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2: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篇(1)

关键词 高血压;方法;治疗措施;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种类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患病后无根治方法,需长期进行服药治疗,如不积极治疗,血压值长期偏高,可能危害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我国苏州仅在2010年就有47.06%的人患有高血压。该疾病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的。目前学术界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争议,现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高血压患者预防措施

国外研究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了高血压的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其中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经过连续30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终点现象的概率。有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得到结论:早期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对于防治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该型高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故应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韩国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家庭指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患者出现高血压,保证健康。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上开展时间较晚,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该领域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的方式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现状后得到结论,同时积极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对于控制病情蔓延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检测CysC指标,可有效预防妊高征,提升孕期母婴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治疗措施进展

国外研究进展:美国于2008年成立JNC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3种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措施:①通过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添加第二种口服药物时,应将前一种药物的剂量最大化使用;②在第一种药物使用未达最大化时添加第一种治疗药物;③同时口服两种治疗药物时,可继续添加多种药物。有研究人员得到结论,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同时还会对脑、眼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高血压患者继发其他疾病,应将患者血压值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对于控制病情的效果较好。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人数较多的原因在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度增加,患病率升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临床应着重开发新的与血管变化有关的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者发现了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得到加用维生素D有助于降压的结论;有研究者得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着重对病程短、家庭收入差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结论。

传统中医学中无“高血压”这一名称,该疾病被归类于“肝风”“眩晕”等范畴。有研究人员将高血压分为阴阳两虚、气虚血瘀、痰湿阻滞、阴虚阳亢、肝火亢盛5个类型,每一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在进行治疗时,应根据该证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有研究人员将疾病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在该症型中,早期患者表现为阴损或阳亢,后期表现为阴损及阳,最终表现为气阴两虚。而《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则将高血压分为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痰湿壅盛4种类型。

篇(2)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但是有的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1 高血压病的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2 病因

2.1 遗传 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儿童或少年)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明显较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对照组高,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亦高。

2.2 饮食

2.2.1 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

2.2.2 脂肪酸与氨基酸降低脂肪摄入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成份,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可使人群平均血压下降。动物实验发现摄入含硫氨基酸的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

2.2.3 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3.职业和环境 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4 其他 吸烟、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3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缓进型和急进型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1%~5%。

3.1 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轻可较轻。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早期患者血压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患者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

早期患者由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而在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论有无症状,患者应定期随访血压。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收缩压增高常较显著,并发心肌梗塞或发生脑溢血后,血压可能降至正常,并长期或从此不再升高。

3.1.1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和头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其脉搏振幅增高所致。这些患者舒张压多很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可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伴有眩晕者轻音乐和,与内耳迷路血管有关,经降压药物治疗后也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脑出血起病急,常在情绪激动、用力抬物或排大便等时,因血压突然升高而骤然发病,病情一般也较重。脑梗塞的发病也急。脑动脉血栓形成起病较缓,多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常先有头晕、肢体麻木、失语等症状,然后逐渐发生偏瘫,一般无昏迷或仅有浅昏迷。

3.1.2 心脏表现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

由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可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表现。

3.1.3 肾脏表现肾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压高度及病程密切相关。当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尿量可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常增高,酚红排泄试验示排泄量明显减低,尿素廓清率或肌酐廓清率可明显低于正常,上述改变随肾脏病变的加重而加重,最终出现尿毒症。

3.2 急进型高血压: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约1%可发展或急进型高血压,发病可较急骤,也可发病前有病程不一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史。男女比例约3∶1,多在青中年发病,近年来此型高血压已少见,可能和早期发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如头痛等明显,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等特点。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7kPa(130~140mmHg)或更高。各种症状明显,小动脉的纤维样坏死性病变进展迅速,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或失明,视网膜可发生出血、渗出物及视神经浮头水肿。血浆肾素活性高。由于肾脏损害最为显著,常有持续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可达3g,血尿和管型尿,最后多因尿毒症而死亡,但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4 预防

篇(3)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88-01

无症状性脑卒中是指无神经系统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足引起患者及医生注意,而影像学检查出现梗死或出血灶的脑卒中,近年来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现了无症状脑卒中病例增多,本研究报道了我院2004~2006年500例接受头部MRI检查而发现无症状脑卒中98例(占19.6%),现将其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均经头MRI证实,其中,男80例,女18例;年龄52~82岁,平均66岁;合并高血压病90例(91.8%),冠心病81例(82.6%),糖尿病21例(21.4%),房颤10例(10.2%)。

1.2临床表现

头昏、轻度头痛、乏力59例,一过性偏侧肢体麻木28例,一过性吐字不清12例,一过性失语11例,血压18~25 kPa,均有眼底动脉硬化达Ⅱ~Ⅲ级,全部病例均未查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1.3影像学改变

98例均做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多发梗死67例,基底节单发梗死6例,皮层梗死3例,小脑梗死8例,皮层局灶性出血13例,脑干出血1例。

1.4 治疗和预后

患者均予以改善脑细胞代谢、脑保护、对症控制血压、血糖及心律失常治疗,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年,其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痴呆。

2讨论

本组病例无症状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19.6%。荷兰Herderschee等[1]报道为13%;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及卒中研究会资料表明,1 203例急性卒中入院病例中,135例有无症状脑梗死,其发生率为11%[2],在中老年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显示[3],MRI发现64岁以上的人群SBI发生率为28%。国内一组连续尸解966例中发现SBI 125例(12.9%),本组与上述统计资料基本相符。病因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多见,无症状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机制是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痉挛、管腔变窄或出现微小动脉瘤,容易发作微栓塞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在腔隙性无症状梗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无症状性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是异常的糖代谢促进了小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后者常引起微小的、深在部位的脑梗死,由于解剖特点,这类脑梗死多无临床表现。一些研究还表明,慢性心房纤颤病例也易发生无症状性脑卒中,病灶多较大、且常位于大脑皮质枕区或额顶区,因而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腔隙性梗死,病变部位较深,病灶较小,直径小于1.5 cm,病变累及内囊前肢、放射冠、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其他部位,但以累及基底节病变最多见。出血以脑叶(颞、顶叶)为多,本组资料与之相同。第二类为非腔隙性无症状脑梗死,此类病变多累及大脑皮质,通常病灶较大,多由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原性栓子栓塞。第三类为交界性梗死,占7%,病变多位于大脑中、后动脉交界区,病因多见于大动脉狭窄。

一些研究表明,如:Ricci等[4]认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存在并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故无症状性脑卒中对急性脑血管病病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反复多次无症状卒中后可发展为多灶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血管性痴呆或假性球麻痹状态。Yamamoto等[5]2001年观察了平均动脉压对有腔隙状态和白质疏松病灶患者的影响,发现第1组有白质疏松病灶并在随访的4~5年中发生了痴呆的患者,在原有的血压增高基础上,平均动脉压下降了l0~15 mmHg(1 mmHg=1.133 kPa),第2组有TIA发作史但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随访的4年中,平均动脉压增高了10~20 mmHg;第3组患者在随访的2年之内均再次发生了卒中,该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没有任何变化。以上提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改善脑循环,维持平均动脉压,保证脑灌注压治疗对预防脑血管性痴呆有重要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只要积极治疗及给予预防性保健措施,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和智能训练,脑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本组10例2年后出现痴呆表现,也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病),提示临床医师重视无症状性脑卒中给予积极的预防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erderschee D,Hijdra A,Algra A,et al.Sil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ehemie attack or minor isehemie stroke[J].Stroke,1992,23(9):1220.

[2]Masuda J,Nabika T,Notsu Y.Silent stroke:pathogenesis,genetic factor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 a risk factor[J].Curr Opin Neurol, 2001,14(1):77-82.

[3]王耀山.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

[4]Ricci S.Celani MG,La Rosa F,et al.Silent brain infarcfion o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stroke:a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 Umbria[J].Italy Stroke,1993,24(5):647-651.

[5]Yamamoto Y,Akiguchi I,Oiwa K,et al.Twenty-four-hour blood pressure

篇(4)

尿毒症是由于肾的排毒功能下降,使尿液中的废物和一些含氮有害物质在体内过量蓄积而引发的疾病。患者早期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晚期会出现贫血、心力衰竭、精神异常和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研究表明,在未经过系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15%的人会发展为尿毒症。高血压患者预防尿毒症,应做好以下措施,并配合食疗。

1、保持生活规律。心理平衡: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清淡,保证良好睡眠,勿紧张,勿生气上火,保持心理平衡。

2、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长效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收缩压8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才能有效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3、合理地选用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已经合并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那些无肾毒性或有保护肾脏作用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都符合上述原则,适合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使用。还可适当的配合中药及针灸,对保持血压平稳、预防尿毒症颇为有益处。

4、应严密监测肾功能:(1)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几项指标,最好每2-3个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2)要严密观察自己是否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萎黄、口唇苍白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3)凡被检查出血肌酐、尿毒氮指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按照早期尿毒症的治疗方案及时治疗。

预防肾炎或尿毒症的食疗方法:

(1)雄鸭粥:雄鸭1只,大米、葱白适量。将鸭去毛及内脏,切碎入锅,加水煮至熟烂,再加入大米、葱白同煮成粥。每日1次,每次1小碗。

(2)黄芪粥:黄芪30克,粳米50克,陈皮1克。先将黄芪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将粳米倒入药汁中煮粥,等粥熟后可加陈皮末1克,稍煮即可。可供早、晚餐食用。

篇(5)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临床价值分析

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及眼底的并发症。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群的增加,高血压成了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0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探讨积极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300例2009年10月~2010年10 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年龄60~89岁,平均(68.5±5.6)岁。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高血压诊断按2003年5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七次报告标准,即血压≥140/ 90mmHg 为高血压。

1.2 方法

观察所有病例的血压、脉压、临床症状、体征、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治疗情况。

2 结果

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50.0%(150/300)为混合型高血压,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50.0%(150/300);脉压:85mmHg者有30.0%(90/300);无论活动或休息,血压波动性大,不仅在长时间内较明显,而且在1日之内也有较大波动,尤其是收缩压;有30.0%(90/300)患者发生性低血压;有30.0%(90/300)高血压患者毫无高血压症状,10.0%(30/300)病人仅有一些轻度的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余60.0%(180/300)病人均是由于心功能不全、突发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糖尿病等就诊而被发现;80 %(240/300)病人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诸如: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慢性炎病等合并症及/或并发症。有40%(120/300)病人对高血压知识无认知及了解,仅50.0%(150/300)患者能系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显著不同,在诊断治疗中应注重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机制进行个体化防治。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大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大动脉病变的主要特征,后者是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热点。大动脉顺应性减退35%,可使收缩压升高25%,舒张压下降12%,导致脉压差增大。老年高血压收缩压增高的幅度大于舒张压增高的幅度,造成脉压增大,常表现为较低的脉博量、心排量、血容量和心率,较高的血管阻力。(2)血压变异性大。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的变化时血压较大幅度波动。(3) 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人血压升高可毫无症状或仅有一些轻微的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往往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4) 多与其他慢性病并存。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病患。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采取规范的原则进行:首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采取非药物治疗,若血压仍不能控制可给予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反应;慎重选择药物;监测站立位及卧位血压;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应控制血压达目标水平,可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并采取新的治疗观点:通过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来改善动脉弹,延缓或减轻压力反射波叠加等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总之,我们应了解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坚持不懈的进行健康宣教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治疗上首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即非药物治疗入手,控制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为达到目标血压需要可联合用药,通过改善动脉弹,延缓减轻压反射波叠加,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伟陵,谭海彦. 螺内酯对高血压患者NO和CAT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2):16-18

[2] 刘国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1):879-880

篇(6)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为了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必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把高血压的预防放到首位,号召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等,病程长、病情进展不一。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导致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因此,健康教育对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延缓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病对其它器官的损害尤为重要。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48~60岁50例,65~70岁28例;汉族60例(77.0%),少数民族18例(23%);合并脑血管病19例,糖尿病10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0例;接近正常8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7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3例,主要联合服用: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拜心通。

方法与内容:⑴制定健康教育宣传计划: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每人发放一份高血压健康知识小手册,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⑵入院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病的症状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强调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⑶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强调治疗高血压时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按次服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否则对健康有害,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⑷出院前健康宣教:①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使其学会自己观察血压的变化;②适当运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③忌烟、酒,进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④保持大便通常,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篇(7)

关键词:高血压 河北省 原因 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高血压的人日益增多。高血压已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CHINA STATUS)结果新闻会报告2002年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1.6亿,占成年人口的18.8%,然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降压达标率仅为25%。并且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就高达366亿元,高血压已经构成了我国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河北省各城市居民高血压产生的原因

1.1 摄入过量的食盐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河北省很多地方的居民都喜欢吃腌制食品,并且在日常的饮食中口味偏重,这就造成了食盐摄入过量,使血液内的盐分增多,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1.2 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河北省是一个大省,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占据大部分。由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等原因,摄入的水果蔬菜较少,平时不注重锻炼身体,并且一部分人吸烟、饮酒过量致使血压偏高。

1.3 社会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年轻人,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血压升高。

1.4 家族遗传等其他原因 少数人可能是家族遗传患病,或者是服用使血压升高的药物,例如生胃酮、滴鼻药、可卡因、中药甘草等引起的血压升高。

2 高血压的危害

2.1 前期危害 由于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则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同时,高血压会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失眠,症状多为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恶梦、易惊醒等。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手指不灵活,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麻木,甚至半身不遂等症状。并且女性患者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站起时出现眩晕、双耳耳鸣等症状。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还可能会感到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在高血压患者经常会产生此症状就可能正在向恶性高血压转化。

2.2 中后期危害 ①损害血管: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②损害心脏: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③导致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萎缩等。

2.3 高血压的并发症 ①引发脑血管疾病。②引起肾脏病。③引起猝死。④导致多种病变。

3 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讨论

3.1 合理饮食 ①控制能量的摄入,多吃一些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因为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所以尽量减少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单糖的摄入。②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做饭时,尽量选用植物油。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多吃些海鱼。海鱼可以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时还可使血小板的凝聚延长,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的发生。并且海鱼中含有的亚油酸较多,亚油酸可以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治血管破裂,对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③摄入适量的蛋白质。通过询问医院相关人员我们了解到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也就是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就可以达到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④少吃含钠的食品,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品。如含钾多的食品:土豆、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酸牛奶、虾皮等。另外还要少吃肉汤类,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会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⑤戒烟限酒。据相关资料表明: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高浓度的酒精则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3.2 适当锻炼身体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可以增强肌肉、防止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并且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但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同时也要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还有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3.3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可以诱发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培养自身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要冷静、沉着;当精神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向朋友、亲人倾吐、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等方式适当的发泄一下,或者精神倾注于音乐、花卉之中,使自己的心情得以调节,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3.4 充分发挥医院、政府的主观能动性 医院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建立高血压门诊,定期为社区人民测血压,并为社区中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化的服务,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实施分级管理,注重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桂娟编著.高血压最佳生活方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马汴梁主编.高血压自然疗法[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