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6:01: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海外;电力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海外电力投资是一种跨区域、跨体制、跨文化的投资行为,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利益相关方多等特点,这使得海外电力投资项目不确定因素多,投资企业面临的风险纷繁复杂。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管控中,需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紧抓核心领域和重大风险,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提高风险管控的成效。作为国有海外电力投资公司,必须不断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加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才能确保不发生颠覆性风险。既要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管理,又要避免一味的害怕风险而放弃商业机会,在风险管理和投资收益之间找到自己的盈亏平衡点,才能实现长期的稳健经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HT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HT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全面覆盖。开展投资风险管理要按照“全类型,全周期,全要素”的原则。以投资流程为主线,做到事前预防、过程控制、结果可控。(2)突出重点。海外项目涉及的风险点众多且复杂。因此,应当抓住海外项目风险特点,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3)持续推进。体系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HT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为保障海外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地,HT公司建立了“两级机构,统一归口,多类专项”的风险管控组织结构。两级机构是指,在公司总部和项目子公司,两个层面分别设立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归口是指,由公司法律风险部作为海外投资项目风险管控归口管理机构;多类专项是指,针对项目重大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专项应对小组,一个小组对应负责一项重大风险。

(三)HT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具体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决策、实施决策和评估改进五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尽职调查、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建立自己的风险库,再通过定期向海外项目收集风险月报,不断更新已有的风险库。然后通过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不同参与人赋予不同权重,汇总结果形成风险地图,必要时也可聘请外部机构进行专项风险的分析,内外充分结合,互相补充。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各部门分工合作,结合各自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并细化落实为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重大风险也可组建跨部门的风险专项治理小组,定期研究风险的最新变化,实时跟进风险的化解。最终在实施风险应对的过程中,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发现现有措施的不足,持续评估改进,实现风险的闭环管理。

三、HT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成果

(一)建立总部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公司年度全面风险评估工作由风险管理牵头部门牵头,公司领导、中层及全体员工全员参与。首先对公司风险清单进行补充、更新,并对各级风险逐一进行评估。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公司风险评估标准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低、影响程度大小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出公司下一年度面临的前十大风险。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各部门合理选择风险管理策略,并针对重大风险制定专项应对方案,细化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业务流程中去,建立健全重大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机制。

(二)建设PRP项目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为实现项目风险的及时监控,HT公司搭建了PRP风险管理电子平台,以替代传统的以层报物理表单、人工统计为主要特征的风险信息收集处理模式。该平台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过程监控、各级领导按权限实时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集成处理、实时跟踪风险事项,公司项目风险管控的效率与效果明显增强。

(三)搭建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将海外电力项目投资的全过程,分为“开发、融资、建设、运营”四个阶段,总结各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提炼出“6655”核心管控要素,通过“要素管控”抓住项目投资风险管控的关键,构建了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阶段管控、要素管控、措施管控、制度管控”的“四维管控”体系,自上而下、层层细化,确保海外电力项目投资全过程风险可控、受控。

四、HT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篇(2)

(一)再筹资风险

当前,我国铁路筹资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持续性较大,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截止2013年10月,公司发行债券的期数达到5期,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要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者,必须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可能面临难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再筹资难的问题。

(二)其他风险

除上述两种风险外,改革背景下的铁路公司还面临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从利率风险来看,由于铁路行业筹集的资金年限较长,在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公司财务风险较大。从投资风险来看,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领域的拓展,投资决策的环境日趋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业较大。

二、改革进程中铁路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铁路公司财务风险种类较多,当前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如公开资料显示铁路总公司负债率偏高、利息负担沉重等。导致这种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风险意识不强烈,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财务行为不规范等。

(一)风险意识不强烈

相对于一般性的企业而言,铁路行业是一种垄断性的行业,行业内部竞争并不激烈,并且可以获得政府财政补贴,这就使得铁路企业风险意识相对淡薄,在资金的筹集与使用过程中更多的关注资金数量的多少而并非投资效益。此外,银行、社会投资者等投资主体同样存在这种意识,认为由于铁路行业影响重大,国家不可能允许其破产倒闭,如果遭遇较大的风险政府会采取干预措施,这就降低了铁路公司融资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风险识别体系不健全,部分铁路公司没有针对外部形势的变化、公司运营的基本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风险监督体系,这就无法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自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其次,风险处理体系不健全,部分铁路公司虽然对财务指标进行了一定的监控,但实践中即使发现财务指标出现异常,也没有相应的风险响应与处理机制,无法及时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甚至部分铁路公司人为的忽视这种财务风险,导致风险不断累积。

(三)企业内部财务行为不规范

首先,从财务信息披露来看,目前铁路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就使得财务风险防范缺乏良好的执行环境,也难以为风险防范提供数据支持。其次,从财务决策行为来看,虽然一些重大项目要经历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审批等手续,企业内部各种一般性的经济活动尚未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决策体系。

三、改革进程中铁路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

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是铁路系统必然的趋势,适应这种趋势,铁路公司必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信息化以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着手。

(一)以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为抓手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铁路公司要根据改革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制定包括审计、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指导各项经济活动,有效的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要针对铁路公司改革的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建设,如不断充实内部审计部门力量,不断规范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与管理等,通过组织架构的完善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以会计信息信息化为基础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会计信息化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促进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使得经济活动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被铁路公司内部相关责任主体获得,同时这种历史数据的累积又能够帮助责任主体识别数据的真实性,从而能够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如开发具有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的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内部风险预警模型的数据运算,及时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三)以规范化管理为导向推动风险防范能力提升

篇(3)

关键词:寿险资金;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51-02

一、寿险资金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主要指保险投资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经营风险,对寿险公司而言,面临的资产经营风险主要有:资金运用上的风险,目前中国寿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主要来自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等等,这都不利于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风险,表现为投资、贷款、借款所占比重较大,且部分难以回收,利率较低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国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

(二)定价风险

保险公司由于使用负债融资而引起的企业盈余的变动,主要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所作出的有关投资收益率、死亡率或损失率、管理费用、解约费的假设与将来运作的实际情况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一方面,如果实际的死亡率、费用率高于预定值,就会引起负债的上升,从而也会增加定价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实际的投资收益率低于预定利率,也会引起负债的相对上升,从而也会增加定价风险。定价风险是素质不高和由于保险人经营方针冒进,注重抢占市场而将价格无意或故意定低。

(三)市场风险

由于一些非保险公司自身能力是可以控制的,并同时会影响到所有保险企业的因素而产生的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变异性。主要包括社会、法律、政治、技术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干预力量的强弱等。由于市场风险很难为投资者所预测,因此,最容易给保险投资造成损失。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的资产不能及时变现,无法应付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赔偿或给付,或者以较高的成本对资产变现或借款,而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流动性对保险公司的意义重大,由于保险事故具有极大的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人类生活、活动日益呈现群体性、分散性并存等特点,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风险损失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资产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赔偿给付,从社会角度来说,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责任可能难以实现;对保险公司自身来说,也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影响正常经营甚至破产倒闭。

除了以上几种风险,寿险资金的投资风险还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及险风其他风险。

二、加强寿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投资收益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利率业务的给付风险,必须走金融创新、扩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这条路。虽然近年来中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但与国际保险业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潮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英、美、日等国家寿险资金银行存款不足11%,而投资于有价证券分别达66.1%、51%和43.7%。相比而言,中国寿险资金银行存款达72.9%,有价证券为10.8%。投资于不动产仅为1.8%,明显低于欧美等国。因此,加大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比例,对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审时度势,采取适宜的应对策略

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法规和政策,对投资要求出现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包括主动性应对策略和被动性应对策略。主动性应对策略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国家或行业主管机关可能的法规政策改变内容,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被动性应对策略就是在国家法规政策已经改变,导致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措施,按已改变的法规政策,调整投资类别和比例,提高投资收益。(下转153页)

(上接151页)

(三)完善保险企业自律机制,加强监管,控制风险

为有效控制违规经营和防范化解潜在的投资风险,一是要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加强对寿险市场的管理。二是要依靠同业公会组织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规则,维护公平竞争,抵制保险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建立寿险信用评级机构,对其偿付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通过特定形式反映其信用风险的大小。四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寿险公司自律三位一体的完善的监管体系,以保障寿险业的稳健经营。

(四)作为保险公司自身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利用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在资产组合时,寿险资产则要根据业务来源不同,可以区分为传统寿险业务和投资性寿险业务,根据负债的期限、结构、数额的不同,分别在不同的投资账户进行投资,设定相应的投资比例。其次,保险公司应加快建设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识别、监控和管理。首先应确保寿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其次,要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资金运用的范围、限制条件等,为保险资金制定适合本公司利益的投资组合策略;最后,加强寿险资产的管理,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结束语

中国保险业刚起步,投资风险管理也刚刚开始发展,那么对于寿险资金的风险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地完善。目前中国法律条文允许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宽泛,但在资本市场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却不多,所以现在应该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却不能盲目发展。中国现在的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时间不长,具体的风险管理操作也不成熟,所以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情对中国保险投资风险进行管理。现阶段,保险公司与监管当局应该在投资的风险管理作出改进。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与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加快公司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监管机构应该继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积极引导保险公司积极运用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作与信息共享等。

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任何行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因工程本身的技术复杂、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就决定了其是一项多风险的工程项目。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对于风险管理就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其内容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5.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风险同时存在。只有在了解工程项目风险分类的前提下,才能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项目风险控制目标,有效的控制项目风险。下面的表格为一个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类别原因: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

1、把握投资决策,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把握投资决策,预防投资风险。这就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二是树立风险意识。三是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防范风险的关键是预先行动,即主动控制。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间越长,控制风险的成本就越高。四是贯彻执行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投资者要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措施。

2)把握投资风险因素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因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多,而且各种风险经常相互重叠交叉,这就要求投资者应通过研究项目风险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来预测、评估,控制项目风险。层次分析模型可根据控制目标的性质和要求将控制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分目标,并按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目标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综合得出需要的控制结果。如下为风险评估的流程:

2、明晰合同细则,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在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合同标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艺选择、工程质量、变更条款、付违约责任条款、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切,忌含糊不清。同时结合市场形势,强化项目管理者合同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3、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

“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企业作价的统一依据,由各企业自行制定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反映了工程的消耗和有关费用,易于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计价,更能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实行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可以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又能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合同纠纷与索赔,有利于施工合同的履行和管理。与“工程总价报价”的做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公正合理性,既可减少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又解决了采用定额加费用招标时定额缺项、特殊工艺计价无据可依,标底价与各投标单位报价很难统一,招投标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4、改变项目目标,回避项目风险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5、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许多制度尚在探索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WTO有关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我们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保险的收费标准及费用收取办法。

6、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因为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的项目的风险规律,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分析技术去面对工程项目风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结语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始终贯穿着风险管理,针对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企业项目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金融风险本身又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为有效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针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就成为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以及具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关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理论概述

(一)企业基金投资风险

现阶段,基金投资方式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选择的主要投资模式,基金投资进程中,先将数个小额资金集中到专家手中,然后由专家依照金融市场来选择投资。整个基金投资的进程是由若干个投资人所共同组成的,安全级别相对较高。

(二)企业证券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行为都会存在程度各异的风险,证券投资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企业在证券投资的进程中发生盲目投资或者决策失误的情况,则会引发回报率过低的状况,导致企业自身资产损失严重。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利率变动引发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进程中的利率变化与金融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进程中,必须有效协调投资资产与货币对应的比例,高度重视利率的变化,尤其是与企业自身收益有关的利率变动与调整,倘若企业自身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利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应当在做好应对资产利率变动准备工作。

(二)市场变动引发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风险通常只会针对产品投资与产品投资人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会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波及全球的金融市场。

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风险预警指标系统,以便于准确、及时地预测企业面临的潜在投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水平,将金融投资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大风险评估力度

企业金融投资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评估属于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企业金融投资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评估是企业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金融风险评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投资的收益,科学、合理、客观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控制外界的一些不良的金融投资因素,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在金融投资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损失。

(三)加大风险分类控制力度

企业要想针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加大金融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力度。金融投资产品可能会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针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只有在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形成一个科学的投资组合以后再进行对应的投资,才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语

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漫长的工程。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针对金融投资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控制,综合分析各方面的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风险评估力度、构建投资管理队伍、加大风险分类控制力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乐.制造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D].西南大学,2015.

[2]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01.

[3]唐俊波.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策略之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5.26.

篇(6)

【关键词】企业;计划管理;问题;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不读的增加,各国资源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该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增长的速度。而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其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最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石油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在其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的弊端,特别是在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石油产业的整体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方面需进一步的加强计划管理,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使石油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目前中国石油在收购新加坡石油产业的进程中就显示出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出只有计划管理恰当,我国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时刻具备这种管理意识,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新目标,提升整体效益。

二、当前企业计划管理出现的问题

1、缺乏管控性

计划管理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管理,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有效的执行是计划管理的核心所在,一项计划是否能够全面的贯彻、均衡的执行是计划管理存在的生命力。新时期,各项突发因素和市场变化迅速,如何使得计划管理处于良好的管控中尤其重要。然而目前很多公司的计划管理都缺乏掌控,在计划的执行、监督以及具体的检查方面都很难管控到位,使得计划失去了其管理、引导和调控功能,难以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整体投资风险和运行风险。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的石油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仍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压力。特别是在石油勘测、开发、投资的整个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难以管控的局势,风险性大,监控管理的压力和难度都非常的大,容易出现监控和监督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样就会制约了计划管理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很难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的需求,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制约了石油企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2、缺乏整体性

计划管理必须十分重视计划的整体性,不仅要包括生产性的计划也应该关注经营性的计划。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计划而言,在经营方面的计划没有得以高度重视,仍旧处于国有企业这个大的环境中呵护着成长,在计划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这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个大趋势下难以生存,难以降低经营风险。就这点而言,我国的石油企业应该借鉴国外大型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益的发展。并突破原始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石油企业向着中外合资企业的趋势发展。譬如中航油集团就突破了这一局限,与英国BP石油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蓝天航油有限公司等大型中外合资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中国十五个机场的飞机供油设施与供应业务,实现了最大的突破,实现了快速发展。

3、缺乏长远性

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重视项目的长远性,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发展状态,这点在新时期企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石油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重视风险管理。可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并没有将这一点的位置摆正确,或者说只有目标却没有实践。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设立风险基金以及进行风险决策。这样就很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降低风险投资,确保投资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当风险来临之时,会给企业带来的计划管理造成巨大的损害,无法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是计划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这点上应该借鉴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的经验,实行股份有限制的管理,使股东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促使企业经营者将经济效益最佳化作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风险,实现计划管理的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4、缺乏体系性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完善、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水平,对于新时期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完善、全面的计划体系应包括多项相互独立且相互形成整体的各项计划。具体而言,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且这些计划属于整个年度计划或者整个公司计划的企业计划的一部分,在整体上具有有序性、持续性和发展性,实现层层相扣,紧密相连。在空间跨度上应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且各有突出,重点不同,达到层层不同,有所突出。这样通过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却存在着缺乏体系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石油生产、加工以及服务这三个元素方面的计划管理没有实现统一,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传统石油行业在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环节难以形成紧密关联的环节,容易造成石油产业整体上脱节现象的产生。而在新时期,各种商业因素的融入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商贸、物流以及金融这三元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已呈现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石油产业的管理如果缺乏这六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导致“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的产生,容易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三、实现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策略

1、制定长远发展计划

制定长远计划是实现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石油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其控制成本并控制投资风险是其计划的重点,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重点进行长远计划的制定,确保项目实现最优目标。首先,在制定这个长远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从全球化、区域化的角度来进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带动下,资源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石油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勘查、开采、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在制定长远计划时必须融入与国际合作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元素,以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石油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其次,长远计划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计划的整体布局。石油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地位非常的突出,因此在制定长远计划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各种高科技技术,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从而掌握市场上石油生产、消费和储备相关的信息,使长期以来石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以控制。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效益,实现计划管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实现稳步、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在制定长远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成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并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实施计划的制定。从而制定出高水平,高质量、符合企业发展的计划,将计划上升到战略层次。

2、建立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

制定企业长远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基础,而实现长远计划的统筹管理则是计划管理的关键,因而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其产业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油气的勘探和开发、石油的炼制和销售以及管道的运输。这三个部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必须对这三部分的计划进行统筹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实现纵向投资于横向投资相统一,从而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整体效益。同时重视企业计划的调整,突出优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组合,最终取得核心竞争企业的发展。在这点上可以充分借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在计划中将资金投资由集中走向分散,降低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实现核心竞争业务的重点投资和发展,将核心业务做大做强。譬如1997年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投资项目为:勘探开发占40%,炼油销售占40%,化工占14%,煤炭占6%;莫比尔石油公司调整了投资结构,拍卖了不擅长的业务,从新集中资金从事油气经营。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凸显计划管理在企业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与优势。

3、实现科学的计划管理

一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拥有一套科学的程序,才能发挥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整个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方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对于一项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以下几个关键的决策步骤,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降低风险,提高计划管理的效率:首先,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提出初步的几套方案。其次,对各套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风险投资分析、收益预期值分析等并找出较优的方案。最后,针对公司的具体策略和状况,对这些较优方案进行决策,选出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最优的方案。这样通过一套严密的决策程序实现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最终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加强项目风险管理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在新时期会面临着很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特别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因此加强计划管理的落实和实施就必须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的成效促进公司效益的实现。

石油企业的整体工作涉及面非常的广,因此加强项目的风险计划管理难以做到全面,这就需要对各项目的风险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根据国内外石油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对于石油企业的投资具有较大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勘测、开采和运输的问题上。对于石油的勘测和开采来说是石油公司投资资本较集中,风险较大的项目,因而如何控制、降低和转移风险成为了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的重点和核心。目前大多数企业选择企业保险和寻求合伙人来降低其中的风险。对于企业保险来说,最常见的有般综合责任险、工人补偿险、错误和遗漏险、雇员责任险、自然灾害险等险种,石油是一项风险性大的行业,选择企业保险对于大多数的石油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投保险,在战略上也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来选择哪些项目进行重点的投保,做到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将公司的计划锁在一项关键性的项目上,特别是在应对地震、预探井、油气水井、油气集输系统等项目时应重点考虑。在这点上,我国的石油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石油公司采取的在总承包与分包方式来转移项目风险,其中对于承包商的选择必须考虑其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以做到严格的资格审查,切实的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对于寻求合伙人这一降低风险策略来说,是目前国内外石油公司在转移风险时青睐的方式。特别对于我国大型的石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型石油企业合作,建立中外合资项目。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借鉴外国石油企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譬如中航油集团通过与英国BP石油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蓝天航油有限公司等大型中外合资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中国十五个机场的飞机供油设施与供应业务。譬如中方与荷兰皇家壳牌合资的天津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等。这样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石油企业要想突破发展,实现计划管理的高效率,就必须成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和风险分析部门,来对企业具体采取何种降低风险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发挥计划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最终以计划管理促进效益的实现。

四、结语

企业计划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石油企业应在结合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石油跨国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经验,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综合寻求合作和企业保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的长远计划的制定;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并依靠专业管理人才和现代技术来促进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明利.企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1(14).

[2]李莉.新时期企业计划管理的探索与分析[J].财经界(学术),2008(08).

[3]康井海.国有企业计划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7(12)

篇(7)

关键词:风险控制;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079-04

一、引言

由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的变化,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和支持出口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很多企业集团仍然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问题,企业资金安全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建资金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集团面临的紧迫任务。

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见图1。

二、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

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表1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在确定了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后,可以相应地建立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综合评价企业的资金安全情况。

(1)单变量模型。主要包括: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表明企业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特别关注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表明企业可能出现资金安全危机。单变量模型的运用简单,预测准确率高。但单变量模型无法区别不同比率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时的效用抵消情况。

(2)多元判别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资金安全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给出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资金安全风险;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三、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防范与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对现存资金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衡量资金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从而制定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并切实有效地实施。为了加强操作性,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该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和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

1,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筹资风险的识别。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筹资成本带来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会形成财务杠杆正效应;当企业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利率时,则会形成财务杠杆负效应。二是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会加大筹资风险。一方面,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当资金成本率大于资金的收益率时,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会增大。另一方面,若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则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还债包袱;而负债到期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也会加大企业偿债压力。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应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做出正确的权衡与选择。其次,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企业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风险(或称实物投资风险),即直接经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风险;另一种是证券投资风险(或称金融投资风险),即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储蓄投资等风险。

(1)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由于企业经营失误产生的资金安全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确保决策正确,使投资方案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并加强投资管理,避免因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

(2)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源于每个公司自身特有的营业活动和财务活动,与某个具体的证券相关联,同整个证券市场无关。造成非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水平、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等。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

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识别与防范。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1)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少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影响企业的信誉;现金持有量过大又会增大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两者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存货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存货的大量存在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同时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而存货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应当建立以预算为基准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存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存货产生的风险。存货的管理和现金的管理比较类似,但更加复杂多变,要求企业派专业人员管理。

4,收益分配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的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致使企业成本虚降,利润虚增。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例如,在企业资金紧缺时期,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且金额过大,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但是企业如经常不分红,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分配,则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跌,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利。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2)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3)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4)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四、企业集团资金安全反馈系统

全面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修正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