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54: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专业网络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多媒体 网络教学
英语专业精读课,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最关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能否顺利通过,更影响着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态度、方法等等诸多方面,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英语专业学习策略,认知等问题认识的逐步加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日益突现出来。因此,精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的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教师书写板书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而对于英语专业必要的听力设备也只限于录音机和能放磁带的机房。教师也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适合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第二外语的习得主要是通过多元的方法,主动的建构和开放的教学来实现的。
2.师生角色的错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教师处于专家的位置,无所不知,他们的任务就是将“神圣”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学生只不过是在被动的接收知识,他们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卷入的程度不高。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需要学习主体刻苦钻研;更是一门技能,需要学习主体大量的参与、实践、操练。
3.学习兴趣的低落
传统的教学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网络教学中,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探索,浏览网络中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4.照本宣科的有限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本为纲,这就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网络教学以其容量大、密度高的信息传输功能极大地扩充了教学信息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补充大量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输入量。
二、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的互补型教学模式
1.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网络教学模式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更能获得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效果。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法,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在对网络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教学的专家,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和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网络教学在某些方面还有着传统的面授教学无法实现的作用,比如答疑与讨论,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心理作用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间的答疑、交流有局限性,但网络教学可以较容易克服心理障碍,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而师生间的大量交流对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单一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型学习、探索型学习、合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想。传统教学中的信息、课件、作业处理等,都可以移到网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发生重大变化,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主要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即信息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通过所组织、设置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使学生善于建构自己的学习生活,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通过对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与反思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适时的监控和纠正。
以上种种教师职能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一样,是探索者、协作者、学习者,而且要像教练一样,扮演好整个活动的支持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使学生主动投入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一个好的促进者不应该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领域的探索,他会精心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空间的关键侧面,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示范,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心灵直觉事物,获得独特的经验和认知。
2.网络教学模式的弊端
最大弊端就是感情交流的匮乏。网络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无限的虚拟空间之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不再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所以,网络教学中缺乏传统课堂教学具有的丰富而及时的交流,学习管理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眼皮下面,受到教师各方面的管制,因此学生能很规律地、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但网络教学缺乏管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全由个人的主观自制力来决定。
3.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教育的局限性正是传统教育的优越性之所在,而网络教育的优越性又是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传统教育是多方面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之情,是网络教学不能真实的实现而只能进行模拟的,所以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在信息社会,只有真实的传统教育,或仅有模拟的网络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可以对未来的教育模式进行展望:网络教育不会完全得取代传统教育,而是两种教育方式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一方面,学校应该吸取网络教育的优势,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应该从传统教育的理论中得到成长的养分,促使自身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体系。
三、互补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培训以及教学理念的培养
在建构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没有这一前提条件,其结果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对于原有的传统教学及理论基础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网络教学及理论基础也不应该盲目崇拜,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多种优势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
2.切忌“贪多嚼不烂”
由于网络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可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因此教师在运用网络支持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强调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就是强调在单位时间里给予学生尽量多的信息大信息量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的主动性的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信息化的形式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把教学置于种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渗透各种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
3.切忌过分依赖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手段。对于一位教师来说,网络教学应该被视为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教学能力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履行他们的职责,但不能取代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认真备课,既要钻研网络课程,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哪些内容用网络教学效果好哪些内容用“黑板+粉笔”的方式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方芳. 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7).
[2]施志毅, 熊庆年. 网络大学热的冷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01,(7).
[3]柯速约. 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1,(3).
[4]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网络科技时代, 2007, (2).
[5]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以生为本
浅析当代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维权的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简析社会信息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教育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及对策分析
赣南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探讨
摄影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索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财政学教学之我见
运用新课程理念为留学生中国国情课程备课
英语教学所要培植的语言运用能力之根基——浅析语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论如何建立富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良性考核机制
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篇体裁分析与英语写作
从认知风格的角度探知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弱势”大学生群体的有效援助途径探析
大学生成才之养成教育浅析
近12年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中技学校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英语应用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双维透视
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基于能力培养的新英语教学模式浅析
提高大专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导入策略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局限性讨论
如何应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输入与输出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英文思维的培养
浅谈基础阶段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之“完成句子”的解题方法
把握学科特点,融入课堂教学艺术——浅谈外贸函电的教学
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探析
浅论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关于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基本问题研究综述(上)——国外主要国家的大学生学习指导概况
生态课程中的“三维”人
“斜坡球理论”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对提高军校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的路径分析
独立学院教育类毕业实习现状和方法探索
博客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初探
山东省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大学之道”与语文教学
让实践走进古诗教学
全球化背景的网络语言环境下二语习得策略研究——自主学习的视角
中日高校外语教育教学观对比研究
大学英语任务型词汇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在三本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同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策略差异分析
基于ESA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试论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与写作教学
1.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构成
2.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
3.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方略探讨
4.专科英语、本科英语及成人专科英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5.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法探析
6.本科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中央电大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
8.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9.浅谈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释意理论关照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3.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14.ESP应用于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6.试论本科英语专业教师加强修辞意识的必要性
17.应用性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9.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本科英语专业(中医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之探讨
21.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22.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北大英语精读》
23.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分析
24.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
25.护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7.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9.远程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问卷调查
30.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3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32.美剧在本科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35.《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3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
37.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8.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
39.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40.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学习成绩预测的研究与实现——以本科公共课程统考英语为例
41.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2.护理专业学生本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应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兼论过程教学法与成果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45.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实践——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
49.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50.如何实现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衔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
54.浅析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55.对本科英语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56.农林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57.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58.元认知策略在本科英语专业蒙授生英语学习中的训练研究
59.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60.应注重提高本科英语师范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从综合英语课堂实习凸现的问题入手
61.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
62.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63.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64.论本科英语专业显性课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6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
67.地(市)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之思考
6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69.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70.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的几点思考
7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2.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7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74.合作学习法在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75.建设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教学
76.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77.二外日语考研题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7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79.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0.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8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84.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8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认知倾向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86.应用技术型本科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87.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初探
90.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基于应用型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调查
91.本科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92.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93.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探究
94.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
95.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课改革思考
96.语料库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建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97.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本科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
98.浅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要求
99.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100.本科英语专业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生为例
103.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04.对本科英语专业二外语种选择的思考
105.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效果初探——一项基于偏误分析的实证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108.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109.民族预科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衔接初探
110.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111.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112.从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异同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堂策略
11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11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5.高职升本科英语考试词形转换题型的应对策略
116.“1+2+3+X”学生活动参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117.浅析“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应用原则
118.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119.网络指导毕业论文模式初探——以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120.提高中医药本科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多伦多大学暑期英语学习体会
121.从怀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22.刍议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改革
123.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125.本科英语专业学习自主性与策略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学生为例
126.研究性学习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27.浅析交际过程法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128.华东高校本科英语教学评估现状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04]5号)的精神,除了符合免考条件的学生外,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B级)的统考。学生只有通过统考,才能顺利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是,对于大多数英语基础差的成人在职学生而言,要通过英语网络统考目前仍然是非常困难,鉴于此,有必要调查远程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网络统考的现状,分析影响网络统考合格率的原因,为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可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内容与方式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为使所产生的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问卷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采取当场填写,及时回收的方法。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设计为“大学英语统考(机考)问卷调查”(以下简称为“问卷”)。问卷设计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性题目(自填题),共15个问题,涉及到七个方面,即学生年龄和英语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难度认知、自主学习英语的情况、面授出勤率、英语统考的准备与体验、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此问卷针对在克拉玛依电大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本科生进行的调查研究,涉及到开放教育的2009秋的学前教育和小教、2010春社区管理、2010秋的汉语言文学、护理、2011春的会计学,网络教育的2009秋采油工程、2010秋资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勘察、2011春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在2011年9月和12月考试结束后,两次共发放问卷145份,收回142份,除去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3.7%。被调查者中男生占52.5%,女生占47.5%。开放教育类别的学生占37.8%,网络教育类别的学生占62.2%。
(三)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将问卷通过考务办和任课教师发放给被调查的学生。
2.访谈
与部分学生面谈,听取他们在学习和统考备考的心得体会。与任课教师交谈,了解学生出勤和学习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学生的年龄和英语基础
问题1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英语基础而进行的调查。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基本上是在职人员,根据我们的问卷,年龄在20到25岁的占27.3%,26到30岁的占32.5%,31到35岁的占26%,36岁以上的占14.3%,由此可见,远程教育的本科学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入学成绩低,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尤其是掌握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单词不到2500个的占65%左右,而考试大纲要求是3000个。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没有一定的词汇,就难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统考的合格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统考充满了恐惧感。
2.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难度认知
问题2涉及到对英语学习的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的占44.8%,为以后工作的需要的占4.1%,为了应付考试和拿毕业证的占51.1%。由此可看出,半数以上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英语的考试以便获得文凭,因此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就不足为奇。配合访谈发现,个别学生宣称参加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来的。这种不良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效果和成绩。英语学习的难度认知就是对学习英语难易程度的自我感觉。问题3针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感觉和学不好的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有2.8%的学员认为学英语轻松,33.3%的感到教材很难,58.3%的觉得只是记忆困难。从学生的自我感觉,可以看出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很大,一方面是英语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学习英语用处不大,多为考试,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不好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不够努力(占50%),单词太多,课文太长(占32.4%)和不感兴趣或没有语言天分(占17.6%)。不够努力反映出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学习的主观意识不强。根据我们对未能通过统考学生的统考成绩的归因的访谈发现,28%的考生归于工作性,25%归于家务事,47%归于没有认真努力学习,这与50%的问卷结果大体接近。单词太多,课文太长,表明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少,影响了对课文的理解。不感兴趣或没有语言天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导致考试的不顺,产生挫折感而丧失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情况
根据问题4,学员在家每天(周六周七和节假日除外)自主学习英语的平均时间在两小时(含两小时)以上的占7%,一小时到两小时的占32.4%,半小时到一小时(不含一小时)的有38%,不到半小时的有22.6%。这些数据表明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差异很大,半数以上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问题5显示,学生自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强的占6.8%,一般的占44.8%,薄弱的占48.4%。这就说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依然薄弱,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待于改进,能力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受到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自主学习存在偏见和抵制,他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4.学生面授辅导的出勤率
问题6就在职学生在学校集中面授辅导的出勤率进行调查,有15.4%的学生从不来上课,37.8%的学生很少来上课,多次来上课的有18%,每次来上课的有28.8%。这说明了每次上课学生的出勤率不到50%。根据我们对任课老师的交流,学生每次来上课的出勤率还要低,不到45%,有时为零。出勤率低,原因很多,有工作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但更多的是个人原因,面授意识淡薄,加之,少数人自知基础差,来上课也是听不懂,选择了放弃来上课。
5.学生应对统考的备考情况
问题7调查学生对统考的题型、题量、时间、各题的分值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完全了解的学员占34.3%,了解一些的占51.4%,不了解的占14.3%。这表明了大部分学员对统考的考试形式等还没有全了解或了解不够,说明了我们(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教学支持服务)的工作做得不够,不细。
问题8调查学生统考考前复习的主要方式,结果显示,42%的学生自主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料(文字和视频),61%的自己看书,做模拟练习,17%的没有进行考前复习。这样一来,没有经过精心计划,周密的复习,任课教师的指点和答疑,去参加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6.学生对统考题型的体验
当问题9问及“统考中的六种题型,哪几部分最难”时,在前三项中,38%选写作,其次是阅读理解,占26.7%,然后是词汇与语法24.3%。由此可见,这三种题型是统考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尤其是写作。诚然,在我们的远程英语教学中,写作也是学生的一大弱项,缺乏面对面的亲自的详细的指导。在考试中,可看到60%以上的学生是没写几句话,甚至是一片空白。学生没选完型填空,是因为从2011年4月起,网考办采用了新题型,5个空,给5个词,并且难度系数较以前大大降低。
当问题10问到“对大学英语统考的心理感受”时,有14.1%的学生选填“太难”,52.1%选“难”。33.8%选“一般”,让我们大为吃惊的是没有一人选“容易”。从心理感受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基础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出统考题难度系数高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预期值。这也是大部分在职学生难以通过统考的写照。
(二)教师教学情况
1.对教师教学的调查
问题11的第一问希望老师怎么讲授英语,才能接受。41.4%的学生选择“注重语法”,34.3%选“注重阅读”。由此看来,成人学生学习英语仍然侧重于语法的讲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当本题第二小问,“你认为现在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书本教学还是应试教学”,回答前者占7.1%,后者17.1%,二者兼顾达75.8%。这说明目前面临大学英语的网络统考,学生还是希望我们英语教师在把握课本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应把有关统考方面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也就是“立足于课本,面向统考”,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书本的同时,能够顺利通过统考是在职学生所关心的一件大事。
问题12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学生回答的要点有: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关心所有同学;因人施教,对内容讲解得再详细一些;突出考试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及时解答疑问。从学生的要求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的说来做得不错,但是还不尽他们人意。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服务学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使教学和统考达到完美的统一。
2.面授教学课时量
问题13调查的是学生认为每学期英语教学课时量的合适度。结果显示,70%的开放教育的学生认为每学期至少为36课时;网络教育的学生认为至少18个课时合适,这说明了学校安排的面授辅导课时数不够。以我校为例,开放教育每学期实际面授15课时,网络教育为9课时。教师要把中央电大的《开放英语》3和4教材,网络教育的《大学英语》的全部内容透彻地讲解给学生,是不可能的,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只能在有限的面授课时内加大教学章节的跨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简单串讲,其余的内容只能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根据我们的访谈,无论是开放的还是网络的学生都认为在统考考前,学校非常有必要额外增加10到12课时,用于模拟题的讲解和问题的解答。适量的面授课时,对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考试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情况
问题14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调查学生认为班主任在统考中的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通知统考情况;督促复习及考试注意事项;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和学校三方之间的联系。问题15也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目的了解学生对学校的意见、要求或建议,主要有三点:上课尽量安排在周末;继续加强推广学习经验;及时更新统考信息,对网考进行组织培训,考前多增加辅导课时。
四、调研结论
依据调查情况和调研结果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14-01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已经影响到民众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处在教育改革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融合 “互联网+”创新思维模式,也找到了一个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契机,“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时下教育产业里面,比较受欢迎的发展路径及创新着陆点。
一、“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它已经影响到了所有的行业,细数近几年的成功企业,它们要么是立足互联网及云技术,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极致。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到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各种教育网站、APP不断推出,但往往同市场预计大相径庭。
业内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将作为现代教育的一次升级、一次进步,“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教育更加多元化,更加立体化。在笔者看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但传统教育和创新思维需要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这才是 “互联网+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传统英语教育发展瓶颈
1、过于注重应试教育
目前的高校中,无论是学生选拔,还是博士或硕士录取,都将英语成绩作为仅次于专业课成绩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因为这个导向的影响,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将英语的应试能力作为自己英语学校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词汇量的积累,而不是活学活用,对于那些很难量化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却不关注。就算是学生自己想要去学习,也缺少合适的平台和机会。
2、缺少实践应用的机会
总的来看,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中,对于英语能力的实践应用,无论时教学规划还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发展,很多学生对自身发展规划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不足的等问题。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来锻炼和实践,让他们很难去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3、学生课余时间缺少明确的规划和指导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技能的一种体现。但从目前高校对于英语学习的课时安排来看,往往是不足的,这样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缺少明确的规划和指导,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渠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相关问题和困惑也没有好的于教师沟通的平台和途径。
三、“互联网+英语教育”应用路径
1、校园英语教育辅助平台
平台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英语专业学生, 而且覆盖所有在校学生、研究生及教师,校园内部英语教育辅助平台就算利用网络开展教学辅助活动的内部,搭建学生及教师沟通活动的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平台,同时也可实现学习资料共享、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等功能系统等。同时, 发掘对内网络教学系统的时效性、动态性、开放性, 突破传统的E-mail 沟通机制, 开发新型的网络沟通渠道, 时效、动态地对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回答。
2、手机应用软件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初次跨越5亿人,移动应用(App)规模已累计跨越400万个,其中也不乏教育相关类的软件,虽然质量和实际使用率参差不齐,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App)必将成为一个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相对应其他途径,智能手机中的学习应用软件,有着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灵活、便捷,随时随地的自助学习。
3、公益性英语学习平台
相对于前两者,公益性平台更具有交流和互动性,可广泛的满足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广泛涉猎,在获取专业知识、相关资料和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相关资讯、与任意地方的小伙伴交流互动。消除高校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封闭性,创造实践及应用的机会,学习新的方法,获取学有所成者的心得。此外,平台也同样可以有相互鼓励、支持,获得自信的功能。
4、专业性英语学习平台
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各高校英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国家对于专业英语学习,并没有明确的教材要求,而且高校的相关教师资源也是稀缺的。这一类按照学科细分的英语学习平台,将会很好的弥补高校教学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类平台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习本专业英语,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同科技的突破密不可分。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基于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会更加多元化,更具时效性。而如何将这些全新的英语学习和教育模式于传统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路径,则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安向东等.谈互联网与高等教育[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6)
[2] 倪政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关键词: 教师培训 中小学英语师资网络培训体系 构建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飞速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素质问题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的培训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在职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可行性
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主要是下面三种模式:一是由专门的培训机构,如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培训;二是由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进行的脱产或函授形式的学历教育;三是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培训活动[1]。这种传统的教师培训手段和封闭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和未来教育的要求,特别是现有的一次性的教师培训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层次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教研能力。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外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可以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素质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所以要适应并做好我省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关键。在这种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寻找和探索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
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是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和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一项宏伟事业。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是大规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较快进展。各个地市已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网、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网已初具雏型。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即“人网”、“天网”、“地网”之间的有效整合与沟通,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和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培训的优点
网络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个别化的特征、交互性的功能和共享性的特点[2],不仅对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强势冲击,而且对传统的教师培训变革与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具有如下优势。
1.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利用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实时视频传播面广和联络及时、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加快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的更新,拓展教师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渠道,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网络培训借助系统优势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同等投资状态下,使参训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增强教师培训的高效性。
2.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师培训,由于受到场地、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不得不按照一个相对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程序,被动地接受培训。采用网络开放式的培训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培训的时空界限,参加培训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接受培训,而且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机动、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充分发挥学员继续教育的自主性,培养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个别化学习、交互协同性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
网络为每位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高质量职业培训的机会。同时网络为教师的交流协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的课程和研究班、后续的讨论和辅导,以及与专家和同伴的讨论与合作。更重要的是网络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学到所需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技能并且对网络学习有切身体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4.网络的丰富性有助于推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网络的丰富性可以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亲身参加网络学习,有切身体会,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对教学改革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
三、中小学英语师资网络培训体系的构建
国际上师资培训已走上了网络科技时代,网络培训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渗透必然会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要求教师具备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因此,构建网络化师资培训体系是我国新课程师资培训高质高效开展的保证。
1.对教师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培训,认识到网络培训的重要性。
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明确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明确教育教学网络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要通过培训使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加强网络学习和网络研讨,并能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中。
2.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可以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新课程师资培训要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为重点,让广大教师进行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为他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3]。通过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条件,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英语语言意识、文化意识培训,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培训;简单的基础性的儿童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知识培训;中小学英语教法艺术的培训。争取在短时间内培训出合格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教育创新能力、持续的自主发展能力,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又了解英语内含的文化,既掌握英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英语的策略,又广泛学习与英语有关的教育、心理、社会语言等学科理论,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思维方式的教育家型中小学英语教师。
3.倡导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大胆使用信息技术,采用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模式。因此,师资培训要配合新课程的推进,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与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期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辅助”作用,进而全面提高云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以及教育理论素养、英语语言和文化素养、汉语语言和文化素养。同时,培训者要深入基层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师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结语
网络的资源丰富性、个别化的特征、交互性的功能和共享性的特点,使网络教育成为21世纪成人教育的新阵地,更是教师培训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培训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有利的平台,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促进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的革新,构建高效的中小学英语师资网络培训体系,推进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从而使教师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从国家化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杨成钱.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的革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7).
关键词:意象图式;泛读课程;图式层级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凯宇(1975-),女,甘肃兰州人,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农业大学英语泛读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231-02
泛读课程在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体现出授课教师对英语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方方面面的了解和熟识程度,更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得当的教学方法会引导成功的教学模式,并带来更为优异的教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了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纵观英语泛读课程的过往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学时安排、阅读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在微观的方法技能层面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罗颖[1],陈晓[2],魏立、徐铭应[3],郑双涛[4],李志荣、孔惠洁[5],王守仁[6],陈许[7]等。但是,对于泛读课程在宏观层面的方法论探讨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鉴于此,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以甘肃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和考试、考核成绩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了意象图式理论对英语专业的泛读课教学所起到的宏观指导作用,构建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图式性分级教学模式,以期在宏观的方法论层面为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引导探路,同时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和专业知识积累。
一、意象图式理论简介
“图式”(Scheme,Schema)是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把有关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能够较为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古希腊的哲学家以及康德、巴特莱特、皮亚杰、菲尔墨等学者都对其做出了论述。当代认知语言学接受并发展了图式理论,形成了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意象图式理论。[8]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与客观外界以及人类自身教学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客观外界的认识,经过范畴化的认知过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以抽象的图式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图式就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较为长期地存储于人类的记忆之中。在认知语言学领域,Lakoff & Johnson[9]、Lakoff[10]、Talmy[11] [12]、Croft & Cruse[13]以及Langacker[14-16]等都曾详细论述过图式的概念,认为图式不仅限于某一具体的体验或活动,更具有概括性、抽象性、规则性和结构性,与特定环境无关,同时还具有无意识性。
Lakoff & Johnson[9]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并将其应用到隐喻分析之中,初步形成了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意象图式理论。他们又基于体验哲学再次详细论述了“意象图式”,认为其是在人们日常的感知互动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动态样式,有基本和复杂之分。基本意象图式可相互结合构成更为复杂的意象图式,经过反复不断的循环,人们就能基于基本概念不断形成复杂概念,通过日积月累和文化的沉淀,逐步形成复杂的概念系统。
二、意象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1.图式层级教学模式的假设和内容
依照意象图式理论,本文拟构的图式层级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基本假设:
首先,人们通过经验和信息加工形成的常规性的认知结构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人类的长时记忆之中的;其次,图式有基本和复杂之分,在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具有程度差异,基本图式可相互结合构成更为复杂的图式;第三,图式具有无意识性和习得性,人们将习得的知识存储为图式性知识并依据图式习得新的知识。
基于以上基本假设,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具体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将阅读素材中展示的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与自身知识结构中已经存在的图式知识联系起来。这些图式知识可以是人们直接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感知体验,也可以是间接的学习积累所形成的。通过将当前阅读任务与已有图式知识的联系,学生会依照已有图式,或以已有图式为认知参照和背景信息来理解阅读素材中出现的当前阅读任务。据此,已有的图式结构在此次阅读任务过程中会发生补充和扩展。同时,补充和扩展之后的图式知识又会成为下次阅读任务中的背景知识结构。经过反复不断的循环,学生就能基于基本图式知识的不断发展形成复杂图式知识,从而实现对阅读任务由易到难的认识、阅读能力由低到高的发展,并逐步建立起由基本到复杂的概念知识体系。
2.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在泛读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英语专业的泛读课程一般分四个学期完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认知缺乏是影响阅读和作出准确判断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着力在这一环节进行改进,以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课题教学,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首先,将《英语泛读教程》四册书中的72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每个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分为:科普知识(19篇)、社会生活(17篇)、教育心理(10篇)、文化历史(9篇)、文学艺术(7篇)、法律政治(6篇)以及宗教哲学(4篇)7个总的话题。依据图式层级教学模式,人们对这7个不同话题的认识就构成了7类最具概括性的基本图式。在具体教学中,分话题进行集中教学。
其次,将四册书中的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章按照语言知识点、信息包含量等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并在第一次出现时按照知识的渐进过程传递给学生,这一做法也正符合指导本课题的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基于同一主题的阅读文章属于同一个认知图式框架的理论指导思想,按渐进的过程传递是基于认知图式具有基本和复杂之分,图式之间有精细度/抽象程度的差异,可分为上位图式和下位图式。
第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遵循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和图式习得规律,先教基本层次的阅读素材,并采用反复呈现同一基本图式范畴的阅读素材方法,以达到对基本图式的理解和习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素材的难度,进而扩展和丰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应的图式知识,达到对原有基本图示知识的发展。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基本图式知识,使其作为理解难度较高的同一主题阅读素材的背景知识,为当前任务的完成提供图式知识参照。
3.教学结果的考评和反馈
依据以上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和具体教学实施策略,详细记录了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1级6个班的泛读课程教学活动,并对比分析了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与传承的阅读技巧主导下的教学模式。现将本课题项目组设计的新理念——图式层级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就学生对知识结构框架下的阅读材料而言:通过三个年级的图式分级教学以及有效的评价设计,发现学生对人文类的阅读材料,诸如社会学、哲学、法律、艺术以及教育学等,在考试中分数提高明显,平均成绩在前测的基础上提高将近10%。而对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由于学院98%的学生是文科背景,再加上对自然科学书籍的阅读又很欠缺,因而造成在此块的测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经过分层训练后,还是有缓慢的提高,平均成绩在前测的基础上提高了3%。
其次,就学生的学习动态监控而言: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要求每周做一次读书报告,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阅读平均速度比前测的速度快将近2分钟,准确程度也相对应提高,对阅读技巧的熟练程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体裁和内容,将英语阅读技巧进行融合处理,使学生逐渐了解和理解阅读技巧的辅助作用。
第三,就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而言:三个年级共性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阅读来扩大英语词汇量的优势,对泛读词汇学习的有效性还不够,因而在测试中对词汇题的把握非常不理想,近三年平均成绩只提高0.5。
三、结语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构建了阅读课程的教学指导模式——图式层级教学模式。以甘肃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和考试、考核成绩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了图式层级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的泛读课教学所起到的宏观指导作用,从学生对知识结构框架下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学习动态监控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证明,图式层级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参考文献:
[1]罗颖.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海外英语,2012,(6).
[2]陈晓阳.英语专业泛读课堂环境下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研究[J].海外英语,2010,(10).
[3]魏立,徐铭应.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4]郑双涛.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改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5,(12).
[5]李志荣,孔惠洁.英语专业泛读网络教育尝试[J].外语电化教育,2003,(1).
[6]王守仁.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1).
[7]陈许.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思考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0,(6).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出版社,2007.
[9]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1]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12]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I)[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13]Croft,W.& D.Alan.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UP,2004.
[14]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