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8:54: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英语教学的看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误区;目标;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些误区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观念已经人尽皆知,但在实际教学上教师还是在很多方面不得不顾及到我国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地限制而在教学上有很多地教学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多年来,语法为纲,翻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使相当数量的中学英语教师仍旧以自己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习惯,以及多讲,细讲才是“有水儿”的教学观念。学生的主要课上活动就是听讲,记笔记、偶尔回答一些问题,但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 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角,交际为中心,操练为重点。它不要求所有第一次出现的语法现象都讲,目的是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先会用。见多了,用多了,感性认识加深之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总结,这是典型的归纳性教学观念。也是许多英语教师仍旧习惯于演绎性教学方法,大讲特讲语法,觉得不讲就不叫上课,心里不踏实。

1.2 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教师教学观念上的守旧必然在教学方法上反映出来。有些教师课上仍以讲解词汇、领读课文、分析语法和翻译课文为主,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有些教师不明白,语言是工具,学习语言不像理科学习一样,以理解为主。一个外语教师绝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能控制自己的讲解时间,做到少讲、精讲,适可而止,把时间让给学生,心甘情愿地把主角的位臵让给学生,以他们为中心。既能做导师,又能做合作者,又能当配角的教师,才是交际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1.3 教学管理上的误区

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教学管理上的问题。有些教学管理人员也因循守旧,认为新教材语法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好讲的,主张开快车。本应该每节课学习一课书,却要求教师讲两课书。第一册本应该学习一年,但是,实际上仅仅学了半年,即一个学期。在他们看来,教学进度不是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过的知识为尺度,而是以教师有没有值得讲的语法内容为尺度。这实际上仍旧是语法为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抱怨学生听、说能力差,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开快车,赶进度。

二、初中英语新目标教学初探

2.1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知识的来源,注意深化和拓展知识,更应该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热爱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学的引导方法对每一堂课都充满热情,给予学生爱心与关注,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一新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多开展一些会话表演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真正动起来。比如:表演动作,猜单词,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不论他们说的对错,动作表演的如何,首先应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要学的单词记住了,浓厚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回家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反复循环,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学生变得喜欢学、乐于学。

2.3 组织小组互动,提高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班级按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诚心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认真分析分阶段有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加入到各个小组中,有时作为裁判,有时作为引导者,有时作为参与者,同时把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开展全班大讨论或直接讲解,为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小组讨论,捕捉学生有独创性的闪光点,将讨论引向深入。

三、运用激励机制,能提高教学质量

3.1 目标激励,能唤起学生探求目标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我们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往往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缺乏应有的耐心,难以认真研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细心钻研教材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教JEFC Book 3, Lesson 10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课时,教师可以问:"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make our world beautiful?"先让学生展开思维进行大胆想象、回答,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做什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产生了探求目标的动机与兴趣,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3.2 质疑激励,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学习"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幻灯片, "Where is …?" "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Which bus shall I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文/卢黎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高职英语学科教学又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紧跟时展步伐,引入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通识教育理论视角入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改革?通识教育理论?实证分析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高职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性以及教学目的的人文性方面的意义,远大于英语学科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具性。就高职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而言,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包含社会、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必须为学生提供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超越语言内容而提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通识教育理论为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用通识教育理论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通识教育理论概述

1.通识教育内涵及范畴界定

通识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英语“general education”的直观翻译,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表述,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到目前为止,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但通常来说,在教育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中,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界定通常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从通识教育的性质来看,其是一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的大学理念,实质是对自由和人文的继承;从通识教育的目标来看,通识教育在学生生活、德育、情感、理智、学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要求,其本质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全面素质的人;从通识教育的内容看,通识教育涵盖了生活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显著特点,涉及内容广泛而全面。

从通识教育的范畴界定来看,中国学者余凯、李曼丽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明确指出外国语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学者刘少雪在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语言、交流、写作等都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因此,从国内外相关院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来看,英语语言学科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2.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

教学目标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走向的关键,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不同的时期,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教育理念、政策指引等因素。结合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以社会需求现状,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从面向未来与面向社会方面来看,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英语语言为主导的全面素质,而非单一的职业准备;第二,培养高职学生全方位的知识文化素质,使其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在大的框架内培养高职学生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基本能力,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框架;第四,培养高职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针对于高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言,在通识教育视角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能力、语言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甄别与判断能力。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证分析

1.实证资料介绍

从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现代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均存在诸多矛盾,为明确通识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及验证基于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师生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为改革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笔者选取本校2012-2014年在校期间的学生与英语教师为实证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样本涉及17名英语教师与20个自然教学班级;实证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4份,有效率96.67%,发放教师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看法。

2.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的认知与看法

该项问卷调查主要涉及5项内容,包括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必要性的看法、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看法、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英语的收获、学习英语的喜好态度。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从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目的、收获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分散性较大,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并不明确。在喜好程度方面则能明确地表现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接近一半的学生并未表现出对高职英语学习的热爱,这说明当期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佳。总体来说,从该部分调查可看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面:学习功利性较强;高职英语语言技能收获有较大提高,但实际运用的综合素质不足;对高职英语学科的热爱程度太低,急需提升。

3.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认知与看法

该部分的问卷调查涉及师生双方的7个方面的12项调查,调查内容分别针对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内涵,包括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文化修养、高职英语是否显著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职英语是否有助于提升其他学科学习效果、高职英语是否应注重方法的传授、高职英语是否有必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等。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完成哪些教学和学习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师生均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了高职英语教学应设置的目标,但实际教学中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看法

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方面,调查内容主要涉及7个问题,包括高职英语课程类型、高职英语课程的丰富性、高职英语教材、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对技能实践类英语技能的教学内容较为关注,有约40%的学生对文化修养与实用类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较为认可;教师方面,有约60%的教师对综合英语类、实践技能类、文化修养类高职英语内容较为认同,对实用类英语认同的教师比例约为35%。此外,超过90%的教师与学生对高职英语多元化、丰富性的教学内容较为认可。在教材方面,超过半数的教师与学生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材认同度较低,希望进行改革和完善。

5.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认知与看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本部分的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自主性学习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小组讨论、辩论赛、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些也同样反映在教师的认同方面。由此可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无疑更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运用中获得的教学效果亦相对较为明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可知,互动交流型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这也指明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展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观点。

三、从通识教育视角解释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结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涵,以及上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有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第二,促进跨文化的高职英语教学,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文化性,改变传统的功利性与工具性的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性英语教学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更应该着重培养更高水平层次的综合素质。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高职英语教材形式与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着重以下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拓宽知识面、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内容等,因此教材内所选文章的内容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还要兼顾人文类、科普类、历史类、民俗类等内容,以人文类为主流。第四,加强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有利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郑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5(2).

[2]秦屹,熊俊梅.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牛淑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的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0).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学习渠道;教学活动

初中英语新课改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元素。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积极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其与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实现完美的契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优化资源,扩宽英语学习渠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丰富资源,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我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灵活运用到了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收获了来自学生的积极回应与反响。例如,在教学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o.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了几首经典的英文歌曲,然后鼓励学生和着音乐节拍舞出优美的动作。如此一来,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经典的英语音乐曲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单词资源,为其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切身体验等方式更好地感知具体的英语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用结合的最终教学

目标。”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对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讲解完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之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并有效构建对话,但是他们的对话要点必须包括自身应对考试的技巧与方法。如此一来,既可以大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实际口语表达水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对话过程,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点,真正落实了“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新课改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元素。以上是我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粗浅看法,希望广大英

语教学同仁能多多指正,促进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与

进步。

篇(4)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对部分高师毕业生进行调查,对目前高师院校公共英语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以及公共英语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材、课堂教学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师院校 公共英语 教育模式

近20年来,我国高师的公共英语教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高师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发展。一些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仍然无法用英文进行交流,无法用英文写简历,甚至不能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博士在《如何弥补高师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差距》中提出:高师院校要根据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原则,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的专业设置和每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加快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改革进程。目前,全国高师院校正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地探索实施各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对部分高师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为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对高师公共英语教学的调查情况及分析

为了了解目前高师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我们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5份,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对公共英语学习的看法

表1中1-4个问题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英语课是非常必要的,也认识到英语课的重要性,但也有相当部分同学态度不是很明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1%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这说明在当今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英语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看法

从表1中5-7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无法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都否定或不确定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近半数的学生否定或不能肯定教师是否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表2可以看出只有33.5%的学生肯定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大部分人无法确定目前的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文化修养的提高。

3.学生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使用教材的看法

你喜欢你使用过的公共英语教材吗?为什么?3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太多、太难;2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过时;20%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太理论化,不实用;17%的学生认为太简单,教材内容太少;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所选用的教材合适。在问及喜欢教材中哪一类文章时,学生的兴趣集中在专业类、人文类和科普类这三方面,分别占33%、31%和30%,喜欢其他类型文章的人只占6%。由于目前教材里的文章也主要是这三类,所以,这也说明学生对文章的倾向性不是非常明显。首先,学生对英语教材的满意程度很低,原因在于目前的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英语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有关课文的题材,最受欢迎的是专业类,其次是人文类,最后是科普类。

4.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

表2显示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从学生的兴趣角度来看,43%的学生更希望课堂上增加学生练习、活动的时间;但在问及“是否喜欢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式”时,又有48.3%的学生希望是教师讲解为主。这一对矛盾说明很多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不是很明确。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多下工夫。

表3显示教师常采用的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回答问题”,其他依次是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在课堂中使用的比较少。而调查显示,学生并不是很喜欢“回答问题”这种形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共英语上课人数一般较多,采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形式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是一对一,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所以,目前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要增加听说内容,采取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英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看法

调查显示,目前多媒体和网络已被较广泛地运用于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也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对英语学习更有利。访谈中,学生认为多媒体及网络的辅助教学,有利于直观、生动、形象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对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将是今后努力探究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师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发生错位

《高师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于2000年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三教”从总体上规定统一要求,明确提出高师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长时间以来,大部分高师院校公共英语在教学上采取的是应试教育,一味追求三级、四级、六级考试的合格率,很多用人单位也以是否具有英语等级证书来确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这就导致了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如何去掌握各种应试技巧,最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语言应用能力低下。

2.教材尚不能全面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近20年来,公共英语教材经历了多次改革,虽然有不少教材能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但还是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我们还是应努力编写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教材,增加教材的多样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3.高师院校学生对学习英语兴趣不是很高,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高师院校学生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英语兴趣不是很高,这仍然是提高高师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难点。

4.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公共英语大部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客体,缺乏主动参与、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以至于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者应该作为教学主体的因素,而将英语作为纯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这违背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学生虽然从课堂中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知识,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高师公共英语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5.公共英语教学环境需要改善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与母语的语言环境、应用情景环境完全不同,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物质及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调查看,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尚不能满足高师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普遍增加网络、多媒体、语音室以及微格教室等设备,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感觉上的享受,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愿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参 考 文 献:

[1]薛永.“高师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及特点 [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唐世龙,彭志忠.以就业为导向创高师特色[J].学术研究,2005,(11).

篇(5)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需求分析 非英语专业 学术英语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此课程通常在大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连续讲授,总课时在240左右,学分在16左右,这突显大学英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但是,大学英语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是千校一面;教学目标也是不分学校类型和专业区别,均定位为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教学计划安排的学时加之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足够多,课程考核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证也拿到了;但是,大学生英语质量的实际情况却是,英语水平只适用于考试,应用英语的能力不高,尤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造成此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单纯从教学方面分析,不区分不同专业的对英语的具体需求,学目标,学模式,材的这种通用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是否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不同和学生质量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此为目的,本研究针对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和访谈,根据他们在工作中应用英语的具体情况,从社会需求出发,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ESP国内外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ESP教学从种类,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国际上将外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两种,普通英语指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我国目前开设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是指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开展的英语教学。针对ESP,国际上有不同的分类方法:ESP教学中,Hutchinson I.和 Waters A.(1987)提出ESP三分法,ESP可以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会英语(ESS),以上三类又可以再各自细分为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Jordan(1997)从不同角度提出二分法,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学术英语中再细分为专门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或称通用学术英语(EGAP),前者侧重特定学科(如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 中的词汇、结构语篇和体裁以及交流的策略和技能培养;后者特指教授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即如何听英语讲座、查找和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在国际会议上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

Jack. C. Richards在其“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提出“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的目的一致起来”。上海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分析了海内外多个知名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应该由语言强化课程,学术技能课程和专门用途课程所组成。蔡基刚(2003)在针对上海大学生所作的ESP需求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69%的学生有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的需求,62.9%需要用英语听英语讲座的需求,58.1%有出国留学的需求。简言之,过半数的被调查的学生有学习专门学术英语的需求。因此,蔡基刚提出将学术英语定为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由普通英语为核心向以学术英语为主导的逐渐转型,以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然而,受地理位置,地区经济条件,学校师资和学生不同的制约,这个报告的数据不能直接照搬到地方高校。

二、ESP需求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开展抽样调查最重要的是研究对象的确定。大学教育的效果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英语这门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在校大学生所不能预测的。对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除了立志考研和出国的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外,毕业后就业的学生们对于未来工作中英语的使用情况一无所知,往往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这就造成了针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结果,其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大打折扣。相较而言,最理想的被调查人群应该是已经工作若干年的毕业生。但由于该群体已离开校园,工作性质、工作与生活条件各异,加之调查内容与他们所关注的关联不大,被调查者能否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也是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选择在职MBA班的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原因如下:第一,MBA的学生都是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对于英语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有亲身感受;第二,MBA学生本科第一学历涉及工科,理科,文科各个不同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也涵盖政府公务员,企业白领,公司技术人员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第三,作者担任MBA学员班的英语教师,当面布置调查任务,学员碍于师生关系,比较重视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够客观、实事求是地表达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提供可信度高的信息。

2.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1)地方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情况?(2)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态度?(3)Υ笱в⒂锝萄У囊饧和建议?

3.研究工具。研究采取大范围的调查问卷和小范围的一对一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有抽取一定数量的受访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介保持长期联系,跟踪调查,交流英语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涉及李克特五分量表这类问题会禁锢了受访者的思维,问卷调查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访谈的对象选择代表不同行业的7名学生,分别从事新闻传播,银行金融,酒店管理,教育教学,政府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技术。

4.数据收集。自2014年6月始到2015年11月,共与145名毕业生进行了课堂交流与调查内容说明,完成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137份。统计了全部问卷答案,萃取答案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三、ESP需求研究的分析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受访者工作背景:如图1所示,137名受访者中,从事新闻传播(包括电视台记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工作的共12名,从事银行金融的13人,从事酒店管理共6人,从事教育教学的6名,从事政府公务员的共57名,从事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文职工作的共18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等技术性工作共25人。

(2)工作中英语的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12名从事新闻传播的受访者中有2人表示在出国采访中用到了英文;13名从事银行金融的受访者中4人表示在工作中会用到英文,比如国际部和外方的业务往来或是帮助外国人办理银行业务;6名从事酒店管理的受访者中在涉外酒店工作的2人表示工作中会用到英文;从事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文职工作的18名中3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为上司翻译英文资料等,25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等技术性工作共10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阅读英文文献,调试全英文标识的操作设备以及与外方技术人员沟通。表示在工作中用不到英文包括从事教育教学的6名受访者,从事政府公务员的57名受访者。137名受访者中在工作中有机会使用英语的共21人,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5%。在这21人中,62%的受访者会用到口语,听力,阅读等综合能力,38%的受访者会用到专业文献阅读能力。所用英语内容和所从事工作相关,涵盖新闻,酒店,银行,文秘,机械制造,测绘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

(3)英语水平高低对个人晋升的影响:除了6名从事教育教学和10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的受访者表示英语职称考试是晋升的必备条件,其余受访者均表示英语水平高低对其个人晋升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4)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看法:无论受访者在工作中是否使用英文,所有受访者都一直认为大学中进行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本科英语教学的提出建议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实用”,“交流”和“文化”这三个关键词上。受访者提出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应根据专业不同适当增加专业性内容,强化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加强口语,听力训练,增强学生英语交流能力;适当加大英、美等西方国家风俗文化内容。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为了较全面了解毕业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看法。选取了在不同行业工作的7名受访者作为代表,让他们针对上述问题搜集、整理本行业信息,并一对一访谈。

(1)从事新闻工作的受访者表示,渴望在大学期间能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在谈及几年前在英国报道奥运会时,叹息英语水平不够,和国外同行交流存在困难。言语之中流露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口语训练的期许。

(2)从事银行、金融业的受访者表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本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中需要与外方进行商务谈判等,不仅需要专业英语,还要求一定的商务英语。受访者建议在大学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加强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英语内容,特别是合同文本翻译等内容的学习训练。

(3)从事酒店管理等服找档氖芊谜咴蛱岢觯大学阶段应加强和专业相关的英语的实践训练,模拟情景对话,有条件的可以到相关行业现场观摩,实习,这都会对学生的未来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4)教育界的受访者表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不同、教授课程不同,与英语的关联度不尽相同,但是需要进行英语的职称考试,所以工作后也不能放松英语学习,不然会对晋升有影响。

(5)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受访者表示,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英语,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和晋升也没有必然关系。当被问及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有必要,受访者表示肯定,并提出英语是一种必备的个人技能,需要长期的学习。

(6)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受访者表示,工作中英语口语的使用机会不多,但有时需要翻译资料,总的来说,英语水平对工作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受访者同时又指出因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多源自西方国家,良好的英语基础能够帮助自己进修,充电,接触最新的资讯,更新知识,为做好工作及个人晋升提供帮助。

(7)从事工程技术的受访者表示,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振兴民族工业技术力量,大多工作在生产一线,主要解决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中的问题。进口设备的调试、维护以及与外方专家间的技术交流是经常的事。因此,毕业生不仅应具备良好地基础英语知识,而且应具有良好地专业英语知识以及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受访者建议在大学中应加强科技英语,特别所学专业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具备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

另外,部分受访者还谈及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尴尬,如有的学员讲述了自己出国旅游与外国人交流时的窘困,感觉外国人用词准确、简单,课堂所学不实用;有的学员给自己孩子辅导英语时不自信,不敢开口等等。建议大学英语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重在应用,而不要太过强调外语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地方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必要的。受访者不论年龄,性别,本科专业,现任工作与英语的关系有何不同,都普遍持这一观点。

2.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实用”,“交流”和“文化”三个层面,即呼吁摒弃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讲授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加强口语训练,提升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未来的中西方交流。

3.在教学内容上,从未来工作实际出发,精选专业英语知识,加强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听英语讲座、撰写英文报告等实际应用的训练;着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MOOC等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另外,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子女教育等生活上的英语需求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总之,如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责任和义务。为完成这一任务,高校英语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但坚持普通英语(EGP)教学到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逐渐转型思想,深入研究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内容、模式以及条件,不断探索、改革,大学英语就一定能更好地满足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I.&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New York: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胡文仲.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上致辞[R].北京,2011-05-07.

[3]陆伟成.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原则,程序及教学指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45-148.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5]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39-40.

[6]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7]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3-9.

[8]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68-72.

[9]w珂,王志军.大学英语转型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2):67-72.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书写;计划培训;创新活动

《英语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是必然的四部分,它们之间既关系紧密,又不可或缺。早已有专家指出,英语教学中加强写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子的理解,更容易记住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为了能让小学生在接触英语之初用最少的时间达到要求,笔者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英语书写的习惯养成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提高认识,严格要求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学生在书写时,应要求学生注意手、书写工具的整洁,以及保持作业本的书面整洁与美观。

二、有意识培养,有计划培训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而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形成的。英语书写也不例外。

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参要求,笔者在三年级教学字母的发音时就开始着手字母书写的指导:在板书时注意规范自己所写的字母和单词以及书写的速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期末复习阶段安排机动时间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英语抄写本,要求学生先将抄写本上标有笔顺的描红部分的字母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再进入模仿书写部分。

其中教师的示范书写,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范写时用彩色粉笔标注字母笔顺,利于孩子观察字母笔顺、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及倾斜度。“师者,人之模也。”书写对学生而言是一块样板,教师的示范性书写不仅要体现在新授课的板书之中,同时要体现在一切展现给学生的材料之中。

三、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巧妙地激发、引导、保护、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写字教育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寓教于乐,将丰富多彩的活动融于写字教学之中。

篇(7)

关键词:汉语思维 正迁移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

一、关于汉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困惑

任何一位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已经感受到汉语对二语习得所带来的影响。汉语口音对英语发音所造成的影响即为明证。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不乏有中国式英语口音。其深层原因也就是母语汉语的表达习惯甚至是汉语思维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比如我们可能常常听到有英语学习者将跑车发音为run car,将百货公司翻译为department company 等等,类似情况不一而足。这些表达完全不符合英语固有的表达习惯。在传统语言学家看来,正是母语汉语对于英语这门外语学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抑或说,是母语汉语干扰了英语这门外语的“二语习得”。诚然,母语汉语的思维、教育模式对于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汉语的思维模式是否只对英语教学起到纯粹的负面作用而无正面的借鉴作用?答案肯定为“否”。但从现有对“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的论述研究看,学界对“汉语思维模式负面影响英语教学”的着墨颇多,而对于“汉语思维模式正面助推英语教学”的论述却颇为少见,未有显性成果。汉语思维模式负面影响英语教学的看法诚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未能全面、客观揭示汉语思维模式与英语教学之间的互动作用,也没有阐明汉语思维模式与英语教学这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表面而言,母语汉语确实对外语的学习交流产生了影响。但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这一本质管窥,汉语其实是在深层次上助推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中级这两个阶段,鉴于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英语水平之间的悬殊差异,在学习包括日常交流中借用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或者汉语思维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也可以在另一层面更好促进英语学习成效,获得较为迅速的学习显性成果,满足正常的英语交流沟通。进言之,英语教学借用汉语思维、汉语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二语习得中的一门策略,也是英语这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有鉴于此,不能刻板、片面认为汉语思维只对英语教学起负面作用或消极影响,而是应全面客观地评估汉语思维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是要着重并持续地关注汉语思维对于英语教学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及正面影响。

二、重新认识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纵观世界的语言门类,可谓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00至8000多门语言,[1]这些语言分别属于各异的语族、语系及语支。即便这些语言各自存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从深层上看,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及载体,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的。这与人类的思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作为人类表达、再现其思维的语言之间也必然带有一定的相同属性。换言之,基于人类思维的某种共通性,传递其思想的工具――语言也将带有相通性。正如语言学家Rodman所提出的,语言学专家们一旦对世界上所存有的数千门语言所做的调查研究越多,越极力地阐明解释这些语言之间的差异,就会更加惊讶地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差异越是有限;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基本上涉及几乎所有语言的语法部分,关乎这些语言的相互关系,甚至是语言之间的语法规则再现形式。[2]进言之,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其实是世界每一门语言所特有的语法的根基与前提。

鉴于上述可知,重新定位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汉语思维模式对于英语教学的正面促进作用极为关键,语言之间的共通性正是二语习得获得良好成效的前提与基础。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在其熟练掌握学习母语知识后,不论其是否有意注意到,都会不自觉地将母语的习得包括思维模式运用于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不外乎如此。在英语学习者对于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有一定的掌握后,其将通过了解事物的个性以认识事物之间的共性。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都会采用将母语的思维模式运用于英语的学习这一策略,不管这种策略的应用是下意识的还是无意的。而该学习策略必将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鉴于此,汉语的思维模式、教育模式为英语教学以及整个英语学习过程都奠定了一定根基。人类语言之间的共通性(即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对于二语的习得具有重大的正面助推影响,汉语思维模式着实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正面作用机制

汉语思维模式的正迁移于英语教学主要体现为认知层面,渗透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这一目的语的理解甚至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一门语言,是否理解直接关乎学习的成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该门语言。倘若完全无法理解,则对目的语所获得的信息则好比为一连串乱码,显得二语的习得毫无产出。进言之,唯有(最好是大部分)被解码的语言信息才得以经大脑对之进行深入加工。理解故而作为语言生成以及产出的根基。而英语理解的前提基础也正来源于所掌握的汉语的能力、经验、知识以及智力,尤其是对于成年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智力上的发展已基本趋于完善稳定,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所学的大抵是单词、语法、表达方式以及英美文化风情,而不再拘泥于概念的学习。概念的掌握早已通过汉语完成(不包括专业知识)。无论概念、语言以何种方式储存于人脑,不管是融合为一套系统,抑或是分立为两套系统,汉语皆为语言学习的第一位载体。理解,即对所感知的语言信息赋以意义。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上才算真正掌握该门语言。而所谓基本理解,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步基础阶段,其所掌握的目的语信息量尤为有限,不得不借助母语作为首要步骤。故而言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无论采用单语教学抑或是双语教学,其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隐性或显性地利用汉语进行二语转换的必经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也将历经一段较长的时间。桂诗春先生对此也发表了深刻看法,对于二语目的语的学习并非是零起步,相反,其是建立在以母语即我们的汉语的基础上出发。[3]汉语所掌握的知识储备、汉语思维正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汉语思维为英语学习者理解、转换信息提供了必要根基。正是因为以汉语思维为转介媒体,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理解的速度才得以加速。举个例子,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学期只能是简短的单词、简单的语段对话理解,而在学习的第三学期就可以借助汉语思维有效理解有关英语风土人情、英语社会、人生等方面较为难以理解的语篇,并对问题开展针对性思考、发言讨论,而在学习的第四学期即可以完成较为顺畅的英语听说读写流程。[4]如若没有汉语比较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汉语思维所提供的智力帮扶,在短时间是难以达到这样的学习成效的,故而这也就是为何成年人学习英语的速度要远比儿童进展快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看,英语学习者已掌握的汉语知识、汉语学习模式以及汉语思维等的差异也造成英语学习成效的差别。汉语知识掌握更为牢固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其阻力更小,理解英语语篇的难度也更小,对目的语的掌握速度更快,成效更佳。母语的知识储备量对于英语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从既有观察研究看,汉语表达水平更为出众的、逻辑能力更为上佳的、语言应对能力更为敏捷的英语学习者往往也取得更为良好的外语学习成绩。进而可以推测出另一结论:第一目的语表达能力越好的,在学习第二目的语时其阻力也将更小,成效也更为明显。所有这些都归因于母语汉语思维的正迁移功能。

在上述汉语思维的认知层面助推于英语学习的前提下,英语教师如何将之运用于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才是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真正过程。曾有学者撰文谈及如何过渡性地使用汉语思维转换为英语的实际传授,其采用汉语母语夹杂着英语的双语教学,逐渐提高英语词汇的比重,直至最终摆脱汉语,实现全英语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借用汉语思维的教学模式起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其科学独到的效果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至少是适应我国当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的。[5]而赵秀英也提出将对比的学习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采取分阶段分对象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对目的语英语及汉语进行针对性地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进而强化英语学习者的理解记忆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优化率。德国学者也曾著文介绍了双语教学模式,通过要求学生使用目的语以及母语两种表达转换方式,对照学习语言的异同,重点借用母语的正迁移功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表达转换能力,提高记忆效果,增强对目的语的敏感度,扩展目的语的储备量,改善目的语的表达能力,在最小的期限内实现目的语的最大学习产出。

上述这几种方法都可为我国英语教学采用,其皆可将英语学习者已掌握的汉语资源包括汉语思维作为知识储备资源,进而针对性地开发这种已有资源优势,扩展目的语英语的正迁移。尤其是考虑到英语课时的有限性、练习机会的明显不足,应更加侧重有效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而汉语的正迁移正体现为学习主体所掌握的汉语资源的可利用性,抑或可以说是英语教师如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发学生对该种资源的开发。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影响目的语的学习成效。

结论

汉语思维的正迁移极大助推英语教学之成效,其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上,英语教师应着力于针对性地开发学生已有的母语汉语的知识资源优势,切实发挥汉语思维的可利用性,才能最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成效的生成及产出。语

参考文献

[1]韩孟奇.传统语文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4(12).

[2]于秀华.论高校教学中语文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05).

[3]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