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1)产生征地拆迁工作难的原因
1、被征地拆迁户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被征地拆迁人希望通过征地拆迁使原有财产增值,有的甚至搞突击加层、突击装修、突击建设、突击种植,也有一些被拆迁户存持久战心理,认为拖到最后实施主体会妥协,补偿金额会上调;有的缺法律意识,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按法律程序进行维权行动,采取过激行为阻挠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2、被征地拆迁户补偿要求过高。一些被征地拆迁户利益期望值不断膨胀,对政府不断增加的补偿要求,仍然漫天要价,向政府提出超乎常规的补偿要求,政府无法也不可能满足其要求。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难于形成合力。
4、舆论引导失当,放大“强拆”问题的严重性。
(2)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有利于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3、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
4、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
5、有利于规范管理。
(3)初步对策
1、完善政府统一标准,切实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2、正确引导媒体的舆论导向;
3、依法精简审批事项;
4、加大“两违”治理的力度;
5、创新征地拆迁新模式;
6、加大失地农民的政策保障。
三、如何加强城区社会治理
(1)产生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激增,对社会管理造成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城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人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的城区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制约了城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基层组织设置不合理。一是社区居委会设置少,管辖范围大;二是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
(2)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区市容环境。
2、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有利于城市管理步入规范轨道。
(3)初步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区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强化镇政府对城区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打破条块分割、多元管理格局,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理顺体制,建立责权统一、配合协调、运作高效的城区社会管理体制。
所谓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们要想在物质生活上快乐就必须有所满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虽然我们不能像原始人那样,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筑穴居的对生活都那么简单知足的水平上,但如果我们过于对自身物质的曲变性苛求,就会导致我们精神上的超负荷压抑,就会引发很多过激行为甚至于犯罪行为的发生。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桥梁,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说,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获取无限有益的知识。笛卡尔曾说:“我们去阅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说过:“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认知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就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实现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不断进取、忘我学习的人只有永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正是一个在学习上‘知不足’的人真正快乐的基本条件吗?‘知不足’的学习观,这股无形巨大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说过:“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是啊,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敷衍了事;应该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准的定位,使工作得到创新性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知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不知足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知足是为了现在好好地活着,不知足是为了明天活的更好。愿我们的世人能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和谐地走完自己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