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4: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教育;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教育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心理教育的经验,学生所产生的众多心理问题不是几堂简单的心理学教学便能够解决的。在疏导、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班主任应树立全新的理念,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教育工作,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教授知识、培育具有强大内心的人,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教育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一)发展生心理问题
发展生是成绩优异、学习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天资较为聪慧、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光环效应的影响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主观地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很优秀的,致使他们只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与提高而忽视了疏导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这一心理状态的持续,会使得发展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上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他们所得到的过多的荣誉、赞扬、爱护和关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发展生上的主要表现为:嫉妒心理、虚荣心理、自居心理、自傲心理。对于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育疏导。
(二)发展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合理自知法
一般而言,发展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突出,他们能够给予别人正确中肯的评价,看待问题也能够深入本质,但是对自己而言则往往会只保留优点、忽略了缺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他们的错误心态与危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继而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疏导、纠正,比如让他们参加自己并不具优势的项目,同其那些平日里他看不上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竞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后能够辩证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教育他们在今后应对所有问题、所有人有一个辩证地认识,人无完人,不应忙不自大。
2.心态异化法
人在犯错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忽略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意识到所犯错误对他能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以及自身的缺点。当他们在犯错后处在第三种心理状态时,是教师最佳的教育批评时机,这是因为只有在发展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与不利影响有一个强烈、深刻地认识时,才能够正确判定缺点的所属性质,进而产生错误纠正的欲望,在这一时机所开展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地效果。
3.自我内化法
发展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有着一种似本能的对他人的排斥性,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对这一类学生过多的批评,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正确方法是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自我反省,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从易到难、从小到大,进行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持之以恒,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发展生。
二、可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可发展生是一个班级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性格怯懦、欲进畏难、满足现状、渴求进步。对于可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教育。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
可发展生有着易于分化的特征,他们是待发展生到发展生过渡的中间环节。班主任应对这一群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继而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一群体进行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正确方向。
(二)创造良好的进步契机
在切实详细的了解可发展生的信息资料后,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与政策,例如可选择适当的学生让其担任班级干部;将班级活动任务交给他们去干,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应更多同发展生进行教学互动,使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
(三)分类指导,助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
可发展生普遍有着渴求进步的需求,教师应善于发掘并利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可发展生而言,可开展学、赶、帮、比、超的竞争性活动,给他们注入进取奋发的活力。对于有进取心而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而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强化他们求上进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如何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多辅导、多家访,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对于胆小怯懦的可发展生,教师应多体贴、亲近他们,帮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课堂或平时尽可能多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
三、待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待发展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学生群体转化发展的前提是心理障碍的矫正与疏导,他们一般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问题:戒备性心理、厌学性心理、自备性心理与逆反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待发展生遇到了挫折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弱化排除不益情绪,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质,大发展生的转化工作则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待发展生心理问题教育与疏导的方法主要包括代偿迁移法、心理置换法与宣泄疏导法。
我们不应一昧强调待发展生身上的缺点,还应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失败和品德的欠缺而忽略他们的长处与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待发展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更好地鼓励他们,促进他们转化、成长进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同其他人分享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对学习与学校的兴趣,克服畏学、怨学的情绪,提升待发展生群体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内心树立正确的动力。
结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知识渊博、智商超群的人,我们更需要社会整体大众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优秀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前沿,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素质教育与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1]于亚杰.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228.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
一、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从普遍规律角度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疏导他们因受生活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学习新知、处理人际关系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年发展时期,其思维和心理正处于活跃和发展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引导,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普遍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似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有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之路发展[1]。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倾诉心理问题和寻求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困扰。在以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们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但这不是专业的,也不是科学的。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学生如果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也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询问或者讨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其他课程提供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积极影响,起到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辅助作用。学生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随之会对周边的事物及学习的课程更加用心地思考和努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好感度。比如说,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时就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心理测试和培训方法。
二、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在职业学校内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谈开设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学校中普通的专业课程是不同的,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职业学校的有关辅导人员认为这是一门“形象工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来投入,只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学生们爆料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是很不认真的,并不配合教学活动[2]。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开展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选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基本上仿照普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因此普遍采用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沉闷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只有营造热烈的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疏导作用。
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扭曲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疏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是非常死板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做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错误的,因为收获新知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扭曲理解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
三、职业学校采取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面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强化是职业学校有关教师需要正视的工作。下面探讨职业学校应当采取的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别从深化理解与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及确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深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主体,双方在其中积极配合,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职业学校的校方领导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深化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与价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试图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一定的思维和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当教师和学生真正理解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多么的重要[3]。比如说,河南省某高等专科职业类院校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讨论和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
采取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二步,关系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方法,呈现的效果为共同讨论和探究等。因此,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学校推广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讲授“如何应对考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应对考试的经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然后由老师对这两种态度的利弊进行评价,探究其中的心理活动。
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
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两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完善的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和内容范围。它的素质评价体系与普通的课程的素质评价体系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判断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法。这样实践性强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更能反映学生在其中收获的成果。
四、结语
深化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采取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开展方法,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21):15-16.
[2]韩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5,5(10):179-18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应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并且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缺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存在更大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水平。
2.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虽然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正是因为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性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表面形式,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应该实现专业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这主要体现在用心理健康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淡薄;还体现在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简单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疾病加重,无法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非常不利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
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高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谈心、咨询、小组讨论、邀请心理专家讲座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应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教师对心理学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通过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09).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
1.人际关系改变带来的压力
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个体与导师及同学间将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与本科不同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班级概念较为淡薄,人际交往面较窄,个人容易变得孤僻,自私,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另外,研究生生源复杂,很多其他院校考入的研究生由于自身学习功底薄弱,容易产生自卑、逃避与他人接触的心理,轻者影响课题和科研进展,重者延误学业从而引发其他心理危机。
2.就业造成的压力
2014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了28万人,毕业生将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就业难现象已波及到研究生这一群体,很多研究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就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在择业过程中的好高骛远导致择业挫折和失败,极度挫伤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甚至怀疑读研的价值,这种矛盾心态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则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当前,多数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而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加,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建立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及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指导。第二级是以学院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及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落实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第三级是经过系统培训与培养的研究生心理骨干队伍,以班委、宿舍长、教研室负责人为主,此群体深入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每周不定期召开骨干例会,汇报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便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建立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强有力的服务队伍,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不定期的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网络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和关注,对心理健康指数较低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及时进行矫正和疏导。第二,把握规律,做好关键时期工作。研究生心理问题有较大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但其中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经过调查,研究生最易出现心理困扰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学后的1~2个月,这段时间是研究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部分读研目标不明确、对研究生生活期望过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第二个时期是研究生在课程结束临近阶段,这个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在结束课程之后但还未正式进行科研过程,心理最易产生空虚感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毕业前3~5个月,这个时期研究生们承担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有必要把握好这些关键时期,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注重进行引导,及时将心理问题控制在萌芽中。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不定期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邀请学校、校外知名的心理专家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人际交往、恋爱、师生关系处理及科研压力缓解等方面给予研究生专业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研究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4.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校师生,对返校后的师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预判,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构建平安、和谐、友善、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保障。
二、组织机构
负责人:
三、工作对象
全县中小学师生。
四、工作方法
(一)组建志愿者团队
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招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组建县教体系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建立微信工作群,为开展团体辅导、一对一的线上与线下心理援助服务提供人员保障。
(二)开展培训
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录制复课复学后心理咨询与干预培训课程,对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和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抗疫心理援助技能培训,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援助活动的流程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请各校心理健康教师于4月26日登陆QQ“县校长工作群”,下载视频学习,并制定本校工作方案,于5月9日前将本校工作方案发至中心邮箱1914586469@qq.com。
(三)广泛宣传
1.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编制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小贴士。各校以手册或活页等形式发放,让师生了解,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应对,如何求助。
2.各校心理健康教师要深入有武汉和湖北等疫区归来学生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帮助来自疫区的学生和其他同学正确看待肺炎疫情,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深入排查
在全县中小学推广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之一。
心理健康委员的主要职责: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上报;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积极关注和主动帮助。
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心理健康委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心理健康委员实行双重领导,发现问题既要向班主任报告,同时也要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报告。
为有效开展工作,各校须尽快确定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名单,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登记表”,于5月9日前发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邮箱:。
(五)开展援助
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处理。如果案例复杂,或者案例较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可申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援助。如果案例过于复杂,可申请中心开展同辈督导,一起讨论案例,共商对策。
(六)及时转介
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心理健康教师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伦理,及时转介,或者上报中心,由中心来评估、转介。
五、工作要求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规范组织,认真推进并完成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配备。
(二)各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都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免费为师生提供服务。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问题 疏导途径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说明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
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很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之他们大多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属于基础阶段的弱势群体,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偏差”,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的隐形杀手,所以,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学校不妨采用“面”、“线”、“点”相结合的教育技术:
一、“面”――针对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1.确保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首先,学校领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校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相关工作的正能量。其次,全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自觉增强心理教育意识,把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内容完成。再者,班主任、学科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总之,从领导到群众,从上到下,达成统一共识,汇聚一种观念,共同做好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卫生意识,取决于展开心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决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目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知之甚少,在疏导问题学生思想的过程中,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学校应组织教师不定期参加相关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或长短期培训,丰富和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
3.利用校园文化这块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橱窗、广播站等校园宣传媒介注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学校每年要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如学生专业作品展、校园文艺节、广播操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爱好,增长学生才干,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和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心理专题教育讲座,使学生入学就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构建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此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动手及内心真切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正确定位、检验所学,合理规划职业前景,顺利完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社会化进程。
4.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校制定的德育管理制度要严格、详细、可行,立足学生实际,着眼细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加以贯彻实施,促使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自觉化,提高思想素养和仪礼修养。
5.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依托,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教务处要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心理学》课程,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6.与家庭、社会沟通合作,构建完善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通过家访、电话访谈、召开家委会等途径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同社会相关团体单位,如社区、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践领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线――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块园地,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灵成长氛围。
(1)组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成才最直接的环境。一个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
(2)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爱好。班级小范围内可开展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竞赛或专题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对心理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
2.加强班主任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明确职校生特点及做好职校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方式方法。
(2)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从入学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克服自卑心理,重拾信心,教育他们打好基础,练好专业技能。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耐心细致。职校生个体差异性较大,班主任要有的放矢,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既鼓励较好学生,又积极督导问题学生。
三、点――以典型学生、典型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症”下“药”,切实做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1)心理健康咨询室环境的布置最好温馨、舒适、大方,为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学生营造清新、温和、轻松的氛围,对他们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负情绪起到稀释作用。
(2)心理咨询老师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学生思想工作经验,咨询中善于抓住学生问题根源,循循善诱,及时有效地解决内心困惑或思想障碍,平和心态,调整情绪,构建良好的健康思维方式。
(3)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和桥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以心理咨询室做牵头,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掌握整体,确立重点,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监控、跟踪和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个案心理疏导工作,杜绝虎头蛇尾,坚持长期追踪,卓有成效地抓好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1
】页/【
4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0**—20**学年
第*学期)
——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本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通过设计一系列心理主题黑板报、宣传栏以及与校园广播站合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心理咨询室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和校报编辑部共同关注《XXX》校报的版面和内容,在设计上下工夫,争取创设更多灵活自主、丰富多彩的栏目,发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关注白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吸引更多学生解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与正常上班时间的冲突,本学期,心理咨询室仍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来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本学期也将会注重为一线教师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地对他们所提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给予热情的帮助,耐心的解答,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真正将心理健康这一观念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与各年级段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合作,热心真诚地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成为家长、学生、教师沟通的桥梁,与相关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
三、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某些心理问题在特定的年级或班级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单纯个别咨询的重复低效率,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拟安排计划如下:
X月份——X年级开设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讲座;
X月份——X年级开设人际关系导座:
X月份——X年级开设提高心理抗压性的讲座。
由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传授经验,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要做好“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和心理疏导工作。给“留守学生”更多的爱。为了让“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专心搞好自身学习,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将实行多种方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一)
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子小组,使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常规。
(二)
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摸清情况。
(三)
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对其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其战胜困难完成学业。
(四)
全体心理咨询教师确定帮扶对象,和留守学生建立对应帮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