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9: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是确立和更新高中地理教材内在逻辑结构的依据。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一种单纯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观;七十年代则将发展看作是以变革为主的经济进程;八十年代开始强调社会和谐平衡的发展;八十年代后期则将着眼点放在发展的公平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可以从高中地理教材的演变中得到说明:它逐步从伦理的角度既强调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和社会平等,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公平、协调、平衡。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亮点,实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诸分支学科的和谐与统一。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需要教师从微观上系统把握。从理论的重要性来分析,只有理清教材内在逻辑结构脉络,理解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和意图,教学中方能做到前后照应,避免各课各单元相互割裂。从实践的重要性来看,地理科学的实证性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现实。新教材体系中既有最新科技成果介绍,又有大量与人类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和问题。如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温室气体、酸雨、东南亚森林大火、信息高速公路、旅游景观与欣赏等。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日常知识积累,通过各种媒体有意识地积累相关信息,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知识点的学科关联性上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一是与当今生产、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缺乏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二是地理科学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得还不够,导致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存在不足。因此,以知识的学科关联属性为突破口,将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理论融人社会实践中去认识、解读、评价,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尝试:一是在假期中安排学生以《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等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行确定活动方案、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既灵活运用了课本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还深层次地接近和了解了社会。二是注重边缘知识和交叉知识的补充,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如在讲授地理在宇宙中的相关知识点时,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讲解是比较轻松的,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年变化与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密切相关的,在讲授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时,生物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等均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等。教学实践表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通,不但有利于知识迁移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克服了偏科的现象。学生在设计和撰写调查报告时,敢于并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从环保教育的趋向性上去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继续恶化,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间题也相当严重,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将环境教育列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进行环保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从环保教育的世界趋向性和形势紧迫性上去揭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一个侧重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涉及环境教育内容,包括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同时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环境间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环保教育已成为高中地理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环保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将所有涉及环保教育内容的单元中各节分为两大类课型:典型环保教育课和渗透型环保教育课。凡教材中涉及专题环境教学内容的为典型环保教育课,如“大气的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世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章节;凡教材各节中某一方面涉及或能延伸到环保教育内容的为渗透型环保教育课,如“空间资源”、“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教学内容。
四、从重点难点问题的典型性上去掌握学习的规律
重点难点问题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产生的。理论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叙述性知识两类。一般来说理论性知识是指那些概念、成因、规律、特点等,这些都是每课的重点或难点,理所当然要向学生讲明说透,使他们牢牢地掌握。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就必须满足“直接来自于自然界”和“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两个条件,指出这两点后再分别举例让学生加以判断。如要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可从实例中指出其历史性,也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科学进军。叙述性知识主要是对理论性知识的说明,往往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是怎么一回事即可,除了强调要记住其中某些重要的例子、数据、地名等之外,可由学生自行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是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由此,学习方法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重点难点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要注重典型性和规律性。例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记混淆。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记住,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男左女右”,谐音为“南左北右”。又例如:在“1月、7月气温的水平分布图”上,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突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一问题是历届高中生掌握的难点。在教会学生如何推理出规律后,仍然有很多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方向上的错误。我在上课时使用了比较易懂的比喻: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每到冬季,大陆气温总比同纬度的海洋低,那里的等温线就会向赤道方向靠近,好像是“取暖”;而此时的海洋,略比大陆温暖些,因此,等温线会向极地靠近,好像是“乘凉”(无论南、北半球均可用)。这正好符合了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突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同样,夏季的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大陆上的等温线向极地凸出,好像去“乘凉”,而海洋的等温线则向赤道凸出,好像去“取暖”。自从用了这个比喻以后,无论在考试多么紧张的情况下,一般都没有错误出现。
五、从学习阶段的整体性上去提商教学的质,
高中地理的学习必须实现阶段教学环环相扣,必须通过步步引导、层层深人形成统一的整体。首先,引导和自学阶段着重揭示了教材的内容结构,是学习的基础;讨论与总结阶段着重揭示了教材的内部联系,是教学的关键。其次,根据实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创新阶段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各科知识,从而建立学科的开放体系。最后,在上述两个知识系统过程中,实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项功能。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感官并用,多渠道获取信息,做到了课堂学习、消化、反馈的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课外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中教育 方法研究 回归生活
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内涵深厚的科目,涵盖着极为广泛的内容,综合性很强,不仅需要大量知识积累,而且知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别,但是在现有教育环境中,高中学生对于地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内容上,很难全面接触地理的广泛内涵,更加无法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地理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使其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一来地理教学才能够更有现实意义。
一、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地理从广义上讲涵盖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人类被包含在地理概念之中,因此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及周边发生的事情都是地理知识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地理知识能够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对应与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将地理教学还原到现实生活,在学生的印象中,地理知识将会变得更加形象与鲜活,不仅如此而且将更加易于理解。所以,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地理教学内容和材料,使得学生所学地理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有迹可循,与现实生活形成紧密的对应关系,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丰富地理知识,突破书本与材料的限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地理知识的来源,具体来讲,春夏秋冬、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天狗食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能改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艰涩难懂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觉,这样一来对学生地理方面的学习很有帮助[1]。
二、注重利用民谚俗语
地理知识在我国的发展有悠久历史,不仅如此,还以民俗谚语形式流传下来,在很多诗词歌赋及民俗谚语中包含我国先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及丰富的生活智慧,其中不仅有地理知识,而且有地理原理及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极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眼界及知识范畴,不仅通俗易懂、易于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总体兴趣,并形成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使课堂氛围更加热烈,与此同时能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民族自豪感。这样一来利用这些学生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民俗谚语,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储备和学习,从而逐渐对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并形成生活化的认识[2]。
三、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掌握地理知识能够对整个世界加深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明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拓展地理教学的空间和场所,使学生从思想上和精神上突破课堂与书本的限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地理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得教学返璞归真,而且弥补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和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明确地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地理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一来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地理知识意义的领会,并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刺激下发自本能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给学生随时随地走出课堂的自由,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同时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对地理的学习从内容到目的实现全面的返璞归真。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基本生活,全部涵盖在地理的范畴之内,这些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也就是说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地理知识就具备了现实意义与价值,也就强化了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四、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内容和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一种可选择性的学习资源。从求知角度出发,怎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都成为一种可以掌控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对课堂内容进行筛选,对教学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对课堂作业进行科学布置,学生就能够获得一种软性资源的整合,从而获得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性。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是存在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二者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取得显著的互动效果。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并进行适当的收集整理,就能够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地理知识来源[3]。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拓展自身的生活空间,走出课堂和校园,与社会和自然充分接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与外界生活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并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存在的细微差别进行辨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丰富和深化对地理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并使得对地理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善,这样就使得地理学习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回归生活。
地理知识本身就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针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使其回归生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11):03-06.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让学引思 教学
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为向导的课堂在教学模式构建上会融入更为新颖的元素。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参与、多提出自己的思考或者想法。这样学生的课堂融入程度才会更深入,大家也能够在思考探究中更充分的理解课本中讲授的知识要点。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出发点,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锻炼。在平等和谐的整体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勇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并且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见解。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加以鼓励的,学生只有具备质疑的意识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与探究,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也能够更充分。无论学生质疑的内容是否有根据,对于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课堂上独立思考并且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一种好的学习行为与表现,才能够让更多学生的质疑意识形成。
如在学习“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节时,我在解释北斗七星形状不断变化的原因时,引用了课本上的解释:“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的。”我的这个表述立刻引来了一个学生的质疑,他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学生说道:“速度本身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此处应将速度改为速率。”学生的表达让我很惊讶,学生能够准确的指出课本中的问题,能够大胆对于“权威”提出质疑,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表现。课堂上我极大的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观点,并且就这一点上做出了更正,这个教学小插曲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是对于其他学生质疑意识形成的一种鼓励。
二、鼓励课堂上的交流讨论
让学引思指导下的课堂上,教师应当给学生独立学习与问题探究提供更充裕的空间,教师可以更多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乃至辩论。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互中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在大量观点的呈现下大家也能够对于探究的问题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不仅是讨论式教学所能够发挥的良好效果,这个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问题探究能力的提升。
针对一些同学对“生态平衡是否都要保护”的认识存在分歧,课堂上我组织大家进行辩论。学生参与的热情都非常夂瘢大家纷纷想要表达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首先发言:“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正在遭到破坏,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态平衡。”这个观点立刻招来了驳斥意见:“有些生态系统破坏了对人类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证实,中生代时,气候温暖,河流纵横,树木苍翠,是恐龙繁生的黄金时代。若不是自然的原因破坏了那时的生态平衡,大大小小的恐龙将会严重威胁人类和其它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对于这个存在争议与探究空间的议题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剖析,不仅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非常融洽,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对比辨析能力
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突出,大家也能够对于很多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化。教师可以以一些典型问题为教学范例,培养学生的对比辨析能力。尤其是那些学生普遍容易犯错,或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起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也能够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会起到多重教学效果。
有这样一个例题: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A.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越大;
B.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越大;
C.南北纬30°、60°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都是46°52′;
D.南北纬30°、60°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是不相等的。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来做这一题,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选什么的都有,错误率普遍较高。从这些信息反馈中我们看到,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明显还存在认识偏差,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还没有牢固掌握。于是,我引导大家在对比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选项进行逐一辨析,和学生一同来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在不断深化的问题剖析后学生意识到:南北回归线之间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且均为46°52′,这样问题的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参考文献】
[1] 陈保华. 关于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危铸.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上旬),2014(0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师素质 信息化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教育信息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是教育事业发展对于当代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要要求。只有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中,实现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当代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1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意识
受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影响,许多学校的地理学科都具有很强大的专业性。这就使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具有较强的地理专业知识能力,就可以很好地操作高中地理教学。但是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传递,造成了高中地理教学的主动性明显不足,信息的需求程度大大减少,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意识明显不足。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是提高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第一步。这需要引导教师进行信息需求的自主调节。只要教师自身加强了对地理专业科学技术的关注,就会对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需求。教师再利用网络进行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的查阅,其信息意识就会得到有效的建立。
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结构。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学科,所以教师从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进行地理信息的全面分析。当教师的地理知识结构不断科学建起时,其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较大,自然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信息的搜集,从而能够促进其地理信息意识的提高。例如,教师要讲解《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就要对不同时代的人口分布信息进行了解,需要利用一定的图表与数据进行结论的总结。教师要开展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必然要进行知识结构的建立与信息的整理。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的信息意识大大提高,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极为重要。
2 丰富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没有充足的信息知识,是无法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的。高中学校要多多开展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丰富信息知识的学校培训,使高中地理教师接触到计算机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要对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进行分析,让高中地理教师认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在培训中,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引导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在多次的锻炼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学校还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让高中地理教师学习幻灯片与视频剪辑技术,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来服务于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在诸多的计算机软件中,PowerPoint是最为简单的一款。利用这一办公软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对大量的地图与其他图片进行处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与了解到更多的地理图像。加强电子演示方稿知识的丰富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讲较为重要。另外,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了解Flash相关知识,利用动画的插入,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校还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水平考核,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以促进其信息素养的快速提高。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师信息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需求较大。所以学校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切入点。由于地理学科教学中会涉及众多相关的图片、地理信息数据的统计图表等,所以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后,可以对这些教学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与整理,使其更有序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以多媒体为切入点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①高中地理教师要尝试对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的网站进行熟悉,学会从不同的网站上进行有效的资源的获取。互联网平台上虽然具有较大的信息,但要进行有效信息的挑选,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②学校要引导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个性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方便自己日常教学活动。这样的手段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培养,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现代化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业务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只要教师具有了较为强大的信息素养,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孙汉群.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素养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92.
[2]贾荷陵.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05-107.
[3]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5-128.
[4]王莉,王杰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1-5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媒体辅助
时至今日,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格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早在2003年教育部推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此类文件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地位,因而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
一、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以多元信息传播形式、广泛信息传播渠道等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大放异彩。从客观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影响,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不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匮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媒体以独具的信息资源传播优势,现已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领域,并增强了课堂活力,但在此过程中对其探索实践依旧浅尝辄止。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受观念行为束缚,不愿在新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做过多的尝试或投入,片面认为学生容易受其他网络信息的吸引,导致其学习实效不高。而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则表现为另一种极端行为,即过度依赖新媒体教学,弱化了自身主导职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难以深度挖掘其个性潜力,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目标实现。从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价值优势毋庸置疑,但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比,它更多地定位于辅助教学,切不可本末倒置,容易造成整个教学体系的混乱。
2.能力不足
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是教育创革的重要之举,对师生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从教师维度上,新媒体运用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但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例如,在地理课件编制上,高中教师往往仅针对某个知识点,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源,却缺乏系统的整合与梳理,多为零散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不利于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同时,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把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呈现给学生,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从学生维度上,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其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但也暴露出了他们自律性差等问题,受多元文化生态的浸染,容易偏离地理自主学习主题,无疑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不利。
二、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优化
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特征,对师生提出了不同维度的要求,需理性分析、准确定位、优化全局。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1.转变思想认知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功能越发完备,其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丰富多样,如微信、云盘、微课件等,并表现出了不同的优势,但其宗旨依然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之前,首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正确认知它的功能特点及价值定位,深度研析教材知识重难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学生学习,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展。例如,微信更便于师生互动交流,云盘有助于地理资源共享,微课件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院校应主导相关教师加强环境建设,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及装备,并开展一系列培训学习活动,转变主体思想认知,提高其应用实践技能。
2.提高媒介素养
新媒体以其强大的整合存储功能,承载着众多地理信息资源,但并非所有新媒体都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需教师作出合理筛选,因而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新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创设虚拟情景,通过影音视频等方式活化知识,延伸学生感性认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适时恰当的引导,继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此,高中应积极组织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传输素质教育理念,分享成功教学经验,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学校需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尊重和释放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以引导修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雷.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5(15):85-8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有效探究
为了呼应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号召,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由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逐渐地向现代的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靠近,地理教学贴近生活,对于教师、学生、地理授课本身都有益处。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地理,对于授课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生活化地理教学,他们可以建立起对于地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运用地理,培养一种地理学素养,这对于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转化,仍然有一小部分的问题存在,包括:(1)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有些教师不断重复课本,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降低了,他们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低落了,因此地理也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地理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2)现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习惯做题和练习,没有仔细思考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视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实践。(3)在我国当前的地理教学形势下,太多的地理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生活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生活地理常识也就变得十分有限了,不会容易运用到生活中。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方式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究高中地理教学策略。(1)地理知识生活化,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地理知识生活化,就是让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教学课堂。例如,老师可以让他们去探索身边的地理,在活动的地点选择上,教师可以与专家们进行探讨,选择一些安全方便学生进行地理探索的区域,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查看地图的能力,又能够学习各个地域的气候、植被,这些对于学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机会,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2)实际举例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存在的例子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对于一些十分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地理案例,学生又不可能亲自去考察体验,案例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值得采取的方法,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和挑选案例,这些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案例的要点与特色,把案例讲活,提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彻底了解案例中的地理知识。(3)创建沟通平台,引入地理教学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导入教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组织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知识型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因此,要让他们以课本为起点,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交流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过许多次交流活动之后,可以适度地让他们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古今中外的许多地理未解之谜,奇怪地理现象,比如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等。虽然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但是通过学生的激烈探讨,他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周边的知识,这对于整体地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能提高他们的口才,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4)教师自身实践和探索。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是引路人,只有通过教师,地理知识才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到达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对于地理授课不断地探索创新,实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出学生适合的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双方要不断地为地理学习而努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善于与学生沟通,除此之外,学生要善于大胆地运用地理知识,善于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探索地理知识,更要善于与同学、老师不断讨论所学习知识的疑难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虚心请教比自己懂得多的人,共同营造一种地理学习的氛围。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地理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金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24-01
1 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变化
1.1 高中地理教学特点的变化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相结合,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下达,更加强调着学生要在分析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实现逐步的将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等运用到探究地理成因、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实践性活动中。新的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研究的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人与地的关系设定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线,并且以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等为地理研究的重点,将现代化的技术及方法选作地理研究学习的支撑手段,将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文明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宗旨。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必修类教学内容要注重内容结构上的完整性及教学内容上的新颖性;而选修类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及地理技术等多个层面,因此,要强调生产生活中与地理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的领域,使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应用价值得以凸显,有利于学生的视野的开拓、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1.2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达之后,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在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难度被合理的降低,相应的合理的增加了更加具有科普性及探索性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及生产活动相关的多种更加具有时代性的背景资料等被合理的增加,例如全球定位及汽车导航等内容;就整体而言,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在难度上有所降低,新的高中地理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研究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非常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配合教材上的变化,高中地理的相关试题资料等也在新课改背景下发生重大的不变化,在设题的立意、试题的情景创设等方面更加注重时代气息,对世界、人类生存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提升,突出了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的具体化,切实的实现了学习有益于生活的地理、学习位于身边的地理等地理教学理念。
1.3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任务的变化
在高中地理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赋予了地理课程资源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内涵,在相应的地理教材更加的适用之外,学校、社会及师生等自身的经历及体验等,但凡能被用以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助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的相关内容等,都可以被用于作为地理教学资源,均被归入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范畴。这些变化使得新课标视野下的地理教师也面临着教学任务上的变化,使其要由传统的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者、合理开发者及建设者,角色的转变是新课标向教师提出的一大任务;深化对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给教师提出的任务,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期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是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又一新的教学任务。
2 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有创造性的选用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
在新课标视野下,高中地理教材多是一标多本,高中地理教师要利用教材开展地理教学,而不是单纯的传输教材中的内容。在新的地理教材中,很多案例都具备其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所存在的差异非常明显,而学生的阅历相对较浅,对教材中的内容并非都能理解,因此,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及社会的发展状况等,适当的补充与教材内容有关或存在较大联系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及社会现象等,对物理课程资源实施二次开发。例如,在地质构造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地质构造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存在的相互关系,教材上的内容可能比较抽象,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就近几年较为典型的像东南亚海啸等的相关报道,与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更加清楚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等。
2.2 课堂之上切实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由不同的教师进行降解,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不仅影响着教学资源的鉴定、积累、开发与再利用,承担着课程资源承载体的重任,更是课程得以实施的最为基本的条件资源,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深化新课标要求及新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备课组内外之间的听评课,以备课组内外的相互促动提升教学水平,以重视教学经验的有效积累,实现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情景创设及教学节奏的调控等更为科学化。例如在月相变化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重点的适当提升自我的相关内容的知识含量,让学生就该部分“上上西西、下下东东”的规律,判定“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古诗词的意境中所指代的大体的农历日期。
2.3 以自主及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处的地位,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的开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的倡导学生要主动的参与实践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收集材料及获取新的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更加具有研究性的教学课题,以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为有魅力的教学形式,及最有效果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时差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北京奥运会在召开前,为什们美国提出要重新订立游泳比赛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等。
3 结语
新课标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变化,教师也迎来的新的教学任务,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凤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2012:(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