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1: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农业行业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物联网即一种巨大智能网络,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系统以及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把具体的物品和互联网实现连接,然后实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换,对农业信息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并且管理。农业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利用物联网技术融合、处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再进行智能化操作,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过程监控、科学管理,以实现即时服务。
二、物联网在广西现代农业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与国际形势相适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生产多个方面如农产品溯源以及精准农业等诸如这些现代农业物流中也开始引入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如依托物联网技术,省会城市南宁市已经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的试点。如广西牛博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广西成立最早的农业物联网企业,在山西太谷2万亩的红枣基地、百色澄碧湖上千亩的芒果基地,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均获得成功,两个基地的农产品均成为国内同类最优;其它城市,如梧州、凌云也已开展了一些信息管理试点项目,如无公害蔬菜、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在这个追溯体系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电话或手机短信,方便、快捷地扫描获取柑橘运输车辆以及柑橘的信息,并实现快速放行。当前,为了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多项农产品在其生产和流通环节都已经开始使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借此技术建立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档案。RFID技术推广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技术毕竟属于新兴技术,其价格尚且偏高。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扩大以及需求的增加,RFID技术也正在逐步走向寻常百姓,实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今后,在广西物联网农产品溯源技术中,RFID技术将会是主流应用形式。再如有些市实施了卫星定位配方测土施肥。在计划施肥中,就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投入即增加收益。如金光农场就实施自动化控制,还应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可以采集和控制远程数据,所有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包括温度、风速、风向以及蒸发量、日照辐射量等在内的数据都会被精准采集到,从而有助于土壤中水含量的测定,在对作物进行浇水、施肥时,都可以及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借助于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有效节约水、肥以及农药。
三、智慧物流: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物流的结合
1.物流网在广西畜牧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广西农业生产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产畜牧业也稳步发展,但与其生产相比,其质量安全水平仍然比较低。而且,和畜牧产品质量的国际通用标准要求相比,广西的畜牧水产的质量安全仍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在畜牧养殖过程及其物流中引入现代技术。而物联网可以使这一想法变为现实。如可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植入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为每头牲畜建立档案,并且设置相应传感器,并适时监测建立档案的牲畜体征,准确感知其生长发育状况。此外,还可以依托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对牲畜的投料喂食的智能化。也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不同需求,在线采集、处理和传输水质环境的参数。信息处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增氧设备和饲料投放设施的智能控制,对它们的增氧或喂食也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通过这些现代物联网技术,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就可实现及时预警。
2.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前景
广西是水果之乡,这里的特色水果很多,如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等,大多保鲜期短,鲜嫩易烂。在运输过程中,借助物联网技术,不妨利用CPRS、WCDMA等2G或3G等技术,可在农产品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及温度、湿度等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实时地向调度中心传递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有效降低农产品运输的损失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运输车辆及货物的快速识别,有效防止伪造和涂改通行证,同时也可实现远程运输。
3.智慧物流: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物流的结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先进技术为手段,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目标,培育机制先进、创新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挥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对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经营理念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项原则
1、有利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在项目的布局和构成上,应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走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应能够促进农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有利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原则。项目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导向,探索各种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增强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
3、有利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原则。项目建设应把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原产地、生产过程、投入品和终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控作为重要内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4、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项目的选择应注重依托我国特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对品种、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精品农业。
5、有利于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市场、技术、标准等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具有良好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模式。
6、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工作重点
1、高效种植业、养殖业优良新品种繁育及良种产业化示范
鼓励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优质、高产、抗逆的农林产品新品种的繁育,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形成鼓励创新、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机制。重点支持:对在农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的、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动植物新品种;对扩大出口创汇、带动农民增收具有明显效果的动植物新品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急需的林、草新品种。
2、具有品牌优势、出口创汇能力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
重点支持名、特、稀、优农产品高效、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通过对农业生产各环节投入要素的优化控制,促进名、特、稀、优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振兴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资源优势和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产品。
3、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产业化示范
通过设施条件下生产要素(含病虫灾害控制关键技术)的优化集成,探索在不同生产领域和不同生产组织形态下,开展高效、无公害、标准化设施农业生产的新模式。重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领域进行大田环境下节水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在出口创汇、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领域,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4、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产业化示范
鼓励利用高技术开拓农副产品的新功能、新用途,重点支持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多梯度利用,动植物废弃物高效、合理利用项目。
5、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示范
重点支持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肥料、农药(含兽药、疫苗)、生长调节剂、饲料(及其添加剂)等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支持有良好市场前景或依托工程背景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化示范。
6、农业信息化示范
重点是围绕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向农业企业提供优质、方便的政策信息服务为目标,进行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建立面向生产、技术、市场的信息化平台,探索农业信息化规范服务、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模式。
四、具体要求
1、所申报的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符合安排原则和工作重点,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具备产业化条件,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预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明显的示范、推广作用。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或未取得国家有关方面生产许可的项目,不在受理范围。对已经支持过的同类项目原则上不再支持。传统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和食品加工项目不在本专项讨论范畴。
2、所申报的项目应提供相应的技术评价文件,包括省部级以上的技术鉴定证书或发明专利证书,相关的查新报告,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等;有产品准入条件和标准的项目,必须符合该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3、如无特殊情况,我委于每年3月和9月开始项目的审理工作,请有关部门和地方计委在我委开始审理工作15日之前,将所申报的项目建议书、项目简介和项目简表等有关文件(一式两份)和相应的电子文档(需符合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要求)报送国家计委。2*年项目申报工作截止到3月31日。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新农机 新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24-01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之后的保障措施达不到当前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农机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典型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比较大的技术障碍,新机具、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关于农机设备和技术研发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需求。
1.2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差。
1.3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不到位的现象,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较小,农民群众的购买能力不足,购买积极性无法被全面调动起来,导致了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增大,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率较低。
1.4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缺少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严重影响的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区域化
要紧密围绕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地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农业区位优势,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和优质化的发展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以现代化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高效养殖产业等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对于中东部地区应该以发展粮食型农作物产业为主,继续巩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而服务。对于西部地区,应该积极发展以牧草生产为主的新机具和新技术,提高棉花、甘蔗、甜菜以及蔬菜、水果的机械加工能力,为实现特色经济农作物机械化而服务。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构建一个合理布局、机械化发展规模适宜以及重点突出的机械化发展新格局,最终促进不同地区的机械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
近几年,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主体。进入新世纪后,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机销售、维护和田间作业三个主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这就需要农机相关的服务产业继续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在纵向方面分析,应该积极建设以乡镇为中心、以村落为网点、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切实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广度方面分析,要积极推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跨区域作业,不断拓展农机产业服务的范围,从而延伸到农业生产的的各个领域和范围内,并要按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化要求,对农业机械的作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调整,突出做好农机设备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农民群众需求+农机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带动的全新服务链条。
2.3 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一体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全新的农业技术要想迅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必须与先进的农业机械高效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机、农艺技术高效结合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机和农业技术结合程度更加密切,节约成本的效果大大提高,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科学适宜的土地深松、精细化播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总结语
总之,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农民群众生产力,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随着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如山,谢达.浅谈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J].财金贸易.2000(12)
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有机食品需求呈现稳步增长,之前一直以出口为主的有机蔬菜开始转攻国内市场。在北京、广州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有机蔬菜十分畅销。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肖认为,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激公众神经,公众希望找到安全、健康、可信赖的食品(主要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因此突出绿色、有机等概念的农业企业脱颖而出,其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风投在农业上的投资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甚至在2010年,其投资额呈现爆发性增长。投中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而2007年,这个数字猛然增长至3.96亿美元,到了2010年,其投资金额达14.89亿美元,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为何风投机构会突然加码对农业的投资?对此,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2006年陆续开始有农业投资,而到了2010年农业投资逐渐白热化,未来现代农业的投资力度还会更大。目前算是投资现代农业较好的时机,一方面有政策上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也逐渐体现。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策上的支持相当明显。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划定城市、近郊、平原、山区和京外合作区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圈,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突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的特点。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日前表示,通过农业产业圈建设,将使北京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设施农业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景观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北京仅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风向标,从广西的“十二五”规划来看,计划是未来5年广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除此以外,还有诸多城市都开始在现代农业上加大投入,希望能借着“十二五”的东风也火上一把。
争抢新农业项目
指向农业投资的风投不在少数。随着农业投资逐渐受到重视,2007年10月24日,国联水产获得智基创投旗下智龙基金一期、毅美投资、同创伟业旗下南海成长创投基金等投资机构联合157.7万美元的投资,2010年国联水产成功登上创业板的舞台,身为外资的智基创投也成功“上岸”。其管理合伙人陈友忠曾表示:“从海产养殖的观点来看,国联水产掌握着三样很重要的法宝,一个是虾苗;其次是饲料;第三是病虫害防治的药品和设施。这三点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环节,一般的虾农很难掌握。”更确切地说,国联水产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正是现代农业的体现。而在2010年6月,北京百年栗园生态获得天图创投3000万元的投资,紧接着2010年11月,上海多利农场又获得了青云创投等机构7000万元的投资,这个号称是土地“洗”了3年的农庄,据说光水循环系统就花了6000多万元投资。就这样,一系列新农业项目被风投们拿下。在合众资本总裁曹越看来,作为投行的合众重要任务便是引导更多的风投资金进入到低碳农业之中。他预计,无论是医疗还是清洁技术,都不如这场即将到来的新农业投资潮规模宏大。
遭遇风投热捧
秉鸿资本近日在洛阳又下一城,这次看上的是嘉乐农业。秉鸿资本创始合伙人孔强说,公司管理基金已于1月完成对洛阳嘉乐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孔强所说的嘉乐农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生产以高端杏鲍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秉鸿资本对高端农业一直情有独钟,先后投资过河南科迪乳业投资、好想你枣业、大连雪龙、北京中地种畜等公司。孔强将高端农业称之为“新消费中的先进农业”,包括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销售运营都是先进的。对此孔强的解释是,低端农业产品大多以成本优势取胜,为获取利润只能不断降低成本,当这种方式达到成本下限时就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相反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可以较少考虑成本问题,食品安全迎刃而解。孔强表示,2012年秉鸿资本依然会注重农业企业及产业升级的投资。秉鸿资本只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个。2010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巨头黑石集团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砸下6亿美元。凯雷投资集团以1.9亿美元下注海洋鱼类捕捞公司中渔集团。之后,凯雷又以1.75亿美元购入饲料生产商卜峰国际的股权。2010年10月,九鼎投资与天峡鲟业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此外,专注绿色领域的青云创投联合汉理资本注资多利农庄;达晨创投等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频频出入武汉,考察集种苗、饲料、屠宰和成品制造为一体的卤味食品商精武鸭脖;联想投资联手常州本土风投九州投资于2011年8月完成了对江苏武进立华畜禽公司的投资,注资规模接近2亿元。
选择成熟企业
尽管现代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毕竟农业企业受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就农业企业而言,从投入到盈利的时间周期较长,对于那些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而言是莫大的考验。而在国内农业投资紧锣密鼓开展之际,农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也紧紧跟上。在过去两年,全球粮价大涨的背景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农业也更加重视,对外部资金介入本国农业会有更多的考虑。由于中国企业进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有的地区政局不稳定法律不健全,政策朝令夕改,这些都是农业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对此,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解释道,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农业企业主要看中的就是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因为现代农业企业都是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较大。正因为此,投资早期农业企业的风投并不多,大多都是上市前的投资,或者是投资已经成熟的农业企业。据一位资深创投人士透露,农业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壁垒较高,因为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很小,甚至没有收益。不过像现代农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只要认准了企业就应该大胆投资,因为农业企业真正做起来了之后,成本并不高,而一旦加上了绿色、有机、环保等字样,利润是传统农业的许多倍。难怪靠IT起家的柳传志也在去年透露:“希望能在大农业投资上下工夫。”
关键词:农机推广:现代农业
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装备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稳定增收。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系列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1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
1.1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经营的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原则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型产业,也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条件和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2 农机推广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即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2 农机推广工作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1 大力推广和引进农产品加工机械
在前几年农机推广工作中,我县把重点放在了农业生产的播种和收获方面的机械应用,却忽视了产品加工,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委托县农机管理局全权负责,加大力度引进和推广一批较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并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2.2 农业装备向系列化发展
农业装备向全程化、产业化、区域化、多样化、系列化方向一条龙配套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适应重点作物、优势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促进农业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县通过近些年来农业装备机械化、系列化的发展,促使了猕猴桃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努力推广和发展节约增效农机
开发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节能型农机装备和应用技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坚持节约发展、增效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发展高效率低消耗的效益型技术为目标,提高农业的精准化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现代化农业装备技术保障。
2.4 向人文环保型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引进先进的环保农业装备技术,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先进的设施保障。
3 农机推广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
3.1 发展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技术推广项目
当今社会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否则没有推广前景。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或进行纯粹的推广方式和机械化发展。同时高瞻远瞩,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长时期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
3.3 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
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不管推广何种技术、何种新机具,都需要在当地进行示点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广大农民朋友。用示范点效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3.4 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镇江市;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41-03
1 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镇江市拥有2 651km2的丘陵山区面积,16万hm2耕地面积,5.33万hm2林地面积,8.2万hm2水域面积。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光、水比较协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蚕桑、茶叶、多种瓜果蔬菜以及各种淡水产品和畜牧产品。近年来,镇江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城郊型农业总体定位,发展高效、外向和生态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
1.1 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建立 优质粮油、优质肉奶、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经济林业以及休闲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种草养畜、应时鲜果、无公害茶叶等为主的丘陵地区农业,以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为主的平原圩区农业,以设施农业、时鲜蔬菜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城市郊区农业[1]。
1.2 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从2012年开始,镇江市在市辖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已确认镇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A级诚信企业59家、B级诚信企业154家。大力推进以标准化茶果菜园、标准化畜牧场、水产场为主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共建设标准化园艺园23个,总面积达1 683hm2,建成标准化鱼池3 866.67万hm2,建成部级标准化养殖场4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163家。全市“三品一标”总量达到1 03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55个(含水产158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2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生产资料1个。
1.3 休闲农业初具雏形 截至2015年底,镇江已有32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句容戴庄村由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它也是全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现代农村。丹阳万新农庄和丹徒区开心农场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另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提档升级创建活动,位于句容境内的江苏岩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四星级升格为五星级。镇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采摘为重点的农事体验模式、以人文景观为重点的旅游观光模式、以花卉苗木或植物园为依托的观光休闲模式、以现代农业园为依托的度假休闲模式等四种观光农业的模式[2]。
2 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休闲农业指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通过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环境和农业资源,以农村文化生产、生活为依托,以体验农村及农业生产为目的,具有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其集中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功能特征,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优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有效提高了现代农业各项评价指标[3]。
3 当前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与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特色不突出 当前镇江制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经营内容雷同,功能不配套,重复开发等问题严重。
3.2 经营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镇江的大部分休闲农业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经营较粗放,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休闲农业园区内住宿、餐饮、环保、卫生等缺乏规范操作,从业人员多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缺乏休闲农业的服务技能,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3 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镇江市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力度,但是广大市民对于休闲农业仍缺乏了解,多数人都是在朋友的推荐或带领下才能找到农闲农业园,而对于每个园区里有哪些服务项目更是不清楚,尽管部分休闲农业园进行了一定的推广宣传活动,但力度仍不明显。
3.4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发展休闲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旅游项目的推广,当前在休闲农业开发中,注重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在引入商业投资后,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4 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以政策带动发展 江苏省已经明确了全省休闲农业的主管单位为各市农业部门,为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镇江市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路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4.2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前提,以“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为要求,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为原则,避免雷同、重复建设,根据区域特点,做到有序开发。另外,还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确保休闲农业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
4.3 组建协会,推动发展 为了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做好行业自律,通过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加大对协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园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农业基地,推动农业休闲市场的发展[5]。
4.4 彰显特色,示范引导 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镇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与资源优势,将镇江的现代休闲农业做精、做亮,突出品味与个性,增强吸引力。同时,还应利用好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快谷阳镇槐荫村、宝华山千华古村等古村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历史风貌的再现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打造出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历史古村落。另外,镇江还应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精品“农家乐”,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档次和品味。
4.5 多远投入,吸引外资开发项目 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从2011年起,农业部、国土部、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省财政每年设立2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示范村发展。随着休闲农业功能与效益的不断显现,镇江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民间资本、外资也开始关注休闲农业投资,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6]。
4.6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各级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办好各种节庆活动,精心做好世业洲音乐节、句容草莓节、江心洲“柑橘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5 展望
镇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市委“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观光休闲农业内涵,突出休闲创意农业,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打破产业界限,一、二、三产互相渗透,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镇江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了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融合。在今后的发展中,镇江市休闲农业将重点打造三个观光农业区,即:城市周边观光农业区,突出生物科普教育功能;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突出生态、休闲、观光功能;滨水观光农业区,体现农渔风光、水边垂钓、渔事劳作等功能,逐步提高现代休闲农业的外延效益。
参考文献
[1]安林海.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09-311.
[2]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9:38-45.
[3]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02:72-78.
[4]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关键词]产业一体化,长吉。
长春和吉林是吉林省中部的两座特大城市,空间距离75km,时间距离仅30分钟。两市人口占全省的4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以上。其中长春市是吉林省的政治中心,在经济发展上有区位优势;吉林市则具有多样性的资源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然而无论是长春或吉林,如果仅凭本城市自己的经济总量或综合实力,在国内外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若要提升长吉两市在国内外整体实力,应充分利用长春、吉林两市近在咫尺的区位关系以及地域联系,合理组织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周边城镇在区域中的分工,实现一体化发展。
实际上,长吉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想法由来已久,同时长吉两市一体化发展也早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然而之所以长吉两市一体化发展进程较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经济不具有强有力的竞争性。而现阶段面临全球化竞争和挑战的大背景下,地区产业一体化程度,则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率先实现长吉一体化的目标,宣告了长吉一体化区域发展的全面启动,为提高长吉一体化地区的区域经济实力,如何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就成为一体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产业发展概况。
长春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9亿元,同比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4400亿元。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已发展成为全市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不含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和材料等新型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
是国内文明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和“光电信息城”。吉林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1亿元,增长17.7%。重化工业是吉林市工业产业特点。拥有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中钢吉林铁合金厂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主要工业产品2000余种,化工、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70%。
二、产业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其近些年产业趋势来看,虽然长春市产业顶着“汽车城”、“电影城”等光环,吉林市的重化工业在国内外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然而长吉两市无论在产业竞争力还是综合实力都存在下降的趋势。从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三化统筹”等目标考虑长吉两市的产业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产业结构偏重、资源集约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化工产业、粮食深加工、能源、材料等重、化行业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能耗和污染压力较大。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高端服务业、信息、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部门发育程度较低。第一产业仍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经营单体规模普遍很小,不利于资源的集约利用。
空间格局尚不清晰,区域内部分工不顺畅。长、吉两市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基地,但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竞相发展”的制度性矛盾依然存在,导致“恶性竞争”多于“良性互动”,产业结构趋同。连接两地的产业发展轴带和重要节点已具雏形,但总体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尚不清晰,区域内部分工不顺畅。
产业发展的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制约“三化统筹”。偏重的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产业发展的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城镇人口的单位从业率和报酬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多于“统筹”。长吉两地的产业关联度不高,成为一体化发展的“短板”。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而长春、吉林两个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关联很少,一体化的内在需求不明显。产业一体化已经严重滞后于长、吉两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成为发展的“短板”。
三、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优化策略。
1.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育长、吉两大产业基地之间的关联环节,特别是其基本经济部门(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之间的关联,形成产业链条。其次,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培育产业功能区和产业基地之间的关联,形成“核心-外围”结构,让一体化区域内的各个城镇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核心城市发展的力量。最后,培育不同产业发展轴带、城镇产业共生区之间的关联,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网络,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向高级化转变。
从第一产业角度来讲,应注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尝试耕地流转制度,扩大单体经营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倡导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在减少农民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利用英俊、泉眼、劝农山、四家、奢岭、齐家、山河、太平、万昌、岔路河、一拉溪、搜登站、大绥河等全省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8个节点镇,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岔路河中心节点,建设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合作产业园区,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农业生态新城。建设劝农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发高端、绿色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供应长吉两市的“菜篮子”。
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做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同时,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具体来讲,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市汽车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依托一汽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产业,打造汽车产业集群;以中油吉林石化为依托,带动发展地方配套化工,加快完善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为基础,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汽车配套化学品为特色的化工产业体系,打造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大成、中粮、燃料乙醇、天景等龙头企业,建成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中国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为龙头,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吉林风电核电装备产业园、九台农机产业园为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鼓励发展承载大量就业的基础服务业,大力培育金融保险、会展、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具体来说,依托长吉高速公路、长吉城际高铁西段和龙嘉国际机场构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长春综合保税区、总部经济、航空服务、TOD商住、商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行业。
培育新型业态。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发挥域内科技优势,培育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业态”。近期,重点培育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聚乳酸纤维)、生物化工(多元酸、多元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平板显示、RFID射频标签、固态照明光源等新型业态,以便在未来的产业扩张当中占据主动。 引导产业联动发展。
从实现“三化统筹”和践行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必须强调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总部经济、金融、中介、设计研发、信息服务、物流、咨询等高端部门引领传统工业部门步入新型工业化,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城镇就业,承接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所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发展新型工业夯实现代服务业的扩张基础,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障。以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为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和基础供应。 积极拉动就业。
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排斥居民就业是我国工业化道路上遇到的一个难题,在东北地区特别典型。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将达到65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与现状416万城镇人口比较,意味着新增200多万城镇人口。因此,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城镇就业,推动“三化统筹”,意义格外重大。
当前切实可行的举措有: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为汽车、轨道客车产业配套的小型零部件、纺织、内饰、皮革加工等。为石化、粮食深加工产业配套的包装材料制造。保洁、安保、配送、家政等都市型服务业。
转变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挖掘现有产业的就业增量。给与安置就业多的企业以多种优惠政策,从补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转向补贴新增就业岗位。对于食品加工、旅游业、服务业、商务会展和物流等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在发展理念上就要以就业最大化为目标,成为推动城镇化的有力“抓手”。
在双阳、九台、永吉等转型新城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给与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一是培育自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吸纳就地转移的农业人口,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发展。 推进一体化区域“两型”产业体系的发展。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压力。执行国家最严格的保护耕地政策,保护并留住生态用地,有限制地扩张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碳权”和污染物排放交易制度。严格限制既没有科技含量、又无就业增量,市场前景充满风险、高耗能、耗水,占用大量工业用地的项目。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6.引导一体化区域空间统筹。
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本质是为获得空间效率的节约,并实现空间效益的最大化,要在效率最高的地区集中配置资源,让资源最充分地流动。依托长吉间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强化的交通走廊建设,培育产业发展轴带和廊道;依托轴带上规划发展的新城、新区和新镇等,培育产业结点;依托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合理配置特色鲜明的城镇产业共生区。形成产业基地、轴带(廊道)、城镇产业共生区,层次分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实现一体化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最大化。
四、结论长吉一体化产业发展,就是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型业态,以及优化区域内部分工,强化产业关联,拉动就业等产业发展策略,使产业发展服务于“三化统筹”,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使产业一体化其成为一体化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