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4: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很多因素可干扰口腔健康,妨碍其行使正常功能,使人的外貌形象和社会交往受到影响,此外,口腔疾病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为了推动我国居民重视口腔健康、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改善口腔保健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卫生部特制定《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南》共55条,分普通人群篇、孕产妇篇、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老年篇、残疾人篇,供相关人群使用。
普通人群篇
一、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能在口腔出现相应的表征。例如糖尿病病人抗感染能力下降,常伴发牙周炎、拔牙伤口难以愈合。
二、龋病和牙周疾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和经费也比较多。
龋坏的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是由于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而逐渐产生的。龋坏早期一般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只有在医生检查时才可发现牙面上有黑点或白斑;进一步发展就可形成龋洞,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严重时由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十分明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牙体破坏变成残根、残冠,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造成严重的咀嚼困难,影响身体健康。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所以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两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因此,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三、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 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的同时结合用舌刷清洁舌背部能明显改善口腔异味。饭后漱口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四、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在同一个家庭里,每个人的年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一样,口腔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口腔保健需求。应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合各人需要的牙刷和牙膏,并做到一个人一把牙刷和一个口杯,以避免交互感染。
五、正确选择和使用漱口液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 口腔保健 食物嵌塞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9-02
我国现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临床证据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牙科疾病。老年人的牙齿问题如牙列缺失、缺损等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咀嚼、消化、语言能力和心理健康,而且口腔问题不得到及时纠治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功能,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也会影响全身健康,因此有效地施行口腔修复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在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了10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现将其治疗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08例,无全身性疾病,均给予口腔修复治疗。男68例,女40例。年龄57~79岁,平均65.3岁。
1.2 方法
全部拍摄牙片,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口腔检查,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情况、食物嵌塞情况、咬合情况;同时检查颞下颌关系,牙牙合关系等。
牙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松动的牙齿有选择地进行保存或者拔除。对无价值的残冠、残根、松动等给予拔除,对牙槽骨破坏已达牙根的1/3价值不大的患牙也可以考虑拔除,对于缺损牙列和龋齿,如果有存在的必要给予银汞合金填充治疗。
2 结果
108例老年患者普遍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其中牙齿松动患者97例(89.8%),牙齿缺失患者13例(12.0%),食物嵌塞患者50(46.3%)例;108例患者总共缺失牙齿数为1547颗,人均14.3颗,缺失最多的为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牙健康状况差,修复时要配合调牙牙合。牙病主要有:龋齿56例,牙髓病34例,牙周疾病88例。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患者38例。
对108例老年患者进行活动义齿修复69例(63.9%,其中全口义齿32例,上半口义齿例20,下半口义齿12例,赝复体5例),固定义齿修复39例(36.1%),共修复112个牙单位(男76个,女36个)。给予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后,经过3年临床观察,87例患者仍保持良好的口腔功能,有18例患者行再次治疗。
3 结论
老年口腔修复是根据牙齿的生理学、生物学原则结合老年人的口腔情况进行治疗,旨在延迟老年人的口腔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人口腔问题修复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修复和修复后护理两方面。
本组患者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①患者普遍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牙周炎患者无定期洁治的习惯;②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差,有35.7%的余留牙需要充填治疗、67.9%的余留牙有食物嵌塞症状、70.4%的余留牙有一个以上的Ⅰ~Ⅱ度松动、29.6%为Ⅲ度松动;③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要调牙合。
重建、牙牙合曲线不良的矫正、防治牙间食物嵌塞及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特点[1]。修复须结合老年人的牙齿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如:固定义齿修复、局部或全口义齿修复、人造牙冠、种植义齿修复等。对老年患者采取何种修复方式要根据其全身情况、余留牙状况和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是首选固定义齿,若缺失牙齿过多或者游离端失牙,可选择局部义齿修复或者联合修复,若术者有并发症或不能接受固定义齿,则选择局部义齿修复,尽量保留余留牙。
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后需要给予健康口腔教育,使其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称,老年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岁口腔内有20颗自己的牙齿,称之为“8020”目标。龋齿和牙周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和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老年人失牙的主因[2]。牙列缺失和龋齿不得到治疗会影响营养成分的摄入,牙周病不治疗会加剧牙齿脱落,牙周感染因子也会导致全身器官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视网膜炎等。据研究发现,龋病和牙周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多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习惯[3]。因此老年人如果加强营养、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洗牙,及时治疗牙病和行口腔修复、按时复诊、食物嵌塞者正确使用牙线,将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对就诊普遍存在焦虑情况,原因包括害怕疼痛、对牙科器械卫生情况的担忧、对治疗是否带来身体伤害等焦虑。医生要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在就诊前对老年人进行牙科知识宣教,解释就诊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打消患者的疑虑和担忧,赢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师在治疗时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参考患者的要求,选择理想的修复体,使患者恢复自信和正常的社会生活。总之,对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复不仅需要医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求防治结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治,兼顾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赵鹏.602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特点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54~55.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时期。孕妇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妇女一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更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造成口腔内环境不洁的原因是:妊娠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改变组织反应,若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的存在,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易患妊娠期牙龈炎;由于妊娠和妊娠性呕吐等影响,使口腔经常处于酸性状态,使唾液酸碱度(pH值)稍有下降,容易引起牙腭侧面酸蚀与脱矿,使孕妇易患龋病,孕前已有龋病者在孕后龋病可加重;妊娠期的妇女因生活规律改变,又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需求,饮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均有增加,以及偏食等,且常忽略口腔卫生保健,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孕前已患牙龈炎者,牙龈炎症状可加重。而严重牙周病将直接导致或可能导致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和脑部先天缺陷儿出生。因为处于妊娠期,体力下降,身体活动减少,日常生活不规则而放松口腔卫生;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流产或早产的危险,而失去及时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机会,使病情加重,口腔卫生状况更差。有吸烟嗜好的孕妇,牙龈炎的情况一般较重,甚至可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而母亲的健康状况、情绪好坏、营养补充都将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对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有以下几点:
孕前期、孕期口腔检查与必要的口腔治疗
由于孕期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以恢复口腔健康。妊娠期前3个月为易发生流产的时期,要避免放射线照射,口腔治疗一般仅处理急症,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妊娠后3个月则应避免全身麻醉。
妊娠期龋病和牙龈炎的预防和治疗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为预防妊娠期龈炎,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3.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易引起呕吐,要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
4.选用含氟牙膏刷牙,预防龋病。
5.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少吃甜食,减少零食。
爱护牙齿要从孕妇做起。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为了您和您的小宝宝的身体和口腔健康,请您重视孕期保健。
孕妇的健康行为对胎儿的影响
1.妊娠期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营养是人体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生长发育,除蛋白质、脂肪、糖类外,矿物质中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与各种维生素也特别重要。孕妇营养不良将导致胎儿营养不良,影响其体格、大脑和智力的发育,也使口腔组织发生改变。如牙钙化不全、错颌畸形、唇裂或腭裂等。
2.孕妇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有害全身健康外(包括口腔健康),还会使胎儿发育畸形。
1 残根、残冠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特点
有很多原因可使牙齿硬组织缺损,牙冠的解剖形态不完整。当牙冠硬组织丧失超过1/2时,称为残冠;冠部的硬组织完全丧失或接近全部丧失则为残根。残根残冠产生的主要病因为龋病及其继发病和牙齿损伤是造成残冠、残根的主要原因。残冠残根的临床特点为牙髓状况与患牙牙体、硬组织缺损的程度有关。缺损波及髓腔者将继发牙髓,根尖周疾患。与牙周状况与患牙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患者的咀嚼效率也与残冠,残根患牙的数量有关;残冠、残根还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发育等,特别是发生在前牙的残冠,残根,其影响更加明显[1]。
2 残冠、残根的临床表现
主要分为①患牙在牙列中出现的位置不定,可以是前牙,也可以是后牙;②患牙的数目不定,可发生在个别牙,也可见多个牙;③患牙的牙体形态,牙髓活力因病因,病程,先前治疗状况而异;④患牙的牙周情况除受损直接,继发刺激外,还受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全身健康等因素影响;⑤患牙的邻牙,对牙合牙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这些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反映出对于残冠、残根的检查和治疗均不能简单化。
3 牙体严重缺损患牙的牙周病因及治疗
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往往伴有牙髓、根尖周及牙周病变,为了科学,有效地保存和修复利用,应进行口腔多科学的综合治疗。包括牙体牙,髓,牙周,牙槽外科以及正畸等,以其达到控制病变,修复形态和恢复功能之目的。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尤其是牙周炎,还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牙周炎症状的危险因素。所以牙体严重的缺损伴有牙周疾病,又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同时,还应进行全身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评估,配合对该类患者全身性疾病的系统治疗。对于口腔局部治疗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手术,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是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指导,去除局部致病因素如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调牙合治疗,松动牙固定和牙周局部药物治疗等[2]。
当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为多根牙,而其中某一个根为进行性,破坏性牙周炎或重度根分歧病时,可采用截根术,保留其余牙根,从而延长该牙在口腔中的保存寿命。
4 残冠残根保存因素
由于残冠残根保存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费时间,费精力,费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残冠、残根是否采用保存修复治疗。患者的主观需求将起重要作用。必须在患者知情,同意,充分了解治疗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积极配合后,进一步制定保留残冠、残根的治疗和修复方案,再按计划实施。同时,要保留残冠、残根其关键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即患牙的感染能够得到控制;残冠、残根治疗后可以再利用;保留残冠、残根的价值和综合效益优于不保留,优于拔除残冠、残根患牙后的义齿修复。如果能达到以上条件,可考虑采取保存修复的序列治疗。反之,患牙的感染难以控制;残冠,残根的支持组织过少,不能再利用;保留残冠、残根的价值和综合效益不优于拔除患牙后义齿修复时,则应拔除。而对患有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的高龄患者、血液病患者,有过敏史的患者拔牙过程总容易出现意外或术后并发症,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拔除其残冠残根,对下列一些患有全身性疾患的患者拔牙后的缺牙修复和义齿使用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这类患者的残冠、残根也不要轻易拔除:①糖尿病患者的义齿支持与固位问题;②口干症患者的活动义齿固定问题;③精神、神经疾患患者的义齿安全问题;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义齿支持问题;⑤因系统疾患或外伤等造成手功能障碍者的义齿使用问题等[3]。
5 残冠、残根的治疗方案
残冠、残根在临床上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新的疾患,还可与其他口腔疾患甚至某些相关系统并存,该复杂性、多样性提示临床对于残冠、残根的治疗应该“因证制宜”。
对牙体严重缺损且有咬合错乱者其治疗应纳入咬合重建的总体计划。牙体严重缺损同时邻牙有疾患的患者,其治疗应包括邻牙的整体方案:临床上对伴有邻牙缺失的残冠、残根,宜考虑利用残冠、残根为基牙,以完成对邻牙缺牙的修复,对邻牙有严重牙体疾患的残冠残根,宜发挥残冠残根之间相互支持和相互约束的固定作用。伴有炎性疾患的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其治疗宜先抗炎后恢复形态。个别牙牙体严重缺损,并且伴有牙髓疾患,根尖周疾患,牙周疾患者,其治疗原则应该是先彻底控制各类感染,再恢复患牙牙体形态。对于确实无保存价值,修复利用有困难或不能治愈的残冠、残根应予以拔除。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保留并修复残冠、残根,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既要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又要有口腔综合知识理论,同时口腔科的设备和材料、器材是否能保障。牙体、牙髓、牙周和牙槽外科,正畸科,修复科有关治疗所需,将直接关系到是否保存患者的残冠残根。
参考文献
[1] 牛忠英,施生根.残冠残根保存治疗的有关因素.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85 86.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老百姓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有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而在美国有64%的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检查。牙周病固然可怕,但通过培养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积极进行日常预防是可以保持口腔健康的。
1.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重视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现象;
2.自觉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时不仅要刷牙表面,还要按摩牙龈,并清洁舌苔,每天刷牙后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
3.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
5.每年定期进行口腔全面检查。
牙齿健康的五大疑问
熬夜、来例假,牙为何会疼?
很多人都有体会,熬夜或者一连几天紧张工作之后,牙齿突然隐隐作痛。很多时候,这是智齿在“兴风作浪”。由于智齿位于口腔最后方不易清洁的位置,加上表面有牙龈瓣覆盖,与牙冠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缝隙,医学上称之为“盲袋”。人们吃的食物残屑最易藏在里面,成为细菌的温床。此外,由于有的人上下对应的大牙没有同时萌出,或者大牙一半被牙龈覆盖,咬容易形成创伤,久而久之在牙龈上长出白色的条状纤维性增生,也会增加发炎的几率。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当连续熬夜、工作劳累、感冒之后,由于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内的细菌最容易先从智齿下手,在医学上专称为“冠周炎”。有过冠周炎的人如果不拔掉智齿,在疲劳、生病情况下,牙齿疼痛就是难免的。此外,女性月经期、产后等身体比较虚弱的时期,大牙也容易发病。
拔掉的大牙完好无缺,为何还感到牙在痛?
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类。一是拔除智齿后留下的痛感“滞后”。智齿被拔普遍比其他牙齿要痛,这是由于创伤面比较大,拔时必须切开包围其的牙龈,去骨,进行缝合。麻药过后,一般要痛上三天至一星期。不过,这期间只要不吃“酸热冷”,就能恢复。二是拔除的智齿并没有发炎,却因萌出位置不正,尤其是牙齿平躺着生长,长期“挤兑”前面的“第二恒磨牙”,反而引起“邻居”的龋坏。拔牙有一个原则,发炎的牙齿在急性期不能拔,以免扩大创伤面,引起炎症扩散,甚至让病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因此,医生有时会先放过发炎的“邻居”,先拔除完好的智齿,通过吃药等消炎后,过几天再拔“正主”。
智齿不“安生”为何引发耳喉连锁反应?
由于口耳有腔道相通,细菌会趁机运动到喉咙、耳朵,造成咽喉炎、中耳炎等局部炎症。在身体疲累虚弱或重病时,细菌引起的急性发炎反应更是厉害,轻者造成智齿周边红热肿胀,疼痛不堪,张口、吞咽、咀嚼困难及淋巴腺肿等等。若不及时治疗,重者引起大范围感染肿胀,甚至从颊部穿破皮肤流出脓,形成瘘管,必须手术切除。有的患者还会有发烧恶寒等全身性症状,最严重的会引发败血症。
冠周炎发作时,疼痛感也会扩散,除了产生牵动邻近牙齿的“牵涉痛”,疼痛感还可通过面部神经网络扩散、放射,引发一侧偏头痛。尤其在精神相对放松的夜晚、清晨,疼痛感相对明显。
“安分守己”的大牙拔不拔?
外表完好、从未发炎的大牙拔不拔?临床上,“一次剧痛,终生免疫”是处理智齿的最好选择。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智齿长不全,容易造成咬不平衡,久而久之不利于其他牙齿的健康,并成为口腔健康的“短板”。因此,即使一时不拔,但也要定期检查。
有下列症状的智齿,则必须拔除:1.生长不正,反复引起肿胀发炎,甚至造成张口困难、全身发热,影响身体健康的;2.龋坏严重且无治疗的可能,丧失了咀嚼功能的;3.经常咬破口腔颊黏膜的阻生智齿;4.因治疗需要,有的智齿,需预防性拔除,如为了保护有重要咀嚼功能的邻牙,或为了保持矫正牙齿效果的稳定等。而对反复引起牙冠周围或已引起邻牙龋坏的智齿,一般主张尽早拔除。
每天都刷牙,为何还有口气,有牙石?
“我每天已经很认真地早晚刷牙,可仍然有口气、有牙石,真是很让人苦恼。”有99.4%的人坚持每天刷牙两次,但其中仍有80.3%的人对自己的口腔状况不满意,他们普遍被口气、蛀牙、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肿胀、牙周病、黄斑牙、牙痛等一种或多种口腔问题困扰。
每天刷牙其实仅仅清洁了口腔表面的25%,一些隐藏在口腔其他“盲区”的细菌其实更可能会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不仅如此,这些藏污纳垢的部位(包括舌头、颊黏膜)中的致病菌最后还会被迁移至牙面,使原本清洁的牙面再度受到影响。为此,专家提出了一个“刷牙还不够,关注全口健康”的理念,倡导人们要更多地关注口腔这个大生态环境。
刷牙的方法种类很多,尤其要掌握刷牙的技术要点:
辨认菌斑的附着部位:这是取得刷牙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菌斑显示则是辨认菌斑的可靠方法。
刷毛紧贴牙面:口腔的解剖结构复杂,凹凸不平的区域较多,尤其是牙齿的邻接面和最后部磨牙的远中面,是最易堆积菌斑的部位。对其磨牙远中邻面刷洗时,从一个方向或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尽量把刷毛伸进并与牙面紧贴,才可能对它作清刷。
关键词:孕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
女性在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影响口腔代谢水平。妇女在妊娠期饮食改变造成口腔卫生不良,给口腔内的细菌生长提供繁殖的能量。因此孕期是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由于在孕前未及时处理口腔病灶(如龋病、残根残冠、智齿等),从而导致在孕中这些病灶感染的急性发作。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口腔病灶感染发作初期未及时治疗,导致颌面部间隙严重感染, 引起局部及全身症状的发生。本文作者于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集了19例在孕期因颌面部间隙严重感染收入院治疗。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的19例孕妇病例年龄在20~35岁,孕期在12~32w,因颌面部间隙严重感染收入院治疗。其中眶下间隙感染3例,颊间隙感染5例,咬肌间隙感染6例下颌下间隙感染3例,口底蜂窝组织炎2例。
1.2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 19病例中入院前3~5d有牙痛病史,随而发现面部相应部位间隙肿胀,剧痛。高热 、畏寒、呼吸困难等。体查:,急性病容,面部相应间隙部位肿胀、发红、压痛明显 ,局部皮温高 ,波动感明显 ,穿刺抽出脓液 ,张口受限 。口腔病灶存在。白细胞升高。
1.3方法 入院后请妇产科会诊 ,对孕妇及胎儿进行严密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用药,避免用药对胎儿影响。首先在妇产科协助下在局麻下行脓肿切排术,将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这是治疗关键措施。其次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抗炎,待药敏试验后按敏感给药,同时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预防因疼痛引起流产或早产的发生。治疗中应相有关情况同患者及家属说明清楚,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再次待症状改善后队病灶牙进行系统治疗。
2 结果
19例孕妇通过及时切开排脓、针对性的抗炎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在妇产科医师协助下,均能治愈。在以后的孕期中定期到妇产科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监测。19例患者均能度过孕期,安全生产。未发现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孕期是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此期体内性激素发生改变,饮食次数和数量增加,牙菌斑形成加快,利于口腔致病菌繁殖,使口腔原有病灶易再发作。炎症初期受 陈旧观念的影响未及时治疗,待症状加重后方来就诊。增加 了治疗的难度。 此期临床治疗必须考虑母体情况和胚胎发育阶段两方面。此间有害药物易致胎儿受损 ,致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功能和行为异常[1]。因此妊娠期用药应权衡利弊 ,尽量减少各种治疗措施对婴儿的不良影响。
3. 2局部治疗主要是对间隙感染有明显波动部位行尽早切开排脓引流术,特别对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例更是高度重视,及时切开排脓或减压,以减少毒素的吸收[2]。术中要在妇产科医师协助下,严密监测孕妇及胎儿的动态,防止并发症发生。疼痛可导致流产和早产的发生,本组病例均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效果良好。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局部清洁 , 促进愈合 。待症状改善后队病灶牙进行系统治疗 。
3.3 全身抗感染治疗及支持治疗 全身抗感染治疗也是治疗中的重要一步,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其中亦包括厌氧菌感染。严格按照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参考妊娠期用药分级制度[3]。入院后先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抗炎,待药敏试验后按敏感性给药。同时因疼痛和张口受限 ,患者常进食困难 ,因而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保证母体和胎儿充足的营养供给。对于厌氧菌感染用药,应权衡利弊 ,征得家属的签字同意 ,且应注意剂量和疗程 [4]。
3.4 胎儿监测及护胎治疗 入院后 应申请妇产科会诊 ,联合制定治疗计划 ,严密监测胎儿及母体的变化。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诊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4 经验教训
孕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阶段,此期体内性激素发生了改变,此期因口腔病灶的存在发生口腔颌面部感染使在治疗上变得复杂 ,必须考虑治疗上对母体情况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口腔卫生保健健应纳入婚前健康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消除传统陈旧观念的影响。大力宣传孕前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防止在孕期发生口腔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对已有的牙龈炎及牙周炎进行洁治;拔除口腔内无法治疗的残根、残冠以及阻生智齿,消除可能发作的炎性病灶。因此,做好孕前的口腔疾病防治,既有利于孕妇自身的健康,又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发育与成长, 有着一举两得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燕燕 ,周世梅. 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25.
[2]黎介寿,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M].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85-86.
[关键词] 口腔预防;口腔医学;教育预防;口腔知识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普通医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将材料学、生物力学、机械制造学、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十余年来,无论在预防措施与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健康促进与社区人群口腔保健服务方面,口腔预防医学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及口腔专业人员对口腔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影响着社会人群在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的改变,为全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结合目前医学的学科特色和长远发展需求,紧密依靠医学,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正确处理好与医学间分与合的关系,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关注口腔医学,就是增进全身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1.口腔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疾病和健康是人类疾病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又互为因果。口腔科主要的疾病是牙病。我国龋齿平均患龋率为38%;有的地区乳牙患龋率高达90%,平均每人患有2.5个龋齿。龋齿已被W日O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WTO已将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错矜畸形在我国人群中高达49%。牙齿缺失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如果缺失一颗磨牙,咀嚼力约下降1/5。失去一对磨牙,咀嚼力下降l/3。失去二对磨牙,只能维持原来1/3的咀嚼力。口腔的患病率占人体各器官疾病之冠。几乎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难免受牙病之苦。
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口腔领域的龋病、牙周病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HO把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这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人类的关注,口腔疾病的防治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口腔医学与大预防医学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一门科学与艺术。随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预防医学在20世纪以来也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对口腔医学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口腔健康与口腔保健发展
口腔保健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只达到牙齿没有疾病的状态,而整个口腔还有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具有神经感觉,参与表情的功能,口腔实际上是从事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因此现代口腔保健新概念是:拥有洁白美丽的牙齿,口气清新,口腔运动、神经等系统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口腔保健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对龋病和牙周病进行早期治疗的全身及局部疗法;②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基因工程学的新一代诊断、治疗方法,给予口腔科医生更多的选择。③更多的口腔药物、生物技术产品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④新开发抗生素和抗炎症药物对一般疗法不起作用的患者有效。⑤科技的发展刺激需求;⑥企业对口腔药物及保健用品的商业兴趣增加。生物学其它进展也促进了口腔保健的发展,由于科技的突破及重大发现,将在以下方面促进对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口腔健康的医学管理:①非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如腮腺疾病、艾滋病、需放射治疗的癌症。②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早期龋诊断、分子探针、抗菌抗炎症药物、组织再生、人工唾液等,强调医药而不是机械性干预。③CAD/CAM技术。目前由于昂贵不能实际应用,但技术及设计上的突破将增加技术可接受性、方便性及经济效益。④龋病及牙周病疫苗。由于口腔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未来口腔科医生将成为面对患者健康各个方面的医疗专家。
3.现代口腔医学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口腔保健是卫生事业的一部分,是综合保健包括初级保健的一部分,应在科研、教育、预防保健各方面与医疗保健系统结合,维护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牙科医生和卫生士的长期预防和初级保健任务应继续增强。应强调将特别医疗服务转向初级保健,推行医疗保险,增加基本保健,控制开支。搞好口腔公共卫生,口腔疾病群防群治应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防保健对象中尤其要重视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医疗保健。减少口腔健康状况差别随着贫富差距增大,口腔健康状况和获得保健的差别也增大。医疗机构有责任为全体人民而不是经济富裕或相对健康的人服务,应努力减少口腔健康状况的差别。
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的临床工作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完成了研制各种类型的种植体及相应的器械,并开始在临床应用。种植体的各种上部结构如固定式、可卸式、覆盖式以及磁性固位种植义齿等也已在临床应用
总之,当前口腔医学在微观上进人更深的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同时又从局部整体、器官整体和整个机体以及社会环境,综合分析研究疾病的规律。学科不仅分化而同时又出现综合趋势,产生新的边缘学科,口腔领面外科和正畸科结合产生正领外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及口腔材料结合产生牙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生理等学科结合产生领学等。当今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总趋势,仍然是细胞生物学、亚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
参考文献
[1]韩志武,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及探讨[J] 《科技资讯》2007年32期
[2]李奉华、彭解英、贺达仁,世界预防口腔医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 实用预防医学2007(6)
[3]张震康,我国口腔医学的进展[J] 科技导报, 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