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8:54: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篇(1)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渗透道德的,思想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教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这些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是口号性或者是说教性的。这就需要教学技巧,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智力,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的场所。

一、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使他们具备二十一世纪的人所应有的素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文化科学的道路上想求轻松,毫无负担,是不现实的。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光辉成就和崇业爱国的事迹是极好的教材,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如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这项世界纪录保持了1000年。又如教“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介绍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何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鞭策学生树立雄心壮志,更勤奋地学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综合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树立“我想学习”、“我要好好学习”的信念。

二、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社会性

尽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必定要为社会服务,要解决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已有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本上应用题经常用到“节约”“增加”“降低”等。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些术语的同时,要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源于实践,源于社会,服务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的。

三、训练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在遭遇困难中发展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训练他们解决困难、解答难题的思维品质。在训练过程中,要授予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进行这一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该是长期渗透,否则,欲速则不达。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观察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听课的习惯,等等,都是有利于增长知识和增强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在数学课本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养成“先阅读课本,后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小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钢琴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

近年来,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针。在这一背景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钢琴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对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说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对于钢琴教学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钢琴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学生对音符具有敏感的艺术思维是进行钢琴教学实践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学生要成功进行演奏的重要条件是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的实质,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符合其本质的音乐分析,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旋律、节奏以及弹奏力度的把握以表现作品真正的意图和精髓,这便是艺术思维的总体过程。可以说学生在进行音乐的作品学习或者创作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创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文化背景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容学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不进行同,由此表现出艺术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正是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了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在钢琴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二、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理念

教学模式是一个学科培养人才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针,要培养优秀合格的钢琴人才,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旧的钢琴教育模式,建立一个适应时展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钢琴教育模式。而革新钢琴教育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来讲,新的钢琴教育应该大力倡导审美教育,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与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其次是综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将钢琴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有效地融合,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钢琴教育本身需要学生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基本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方法

针对素质教育理念,实践中钢琴教学需要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的理念,根据钢琴教学中教师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授知识与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讲授知识是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积淀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将传统的知识讲授与现代教学中启发与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是钢琴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果没有二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有可能只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而缺乏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需要钢琴教师对音乐艺术风格内涵及表现方式等内容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迁移变通的学习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并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作品的理解和创作。

二是音乐设计的教学模式。音乐设计是钢琴教学改革中重要的实践手段和创新模式,是学生对自身知识进行再创造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演奏和表演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与传统的由教师知识讲授到示范再到学生模仿记忆教师纠正的教学模式不同,音乐设计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授型教学模式,具体的流程变成了从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到讲述主题的设计思路与作品特点再到演奏,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作品以及学生修改作品这一教学模式,从实践中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创造性。

三是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念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具体教学模式为在学生进行钢琴表演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赏析、联想和演奏实践去探索和发现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等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从而打破了以教师见解为定式导向学生模仿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分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钢琴教学顺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性,为钢琴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篇(3)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传授,“一言堂”、“填鸭式”教育,学生不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低。因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施课程改革,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教学相长。采取简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困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复杂问题教师引导完成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得到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和市场需求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并根据专业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课时量不足,缺乏实践锻炼,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就业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那些第一线基层岗位工作,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培养对策:

1、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时量,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锻炼,将生产车间作为主要的学习场地,边学边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联合办学,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和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能力的准备。

2、其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明确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请企业员工到校介绍企业工作情况,使学生感同身受,明确自身价值和优劣势,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长。

3、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方法,模拟应聘现场,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就业素质。

(三)德育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现状:高职学生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素质,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任务,承担起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目前部分高职生德育素质较差,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不讲礼貌、不讲诚信,缺乏社会公德,因此加强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素质培养对策: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培养他们的意志、毅力和高尚的人格。

1、教师是学生愿意模仿的对象,在授课中教师应将德育素质培养贯穿在其中,言传身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2、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新闻和身边小事,定期开设德育教育讲座,为学生分析、讲解大事小情所折射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教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带入素质教育新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克服传统教学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影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是将素质教育理念带入课堂的必要途径,让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法。

一、开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改变课堂主体对象,激发创新探索思维

传统教育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内容直接成为学生接受的主要内容,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存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且没有成效,学生在被约束的情况下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其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以引导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发挥自身所长。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编著,在关于图形讲解时,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扇形等图形,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想象力,联想到生活中更多与图形相关的素材。

2.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实施路线,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加快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完善优化教学改革中的缺漏,真正起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内容大纲,并将教学计划具体到数学教学的每一课中,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善教学进程和方法,最终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性的存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学成果,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适时的鼓励,积极引导,注重学生个人的进步。

3.积极引入生活情境

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日常的生活、生产,并开始不断积累经验,并且正处于好奇和探究心理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出发点,与生活相连接,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探究思维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二、总结

如何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光从书面成绩转向学生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多角度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塑造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芝.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实施方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2]陈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09(16).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探究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民的大事,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本文笔者从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一、发展智力

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各个学科的首要任务。作为体育学科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人的大脑发育能够改进机能,促进人的智能发展。体育多数时候是通过运动促进大脑发展的。比如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和示范等运动,就会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通过动作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各种的比赛就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等等。

二、增强体质

合格的人才除了有文化知识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必须有健全的体魄,一个不健康的身体,就是一个废材,根本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了。作为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作为体育教师要率先引领学生走进体育锻炼,让学生知道体育的重要地位和社会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加强体育锻炼中。我们对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要从实际出发,真正地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搞那些花架子,要真正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做点实际的事情,要教育学生,为了自己拥有一个好身体,要加强身体锻炼,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健身习惯。

三、竞争意识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含义和职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教师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教育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师是学校专门的教育力量,是素质教育的施行者,承担着素质教育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任务。为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提高从事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育智慧,使自己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施行者,为提高素质教育做贡献。

二、教师的工作特性——特殊的劳动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育工作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是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的崇高劳动,劳动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是任何一种工作都无与伦比的。

1.预见性的工作

今天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国家、民族的面貌。教师的工作必须有预见性和超前意识,要把工作的起点放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前列,要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市场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高瞻远瞩,带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2.学术性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人的成长发育规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复合型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智能,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又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无知变有知,把幼苗培养成栋梁,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既要脑力劳动,又要体力劳动,也要创造性地劳动。教师的复合型劳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既劳力又劳心,是其他任何工作无与伦比的。

三、教师的工作实质

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素质教育的开拓者。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开发青少年的智慧潜能,培养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活泼健康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他们脑力和体力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他们能追求事业的成功。(2)打好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够终身学习。(3)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了解社会、他人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劳动的产品,打破传统的师德尊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会学生公平公正。

3.教会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首先要树立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7)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地各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呼唤——需要人才。人才是知识、能力和品德的结晶,而素质教育正是为培养这种人才而产生的。在众多学科中,地理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并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下面仅就笔者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 德育要贯穿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

德育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德育与地理知识教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地理》的爱国主义因素。如教材所谈到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内容中,就包含着十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材中谈到我国领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的绝对数多,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材也谈到自然条件不利的一面,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等问题,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向学生宣传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同时,教材的许多地方既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指出了违反自然规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损失,这也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解板块构造理论讲述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现象的成因,再结合学生旅游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劳动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二 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思维与创新能力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并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其能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当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后,我通常会针对地理教材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作为一个课题让他们去研究。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针对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树苗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让他们去着手解决。有一个同学在自家的院子里做了实验,他自制了一种形状很像花盆一样的容器,将树苗放到容器里,经过反复实验,有效地解决了水分流失的问题,同时又没有影响植物的根系向外伸展,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这种小发明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为他们适应当今的创新型社会打下了基础。

三 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否顺利贯彻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目标内容;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由目前的“主演”变成“导演”,而且要带有饱满、稳定的激情,指导点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言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会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比较乏味,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里搞一场地理知识抢答。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积极开展课外教学,丰富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