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疗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篇(1)

(一)CRM内涵

CRM是指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围绕为客户服务而进行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企业可以借助CRM,通过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的了解客户的合理性需求,并根据客户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对自身产品和服务予以不断完善进而更好的服务顾客,以赢得客户的最大化满意。[2]在CRM理念下,企业将客户中心理念真正执行到每一个行动中,改变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二)国内CRM产生的背景

当前,国内各行业密集度很高,各种类型的企业在国内分布很广。中国对外开放后,外资企业首先把目光对准了我国这片沃土。国内企业不仅面对本土企业的竞争,还要面临外资企业的竞争。从业务领域来看,外资企业与我国其它企业在范围上将逐步扩大,最终将全面铺开。两者都将加大营销的力度;外资企业还以其服务优势克服其分支机构较少的劣势,从而提升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竞争力[3]。

二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引入CRM的重要性

(一)CRM可以提高市场中客户的忠诚度

加强CRM管理,可以对客户的各类需求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把握,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自身的更好价值。事实上,对于CRM而言,于整形医疗服务机构方面显然是很有利的,但是于客户而言,也是有利的。因此,强化CRM,可以推动客户需求的最大化满足,从而更好的实现客户价值和利益的提升。而客户价值和利益的提升又将会进一步促成客户对整形医疗服务机构的忠诚度,从而更好的推动整形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CRM提升整形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

强化CRM,是推进整形医疗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核心,是指一个系统或者组织中最关键和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整形医疗服务行业而言,为客户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尽最大能力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赢得客户信任和支持的关键步骤。CRM可以有效的推动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提升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价值需要,当然,也就极大的提升了我们整形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利于该行业的更好发展[4]。

三整形医疗服务机构CRM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企业背景。对于我国整形医疗服务行业而言,开展CRM具有极强的优势。首先,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体制,我国很多整形医疗服务机构都具有国资背景,这样的背景下,有助于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客户的开拓,从而形成庞大规模的客户群。

2.市场容量大。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整形医疗服务行业CRM软件开发公司以及整形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因而整形医疗服务机构不会担心导入CRM管理导致的大量投入难以收回。对于客户而言,开展CRM有利于他们未来发展,因而也容易赢得客户的支持,从而促进CRM的更好发展。

(二)劣势

缺乏CRM专业人才,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不具备客户关系管理的知识;加之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对员工的再培训再教育不够,致使员工对客户的服务主动性不强;对客户服务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存在着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在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中图形式、走走过场的现象。

(三)机遇

CRM管理市场处于萌芽时期,企业导入CRM管理的前景非常广泛。CRM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由于整形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无性产品且直接为终端客户服务,这样使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在不由自主地采用CR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其强大功能使整形医疗服务机构更容易接受实施CRM的工作方式。为整形医疗服务机构CRM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四)威胁

1.外国同行的竞争。在肯定我国整形医疗服务机构CRM建设方面面临着巨大的优势和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在发展以及CRM建设方面拥有很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但与此同时整形医疗服务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而言,挑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我国早在2001年就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很多领域将会向全世界开放。这就意味着我国整形医疗服务行业将会面临着来自国际同行的激烈竞争。显然,国外同行在经验和实务操作上都较之我国整形医疗服务机构更丰富,他们给我国整形医疗服务机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小视的,一旦应对失误,我国整形医疗服务行业很有可能成为国外同行的竞争舞台。

2.国内无序竞争。国内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可能引发我国整形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低水平竞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从我国前些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现象是极其有可能发生的。要避免国内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必须加强大家的合作和理解,通过推动我国整形医疗服务业和CRM良性发展。

四导入CRM管理的相应对策

CRM管理这种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理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管理,转向新的管理模式来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从战略高度上重视CRM

作为企业决策层,必须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实施策略以完善管理体系。价值链营销作为现代营销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提升客户最终的价值享受为核心,通过一系列产品价值的延伸,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帮助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5]。价值链营销其实是一种充分挖掘产品产业链的营销,从本质上来讲,价值链营销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营销。无疑,这种营销将会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整形医疗行业而言,也可以充分运用价值链营销这一种手段来实现CRM。毕竟,为客户充分挖掘价值,这是包括整形医疗行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得以生存的一个中心和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整形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在非展览时间,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寻找合作伙伴的愿望。这样无疑就延长了我们整形医院的“业务时间”,不仅有利于自己的“生产经营”,而且由于帮助客户解决了很多问题,还会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重视信息收集和反馈

对于整形医院而言,要积极推动CRM,并获得一定的成绩,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和管理,通过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为CRM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所以说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对我国整形医院CRM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三)加强整形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作为CRM而言,其理念和操作的先进性无疑表现在高度重视各项资源的整合。对于CRM,不同资源的整合是实现最后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措施。可以这样毫不夸张的说,资源的整合与实施能力是CRM的关键和核心,是保证整形医院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赢得生存的基石。对于我国整形医院而言,囿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更需要强化自身在资源的整合力度,唯有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整合,方能推动CRM的更好发展。要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整形医院而言,一是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加强投入,配备强大的财力、人力、物力,推动资源系统整合。虽然从短期来看,加强投入,对整形医院而言的确是一个较大的成本负担,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无疑可以提升整形医院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整形医院成本,从而促进整形医院的更好发展。二是要积极改变不符合CRM运行规律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让一切能充分适应CRM对整形医院的要求。比如可以适当的改变传统的整形医院销售不合理的运作方式,通过多种平台和多种模式,从而更好的推动CRM的发展。第三要积极推动内部资源的整合,经过充分的调研,对各种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推动CRM发展。

(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来支撑CRM

整形医院从行业划分上来讲,属于服务业。整形医院通过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参展企业也既是我们的客户更好的实现营销或者合作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整形医院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壮大,必须高度重视服务理念的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唯有这样,整形医院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最终获得一种可以在市场中立足的竞争力这类服务对于雅美整形医院而言,显然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整形医院生存的基础。为了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整形医院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有很深的了解,而且对客户的各种利益诉求或者需要必须有一个充分的把握,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

篇(2)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事伦理 医事法律 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患者及家属因为不满意医疗服务而进行投诉,甚至付诸暴力和极端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其结果,导致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为求自保不得不采取防卫性医疗。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有碍于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就医患关系可能涉及的伦理、经济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社会原因进行粗略地探讨,以期对解决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所裨益,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1.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共识

“伦理”是人际关系的准则,主要指人们行为的具体原则和规范。通俗来讲,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医学伦理”,是指在医学和医疗服务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原则,其核心是医患关系;即,“医方”和“患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医疗服务活动纠纷,所应遵守的规则。“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方”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家属以外的其他亲朋好友。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一部分,是人和自然的伦理关系;而医患之间的伦理关系,主要是指“医”与“患”之间的人和人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医”和“患”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对抗疾病,获得健康的价值和生命。从根本上,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出发点是相同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应当认识到:没有一个医生不想医好自己的病患;同时,患者“求”医,也不是抱着找麻烦、打官司的初衷。在这个利益共同体当中,无论哪一方都是不可或缺的。无患既无医,无医既无患。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治愈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医生要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积极施治;患者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战胜病魔。这是双方共同信任的基础。而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往往缺乏的就是本应具有的这种信任,缺乏必要的社会沟通和伦理共识。

2.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诚然,医患关系紧张究其根源,也有社会普遍诚信缺失的问题。但这还不足以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对此尚需进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2.1从经济层面来看,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医疗行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是一种公共服务,同时也是整体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一方面,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医学技术水平的状况有着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医疗行业也是要依靠社会持续经济投入作为支撑,才能不断进行改善和进步的一个社会领域。因此,只有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医疗服务行业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在更高的质量上得到不断改善,在“质”和“量”两方面不断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医疗服务公共产品的需求。所以,归根结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等诸多因素,并受其制约。

2.2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我们对医疗服务“消费”的认知并不是十分清楚

毋庸讳言,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已经被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消费”。但这种“消费”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消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并不是十分清楚。首先,在医疗服务“消费”中,“医”和“患”的地位实质上是不对等的。在一般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消费者是在具备足够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情况下,自主决定买卖等行为;但是在医疗“消费”中,作为“卖方”的医院及医生在医疗信息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买”、“卖”双方的地位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甚至是具有“垄断”地位。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民事买与卖、服务与消费有着极大的区别,也是医疗服务社会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次,在医疗“消费”中,患者作为“买方”的消费心理,也和日常消费有所不同。因为事关健康乃至生命,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往往会失去在日常消费中所具有的情感和理性。很多患者认为,只要付了钱(有的甚至不计任何代价),就理所应当将疾病治。但由于现代医学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治所有疾病的程度,患者或家属,尤其是在生命不能挽回的情况下,往往认为出钱“消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对价”――生命、健康,反而落得人财两空;或由于高额医疗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极端情绪。作为“买方”的“患方”,无法接受有些疾病尚未被认识、无法治的这一医学现实、医疗风险,从而引发“消费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由是观之,在当前这种普遍社会心理的情况下,医方作为“卖方"也应当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2.3从法制层面来看,我国医事法律立法工作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主要是行政法规且大部分为庞杂的技术性部门规章。简言之,法律的效力层级低,权威性不足,医疗法律规范系统性整合及有效运行不够。200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也是仅就部分医疗行为及近些年来司法实践中的一些解释,加以重新规定。并未能将医疗社会关系整体提升到法制化、制度化应有的层面。使得解决医疗纠纷的实际工作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基础。所以,在社会普遍认为“看病贵、看病难”的同时,“打医疗官司更难”。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从总体上我们在立法层面尚未对这一社会普遍性问题给与足够的回应。

然而,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医疗服务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势必带来日益增加的矛盾和纠纷,甚至演变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如果立法工作还无法及时跟进,必将导致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司法实践工作进一步的尴尬与无奈,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且进一步地伤害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立法部门的高度关注。

综上可见,医患纠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其存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尽管复杂、多样,但从根本上说,不外乎是与医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建设及人文理念等社会文明程度诸多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纵观历史,这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发展程度上,共同遇到的一个问题。

3.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建议

就我们目前而言,笔者认为,解决医患纠纷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并加大全社会的关注力度:

3.1加大医疗管理体制和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方面是政府提高对医疗行业的投入,使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真正回归公益;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扩大和丰富医疗资源,并且形成适度竞争,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和提高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更重要的是,把涉及民生的权益性投入和与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保障性支出相关法律立法,尽快提到日程、尽早出台,使经济改革的成果不断惠及到全民;把不断满足“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社会基本公平诉求,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不断推进。

3.2加快医事法制建设工作

短期内应当修改、提升一些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层级,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使之成为统领医疗服务行业的基本法律,基础性法律;与《医师法》《药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综合配套,系统整合,减少和避免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长期来看,不妨参照国外立法例,把《全民健康促进法》《医院法》或《医患关系法》等涉及到医疗社会关系和全民健康领域的行业性、全局性法律列入立法日程;把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医疗社会保障的投入,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保证国家的预算和支付不低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夯实经济和法律基础,推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3.3大力宣传和普及医学常识,并把它作为一个全民事业、全民工程来对待。

把宣传和普及医学常识作为全社会、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一项义务,把医学常识的普及工作落实到基层。这既是我国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的要求,也是社会沟通与社会认知的必要过程。这种医疗软环境的改善,势必会提升和改善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从而促进和达成“文明行医、文明就医”方面的更多的社会共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医患伦理关系氛围。

3.4社会主流媒体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改善社会认知,构建良好的社会交流对话机制

篇(3)

那时的物质十分匮乏,吃的喝的大都凭票供应。走南闯北的司机能从异地他乡捎回一些土特产,当然令人羡慕;卖肉师傅手中那杆秤是高一点还是平一些,决定了一份肉票买回的肉是多还是少,自然不能得罪;而谁又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医生肯定是要求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当年一些服务行业那种“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形早已被“笑脸相迎”“自由选购”所代替,人们开始尝到了“顾客至上”“宾至如归”的滋味。

而去医院看病的感觉就没有这么好了。尽管医院的大楼越盖越漂亮,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近些年来老百姓对医院的满意度未升反降。新世纪的第一年,某调查公司对我国十个城市的四千多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提供了“热心、自信、快乐、满足、细心、冷漠”这六个具有脸谱效果的形容词,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受给21个主要生产和服务行业画像。结果,医院以“冷漠脸谱”获选率达25.1%高居榜首。而一度令人生畏的行业如“铁老大”“电老虎”等,其面容已变得和蔼可亲多了。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把病人当“人”的少,当“物”的多。有专家分析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老百姓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医院多少年来养成的“朝南坐”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相比,我们的最大差距不是技术和装备,而是在对人的尊重与关爱上。

一时间,人性化服务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不少医院围绕人性化这个主题推出新招,尤其是我国入世后。

北京 凡住过院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历:早上也许还在睡梦中却被护士唤醒,因为你要量体温了;午觉后还想眯一会儿,不行,因为病区要统一整理被褥了……这些不以病人为本的“规矩”正在一一被打破。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每天早上空腹来院抽血的患者在抽完血后可以享受院方提供的一份免费早餐;西苑、海淀等医院开展了免费送药上门、为没时间取化验单者提供电话查询化验结果等服务;北京口腔医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镶牙,友谊医院、佑安医院等一改过去那种柜台式接诊模式,护士起立与患者一对一交流……

山东 一些公立医院主动放下架子向商场学习,并借鉴商场的一些做法以改进自己的医疗服务。

我们都知道,购买正规产品都有一个“保修期”。这种“售后服务”能否被医院采用?济南市口腔医院口内科向患者作出了补牙保修期一年的承诺。即在该科经补牙治疗后一年内,如出现补牙脱落、疼痛等,可接受免费治疗。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医疗服务毕竟与其他服务行业有较大不同,对于个体差异极大的人来说,能打包票的时候并不多。但我们从以上的承诺中感受到一点,即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 一家中外合资医院在开业前向患者公布了他们的院规。其中有一条为:病人就诊前,医生要与患者亲切拥抱。海纳百川的上海人对此举持什么态度?大多数人认为这一洋化动作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拥抱”背后的人文含义。一位退休职工说,暂且不论此举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但作为一个信号的确应引起公立医院的高度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必将进行。而竞争和改革的结果,无疑会使中国老百姓在看病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

应该说,医患间患者有理由要求医护人员服务到位。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服务于我们的医生护士也是人,他们承担着超负荷工作,肩扛高风险责任,理应得到患者的体谅、尊重和爱护,全社会应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护人员的良好氛围。

愿人性的光辉照耀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篇(4)

关键词:工业工程 医疗行业 服务水平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97-01

工业工程(IE)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20世纪初便逐步运用于医疗行业。在工业工程发达的百近年历史当中,工业工程不仅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且也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工程的精准理念和定量化技术方法要以从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T(time,时间)、S(service,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医疗行业管理水平。尽管工业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加强对工业工程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大力实施医疗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不仅是提高医疗行业管理水平的现实之举,更是增强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长远之策。

1 工业工程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尽管工业工程与管理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工业工程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工业工程仍然与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别。一是二者的职能和作用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更多的是具有技术的职能,追求的是服务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管理则具有领导、指挥、决策、控制等职能,不仅要追求效率而且还追求效益。二是二者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所需要的是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更多的是提供和解决管理技术问题;管理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为领导决策、指挥、控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专业、顾问以及专业人员。三是二者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工业工程为管理提供目标服务,能够将医疗行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可行性

与制造业生产产品相比,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和生命,而生命又十分宝贵,因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更具有重要性;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无形式、非储存性等特征,而且医疗服务的质量不易掌握;医疗服务行业还具有需求的不可预测性特点,制造业可以通过市场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而医疗服务行业则无法进行预测。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工业工程很好的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随着医疗科学与医疗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越来越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发展,使医疗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工业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推动医疗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制度化、效能化的方向发展。

3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路径

3.1 明确工业工程应用理念

“技术性”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属性和特征,分析、实验、测定、规定等是其具体方法,。因而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进一步明确其“技术性”的属性和特征,将系统工程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而不是某个局部或者某个资源的优化。因而必须将系统分析和信息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研究、设计、量化、评价、决策、管理,使各种专业化的工业工程技术管理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着力提升医疗行业管理的系统性、关系性和融合性。

3.2 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

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在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行业应用工业工程的投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着力构建工业工程主管信息系统,推动医疗行业工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建。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将作业管理和人因工程引入医疗过程当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平衡记分卡制度,特别是要突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医疗服务品质管理,大力实行TQM(全面品质管理),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吕质管理机制,提升医疗行业竞争能力。

3.3 完善工业工程应用机制

尽管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我国要想更好的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国医疗行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工业工程系统化理论体系,加强实践总结,完善相关理论,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程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医疗工业工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在有关高校当中增加与医疗工业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医疗行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业工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各级各类医疗行业要大力加强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成立专业的工业工程部门和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工业工程应用规划,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实现整体系统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我国各级各类医疗行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轨道。

篇(5)

截止上周四,本期入围的最牛分析师排行榜前二十的分析师所研究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酌情消费品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酌情消费品行业分析师1名;食品饮料及烟草和能源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均比上期增加1名;煤炭、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7名、1名和1名,都与上期持平;金属与采矿和媒体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分别比上期减少2名和1名。近期,医药产业方面的政策密集,本期对医药行业进行点评。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表示,科技部《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四个方向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利好爱尔眼科等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给予医药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思立认为,医药方面政策的关键词为创新、预防和基层,该规划将有力促进中药、生物制药、疫苗、化学创新药物、体外诊断试剂、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科华生物、鱼跃医疗、康美药业、马应龙、昆明制药和沃森生物等个股。给予医药行业“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数据显示,截止上周四,上榜本期最具潜力前二十名分析师所研究的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金融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金融行业入选分析师1名;原材料行业入选分析师2名,比上期增加1名;工业产品、信息技术、酌情消费品、零售与批发和食品饮料及烟草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5名、3名、3名、2名和1名,均与上期持平;医疗保健行业入选分析师3名,比上期减少2名。据媒体报道,光伏规划再次上调,该行业也受到分析师的关注,本期对光伏行业进行点评。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孙建平表示,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预计业内几家较大企业很可能成为本次整合主体。产业集中度提高,利于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强化其成本优势并从整合中直接受益;同时,前期产能释放和需求萎缩加剧行业竞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望缓解供需矛盾。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给予光伏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国信证券行业分析师郑东称,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另外,国内的市场将持续超预期,部分地区补贴电价有望进一步上调。给予该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以上数据均取自今日投资统计数据,欲查详细数据,请登陆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网站(省略)。

篇(6)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eriou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market,which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regulatory failures on prices of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Borrowing ideas from three main kinds of western regulatory models avoiding the risk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e construct the incentive regulatory model about the prices of Chinese medical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rate of return regulatory model, this model introduces the price-cap factor and yardstick regulatory price, and also considers some factors such as medical service price, medical service cost. At last, we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is model.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监管模式;医疗服务价格

Key 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regulatory model;the prices of medical service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23-02

0引言

医疗服务价格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焦点,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医疗服务价格所采用的是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体系。国家发改委通过制定价格整体水平调控计划、调整价格管理范围等来实现价格整体水平的管理,而医疗服务具体价格则实行由医院申报、各级政府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审定的政策[1]。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来看:2009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为159.5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为5951.9元,分别比2008年上涨了8.9%和8.6%[2],与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幅基本持平,医疗费用的控制难度依然很大。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成效仍不显著。

1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Arrow(1963)认为医疗市场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3]。Stiglitz(1988)发现医疗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中之一便是医患间高度信息不对称,政府有介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必要性[4]。Doorslaer(1992)发现,医疗政策失灵、医院市场偏离竞争市场的表现有: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保险介入、医院存在进入退出壁垒、医疗服务是差异化产品等。其中,医疗信息不对称是所有问题的关键[5]。曹煜玲等(2009)认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6]。

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技术壁垒高,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医生,所掌握的信息远多于患者所掌握的。其次,医疗信息公开的数量少,途径有限,并且针对性较差。Culyer(1989)认为当医生与患者发生利益冲突时,作为非完美人的医生将更多关注于自己的利益,并可能导致医疗服务质量降低[7]。同时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供给诱导性需求”。我国学者赵曼(2003)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医生的诱导需求能力就越强,极大损害了患者的利益[8]。毛正中等(200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供给诱导需求情况[9]。因此政府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十分必要。

2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国外主要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中的运用

2.1 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是通过限制企业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办法,使得企业获得公正的收益(fair return),间接地对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限制[10]。用公式表示为:

RPQ=C+S(RB)

R为企业收入函数,Pi为第i种产品的价格,Qi为第i种产品的产量,C为成本,S为政府监管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该监管模式保证企业成本的回收,但是对改进经营绩效和降低成本的激励作用不大,虽然可以规避逆向选择,但无法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同时也会诱发过度投资而产生A-J效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州实行了“全部付费者”监管,与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类似。“全部付费者”监管是指建立以许可收益为基础的费率结构,监管者根据许可收益再计算出支付者对每一项目或病例所应支付的最高费用。但因存在一些技术和信息问题,许可收益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服务最初供给不足,如使用该监管模式,可较好刺激投资。

2.2 价格上限监管模式在价格上限监管模式中,受监管者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只要低于监管者所制定的最高价格,受监管者就可以保留赚取的所有利润。其中最典型就是英国所采用的RPI―X最高限价监管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Pt=Pt-1[1+(RPI-X)]

RPI为零售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率,X为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Pt为当期监管价格,Pt+1为下一期监管价格。此模型优点:无需过多考虑成本结构,操作简便,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该模式具有较高的激励作用,可有效规避道德风险,但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美国为了更好激励医院,对起初实行“全部付费者”费率的州实行价格上限监管。美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上限监管模式只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并没考虑因医疗技术进步而导致生产率增长等因素。价格上限因子(RPI-X)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如何合理制定生产效率增长系数X,是很大的难题。

2.3 标准监管模式标准管制(监管):将某些企业的管制规则和处于相同情况企业的绩效指数联系在一起,在企业间营造了一个间接的竞争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对于某些不可观察到的变量所存在的信息缺乏问题[11]。该领域著名学者施莱费尔(Shleifer)指出用其他人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每个人进行监管;当每个人知道自己所提供的成本只是用来监管其他人,那么他就没有说谎的动机,把自己的成本真实报告给监管方,并证明最优监管价格为P==cj(j=1…n)。

该模式为按病种预付制在刺激医院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标准监管假设所有同类医院在相同环境下经营,可有效避免医疗服务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但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医院效率水平也存在差异,一定程度削弱了标准监管的激励作用。

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构建

3.1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构建思路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涉及多方面:例如对在医疗服务市场占特殊地位的医生进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约束;利用社会舆论等第三方力量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监管;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机制等。本文从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核心要素――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进行研究。该模式在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并结合价格上限模式和标准监管模式的优点,构建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

3.2 模式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

3.2.1 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12],由医疗服务的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组成。其中医疗服务的物力成本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医疗材料消耗、医用建筑和医疗器材损耗折旧维修、维持正常医疗活动所耗费的能源。而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则包括:①维持医务人员自身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费用。②医务人员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3.2.2 医疗服务质量美国国家医学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定义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时,可达到的尽可能理想的健康产出的程度[13]。医疗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医疗行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与监管价格相挂钩。

3.2.3 物价指数的变动我国医疗服务监管价格调整的周期较长,在制定与实施间往往存在时间滞后。在政府监管价格的执行期间,医疗服务价格往往仅是微调。而因通货膨胀等因素,此期间几乎所有投入要素发生改变,因此该医疗服务价格很难真实反映医疗服务成本。

3.2.4 医院结余医院结余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医院的财务成果,也是增加医院事业基金的资金来源[14]。由于目前国家对医院的财政补贴不足,在医院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医院获得合理的收益,进而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3 模式的设计综合上述三种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构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核心要素――医疗服务监管价格的构成为:

P=λC(1+MRPI-X)+λS+λC+S(RB)Q

其中Pt是t时期的医疗服务监管价格,C是受监管的医院在t-1时期内的单位产品成本,MRPI为医用商品价格指数,S(RB)为单位产品的投资回报,λi和λj为权重λ>0,λ>0;λ+λ=1,Q为医疗服务质量系数(0<Q<1)。

该模式是在投资回报率模式RPQ=C+S(RB)的基础上,并结合价格上限模式和标准监管模式的优点构建的。将医疗服务成本分两部分:①国家补贴的部分,令其为bC=λtCj,t-1(1+MRPI-X)+λtS,②医院自己承担的部分:(1-b)C=λiCi,t

为激励医院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结余,第一部分成本中比例b的确定引入了价格上限因子,令b=(1+RPI-X),由于医用商品价格指数MRPI更能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变化情况,我们用MRPI取代零售物价指数RPI。但药品、生物制品等在医院流通环节的某些商品暂没列入编制医用商品价格指数范围,我们将该部分成本分离出来,用S表示。

对医院自身承担的(1-b)C,我们引入标准监管Pi=i=cj。可在一定范围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并通过比较医院绩效,体现医院努力程度。最后设定权重和医疗服务质量系数,可推导出上述模式。

3.4 模式中各项要素计算的理论思路

3.4.1 X值的计算可采用FCC,此方法中X=(dTFPtel-dTFPe)+(dINPUTe-dINPUTtel)。dTFPtel为业者TFP增长率,dTFPe为整个经济体系的TFP增长率,dINPUTe为经济体系投入品价格指数增长率,dINPUTtel为业者投入品价格指数增长率。对TFP的计算,可采用指数法,指数的构造则建议采用费雪连锁指数的方法。医疗服务行业中相关数据很难获得,因此X值的确定一直是难题,需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3.4.2 Cj,S与Ci的计算合理的初始医疗服务成本对设定医疗服务的监管价格是很重要的,Cj与S的确定也是个难题。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疗付费方式是医疗项目付费,因此我们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基本思路: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科室、服务项目或其他服务产出)。作业成本法就是缩小间接费用的分配范围,增加分配标准(改单标准为多标准)[15]。Ci的确定在上文标准监管模式中已介绍。

3.4.3 权重λiλj与S(RB)的确定可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先由专家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对其进行具体赋值,在以后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权重λiλj与S(RB)进行不断调整。

3.4.4 医疗服务质量系数的确定对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来确定医疗服务质量系数。如果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可将质量系数Q定为最大值1。如果监管者难以从客观上确定质量系数Q,可暂不考虑此项。

3.5 总结及评价本文从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核心要素――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作为构建医疗服务价格模式的出发点,构建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该模式考虑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相关因素,并吸取三种西方价格激励性监管模式的优点。该模式只是理论上探索,在实际中运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需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法规不配套,医疗服务指标体系不健全,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因素较复杂,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关数据收集也较困难等,因此该模式中相关要素的计算存在很大难度。

参考文献:

[1]刘丽杭.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5):1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87-101.

[3]Arrow,K.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53):941-973.

[4]J.E.Stiglitz.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2nd edition)[M].New York: W.W.Norton &Company,1988:293-294.

[5]Van Doorslaer,E.,A.wagstaff et al.Equity in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2,11(4):389-411.

[6]曹煜玲,张军涛,刘建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104-106.

[7]Culyer,A.J.The normative economics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provision[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89(5):34-58.

[8]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J].财贸经济,2003(2):54-57.

[9]毛正中,胡德伟.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12.

[10]于立,于左.美国收益率规制与英国价格上限规制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03(1):11-18.

[11]曾军平,杨君昌.公共定价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9,(5):158-160.

[12]国家计委,卫生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摊测算办法(试行)[S].计价格[2001]1560号.

[13]吕坤止等.实施医院质量管理新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8:472-473.

篇(7)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到医疗改革要探索新的方式和新的思路。本文从公立医院的改革入手,分析了我国两类比较典型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并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公私合营的方式是比较适合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PPP模式公立医院改革私有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 2015 )08-0032-05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吴茜,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亦显著上升。中国医疗服务开支已从2008年的959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6%。除去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外,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推动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而,与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医疗服务供给却呈现日益紧张的状态。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供应商主要由医院、初级保健诊所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组成,其中,医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国大约有23170家医院,大多数位于大城市,根据卫生计生委建立的等级制度,大部分医院归类为一级、二级或三级医院:一级医院指的是社区或乡镇医院,病床数少于100张;二级医院的级别属于市县级,床位数少于500张;三级医院是规模最大的省级以上医院,拥有超过500张的病床,其中,各级医院经过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评分,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拥有最好的医生和技术,可以实施复杂的医学实验,也支持教学和研究,而其他小型的乡村医院往往缺乏最基本的设备和人员。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大部分的患者,即使是病情轻微,仍然愿意选择到大医院寻求治疗。

增长的需求和短缺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看病难”的现状。

一、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背景

我国的公立医院为非全额补贴的非营利性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自主管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预算、病患服务费和药品销售收入。财政预算包括经常项目和投资或资金预算拨备:经常项目用于人员开支、投资和资金预算拨备用于补贴大型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项目、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债务。经常项目预算根据人员和病床数计算(不考虑服务量和病床使用水平),而资金预算则根据需要考虑地区和市场规模等因素。20多年来,政府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之和占总收入的90%以上,由于政府的投入有限,公立医院必须依赖增加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而生存。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在药品销售上规定,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利润率不得超过15%,医院无法根据实际成本定价,这种定价机制造成市场扭曲,导致医院并不重视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服务,而是着重增加对高利润药品和高技术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医疗服务总成本的增长。这也是导致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公立医院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而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和缺乏市场竞争带来的低效率又使引入社会私人资本参与其中成为必然。2009年公布的医疗改革方案提出,要将公立医院的资金赞助和业务营运分离,要降低医院收益对医药销售的依赖,并且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北京市政府于2012年公布的“北京18条政策”也提出鼓励私人资本通过合作、收购或其他方式参与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提供相关指导。在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的医疗改革中已经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比较突出的尝试是江苏宿迁市采用的“宿迁模式”和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凤凰医疗选择的“IOT模式”。

二、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革——以宿迁医疗改革为例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无法支撑公立医院的运行和支付医务人员的工资,2000年,宿迁市决定出售公立医院,进行医疗卫生改革。改革的总思路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医疗领域和卫生领域的职能分开:医疗领域交给私人部门,即私人负责办医院,生产和提供医疗服务;而政府则将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卫生领域上,负责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等工作,同时对于医疗领域进行监督和引导。

2000年3月,宿迁医改正式启动,改制的形式分为拍卖、协议转让、股份合作、兼并托管等方式。2001年3月,作为宿迁市先行试点的沭阳县的38个乡镇医院全部完成改制,其中,拍卖23家、协议转让13家、兼并托管2家。2003年7月10日,宿迁市最大的人民医院以7013万元的价格向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了63%的股权,其余的股份由南京鼓楼医院(10%)和宿迁市人民政府(27%)持有。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宿迁市人民医院私有化的完成标志着宿迁市正式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全市134家公立医院通过产权置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政府完全从办医中退出。2006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提出为进一步激励民营医院的发展,规定对于在宿迁兴办民营医院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将获得公共财政专项经费奖励。具体数额为,对在市区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县级城市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民营医院,各级政府根据财力状况,按投资额的l%e-5‰进行奖励。另外,民营医院可以申请卫生科研项目、课题,获取政府财政统一安排的经费资助,对民营医院救助无主病人、特困病人的,一律由政府予以补偿。

关于宿迁的医疗改革,自起初就一直争议不断:支持的人认为宿迁的医疗改革有效地盘活了社会资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质疑的人则认为,宿迁的医疗改革并没有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高频率的人才流失使得医院没有动力培训医务人员,购买或投资医院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数并不了解医疗行业的运行规律等等。2006年前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课题组曾先后对宿迁医改进行了调研,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前者认为“糟得很”,后者却认为“好得很”。

自2000年宿迁开始医改以来,截至到2013年,医院的床位数从5406张增长到19085张,增长了2.53倍;机构数从525个增长到2345个,增长了3.5倍;每千人床位数从1.07张增长到3.96张;技术人员从9639人增加到21080人;门急诊人数从89万人增加到2400多万人,医院业务收入从6000多万元增加到5亿多元。

由于民营医院不受政府招标采购药品的约束,可以自主采购药品和器材,因此民营医院的采购价比公立医院的价格低。成本降低带来的竞争优势表现为就诊费用的降低。据江苏省的统计资料显示,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宿迁的医疗费用最低,见下表:

然而,医疗费用的降低却没有带来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民营医院的发展从数据上来看非常快,每年都以20%,甚至是30%的增长率在发展,但增长的只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作为医疗质量高低水平评判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复杂手术开展情况,比如胸科的食道癌手术,却不断在萎缩。在几乎全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宿迁,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对缓慢。宿迁市至今仍只有一所三乙医院,其他医院均在二级或以下水平,且实力良莠不齐,而周边同属于地级市级别的淮安市,却拥有3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使得对于高水平手术有需求的患者,只能到周边城市,甚至是南京、上海的大医院就医。除了最大的市人民医院由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以股份制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其他医院的管理者多数没有医院管理经验,其管理理念和竞争手法也多处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初期,医院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投资于长期才能见效的研发活动,结果是民营医院为了追求盈利,仍然采取和大环境一样的“以药养医”的方式。而且,在周围均是公立医院的现实环境下,公立医院独有的编制和业界认可,也使得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跳槽到民营医院。

宿迁医疗改革的预期目标是政府由办医院变为管医院,从提供者变为监管者,市场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宿迁政府对于医院的准入门槛是“向钱看”,有钱的就能办医院。对于医院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不重视造成了民营医院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监管能力和法律框架缺乏的情况下,单纯的奖罚措施对于约束民营医院行为的效果上显得苍白无力。

2011年,宿迁政府宣布,投资10亿元新建一所三级甲等的公立医院一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对于宿迁医改是否在走回头路的讨论。政府当年“不会再建公立医院”的承诺也让已经市场化的民营医院管理者们觉得受到了背叛,他们担心公立医院的虹吸效应会使民营医院的经营更加艰难。2015年春天,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动工,预期投资已经增加到18亿元,全部由政府财政出资。为了招到优秀医生,政府批准了2000多个编制,并且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其合作,对于已经招聘到的人才,宿迁政府还提供财政拨款让他们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进行学习培训。宿迁卫生局的发言人称,这家拥有20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15年9月实现对外营业。

宿迁政府重建公立医院的行为证明,完全的市场化并不适合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由于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以及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法律背景,笔者认为,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不能脱离政府的管控,现阶段还是应该首先考虑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三、PPP模式的探索——以凤凰医疗集团为例

由于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以及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公私合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管理模式,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既能解决财政资金的紧张问题,又能利用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同时并未改变医院资产的所有权性质及非营利性质。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所谓PPP的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我国PPP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已经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就被用在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中,许多高等院校也用BOT的形式建设和管理学生宿舍。国内已有的PPP模式的运作经验和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都为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采用PPP管理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2013年在香港上市的凤凰医疗集团是采用公私合营的模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典型,并且,通过它的集团化优势和对PPP的进一步探索,在改善公立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为企业自身获得了利润,可以说,实现了公、私部门的共赢。

(一)凤凰医疗集团

凤凰区域医疗的建立主要通过参与北京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基本模式有二类:一类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股权投资,即公立医院改制并购,比如国内首个私有化的国有医院北京健宫医院;一类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权投资,即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比如北京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国有医院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凤凰医疗所采用的PPP模式为“投资一运营一移交(Invest-Operate-Transfer,IOT)模式”。凤凰医疗首先与地方政府签订IOT投资协议,在协议中凤凰医疗承诺对协议医院做出固定投资,以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以换取在19年至48年的期限内管理和运营相关医院、收取基于表现的管理费的权利以及向协议医院供应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权利。如果协议期满并未续期,管理权将转回给医院所有者。而且,对于某些医院,IOT协议还规定如果在协议管理期内医院出现亏损,凤凰医疗必须做出补偿以保证医院的收支平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然而,我国政府规定,公立医院实现的利润不得用于股东分配,只能用于医院的建设再投资,这就与私人资本的逐利特性相违背。与公私合作建设公路等其他PPP项目的投资者不同,公立医院的投资者不能通过直接收费等方式收回投资,无利可图是很多私人投资者在面对公立医院改革时望而却步的原因。这样来看,凤凰医疗似乎在做一笔赔钱的买卖,其实不然,它获利的真正秘诀就隐藏在IOT协}义条款中的供应权利中。

(二)供应链服务带来利润

凤凰医疗在于政府签订IOT协议时,保留了向这些公立医院供应药品、设备和医院耗材的权利。基于此,凤凰医疗通过自身的供应链业务就形成了独立于经营医院以外的业务利润(见图1)。

凤凰的供应链业务由集团下属的供应服务公司专门负责,他们的核心职能是集中集团旗下的10多家医院的采购需求,统一与供应商谈判确定折扣价格,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规定,对执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药品和耗材仍按照国家规定的中标价销售给医院,节省下的成本直接体现为供应链的利润;对不执行集中招标采购的设备、非医用物资,凤凰的供应链则组织医院以谈判最低价直接采购,节省下的成本直接体现为医院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让凤凰即使在不能从托管的医院处分红的情形下,依然可以巧妙地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投资回报。

对于整个集团来说,IOT协议下的供应链业务使得凤凰在内含式增长的同时拥有了外延式扩张的经济力量,即只要有一家医院纳入它的集团管理范围,凤凰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管理费收入,而是滚雪球般成倍增长的供应链收入。从整体来看(见表2),2013年供应链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8.5%,然而对于利润的贡献却达到了69.3%。可见,供应链业务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整个凤凰价值增长的支柱。

截至目前为止,凤凰通过IOT模式一共管理了10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和28家社区诊所,全部为非营利性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并且每年均保持盈利,而这几家医院在凤凰管理前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在服务质量方面,通过凤凰带来的私人资本投资对医院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健宫医院、燕化医院等旗下医院分别通过了美国国际联合委员会的医院认证;通过公司治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旗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相比同类医院有所降低。

四、PPP模式:撬动私人资本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状,我国私立医院规模小数量少,而且以专科医院为主:床位在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很少,超过400张以上的中大型综合医院全国不超过30家,达到5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全国不超过10家。而且,由于医院规模的限制,人才通常是私立医院发展的硬伤,多数私立医院呈现人才梯队的哑铃状结构,很多医疗机构复制的速度远远大于人才的增长速度。由于在医生的职称评审中,私立医院医生的能力素质会被轻视,通过高级职称评审的概率比公立医院小的多,一些专家担心离开公立医院可能会面临失去学术地位和业界声誉的风险。

造成私立医院难以融入医疗服务市场主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主流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国家医疗保险体系支付的医疗服务,相应服务提供机构必须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所谓定点医疗机构,是指通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审定,并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有资格接受使用医保卡支付相关费用的病人,并以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的方式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局)进行结算。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和具有一定资质的私营医疗机构,大多数的私营医疗机构没有医保资质,只能为自费患者提供服务。因此,不管是从供给端(医务人才)还是需求端(病患),完全市场化的私立医院都面临着先天的困难。

凤凰医疗所采用的IOT模式克服了私立医院先天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它利用集团网络内医院间的会诊等制度使医生在未改变“姓公”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生的多点执业;另一方面,它承继原有公立医院的医保资格,保证了就医患者的数量不会因此下降。

这种对PPP模式的新探索和新实践给未来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可以说,这种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利用具有奖惩性质的“管理费”有效地提高了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并且没有改变公立医院的公共、非营利性质,避免了医院完全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管办分离”;从企业的角度上讲,企业可以以较少的投资金额扩展医院网络,而且通过集团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折扣集中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同时又在国家的最高价格限制范围内向集团内的各大医院销售,以获得最大利润。

另外,在医疗人才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未改变医生“姓公”的前提下,通过集团内资源共享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也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地方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借鉴。

五、PPP不是万能的良药

上文提到的IOT模式属于PPP类型中的经营权转移模式,广义的医疗行业PPP还包含附属服务外包(化验、餐饮、盥洗、保洁、IT服务等)、租赁、新建医疗机构、共享场地等多种具体形式。

虽然PPP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却不是政府解决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的万能良药,它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政治高度敏感的特性,政府在对PPP项目进行可行性和风险水平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法律监管环境、地区风土人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PPP合同类型。同时,从财政资金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决策是否进行PPP项目时,必须要进行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判断与政府直接提供相比,采用PPP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是否更加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