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9: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课堂导入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6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像磁石,能够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给学生以启发。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设计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是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学生对故事通常非常感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上课时巧妙地运用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也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将故事与新课的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同时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时,教师就可如此导入:“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那你们知道与这个成语有关的传说吗?”学生纷纷表示好奇,教师就可为学生讲一个故事:“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位仙女叫麻姑,早年便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麻姑的面容仍然像十八九岁的少女。麻姑说:‘从我得到天命以来,已经见证了三次东海变成桑田。这次去蓬莱,看到海水比之前少了很多,大约又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在生活中,大海有可能变成陆地丘陵么?”通过故事来提出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此时教便可顺利地导入“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这一新内容。
又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导入:“有一位中国人买了一张美国彩票,中了奖,但当他得知中奖信息时,却正好错过了兑奖时间,彩票变为了废纸。此时一位美国人却愿意花高价购买这张彩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就藏在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里。”这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亲切自然
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是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来参加教学活动的,这些经验是学生最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调动现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此种导入方式既能够增强地理这一课程的亲切感,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选择的实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气候复杂多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俗语、谚语进行导入。在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
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一句话?
生:听说过。
师:那吐鲁番地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是不是因为早上太冷,而中午太热?
师:大家都学过生物,你们能从刚才那句话中找到新疆水果特别甜的原因么?
学生稍作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这是由于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而且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晚上寒冷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非常弱,这样就积累了很多糖分,所以水果会比较甜。
此时教师便可顺利导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特点。如此一来,学生便顺利地记住了这一地理知识,且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三、演示实验,新颖别致
演示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能够将书本的理论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关键词】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 训练策略
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和意义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
地理教学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是地理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规范。“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 [1]
1.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塑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等。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改革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前沿,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由此可见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学实施的支撑系统,它对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2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研究大致有两类即广义的划分方法和狭义的划分方法。广义的划分方法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四类,它又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和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2];另一种是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分为“学习指导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观察和评价技能”[3]。狭义的划分是强调微格教学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狭义的划分方法它是从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过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语言的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 ” [4] 。
3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策略
3.1语言技能的训练策略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地理教师所具备的课堂语言技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书面文字表达和体态语言几个要素构成。
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由口语表达和体态语言两要素构成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训练策略。
首先,口语表达的训练策略。字正腔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科学准确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教学中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让每一个学生听清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抑扬顿挫的语调,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说话要慢点语调要高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有思考记笔记的时间。快慢得当的语速,语速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语速过快学生对收取的信息会遗漏、积压,语速过慢则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科学准确的词汇。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地理空间地域解释准确无误,地理原理阐释直观严密,因此语言的运用要科学、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只是讲的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形成一种地理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逻辑清晰的概括。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还要注意自身语言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剖析地理事物,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建构。
其次,是体态语言、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教师的身体动作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和身体局部动作。走动要自然大方,有控制,不可过多、过快,否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身体局部动作,主要指头部和手部动作对地理事物的描述通常要借助手势来更生动形象的表现。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的训练。面部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作用。教师要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让学生在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注重于学生之间的眼神眼神交流。
3.2组织技能的训练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承转技能” [5] 。
教师在备课中已经提出对策,然而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情感层次在课前是把握不准确的,教学组织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时刻组织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教师的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管理好课堂纪律努力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3.3导入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的导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之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的方式可分为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观察导入、练习复习课导入。复习导入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承上启下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情境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发,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或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故事导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观察导入即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又能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练习、复习导入,采用“提示回忆法”作为复习练习的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练习有关的旧知识。
导入技能要求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目的性是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一个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使学习内容以鲜活的形式出现。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艺术性要实现导入的艺术性,就是导入的设计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3.4讲解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讲解是一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
讲解技能分为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和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是指在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事实性知识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的外部表现、地理景观等。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培养学生各种抽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语言要条例分明,措辞准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图、模型、地理图表及揭示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各种示意图帮助讲解,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观察。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所涉及的空间广泛性和时间延续性因此要使用大量的事实或事例,从多个角度说明,容易比较、区分各种具体事物的不同特征,便于学生充分感知。
3.5提问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阶段等设计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提问技能的作用。首先,可以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有助于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有利于顺利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再者,它还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主要有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分析提问。理解提问时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加工的过程运用,运用提问是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和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必要追问、问题评价和引导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明确、清晰、连贯。问题的提出,有导入阶段、陈述阶段和介入阶段,要求有节奏的步步深入。追问,追问可以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引导学生提问,有助于在解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学生提问,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讲解由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知识。问题评价,是教师对的学生回答做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
3.6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的训练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板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三板”技能它可以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突出重点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便于学生课堂记录课后复习。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板书类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是体现地理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的板书,是能反映地理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的板书。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板书可以分为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和综合式板书。板书的设计要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其宗旨是要让学生更好的构建本节课的内容。
板图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变化过程时,地理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过程和地理分布,边讲边用线条图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
板图技能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和曲线图,这几种板图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画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迅速画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图,它要求线条流畅、简练、清晰、富于表现性。板画有形态画、过程画和动态画。形态画是以素描的形式表现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形态;过程画主要表现地理事物在演变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动态画是用简易的笔法显示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要边讲边画出事物运动的过程。
3.7强化技能的训练策略
“强化技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采用各种肯定,鼓励或纠正错误的方式,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正确反应,使教育信息刺激与所期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保持学习动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行为方式” [6]。
强化技能的方式有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标志强化和活动强化。强化技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联系性,既可用于教师的讲解过程,也可应用于学生讨论、阅读和作业练习当中。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运用强化技能来实现更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强化技能,善于在课堂中运用板书、语音语调、身体动作和布置作业是强化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3.8结束技能的训练策略
结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结束让学生回忆、整理、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体系,是学生知识进一步同化和网络化的过程。结束的技能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
结束技能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教师强调这一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教师是通过结束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延伸扩展学生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了解教与学提高教学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中结束的类型有归纳总结、区别对比、竞赛活动、练习巩固和悬念存疑。这几种结束方式要根据这节课的特点而定也可以将这几种方式综合地运用起来。
3.9演示技能的训练策略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信息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物、标本、挂图、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进行实际表演、示范操作,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6]。
演示物要有足够的尺寸、演示物应放在一定的高度上、演示物要有适宜的亮度、对演示物的指示要确切、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复杂的实验应利用图解帮助学生观察、语言讲解要与演示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3]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5]刘恭祥.地理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59.
关键词 乡土资源 高效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67
Build Efficien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with Local Resources
LI Sifang, BAI Wenxi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s geography teaching to combin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erms and conditions consistent learning materials, local resources applied to the import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link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igration links, help student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ocal resources; efficient; geography class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经历和体验。任何学校所处环境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基于学生对这些资源的认识,教师对其充分加工,以乡土资源为主线,以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全程呈现出来,使乡土资源更具有过程、方法意义和情感价值,也能使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笔者在东莞七中实习半年期间,有感于周围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所以在本文以东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镇周围地区为案例进行教学分析。
1 用乡土资源导入,创设魅力情境
课堂导入应能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并使学生进入准备状态。用乡土资源导入课堂,优势在于用学生生活熟悉的事例和场景,给学生造成学习心理优势和知识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联想的思维,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乡土资源导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制定,形式多样:(1)利用多媒体系统导入:即使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媒体或多媒体交互系统引入课堂。例如在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学习中,就展示了东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镇和东莞市的城市三维遥感影像图像导入:这些城市景观中各地的用途是什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中,对比东莞市和企石镇在具体生活中功能差异:大型医院治疗疑难杂症、买文具、读市重点中学、看感冒、看时装展等,作为在企石镇生活的你分别会选择哪里?让这些内容更加贴近生活。(2)利用教师语言导入:即用教师丰富、深情的语言魅力渲染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设定的环境中,激起乡土情感认同,这样学生便有求知欲望。利用乡土资源导入形式有诗歌朗诵、故事引入、巧设疑问等。(3)课堂活动导入:包括学生组织的简短表演活动、游戏、实验操作等。例如就企石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各政府部门、学者、企业、居民应履行哪些责任?
2 用乡土资源贯穿,呈现多样课堂
目前地理教学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材料导入后仅仅作为导入使用,导入完成后又恢复到传统教学框架中,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以及导入的启发性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导入的材料本身与知识点结合点不多,无法扩展所致。而乡土资源恰好以其科学性、灵活多样性、案例性和探索性给地理课堂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和更宽广的知识面,激发地理课堂别样的生命力。
不同课堂类型下乡土资源的加工方式不同,以以下几种课型作为说明。
2.1 情境教学式课堂
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创。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教学内容与乡土材料的切合点展开学习,师生协作学习,最后成果交流,反馈提高。
案例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师:(展示东莞市地形、气候、河流状况图)结合教材,东莞市是基于怎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各自然条件对东莞市的发展有何影响?
生:结合文、图列出提纲(独学,5分钟)
生:与同学交流补充(小组合作,5分钟)
师:组织展示,总结(15分钟)
2.2 专题探究模式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全程由学生完成,教师提供辅帮助。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汇总展示,总结提升。
案例二:企石镇农业发展之路――以基塘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提出问题:学习《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后,企石镇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农业?
收集信息:学生分四小组,ABC三组以东莞七中为出发点,分别调查走访所划分好的区域农业类型、作物、投入产出等信息,并登记。D组去镇相关政府部门收集近年农业政策,农业经济资料。
展示汇总:各小组就收集好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与特色,在课堂上汇总展示。
总结提升:根据汇总内容,总结规律。
2.3 网络自学课堂
当下学生接触多媒体网络资源越来越便利,乡土资源以其丰富灵活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爱好的学生的追求。建设乡土地理网站,既能满足学生对家乡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也能拿体验异样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还能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乡土地理网站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案例三:企石镇乡土地理资源网
网络学习中教师要摒弃放任学生的现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制定任务型的活动,提供网络学习策略,以乡土网站为载体,在独学、相互协作下完成学习。
3 用乡土资源迁移,实现三维目标
乡土资源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资源本身,而应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地理学习的迁移,由个别到一般,掌握认知策略,认识学习过程,达到情感的迁移。由乡土资源迁移是逆常规的途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现象推广到课程要求的一般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感情的激发。
案例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之路
距离东莞七中25公里的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经历了普通工业区到东莞市示范科技园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历程。
(学生了解松山湖的发展后)
师:松山湖科技园区发展的原因?
生:①一心一带三廊三片区规划;②国家扶持政策;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技术转移;④以科研、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生态产业。
师:珠三角地区或其他地方与松山湖区有何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哪些措施?
生:……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课堂,能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创新地理学习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看,用乡土资源贯穿整个课堂既改进了教学方法,也为地理教师从新的角度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巴登尼玛.乡土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思考[C].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2008:23.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即将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转变了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把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将地理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解释,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足够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能力,此外,还应当积极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变得顺畅、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当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几个重点内容。以下对这几个关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结束语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的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着任务重、课时少的双重压力,这就为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导学”是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案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为此,学案导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环节:学案环节要齐全,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七个环节
2.学案设计内容应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实践性、层次性的特点
学案在设计时应以课时为单位,在熟读课标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个地将问题解决,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而设计的探究内容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芬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2)根据绘制好的的曲线图,分析可以将芬兰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在上图中用竖线标出,并说明理由。
(3)读图分析各阶段出生率、死亡率有何变化,并找出引起变化的原因?
3.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内容应以某一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案例、情节或感兴趣的话题为发展主线来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如地理学习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可以联系身边的事例,以“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为主线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并且都能有所发现,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可喜的见解,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和保证,也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复习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图片资料导入、视频导入等。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对于高中地理,内容丰富,体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充分挖掘热点时政、相关视频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截取美国著名的电影《后天》。必修二中《人口迁移》可以以我国的热点春节前后的民工潮的视频为导入,都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对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等特点,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图表法、实验法、讲述法、体验法、提问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等。其中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自然地理规律性较强,很多规律可以通过图表和实验来进行体现和总结。如绘制气压带与风带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实验法如用挤压书本来演示褶皱,用茶叶、水盆、电吹风,来演示风海的形成。
人文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和体验法进行教学。如: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对策。
四、加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提高课堂艺术,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时刻集中,让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语言水平,做好课后反思等工作。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驶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再加之师生间的默契互动,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毓梅.中学地理教学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摘 要】新教材承乘了老教材的优点、长处,增加了不少“亮点”;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这三者互为补充;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素质教育最优化,师生互动活跃化,创新教学智慧化;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关键词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要我学”“我要学”;“三合一”“三结合”;单一、被动接受;质疑、探究、想象
素质教育、课堂教改等新名词新提法不一而足。教坛新手、老将们纷纷在为此众人拾柴。这当中确实也不乏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大的上乘佳作。这无疑对新手上路、学术交流、理论探讨不无益处。这里谈谈我个人从教20多年——其中主教初中地理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如果说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好比硬件,那么,历史、地理、政治和体育、音乐、美术等就好比软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作为一位老“地理”,这里我要特别说的是我对初中地理课的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等内容的看法。也许会对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有所裨益。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新教材秉乘了老教材的优点、长处,增加了不少“亮点”,比如图像,“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如果教者运用得当,配以恰当的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具有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读“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两幅图,然后以我们是生活在“天上”还是“生活在地球上”为争论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课程内容上,编审者可谓别具匠心,别具一格。“三合一”的模式,即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这三者互为补充,既独立成书,又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者只抓住了教材而忽视了地图册的作用,或者重视不够,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地图册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总记,后部分是分论。最初笔者也曾有过对地图册的“忽视”,随着对教材钻研的加深,经验的积累,愈来发现和认识到地图册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这样处理的:每一节课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布置、要求、点拨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地图册进行相应预习、检查。每一节地理课都穿插五到八分钟地图册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我基本都是“三合一”、“三结合”,即让学生同时使用教材、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课后学生说:“这样教,我们越来越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我发现,自我重视了地图册,我所教的班成绩在平行班级中往往是一马当先,地图册确实功不可没。
其次,我再谈谈地理课的课堂教学。在地理课上,确实至今还存在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现象。现在,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
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倡导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多变换不同的教法。尤其是前后课,尽量采用不同的方法授课。如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我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我把这种导入法叫做“趣味性”导入法。
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我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我把这种导入法叫做“三合一”、“三结合”导入法。
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就拿出地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法之多,何在于此。我们不要简单地说哪一种教法好,哪一种教法不好。我认为比较切实可行的是把握教材,选择恰当的媒体,恰如其分地选择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素质教育最优化,师生互动活跃化,创新教学智慧化。
导课就是开场白,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是第一个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对导课环节会非常重视,会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但是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导课环节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地理课堂中的导课环节。
当前地理课堂导课存在问题
在课程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导课环节
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发现,一些教师仅在公开课、示范课等环境下才会设置导课环节,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导课环节的设计。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导课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在地理课程一开始时就急于讲解课程内容,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影响学生学习。
导课方式过于单一乏味
另外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课程开始时设立了导课环节,但是在导课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导课艺术,抑制了导课环节所能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导课时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这种单调的导课方式不但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第二采用的导课语言过于乏味直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导课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还会对地理教学起反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导课艺术,丰富导课方法和语言。
地理课堂导课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很多基本原则,只有不断提高课堂导课水平和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性原则
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必须明确导课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导课内容和本堂地理教学内容相符合,严格按照相关教学标准进行。其次,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要通过导课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地理课堂学习状态中。
1.启发性原则
导课环节并不是单纯的介绍课堂背景,在导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要注意该环节的启发作用。
2.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方式时要注意其趣味性。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多样的导课方法,不要一味的采取提问式的单一引入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导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教师所采取的导语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感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导课基本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导课方式很多,经过实际教学检验,在导课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复习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复习导入法是比较常用的导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探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使其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成果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比如说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时间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的状况”,并且向学生询问:“当高压控制时会出现干燥少雨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采用情景导入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所谓的情景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依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事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在应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必须要紧密贴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中的资源和实例材料进行全面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动态的展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黄土高原的视频和图片,并且配上陕北民歌,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用实际案例导入
学习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地理课程导入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应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这样通过利用学生了解的实际案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在学习《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中的GPS系统进行地理定位,还可以介绍一些GPS系统在军事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实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导入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导课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模型、标本等等。这种导课方式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激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假如没有工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工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工业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激情。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导课环节起到足够的重视,在导课过程中也要注重导课艺术,选择多样的导课方式和丰富的导课语言,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