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8:54: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因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发展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了学生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也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但一些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约35%的中学生表现出了心理异常,其中的53%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中,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其青少年时期,而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与他所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可以扭曲个体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快速而深入的社会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独特的中学生价值观。社会学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重要的调整,这一点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更加明显。目前很多关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体的探讨,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学生。第二,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引入使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观念,它们对原有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识形成了挑战。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处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夸大与失实,常常会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转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出电子化和虚拟化,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术接受能力,所以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会联系也变得更加网络化。这种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变化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类型和深度,其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2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心理素质教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所以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学校在注重传统的德智体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个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校在对学生学习的正常监督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在离开中学和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从心理特点上讲,中学生常常处于逆反期,在过于强调分数和服从的教育环境中容易出现厌学、焦虑、对抗等消极心理,这会使很多具有良好潜力的学生没有有效发掘学习能力,反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2.3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一直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一,家庭的完整性与内部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家庭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情况,单亲家庭、婚变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情况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负面的心理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家庭类型的数量要多于过去,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一个派生现象。其次,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会更加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尤其是负面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一般在12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核心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绪上变化很大,并且难以独立面对压力。因此,需要包容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该时期情绪上的敏感性。

3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性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对家庭的作用来产生间接影响。这些情况使当前的中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复杂性与变化性,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也需要认识到中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而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采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态度,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和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3.1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心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主要目标。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对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3.2积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心态,这一点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需要具有两方面的素养:第一,对学生教育的敏感性。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耐心,既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心理倾向的细致变化,也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给予细致有效的指导。第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宜人性。在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师需要的关键素质不是威严和使学生服从,而是开朗合群的性格特征和谆谆诱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这类特征的教师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便于教育的有效深入。

3.3与家庭教育结合,促进家长的配合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对青少年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有着比其它教育形式,甚至是学校教育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理解和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也应是作为主要教育者之一的家长所需要具备的观念。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更需要充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应注意主动构筑良好的家庭气氛,并根据子女们的身心特点,恰当选择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二,家长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的水平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开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时,需要家长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并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反复引导来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苗殿卿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市霍尔奇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郑琰.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宋志一.父母亲职业类型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学术探索,2002(4).

[5]陈带有.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6]郝秀香.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7]邱莲.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6(6).

[8]杨海珍.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

[9]余万超,刘栋梁.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这门课程,在教育领域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中课程的教学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现今阶段,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渗透,会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学习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压力的来源

(一)家长方面给学生的压力.21世纪以来,我国从刚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地区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民素质的提高,同时带来的也是就业难的问题.现阶段,很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着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将来能够上一个好大学,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很多的家长只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考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压力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使人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处在一种高强度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紧绷的状态很难得到释放,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当一名学生思维疲乏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会感到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会促使他继续学习,长久以往的处在紧促的学习氛围中,精神得不到放松,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培养的渗透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内容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从某种程度上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的话,学习进度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所以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情感培养的内容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进行学习时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磨炼

(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差很大,在平时课下生活时,数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教师可以帮助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指导,也可以提醒学习稍微好的同学多注意课下的练习,通过这种情感渗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课上的学习差距,对教学进度的正常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学生的压力进行一定的消除.高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讲授理论知识,课上留给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的时间远远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了数学模拟训练的产生.虽然数学考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但是模拟训练成绩的好坏也会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通过课下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成绩好坏所产生的压力,在给予一些学生学习帮助的同时,打消他们对考试成绩的顾虑.

(三)增加磨炼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模拟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解题在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的接触面,但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构建的问题情境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感到一些挫折,对学生影响更大的正是那种进行解答时的挫折感和完成解答后的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这种想法,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逐渐拥有属于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制定学习计划或是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是不同的,学生经历的这些教师以前都经历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教师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在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鼓励式教学方法带入课堂,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教学,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身心也变得健康积极起来.

五、小 结

近年来,教育领域也一直在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对“生本理念”进行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在潜意识里更加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和老师拥有平等的地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渗透的话,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谢武松.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2014(14).

[2]岳晨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J].甘肃教育,2014(13).

篇(3)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和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差,对体育学习没有信心,觉得体育课索然无味。另外,现在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都对其百依百顺,疼爱有加,使得学生自理能力差,并形成了怕脏、怕累、怕吃苦的习惯。

2.体育学习动机问题。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参加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明确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好玩,这些同学基本上对自己上体育课没有多大要求,从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无的放矢。

3.受重视程度和主体参与程度。教师在学生心理不仅是榜样,更占据着神圣的地位,青少年学生又有受关注的心理需要。因此,青少年都乐于表现自己,都渴望得到重视,甚至表扬;同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体育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与积极性是相互影响的,主体参与程度越高,受重视程度越高,积极性越强,则兴趣相应增加。

4.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二、教师的影响因素

在和学生的交流访谈中,有关体育教师对上体育课情况,只有极少学生认为教师有激情并有感染力,小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负责但没激情,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态度需要有待改进。据参阅资料显示,在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教师调查中,有83.7%的选择亲切型,有感染力的教师,只有7.3%的选择严厉型的,9%的选择不知道。可见,亲切型的体育教师的感染力一定很高,多数同学都很喜欢,这对学生提高体育课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在进行动作练习中,如果体育教师采取严厉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害怕出现错误动作而不能很放松地进行练习,结果就是无法完成动作而遭到教师的批评。这方面女生更为突出,女生由于害羞心理更怕遭受教师的严厉批评,这也将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不喜欢上体育课。相反,如果教师采取亲切、关心的态度,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分析原因并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学生就会增加信心,乐于完成练习,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自然而然就对体育课也产生好感了,上课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体育课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体育课教学当中,依据全面锻炼学生身体,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来让学生练习,从目的到内容规定了学生的练习内容、方式,强调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兴趣、爱好、个人素质、运动基础重视不足。虽然各学校情况不同,也允许选择练习项目及搭配,但教学形式也基本一致,教师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大同小异。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兴趣、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提高,而教师的方法、手段也基本模式化,难有创新。

诚然,体育课的教学结构、类型、形式是经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科学研究所形成的,多数教师虽然在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得到了提高,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性在实际教学中取代了教学内容的采用,过多强调了全面锻炼的目的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选择,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课的组织、结构、运动负荷,没有解决学生学习的氛围,强调教学效果而不重视学生练习的心理;全面锻炼学生、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让全面学习很多不同的项目来取代,内容搭配不合理,学生练习不同的项目不易掌握;教学内容滞后、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刻板,教学组织机械、单一,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枯燥无味,不感兴趣。

四、现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

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几年了,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包括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的就根本没变,仍然坚持传统老套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背叛了新课标中提出的“五大教学领域”对学生的重要性:片面地注重知识的传播,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独立思考、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宰一切,使学生机械发展,个性被抹杀,致使学生在竞争精神、自尊心、自信心、适应能力、自主性、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较差,高分低能,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懂。

很多的学校已经推广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在现阶段升学考试中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从教师到领导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实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部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五、总结

体育具有别的事物和别的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关怀、爱护。而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本身的水准和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多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阅读、围绕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横向知识、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向体育,进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此外,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

2.苏梅青,卢 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5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篇(4)

摘 要 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总是随着体育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使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保障,个性情感得到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的今天,实现对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要能够准确地认识到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从而来从根本上确保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打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实践 以人为本 主体性

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主体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兴趣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职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必要要结合时代教育的需要,跟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实现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来从根本上保证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于体育学习重视度和兴趣不足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视度和兴趣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实现,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第一,由于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活动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降低了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第二,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身体对于学生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是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随机性比较大,老师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对课程进行自由设计,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认识,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学生体育学习主体地位不够,老师在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利,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二、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实践解决对策研究

(一)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第一,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根据学生的爱好、心理、情感等外在的行为特征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第二,在进行中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贯彻因材施教的主张,运用分层教学来实施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能力、性格等要素的不同,为他们量身定制地选择教学方式,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来完成体育学习,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目标,提升教学针对性和目标性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目标,提升教学针对性和目标性,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教学设计都能够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从而给学生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实现。将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项目、教学游戏的设计中,将教学目标拆分成不同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团队能力、合作精神、挑战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素进行明确地训练和提升,不断实现个人总体能力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让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

(三)不断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增加中职体育趣味性的同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的提升,从而来为他们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游戏活动、小组比赛、校级联赛等方式来进行特定项目的比赛,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精神、身心素质和团队能力。同时,给学生机会来组织体育课堂活动,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协调能力,保证个人体育素质的提升。

(四)建立有效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有效评价。首先,在进行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以激励和鼓励为主,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从老师的表扬中获得自信,以更加积极地姿态投入到后续的体育学习中去。其次,应该保证中职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来完成体育教学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以此来深化中职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基。

三、结语

针对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生主体性不足、学习兴趣较低等教学问题,应该通过提升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种方式来实现,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中职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如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够得以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地激发,从而不断实现自我体育综合素质的飞跃,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慧.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2] 温桂全.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33-336.

篇(5)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73-02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由于它不是国语,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它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开始兴趣很高,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懈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时,我们学起英语就会更容易,让英语真正走进生活,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它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它需要学生具有学习的恒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确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时期内或一节课的主攻对象,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而且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为自己而学”的心态;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排除万难,奋勇拼搏。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教学语言魅力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礼貌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常用上“Please”、“Thank ou”、“I’m sorry”等词,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际关系的体验。在请学生回答或做某事时,用“Would you like…?”“Will you please…?”等使学生感到英语的委婉曲折之美。在回答问题或操练时经常用一些肯定词,如:“Good”、“Good job”、“Wonderful”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Yes”、“No”等表示否定禁止时,比汉语给学生造成的消极暗示要轻,更能显出英语的礼貌、委婉,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内外结合

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乏味的,即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探索与之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用结合。比如教字母,教师可以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其乐融融,印象自然深刻。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He that can have patience can have what he will.”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让英语走进生活

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面向全体学生,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

坚持每天课上和课下“Free talk”。在校尽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使用英语。要求学生见到老师用英语打招呼,进办公室前说“May I come in?”……刚开始许多学生不敢说,教师应带头说,主动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课后还尽可能与学生用英语聊一聊,如“How are you”、“What’s your father’s job”、“How old are you”……学生听多了自然会说,说多了就会流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家与父母、兄弟姐妹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教别人说英语。通过生活中点滴的训练,学生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大大增加,学生们深感学习英语的用处大,他们自信心大增,更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李小杰,纪春兰,张先放.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张承芬,,黄建设,王铁征.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崔向萍,万相桂,田明明,徐金红.浅谈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说话教学;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语文教材,它的设置科学合理,听说读写并重,听说训练在每一册书中都有体现,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虽然读写能力对于考试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生说话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说话水平低

中学生说话能力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表达词汇量欠缺,针对具体人与事物的表达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还行,但一到陌生的场合就表现出词不达意,上下句不搭,甚至害怕到不敢言语的情况。综上所述,中学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说话能力的培养又存在着一些误区,个别教师单纯地认为鼓励学生多说话就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其实不然。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多说话,还要教学生会说话,低效率地嚷嚷对于说话能力的提高没有作用。还有教师认为多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但是简单的课堂问答,课文的齐声阅读对于学生说话能力也起不到关键的作用。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教会学生会说,人们常用“说话不经过大脑”来比喻不会说话的人,所以在说话之前,大脑要先对要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推理,内容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周密,表达是否有条理,之后才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二)中学生说话水平低的原因

1.对说话能力的不重视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不再考查听说,致使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偏差,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虽然知道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但迫于教学压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大多侧重于读与写的训练,对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大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况。还有就是有些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教学概念上认识模糊,把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能力和生活中的说话混为一谈,认为人的说话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练习没有多大联系,课堂上的训练对改变学生的说话能力改变不大,所以是徒劳的,费时费力,还不如应付考试,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学生自身的问题,认为自身说话能力与考试无关,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不去想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2.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他们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外在表现就是害羞、口拙嘴笨,他们很少与人交流,最多也就是听听别人说话,最基本的口语基本功都不达标,连最平常的课堂提问他们都会恐惧、紧张、出汗,即使出声也是磕磕巴巴,词不达意。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统统采取逃避态度,见事就躲是他们的一贯做法,这也是造成他们说话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学生性格上优柔寡断,没有坚强的意志,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做事虎头蛇尾,懒惰,缺乏毅力与坚持,而说话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所以这种性格的学生往往会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讲台是教师演讲的舞台,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在被动地听,尽管教师费尽心思,但课堂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时,耳朵和大脑在运转,但嘴没有发挥功能,教师根本没有给学生训练说话能力的机会,所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表达自己见解,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说话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二)鼓励学生的进步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进步需要教师的肯定。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在课上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互动的活动,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另外还要求教师在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时,多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通过锻炼,让他们先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不断锻炼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吝啬自己的语言,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更快更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提供训练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除了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还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要保证说话能力的培养有规划的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本质的不同,打造了省时、高效的课堂。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可以摇身变成“小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学,课堂成为学生锻炼说话的舞台,教师也只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参与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和自主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四)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来实现,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课文、故事或者其他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在阅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还有感官的配合,在读的同时,体会说的要求,最后达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内容,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当前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形式多样,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训练学生口头作文或者是开展辩论会等切合实际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付尊华.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24).

[2]于素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5).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机制;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14-01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建立学生评价教育机制是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途径与方法。改评价机制建立的核心目的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为立足点,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体系的建立能帮助分析学生的知识漏洞,学习进度与掌握水准,进而辅导老师及时修正个人的教学安排。

一、传统教学评级机制的不足之处

1、偏离评价体系的建立初衷。评价机制建立的主要存在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知识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规律性的总结与提炼发现教学问题以便寻找解决方法。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体系下,主要通过打分的形式将学生按成绩进行排序,在成绩的高低之间区分学生水准的优劣程度进而判别老师的教学水准。该评价体系偏离了想要解决问题以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成绩初衷,反而使得学生在成绩的先后排名中产生挫败心理,失去学习兴趣。

2、评价的衡量标准不同。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新建立的学生评价机制与传统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表现,比如说,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成绩的比较,注重教学结果而偏离教学本质内涵,在片面化的追求成绩的教学过程中容易衍生出学生的倦怠,抗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新的评价机制所重视的是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积极促进,在教学理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所重视的是在寻找差距的过程中弥补教学漏洞,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改善。

3、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在常规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决胜负,这一形式的主要表现载体就是考试,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改评价方法已经严重脱节于社会,片面的卷面分数难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单一化评级体系中难以激发学生的潜在潜能,甚至会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局限与制约。

4、评价公平性的质疑。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往往产生学生间的优劣区分,该体系的评价主体主要为学生,而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评价标准下。学生群体在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缺乏使得学生丧失一定的话语权,仅仅从老师的视角衡量学生,在单向式的评级体系中学生始终属于弱势群体,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评价结果。所以,片面性的评价方法难以准确的表现学生的整体素质,难以在公开,公平性的原则下展开对学生的评价。

二、建立高中生物平简体系的建设策略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相比于其他的课程有其特殊性,而该课程在高中教学阶段的地位并不受重视。面对两者之间的差异性需要依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评级中改善与调整教学节奏,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1、鼓励式的评价原则。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主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所以在评价机制的建设中应该采用激励式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说,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对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师生互动性有适当比例的侧重。对于被动的,性格较为内向与低调的学生需要适当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个人的想法。对学生的改善与变化进行及时的记录并给予适时地肯定,使得学生在老师善意的鼓励与言语中,建立个人的学习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

2、建立互评机制。传统学生评价机制的单一性难以全面而准确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的引入学生间的互评机制,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的评价中更客观的认知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多维度的评价角度,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方便老师修正个人的教学设计,真正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互评机制的建立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与个人,在不同的角度中衡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以修正个人的行为标准。

3、自我评价的反思机制。评价机制的建设在于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把握,最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保证评价完整客观的重要环节。自我评价在于自我完善,主动对自己不够明确的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在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过程中形成个人独特的判断力,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在不断的自我检测与反省中提升个人的学习质量,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寸感的把握,不要对自己的优点或缺点进行过分的夸大,容易导致自己陷入极端的自负与自卑之中,这种极端的情感会导致学生情绪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建设优良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该评价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评价建设中及时修正和调整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在对学生的知识漏洞中查漏补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老师在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在最大限度内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与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仔细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在教学相长中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完善和提升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改善老师个人的教学方式与节奏把控。

参考文献:

[1] 薛会娟.浅谈中学生物教学评价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0(10):39-40.

[2] 梅金远.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