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06:41: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议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教学外,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思辨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长久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在叙述文方面,对于议论文的关注相对不足,造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笔者在此通过相应实例进行简要阐述分析。
一、写作角度选取的指导
写作角度的选取是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基础环节,所谓写作角度选取也就是常说的立意,根据作文写作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写作框架、准备佐证素材以及论证写作。常见的作文题目通常由一个小故事或某个实例为依据,素材展示传递出的信息较为明确,供学生选择的切入角度也较为相近,学生只要不对题目内容有较大的理解偏差,通常不会存在立意问题。现阶段高中作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题目隐含信息层次较为丰富,学生的可选角度更多,这就涉及写作角度选择准确性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角度准确性,可从内外两个方向加以考虑。就立意的外部要素而言,其根本还是题目信息的提取,要求学生精读题目内容,能够由表及里的感知写作资料传递的信息。而内部要素则强调学生对于立意的驾驭能力,对相关论点、论据的熟悉程度。学生的立意通常从自己主观感受或见解出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主观性的表达通常在层次把握上不够成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立意,有效谋划,协调好写作角度选取与文章写作能力的关系。
以2015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谁最有风采”为例,题目中写道:“一个是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是搞焊接的,一个是摄影师,都是卓有成就的人,选你认为最有风采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明显的写作角度,按照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范式,学生确定选择对象后开始论证该职业的魅力之处。可以是横向比较性的论述,即通过与其他两个未选职业的对比论证所选职业的独特风采与价值;同时也可以是纵向深入性的论述,分多个层面证明该职业的风采与价值,抑或横纵综合论述。这一层面角度选取可以算作最表层的立意,作文水平也为最基本的层面,而提升学生的立意深度应对三种职业的内涵进行挖掘。可以看到,“谁最有风采”这个作文题目中给出的三种职业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三种群体。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匠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时代内涵,将写作对象职业的选取拓展到国家与世界的层面上进行考虑,从而提升议论文写作角度与立意的深度。
二、写作逻辑构建的指导
高中议论文写作最强调的是行文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即文章整体立论与分论点之间联系的紧密型,各分论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各分论点论证素材的充分性等。议论文写作逻辑的构建是决定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尽管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议论文写作环节是业已形成的固化内在逻辑性,但依然可通过科学的指导对议论文写作进行结构优化。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从立意出发进行发散性思考,将写作角度细化为若干层次或局部角度,从而确定相应的分论点。然后对发散思考获得的分论点进行梳理,按照递进层次进行排列,结合梳理结果二次思考是否存在新的分论点,通常学生二次思考获得的分论点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作为议论文的亮点部分。在确定分论点后,论证部分同样应按照逻辑展开,基本依据提出论点、引申阐述论点、论证论点、提升拓展总结的基本框架来行文写作。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奖惩之后”为例,作文题目给了一张漫画图片,图片中刻画了两个前后分数不同学生获得的评价,低分学生分数提高了获得了鼓励的唇印,而原本分数高的学生稍有退步便得到批评的巴掌印。那本文应该如何构建写作逻辑呢?首先,应对本文漫画中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基本型的描绘,可直接抛出中心论点,阐明对于漫画描述内容的看法。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可从两个学生的不同待遇进行展开,分别描述他们获得的奖惩与自身实际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论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列举出几项主要成因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
三、写作素材使用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种类较多,基本上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都能作为写作素材。而议论文强调思辨逻辑,重视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因此写作素材大致可分为论点类与论据类两种。所谓论点类素材是指一些较为成熟的观点或看法,常见的是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段落等,这些内容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有较高的说服力。而论据类素材指的是一些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热门资讯等,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在议论文中使用能够起到实证的效果。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使用涉及收集与使用两个环节。其中写作素材的收集是一个长期性的积累过程,学生日常生活中阅读、接纳的各类外界信息都可以参与到素材的积累当中,素材积累是否具有典型性、正面积极意义以及反面警示性等都是素材积累中要考虑的要点,这些标准决定了素材积累的实际价值。而素材使用则要考虑素材与论点的契合性,是否能够真正印证观点,是否具有可拓展性,能够将论点提升到新的层次进行探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指导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记录习惯,乐于搜集热点内容、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素材使用汇总言之有物,能够使阅读对象感同身受,提升文章说服力。
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题“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为例,该题目的内容来源与生活情境,学生中去过自然保护区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历展开阐述,而没去过的也可以从动物园进行发散联想。
四、写作优化创新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化创新是当前新课改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话语表达与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高中议论文写作优化创新可从形式创新与思路创新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就形式创新而言,可在保留议论文基本观点与论述的写作内核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将单向的说服式的观点阐述,通过变化形成交流式的内容展示。例如有的学生选择戏剧、剧本的形式进行作文写作,借助人物对话讲述了大量的观点与看法,这种创新在表面上看是戏剧、剧本写作,但其内核依然是以观点论述为主的议论文。戏剧营造的交流情境能够充分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境,观点往往与人物的命运相联系,话题阐述的拓展空间更大。而思路创新则强调的是对于传统议论文观点展开层次的改变,改变原有的线性阐述模式,变成更加立体,相互交叉印证的模式,局部设置悬念或后置观点的写作方法能够使局部观点得到有效的突出,获得特殊的议论文写作效果。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人生阶段,议论文中阐述的观点多为其该阶段自身思想的折射。教师面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阐述的个性化观点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评判高下,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种看法的根源,采取动态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进行更为准确真实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乐于进行议论文写作,积极研习议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昊.新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效教学和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268.
一、立足需要合理嫁接
很多时候素材确定了,但是简单的素材却并不足以支撑论点。如果说对内容庞杂的素材要合理取舍,那么对单薄的素材要结合实际合理嫁接,使之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从而更好地为论点服务。比如《放弃与执着》一文中,作者想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素材,但是“弃医从文”这个选择背后的内涵单纯就素材本身很难说得透,这时候就可以将鲁迅作品中很多内容嫁接上来透视鲁迅的思想,从而彰显这种放弃背后的执着:因为早年时父亲的病,让少年鲁迅选择了学医的道路,立足强健中国人的肌体,不再做耻辱的“东亚病夫”;但是对人生乱象的关注,又使得他愤慨于中国人精神上麻木冷漠:面对祥林嫂的坎坷命运、孔乙己的悲惨人生、闰土的可叹遭遇,路人只是缄默不语,闲人也只当作饭后谈资而津津乐道,国人的劣根性让他感到了危机,于是他决然放弃了从医,执起他如刀般锋利的笔杆,期盼着人们的警醒以及中国这条沉睡巨龙的惊醒。他的弃医从文,让他的执着更显伟大。
作者将鲁迅作品中的诸多人物、情节与其“弃医从文”的事件嫁接起来,通过其作品中的思想来倒推、分析其弃医从文的原因,就使得单纯的事件变得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说服力,这样的嫁接因为有其一致性,因此比较合理,就避免了素材的单薄。
二、结合实际合理改写
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直接拿来做论据,有的素材对于论点而言不够新鲜,也不够深刻,甚至论证效果是相反的,这时候如果要运用这一素材,就必须加以改写,在不改变其真实性前提下,对其做一点艺术处理,使之更加紧贴论点。比如《放弃与执着》一文中,作者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素材,但是这一素材与放弃、执着的关系并不直接,或者说有点牵强,因为这种放弃是被逼使然。
但是作者略加改动,这样写道:因战争失败,越王勾践被掳入吴国,为了自己的百姓不受屈辱,他放弃了尊严,宁愿像奴隶般侍奉吴王。“卧薪”,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尝胆”,让他在感受生活苦痛之时更加执着于理想,然而,正是这种尊严的放弃,让他体味了百姓的疾苦,也让他一天天执着于他的理想,最终正是这放弃后的执着,成就了他的帝王大业。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教学; 注意技巧;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07-001
不少从事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不知道议论文该怎么去写,即使写出来了,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的教学可分为两大块:“形式”和“内容”,“形式”即议论文的结构——“架子”,“内容”即议论文的“议论”。对于高中生而言,无论“架子”还是“议论”,都必须先求规范,后求丰富。下面就从如何“搭架子”方面,谈一点心得。
一、横向并列结构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如《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以地赂秦,自取灭亡)分论点②:齐、燕、赵未曾赂秦而以赂者丧。
搭好并列式的架子,关键是搭好并列式的分论点,下面就肤浅地介绍一下:
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观点,这样写的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
例1:读书乐
(1)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2)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
例2:读书乐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例3: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分开说必有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2)后(1)、先(4)后(3)、(1)(3)合并,即为: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纵向递进结构
即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例:坚持
1.坚持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实际行动的外在表达方式,坚持是一门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艺术……于人于己,它都必不可缺。
2.坚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3.人人都说要坚持,可真正做到坚持,又需要我们怎么样呢?这就要求我们安详于貌,充实于行,升华于灵……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三、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例如《纳谏与止谤》,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与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1.基本结构:
(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例:苦难是一种财富
2.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
(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2)“古文读本”类:《选读》、《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
(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
(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
课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课本中人物可引证、诗词可引用、事件可运用。
二、点面结合,学会分析
首先,要能从整体上安排文章结构,从宏观角度分析论题。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总式。
第二,从局部来讲,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论据展开分析,避免以叙代议。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2.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3.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注意本段使用了条件分析法)
4.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5.辨证分析法
分析论据时要遵循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掌握方法,灵活使用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如《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4.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5.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6.归谬法
当劝说受传者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受传者不听劝时,不去正面劝说、批驳,而是顺着受传者的思路,把受传者的观点或行为推论到一个荒谬的结果,让受传者看到自己观点或行为的严重后果,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
7.演绎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8.归纳法
【关键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
1、议论文的特性
1.1论述性
论述性是议论文的一大特性,物流是何种形式的议论文,都离不开概念以及推理的方式,运行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事件进行正面分析或者反面的反驳。
1.2现实性
和生活息息相关是议论文的特征之一,具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纵观优秀的议论文体,无非是从自身、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来阐述意见和主张,并且反映出生活方面的某一个真理,并用于指导生活。
1.3逻辑性
对比一般文体,议论文的逻辑性是显而易见的。议论文的结构十分严密,文章内容以议论或者说理为主,只有将道理讲得足够明白、透彻,才能够真正说服读者,并引起共鸣。
2、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瓶颈
2.1写作基础薄弱,缺乏逻辑性
就经验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三段式”的形式,其结构的模式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一般第一段是提出论点,第二段是举例子进行简单的论证,第三段是采取呼吁形式。从内容上来说,只是简单事件的罗列,写作基础十分薄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2.2内容欠缺心声,脱离生活
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高中生的作文呈现出语言浮夸、内容空洞的现象。众多的学生表示,在写作过程中,很难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文章。加上考试的紧张,一般会采取激昂的主题进行议论,而主题越大,文章就越难收尾。短短的八百字作文成了喊口号的形式,虽然辞藻华丽,但是缺乏真实感。还有部分学生会滥用排比句,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气势,殊不知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
3、开拓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方法
3.1通过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百态
高中生普遍还处于认识形态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往往比较趋向于大众化的说法。新闻媒体是目前最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是大众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新闻媒体视角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当然,高中生在认知的过过程中会逐步奠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而这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中,“角色转换之间”不少人被亲情这两个字死死的捆绑了,没有在亲情上体现的更多。而不少高中生把自己的思路联系到了社会,诸如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重大透水事故、玉树地震等事件,借用新闻媒体的报道,各抒己见,巧妙地的运用了角色互换之间的那种联系紧密的反差。换句话说,新闻媒体让我们了解到的是这个社会,而理解被运用的不仅仅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就高中生而言,我觉得是一种写作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思想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在对事物的看法。
3.2营造写作生活,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练就良好的写作本领,仅仅在每学期完成四篇课本要求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需要在课下努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人教版教材中要求我们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和我们课外的练笔是相同的性质。尽管我们的活动范围较小,但是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中见闻会让我们在瞬间感触很深,错过了这一个阶段,意识就开始模糊起来。为此,我们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感悟生活,感受自然。相信在习惯的引导下,我们会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逻辑性自然也会不断加强。有了生活的根据,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而非显得空洞乏味。
3.3读写结合,积累文章论据
在平时写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文章缺乏论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而造成的。为此,不妨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为议论文的写作积累论据。例如,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本《论据积累本》,将平时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案例记录下来,加深记忆,以便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如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中要求我们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此时可以借助屈原含冤受屈、以身狗国的爱国情怀,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隐的高洁人格,李白豪放不羁、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苏拭随缘自适、矿达超脱的精神品格等案例。此外,当我们阅读了优秀的文章之后,还可以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写作,一方面,提升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加深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思维逻辑的开拓。
小 结
作为一名高中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从而引发更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面对高考的压力,写作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文章润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激发的可能性与现状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意识相契合。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评论意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确实到了一个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内察与外省)的阶段。会被外界的一事一物而吸引,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在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也有积极的回应。
“不动脑子的假大空作文”是怎么形成的?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往往呈现厌弃继而应付的特点。高中生拒绝的往往是无法陈述主见(没有能力清晰表达)、陈述主见无法得到认同(或理据不足或自身认识确实有局限)的痛苦,主观错误地认为老师让我写的都是我不想写的(我有能力写好的、有心关注的与作业、考试无关)。是的,有不少学生的随笔写的很好,却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好作文”,自卑的学生说“我不会写”,自信的学生说“我不擅长写”。应付的是让他们生厌的“有形的”“目标明确的”系列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当“学写”完全成了形而上之物,追求如浮尘般的表象与末节,渐渐死寂的是如火山般涌动的青春的思考与表达的冲动。
二、议论文思维意识的激发与文体定格
议论文思维意识的觉醒实质上就是文体意识的觉醒。学生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写作指导重在激发表达的潜意识。
什么是议论文思维意识?即我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极力陈词说服。什么是“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对文体本质的把握。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注重以理服人,严密清晰的分析推理,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可以简化理解为表达一个观点或一种态度并用论据来阐述理由。两者诉求相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议论文没有统一的范式,以固定的模式来为文体定格的方式是僵化的、不科学的文体定格方式。
三、高中生议论文思维力当着力提高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力不相协调。1、思维的动荡性,评论的不成熟性。高中生思维敏锐、独立而有批判性,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容易偏激、迷惘、忽左忽右,不知何去何从。2、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往往未尝试换位、多角度思考。思考的动机层次提高,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结果会出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心理冲突,有牢骚等消极情绪。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对社会的看法,所以,高中生当着力提高议论文的思维力,这是议论文能力提升的关键。
四、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与文思开阔
议论文思维张力是源于思维意识生根后的枝繁状貌,思维的繁枝伸展,茂叶丛生的百花园才能形成。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有两大层面。
(一)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的抽象逻辑层面进行分析、评论,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面。与通常主张不同的是,它的思维意识是有张力的。它可以是俱到式的逻辑,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比如“尝试”这个话题,由“什么是尝试”到“为什么要尝试”再到“怎样尝试”。也可以是选择性逻辑,如选择其中一个逻辑层面或某两个角度(可以由表及里纵向式,可以多侧面横向式)。比如“幸福”这个话题,选择“是什么”这个角度探讨“什么是我们理解的幸福”。也可以是任选择其中二个逻辑层面组合,比如“中国梦”,可以从“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中国梦”到“我们如何可行地实现中国梦”。它甚至可以有“倒序”的可能,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主体部分充分论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但在最后适当地交代一下文中所倡导的“低调”在新时代的内涵也是可以的。这样的逻辑思维呈现多样性、变化性,富有思维的张力。
(二)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从其所涉及的自然、人生、生活、社会等生活的感性层面切入进行分析、评论。当然,四个层面还可细化至更小的切入点,比如“社会”这一角度可细分为“政治、历史、文化”等等;“文化”有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等等。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探讨自会五彩缤纷、精彩纷呈。还有,感性生活层面的切入依然可以借助抽象逻辑层面来纵向建构,如“学习生活的低调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意义”,“如何保持学习的低调”。也可以从生活的感性层面横向式建构,比如由兰、梅内敛之风骨,淡远之风韵,到人生的格调淡远、沉潜。也可以是批驳式的时评体,如当今社会精英式的家庭教育,辨证式批驳,欲抑先扬是批驳,深入生活,理性反思。
五、思维路径的建构与作文模式的建构的区别
思维路径的建构的开放是过程体系,作文模式的建构是闭合的终点归结。学生的感受不同,前者是灵魂雀跃的灵动,后者是思维机械的填塞。前者“我思故文来”,后者“文在我故来”。前者写作的主动性强,后者写作的被动性强。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保证这三要素并不是难事。那么,该怎样做才能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更加出彩呢?这是同学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做到“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这是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进入高中之后,同学们会迅速转到以写议论文为主,也就是说,初中阶段必须为高中学写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为指导广大学生写议论文,本期“技法点拨室”特意认真分析、研究了几篇议论文佳作,发现这些文章都具有下述特色:
一是叙议紧密结合。阅卷教师评判议论文,对那些只叙不议、堆砌论据的文章和只议不叙、空洞说教的文章,只会给出中等及以下的分数。在他们心中,优秀的议论文都是叙议结合的好文章。至于叙议结合的形式,有的是先叙后议,即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陈述之后,再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有的是先议后叙,即先提出议论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领下文的叙事;还可以是夹叙夹议,即将叙事和议论穿行,灵活自由地表情达意。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叙”是为“议”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表达上必须是言简意赅、突出要害的,其中的“议”则是统领“叙”的,居于主导地位。
二是分析深刻恰当。议论文重在发表议论,特别是要对论据作出深入分析,将这种个例或者现象中蕴含的深刻根源、内在本质和普遍联系揭示出来。总结优秀的议论文在这方面采用的具体方法,核心点就是对论据问“为什么”,探求它的根源,揭开它的本质:有的用的是因果论证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有的用的是意义分析法,揭示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或予以高度的评价,或揭示其危害;如果列举了多个典型论据,往往要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大多用的是归纳分析法;如果我们在文章中引用了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仍觉得意犹未尽,言之欠深,还可以用引申拓展法,在所引用的语句后面再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确。
三是结合生活实际。优秀的议论文,在确立观点的时候,常常能针对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实际来提出有启示意义的新鲜观点;在列举论据的时候,常常能列举来自青少年经历的例子或者青少年最为关注的例子;在收束文章的时候,常常注意提醒青少年应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作者心里,始终装着读者,仿佛是在面对青少年读者发表议论。
四是追求情理兼具。议论文最爱做的就是以理服人,但是,形象而满含情感的表达往往能收到理能服人、情也动人的效果。这种情,是建立在爱恨分明基础上的,是理性分析、辩证评判基础上的,是抓住要害、入木三分基础上的,它绝不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不含糊其词、牵强附会;也不人云亦云、陈词滥调。一句话,能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