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难看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意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每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 学习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标准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多样化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在实践活动中,让师生互动起来
在综合实践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应该是互动。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学生,完全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因此,要想做好指导工作,那就只有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让师生关系真正地走向平等。教师也是边学边指导,作为一名指导老师,我觉得自己和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比学生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有更明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正是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同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是这种互动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家用电器》这一课时,同学在刚开始设计方案时只考虑到课题研究要调查家用电器的品种、使用方法以及人们使用家用电器的情况。在进行了几次实地调查后,有同学认为,应该让每位使用者学会使用家电,并且要注意安全;了解到家电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认识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老师充分吸收了这一意见,对活动方案作了补充修改。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台戏,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舞出他们的美丽,舞出他们的精彩。
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使儿童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导入其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儿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我校处于城郊,大部分学生来自郊区的农民家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学农生活。在研究“植物的叶形”时,我们的课堂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果园里。我们很快认识了:心形叶、掌形叶、条形叶、椭圆形叶、梭形叶。还找到相应的树种,同时也认识了果树;夜晚,我们在晴朗的夜空下,寻找牛郎星、织女星、明亮的北斗,了解北斗七星在一年中的位置变化;在拔草时,认识了蜘蛛、蚯蚓、甲虫、水蛇、蟾蜍……亲眼看到蟾蜍怎样冬眠未醒;在参观的路上,分清了西红柿、豆角、茄子、倭瓜、小葱……认识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中蕴涵无穷的科学知识。
在“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包包子的过程,我在活动前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解,然后进行分工:揉面、擀皮、包包子、运输、刷油、装箱……最后,每人将自己亲手做的包子,分送给一位“客人”。看似不起眼的叠被子、套被套也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别开生面的“叠被子”比赛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当时,延续到课外,服务于生活。在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均获得发展。
总之,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做中学”。生活教育要求我们把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融进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解认识。
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取文本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但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在《白色污染》这节活动课中,第一课时组织小分队走向社会调查:了解“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到餐厅、酒家调查使用发泡饭盒情况,每天用量多少,每年用量多少;到菜市场、超市调查塑料包装袋的使用情况;到河流、湖边、路边观察“白色污染”的情况;记录你的家庭一天产生多少白色污染物;问一问妈妈、爸爸和家里其他人对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有什么样的想法。第二课时在电脑房,同学们上网探讨,分析研究第一课时的结论,我们发现“白色污染”确实严重,它们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都有哪些危害。第三课时,回到教室。写出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和建议;讨论:“政府应不应该禁止使用塑料袋”,与同学写出倡议书,号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消灭“白色污染”;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的“白色污染”进行清理;设计几句治理消灭“白色污染”的公益广告。
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在写建议书、倡议书和公益广告时,学生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文功底,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得淋漓尽致,把号召大家消灭白色污染的渴望写得深情感人,并且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杜绝白色污染,个个成为“环保小卫士”。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真知,在“活动”中感受精彩。
参考文献: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一、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探究。例如,在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中,设置这样一组问题:(课前准备好锌片、铜片、导线、检流计、盛稀H2SO4溶液的烧杯等)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为什么?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为什么?③将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为什么?④用导线将锌片、铜片连接起来,现象有何不同?⑤在导线上串联一只检流计,指针如何偏转?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在这一步步的实验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接着继续创设问题:⑥锌片的质量如何变化?为什么铜片有氢气?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⑦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来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在教室四处走动,与各小组互动交流,倾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过程。经过一系列问题探究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极大地激发了创新欲望,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此时,教师及时出示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装置,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为什么?通过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加深了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在以上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加强了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硫就是其中的一种,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推测二氧化硫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具有什么性质;从元素化合物角度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2.假设与验证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学生独立探究。
假设1: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实验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变红)
把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何现象。(变浑浊)
结论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使指示剂变色,能跟水、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H)2=CaCO3+H2O(石灰水变浑浊)
假设2: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实验2:有学生提议将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观察溶液有何现象发生?有学生提议将SO2气体和H2S气体同时通入锥形瓶,观察锥形瓶内有什么现象?(按学生提议分别动手实验)
结论2: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4价硫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SO2+2H2S=3S+2H2O
假设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实验3:将SO2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中,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结论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4价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通过以上几步实验探究,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学生由于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所以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其自主学习的原则。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氧族元素后,让学生调查校园白色污染及探究处理方法。我们班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随机挑选150人参加问卷调查。设计问题如下:①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②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③你如何处理塑料袋?④请同学们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举办“你扔我捡,拒绝白色污染”的主题活动,倡导全校学生自觉维护校园卫生,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的白色污染,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名称,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保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理解要求,是因为这些内容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或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展示于课堂,使学生意识到环境的资源的重要性,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为什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应采什么措施保护环境,国家颁布了那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3.学生根据发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白色污染等,可提出治理的建议或采取行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新课:
(1)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2)面临如此严重问题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请同学们就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节新课。
第二步: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看教材第二段: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请大家思考,宪法的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上相关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第一目题内容,概括出教材上所介绍的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根本大法:《宪法》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请同学看投影资料:材料分析(详见扩展),学生分析后老师归纳,说明制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环保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内容并总结:它是我国环保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规范,是环保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教师提问:贯穿于环保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教师重点分析"三同步"、"三统一"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其他原则还有那些?
学生回答:
2、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
学生回答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还是"治"?为什么?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即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危害,否则就容易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于破坏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有的甚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必须以防为主。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凡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养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污染或补偿污染损害的责任。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提问:在环境保护中,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环境质量好坏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攸关,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
第四步: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让学生归纳。)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收集校内外有关白色污染的情况,并提出治理建议。
学校是师生的第二个“家”,校园环境卫生关系着你我他。如今的南康中学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可在这充满鸟语花香的校园里,也存在着各种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渗透到了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卫生,导致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不协调。
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使康中校园环境更加优美,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有必要通过地理综合实践课,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环保问题的研究,从而引导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合格的康中学子。
并且,通过这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走出地理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扩大我们的地理知识领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我们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符合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2.通过对校园实地观察、调查、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地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调查和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的校园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保的责任感。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分组与分工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能力及性别搭配,教师进行协调,在班上先分好组,每组五至六人,各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每人负责一项具体工作,如提问、补问、记录等,小组长负责监督本小组的实践活动,负责组织全组共同完成任务。
2.明确活动要求
分组后,指导老师可根据制定出的校园环境问题调查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校园环境问题调查,提示学生应重点收集的资料,积极主动,善始善终,按要求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配合组内同学共同完成本组任务,通过询问、查询资料等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有创见性,成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体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同时还应强调活动过程中安全与纪律问题。
(附表:南康中学校园环境问题调查表)
3.分组调查
学生根据调查表和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在校园进行实地调查。在学生进行问题调查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调查,适当的指导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4.填写调查表。
各组调查完后,应返回教室,根据活动方案将活动中采集的各种信息资料有取舍的留存、归类,并做出相应的分析、讨论与归纳,整理总结调查资料,并由小组长组织汇总资料认真填写校园环境问题调查表。
5.成果展示
各组填写好调查表后,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应陈述调查内容和研究成果。指导老师认真审阅各组的调查表,选出完成质量较好的,进行课堂表彰与展示。
(附表:学生作品展示)
组长姓名:肖泽平
组员姓名:谢启霞、杨义福、王志远、吴贤
调查地点:南康中学校门口、校垃圾桶周边、校食堂
调查时间:2012年9月15日
环境问题类型:校园“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产生原因分析:
(1)每天早上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是校园环境卫生最差的时候。这两个时间段正好是早餐和晚餐时间,很多学生到校门口摊点和校园超市购买一些含一次性包装袋的食品,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卫生习惯未养成好,这些一次性塑料袋和饭盒到处乱扔,加上学校地势较高,早上和下午风力大,白色塑料袋被风吹起,加重了这种“白色污染”。
(2)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值日生打扫完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后,把大量垃圾倒在校垃圾桶里,导致垃圾成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垃圾可回收利用,如废纸、塑料瓶等)。
(3)住校生每次就餐完后,剩饭剩菜较多,在学校食堂产生大量食物垃圾。
造成的危害:
白色塑料袋和固体废弃物的细粒被风吹起,增加校园粉尘含量,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占用学校宝贵的土地资源。
剩饭剩菜在温度较高的时候释放出霉气,损害师生健康。
“白色污染”还会冲击人的视觉,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心情,使课堂上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效率降低。
解决建议:
做好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书画展览和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在师生中普及环保知识,阐述校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危害。
采取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比如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增加可回收垃圾桶等。
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在校园内,学生有组织地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对一些参与校园环保的组织和学生进行表彰等。
行政手段。学校或班级可以制定一些校园环保方针政策,颁布标准,对师生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协调,引导学生走向文明卫生之路。
指导老师点评:
该小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积极性较高,各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克服困难,积极参与讨论,为校园环保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四、教学反思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式课堂学习活动,实践性强,教师要严密组织,精心策制。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绘图、审美、分析归纳、文字表述、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
通过这次地理综合实践课,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1.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成绩较好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认为实践活动要占用大量时间,而获得的知识与课本、考试关系不大,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可让一部分这样的学生担任组长等。
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过分依赖视觉、听觉的作用,触觉、动觉的作用显现得不够,造成了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力不从心,动手操作水平低,不擅长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等。因此,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学校今后应加大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力度。
3.在整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充分参与到学生的调查中来,不断引导、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克服挑战,多表扬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4.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地理教学与本校实况,不断探究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