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预算内容

财务预算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6:01: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预算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预算内容

篇(1)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我国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义

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压力影响较大,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与经营联系较少,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医院的经营、资源配置并无明确的了解。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作用与价值在于,能够合理安排医院的资源与资金,通过改善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效果,促进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化、合理化。尤其在医院机构复杂、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透明化的要求更高,透明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越强。资源节约型医院的构建,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地分配我国的医疗资源,促进医院经营能力与经营效率。针对制度相对老旧的医院,新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制度改革也能够进一步带动医院制度的改进。

2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问题

(1)理方法相对单一。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在进行阶段性的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由于我国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法目前仍以粗放的管理方法为主,使得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适应越来越高的卫生医疗条件要求。医院由于管理方法单一产生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对医院的资金流动科学性掌握不足,仅记录资金流动的盈亏,但并未对资金流动进行细化管理,尤其针对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设备配备与科研投入进行划分,导致医院出现资金不足、预算不足、成本控制失败等问题。(2)管理力度小、人员素质低。大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由财务人员代管,并未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导致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较差。尤其一些老牌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不够重视,也没有掌握相应的管理技能,利用“老办法”开展新工作,工作效果差,且无法保证管理质量。医院由于管理力度小、人员素质低产生的成本管理失误问题相对严重。此外,由于医院对成本控制与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预算不全面、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开展,管理效果也无法保证。(3)预算内容缺口大。预算内容缺口大,指的是医院的财务预算工作范畴问题,多数预算工作范畴较广,能够涉及多数固定预算与不固定预算。但医院目前的预算、成本控制,内容相对单一,财务人员对业务收入的重视程度更高,但对支出、现金流向等内容并未进行有效的关注和处理。造成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出现收支不平衡、经营资金不足、经济活动资金周转灵活性差等问题。一些医院甚至无法确保预算内容的合理性,出现严重内容缺口,增加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压力。

3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对策

(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与完善,是保证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针对部分医院管理制度落后以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需要在医院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前,增加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制度、工作规范的完善。杜绝照搬其他企业、其他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制度,根据医院自身需求开展制度规划、完善。制度不但要保证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还需要对不同类型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监督,避免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不切合实际,或存在资金滥用问题,通过制度保证管理质量,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性,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质量。(2)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都对医院的未来经营能力、经营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由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针对已经在岗时间较长,但并未有效掌握财务管理能力、素养较差的工作人员,需要医院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继续教育等。对缺乏专业工作人员的医院,则要监督、敦促医院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对存在其他部门、其他财务类型财务管理人员代管等问题较多的医院,则要利用细化部门职责开展管理。针对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则要为其讲解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和重视成本管理、预算内容。重视成本管理、预算结果,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规范进行经营活动,促进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对预算能力的提高。(3)明确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工作任务。针对当前我国医院对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缺失等问题,需要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细化。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同基本的财务管理内容相区别,充分保证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效果。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增加医院对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主动性、机动性和灵活性,提高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率。针对一些医院存在预算管理内容缺失问题,医院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医院预算管理内容,尤其对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两种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区分,保证医院的预算资金同时尽量满足医院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篇(2)

【关键词】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后勤部门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后勤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已成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后勤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年度财务预算,能够合理配置高校有限的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编制后勤预算,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管理,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现状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无偿使用,学校对拨付给后勤的运行经费没有形成完整的考评机制。因此,许多高校后勤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不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经费的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另外,后勤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后勤发展的预见性和连续性,后勤部门所编制的预算从一开始就缺乏约束力,难以对各项费用、支出有效控制,造成经济活动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使预算管理形同虚设,随意更改预算支出的现象比较普遍。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

后勤预算的编制是依照高校编制财务预算的原则进行的,而高校编制预算是依据增量预算法,即通常所说的“基数法”,依然沿用“基数+增长”的粗线条估算方法,或根据国家拨款来进行“估算”,学校预算编制一直没有完全摆脱基数递增的模式。因此,后勤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也沿用这一模式,对各服务中心申报的预算资料缺乏参考,对预算执行部门基本情况掌握不细,预算内容不全面,预算编制程序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同时,各服务中心预算编制内容基本只涉及预算内的经费开支,而预算外及其他经费支出则没有列入年度预算内。

3.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对预算进行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与核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记录与核算所反映的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和透视数据本身的意义和内涵,为领导者提供全面的、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依据。目前,后勤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分析滞后且分析内容简单,分析程度浅,仅仅是分析表面数据,忽视数据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真正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难以发挥重要作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也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使后勤财务预算约束力不够。

4.预算管理不连续

高等学校的年度预算是按会计年度编制的,从开始编制到实际批复所需时间跨度较长。在每年的12月中旬,学校计财处布置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到次年4月底,各职能部门及学院的预算才能批复下达,历时近5个月时间。预算时间滞后造成一段时间的“预算真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度预算的正常执行。这样以来,使学校年初预算执行带有盲目性,不能发挥高校财务预算的监管作用,也影响了后勤部门对预算进行再次分配的进程,进而影响了后勤服务中心经济目标责任签订的时间。

5.预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参与后勤预算编制的人员不是专职人员。表现在预算工作中,缺乏对后勤运行与预算的关系的研究,缺乏对影响后勤预算的内、外部因素作经常、系统、广泛的搜集和分析整理,基础数据匮乏,随意性强,难以对后勤预算管理提出可靠依据。特别是在预算编制时,预算编制人员对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的认识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缺乏科学论证,因此难以保证后勤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

后勤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组织各服务中心召开会议,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指出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后勤财务部门应把预算工作做为财务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对参加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确保所编制出来的预算的质量。

2.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在每年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后勤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库,为后勤预算的编制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对后勤公用经费的预算,也应用遵循相关的政策及学校发展趋势,依据各服务中心报送的基本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分类,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更新相关基本数据,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结合各服务中心的特点,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降低预算编制的偏差程度。根据后勤总体目标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形成后勤预算初稿,经学校审核批准,形成正式预算。

3.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力

(1)细化预算内容,增加准确度和完整性

将预算编制从临时性工作转变为专门性的工作,把闭门造车式的预算转变为深入实际调查式的预算,充分利用收入统计数据及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合理的预算,保证预算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使后勤各服务中心预算不仅包括预算内资金,也包括预算外的各类收入,使预算草案体现预算收入的完整性。在布置后勤预算时,需要细化相关表格,做到充分考虑,严格设计,使预算真正反映预算安排情况的全貌,做到一目了然。

(2)严格审批权限,加强预算监督

后勤各服务中心的经费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以内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超预算经费应按照规定调整预算,经一定程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追加预算的部门负责人必须对申请追加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及真实性负责;分管预算的后勤领导对其合理性、真实性及用款进度负责;后勤财务部门的审批依据是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用情况,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理性、以及原始凭证的合法性负责。

(3)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严控经费超支

目前,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探索出采取“经费本”控制管理模式,运用“运费本”控制后勤各服务中心财务预算管理,调动其自觉理财的积极性。“经费本”法对后勤各服务中心用款进行实时监控,随时为领导提供经费使用情况。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或“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

4.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

提高财务预算的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所以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有较强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工作,只有对现有职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使高校后勤预算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彭丽鹤,徐若鸿.如何编制企业财务预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5.

[2]王婷婷.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26

篇(3)

1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目标以及原则

1.1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目标

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目标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推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二,加快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第三,促进会计信息报告质量的提升;第四,维护并促进资产安全的完整性;第五,有效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依照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预算内部控制系统也需要设立符合自己的目标。同时企业预算内部系统的控制目标,也要按照企业战略目标的不同阶段,来确立不同的目标,但是作为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具备的目标有:首先是合法性目标;其次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的目标;最后是推动企业内部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原则

首先是反映计划原则。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系统具有计划控制的特点,是在预测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后,进行的预算规划。从这个角度出发,预算就是企业计划中的预测表现。预算内部控制系统使企业的战略以及规划表现地更加具体。预算内部控制系统一定要反映计划,也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

其次是灵活性原则。这一原则也可称为客观性原则,指的是一定要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来执行预算,当预算的情况与预测的出现较大差距,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符时,那么要按照预算执行部门所反馈的具体情况,由预算决策部门对其进行调整。所以有必要在遵循计划原则的前提下保持灵活性,企业可以通过对预算方法进行改进来使预算保持灵活性,比如,在重视固定预算的基础上,按照业务量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弹性预算的编制;或是在重视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月度预算以及季度预算,或是为了充分保持预算的灵活性,来编制滚动预算都是可行的。

最后是合作性原则。企业预算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在整个企业各个部门联合工作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能发挥出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合作与监督作用,而仅靠财务部门进行控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控制结果的。企业领导不能独揽大权,也不能把所有的工作近交由财务部门。而应该保证各部门的统筹合作,对于企业内部所有的经营以及财务收支情况,是由工作领域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整个预算控制系统来提供具体的规划以及策略的。只有充分保证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合作性原则,让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才能够保证科学合理地执行财务预算工作,并且能够使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2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内容

2.1预算规划以及编制内控系统

在进行内控系统的规划以及编制时,需要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以及调查组。由企业的总经理负责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由企业的人事、营销、财务、质检、采购、技术、以及生产等多个部门的人员构成,财务部门的人员组成预算编制的操作人员。此外,内控制度的规划以及编制,还包括调研分析以及指标测算。

2.2预算执行内控系统

会计核算以及预算反馈,构成了执行内控系统的两大部分。会计核算系统规定,不管收入还是支出,必须在预算控制之内,按照授权以及审批,会计人员才可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预算反馈系统规定,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预算执行所完成的具体情况,是预算执行的一个有效依据。再由预算编制委员会对执行情况进行收集,然后按照实际情况修正预算指标,合理调整预算方案。

2.3预算评价以及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系统

企业预算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改善的系统,为此,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算评价,以及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系统。领导层对企业预算给出大的要求和规范,不同部门对于自身的相关财务预算进行认真合理的编制,然后再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最后由审核部门进行预算的审核。同时,不同部门可以对彼此的预算进行监督及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内部控制。审核部门需指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预算进行科学、准确、及时地评价。对于预算出现的偏差和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可对部门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保证预算控制职能的正常发挥。

篇(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的环境下,财务预算管理对医院的日常运作、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我国逐渐深入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医院逐渐提高了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通过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可以使医院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许多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依旧处在发展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二、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财务预算的方法缺乏灵活性。

很多医院只是采用了传统的预算方法,例如固定法和基数法等,使预算编制过于简单化。而由于医院的经营活动存在季节性,传统的预算方法无法应对突发性医疗事件,而对医疗机构所在地区的不同而造成的医疗活动的不同,也不能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造成了医院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缺乏灵活性。许多医院对预算编制环节的重要程度存在认知上的不足,预算编制的实施大多是由医院管理人员根据过去一年的决算推断而成,不但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而且没有综合其他部门的数据和意见,从而导致做出的预算决策和资金的投入方案可信度较低。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工作日趋固定化,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无法结合医院的自身情况,不利于财务预算管理医院的盈利和长远发展,也不能合理地控制成本,致使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缺乏良好开端。

(二)预算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

开展预算工作时,其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执行,只有预算工作得到了落实,才能达成预算目的,从而实现预算目标。但是很多医院都忽略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只是随意制定预算,且欠缺对此环节的监管力度。如果财务预算编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预算的结果就无法发挥其约束作用,导致预算工作失去意义。而由于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使医院资金及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经济效益及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在很多医院进行日常的医疗活动和医药后勤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方案,反而随意改变医疗投资的方案、医疗用品的采购方案以及医疗款项的收支方案等,造成医药作假和医疗设备流失变卖等情况不断发生并愈发严重,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更是造成了医疗现象的滋生,这种的行为影响了国家医疗事业的有序进行。

(三)预算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

预算工作参与医院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占据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医院预算工作的实施程度、关键环节的执行与否以及是否进行了考核是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目前,许多医院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为上级卫生部门检查工作做出准备,以及应对财务部门进行的税务管理才开展预算工作;同时,由于缺乏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考核,导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模糊,在进行预算工作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成本的预算,资金的收支脱离了预算控制范围,结果造成成本过高,收益下降,预算工作失去意义。

(四)财务预算工作执行不严格。

许多公立医院大体上都有自己固定的预算管理办法,也都制定了有关的预算管理方案,但是由于这些方案无法实施到具体工作中,使得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许多医院仅仅把预算管理当作一项虚设环节,导致预算工作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使管理者不能实现其管理本身的职能,进而造成预算环节的可信度降低,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引,也导致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

三、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采用多种预算方法。

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采取多种编制方法。《医院财务制度》中指出国家对医院采取“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但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医院实行“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而医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并出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满足相关的要求,包含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批、调整、决算、分析、监督和考核等。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纳多种编制方法,例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

(二)提高财务预算内容的全面性。

依据要求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全面考虑。财务预算关乎全年的收支,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及人员,因此必须全面考虑,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的编制;第二,合理编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根据有限资源进行预算的编制对预算工作人员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合理编制,使预算的结果能反映真实情况、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加大预算工作监督力度。

针对预算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这一情况,建议各大医院在预算时,按照医院实际的管理状况来制定有效监督办法,深化对预算工作的分析,提升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应将医院财务预算的指标具体化,根据预算草案具体分类,将预算工作的对象具体到各部门及个人,在规定的期间内,对预算监督人员的审计、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以及第三方审计进行监督,将审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作为重点,并且成立财务预算委员会,对监督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从而增强财务预算内部管控力度,确保医院财务预算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对预算工作的监督,提升各部门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监督各科室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四)完善预算工作考核机制。

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

一、引言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要,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收支结构逐渐复杂化、多元化,这给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财务预算贯穿于整个高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和高校职能的发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然而,以前简单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为实现高校预算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实现财务预算的政策导向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高校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和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有些人员认为预算可有可无,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只是被动接受预算指标的下达和执行,预算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约束了他们,影响工作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编制工作没有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另外,很多高校对预算的认识还停留在反映高校收支的“片面预算”、“拨款预算”等原始观念上,只注重预算的分配和保障功能,没有认识到预算还是高校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是各职能部门权责利划分以及作用和地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等功能。

(二)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高校预算应包括学校的全部收支,实行“全口径”编制预算。然而高校资金收支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某些收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财政拨款收入、科研事业收支、基本建设资金、校办产业资金和创收收入等都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很难实现“全口径”的预算编制,某些资金并没有完全纳入高校的财务预算,高校预算并没有全面反映学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情况,使得高校收支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没有发挥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周期不合理

在编制预算时,各归口部门并没有提供详细的绩效目标和测算依据,而是简单地解决“做什么事,需要多少钱”的问题,使得绝大多数高校仍采用“基础+增长”的传统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本年规划编制预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节约时间和成本,但过分依赖上一年的预算数据,对各种开支项目缺乏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论证,容易忽视上年收支的不合理之处,不符合公平效益的原则,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另外,预算的下达、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收集、信息的反馈和预算的编制报送一般都在下半年的最后几个月完成,时间过于仓促,无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预算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并且预算一般以年度为限,只考虑维持年度内的收支平衡,并没有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没有充分发挥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四)预算执行不到位

高校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出现偏差时应进行差异性分析并统一调整,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追加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并没有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加之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很多预算执行部门成本意识淡薄,忽视投入与产出的配比,盲目争取经费,错误投资,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项目上,“重数量、轻实效”现象严重,资金被占用、挪用和虚假列支的情况屡屡发生,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另外不少人员还存在“重决算、轻预算”的思想,预算和会计核算并没有统一进行,在日常核算中,报销人员只关注票据的真实性,忽视预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导致预算调整频繁,年底报账量不断增加,一些部门为花光预算,在年底突击花钱,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预算执行过程失控。

(五)预算监督和评价流于形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都比较薄弱,没有专门针对预算执行的相关文件,对预算的监督不到位,无法对预算执行的偏差和执行进度等进行有效控制,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即使有相关规定,也主要针对预算事中控制,预算事前和事后控制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另外许多高校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预算评价机制,对预算的评价仅仅停留在经费是否超支这一标准上,对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结果是否经济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对预算管理执行部门的奖惩机制缺失,很难形成一个规范的奖惩机制,预算表现优异的部门得不到奖励,表现较差的部门得不到惩罚,久而久之,严重影响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三、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建议

(一)树立预算精细化管理意识

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作为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改变粗放式的预算管理理念,接受全面预算、精细化预算的新理念,树立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意识,起好带头作用,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各职能部门要改变以往“事不关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去,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预算精细化管理氛围。

(二)建立精细化管理体制,编制全口径财务预算

建立预算精细化管理体制,规范各种经费的收支、分配、审批、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使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以高校的所有收支为预算管理对象,把高校的所有业务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编制全面预算,使高校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受财务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预算的全过程控制;预算编制要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科目,能清晰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的具体内容。

(三)采用综合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高校预算反映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各个部门和项目的综合预算,仅仅采用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是不合理且不科学的,为适应高校事业的发展步伐,应结合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项目,综合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逐步实现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和增量预算等为辅的综合预算编制方法,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预算编制,不仅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还要能直观清晰地反映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这就需要对预算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将预算内容细化到具体的类、款、项,体现各部门的各项收支,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四)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整个预算管理的关键阶段。首先要重视预算方案的下达与分解,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岗位,确保预算的刚性;其次要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必须严格执行调整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另外还要强化信息沟通与反馈,利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问题反馈,方便预算执行进度和管理情况的实时查询,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预算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必须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高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明确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分工和责任,对预算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信息共享,打造预算精细化管理监督平台。建立一套与绩效挂钩的预算评价体系,根据预先确定的任务指标,建立相匹配的考评体系,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加大责任追究和奖惩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晋荣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健.高校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研究[D].南华大学,2012

[2]郝英俊.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措施研究[J].会计之友,2012(32)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现状;策略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

1.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管理的需求,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并由相关部门负责对其模式进行完善和执行。同时,分散管理模式与企业财务核算不具有任何直接关系。

2.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实行对财务管理体系的集中管理、分账核算以及整体规划。总结而言,集中管理模式包括数据集中模式、帐表一体化模式以及人员集中模式。首先是数据集中模式。数据集中模式指企业运用统一核算系统,将所有有效的财务系统数据集中在数据库中,供企业决策使用;其次是帐表一体化模式。帐表一体化模式指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政策、财务核算基础体系以及会计核算流程,切实保障企业拥有自身的帐表,以此,实现财务数据的统一管理;最后是人员集中模式。人员集中模式指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将所有财务人员集中起来构建财务核算中心,之后对其进行财务核算管理。人员集中模式有助于规范企业财务核算流程、财务基础体系等,进一步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混合管理模式

混合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式指企业依据控股结构、行业限制等因素,结合财务管理的需求,对其部门下属且纳入财务集中核算中。混合管理模式是企业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其对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其企业资金管理相对松散,以至于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时效性,其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而言,其下属企业较多,各自企业均拥有独立的账户,导致集团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较大,分散现象严重,不利于实现有效资金的合理调控和分配,进而,难以充分发挥其资金的总体效益,致使企业资金闲置。

2.预算内容缺乏动态性

动态性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特征,就我国现行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大都缺乏动态性特征,不利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书尚未实现直接挂钩;二是财务预算科目缺乏统一性,以至于预算结果存在着较大安定差异;三是财务预算内容缺乏针对性,且内容较为空洞,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四是财务预算过于注重利润指标,忽视了预算过程中存在着缺陷,使得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五是企业财务预算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作为基础保障。

3.企业财务核算管理过度分散

我国现行企业集中性核算管理较差,即集团企业下属企业为自身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纷纷致力于构建自身的财务核算体系,造成集团企业各下属企业之间财务核算体系较为独立,再加上,集团企业未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缺乏准确性。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企业固定资产政策不健全,未对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内部交易披露力度不足,未能够及时发现内部往来对账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1.推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企业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应从三方面开展,即费用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成本管理。

2.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考核

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应确保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和考核的高效、有序、顺利开展。首先是完善预算的考核机制,促进预算和经营计划的有效融合,规避二者互相排斥的不良现象;其次是强化预算反馈力度。将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层,有助于领导层人员全面把握预算情况,并针对于不合理性做出调整和纠正;最后是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防止企业出现数据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

3.调整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企业调整内部审计模式,首先要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打破企业内部审计停滞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局面,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进企业由内部审计逐渐趋向于管理审计转变;其次是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审计的高效性。因此,企业以管理服务理念为指导,针对于内部审计目标,结合执行审计意见,制定出适合内部审计模式实施的管理模式;最后是完善内部审计程序。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围绕着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实施,以此,将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对企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既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计划,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经营收入和支出做出预测和安排,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企业中财务预算工作的认识

(一)企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的必要性

在企业中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企业需要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在不违反产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形成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也必须与预算工作项结合,才能最大发挥企业经营的有利效用。

(二)财务预算工作的内容

首先,预算工作决不是单一部门或单个人的管理行为。预算工作内容包括销售预算、成本预算、投资预算、利润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现金预算、资本预算等等。可以说这些内容涉及到企业的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它们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构筑了整个预算体系。其次,企业预算目标可分为总的预算目标和各层级责任预算目标,层级责任预算目标则是总预算目标的细化,它也是对总预算目标的支持。

二、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意识也不强,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只关注业务收支,忽视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造成企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也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的实现。

(三)财务预算内容不全面,效用得不到实现

一些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只包括对收入、成本的预算,忽视了对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等过程性及管理性指标的预算,因而不能全面指导企业的资源安排,难以发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用的实现。

(四)财务预算工作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交由财务部门独立汇总,明显缺乏完整的预算工作体系。由于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业务上认知的不足,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归属,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工作配套制度,造成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存在许多漏洞。

(五)预算工作方法落后

目前来看,一些企业编制预算时,依旧采用“基数法”“固定法”等落后编制方法。这些编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弹性预算、绩效预算、滚动预算的实际需要。而且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基层部门管理结合,财务预算的执行率不高。

(六)偏重于长期预算而不注重短期预算

一般企业都会在一个年度末制定下个年度的预算,即年度预算。但是对年度预算的完成却没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具体方案,以至于日常工作无章可循,结果导致长期预算不能顺利实现,也不能及时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三、改善预算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一)建立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

要保障企业财务预算执行的效果,必须从制度上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定,以便为预算的后续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企业内部能够按照统一标准运行,避免因制度不明,规范不清而导致的各类财务问题。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制定和颁布具体的预算管理规则。其次,在企业预算管理规则的基础上,内部各部门还应根据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执行办法,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再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预算制度办事,将各类制度和规范全面融入预算执行过程中。

(二)强化财务预算分析

完善的预算考核和评价体系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密切关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就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出症结所在,并针对关键因素提出有效的纠正和改进方法,及时调整不适合财务运作的预算方案,以便提高预算的科学性;第二,在预算执行之后,要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借助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指标财务预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并对后续期间内的预算项目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确立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应在企业确立经济责任制,运用全面财务预算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目标实行管理的观念。企业自上而下达成共识,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观念,使全面财务预算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做,使全体人员了解到财务预算是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和全面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实行不仅可使企业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又可通过全过程的控制循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四)建立预算的管理体系

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着重建立以财务预算为核心内容,优化财务预算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同时设立财务目标决策、会计核算、企业资源配置和内部审计等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

(五)完善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考核方法

财务预算的编制既要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要求,优化整合资源,争取占据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又要顾及员工实际能力,通过细分预算指标,使员工得以完成目标。在编制预算时,可用零基预算方法,滚动预算法等方法根据年度计划,全面协调、以收定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逐级编制预算报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应根据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对预算进行审批,实行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和监控。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现代企业,应尽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应群策群力,共同在实践中研究和探讨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