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际交往对于军校学员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学员存在或多或少的人际交往障碍,如自我中心、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孤独心理、猜疑心理、羞怯心理。论文将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使军校学员能够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活动。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调试
目前,大多数军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性有差异,每天都在一起难免出现交往问题。在相互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得不到和谐、友好和可信任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得到快乐和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帮助,甚至在交往中陷入停滞,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一方面,尽可能地改善不良的习惯和心理。军校学员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常见障碍,它们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克服调试?让我们一一来看。
一、军校学员常见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具体表现在相处时,许多学员都感到自己是主人,不能,只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只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与人交往时不想吃亏,做事首先想是否对自己有利;认为谁也不能侵犯我,不能忍受一点委屈和挫折;更有些学员眼睛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当发现一个学员有缺点时,不是诚意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是群起而攻之。
自我中心也反映在班级活动中,有学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有冲突时,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服从大多数人的集体意见,而要求从自己的意见出发;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时就不快乐;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但要求集体照顾自己的兴趣;当集体有困难时,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总是想逃避。
2、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过低地估计自己,内心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去与其他人交往。如自卑的学员在社交活动开始之前,就给自己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抑制了自己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了社交的失败。过于自卑的人会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别人同他打交道时也常常感到压抑、沉闷。再如有的自卑的学员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见人便害羞、语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惭形秽。学员的自卑心理―旦形成,不但会严重地阻碍他们的交往活动,使他们孤立、离群,还会抑制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发展,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
3、嫉妒心理
人总有―种想要成功的愿望,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的冲动,这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无法成功或无法超过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由愤怒、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按照许多心理学家的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你看待它、对待它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轻微的嫉妒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向卓越者学习并赶上他的动力,促使人去奋进、拼搏。这时,嫉妒的消极心理被转化为竞争的积极心理,你会把不服气的心理升华为积极的竞争心理,可能会以自己的优势胜过对方的劣势。但是,如果嫉妒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敌意,你在行为上表现出从对立的立场上寻找对方的不足,那就是消极的心理了。如A生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B生当面表示了祝贺,但内心挺不服气,认为自己成绩也很好,于是背地里四处散布:“c生没得奖学金太亏了?”“听说A生考试时带纸条“等。面对嫉妒心理,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反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奋起直追,否则,我们不但自己很难受,还与卓越者差距越来越大。
4、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在青年学员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员觉得自己心中有许多不想轻易告诉别人的秘密,于是产生了一种闭锁的孤独。有的学员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能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然而寻找不到这样的“知音”时,便会陷入苦恼和惆怅之中,产生孤独的心理。有的学员由于愤世嫉俗、自傲、追求理想,表现得在现实中不适应,于是产生孤独心理。还有些学员由于个性原因也会形成孤独,如因为自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自怨自艾、多愁善感等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心理。
5、猜疑心理
这是军校学员交往中的另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了学员不同程度的自私狭隘。如有的学员被队干部批评了,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怀疑谁向干部打了小报告,怀疑自己的竞争对手使绊子,怀疑是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稍微对自己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人家是对自己有成见,就像“邻人偷斧”一样。猜疑心理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忌,也是人际关系中的蛀虫。一个人若是掉进了无端猜疑的漩涡,肯定是心生疑窦,事事捕风捉影,处处神经过敏,丧失对战友的信任,这样不但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还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6、羞怯心理
羞怯也是学员人际交往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在新生、女生、偏远山区农村来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有羞怯心理的学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紧张不自然,未说话就先脸红,心跳加快语音低,在训练学习中遇到问题,宁可自己心里憋着,也不好意思开口向教员或其他队友请教。羞怯常使学员在与人沟通中大大约束自己的言行,难以清楚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甚至造成自己的不被理解或误解,因此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试
在与其他学员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常见的心理障碍可以有以下的调试方法。
1、克服自我中心
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直面社会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且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学会互惠,在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当然应该尽量满足自己的权利和愿望,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别人的存在。如果每个人都只有自我的想法,那么,事实上每个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第二,跳出自己的圈子,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以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以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不要贬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了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言行和欲望。把自我利益的满足建立在合理、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照顾别人的人,从而更好的照顾自己。
2、克服自卑心理
要克服自卑情结,首先要提高自我期望。自卑者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就,并进一步放大优势。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和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以克服自卑感。第二,积极参与沟通活动,增加沟通的成功经验。主动和陌生人进行沟通,去提高成功的沟通的概率,去享受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从来没有赢得交往成功的自卑者来说,再小的成功也可以鼓舞人。随着成功经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会被削弱甚至消失。
3、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吞噬人的理性,影响正常的思维,导致人格的扭曲,也使人不敢与之交往。有嫉妒心的人,应该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多注意自己的优点,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合法、正当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一是追求崇高的目标,丰富自己的生活,使原来不能满足的愿望获得补偿;第二是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看待自己和他人,以求心理平衡;三是克服封闭和狭隘的意识,以对抗自己的私心杂念。
4、克服孤独心理
摆脱孤独的基本途径是:第一,开放自己。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利的过程。要把真正的自我展现在朋友、学员面前,不要隐藏自己的弱点,缺点,别人也一定会了解你,接受你。因此,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亲近别人,一定能摆脱孤独的情绪干扰。第二,开阔生活空间。一个人在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中,是无暇顾及寂寞的,只有当无所事事时才能感到空虚和孤独。因此,积极从事各种有意义和有吸引力的活动,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来转移可能的孤独感。第三,多参与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员有很多和人亲近、谈心的机会,学员可热情帮助他人,尽情享受和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友谊,从而有效地消除情绪上的“隔膜”,消除内心的孤独。
5、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之心是种不信任别人的心理,对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非常的破坏性。因此,克服猜疑之心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注重理性意识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猜疑戳穿了是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会觉得事情合乎逻辑。“邻人偷斧”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人谈,克服“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是消除怀疑的重要途径。二是以信任作为交换的前提。同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可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消除误解和疑虑。三是优化人格素质。狭隘和自私的坏性格会使个体将消极的态度投射到被观察的对象,从而产生违反实际的主观猜想和想象。因此,要加强个性品质的改造,消除不健康的人格品质可能带来的错误的投射倾向。
6、克服害羞心理
一是培养沟通的信心。自信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总认为自己缺乏沟通能力,口才不如别人,气质风度比别人差,见世面比别人少,在集体活动中就会胆怯,言语行为优柔寡断,羞于开口研究和讨论,使自身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同志间正常的交往。发展自信,就是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必为自己的一些弱点惭愧,相信自己身上总有吸引别人之处。二是丰富知识。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了熟练的沟通技巧,在沟通时自然会应对自如。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能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所以要努力学习,努力拓宽知识,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通过积累知识,增强沟通的勇气。三是加强沟通技能的培训。军人在军营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多,沟通的范围很小,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如在各种场合大胆的讲话,敢于发言。
[参考文献]
[1]乐乐.军人人际交往中不良心理的克服.人人健康,2014年14期.
[2]王华,吴含粉.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与调节技巧.科教文汇,2007年7期
[3]曾伟,李艳萍.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2期.
[4]孔素然.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卷宗,2013年11期.
[5]卓娜.小议应用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神州,2012年3期.
[6]孙琦,李庆华.试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世纪桥,2012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融入;健康心理;挖掘教材;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95-01
1.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服务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学校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初中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角色紧张和冲突、自我中心、挫折耐受力差等等。尤其是农村留守青少年,更显自私、叛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语文形象性特点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形象的熏陶中受到感染,既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其间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的。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的。
2.挖掘语文教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众多的群体人物画廊中具有爱国敬业、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的极多,构成了中外古今的"群英谱",他们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学生的人格楷模,如运用得当可收到多重效果。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胸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寂沉重,都会对学生的整个心灵起到震撼作用。即使是不同文章的不同风格,诸如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凝重,韩愈的阳刚雄健,欧阳修的阴柔温厚,也会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去整合、挖掘。教材中有诸多值得挖掘的内容,课文中的人物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感受和体验,从而将这些良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譬如:《我的母亲》记叙了作者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人生》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作者对人生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如《孔乙已》、《藤野先生》等,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尊重他人尤其是尊敬师长;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克服变态心理,解决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产生变态人格的问题等。《我的信念》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学习了课文,让每个人都能记住这位作家的话:"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认识到人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达到完善的自我境界,提高心理素质。在讲名家名篇时,教师应结合讲一些他们刻苦学习的故事,为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融入心理平等教育,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受其教",只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乐于学,勤于学"。而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已有了所谓的"成人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也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但是,这种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的心理特征,极易导致猜疑心理。如一些同学看见其他几个同学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的坏话;看到老师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就会怀疑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这些就是典型的猜疑心理。他们渴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希望有个经常和自己谈心的知心朋友,但他们又常常排斥父母和老师,因为他们害怕父母声色俱厉的训斥;厌烦老师居高临下的"管教"。所以往往自我封锁。于是,他们就把日记作为表露真情实感的"发泄"对象,在日记中记述自己的快乐、痛苦、烦恼和欲望。针对此种情况,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专门为每位同学设计了"谈心簿",学生有何问题或看法都可以"发泄"在"谈心簿"上,和老师沟通,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学生逐渐信任老师,乐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老师,并诚恳地向老师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心灵上的困惑和成长的烦恼。师生间的距离近了,关系融洽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好地交汇在了一起。
4.融入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习自信心
4.1 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这些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 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 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 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
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摘 要]浮躁心态是制约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精神状态。独立学院大学生浮躁心态的形成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生理、心理因素;意志、情感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要改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必须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浮躁心态;成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177-02
1 独立学院大学生浮躁心态的表现
浮躁,在辞书上解释为轻率、急躁;在心理学上,浮躁主要是指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我们一般把它理解为与“扎实”、“沉稳”意义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实质上,它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
与本一、本二的学生不同,本三部分学生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愧疚心态走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渴望成才的心态与对高考不慎失利而产生的懊恼和羞愧形成矛盾。加之他们多数人对独立学院的性质和定位缺乏准确认识,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还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无形中滋生出一种浮躁的心理。
独立学院学生的浮躁心态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表现为缺乏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或虽有远大理想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浮躁心态在学业上表现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怕吃苦,不愿循序渐进,只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浮躁心态在生活中的表现为:缺乏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缺乏艰苦朴素的作风,夸夸其谈,好逸恶劳,喜欢互相攀比;浮躁心态在就业方面的表现主要是诚信意识的缺失和弄虚作假的泛滥。总之,浮躁心理已成为制约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 独立学院学生浮躁心态的特点
(1)独立学院学生的浮躁心态主要不是出现在低年级的大一学生身上,而多数是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尤其是留级学生身上体现。他们入学时表现得循规蹈矩,信心百倍,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积极融入集体。但是,经过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或因学习方法不当,或因自我控制力不强,或受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学习落后了,人际关系紧张了,于是心态也开始浮躁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2)独立学院学生的浮躁心态绝大多数出现在学生受挫之后,这说明当代80后或90后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很少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练。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挂科或留级;恋爱受挫;同学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找工作不太理想,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心态浮躁的诱因。
(3)独立学院大学生一旦心态浮躁,很少有人依靠自身的力量扭转乾坤,浪子回头,重新振作起来。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抗压耐磨的能力较差,老师和朋友﹑亲人的帮助是他们重新振作的强大动力,尤其是老师的指导及劝解对他们非常重要,不仅可为他们指引迷津,更是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 独立学院学生浮躁心态的危害
浮躁是一个毒瘤,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平,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而且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在学习上,浮躁心态使大学生学不好,学不会,考不好。上课似乎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看书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看过了,无法深入领会其中的内涵;考试时看到题目,不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经常犯粗枝大叶或粗心大意的错误,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
在人际关系方面,浮躁使大学生不仅交不到知心朋友,反而因心浮气躁而得罪同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脾气暴躁,心高气傲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相处。
浮躁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终日处于心绪不宁的状态。浮躁也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浮躁容易使大学生养成好逸恶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品格,进而逐步丧失那种勤劳勇敢﹑顽强拼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浮躁也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不少人经不起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与驱使,不能正确看待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看见他人发展比自己快,便产生羡慕加嫉妒的心态,而当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便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能干;在遇上挫折﹑情绪低落时,就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4 独立学院大学生浮躁心态的深层次原因
4.1 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态浮躁的生理﹑心理因素
(1)自我观念方面:独立学院大学生主观我与社会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矛盾,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而社会对本三学生的认可度却达不到学生的要求,此种现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致使本三学生心态严重失衡;
(2)在学习方面:部分本三学生学习目标处于真空状态,没人管理,更无人表扬,过去的优势地位丧失,因学习动力缺乏或学习方法不对,存在严重的学习焦虑或考试焦虑;
(3)在社交方面:因社会地位比本一、本二学生较低,加之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因而在社交方面存在自卑和猜疑心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在情绪方面:存在焦虑、抑郁、嫉妒、自卑、激动易怒、冷漠、情感脆弱、低落等困扰;
(5)在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性焦虑、草率恋爱、不文明恋爱、害怕求爱与恋爱至上、偶像崇拜之间存在严重的协调性;
(6)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懒惰、怯懦、狭隘、拖拉、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缺陷。
4.2 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浮躁心态的意志、情感、认识等因素本三学生高考失利的重要原因不是智力的因素,更主要存在于意志和感情方面。本三部分学生缺乏那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相反,部分学生养成了拈轻怕重、好逸恶劳、骄奢逸、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惯。这些是本三学生学习心态浮躁的重要因素。
在情感方面,本三大学生处于情感敏锐的高峰期,情感丰富、复杂,容易波动,恋爱心理处于强烈性和文饰性、动荡性与压抑替上升的时期,内心冲突多,自控力差,情绪调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心态浮躁。
在认识方面,部分本三学生由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课后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打牌赌博,谈恋爱。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精神空虚状态,加剧了大学生的浮躁心理。
5 独立学院大学生克服浮躁心态的应对措施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国媒体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客观理性地评价社会上的一夜成名者以及事业成功者,尽可能的不去营造投机、走捷径的社会氛围。在宣传上,应多宣传中国古代文化的沉稳、含蓄等方面的内容,劝诫人们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者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三思而后行”,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脚踏实地,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多一份耐心和冷静,依靠勤劳和智慧致富。
其次,高校需要继承“象牙塔”的本色,无须一切以就业率、大学排名为奋斗目标,而应厚基础、宽口径,厚积薄发,为经济与社会持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应根据人才成才的规律,做好扎实的培养教育等基础性工作。在思想教育上,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博怀。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学知识要循序渐进,注重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在管理方法上,大学辅导员应以真诚和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着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学生,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对于那些缺乏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不知如何打发闲暇时间的人要进行方向上的引导,使其做好生涯规划,过着愉快而充实的生活。
[关键词]教育理念;高效课堂;赏识教育;师生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87-04
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大家特别关注“学困生”,我在高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了在传统教育中不被重视的“学困生”作为实验对象。下面我就2012年9月―2013年7月一个学年的课题探究过程进行回顾,期待与同行一起分享从“学困生”到“白天鹅”的转身带来的喜悦,也期待同行赐教。
一、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课题研究过程,顺其自然地重视“学困生”
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的个性、心理全面发展;使人的潜能全面发挥。教育的目的是确立人的独立地位和主体地位,不断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反思人的自我存在以及他所生存的社会,从而批判地建构自我,建构理想中的生活图景。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经历自主实践和自主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自我塑造,从而使能力不断增长,身心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用个人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方式,将先进的理论、观念转化为教育经验技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点滴归纳,自觉总结。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表现及消极影响
“学困生”主要指因长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理解力较弱而导致学科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的部分学生。导致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如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性情,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嗜好,对孩子缺乏责任感、耐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有明显的矛盾冲突与冷战;尤其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导致多数孩子学业明显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父母x异后孩子的心理变化通常表现为:①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②内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这种自责,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③自卑、猜疑心理。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④补偿心理。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会祈盼在感情上得到补偿,个别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在“感情补偿心理”的驱使下,盲目地向异性求爱。⑤逆反心理。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教师,对人持冷酷的态度。
对于生活在这些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但这些学生因成绩和性格的原因,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边缘化;甚至还遭遇成绩优秀同学的鄙视,在课堂上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学困生”常常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不和谐,表现出逆反、自卑、孤僻、违纪等现象。“边缘化”“无援化”均违背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不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不利于他们学业的进步和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
2.顺其自然,重视“学困生”
构建学习小组,让“学困生”回归团队。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按照思维倾向和学习能力互补的原则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两人一小组,其中一人能教另一个人;四人一大组,能实现不同学科的深入讨论。比如甲、乙、丙、丁四人一大组,其中学习能力较强的甲和乙分别为两人小组的组长,可以辅导丙和丁。甲和乙、丙和丁均存在着感性思维或理性思维倾向,表现为理科或者文科课程学得较轻松。这种分组可以为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员参与打下基础,彼此有相互依存的需要,能一定程度地避免“边缘化”和“无援化”。
教师还要培训学习小组,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小组是实现“学习主人”的基本单位,能不能实现这一意图,取决于小组的活动能否如期开展。在以前的灌输式课堂下,有的学生好表现,在课堂上占尽先机,不给别人机会;有些成绩好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教别人;有的学生胆子小、不善言辞;有的学生自卑,常常保持沉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问同学,等等。当然,这些问题都是高效课堂要突破的重点,而关键在解决学生的问题,培训学习小组。培训分三步:讲道理、多鞭策、勤鼓励。
“讲道理”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要表达,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理解。比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个人行走也许走得快,但走不远。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成功其实都是一个合作团队的成功,绝不是单打独斗能够实现的,“合作”“表达”是每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团队的合作往往产生高于个人的智慧火花,德国人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能造出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车,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现将课堂教学方式及效果统计表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分析,以选择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表格如下。
“多鞭策”即在课堂评价环节以学生的参与讨论是否积极、发言次数的多少来判断个体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优劣,逼“学困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后的代表发言必须实行轮流制,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集体智慧通过个体表达,帮助“学困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勤鼓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及时恰当的点评,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学困生”表现出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恰当引导,肯定“学困生”的每一次发言。把课堂中的讨论、发言以及思维的创新作为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条件,通过评选激发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月小结一次,每期评选两次优秀学习小组,数量超过半数,并出专刊介绍优秀小组的突出事迹,展示“课堂积极分子”“优秀组长”“进步之星”的相片。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小组的活动能够较顺利地展开,“学困生”已经成为小组中平等的、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精神面貌和学习兴趣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二、用真诚的赞美与尊重,重树自信与灵魂,提升人文素质,唤醒“学困生”
1.赏识与尊重是唤醒灵魂的妙方
据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一个能经常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学生,他的心理会发生变化,逐步变得自信、阳光,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实现梦想。教师在课堂中的鼓励与肯定,也能让学生的肾上腺分泌加快,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和持久能力。这表明,现代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理念是从人性光辉的一面去塑造人格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接受赞美后的心理体验。
“学困生”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没能得到过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肯定,产生了极度的自卑和逆反情绪,导致他们对学业毫无兴趣,沉迷于吃喝玩乐中,暂时忘却了痛苦与烦恼。一个总是挨批评和指责的孩子是很难树立自信心的,最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严重制约其学业兴趣的产生与探究思维能力的形成。
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困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就得唤醒他的人性,开始心灵自悟,这需要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学困生”往往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情感与心理状态长期异常而导致的。如果教师和周围的同学都能平等地对待“学困生”,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像对待朋友那样与他们相处,他们那颗敏感的、曾经受伤的心灵是会慢慢回归的,他们会逐渐融入集体,会尝试着与教师交流,逐步消除内心与周围人群的隔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困生”对某些学科感兴趣,学得很好,而有些学科却不愿意学,心生厌恶。只要教师能站在“学困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就能逐渐唤醒那冰冷而自卑的灵魂,让他们重塑信心。
在高一年级曾接触到这样一位女生,她可以视教师和其他同学而不顾,目光冷漠,仇视周围的一切,下课只与几个同类的“哥们儿”混在一起,其言行举止充满了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对同学的挑衅,上课也是毫无顾忌地讲话,并且举止很不文雅。像这种情况,教师一般都会严厉批评,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其实,透过她的眼神来分析,这个女生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外表形象而遭受过同学的歧视,也从未得到教师善意的关注与爱护。我从与她主动打招呼开始,尝试着去接触她,多次非刻意重复后,让她觉得老师还是很关注她的,后来她也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了。通过观察了解,她喜欢绘画,字也写得不错,在与班主任达成默契的情况下,我安排她出班级黑板报,她认真完成了任务。这时,我慷慨地赞美她,她笑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此后,她会把家里的事以及学习上的困难主动与我交流,她最大的变化就是眼神中少了一种邪气,开始有了中学生的天真与热情。她上课会主动进入状态了,不理解的问题会问同学或老师,主动参与小组的课堂活动,我根据她的情况常给予她一些表达的机会,并慷慨地肯定她。此后,我根本不用担心她的历史学科成绩不及格。
世界上无数个例告诉我们,“赞美敌人,于是敌人成为朋友;赞美朋友,于是朋友成为手足”。对待“学困生”教师也要做到,能肯定他们时,决不吝啬和拖延;需要鞭策时,尽量做到委婉,维护他们的自尊;需要教育他们时,一定要晓之以理,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认识。作为现代教师,一个起码的素质就是要学会欣赏和肯定学生,让赞美他人成为一种习惯。
2.培养情商,形成独立人格,让“学困生”成为“优等生”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提升“学困生”的人文素质,就是教他们“学会做人”,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他们做一个真正人格独立的人,做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勇敢无畏的顽强意志、优雅从容的气质风范等。学业成绩只是一个直接的结果,要成就“学困生”的未来还得从心灵深处着手,从每天的具体细节培养习惯。只有深入细致地、灵活地开展工作,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困生”人文素质的目标,真正落实“为了一切学生”的新课改理念,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我通过观察众多学生后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动机,但在现实中却因为两种主要因素而使他们发生巨大的差异,即习惯和意志。这两种因素都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到高中阶段,它们经过了十多年的演绎。有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学生会顺其自然地走向成功,而习惯不良和意志脆弱的学生到高中阶段则易成为“学困生”。教师转化“学困生”就得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从学会每天坚持、战胜困难和弱点开始,让他们领悟习惯的魔力以及意志力的威力。D化过程,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践行者,具有深层次和艰难性的特点,是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下面我想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习惯”与“意志力”的重要性。
有一名男生,凭借初三短时间的突破获得了“6A1B”的成绩,升入高一并分在一层次班。轻而易举的“成功”让他忘乎所以,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根本不屑一顾,踩点进教室、不记单词、不背课文、作业偷工减料、下课聚会聊天、午休只晒太阳或玩“三国杀”、有空余时间也只看课外书、睡觉前用手机上网看新闻……教师找他交流,他永远都有理由为自己辩解。高一的颓废使他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学困生”。进入高二时,他的许多功课都与同学有很大的差距,更糟糕的是学习习惯很坏,但值得欣慰的是,他明确了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学习目标。当时他的内心世界正发生剧烈的矛盾冲突,很想像过去那样“混”,又很想考大学,多次问教师有没有“捷径”,难道真的要结束“混”的日子吗?经过高二两个月的试验证明,当别的同学在努力时,他付出不够就会被甩在后面很远,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更何况他已经落下一段较大的距离了。“老师,我还来得及学吗?”我回答:“真心想学就来得及。”他又问:“那我该怎么办?”我认真告诉他两个词:习惯、意志。我让他把这两词的意思讲给我听,他告诉我: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卓越的人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我让他用一天时间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好习惯写出来,再把学习过程中会碰到的困难写出来,之后自然是行动。
接下来的两个月,每天他都要面临坏习惯的挑战,学习小组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组长正是一名具有良好习惯和坚定意志的学生,他就像高铁车厢的动力机,带着这名“学困生”正确前行、高效运转。组长每天按要求检查他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碰到困难通过讨论解决。一周进行一次自我总结评价,做得好的方面打“√”,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评估表上的“√”越来越多,直到最后一周表上全部为“√”。这名“学困生”基本上用好习惯取代了坏毛病,能坚持八周,足以证明他的意志力坚定。具体来说,学习小组成员起到及时带动和有效监督的作用,让一些良好习惯化为具体的行动,使行动不再盲目。而以一周为单位的评价,能及时肯定他所取得的进步,只要下周比上周多一个“√”就行,就这样,把大目标分解为近期小目标,有八周的缓冲期,最终按要求全做到了。评估表格设计如下。
从第三个月起,该“学困生”被选为小组长,他由一个“好习惯”的被动训练对象转化为一个主动执行者;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学习方法会逐步形成;所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激发探究的欲望;问题解决得越多,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精神面貌好起来了,时间节奏加快了,人变得自信了,每天6:30起床参加晨练这一高难度的事也能自觉做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三、共享从“学困生”到“白天鹅”的心灵感悟
A天鹅篇:
人生有很多段路,我的人生会在这里留下一个记号,但我知道,那不是句号。所谓指路明灯,此处应该不为过。
可以说,没有老师您,便不会有现在的我。
虽然,我看上去二不兮兮,油嘴滑舌,甚至有些油盐不进,但我心中仍旧充满了感恩。
负责意味着重担在肩,尤其是老师,没有额外的利益,只有额外的责任。
然而,看似沉重的字眼,老师您却身体力行地诠释着。
会是冬日里漆黑晨时不怕严寒的呼唤?
会是教室一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药箱?
会是我们身后承受着不理解却充满期盼的殷切目光?
都是。
慢慢地我懂了。不,我也应该懂了老师的付出。
什么园丁,什么奉献,在这文字俞显肤浅的时代,老师您的实际行动,更真实、更温暖。
老师的想法不被理解,一开始我也是。这需要承担怎样的压力呢?
虽然,目前我还不够好,但我会加快脚步!
老师让我的人生出现了转折,能前行多少便看我的了。
无需太多话语。
B天鹅篇:
斗转星移,已经到了我高中最后一个教师节了!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您的情景:您身着白色衣裙,端坐在讲台处;我左手提壶,右手提桶,身上背包,笑般地问:“这是209班吗……”转眼过去,如今已到了我在您手下的第三个年头。
我是一个懒散的人,也许您说得对,这是“中国人的懒散”,能偷懒就尽量偷懒,能放松就尽量放松,不能创造机会也能……
真不敢想象,若是我这种人不在您手下,而是在其他人手下,我会野成什么样子,也许高考后无需看成绩,自觉去打工或种田。
说起来也好笑,学了陶潜的《归园田居》与庄周的《逍遥游》之后,我曾一度萌发辍学去种田的想法。后来才发现,我连田都不会种,五谷除了知道麦、稷、菽、稻、黍的名称外,放在一起我还真分不清。
您真的很严,市立中学人人都知道。也许只有您才能帮我克服懒散的毛病;也许只有高考后我才能真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也许我还有可能掉进充满陷阱的青春,吃一堑再长一智……
话不多说,音有尽而意无穷。
点评:
这两篇短文是来自2013年教师节期间两位曾经的“学困生”的佳作。他们很巧妙地选择教师节的时机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能真诚地表白自己内心曾经有过的想法和行为上的不良表现。这些想法和表现在学生中其实很普遍,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心灵深处尚未反省和觉悟。
这两个“白天鹅”的代表,在经过教师的严格训练后,不但觉悟了,还因为自己学业上取得了^大的进步而变得自信、轻松。以中学生的一般标准来看,他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短文充满了深深的悔悟和对教师的溢美之词,而文章创作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形式让他们的学习充满快乐、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他们的兴趣很快转移到学习上,这一方面他们还没有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