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12: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艺术的基本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艺术;美学;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的特点,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1 纪实性
摄影是一种记忆模式,可以为我们凝固任何一个突发的现实事件,大至一次自然灾难,小至一场家庭纷争。如果摄影者有起码的道德基准和娴熟的摄影技术,他通过照相机所捕捉到的所有镜头,将成为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并成为后人研究事件发生经过的最真实的历史档案。当然,摄影有时也是非常个人化的,它所表现的内容有时也是十分日常化的。例如,一张肖像,一张旅游照片,乃至一张静物照。但是,这些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下被定格下来的照片,即使原本出于保留个人记忆的需要,由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历史变迁的痕迹,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一张“”时期的军装小照――照片中满怀革命理想的纯真的表情,不仅仅定格了一段个人成长的历史,而且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信仰和价值追求,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肖像摄影中的个人面孔,往往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时代的面孔。
照片背后所凝聚的现场感、鲜活感和真实感,是照片也就是摄影区别于或者说优于绘画的重要方面。正是因为这种现场感、鲜活感和真实感,使得照片比绘画或话语享有更大程度的信任。本雅明说:“摄影这种极其精确的技术展现了手绘图像无法拥有的价值。”艺术史上不乏具有强大艺术震撼力的反映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历史画,但是,与反映同一历史事件的摄影作品相比,就准确性、纪实性和可信性而言,绘画与照片显然没有可比性。社会变迁的线索和痕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可以通过照片找到形象的、可信的确证,而在话语甚至在绘画中,其中的信息最多只能作为历史的旁证。因此,摄影本身所具有的档案功能和文献价值,非其他艺术形式可以比并。
摄影的纪实性除了具有“我那一天在场”的意义之外,还衍生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替代性意义。换句话说,摄影除了自诉的记忆性,重构亲历的历史之外,它在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都具有延长他者,或者说观者视力或扩大整体感知能力的功能。博德里亚说:“摄影叙述的是我们缺席时的世界的样子。镜头探寻的就是这个缺席。即使是在饱含感情的面孔与身体上,镜头所寻找的仍然是这个缺席。”博德里亚所要表述的意思是,摄影可以使任何缺席者在场,获得真切的形象感知。在我们所不曾参与的历史中,那些曾经出现的人或事,或者在我们所不曾参与的空间中,那些人或事或境遇或景象,我们都可以借助摄影的媒介,通过照片看到。这就是摄影的另一种特性,另一种价值,真正意义上的媒介价值。
2 科学的认知与认证作用
照片被视为“自然的手印”,又被视为“学者真正的视网膜”,莫尼卡・西卡尔认为,这样的观点不仅揭示了一个事实,它还宣布在艺术或工业方面供人玩耍的摄影术具有科学认证作用。所以莫尼卡说:“摄影始终离不开地理学和人种学。它像传递知识一样地传递视觉,像传递事实一样地传递不安,从而证明人体和世界的物质性,赋予它们一种可悲的现实性。它特别擅长反映悲剧:自然灾害,战争和事故。”也就是说,照片既可以反映社会悲剧,也可以记录自然灾变,成为科学认知的载体。
即使不从纯粹的科学资料照片,诸如植物动物标本照片,日食月食的照片,单是通过一些风景照,或者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花卉照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可以作为科学认知的信息。例如,一幅本来是为了艺术目的而拍摄的暴风雪来临前的风景照,科学家也有可能从云彩在天空分布的情况,了解到他所需要的有关大气科学的信息;当然,反过来,一幅本来是天文学家用来记录天体运行状况的照片,有可能是一幅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艺术作品的照片,往往在科学家、研究者眼中,会成为具有宝贵的科学认证作用和认知价值的媒介。
3 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
摄影虽然实现了手的解放,但是,同时它又进人了一种受多方面限制的境遇。摄影一度被称为“阳光画”,这说明摄影对光影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事实上,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光的艺术,或者说是一种运用光影造型的艺术。摄影师对光影明暗的不同处理和调度,往往直接影响照片的艺术效果。阿尔伯特・伦格――帕契的《冬天的柳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影合奏的实例:白皑皑的雪野,衬着黑黝黝的柳树林;镜面般平整的溪流,倒映着树的影子。帕契通过自然而巧妙的光影配置,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不受任何外力打扰的宁静的世界,一个用明暗打造的空寂的宇宙。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合适的自然条件或人工条件,即光与影、明与暗方面的氛围的营造;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摄影对象;和谐的、有创意的构图。光与影,在某种意义上充分体现了摄影中人与自然的协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然中合目的的光与影的存在,需要技术的眼睛去发现和调节。二是自然界中没有合适的光与影,需要受过训练的手和眼睛去布置,在广告摄影、人体摄影中尤其如此。真实的对象,典型的对象,则除了需要专业的训练之外,还需要具备艺术的伦理,健康的心态。由于摄影在所有视觉形式中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因此,在摄影中单纯的真实,或者说表面的真实,有时会传达出非真实的、错误的信息。呈现在镜头前的一切,无疑都是可靠的。但是,并不一定是典型的,因而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是摄影的生命,摄影没有真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真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镜头对外部世界不经意的扫描或瞥视,换句话说,摄影的内容没有任何人工性。只有这样,摄影才具有客观性,才具有真实性。
单纯的真实,即使是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的真实,仍然还不够。它还需要艺术性,需要美,具体地说,需要画面和场景的调度、角度的选择、光影的调节、拍摄时机的选择等。例如,荷赛获奖作品《海啸》,就是一幅融合了上述三个方面因素的典型作品。画面其实很简单,在阳光灿烂的正午,一位悲痛欲绝的印度妇女匍匐在海滩,哀悼在海啸中遇难的亲属。照片左下角是一只被海水浸泡过的布满泥沙的手臂,上面是半截绳索,下面是一根铁索链,右上角是一只鞋子,画面主体就是那个摊开手掌的、无助而悲伤的妇女。在她那摊开的手掌旁边,是她用双手拍击出的深深的手印,是呼天抢地的悲情留下的痕迹。阳光从空中直射下来,在女人和死者手臂旁边留下巨大的阴影。很难想象有比这幅照片更简洁更自然的处理了,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了无比丰富、无比深刻的内容,也表达了摄影师无比痛切、无比博大的情感。
4 瞬间性与机缘性
所有的造型艺术从终极效果看,都具有瞬间性的审美特点,因为它们都是一个生命或一个事件或一段历史的瞬间的定格。摄影与其他造型形式的不同在于,无论是从结果看,还是从操作上看,摄影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瞬间性特点。它不仅定格了历史的一个瞬间,而且也定格于历史的瞬间。绘画、雕塑这类具有明显的瞬间性特点的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往往相当漫长,短至几天,长至数年乃至数十年。摄影作为最便捷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往往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是一门从瞬间始,以瞬间终的艺术。
摄影的瞬间性,也是它获得绘画所不具有的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在绘画中,即使是肖像画,画家所面对的对象往往会把自己最佳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因为他们通常会不自觉地采取形象修辞即表演的形式,结果往往只是展示了自身最美好的一面,这就决定了画家所获得的视觉信息往往不是最典型最真实的;摄影却不同,由于摄取的时间极短,照相机又极灵便,摄影师就有可能采取隐身的方式,使摄影对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拍或抓拍。因此,摄影的终极产品往往是既自然又真实的,另一方面,摄影的瞬间性也使它在准确迅速地表现运动的人和物体方面,与绘画产生了明显而重要的区别:摄影可以准确捕捉运动的人和物体在运动瞬间的形象,而绘画一般只能表现运动的人或物体运动时的持续的形象。阿恩海姆说:“摄影师对于不留痕迹地捕捉生活的自然流动的一面,有一种像猎人一般的自豪。”
作为发现的艺术和瞬间的艺术,摄影最重要的特征恐怕是它的机缘性。机缘是摄影的酵母,也是摄影的生命。有些机缘是可以通过耐心等来的。如佛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发现机缘和把握机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有些机缘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国著名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41岁时拍摄的《流亡母亲》,就是因为机缘,使她终生背上了“只有一张照片的摄影师”的包袱。因为从此就不再有那么好的机缘光顾她,她从此也不再有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
摄影经过170多年的发展,到后现代时期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单纯的与传统接近的摄影仍然继续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但是,一些新的摄影流派和摄影风格也不断涌现,使得摄影变得逐渐远离纪实性而更加具有综合性和艺术性。有的摄影作品着重于表达概念和观念;有的摄影作品着重于表演效果;而有的作品通过漫画、变形的手法,创作奇异的视觉效果,使摄影走向技巧的游戏;还有的作品变成了拼贴和装置,它们或通过挪用传统雕塑或绘画作品,或通过视觉拼贴,使摄影承载了浓厚的戏拟或反讽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可以预期的是,这种具有综合性和观念性的形式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本加厉,但是,目前对它作类型上的归类或定义似乎为时尚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歌剧;欣赏
当今,歌剧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现象,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值得去思考和回味。英国日记作家约翰·伊夫林在《歌剧手记》中提到;“歌剧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最为壮丽奢华的娱乐。”作为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来说,欣赏歌剧首先应该在了解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掌握歌剧要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歌剧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说。这是指在舞台表演,并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为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1]。它如同诗歌、戏剧、音乐那样在实践中开展;又如同绘画、雕塑、建筑、舞蹈以及戏剧那样在空间构建;它即像戏剧、舞蹈那样,以语言或人体形态作为传递信息媒介,而且更以抽象音符的运动作为表现思绪心态的手段。简单地说,歌剧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演的戏剧,通常配有连续不断地音乐。歌剧是最激动人心、最投入的,通常也是最壮观的艺术形式。它把歌曲、戏剧、舞蹈、舞美设计等所有了不起的技艺融为一体[2]。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截然不同。电影、戏剧、芭蕾和音乐会都不能与之相比。
二、歌剧的要素
歌剧中显而易见的要素:独唱演员、合唱队、导演、指挥、乐队、芭蕾。
歌唱演员是歌剧里的明星。除了要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
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为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可替代。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恢宏的、深沉的、优美的合唱歌曲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舞台导演。导演负责一台演出的各项舞台要素:制定演出的总体风格,排演舞台动作,和与歌手讨论性格的塑造,与指挥和舞台设计穷尽剧本的戏剧内涵。在二十世纪的歌剧舞台上,导演以头等重要的身份出现。
指挥和乐队。指挥算是歌剧院中最重要的人物,因为演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指挥的优劣。指挥的最基本任务一目了然:使音乐配合剧情,确保演奏和歌唱同步进行,保持乐队和歌唱之间的平衡(如同乐器之间的平衡一样)。歌剧指挥不仅需要音乐技巧,还要有对舞台的直觉。除了要具备音乐和戏剧两方面都切实可行的知识,还要有一种把握戏剧时机的悟性
芭蕾。芭蕾过去被认为是歌剧演出的一个主要部分,尤其是在法国和俄国。作为惯例,芭蕾不仅为剧情锦上添花,而且作为单纯的舞蹈表演穿插在剧中。一直到邻近19世纪末,歌剧中的芭蕾才逐渐不在风行。
三、透析歌剧世界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在了解了歌剧的基本特征和掌握歌剧的基本要素后,应如何欣赏歌剧了解它的内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了解歌剧的构成。
在莅临歌剧院或聆听唱片之前,为了能够轻松地欣赏一部歌剧,了解歌剧的构成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没有任何两部歌剧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许多歌剧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大多数歌剧以一段序曲开始,即一段短小的管弦乐作品,用来使听众安静下来,进入聆听歌剧的氛围。有时,序曲中包含后来出现在剧中主要部分的音乐主题。如莫扎特的《唐璜》序曲就合并使用了剧中最后一场戏剧性结局的音乐。在一些歌剧中,序曲的独立性不太强,主要是烘托气氛。因此,序曲也常称之为前奏曲。和话剧一样,多数歌剧都是分幕的。五幕最常见,法国和俄罗斯的大歌剧尤其如此;喜歌剧更多的是有一两幕组成;悲剧的幕数则不确定。
第二,把握戏剧的情节
如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情节,了解整个作品的情节,对理解作品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罗西尼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一种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开阔爽朗的感官感受,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声乐艺术的特征
声乐艺术的含义,是表演者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是情感性,则是人在开心或难过时,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以歌唱的方式呈现。第二是叙事性,歌曲中的歌词是具有一定内涵的,歌词中蕴涵着创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可能是对人物或事物的描述,进而为歌词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叙事性。第三是感染性,好的歌曲均具有强烈的感染特征,能够让演唱者和听众引起心灵的共鸣,回想起与此有关的往事。正是由于声乐艺术所具有的特征,能够实现与影视作品完美结合,是电影中的表达和叙事更加自如和直观化,进而使更多观看者是受到情感的感染。
(二)声乐艺术与电影
声乐艺术在电影的整个创作及展示过程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电影作品的情节提供推动力,同时能够渲染良好的氛围。通过将声乐艺术应用于影视作品中,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两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充分融合。声乐艺术体现的不仅是歌曲,同时也增添了其他方面知识,进而通过声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契合人的思想特征,将音乐与情感充分融合,实现情感与精神的共鸣。电影中声乐艺术的应用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需要高音质的声乐作品,并且声乐作品所抒发的情感需要符合电影情节,是电影应用声乐作品后能够更加吸引人。随着声乐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成为电影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电影中声乐的侧重点,逐渐转化为电影情节发展。
二、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与传播
(一)运用歌唱片段推进情节
当前,许多影视作品中,均热衷于运用歌曲进行故事情节叙述,将人物的心境融入歌词中,且通过在情节中的合理应用,进一步强化表达效果,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相比,于语言表达,更为直观也更具艺术效果。例如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则是运用了通过歌唱片段推进影视作品情节,运用二人对唱歌曲的方式,来阐述事情的发展,并抒感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深受观众欢迎。这种新颖的表达方式,使影视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化,这也是这部剧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经典著作的原因之一。
(二)立体结合声乐与画面
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会出现影视画面中融合音乐的片段,进一步深化了观众的视觉体验。现阶段,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制作成为重要部分,通过将影视作品片段与声乐进行结合,凸显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也充分体现出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也正是因为两者的结合,是影视作品的情节中,充分融入了情感元素,真正实现了声画合一,提高了影视作品的魅力。例如,电影《疯狂动物城》中,选取了一首日文歌曲作为主题曲,在电影的不同画面中出现,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情感。这部电影的声乐与画面结合得到广泛好评。主题曲的中文含义,与影片充分契合,影片也借助音乐告知人们不要害怕跌倒,应勇于面对挑战,该影片成为动画片电影中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三)营造良好的故事氛围
影视作品中不同情节中所运用的声乐,均具有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适时运用声乐艺术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潜伏》这部电视剧中,同样运用音乐进行故事氛围营造。故事情节发展到时,通过营造紧张的氛围强化故事情节,充分突出了人物的基本特征,使观众对这部影视作品好评度增加。选取适合的声乐作品,能够提高影视作品的整体效果,不同片段运用不同节奏的音乐,能够为观众带来喜悦感、悲伤感、激动感等。声乐作品不仅能够体现人物表面的情感,同时能透过人物感受其心境,为影视作品渲染了氛围。
【关键词】声乐艺术 思维特征 想象特征 情感特征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它具有思维、想象和情感三个基本特征。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这三个基本特征,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声乐艺术的思维特征
歌唱与发声是心理思维过程。歌唱发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歌唱者大脑对歌唱发声的实际反映,这是一种思维。例如在歌唱发声中,一些词汇经常会出现,如“让我想一想”、“让我琢磨琢磨”等等,这些都是歌唱发声思维的一种活动形式。学习声乐,不能盲目的、更不能胡乱的去唱,要利用大脑钻研,刻苦学习,从呼吸到发声、从读字到情感、从歌唱到表演、都用头脑认真思索。
歌唱家仲伟曾撰文解说歌唱必须用心去唱、用头脑去唱。从《用心去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我怎样歌唱》)这篇心得来看,其作者运用了语言思维、人物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等对《王贵是个好后生》这首歌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雕琢。如在第一段歌词中,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香香受苦的身世,他们父女俩相依为命的凄苦命运。由于在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对革命有着坚定信念的王贵,受其影响使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这一段的演唱中,歌演唱者仲伟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歌曲的抒情性、说唱性,向人们自然地叙述香香的身世和生活,根据对具体情节的深入理解,在声音处理方面不追求大幅度对比,在情感上不追求过分戏剧性变化的渲染,而要求注重音色的纯净度,具有令人心醉的歌唱性等等,因此歌曲《王贵是个好后生》的演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思维艺术的重要性。我将从四种思维形式来剖析。
(一)歌唱的艺术形象思维
歌唱的艺术形象思维就是思维活动必须要有具体的生活原型,并且把对歌曲的认识形象的表现出来。形象思维过程,是人通过语言结合声音来塑造和发展形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象不断组合成为完整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明确以后,再把这种形象置于某一情境之中,使其融为一体。形象思维要成为艺术形象,还必须对形象的内涵进行深化和处理。例如演唱《英雄赞歌》这首歌时,歌唱者要通过对电影的回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景)进行间接的感情体验,调动一切手段去塑造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英雄形象,歌唱者似乎身临其境。在《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草原之夜》等歌曲中,也都是通过对场景的描写来表现主题思想的。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歌曲的的时候头脑中必须要有活生生形象与栩栩如生画面,眼睛就像是看到了歌曲中的画面,身临其境一样。
(二)歌唱的创作思维
歌曲的演唱过程其实是演唱者的一种再创作,是把歌词表现成一种情感,把音符和旋律编织成丰满的音响,把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变成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出演唱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他的审美态度。
贝多芬指出:“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音乐中蕴藏着音乐家的独特感受,通过再创作过程,表演者把作曲家思想情感传递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思想情感共鸣与心灵间的交流,从而实现作曲家的目的。李斯特指出:“音之诗人与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之中;而后者只会循环着陈规,得到的只是一些任意复杂的音响组合而已。
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作”,除了通过知识的积累,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还要对歌曲演唱进行技术分析。也就是说,演唱者要用优美的歌声去表达出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使观众欣赏到以后,能深切的理解到歌曲所表达的的内容和感情。在进行“再创作”时,音乐思维会激起内心的的表现欲望。经过音乐思维来具体分析歌曲的表现形式和歌曲的音乐情感,才能更好的“再创作”。
(三)歌唱的审美思维
歌唱的审美就是演唱者对美的感受。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时侯把对歌曲的的审美感受和内心情感展现给观众,观众从演唱者的歌声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因此,作为一名演唱者必须要具备须良好的审美观。
1.歌声的审美
初学声乐的学生要尽早建立和形成声音的审美感受,即声音美的感受。声音的美感主要表现为声音的情感处理,就是演唱者要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去,使歌声充满思想内涵和诗情画意。我们对歌声的审美,除了听觉上的感受以外,还要追求内心视觉的感受。
2.音乐感觉的审美
演唱者的情感表演和音乐感觉是歌唱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艺术审美愉快的审美情感是靠演唱者的心理感觉感受的。音乐感觉的美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演员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演唱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任何一个演唱者不仅要准确的把握它,而且还要让听众感受到它。歌唱者的音乐美感除了天资以外,主要是通过后天训练而逐渐加深的。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音乐美感的训练。除了刻苦练习发声、音准等基础训练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生动的音乐素材和音乐形象,体会人与人不同表情时说话的语调及其心理状态;多去观看和聆听歌唱家的声乐表演,从中去体会声音与咬字、吐字的关系,情感与形象的美感表现等等。
3.形象审美
演唱者在根据具体内容塑造艺术形象时,要对歌曲形象有准确的内心情感把握尺度。对于演唱的形象审美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认识。第一,要突出形象的鲜明个性。一般地说,歌唱家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特征越鲜明,风格越突出独,感染力就越大,所呈现在出来的艺术形象就越美;第二,要突出形象的典型性。仅仅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的形象并不就是典型的形象。它必须充分地体现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第三,要突出形象的艺术性。演唱者要用美的观念去塑造歌曲形象。
二、声乐艺术的想象特征
歌唱和发声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实现的。对歌曲情感的体验、艺术形象的加工、歌唱的表演等,都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即使是单纯的发声练习也必须通过联想去感知和认识,才能掌握发声的内在原理。想象和联想是通过具体的表象来实现的。表象在歌唱和发声中无处没有,无处不在。在声乐学习和音乐表演中,表象和想象同等重要,每个演唱者都要熟练的掌握它。
(一)歌唱表象
歌唱中的表象,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过的人或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映象。例如:“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十里荷塘,十里飘香”。以上这一幅幅楚楚动人的景象,都是我们头脑中呈现出的过去感知过的表象。这些表象对于歌唱者如此直观,就仿佛在内心“看”到了,在内心“听”到了似的,有的表象尽管过去很多年,但仍仿佛历历在目。
歌唱的表象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直观性,二是概括性。直观性是指演唱表象中重现的人、景、物和事的映象,在歌曲,总是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并和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相近似。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森林的早晨》、《小白杨》等绝大多数歌曲,在唤起视觉表象时,就仿佛在脑海中看到迷人的景象一样,如见其景;当唤起歌声的听觉表象时,就仿佛听到有人在演唱一样,如闻其声。概括性是指表象所包含的内容,比感知觉更具有典型性,因为它是一个或几个同类人物、事件的主要特征综合的结果。例如歌曲《十五的月亮》中军人妻子,她是千万个军人妻子的典型代表人物,她是概括化了的军人妻子的形象。
(二)歌唱和发声的想像
歌唱想像是演唱者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演唱者在表现歌曲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对原先表象的处理加工,还要注意对新音乐形象的艺术处理。例如在头脑中呈现出以前见过面的“老华侨”、“老”、“老首长”、“年轻的小伙子”、“漂亮的姑娘”,并观察到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这种直接感知过的人物形象的再现就是记忆的表象。有的历史歌曲,特别是古诗词歌曲中的人物,我们无法感知,但通过歌词也可以勾画各种人物形象。如《满江红》(宋代岳飞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当演唱者认真仔细朗诵歌词后,眼前就会出现岳飞的英雄形象。岳飞是宋代抗金英雄,我们既没有直接见过,当然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象,但是我们通过看书、连环画,阅读《岳飞传》小说,我们的头脑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再造,就能创造出一个从未见过的历史人物形象。
我们还能够反映出与现实完全不符合的、甚至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或者超越现实的形象。如演唱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这种神话色彩的石头形象,演唱者也能准确的反映出来。这主要是由演唱者的心理想象活动而实现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某种“新”的成分,是一种新的形象。
三、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
声乐艺术具有音乐与诗词两者的艺术功能。情感表现则正好是两者的共同具有的特征。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通过表情和表演的动作、声音力度、演唱速度、声音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传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能体验到这种情感。艺术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歌唱家再创作是的情感冲动,离不开歌曲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而引起的艺术欣赏者的激动,这就是声乐艺术的情感艺术特征。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情感艺术的特点和表现。
(一)情感艺术特征具有的特点
1.情感艺术的心理特点
(1)艺术情感的体验具有选择性。具体的说,也就是演唱者对角色、歌曲形象是有选择性的。艺术情感的选择性,能够使演唱者把个人的情感融入歌曲之中,进而通过歌曲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出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刘斌唱的《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等,都充分的表现出他个人的性格特点。
(2)艺术情感得体验具有理解性。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进行的。能否正确的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和音乐形象,关键是掌握歌曲的思想内涵。为此,演唱者必须深入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对全曲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2.情感艺术的时代与民族特点
艺术情感的时代性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情感表现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人物要用不同的艺术情感来表达,同时还要具有民族性。民族情感在歌曲演唱中,一种是民族自强、民族团结、民族自由;一种是民族风格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色。
3.情感艺术的生活特点
演唱再创造的艺术情感时,是在生活的体验和实践中有触而发,栩栩如生的艺术情感来源于生活体验。歌唱家张权说:“感情的来源最重要的是生活,丰富的艺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它会使我们充实起来”。
(二)情感艺术的表现
歌唱是情感艺术,它针对心情,表现心情。歌唱艺术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声音、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来直接表现情感的。
他们的情感表现是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的。在表现内心情感的时侯,要注意表达的艺术性和真实性。需要夸张,但不能脱离生活和情理。因此,演唱者必须要用真实的艺术情感去灌注自己演唱的歌曲形象。
结语
通过以上具体内容的综合论述,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声乐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思维、想象、情感)的内容和它们的特点。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与人类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它是最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希望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声乐学习中能够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纳入到我们自己的实践性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心理学》 邹长海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声乐美学导论》 范晓峰 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关键词: 李清照 创作艺术 基本特征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自成一家,被人们称之谓“易安体”,“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更为世人惊叹。她的词语言通俗而不失文雅,善用典故,手法新巧,讲究韵律。本文对“易安体”语言和音律的基本特征加以探讨。
一、语言锤炼精美
语言锤炼的精美化是李清照创作艺术的一个方面。宋人谓李清照词“文采第一”(王灼,《碧鸡漫志》)。明人云其:“驾秦(观)轶黄(黄庭坚),陵苏(轼)栎柳(永)。”(《崇祯历城县志》)清人说:“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李调元,《雨村词话》)“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陈世琨,《云韶集》)都对《漱玉词》语言的精美作了高度评价。李清照词的语言精美,主要得力于她对语言的精心锤炼和着意淘洗,侔色揣称,锻字炼句,从而达到了自然准确、清新流畅、精炼优美、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1.语言典雅而通俗。
李清照对物有感于心,毫不做作矫饰,自然而然,所以才会通俗。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中语言通俗浅显,却巧妙地运用了问答体,主仆一问一答,两人情致迥异,问得极切,答得极淡,因而迭出层层波澜,左回右旋,曲折有致。
2.语言的妙用。
李清照一向推崇词的妙语奇句,创造了许多奇绝非凡、精妙绝伦的语句。如《声声慢》之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迭字,如繁弦急管,奏出了令人心悸神寒之音。
3.锻化和提炼口语入词,即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语》)。
《转调・满庭芳》煞:“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也。”表现怀旧恶今的悲苦烦闷之情;《凤凰台上忆吹萧》过片:“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现丈夫离别而无法挽留的痛惜依恋之情。口语入词,本不容易,可李清照词中这种情形占了不小的比重,有人评她的词:“皆用浅俗之词,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粟词话》)
4.用前人诗词比用典故多。
侧重点是晚唐诗和五代宋婉约词,因为这些词语更易表现她的柔美情思,不论是援引成句还是化用意境,都能以自己的感情统领,既无斗凑之嫌,又无生涩之感,这显然受到周邦彦的影响,但其晓畅活脱之处又盛周一筹。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念奴娇》),虽用《世说新语・赏誉》原句,却能情景交融,开拓出新境,故杨慎誉为“入妙”(《词品》),毛先舒赞为“浑妙”(《词不达意苑丛谈》)。“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是从俞仲茅“轮到相思没尖心上,无机相回避”二句脱化而来,但浑然天成,如同己出,而其要渺婉曲之情思又胜过原作,故王士祯推为“特工”(《花草蒙拾》)。李清照还擅长点化前人的整首作品,如《点绛唇》“蹴罢千秋”和《懒起》诗,韩原诗为简单叙事,经过李清照独具匠心的改铸,意境更为深曲,形象更为鲜明。葛立方《韵语春秋》说:“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正因为李清照能以自己深挚感情统摄,所以不论运用典故,还是化用前人诗词之语,都能浑成自然,灵动活脱,成为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音律严谨谐婉
音律严谨谐婉是李清照创作艺术的另一方面。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必须能协律歌唱:“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揆其词作,虽未必尽合,但就总体来说的确音律比较严谨,声调极为谐婉,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在现存的词作中,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行香子》“草机鸣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等,句法与字声韵均与词律吻合。
李清照在音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常平谈口语度入音律,成功运用叠字、叠句和排句,以表达声调的谐婉之美。张瑞义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如调者难。”(《贵耳集》)而李清照词如《永遇乐》“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和《念奴娇》“薄雾浓云愁云永骤”更被前人誉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选词选》)。李清照运用叠字叠句,几乎开篇即见。有的两字相叠,如“潇潇微雨闻孤馆”(《蝶恋花》);有的四字相叠,如“凄凄惶惶”(《行香子》);有的两句相叠,如“争渡,争渡”(《如梦令》)。这些形式各异的叠字叠句,加强了感情的表达,造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词语言通俗而典雅,率真自然,音律严谨谐婉,是李清照创作艺术的基本特征,在词的发展长河中独树一帜,为花卉尽竞放的宋代词坛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杨合林编著.李清照集.岳麓书社,1999.6.
[2]闫昭典编辑.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4.
[3]王学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0.
奇石艺术——发现与表达并重
奇石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真正天人合一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谈到奇石艺术,首先得从艺术特征入手。我们知道,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则,它是一个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规则系统。“凡是可真正称得上是艺术的东西,都是一种按照一定形式规则系统而人为创造的优美化表达”。如音乐,人们将声响的各种要素:声音的高低、长短、缓急、节奏按照一定形式规则组成优美旋律、乐章。
奇石艺术的基本形式规则是:奇石+底座,它是通过天然奇石及底座(配件)来表情达意的。严格意义上讲,奇石,指裸奇石,不是艺术品,虽然它也具有艺术性,或具有类似艺术品的艺术形象,但它是天然之物。然而给奇石配座后就可称为艺术品了,原因是注入了人的发现、想象、情感与创作。
不可否认,奇石艺术的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天然奇石呈现出来的,然而,这种艺术形象与人为艺术形象明显不同,它属于天然的、无意识的、人为不可控的偶然形象,这种与世间物象相像,可以表情达意的奇石,是天然性、奇特性和艺术性机缘妙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是需要石友们以艺术家般敏锐的眼光审读发现的,不然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无怪乎,人们称奇石艺术是发现的艺术。然而,正因为奇石艺术形象属于天然无意识的偶然形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天然性客观导致了多数奇石在形象完整性、主题突出性、情景生动性、意象明确性等方面显得牵强或先天不足,这就需要人们在深化主题的要求下,立意构思,在后期配座时下足功夫,如配件使用、组石呼应、营造空间、置石配座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丰满形象、强化意境、烘托主题。这也可能是近年来小品组合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这种欢迎的背后不代表大家更喜欢小石头,而是因为这种形式更生动、更丰满、更艺术。
所以,针对奇石艺术来讲,我认为发现与表达并重,石头好固然好,表达得好才算真的好。
奇石艺术创作——创作者与艺术技巧不可或缺
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具有高度技巧性,具有情感,是现实生活关系优美化的表达。这又引申出了创作者是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当前的奇石艺术来讲仍然很尴尬。“石头配上座就成了艺术品”,国外某位艺术品收藏家感到很新奇,其实新奇背后更多的是疑虑。无论贝多芬的音乐、伦勃朗的绘画还是李白的诗歌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除了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等因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高超艺术技艺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艺术技艺就没有艺术。一位德国美学家也说过“掌握技术是创造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每个时代,真正的艺术家都能意识到,技艺能力以及对自我表现的那些技术手段,对创作来讲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戏剧表演;声乐舞台;表演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16-01
一、戏剧表演艺术的内涵
戏剧表演艺术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国戏曲、歌剧、舞剧、话剧以及欧美流行的音乐剧,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话剧艺术。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
1.戏剧演员必须亲自登台表演,而且每一次表演都要重新开始,重复表演自己的角色,并且对角色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正如“保持着青春”是戏剧表演者的真实写照,这一点与一次完成的电影艺术有很大的区别。
2.戏剧演员在观众面前当众表演,观众是最直接的评价者。由于观众的审美观不同,因此对戏剧演员的的表演能力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这就需要戏剧演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观众反馈的信息及时的接收改进,根据观众的反映即兴的修改自己的舞台表演,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戏剧表演艺术是空间与时间上的结合,演员在训练时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受到观众的直接评判。
3.戏剧演员既是艺术的创造者、表演者,又是艺术本身。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是戏剧艺术表演的基本矛盾,一直贯穿于戏剧表演的始终。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角色的需要,又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象,演员要想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演员本身由于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形成自己的拿手好戏。但是有利必有弊,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很难突破自身的角色设定,难以发展新的特长。
二、声乐舞台表演艺术的内涵
歌唱不仅仅是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舞台表演对于声乐艺术来讲非常重要。声乐与舞台的结合才是声乐舞台表演艺术,缺一不可。舞台表演艺术在声乐中的运用,是一种演唱者在舞台上进行歌唱时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的过程。不同风格的舞台表演呈现的是不同的声乐表演,而多种形式的声乐艺术需要不同特点的舞台效果来烘托。
三、戏剧表演艺术对声乐舞台表演艺术的影响
(一)戏剧表演艺术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戏剧表演艺术是一种直接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它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非凡的表演技巧。戏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展现在舞台之间,是由演员和观众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戏剧表演艺术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有很强的舞台表演能力。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对观众的心理甚至精神上产生的共鸣。声乐舞台表演深受戏剧表演的影响,将这种美学进行了深化。
(二)戏剧表演艺术促进声乐表演内心情感的表达
戏剧表演艺术是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虽然舞台表演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表演者的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则是无限的,是演员对自身表达的延伸。戏剧表演艺术者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间都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这也为声乐舞台表演提供了借鉴。演唱者在舞台上进行演唱时,将自己丰富的内心活动融入到自己歌声中,让听众感受到自己奔放炽热的情感。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的应该是,时而唱出美丽的景色,时而唱出欢乐劳动的场景,最后唱出美好的未来和向往。
(三)戏剧舞台表演促进声乐舞台表演与观众的互动
戏剧表演是直接与观众精神上的交流,彼此之间的互动可以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声乐舞台表演受其影响,将观众的信息评价及时进行反馈,调整自身的声乐表演。舞台上的无声表演更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示表演艺术,为声乐表演锦上添花。
四、结语
戏剧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演力,主要是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表现手段,为观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总而言之,戏剧舞台艺术与声乐舞台艺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声乐舞台艺术在戏剧舞台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发展自己的特点。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该了解不同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走向,根据不同的情境可以适当的设置形体表演,达到声音技巧和形体表演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09.
[2]范义付.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民族声乐形体表演[J].电影评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