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1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档案管理基本理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权变管理理论 档案管理 应用
一、权变管理理论简介
权变管理理论的形成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一些管理学家共同提出。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由内部子系统相互之间尝试互动联系的关系组成,它必须涉及这些关系组成与所能影响管理效果的环境因素。权变管理理论强调在管理中要依据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变化和适应的情况和实施管理工作所处的不同现实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则认为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在于不管是何种工作条件都需要将管理理论与工作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实际上,权变管理理论也是一套十分有效的管理理念,权变管理理论在针对档案管理理论主要体现两方面内容,即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分析两个过程。而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文件档案管理分为“八个要素”和“两个方面”,这是一个直接的信息交流与外面的和开放的系统关系。“八个要素”本质上是一个内容文件的管理,“两个方面”即指企业在对“单位管理”和“信息内容”两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实际也是一种具有实体管理效果的手段。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二元化”的现象,即基本的文件管理方法,与实体管理和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不同理论性质的两种基本方式:前者由历史上的第一次,后者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应用用逻辑的方法。
另外,针对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其管理内容则主要是为了讨论档案管理性质和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方法是一种具有历史主义色彩的过程,自始至终都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说,档案的形成是对社会组织和企业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它以保存文件的形式形成记录并保存历史本色。因此,本文所讲的档案管理所要求的记录文本应该具有格式多样性和需求多样化,一切都应该以逻辑主义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历史主义。
二、权变管理理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实践应用
1.权变管理理论的合理应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应分类保存于不同的档案科室,而我们在需要提取需要的档案资料时就必然会将以往的存档资料进行重组和检索,如果其中的某些文件资料丢失或者是损坏,再无法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实际上,就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体制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需求程度,长期不做改善将于这些档案资料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极为不利。只有对档案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各种文件档案进行专项的应急处理,才能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根据应急管理系统的概念,档案室作为职能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中独立出来,配置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更为系统的管理工作,以便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2.权变管理理论在外部环境中的动态应用。
档案管理呈现电子化、信息网络化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式。国家档案馆早年就了一系列有关档案管理信息的实施方案,特别指出了在对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适应国家对于大中企业所提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首先,应该将信息网络化建设逐层深入到国家建设信息网络的大布局内,以档案管理网络化作为基础,以档案信息化作为建设核心,以此拓展信息化档案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成为了首要目标,最终从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电子化两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们应该知道,实现以上目标必然需要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广泛应用权变管理理论来拓宽工作思路,并即时相应外部因素,然后融合权变理论到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以满足对档案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行当中的实际需求。
(二)实践意义
1.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灵活多变的应用及操作平台。
文档资料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它可以记载每一项人为活动或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和处理结果,并且人为地可从不同角度主观或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历史过程及经验总结。同时,不同环境下,每一项管理工作中合理使用文件的宝贵财富。信息资源的有效、系统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领导科学决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建设。一般来说,一个档案室的档案文件应用主要管理人员记录、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根据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档案管理是一种直接的信息交流与外部系统的关系,不断和该系统的外部环境形成交流联系。
2.解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采用权变管理思想。
如何改善管理技术水平和管理环境是关键点,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略,近些年来由于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依此档案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管理的方法和执行措施两个方面。本文就这两方面内容在此不作累述。
在对文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文件分散性较大,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各级别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自身的实际能力都有所不同,可谓良莠不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不完善。如申请材料分散于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无法实现统一归纳,借阅制度不健全导致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监督秩序,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再有档案管理所囊括的资料载体鱼龙混杂,相关的业务部门限于职权范围无法统一管理也是一方面问题。
3.优秀文化的培育需要实现档案管理。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也是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表现。文化是由企业几代人在不同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文化在档案管理中应该有真实的历史记录,对于企业精神文化的传承和积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继承这种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真实和完整的档案记录,才能够代代相传和积累沉淀,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在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不断扩大档案的种类和外延,为培育企业优秀文化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结束语
权变管理理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诸多贡献。首先,可认真总结和继承的遗产管理理论,对他们的思想统一管理理论的新途径;其次提出的“万能”的挑战,强调动态管理,即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第三,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第四,加强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的有效性,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的桥梁。而我们也应该正视权变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第一,只有两维模型来描述多而复杂的管理实践,解决管理问题,尤其是被忽视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人的动态变量的权变理论的基础,从而制约和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第二,在反对和一般情况,具体的和一般的反对。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定共同。它是滑入实证立场必然;第三排除分析与科学方法论的概念,缺乏统一的概念,缺乏有机联系,以便和管理科学的实践和缺乏相应的标准理论。在实际应用权变理论中,应该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健群;试探“权变管理理论”在师专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1998,(11).
[3]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十世纪,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的形成到最终的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的属性和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和客观描述,是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指导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基本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二是根据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文件的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三是文件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其特殊的价值形态,与文件的服务对象、保管场地和文件管理形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
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产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成熟。当达国家的档案学者十分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档案人员在进行现行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重要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完整的解释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体现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变化;三是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前段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在于: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是可靠,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完整,可以满足电子文件安全利用的需要。
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对档案归档工作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在磁盘上进行编写和修改的,保存之后便可实现共享,消除了传统纸质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明显界限。由于电子文件的全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归档工作也必须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进行操作,归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本身,还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乃至于整个的操作系统。
2.2 对档案分类的影响
电子文件中的文件信息和文件载体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对档案的分类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实体分类,实体分类中的单线排列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概念式分类整理需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电子文件在形式、特征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排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3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在于文件的自身价值和文件的可读性,原有的价值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鉴定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分析范围也扩大到了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数据也必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因此确定电子文件的固定保管期限是十分困难的,且我国在电子文件价值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电子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也无定论。
2.4 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为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逐渐取代纸质文件,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档案学理论和研究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管理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迅速发展为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的工作领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正确操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理、存储等工作环节。档案工作者要通过技术处理,将归档后的电子文件修改成为“只读”文件,以此作为电子文件档案的识别和保护手段,维持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可靠。
3.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作为载体,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容易磨损,因此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但是电子文件的储存介质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或直接受到灰尘、水份的侵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将其载体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当中,并进行定期复制,以防发生信息损毁。
3.3 实行档案管理立体化发展战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直线状态,即将档案的全部信息展示在一个平面上。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平面结构基础上,又新增了档案信息载体的内容,形成了三维式管理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发展战略更适合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下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要求。
3.4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变化趋势,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及优秀做法。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数据库;档案信息化
档案数据库是以档案的本体管理为基础,兼顾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将包括档案实体信息、管理信息、应用环境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按照特定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数据集合。在长期实践中,数据库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证明它是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共享的最佳方法,在稻萑哂喽取⒐芾硇率、数据完整性控制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事实上,档案数据库是各类档案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组件,是档案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建设结构合理、格式规范、便于共享的档案数据库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数据库理论是不能胜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本质上就是管理所用的工具和平台,其数据结构、类型、内容范围等关键要素都必须依靠档案基本管理理论提供的营养来进行保障,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务支撑。
一、档案分类理论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从管理学上讲,任何管理活动,抛开其最终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或者基本要求都是要使被管理对象有序化,档案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使档案有序化,包括档案实体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有序化。将数量庞大、内容形式复杂多样的档案有序化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分类,即“对档案总体进行分割、划分,将其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部分或门类、种类、类别,然后对这些不同的部分、门类、类别等实施分别管理。” “这实质上也是人类社会所有管理活动乃至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正因为如此,“说得笼统一点,档案管理理论上的所有能称得上‘重大’的分歧和争论,大都围绕着分类方法展开。”
由是,笔者将档案分类作为影响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理论,该理论直接影响着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方向。在档案理论界中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得到普遍认可。逻辑主义的分类思路是根据档案的一般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和依据,根据严格的形式逻辑进行划分的分类思想,比如按照保管期限、密级等进行划分。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是按照事物的现实存在状态与界线对事物进行区分的,强调根据事物的现状进行把握,尽可能接近事物的真实状态,是一种客观主义的分类思路。历史主义方法在档案实体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全宗原则,在分类时首先按照档案所属的全宗进行归类。逻辑主义分类思想有助于从某一具体特征进行划分,便于对档案进行多角度的灵活定位;历史主义则强调了档案来源属性这个根本特征,有助于完整理解档案内容,这也是档案数据库区别于其他文献数据库的关键要素。事实上,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两种分类思想都是需要的,彼此是不可取代的。
一般来说,对档案的实体管理基本采用了历史主义的分类方法,大体都按全宗进行排架整理;而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则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法,一般以逻辑主义分类方法为主。在档案数据库建设中,一般是在来源单位层次上建立实体数据库,实际上是将一个全宗(一般是档案室层次)或全宗群(一般是档案馆层次)作为建库范围,同时利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对内容实施逻辑管理,使档案管理理论中的“二元主义”得以在数据库建设中融合。
二、全宗原则及其理论发展对档案数据库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档案管理基本理论认为档案的实体管理必须维护和尊重档案的本质特性,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方法,遵守全宗原则,这一思路对于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全宗原则是档案实体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人们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以全宗为基本单位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实体单位的历史记录,保证了档案数据具有一个坚实可靠的立足点,这是单纯地依靠逻辑分类方法所达不到的。
其次,采用全宗原则指导建设档案数据库,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因为全宗作为一个独立组织或个人形成档案的全部,是一个不可分散、不可打乱混淆的有机整体,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持档案的本质特性――原始记录性,这也是档案信息在管理组织上独树一帜、不同于图书、资料、情报等文献的根本原因。
第三,依据全宗理论进行档案数据库建设,有利于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档案数据库建设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者、管理者、拥有者、维护者是统一的,数据库建设各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助于保证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动力、资金以及作用的发挥。
1、全宗内部档案的差异化管理需求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档案数据库。
虽然全宗原则强调一个来源单位的档案应当集中保管,但也没有忽视对同一来源档案之间的差异化管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同一全宗内档案的种类、载体类型及其管理要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专门化,这使得对全宗的集中统一保管难以实施。在档案实体管理范畴,同一全宗内就有可能出现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多种载体,其中相当一部分特殊载体的档案在保管利用上都有特殊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将其组织为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提供专门的库房和设备,虽然可以在编号系统中设置它们与全宗的关系,但在实体管理层面上已经不具有严格的不可分散性。在档案信息管理范畴,由于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差异,同一全宗内不同类别的档案也多采取分别管理的措施,比较典型的像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由于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管理要求,采取由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单独保管的管理方式。
与此相对应,基于全宗的档案数据库在建设时都会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建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照片、录音、录像等专门载体档案,通过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会计档案数据库对这些业务性较强的档案实施专门化管理。
【关键词】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
档案,作为个人经历的信息载体,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学是个人档案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之一,高校学生档案记载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表现、能力等信息,是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日常表现、思想动态等情况的最重要资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大学生毕业之后用人单位审核的重要参考和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对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基本上处在传统、原始、手工操作且以纸质档案为主的管理模式中。 电子档案归档及档案数字化在一些高校还是空白,在有些高校也只是刚刚起步。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电子化进程缓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骤增,给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高校学生档案具有归档内容多、量大、存放周期短、流动快的特点。目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原有落后的手工纸质操作管理模式, 难以适应现代化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需要,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简单地增加工作人员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工具管理学生档案,才能使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二)专业人员匮乏,档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有待提高。面对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档案队伍中还需要一批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达到上述要求的还为数不多,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兼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接受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的培训较少,他们一般缺乏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全面的档案管理知识,进而难以实现学生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档案管理只是满足于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只停留在你查我调的单一阶段。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耗时长、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极高,不适应学生档案管理便捷的要求。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这就要求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但目前电子化的进程只是在一些重点高校启动使用,大部分高校电子化进程进展还很缓慢。
二、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在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一一的对其进行解决,以满足学生档案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要。
(一)从思想根源着手,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者的认识。人的认识的提高,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先进理念对传统理念的代替。要提高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增强技术能力,改变与学生档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管理不相适应的传统工作手段与方法,要提高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尤其是档案部门领导)在新形势下对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尽量对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足够的资金投入。实现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学生档案工作在当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服务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采用现代技术设备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务必使档案管理人员对学生档案管理产生科学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普及,从理论上提高个人水平,理论升华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互联技术。仅仅依靠传统档案管理技术实现信息时代下的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在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中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尽快使计算机文化成为每个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计算机人才的引进。还要逐步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交互性。真正实现学生档案的共享。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使学生工作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再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档案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档案的收集、存储、检索、传输、变得更加快捷、完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数据库建设,加快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化步伐。完善学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加强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形成全宗目录数据库,进而建立学生档案专门目录的数据库;学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必须要建设全文信息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对学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整合,同时应根据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特色与实际情况,使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其服务能力。另外,所有的数据库应用都是从应用程序内部产生的。相应地,几乎所有的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都是通过应用程序间接发生的。因此,必须完善学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有完善的数据依据。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对高校学生档案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把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发展作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成为高校各学生管理行政部门收集、存储、检索、、传输档案信息最全、最好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龙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9(Z1)
1 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
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城建档案馆(室)建设问题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城建档案管理者都必须作出理性与科学的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城建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用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2 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障
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另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城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城建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原则。
3 有效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1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务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只有做好基础建设,才能稳步、健康、高效地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3.2 经费投入是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保障。经费不足是影响城建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对现代化城建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事实证明,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城市建设信息服务中心的城建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城建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事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影响着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各个高校实施人才强校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研究高校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教师信息的记录和保存。人事档案是学校人才基本信息的载体,记录和保存教职员工的年龄、学历学位、专业、职称、身体健康等情况,还反映了工资、奖惩情况、科研成果、职务变动情况,这些信息为教职员工职称评聘和行政职务的任命提供了基本信息,学校的人事部门、组织部门、教务科研部门都需要查阅人事档案,了解和掌握全体教职工的情况,为学校在人才政策制定和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提供重要依据。(2)教职工身份和素质的证明。高校招聘教师,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人才,当人员尚未到岗,无法确定专业素养时,可以通过档案来进行分析和评估,因为一个人才是否具备所需的专业素养,是否有很强的事业心,仅仅通过面试和考试是很难完全确定的,但是我们就可以从他的人事档案中的考核情况、奖惩情况、任职情况、科研成果记录,甚至从他填写相关材料的字迹认真程度,就可以看的出他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程度,所以说人事档案资料在高校人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任职等方面发现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人事信息的核实和纠正。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在开展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时,有些人对自己的有些信息记忆不准确,再加上档案的保密性,使得不少高校出现了年龄、职称、学历、工龄、科研成果等信息和实际不相符,甚至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信息,这些虚假的信息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工作,对相关信息进行核查、比较、鉴别等,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高校人事档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档案管理不规范,归档材料不及时不完整。随着近几年来办公自动化在各个单位公司使用,生成大量的档案材料是使用A4纸张,按照现行档案整理规范,现在的干部档案资料统一用A4纸张,如果不经过处理,将纸张大小不同的档案资料装订到一起,给整理和立卷的工作的人员带来不便,增加工作量。人事部门事务繁杂,有些高校的没有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员,有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频繁变动,导致多年收集的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所以我们应加大人事档案人力物力投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2)档案管理方法待提高,信息资源难整合。目前,传统的手工操作依然是很多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大量的人事档案还停留在纸质档案,没有进行人事档案的全文扫描和录入,没有建立本单位的人事信息数据库,查询信息时还停留在人工翻阅原始档案,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容易的查阅档案中出现差错,也容易在翻阅过程损伤原始档案,档案信息资源难以整合,重复查阅工作太多,影响工作效率。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在开展数字化校园,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迫在眉睫。高校可以整合各个部门调整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可集成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其他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事信息的收、管、用。(3)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落后,科学化管理程度较差。
论文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性任务。
随着信息化浪潮涌现,信息化从理论方式技术手段,都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赋予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全新的内涵。我们要正视这种发展与变化,准确地反握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趋势、新要求,以档案资源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近年来,虽然档案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在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步伐。
1 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从总体上提高现代化水平,必须摸清国际国内的动态,了解过去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档案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提供现代化所需的档案材料。面传统的管理方法则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春有采用现代化手段,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查阅到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及时提供利用。所以,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适应我国实现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然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利用者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档案部门能及时地无遗漏地向其提供所需要的档案材料,并迅速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利用的地方。手工管理的落后状态,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2 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运态的、发展的概念范畴,在不同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核心内容。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和工作体系正逐渐形成和发展。
2.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它是指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传递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实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它涉及广泛运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印刷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比如: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检索、编目、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各种统计工作,并把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的缩微技术、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2.2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档案事业的建设和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遵循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可以做到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标准化,使档案管理与组织工作更趋于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是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指导档案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要不断地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2.3 档案干部知识化
由于设备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应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管理,在档案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2.4 档案资源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和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和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开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作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档案资源信息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2.5 档案保护现代化
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这此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载体有磁性的、光学性的和磁光性的,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分配制度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它不仅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2.6 档案管理标准化
档案管理标准化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档案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了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了档案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的管理中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和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来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3 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将使档案信息的处理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档案馆将从保管史料的基地,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
缩微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给档案的保管带来极大的方便,档案的体积大为缩小,以计算机输出缩微胶卷(片)的形式提供档案材料,能确保档案原件不受损坏,使之"延年益寿",留传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