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投资行业市场分析
时间:2023-09-20 16:02: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投资行业市场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发生在风险投资行业进行投资运作的第一阶段。风险投资的领域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很大。成功的话,拥有高额的资金收益,失败的话也要风险共担。这样的投资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风险,因此很难从银行或者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风险投资的筹资方式,一般是通过股权募集、或者是吸收直接投资来筹集风险投资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要多多的考虑资金供给的成本,即融资风险。
1.2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发生在投资和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投资决策的风险、财务监控风险等。对于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者各自能力不同,工作背景不同,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不一,再加上风险投资的技术性较强,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了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对于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投资项目的商业规划、管理者团队的能力、项目可行性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等。财务监控制度就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该企业经营活动在财务账目上表达准确的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财务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实效,为投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
1.3资本退出风险
资本退出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最后一个阶段的风险。在进行了风险投资以后,在投资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后,怎么样将资金进行安全退出或者是更高利益的退出是最后一个阶段,总的说来,一共有四种方式:收购、兼并、股权回购和清算。这四种资本退出方式分别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方式的选择,降低资本退出造成的损失。
2风险投资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2.1深入调研分析,降低融资风险
风险投资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面对新研发的产品或者是技术,投资公司要通过调研,深入分析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消费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是健康、绿色、环保和便捷。在这样的情况下,符合人们新理念的产品要更有市场。其次,对于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不同的市场营销。再次,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新产品的上市要符合市场空白。简而言之即确保风险投资的项目具有较强的收益率。最后进行融资的时候,在正当合法方式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安全可靠的资本进行融资。
2.2多措并举,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2.2.1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管理的氛围。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数据依据,进行偿债能力、资产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长期负债与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体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资产运用效率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情况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各项资产的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分析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变化,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2.2.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业务熟练知识扎实的会计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中不断出错的会计人员则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激励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二是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企业负责人要有较高的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2.2.3加强监督检查首先要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基层,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不仅让会计人员知道,更是要企业的负责人重视起来。从而帮助企业负责人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其次,要让企业负责人明确会计工作以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自己也是需要履行职责的,转变他们只是抓生产和利润的管理信念。最后,企业负责人要对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进行适时监督检查。
2.3加强市场预测,降低资金退出风险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制,在对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同时,注意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的披露,结合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政策信息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二是要联系企业寿命周期、产品寿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国内政治气候、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等,真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三是根据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即在回收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并不是参与企业的分红。因此,要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利的资金退出方式,从而降低资金的退出风险,达到风险投资获得高利润的目的。
3结论
摘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动力与核心竞争力重要环节,具体体现为高新产业融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新产业融资现状基础上,对各融资渠道的所需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了金融支持高新产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自主创新战略;金融资源;高新产业融资
自主创新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竭动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国际核心竞争力关键环节。金融对于高新产业的助推作用在我国未完全显现,随着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我国也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即使提高金融对高新产业的支持,实现金融对我国高新产业战略的助推,促进科技发展,提高技术运用效率和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和谐发展,良性循环,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为高新产业融资问题。
一、我国高新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国银行业对高新产业支持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主导,大部分资金由商业银行支配,具有很大的“全能性”,几乎是解决一切融资问题的绝对主体,为高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也不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助力高新产业发展的模式目前主要由,为已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交易渠道和结算服务等。
2008至2010年,北京市各银行对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科技等高新产业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1亿元,银行以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开展质押贷款,质押标的创新使这些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高新企业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地区银行机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多达百种,使一批中小高新企业的融资瓶颈得到解决。2006年国务院提出强化金融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开放银行对高科技项目股权准入限制,从而事实上突破了银行分业经营体制下只能作为债权人的限制,让银行能够成为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人。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商业银行在适当阶段介入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有助于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并且有利于中间业务的大发展。但是商业银行毕竟只能在确立合理的风险容忍度的前提下赢取合理的利润,我国商业银行对高新企业金融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策引导。显然单纯的政策引导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商业银行运作模式,还需要多重融资渠道相配合为高新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二)我国资本市场对高新产业支持现状
企业上市是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机制,所以,资本市场对于高新产业金融支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风险投资旨在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往往在高新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就撤资套现,并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创业板市场建立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效率的融资渠道,有效地弥补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利用风险投资等渠道起步后,稳定发展依赖银行贷款等渠道以前的发展壮大过渡期间大量的资金缺口。在我国,建设创业板市场是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有效手段,也是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必要环节。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让风险投资者通过公开发行获得可观的回报,事实上这些资金会重新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板市场上股权的分散化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风险的分散与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提高。
创业板市场建设和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对高新产业支持主要体现。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新市场结构,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要组成。资金短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大因素,融资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香港和境外创业板上市条件较为苛刻,深沪主板市场难以满足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故只有进一步发展创业板市场才能切实改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从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目前,相关政策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175家,通过创业板融资近1600亿元。共有122家企业参与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有20家挂牌企业完成或启动了24次定向增资,融资额为11.7亿元。
(三)我国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被称为高新企业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司运作机制与高新产业发展最具有匹配度,它们直接参与萌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技术创新评估、市场分析和资本营运等活动提供一系列全面支持,直到高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才进行资金退出。
在优秀的高新园区所在地,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的支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在硅谷,虽然根据风险投资收益的“大拇指定律”,风险投资家承担的风险是很可观的,但是风险最大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相对应的回报也最为丰厚。美国等高新产业发展领先的国家能够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科技公司,天使投资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在我国,风险投资家这一行业显然还未形成足够支撑高新产业迅猛发展的规模,甚至很多投资者将“高新技术企业”等同于“风险企业”,与国际一流的高新园区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支持是所有金融支持渠道中差距最大的,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二、有效推进高新产业发展的思考——基于各融资渠道的所需资源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从成立萌芽时期到发展到一定规模过程中对资金的需要量一般较大,而其自身的运营特点和产业特征又使其难以得到所需的资金支持:由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得到政府政策补助,而且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即使获得也仍存在较大缺口;由于抵押质押资产多为无形资产,有形的实物资产少,在银行抵押质押的较为严苛的条件下,只有初具规模的高新企业才能获得贷款,处于萌芽状态的高新企业难以通过银行渠道获得金融支持;而通过创业板融资虽能实现高技术与资本高效结合,从而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但对企业发展程度也有较高的标准,且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降低上市门槛也有较高的难度;相比之下,风险投资助推高新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成熟,在高新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难以给予有效支持。
我国高新产业的金融助推体系在很多方面具有完善和提升的潜质,对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新企业,金融业在对接政府政策和企业需求方面,应通过服务创新满足企业不同阶段与不同产品发展需要,而要实现创新,满足需求,就要满足各个融资渠道各自的一系列配套资源的需求,多管齐下,连点成线,才能有效解决高新产业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一系列的配套资源包括金融行业中的各类金融机构的自发创新和政策引导创新,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等。
(一)银行助推应当适度创新
如前所述,银行业在高新产业发展助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在政策的引导下,改变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理念和常规,起到了“过分”重要的作用。
从商业银行自身的决策角度来看来看,商业银行助推高新产业应紧贴企业发展需要,做到适度创新,一方面,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对于创新成本过大的,更适宜由风险投资或资本市场等渠道提供支持的高新产业,或风险超过银行放贷承受能力的,不宜进行过分的产品创新,应当引导企业向风险投资等渠道进行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采取融资以外的支持方式: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所不具有的网络资源、专业人才与财富管理等资源,可以为高新企业提供融资顾问、财务管理、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对于风险可以控制或管理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功能,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支持科技进步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从政策支持来看,政府应道给予政策鼓励,促进银行产品创新,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但也应注意适度问题,不应让商业银行承担过大风险,或过度改变其运营惯例。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发展科技贷款政府担保基金。高新技术产业自身财产担保不足部分,政府可以出面作为第三方提供政策性的担保,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从而促使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顺利发放贷款。科技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财政拨款、科技三项费用等。通过改变传统信用抵押担保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需求。
(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风投行业
我们应当认识到,风险投资行业是世界发达园区高新企业萌芽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确实我国高新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高新企业对财政支持依赖度较高,这就决定了推动风险投资行业成熟应当从政策支持入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高新技术产业风投机制。
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促进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组建工作,对高新技术项目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风险资本市场引导与调控。除此以外,应建立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术开发投资过程中遭受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由此对风投行业给予初期发展的支持。
但是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选择。行业需要完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保证投资的安全增值,构建约束制度、激励制度,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组织和运作,构建科学合理化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制度;增强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转移或者是分摊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加强监管,侧重于过程管理,构建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扶持风投行业起步后,政府应当变扶持为引导。例如可以完善民间资本助推渠道,我国民间投资资金充裕,但投资渠道并不多,形成了投资需求的压力,而民间投资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高新企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回报正好形成了一种匹配,政府应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产业,既促进了民间投资规范化、可监管化,又扩大了助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资金规模。
(三)建立专门的高新企业助推金融机构
建立特定类别、特定目的的金融机构以解决新兴的专门的金融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对策。解决高新产业金融助推问题也不例外,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赋予其解决高新企业融资问题的特殊使命和战略定位,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确定特殊的经营方式。例如,可在高新产业园区或密集区域构建中小型银行或其他新型机构专门为中小型高新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可以适用不同的监管方法,指定一系列新的优惠政策,从而更有针对性助推高新企业发展。这类金融机构应当以高新中小企业为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组织一批专家对萌芽阶段的高新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作为提供资金的依据。
针对高新企业规模小数量大的特点,新技术企业可以按区域、按行业、按资金需求的共通性等结成融资联盟,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拓融资途径,也克服了单个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数额小,融资成本高,融资信息不畅的缺陷。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互助基金、担保基金等,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参加联盟融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周转性贷款或中长期贷款时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
专门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都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政府政策应当对接这类金融机构的管理和发展需求,由于是专门的金融机构,政府的政策可以紧密结合高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风险收益特征,大胆探索财政补贴、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等组合式融资模式。而作为此类金融机构,可以以在发展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金融业和高新产业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共享自主创新成果。
三、结论
总之,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与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各类金融机构应当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发展模式,勇于创新,满足高新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需求。(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邓天佐.科技金融发展思考[J]. 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第19期.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一般也被人们认为是创业投资,对风险投资的内涵分析主要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是指对所有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经济活动的资本投入。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资本投资人将投资资本投入到刚成立不久并且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企业,并且知道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后还要为其提供长期的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以此促进投资企业的发展,并且通过各种经济活动取得高额报酬的投资行为。
(二)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在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开发新产品以及促进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都有显著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受到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的企业其每年以30%多的速度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因为在刚开始时风险企业只有极少数的科研人员,随着风险资本的投入,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它们就会向制造、销售等领域开发。同时,风险投资业也促进了一般大型企业的发展,风险企业通过风险资本的投入可以实现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为大型企业提供一定的科技以此获得与大型企业合作并购的目的。
二、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风险投资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为加强风险投资的安全性,有必要对风险投资进行相应控制,以提高风险投资行为的正确性,而对风险投资的控制需要对风险投资行为进行风险分析。
(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
1、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风险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将投资资本给予风险企业,而是通过风险投资家的中介作用投资到风险企业中。因此,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是将投资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权分离的过程,因此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常常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导致风险的出现,通常的信息不对等表现在:一是风险投资家为了获得更多投资者的投资,他们会不符合实际地夸大其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地位等,而对自己的缺点避而不答,刻意隐瞒不利于投资者投资的信息,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可能会因为投资者的外在信息而选择其而不是因为对投资家有全面的了解,结果加剧了投资行为的风险;二是投资企业家掌握着风险投资全过程,它对于风险投资的行为能够进行全面的监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家对投资者的信息比较了解,而风险投资者却因为没有风险投资的管理权限导致风险投资者不能对风险投资过程有所全面的了解,使得投资行为可以因为投资家的私利行为导致投资风险出现不道德风险。
2、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虽然风险投资家的投资行为是以追求高回报的经济活动,但是由于需求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比较多,而其需求风险投资企业为了获得投资,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对风险投资家的了解与掌握,有的企业甚至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专门从事风险投资引入工作,结果由于风险投资家的时间问题、经验问题等等,使得他们可能对投资企业的项目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或者由于企业的刻意隐瞒等欺骗风险投资家与企业签订了风险投资合同;同时即使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信息调查之后,也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导致风险投资在投资之后产生风险投资家与投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为企业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他们就会通过各种办法可以隐瞒企业的盈利空间,隐瞒各种信息侵占风险投资家的经济利益,而这些企业信息投资家不容易了解。
(二)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风险投资在投入到风险企业后,还要面临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风险投资的风险加剧,目前企业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技术风险。
高科技风险企业由于属于新兴企业,其在技术层面上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是企业的科技属于创新研制阶段,转化市场产品存在一定的变数;二是风险企业的科技研制时间不确定。
2、市场风险。
风险企业除了面对科技因素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考验,市场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市场科技更新速度更是快速,因此风险企业要时刻保持处在市场发展的前端。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属于风险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缺失而造成的企业损失。一般管理风险主要由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管理组织不完善导致的。由于风险企业在前期的创业阶段人数较少,而且主要组成一般多为科技型人员,同时由于企业人数少的原因,企业没有规定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结果导致企业的管理秩序比较混乱,使得企业的管理存在风险因素。
4、财务风险。
风险企业需要的资本比较多,尤其是风险企业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基本的资本保证,而且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本投入,就会导致科研的直接失败,因此风险企业在没有顺利获得成功之前,其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风险企业需要有一个持续的投资渠道。
(三)风险资本退出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风险资本投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回报,因此风险投资在确定获利并且持续投资已经没有丰厚利益的时候就会通过各种形式退出风险企业进而转向别的风险投资企业。当然,风险投资在退出的过程中也会存在风险,如果风险投资不能获得利益的时候,风险投资在退出时可能就会因为退出不及时。导致投资资金损失严重,导致投资者的资金陷入风险投资的恶性循环阶段,使得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外资。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渠道主要集中在个人风险投资、企业风险资金投资以及政府部门专项风险投资。个人风险投资主要是民众将闲置的资金拿来进行投资以此获得经济利益,但是由于个人程度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个人资产用来风险投资的数量有限,并且个人风险投资的周期也比较短;企业资金进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股票交易等机构以及一些股份制企业将多余的钱进行资本投资以此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但是由于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多的,企业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用来风险投资,并且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其也会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此,风险投资的责任就会落入到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经济管理部门,有责任推动科技企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科技企业的起步,但是毕竟政府部门受到财政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政府用于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资金有限,在某一程度上说政府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而不可能为其提供发展的资金。通过分析我国风险资金来源渠道可以清晰的得出结论:我国风险投资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问题导致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差距。因此,为解决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地吸引国外的风险投资资金用来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长远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吸引国外资金具有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利于国外资金的投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外资金开始流向我国进行投资,如今中外合资企业数量已非常多,尤其是近两年我国一些特殊行业也放宽了对国外资金的限制,允许国外资金投资一些关系我国基础民生的行业,总之种种优惠政策为国外资金向中国投资带来了许多的利好。比如现在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已开始涉足到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尤其是以亚太地区的风险投资公司开始向我国的股份制企业进行投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国外风险投资的第二国家;其次,利用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的同时可以为我国的风险投资管理带来一系列风险投资管理、市场开发维护以及人事管理等经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的风险投资可能会企业的科技成果,影响中国投资市场的短期秩序,但是从长远的风险投资市场分析,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向中国投入资金的过程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丰富的好处,因此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融入中国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就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加强风险预警管理。
在风险投资中应该加强对投资行为的风险预警与管理,也就是对风险投资行为建立相应的风险信号指标,通过对各个风险投资指标的分析与监测,掌握风险的程度,进而实现对风险投资的预警处理与控制。风险预警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即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各种风险,还要包括投资行为中潜在的风险,因此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整个投资行为的所有关系人都要根据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相应的对应指标,以便根据各种指标对企业的风险投资进行控制。当然,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需要耗费投资机构的经济费用,而且风险投资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之后,其消耗的经济费用也会比较多,但是其发挥的效应与其投入的资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一旦投资失败后,其带给投资机构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为了实现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我国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虽然我国的风险预警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创建出符合我国特色国情的风险预警机制。
(三)设计合理的退出安排。
我国之所以发展风险投资主要是因为风险投资制度具有完善的风险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渠道实现自己资金的退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资本,实现资本增值时的价值转移以及在资本出现缩水后及时撤回资本,因此退出是风险投资体系完整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设计科学的退出制度。首先,上市是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最优的方式。风险投资资金通过投入科技企业,并且在企业成功上市后其通过股权交易可以实现投资资金的成倍上升,根据对美国风险投资资本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的大部分投资收益是在资本市场中实现的,因为市场发行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获取资金,因此通过上市成为推出风险投资的最优化途径;其次,我国企业要积极利用证券中小板市场以及海外二板市场进行上市融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助这些途径实现上市,以此解决风险投资,是投资能够及时地推出企业,进而获得较大的收益,进而进行下一轮的风险投资;最后,风险投资也要积极向具有发展潜力或者潜在可能被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有时大型企业为了实现资源的整合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他们需要借助中小企业进行发展,对此战略投资者可以借助此因素,积极探索具有良好发展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当然投资此种企业其获得的收益或许不会超过上市公司那样的回报,但是其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而且资金的回笼率要高,因此投资被收购企业的风险投资也是推出风险投资的一种途径。
四、结束语
风险投资尽职调查报告 一、团队情况尽职调查
在vc投资中团队是最重要的,vc需要了解了团队成员的方方面面,包括团队成员的经历、学历、背景以及各位创始人的股份比例。
1、公司组织结构图;
2、董事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简介;
3、管理/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4、企业劳动力统计。
二、业务情况尽职调查
业务的尽职调查是个广泛的主题,主要包括业务能否规模化、能否持久、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流程、业务量化的指标。
1、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2、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的激励机制;
3、是否与掌握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是否与相关员工签订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5、员工报酬结构。
三、市场情况尽职调查
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中的那些关于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仅仅是参考。vc会独立地对市场进行尽职调查,vc的市场分析工作是由专业人士来做的,是中立的,通常也是保守的。
1、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稳定期或是衰退期)及其发展趋势;
2、目标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分析(自然更换、系统升级、扩大应用等);
3、核心竞争力构成(技术、品牌、市场份额、销售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等);
4、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5、主要客户构成及其在销售额中的比例。
四、技术情况尽职调查
1、核心技术名称、所有权人、来源方式、其他说明;
2、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3、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行业内技术权威对企业的技术情况的评价;
4、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明细;
5、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量及用途。
五、财务情况尽职调查
财务的尽职调查,可能要算是尽职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它分为两大块:过去的财务数据和未来的财务预测。
1、企业财务报表(注册资金验资报告、往年经审计年报,最近一期月报);
2、分产品/地区销售、成本、利润情况;
3、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说明和资质;
4、对造成财务报表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因素的说明。
六、法务情况尽职调查
提供公司总部、子公司、控股公司、关联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员工合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商标备案、诉讼记录等等。
1、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3、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合同;
关键词:深度市场细分;内容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2-0042-03
一、对金融机构深度细分的相关步骤、原则与标准的思考
根据现代营销理论,企业进行战略营销的中心,可定义为STP市场营销―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的起点,是以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市场调研和论证,将单一的市场划分成多个具有某一种或几种相似的特质性的子市场(各子市场之间有时也会交叉)。企业从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子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
(一)相关步骤
金融机构选择目标金融市场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全市场分析;分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组合与金融机构成本分析。
第一步,全市场分析。假设有一家保险公司,其通过对市场状况和本公司的特色研究,决定用顾客家庭收入和产品类别两组因素细分市场。顾客的家庭收入分高、中、低三个层次,产品有家庭财产险、人身意外险和寿险三类。细分的结果是,整个市场被区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分市场。在各个分市场中,列出当年该保险公司的销售实绩。比如,在中等收入家庭的家庭财产险分市场,该保险公司的销售额为2亿元,为公司在全市场销售额的12.5%。
第二步,分市场分析。各个保险分市场已经实现的销售额,并不能说明该分市场的相对盈利潜力,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各个分市场的需求趋势、市场以及行业的竞争状况和公司实力以决定取舍。
我们以中等收入家庭的家庭财产险分市场为例。公司当年的销售实绩为2亿元,约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5%。预计下一年在这个分市场,全行业销售额会增长6%,公司销售额可增加15%。
这一步可重复用于其他所有保险分市场的分析。最后,保险公司再对各个分市场的情况进行比较,便可看出哪些分市场对公司有利。其实,这种分析的方法是综合了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公司份额两方面的因素而得出的。类似的方法还有BCG矩阵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初步确定金融机构的哪些分市场是最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
第三步,金融市场营销组合与企业成本分析。初步决定一个或若干个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以后,金融机构还要针对这个或这些分市场,研究和制定一套金融市场营销方案。假定该保险公司选择了中等收入家庭的家庭财产险。现在,它要进一步考虑用于激励顾客购买的促销组合和优惠条件等,通过对这些营销组合的分析,保险公司得出实施目标市场战略的成本。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的目标金融市场必须对其营销成本加以分析,从而决定是否进入这个或这些目标金融市场。
(二)标准
在金融产品的市场深度细分过程中,我们通常将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分别加以细分。对于金融机构的个人客户市场,其细分的标准为心理、行为、人口和地理这四个因素,而对于金融机构的企业客户市场,业界通常从企业客户所处行业以及其规模和资金状况等方面来进行细分。
1.个人客户深度市场细分。金融机构的个人客户市场日益壮大,而且由于年龄、性别、收入、家庭人口、居住地区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个人客户群体对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欲望和需要。因此要根据个人客户差异综合运用地理、人口、心理、行为这四个变数。
一般认为,行为因素是进行市场细分的最佳起点。具体表现可分析如下:
其一,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不同利益追求细分客户群。对银行而言,如对客户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分析,就可知客户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有的为方便、高效;有的为贷款和管理资金;还有的则为显示身份、地位等。
其二,根据客户对不同金融产品品牌的忠诚度来细分不同的客户群。如:坚定的忠诚者、若干品牌忠诚者、变化的忠诚者和非忠诚者。
其三,根据客户对某种金融产品的不同购买频率,细分为少量购买客户群、中量购买客户群和大量购买客户群。
其四,根据客户购买和使用金融产品时机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客户群。如旅游季节,客户对旅游信用卡的需求增加;同样在旅游旺季,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各种交通工具保险的需求会增加。区分不同需求时机,便于金融机构把握时间,及时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扩大销量。
其五,根据对金融产品购买状况的不同,细分为从未购买者、曾经购买者、潜在客户、首次购买者和忠实购买者等客户群。此细分的目的,在于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保持老客户,变潜在客户为现实客户,变曾经或首次购买者为忠实客户。
2.企业客户深度市场细分。影响企业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这两个因素。企业规模包括企业的年营业额、职工人数、资产规模等方面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把企业客户市场细分为不同的类型。行业因素是指规模相差不大的企业,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行业之中,因此它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这些产品的风险,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客户由于行业不同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风险水平。比如,网络经济带动了网络公司对银行产品的需求量,然而这个行业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对其进行业务往来时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但同时,风险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确有可能从网络行业这种不稳定性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总之,金融市场深度细分的步骤重点在于识别市场细分因素、制定细分标准、对市场容量和潜力评估、分析市场营销机会以及提出市场营销策略。而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又分为无差异性、差异性、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三种。至于企业应采取何种市场营销策略,则应考虑企业实力、金融产品特性、金融市场特性、产品所处金融周期、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等因素,加以分析确定。
二、对后VIP时代商业银行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业务价值的思考
在现阶段,高端市场的竞争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在广大的、未经开垦的客户市场中去挖掘高端客户和建立客户关系。但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意识到了高端客户在银行利润上的巨大占比,并把人力、物力和差别化定价逐步向高端客户倾斜。各大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后VIP时代”,可供挖掘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少,市场竞争将演变为对现有高端客户资源的你争我夺。由于银行现有金融产品间存在相当大的同质性,银行之间的客户竞争也将走进价格战和增加广告投入的低层次竞争圈。长此以往,各银行将不断刷新产品价格、服务价格的底线,银行在高端市场的利润回报将越来越少;一些较为精明的VIP客户也会和银行讨价还价,要求银行为他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导致银行利润的进一步缩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现有的浅度客户细分,对自己的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进行深度的客户细分。
并在各个客户群的营销和维护上做到差异化、个性化的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商业银行就特别需要借助一种全能的IT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来提升对客户进行深度细分和维护的能力。CRM系统的应用将对目前的银行客户管理和业务流程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其业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供更全面的客户信息。要对客户群体进行深度细分,银行必须掌握客户全面和详尽的信息。银行的手中尽管有数以千万、亿万的客户信息,但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和帐户当中,无法了解客户全貌,更不要说进行综合统计和细分。CRM系统可以将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零散的已有信息整合起来,并由客户经理在客户的日常维护过程当中,逐步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经过CRM系统加以统计和分析后,不管是按年龄、收入、投资偏好、资金流动性要求、家庭背景、个人信用、风险承受能力还是其他客户的特质进行客户细分,都能及时得到科学有效的细分结果,找到目标客户群。
2.更有效的资源分配。在现有的资源分配体制上,各大商业银行往往单纯地通过上一考核期间的经营业绩和本期所要达到的经营计划来分配银行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这种分配模式,客观上能起到论功行赏的激励效果,但并不是效率最佳的模式
要让银行的服务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银行的资源分配就必须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首先必须对现有客户进行细分,并对每个客户群对银行的利润贡献进行细算。只有把银行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潜力的客户群中去,所投入的资源才能有最理想的回报。具备了完善的CRM系统,不但能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找到目标客户群,还可对客户群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到该客户群的综合贡献度和各次营销活动的成功响应比率等指标,了解客户群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以及具备的提升潜力。让决策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确定银行对各个目标客户群应该投入的资源,在资源分配和效益产出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点。
3.更科学的产品设计和定价。实现深度的客户细分之后,目标客户群内部的客户特质和偏好差异会大幅度降低,银行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就可以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一个或几个经过细分的客户群,在产品的设计时就能更多地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偏好,推出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客户的接受和认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根据CRM系统提供的目标客户群的收入、价格承受强度以及潜在风险等指标,更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在不同目标客户群中的差别化定价,不但要抢占市场,还要做到效益最大。
4.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营销。在以往的产品营销过程中,银行常常是推出了好的产品,却不知道哪些客户最有购买的潜力,往往把目标客户简单地定义为资金余额最充裕的高端客户,然后对这些高端客户进行无选择的地毯式营销轰炸。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但得不到好的客户响应效果,而且也使高端客户,不胜其烦。经过CRM系统对客户进行深度细分后,银行可以根据产品的风险化、收益率和基本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定产品适用的目标客户群并进行营销,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产品营销中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傅喜文,《论信息技术与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创新中的运用》[J],《财贸经济》,2009.6.
[2]杨国旗,《商业银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对策》[J],《当代金融家》,2009.4.
当前,国产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明显增多。国内外投资者进入电影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跨国投资、国内行业外投资、风险投资、金融贷款、政府出资、电影基金资助、间接融资、版权预售、广告投入等,都成为中国电影业资金渠道的重要来源。其中,民营资本、外资、港资等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带动了国内资金在电影创作中的运作,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渠道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整个电影市场的繁荣。但和海外国家投融资状况相比,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国内社会投资非专业化
目前有很多的电影项目属于社会投资,这类投资的基本策略是小成本、小制作、小题材。一是个人拿着剧本寻找投资;二是社会上各地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影片与制片公司合作,制片公司出厂标、器材、摄影棚及人员;三是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各地领导或企业家投资。这类投资规模小,缺少专业化的运作和海外的背景,在制作、发行和管理方面都缺少强有力的保证,很难取得好的投资收益。
2.单一电影项目的投融资
电影属于高风险的投融资项目,任何单一项目的风险和收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电影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很早就引入了组合投资的投资理念,避免了较高的投资风险,取得了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中国电影市场,电影项目的投融资基本表现为单一项目的投融资,容易导致项目收益的不确定,只有少数电影项目取得高额回报,多数电影项目严重亏损,影响了投资者特别是行业外投资者的热情。
二、完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
中国电影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需要通过投融资的手段,助其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行业有足够的吸引力,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都有可能成为其融资场所。当然,前提条件是宏观政策与行业政策对社会资源进入电影产业没有制约。
电影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立的目标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又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当前,随着电影投融资环境的改善,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比起产业化改革之初已经大大拓宽了,但还相对传统和滞后,缺乏创新。中国电影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以更好地拓展融资渠道,吸引投资人。
1.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为解决电影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广开投融资渠道,不失时机地组建电影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各自出资,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小电影公司,为中小电影公司提供竞争机会。比如,支持年轻电影创作人员的新构思或新影像技术的项目,支持艺术电影走向市场。开展国际电影项目的合作,加强联合拍摄和制作,更好地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基金和风险投资管理模式。
2.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延伸。总体上讲,中国电影业的投融资渠道仍然不畅通,应充分鼓励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来进行电影融资,允许和鼓励达到条件的股份制电影公司上市融资,设立电影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以使社会资本通过产业融资渠道融入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价值实现途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票房收入上,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积极推动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在信贷政策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版权、票房现金流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电影产业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3.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电影产业投融资运营主体。对国有大型电影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使之成为电影产业的运营主体和投融资主体,能独自承担投融资风险。组建中央或地方电影产业投资公司,吸纳社会资本,成为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的混合经济的电影产业投融资主体。制定国有电影公司上市规则,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影公司上市融资。
三、扩大电影制片业的投融资规模
电影产业投融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方向的问题,重点关注传统电影产业链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笔者认为,当前电影产业投融资首要关注的应是制片业。制片是电影产业链的源头,没有电影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1.电影制片业的困境
电影制片方的收入,主要有城市影院票房、农村市场电影放映、电影频道、音像和网络版权、政府支持资金、海外版权销售6个渠道。2002年,我国开始电影院线制的建立;目前,票房收入分配方式为:制片方、院线公司和电影院三方的票房收入平均分配比例全国平均数为43%、41%、16%。而同期国际上制片方在票房分账中的比例都超过50%。迄今尚未有一个权威机构公开过国内制片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笔者以2008年的相关数据来说明制片方的盈利能力。
按照每部影片的平均制片成本约为500-600万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计算:2008年406部影片的总成本约为24亿元;
2008年我国城市票房(不含农村)收入43.41亿元,按照43%的分账比例,制片方从主流票房市场上能够获得18.7亿元的收入;
农村市场方面,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7亿元左右资金,其中有几千万是国家购买制片方版权的费用,农村电影放映国家提倡公益性,全部免费放映,版权费用很低,有的影片放映一场次的版权费才几元钱。制片方在农村市场的版权收入依据中央投入的基数测算大约在0.5亿元左右;
2008年电影频道(CCTV-6)购买故事片294部。胶片电影平均收购价为100万元,数字电影平均为40万元。电影频道能够为制片方创造的收入近2亿元;
在政府资金支持方面,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给农村片、儿童片以及艺术质量优秀的影片资助约为2500万元。另外,地方政府也会有一些资金支持,两者相加,总体来看,近年来每年制片从政府资助中获得的收入不会超过1亿元;
在音像版权和网络版权的销售方面,由于盗版猖獗,制片方能够获得的版权收益很少。以电影《画皮》为例,音像版权销售收入只有区区100万元。制片方一年从音像、网络两个渠道获得的版权收入全国加起来不会超过0.5亿元;
在海外销售方面,每年我国能够售出海外版权的电影并不多。2008年国产电影有45部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总收入达到25.28亿元。但是这25.28亿元的海外收入其实是版权收入和票房收入两者相加计算得来的,其中的多数为海外发行商所有,国内的制片方能够从中分到的收入很少。[1]
总体来说,前面五个可以统计或者估计的渠道的制片方收入为22.7亿元,再加上少数影片能够获得的国际版权收入,我国制片业在2008年度总的回收资金可估计为25亿元左右。
24亿元的制片成本和25亿元的制片收入只是一个粗略的计算,不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尽管有几家品牌企业的制片业务是盈利的,尽管在每年发行的100多部影片中有三分之一是盈利的,但整体上我国的制片还是一个盈利模式不成熟的产业环节。许多社会资本都感叹“水太深”,风险太大,不敢贸然涉足电影制片业。
2.国家、社会资本对电影制片业的投融资规模有限
目前,国家已设立了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但专项资金对制片环节扶持的力度明显不够。前者重点放在对影院的建设以及放映设备的改造上,促进影院改善了电影放映环境和放映技术;后者主要用于表彰奖励优秀影片,促进制片人创作更好的作品,但属于事后奖励,对一部电影的拍摄启动帮助有限。
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放宽后,社会资本、国外资本原则上都可以进入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但由于电影制片业投资风险大,再加上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对新建影院进行政策奖励(新建影院逐年全额返还缴纳的电影基金,共返还3年),这就进一步造成了资本向发行、放映业聚集。我们明显感受到全国各地新建影院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动辄五星级影院。新建影院的投融资风险小,准入门槛低,社会资本以及外资都被允许以各种合作方式或者独资经营建设影院。客观地说,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以来,由电影市场终端拉动的电影产业化改革,在产业的链条上下两端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连续几年来国内城市电影院的建设一直成为国内外、业内外资本关注的热点。截至2009年底,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计4723张,相比院线制成立之初2002年底的1024家影院、1843张银幕,是飞跃的进步。中国影院建设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内电影院建设高速发展,放映市场日趋旺盛,刺激了产业链上游制片业。2009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456部,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三,比院线制成立的2002年国产电影产量增长了3倍多。
在《电影管理条例》中,国家政策规定“各放映单位放映国产影片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2]国家还对进口外国大片每年都有配额限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每年引进国外电影大片由1995年的10部增至如今的20部。这些政策规定对国产影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越来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反对。一旦取消这些政策限制,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国产影片与国外影片的竞争将会非常惨烈。影院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如何安排电影放映时间,他们会以票房收入为指针,而不会以某部电影的“国籍”为依据。到那时,我们如果没有好的电影作品,外国大片必将蜂拥而至,国产影片在中国影院上映的还能有几部?这样下去,中国影院建设得再好,只能沦为外国大片播放的窗口,成为国外影片的放映网。
因此,中国电影产业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要有好的电影产品,否则,中国电影产业就像是浮萍。
3.扩大电影制片业的投融资规模的措施
(1)加强电影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电影制片是内容产业的生产,电影的市场交易是一种版权经济。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业链条已日益延伸,开拓出可观的增值前景。但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未经权利人许可的盗版、盗播行为,极大地冲击了的电影作品的合法交易市场,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电影制片方的生存。
国内各大电视频道为争抢收视率,所播出的电影节目绝大多数未经版权方授权;音像出版市场上的盗版光盘也屡禁不止;依靠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中,损害影片权利人利益的非法行为更是普遍,尤其在网络宽带视频业务中,肆意盗播和免费下载电影节目可谓触目惊心。种种盗版、盗播行为的肆虐,一方面与公民版权意识缺失有关,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违法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
电影版权的拥有者多为制片方,电影知识产权的交易将直接影响到电影制片方的收益,对电影制片投融资的规模以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电影制片业都将产生风向标的作用。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政府要转变职能、改善公共服务,相关部门要加大行政投入和司法力度,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如此,电影产业制片业的投融资发展才能逐渐扩大规模,为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电影制片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国内外、业外社会资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中国电影产业,但目前较完善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还未建成,缺乏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贷款机构的积极介入。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版权交易不规范,电影制片业投融资存在较大风险,中小电影公司还较难获得风险投资和金融贷款来完成电影制片。人才建设也是中国电影在突破制片业投融资瓶颈时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电影缺少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熟悉融投资业务、深谙电影行业规律的职业经理人。
在政府的资金支持机制方面,目前的一些做法或许也有改良之处。国家对主旋律重点片、科教片、儿童片、动画片、纪录片、少数民族题材和农村题材影片,通过政府购买、评奖、补贴等方式给予资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些影片在得到政府资助的同时,实际上也就具有了全部或部分的公共产品功能,而作为公共产品就有一个如何使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的问题。因此,在政府资助环节,还应该建立一种效益评估机制,对资助对象的前期预算报表、生产周期计划、目标市场分析以及后期的推广手段和效果,进行较细致和严格的审核,使资金使用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更好地体现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平性和导向性。
注释:
[1]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在校大学生创业计划书2021
公司秉承着“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经营信条,“创新,进取,诚信,热情”的企业精神,“人本人和,从严从高”的企业经营哲学,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一、服务与产品
我们公司的定位是新型教育业兼服务业,主要客户群体为农村地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学生及家长。公司聘请的讲师均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三轮试讲、批课、360度考核等,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价廉质优的课程。除面授课程外,针对农村学生较为分散的特点,我们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并将部分课程刻录成光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寒暑假期间,我们会组织培训营,邀请知名教授、优秀学长学姐与学生们交流,组织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二、市场竞争分析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x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x名,平均文化程度为x年。近年来,由于教育支出不均衡,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集中体现在公办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上。而随着农村教育需求的增加,农村地区对正规私立培训机构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目前,多数培训是由非正规的个人组织,或由一些城市培训机构以公益讲座的形式进行短期培训,教学效果甚微。
为弥补农村教育的空白,本公司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1、费用低廉,所聘教师为高校学生,授课成本低;
2、公司有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课程质量有保证;
3、拥有远程教育平台、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丰富。
三、市场营销
为了打出本公司的品牌,我们将投入大量资金,宣传本产品。首先对公司的课程产品、价格进行合理细分,制定不同价格。在营销方面,初期通过市场渗透策略,宣传企业形象,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后期加强课程开发和设计,丰富授课内容,引入新产品,并将重点由硬性宣传转移到与各个学校的合作上,举办各类比赛,设立奖助学金等。
四、出资说明
公司计划注册资本x万人民币,其中每位创始人自筹资金xx万,保证团队对公司的管理。
五、投资报酬与退出
目前国际上风险资金撤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IPO,收购,注销。其中采用IPO方式的企业通常要有健全的资本市场的支持;而注销则意味着风险企业的失败。因此,结合我们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们决定采用由管理者自身收购或者由风险投资者继续持股,成为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我们有信心使第二种方式成为风险投资者的首选,如果选择第一种方式,我们将在第五年实现风险资金的完全退出。
六、风险分析
尽管启明教育公司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及广大的客户群,但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因此团队会以强烈的责任心对投资者负责,全面地分析公司运营后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及应对策略。
七、经营预测与财务分析
依据公司现金流量大,周转快的特点,公司建立一套良好的财务制度体系,实行现收现付的财务制度,做到每一分钱都能得其所用,不断升值。
在校大学生创业计划书2021
创业计划是创业者叩响投资者大门的“敲门砖”,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业计划书。
是创业者计划创立的业务的书面摘要。它用以描述与拟创办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要素特点,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指示图和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通常创业计划是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
写好创业计划书要思考的问题:
(一)关注产品。
(二)敢于竞争。
(三)了解市场。
(四)表明行动的方针。
(五)展示你的管理队伍。
(六)出色的计划摘要。
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一般来说,在创业计划书中应该包括创业的种类、资金规划及基金来源、资金总额的分配比例、阶段目标、财务预估、行销策略、可能风险评估、创业的动机、股东名册、预定员工人数、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封面。
封面的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封面会使阅读者产生最初的好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计划摘要。
它是浓缩了的创业计划书的精华。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计划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介绍。
1、管理者及其组织。
2、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
3、市场概貌。
4、营销策略。
5、销售计划。
6、生产管理计划。
7、财务计划。
8、资金需求状况等。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
(三)企业介绍。
这部分的目的不是描述整个计划,也不是提供另外一个概要,而是对你的公司作出介绍,因而重点是你的公司理念和如何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四)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关于行业分析的典型问题:
(1)该行业发展程度如何?现在的发展动态如何?
(2)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该行业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3)该行业的总销售额有多少?总收入为多少?发展趋势怎样?
(4)价格趋向如何?
(5)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政府是如何影响该行业的?
(6)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
(7)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8)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你将如何克服?该行业典型的回报率有多少?
(五)产品(服务)介绍。
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企业家要对产品(服务)做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地,产品介绍都要附上产品原型、照片或其他介绍。
(六)人员及组织结构。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产品管理等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已经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这是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的。企业要管理好这种资源,更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创业计划书中,必须要对主要管理人员加以阐明,介绍他们所具有的能力,他们在本企业中的职务和责任,他们过去的详细经历及背景。此外,在这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对公司结构做一简要介绍,包括: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公司的报酬体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经验和过去的成功比学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准备把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留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你一定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七)市场预测
应包括以下内容:
1、需求进行预测。
2、市场预测市场现状综述。
3、竞争厂商概览。
4、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
5、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等。
(八)营销策略。
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创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
(2)营销队伍和管理。
(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价格决策。
(九)制造计划。
创业计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
2、新产品投产计划。
3、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
4、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
(十)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重点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预先有周详的计划和进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 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
(十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1)你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和技术方面都有哪些基本的风险?
(2)你准备怎样应付这些风险?
(3)就你看来,你的公司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附加机会?
(4)在你的资本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
(5)在最好和最坏情形下,你的五年计划表现如何?
如果你的估计不那么准确,应该估计出你的误差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的话,对你的关键性参数做最好和最坏的设定。
三、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步骤。
准备创业方案是一个展望项目的未来前景、细致探索其中的合理思路、确认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种必要资源、再寻求所需支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创业方案都要完全包括上述大纲中的全部内容。创业内容不同,相互之间差异也就很大。
第一阶段:经验学习。
第二阶段:创业构思。
第三阶段:市场调研。
第四阶段:方案起草。
四、创业方案全文。
写好全文,加上封面,将整个创业要点抽出来写成提要,然后要按下面的顺序将全套创业方案排列起来:
(1)市场机遇与谋略。
(2)经营管理。
(3)经营团队。
(4)财务预算。
(5)其他与听众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和材料,如企业创始人、潜在投资人,甚至家庭成员和配偶。
第五阶段:最后修饰阶段
首先,根据你的报告,把最主要的东西做成一个1—2页的摘要,放在前面。其次,检查一下,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之类的错误,否则别人对你是否做事严谨会怀疑的。最后,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编写目录与页码,然后打印、装订成册。
第六阶段:检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检查:
(1)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
(2)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
(3)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已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
(4)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创业计划书应该备有索引和目录,以便投资者可以较容易地查阅各个章节。还应保证目录中的信息流是有逻辑的和现实的。
(5)你的创业计划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计划摘要相当于公司创业计划书的封面,投资者首先会看它。为了保持投资者的兴趣,计划摘要应写得引人人胜。
(6)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