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12: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在循证护理应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既要具备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临床推广循证实践,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非常必要,本课题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分析,从认知、态度、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素质的基本架构,可以为护理人员循证能力的培养和循证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一是要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基本技能、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二是结合循证护理的理论要求,提出加强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对策和办法;三是为将来进一步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循证护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四是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循证实践素质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3个要素。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识了解甚少;二是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愿望,但付诸行动的比较少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循证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循证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循证护理认知水平;二是要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传统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强化中医理论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促进中医辩证施护理论与循证护理理论的融合和发展,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使中西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三是要注重临床培训,强化经常性培养,不断提高在职护士的循证素质。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三大部分。
关键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科研知识及护理管理为最终目的[1],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关注的热点。沈宁等[2]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是临床护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能力。李小妹等[3]根据我国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人员培养目标,提出了应通过增加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和教学职能的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因此,我国护理人员的培养应以能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人才,形成新时期下中医护理转型的开拓型力量。徐燕等[1]提出,护理人员教育为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李英等[4]提出,护理人员教育应成为医院及周边服务社区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军。
二、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贵州省中医护理事业的先决条件,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经验的创新型人才,才是贵州省中医护理事业发展壮大的关键[5]。当前由于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理念起步较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
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内涵模糊,贵州省还未完全形成独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因此很难清楚的划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未能清晰明确的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中突显中医医护的特点,大多数的中医护理人才不能讲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工作诸多方面不能展现处中医护理区别于西医的特色与长处。
(二)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贵州省的护理教育起步较其他发达地区晚一些,因此贵州省在护理教育领域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护士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都直接借鉴或模仿西医护理教育体系。经调查发现,贵州省的护理教育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偏向于西化,且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现象,致使中医护理本科教育体系西化倾向严重。
(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突出
目前,贵州省现行的中医护理规范教学中没有能突出中医护理的专业特色,而只是简单的将中医培养体系简单的压缩成为中医护理的标准,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过于简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没有一套完整的阐述中医护理知识的专业体系。此外,课程设置较为重复,未能将中西医护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这不仅加重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导致了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组织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中医护理专业的专业特色。
三、贵州省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一)应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为发展趋势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职业特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中医护理为特色,保证知识层次规格,培养基础知识宽、专业能力强、人文素养深、职业水平高的多元复合型人才,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按照人才规格满足社会的需要,组织满足学生就业的教学培训,使实用性与适应性并重,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型[6]。
(二)应以中医传承与护理技能培育为发展趋势
贵州省应在临床护理培养中围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结合当代先进西医诊疗护理技术,以“学习、思考、塑身、实践”为重点,将我国的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及中医护理理论通过深入的实践活动得到系统、全面的整理,开发出具有以贵州省为代表性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培养,开拓实践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验证中医护理的专业独特性,传承中医护理的特色,以讲带干,在丰富学生中医护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主观兴趣意识,从而推动贵州省中医传承和护理技能培育的步伐。
(三)应以教学内容与执业能力融合为发展趋势
专业基础和理论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尊崇“强化知识、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满足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对中医护理人员实践能力的考核将成为下一步贵州省中医护理医师考核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强化教师对学员的培训引领作用,在日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加入实践目标的考核机制,通过实践锻炼,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的操作流程,使实践能力培养常态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穿插、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并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探索实施“双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 徐燕,张广秀.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培训目标及实施.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0):15-16.
[2] 沈宁,顾询.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83-686.
[3] 李小妹,顾炜.优化本科护理课程结构的策略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18-121.
[4] 李英,万宏伟.改革护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7-238.
[5] 范宇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满意度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0;24(5):1151一1153.
关键词:情志护理的特点 重要性 要点
中医情志护理理念在整体护理中的临床运用,对护理工作职能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用传统的知识,现代的思维,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理念。
1情志护理的特点
1.1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相互协调作用,又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势必相互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情志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2.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病情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施以护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种情志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体性格的差异、以及情志与内脏的不同联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依照中医的辨证观,须通过观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去掌握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2情志护理对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护理,而情志护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加强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以求得最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志护理的要点
3.1把握整体观念,全面护理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躯体因素,又要重视精神和社会因素。情志护理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同时,护士也不能忽略医院环境改变这一因素,而治疗环境的情绪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进展和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2加强辨证施护,有的放矢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3.3灵活应用情志护理的方法祖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语言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予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关键词:外科;门诊;慢性伤口;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满意度
外科门诊中存在有创伤口的患者人数相对较多,且伤口的种类表现较为多样化,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往往较长,这不仅仅会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程度加重,同样会使其生活、学习、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1-2]。本文分析外科门诊慢性伤口患者接受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外科门诊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存在慢性伤口的患者5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1.6±5.8)岁;伤口出现时间1~13d,平均时间(5.2±0.6)d;观察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1.5±5.9)岁;伤口出现时间1~12d,平均时间(5.4±0.5)d。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门诊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创面腐肉没有脱落,且创面位置在肢体部位的患者,在卧床休息的时候,需要将患肢适当地抬高30°左右,对肢体的血液回流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面的腐肉量相对较多,并且难以进行清创处理的患者,可以外敷具有提脓祛腐功效的药物,从而达到生肌、解毒、祛腐、止痛的目的。渗出量相对较多的患者可以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收敛功效的中药煎液对患处进行湿敷,以黄连、马齿苋、土槿皮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疮周皮肤要时刻保持清洁干燥状态,敷料渗出量相对较多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更换。(2)创面新肌不生者,可以采用黄油纱进行外敷,其主要方剂组成包括黄芩、黄连、地榆等三种药物,能够达到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的治疗效果。新生肉芽及上皮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的患者,可以采用具有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作用的中药煎剂进行湿敷,以黄芪水煎液在临床上最为常用。新肌不生或难生的患者可以对创面实施艾灸,1次/d。如疮面没有任何渗出,肉芽组织的生长状态良好,换药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地延长,换药过程中的操作动作需要保证轻柔,避免对创面用力进行擦拭,防止对新生的组织造成损伤。(3)伤口周围痒痛者要首先进行积极的宣教,伤口周围保持整洁、干燥状态,避免对其进行摩擦;嘱咐患者戒烟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质衣服,注意保暖,不穿着化纤毛织品;局部皮肤不能用热水清洗,避免对皮肤进行抓、擦拭;出现局部瘙痒症状的患者,外涂复方黄水,其主要药物成分为黄连,可以达到清凉解毒、消炎止痒的治疗效果,或采用山茶油对局部进行外涂,从而使皮肤的湿润性增加,减轻瘙痒程度;适当进行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4)饮食指导:实施辨证施膳,湿热毒蕴者以甘寒、甘平食物为主,建议食用绿豆、芹菜、土豆、马齿苋等;湿热瘀阻证者,建议食用马齿苋、绿豆汤,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气虚血瘀证者,宜食用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瘦肉、山楂、大枣、莲子、新鲜蔬菜水果等最为理想,可以使机体的抵抗力显著增强。(5)情志:应用中医情志移情法、相胜法、放松法对患者的情志进行针对性的调节,通过与患者进行聊天,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种花、做家务,从而转移情志;按“思胜恐、喜胜优”的基本原则帮助患者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认识,鼓励其通过听音乐、看喜剧片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让患者根据事先已经录制好的放松口令进行放松练习,对情绪进行调节,使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情况;(2)对外科门诊护理满意度;(3)治疗总时间。
1.4满意度评价标准
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采用我院自制的满分为100分的调查问卷,在出院当天进行调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80分且≥60分,满意:≥80分[3]。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4.0%)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5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外科门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时间分别为(9.61±1.25)d和(6.02±0.7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护理;全身麻醉;躁动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9(b)-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emergency agitation in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between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in our hospital 200 patients fo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operation group and TCM nursing group, and the TCM nursing group was added ad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peration.We observe and record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xiety test scores, the degree of awakening and agitation scale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nd the agitatio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ag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TCM nursing group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xiety test scores(64.6 ± 5.6)point、(57.4 ± 4.8)point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9.1 ± 5.1)point、(81.9 ± 3.5)point,and the awakening period of adaptability increased(59%93%),emergence agitation decreased(41%7%),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e decreased(153)and restlessness rates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effectively . Conclusion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vented the agitation in emergency of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Key words] Nursing; General anesthesia; Agita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患者对于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工作者也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全麻恢复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恢复期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1]。中医护理操因其便捷、有效的特点在围手术期护理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为服务患者,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该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3月200例在该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所经常产生出现的护理问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情志护理、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护理技术运用于围手术期护理,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来源于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区间21~77岁。所有患者ASA分级范围为Ⅰ~Ⅲ级,其中包括静脉麻醉31例,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169例,妇科腔镜手术90例,胃肠道手术44例,食管癌切除术20例,泌尿系统腔镜手术20例,胆道腔镜手术15例,肛肠科手术11例。所有患者术前神志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无情感创伤史。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区间24~75岁;和中医护理组(B组)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21~77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A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操理作:①情志护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根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②穴位按摩:采用自我按摩或护士辅助按摩的方法,通过按摩不同的穴位来预防术前焦虑、紧张性高血压等疾病;③耳穴埋豆: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配穴,将王不留行贴在穴位处;④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采用心理、香薰、音乐、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测评表[2]评定①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4 h焦虑评分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剂使用率。采用焦虑测评表评定患者术前、术后24 h是否出现焦虑及其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评分>7分者给予药物镇痛。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操作配合评级,评分标准:1级:平静睡眠;2级:清醒,平静;3级:易怒,易激动;4级: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呼喊;5级:无法安静,迷惑,谵妄[3]。1、2级为配合,3、4、5级为躁动。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可信区间95%,校验水准为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焦虑测评分值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B组术前、术后24 h的焦虑测评分值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躁动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比较
B组苏醒期躁动7例,术后使用镇痛剂3例,显著低于A组的41例、1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
B组苏醒期躁动(3、4、5级)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临床护理要点
3.1 中医情志护理
3.1.1 情志治病 主要是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下,内外综合作用的结果[4]。在中医临床上常见于脏燥、郁证、癫狂、不寐等。如《黄帝内经》篇中说“喜怒不节则伤脏”。所以,当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喜”本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可见,患者缺失的情志护理会促进患者的病情向坏的方向转变。而正确、有效、动态的情志护理的管理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大脑对情绪刺激的反应会影响脏腑功能。手术患者因处于围手术期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良情绪的干扰也是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区别对待,根据患者的情志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护理计划。
3.1.2 情志护理方法 对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情志护理,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并相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如通过语言、动作使患者在不知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解除心里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提高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在病房、手术室的环境也要保持整洁、安静光线充足,使患者心情心情愉快和身体舒适。要关怀和体贴病人,关心病人需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3.2 中医穴位按摩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除应用情志护理外,根据中医理论知识,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放松肌肉、消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3.2.1 穴位的选取 对于预防术前焦虑,选印堂、太阳、四神聪进行穴位按摩以达到镇静安眠的效果;对于预防紧张性高血压,选百会、涌泉、三阴交行穴位按摩已达到宁心降压的效果;对于预防抑郁的病人,选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的穴位按摩已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效果。
3.2.2 实施方法 将按摩方法教给病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按摩或护士辅助按摩。手部多用简单的挤压法,足部常用按压按摩法和拇指、食指推按的方法。穴位按摩应遵循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渗透的原则,操作时开始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3.3 中医耳穴埋豆
中医认为耳廓上布满了耳穴,它与整个人的气机密切相关。如《灵枢・口问》中所说:“耳者,总脉之所聚也。” 在围手术期过程中,利用耳穴埋豆压迫穴位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增强病人体制;调节病人心态;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的目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不伤肠胃、肝脾;安全、无创、无痛、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持续刺激穴位。
3.3.1 耳穴的选取 对于配用穴的选取,根据对患者的评估,采用不同的配穴。如高血压患者配用肾穴、枕穴;失眠患者配用脾穴、肝穴耳背多梦区;胸闷患者配用交感穴、心穴、肺穴。
3.3.2 实施方法 先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穴位,再次核对后,用皮肤消毒液将穴位处皮肤消毒。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贴于穴位处,以患者局部有刺痛感为佳。在留埋期间,巡回护士定时进行穴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治疗。
3.4 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
临床上认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是疼痛。疼痛刺激可引起患者体内一些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内分泌功能A紊乱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围手术期的风险。按中医理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气血不通或机体局部得不到滋养。疼痛的治疗则以行气止痛,通经活络,升阳举陷,回阳固脱为基本原则。由于术后苏醒期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与其认知程度有关,患者手术对麻醉和手术有焦虑、恐惧、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影响大脑皮质的痛阈,导致痛阈降低,增加其对疼痛的敏感度,若有心理准备其疼痛程度有所减轻[5]。所以通过科学、合理制定患者的疼痛护理计划,减轻患者对于疼痛的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术后疼痛的病人我们采用心理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香薰疗法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通过类似现代音乐疗法的五音入五脏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通过针灸、推拿、刮痧、艾灸等方式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4 讨论
不可否认,全麻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创伤。全麻苏醒期时病人由于意识障碍,对于不良刺激显得较为敏感,可出现躯体的扭动、四肢乱动、头痛、烦躁、极度兴奋等应急行为,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病人安全,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由于全麻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6]。有研究表明,术前患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麻醉复苏和手术的效果,还较容易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7]。该研究对比了增加中医护理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评分,发现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有中医护理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护理,特别是情志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非常有效,也有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的结果类似[8]。在麻醉期的操作配合、躁动情况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研究中,该研究发现在介入中医护理后,相对对照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提高(59%93%),躁动出现率下降(41%7%),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目减少(15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的构成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对照组,中医护理患者的躁动评分大多分布在1~2级中,少数分布在3~5级中。目前,全面的中医护理对麻醉期躁动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但赖爱华[9]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医揉按联合穴位中医揉按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这与该研究结果类似,但该研究在中医穴位按摩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耳穴埋豆等多种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讲究情志护理,重视心理护理,能弥补现在西医护理的不足之处[10]。
该研究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了中医护理,数据显示相对对照组,中医护理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焦虑评分均下降,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升高、躁动出现率下降,躁动评分降低,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早期中医护理的介入,可以在围手术期间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症处理,护理得当,避免有害刺激,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避免术后躁动造成的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艳,房特,佟盛艳. 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1):90-91.
[2] 魏源.多维焦虑评估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30-31.
[3] 张伟,杨惠杰. 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因素分析和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11-113.
[4] 钱会南. 中医情志病的病因病机与诊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4):711-713.
[5] Lee A,Chui PT,Gin T.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anesthe-s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media―based interventions[J].Anesth Analg,2003,96(5):1424.
[6] 段群颖. 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3):251-252.
[7] 刘正楠,王斌全. 围麻醉期的护理干预对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J]. 中国医疗前,2013(6):1-3.
[8] 杜存英. 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220-221.
[9] 赖爱华,常少仪,杨伯梅,等.中医揉按及穴位按摩在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及效果[J]. 哈尔滨医药,2015(4):316-319.
【关键词】整体护理;中医特色理论;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86-02
1 中医学的基本特色
祖国医学是在唯物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1]。
1.1 整体观念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与整体护理中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施护观念遥相呼应。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作用,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从人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二便、指纹等方面,辨证疾病的表里虚实,轻重缓急[2]。同时人与自然界的统一理论表述了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如四季的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对正常脉象的影响而表现出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在一日四时中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因而病情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根据人与自然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所提出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
1.2 辨证施护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为辩证施护,护士应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才能有的放矢。如同为胃脘痛、有虚实、寒热之列,其护理和治疗也有明显不同,如寒证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药物均宜偏热服,可给予助阳散寒食品,忌食生冷瓜果,局部可给予热敷、艾灸、拔火罐等;热证患者起居要通风凉爽、饮食易清淡易消化,可给予水果、绿豆汤等清热生津之品,应做好降温护理,忌热敷、艾灸、拔火罐等。因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也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具体体现。
2 整体护理的内涵及组成部分
2.1 内涵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行为指导思想或观念,要求护士在实际护理中树立三个整体观念,其一: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护理病人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其二:社会的人的整体,人体是自然界一个运动的阴阳的矛盾统一体,人离不开社会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及自身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护理要求护士不仅做到对病人的照顾,还要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以促进全区健康;其三:人的一生的整体观,人在一生的生、老、病、死的不同阶段,其内心的需要也各不相同,护士应在人的生命的不同阶段,给予需要的照顾和健康指导,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状态,同时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强调护理观念的更新;护士知识结构的改变;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护理模式的全程化应用等[3]
2.2 组成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
2.2.1 人 人是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统一体,人不断地与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2.2.2 环境 包括内、外环境。内环境即人的生理系统,外环境即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相应地产生反应。中医七情、六的致病机制正是内、外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2.2.3 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年龄阶段这个统一体在体内不断变化,同时五脏六腑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指导病人掌握必须的卫生保健知识,采用食疗、锻炼等手段,维持和促进健康,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使个人或人群达到最佳健康水平。
2.2.4 护理 护士通过护理程序的应用,收集资料,提供健康咨询、卫生宣教和实际照顾,采用必须的辨证施护手段,使病人早日康复,把护理贯彻于人的生命全过程即人的生、老、病、死的每个阶段。
3中医特色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3.1 祖国医学在护理方面的丰富内涵 很早在治疗护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未病先防论和“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人文整体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才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安从来”的健康目的。以天人合一,身心统一,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整体观,表述了人与自然界和人体本身的统一整体性,重视因病、因人、因地制宜的辩论施护[4]。
3.2 “三因学说”作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内容与指导 祖国医学力求辨病求因:“内因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十肢体;外因为六,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不内外因为饮食劳倦,跌仆金刃,以及虫兽所伤”。护士可把收集资料分类归纳,若为七情所伤,则注意作好心理护理;若为六所致,则以保健指导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3.3 中医护理操作作为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问题 祖国医学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穴位封闭、拔火罐等,是解决人的健康用之不尽,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顽固性呃逆可针刺内关或穴位封闭;发热病人可针刺十宣放血;耳穴压豆可解决睡眠状态紊乱等。这就要求护士应熟悉人体经脉循行走向,常用腧穴,发挥中医特色,解除病人疾苦。
3.4 运用中医颐养进行出院指导 祖国医学重视“三分治七分养”,中医颐养内容极其丰富。在出院指导时,护士除了将已解决的问题给病人重申外,更重要的是对未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一年分四季,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其阴阳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护士应指导出院病人作到因时、因季作息适宜。如让病人做到春三月早睡早起到户外散步,以舒缓形体做吐纳运动以呼吸新鲜空气;夏三月要晚睡早起,使自己精神之英华适应炎热的夏日;秋三月要早卧早起,因秋季冷风清肃易致咳喘之病;冬三月要早睡晚起,以防寒邪侵袭。同时应交待病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疾病因时变化的规律。指导病人顺应四时之变,以达到“天人合一”, 延年益寿。
4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在很多方面有相互溶濡之处。护士可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逐步达到灵活运用。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论,辨证施护。掌握人与自然环境、疾病与饮食、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把中医的食疗,“扶正祛邪”,“不治已病治未病”等预防护理观点,贯穿于整体地观察、治疗和护理病人中,逐步在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5]。
参考文献
[1]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3,5:110.
[2] 赵震寰.整体护理培训教材[M].第1版.山西省卫生厅,1997.
[3] 李爱莲.发展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J].当代护士,2000,(5):21.
【关键词】微信 中医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2-02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的年初的手机应用软件,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微信用户已超过4亿,可谓用户群庞大。如何把微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卫生学校的具体学科教学当中,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是在中职卫生学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微信纳进辅助教学手段,为中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1.问题的提出
而《中医护理》是中职护理、助产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由于课时少,内容博大精深,文字表述又晦涩难懂,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新兴媒体面前,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微信软件,充分发挥其正面影响作用,让它服务于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新课题。本文依托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课题,开展微信在中职《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助产2个班的学生共4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分班进行教学,其中,观察组为2014级护理1班、2班和2014级助产1班,共190人,借助微信平台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2014级护理3班、4班和2014级助产2班为对照组,共21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前期基础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2 影响因素控制
两组的授课教师、教材、教学条件、授课计划、学时、考核试卷、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影响因素均相同。
2.3 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两组的期末成绩。其次,以自行设置调查问卷表,对观察组190人从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等共十八个方面,全面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实发19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100%。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的比较 见表1:
如表1所示,观察组(2014级护理1班、2班和2014级助产1班)期末考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2014级护理3班、4班和2014级助产2班为对照组),P
3.2 观察组调查问卷统计情况见表2:
如表2所示,观察组每项评价指标中,明显提高和较提高两部分相加,均>90%,表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可提高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4.讨论
4.1 微信在教学中的作用
4.1.1可以共享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如果照本宣科则教师没有存在的必要,“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老师存在的意义。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教师可以借助其功能将自己授课有关的资料如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教学大纲、讲稿、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病例资料、复习题目、课外拓展资料等上传,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载学习。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收集的资料上传、共享。在微信平台上,教师可将所有教学资源按《中医护理》的章节顺序有机的整合起来。比如在讲授针灸、拔罐护理内容时,可提前将相应的视频和资料上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这些内容有些初步的认识,带动学生关注到新的知识章节中来,达到提高兴趣和预习的目的。授课后又可通过教师共享的资料,很好的复习巩固,甚至可以将自己的疑问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的共享资源不但为广大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前提和保障,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资料的积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护理》的教学效果。
4.1.2 实现教学互动,增进师生感情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正在由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学,既包括了老师的教,也包括了学生的学。没有交互的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叶澜教授明确的点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教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所以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一种互相交流、探讨、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互动交流,让不同的观点在辩论中越辩越明,从而激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1]。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观点,特别是注意事项,与他人分享,这不但能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而且也可以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帮助教师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客观上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交互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交互的教学便丧失了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
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既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对新兴事物却充满了好奇。这给微信在教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契机。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避免双方交流产生的压力,也不再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微信中,和学生相互加为好友。在课余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通过语音、文字和图片等功能,随时向老师请教,教师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3]。在一种平等畅通的交流中,大大拓宽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途径,增进了师生感情。
4.2微信在教学中的优点
4.2.1课堂授课向课余时间延伸,开辟了第二课堂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所有知识点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课堂上学生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完全消化吸收[4],特别是《中医护理》晦涩难懂的古文,更是犹如天书一般。因此,有必要将课堂授课时间向课后延伸。而微信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后零散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微信参与进中职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也让学生放下了学业负担的包袱,开辟出了一个有趣的第二课堂[5]。
4.2.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毛病颇多,但他们这种年纪对新鲜事物同样充满了好奇,而且接受速度更快。把微信纳入教学的辅助手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信平台,学生能主动的去下载、学习、讨论,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将课本的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在微信的虚拟环境中,师生可以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互相交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降低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教师从正面正确引导,不断给予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将重点难点理解得更加清楚、透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4.3 微信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微信只是在教学中发挥辅助的作用,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仍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要认识到微信在教学中的使用,不可片面扩大它的影响,主次颠倒。客观的认识、使用微信,使其最大限度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其次,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所交流的信息,避免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在虚拟空间传播[6]。因此,教师要善于管理微信平台,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独有的功能,在教学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这些功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冠鑫,刘小鸿,韩林,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89-192.
[2]王承博,王艳艳.从教学起点谈网络教学的交互[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108-110.
[3]芦起,余加林.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
[4]张艳芬,许重洁,杨保胜,等.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评价[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