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四种基本均衡与四大金融危机
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全局体系的风险因素,相对于的是一种局部性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金融风险,其破坏性极强,极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一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建立在一定均衡的基础上。这种均衡体现在四个方面:货币供求方面的均衡、资金借贷方面的均衡、资本市场方面的均衡和国际收支方面的均衡。其中货币供求方面的均衡体现在币值稳定上;资金借贷方面的均衡体现在信用关系的稳定上;资本市场方面的均衡体现在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上;而国际收支方面的均衡体现在汇价和国际资金流动的稳定上。如果这四种均衡被破坏,就会导致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也可以分为四种:货币型金融危机、银行型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型金融危机、债务型金融危机。货币型金融危机是由货币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货币的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短缺,金融资本向国外转移,固定汇率体制被破坏,发生通货膨胀。银行型金融危机是由银行业自身出现亏损引发的金融危机,在银行体系中出现10%以上坏账,导致部分银行濒临破产开始倒闭,从而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资本市场型金融危机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崩溃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例如股市或楼市出现价格的暴跌。债务型金融危机是由无力偿还外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主要表现
笔者上面分析了四类金融危机,那么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下,能否引发金融危机的发生?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潜在的金融危机。
(一)我国潜在货币危机
从我国现今的实际汇率上看,人民币一直存在一定空间的升值压力。而且通过与美国的对比,发现我国现今的通货膨胀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经常账户上看,我国一直维持贸易顺差,因此经常账户保持盈余,说明国家具有一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上看,因为从2005年开始我国放缓了对外国投资资金的吸收速度,因此外债资本流入中短期外债比重不断攀升,所以应该引起对这一方面的高度重视,以防引发短期投机资金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外汇储备上看,我国外汇储备很充裕,是现今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这是我国一种金融保险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不会爆发货币危机。
(二)我国潜在资本市场危机
在资本市场发生危机的关键原因是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的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投资者的信心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在不断上升中,向“牛市”进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也不会爆发资本市场危机。
(三)我国潜在债务危机
我国现在的对外债务一直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下,连续7年我国外债负担率、外债偿债率和外债债务率均低于国际警戒线。但近几年,我国对外债务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短期外债比例从2003年开始超出25%的国际警戒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要,但我国现今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很小。
(四)我国潜在银行危机
我国现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银行业,是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第一,我国现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有可能反弹。虽然政府一直在干预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不良贷款2-3个百分点,,到2005年不良贷款率降到8.6%。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贷款力度的加大,不良贷款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下,会出现银行不良资产的新的高峰。第二,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仍旧巨大。虽然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充足问题,但资本不足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据有关估计,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标的话需要补充1·7万亿元。第三,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偏弱。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80%以上来源于此,其他收入只占19%左右。而在国外银行的盈余中其他收入占到35%以上。第四,政府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较高。从近几年国家解决银行危机的方式上看,基本上就是国家出资解决问题,政府掏腰包买单,可以输国家为解决银行业的金融危机承担了高额的成本。
三、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管理对策
(一)加强金融监管
从世界各国发展态势上看,金融监管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发展,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发展。因此,我国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金融业的全面监管。我国可以考虑参照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模式,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国家金融协调发展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协调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弥补现有金融监管的不足与缺陷。
(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
现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把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来维护金融稳定,我国一般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提供再贷款的方式,救助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救助危机银行机构时,先后多次履行了最后贷款人职责。
(三)建立与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
通过国际上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建立一些相关的投资人保护制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证券投资者风险补偿制度、建立寿险投保者风险补偿制度等等,来有效的预防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催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参考文献
1.苏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思考[J].现代经济2008.(8):25-27.
2.马宇等.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为何如此之大[J].经济学家2008.(3):92-98.
美国筑起世界最高贸易壁垒
1929年10月,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危机期间,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和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
为了摆脱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困境,美国农业部门首先要求关税保护国内农业,接着许多工业企业也要求增加关税保护,以刺激就业。1930年4月,美国国会议员霍利和斯姆特联名提出了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议案。5月,1028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当时的国会和总统胡佛不要批准包含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内容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但被拒绝。法案提交参议院讨论时,美国政府收到了来自24个国家的抗议信函。然而,当时的胡佛总统在6月依然签署了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从而筑起了世界史上最高的关税贸易壁垒,挑起了世界关税大战。
中美关税大战
不久,中美关税大战也拉开序幕,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由1931年的1.92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0.93亿美元。中国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产品,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抽丝品、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产品等销售量逐年减少。相反,美国输往中国的棉花、煤油、烟叶、小麦、汽车、机械、木材等商品却逐年增加。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导致中国对美贸易入超严重,从1931年到1935年每年入超1-3亿美元左右。1931年中国政府被迫采取了关税报复性措施,修订关税税率,以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关税政策。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记载,1931年5月首先规定海关税收一律改两为元;1932年8月又决定征收海关附加税和提高进口关税5%;1933年6月财政部修订海关进口税则,大幅度提高棉布、日用品等385项进口产品关税;1933年12月又开始征收米、谷等进口关税,提高麦粉、煤油关税税率;1934年提高关税税则中棉布、机器等388项的进口关税。这些针对性的关税措施使美国在华贸易无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启示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如何团结起来,避免重蹈当年世界性关税大战的覆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摆脱困境,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世界各国政府要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特别要摒弃20世纪30年代各国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的关税保护主义政策,坚决反对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手段来扩大国内需求。
其次,世界各国政府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当今,全球经济已连为一体,各经济体之间通过贸易、投资等活动,彼此间的相互依存性和融合性进一步加深,因此,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需要大国的通力合作才能化解。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金融业发展和贸易行业的发展更是遥遥领先,进一步证明了马太效应的科学性。从商品的结构来分析,倘若一个国家的金融行业越发达,从而对该国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贸易的发展越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就可以生产出充足的产品;然而对于那些金融行业较落后的国家,对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优势。显而易见,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该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便完善出口贸易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美国在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信贷危机由美国扩展到了全球很多国家。当时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美林银行被贱卖等等,从而向我们证实了金融危机的危害性。随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上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由于美国很多银行濒临倒闭,在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国际贸易的结算也不能够独善其身。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一般而言,国际贸易风险、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贸易融资都是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的范畴内。通常,国际贸易的金融服务不但能够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与之相伴随的风险和损失也大大降低,从而就有效地提高了该国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已达4200多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0%,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创新环节中有65%的专利、80%的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以旺盛的生命力牢牢占据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现象严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资本融资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
1. 资金短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冻结,中小企业国际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大概在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造成这种资金链的紧张状况主要是由前阶段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造成的,对企业造成的压力非常大。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对中小企业扩大信贷的政策,但是由于银行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房价下滑,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坏账大幅提高,银行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即使有额度也不敢放贷,使得银行贷款也变得更加谨慎,因此,实际执行力度也是有限的。这样,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短期仍然难以解决。
2. 出口贸易下滑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的经济走向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造成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下降。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世界三大经济体几乎同时进入衰退。,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7年,我国的出口占GDP的37%,贸易部门对GDP的贡献已经高达9%。出口会立即受到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例如,我国对美出口的实际增长率,扣除物价因素,从2008年初开始下降。2008年底广东、江苏、浙江这些我国经济增长火车头的省份都出现了问题,大量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减产、裁员,甚至关门倒闭。
3. 人工成本上升
自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这直接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生存困难。据调查,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长了19.5%,重庆市增长了20%;另外,据浙江省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财务费用上涨了40.5%。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下降的可能,使企业长期处在一个高成本的状态,企业生存的难度加大。
4. 原材料成本上升
2006年以来资源价格大幅上升,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有色金属的价格飞涨,进而传导到其他领域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企业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据调查,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长了12.8%,重庆市增长14%;而在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直接反映的就是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高昂,造成出口贸易下降。企业要想扩大贸易,唯一的途径就是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这样直接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长期下去就会迫使企业减产,甚至面临生存困难。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 间接融资现状
由于金融危机的袭来加之长期以来不完善、不成熟的我国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主体,它们的服务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所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进入间接融资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问题。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
(1) 间接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并不单纯指银行贷款,其还应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极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较发达,中西部发展较为落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促使了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银行愿意向东部较为发达,经营质量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而中西部发展缓慢、质量较低的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成为难题。
(3) 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难,获得间接融资的量很小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不愿意将大额的贷款带给中小企业。
2. 直接融资现状
(1) 创业板市场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最大,大批企业倒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融资难,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业链太低。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产品需更新换代。可企业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创新。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创业板就是支持这些企业,支持他们搞技术更新、产品创新,支持这些中小企业转型,同时创业板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
(2) 债券融资现状
企业债券是公司或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在公司(企业) 发行债券时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抵押或担保等。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它不等同于高息储蓄,同时其债息的取得也没有股票的预期风险。债券融资是一种信用工具,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水平和交易规模由其种类与数量及内部的结构状况决定。影响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因素债券有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支付时效。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小企业无法进行抵押担保,所以该融资方式并未被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
(3) 集资现状
集资即社会资金的集中或联合。对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而言,由于在间接融资市场上融资困难重重,集资则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融通来源之一。企业开办资金往往来源于合伙人个体资金的集中或联合。从某种程度上说,集资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然而集资若使用不当即非法集资,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极大。所以在中小企业集资时,对去加强法律监管是避免发生非法集资的重要方式。
(4) 民间融资现状
民间融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如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个人财产抵押借款、捐赠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原因,在某些地区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民间集资的融资方式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式下由于银行惜贷而表现的更为显著。民间借贷的兴起,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结果。而由于该种融资方式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和危害性大,风险和融资成本高的特性,对其引导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限制。
参考文献:
[1]杨启智 孔喜梅: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的成长[J],农场经济管理,2004,(06)
葡萄牙第二大银行是被有毒金融产品“毒死”的,它“死”的全过程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众多银行危机的发生过程极为相似――都是购买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指责为莫名其妙的产品。雷曼兄弟的倒闭,花旗等银行的困境都与直接购买或者向客户介绍诱使客户购买有关。最终雷曼兄弟被“毒死”,其他金融机构在美国政府财政资金的救助下才脱离苦海。
然而,金融危机仅仅过去六年,对全球经济阴影尚在,世界特别是发达体国家却“伤疤未愈忘了痛”。美国酿造金融危机的手段重新出炉,正在用酿造新危机的做法应对旧危机。
欧洲紧随美国之后,在债务危机影响仍然不轻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又开始“胡作非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牺牲客户利益和本国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开始与投行相互勾结,沆瀣一气,销售有毒产品。
在这其中,葡萄牙第二大银行倾覆事件就是典型案例。其后果是,不但导致葡萄牙国内金融恐慌、经济动荡,而且影响到整个欧洲的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导致葡萄牙股市急剧下挫,还削弱了市场对欧洲银行业的信心,乃至拖累到整个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
这一倾覆事件中几个特点非常明显:发售机构共同勾结将有毒金融产品销售给客户,给客户带来风险。这些有毒产品面向客户销售的危害性非常之大。客户一旦遭受损失,必将找政府要说法,极有可能将经济问题变为政治问题,政府不得不管。葡萄牙监管当局要求葡萄牙第二大银行兑付客户资金就是例证。这些有毒产品一般都是金融机构内部的关联交易,既是绕圈子再大,最终还是为本金融企业融资。葡萄牙第二大银行就是典型例子。抱着“私心”发售产品,肯定风险重重。
实际上,这类有毒产品一般不能深究,因为其发行者和最终兑付人都模糊不清,稍加追究就会露馅。比如,葡萄牙第二大银行的这四款产品发行公司注册地竟然都是世界著名避税港。投资工具中有三个位于泽西(Jersey),泽西是法国北部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是避税天堂。第四个投资工具EGPremium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这里同样是一个避税天堂。这就不能不让投资者怀疑。
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销售有毒债券行为的背后,一般都有国际投行的助纣为虐。瑞信虽然否认了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但最终难辞其咎。瑞信为三个投资工具担任经办人和交易商的角色,不仅仅要承销证券,还要处理一些相关的行政和财务事务。金融机构发售的金融产品包括有毒产品,没有国际投行的推介,投资者很难相信并购买。国际投行利用透支其公信力的做法,为了赚取中间费,不惜诱骗投资者购买的做法屡屡发生,着实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这一事件警示各个国家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体国家,一定要谨慎发展金融理财投机产品,特别是层层包装的莫名其妙产品,多包装一层风险就加大一层。新兴市场体国家金融的发达程度、投资者的辨别和承受能力,都没有达到厘清市场复杂金融产品的阶段。当然,简单、一目了然,能够让投资者容易识别浅易风险和预期回报的理财产品应该鼓励。
第二点警示是,一定要规范国际投行的行为,不能迷信于国际投行的公信力和三寸不烂之舌。国际投行也是以追求利润为最大目的,它们的产品推介的越多,卖得越多,其中介费就越高。在中介收入与客户风险二者权衡时,国际投行往往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客户投资者不要迷信国际投行打的包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国际投行的监管,规范其行为,不能因其国际名声大就法外开恩、网开一面、疏于监管。
最后一点是,对于金融机构自己开发和售卖的金融产品一定要加强监管,绝不能放任自流。否则,隐患迟早会暴露。比如,中国银行业售卖自己的理财产品,在资金监管上存在很大漏洞。自己售卖的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自己监管,很难防止资金池现象。因此,不妨规定银行售卖自己开发的理财产品资金,自己不能托管,必须由另一家银行托管,这才能从根本上监督理财产品资金与投资对象一一对应,杜绝资金池现象。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56-01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的经济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次贷危机的深入发展,不但使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及国家外汇资产更多地暴露在风险之下,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增加中国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压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对于正处于经济繁盛期的我国来说,这一场危机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应从中找出有益于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最直观的现象就是美国的贝尔斯登、美国“两房”、美林、雷曼兄弟、AIG(美国国际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相继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而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购,或宣布破产保护。在此基础上引发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恐慌;进而导致全球性信心动摇、金融恐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金融恐慌导致的信用收缩,也开始使欧洲少数金融机构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金融吃紧。期间,在美国联邦政府斥资7000亿美元开展救援金融机构之后不久,欧共体国家也宣布斥资万亿欧元帮助本区域金融机构度过危机。但是,在各方面认识混乱和市场处于信心下降进行式的时候,这种空前的大救援不仅没有提振市场人气,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恐慌心理,因此,金融市场危机状况日甚。受其影响,从2008年10月开始,持续多年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牛市急转直下,价格狂跌不止。以至于外国人称现在的国际金融界是“哀鸿遍野”!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相关经济部门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2007年经济的数据也显示,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截止到2008年12月,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200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同时,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也对人民币汇率有影响。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供应量大体上成正相关,由于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此外,利率影响汇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刺激国际资本流入,并减少本国的流出资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危害性
经济理论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货币汇率升值对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分析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我们认清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进一步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危害有一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人民币升值后, 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而抑制出口,同时它会导致进口增加, 从而出现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二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容忽视。三是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缩水。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这是我们面对的严峻问题。四是增加就业压力。具体而言,本币升值使得国外商品价格降低,国内产品竞争力削弱,出口规模整体缩水,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企业面临倒闭,导致大量劳动力被解雇。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增大使得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以及劳动力成本都有所提高,外商对华投资的成本也随之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华投资力度,减少外资创造就业的机会。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讨论可看出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应积极探询一些应急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首先,要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鉴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以及资本的流动性不强的特征,我国应尽快推进汇率改革。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逐渐对外汇管制放松,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并创新金融制度,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动。
其次,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也不足,因此应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充分利用我国劳动成本低的优势,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调整步伐,提高企业的抗风险力,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再次,要加息并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增长。使用加息的办法能够抑制热钱的流入,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将有助于有效地调节宏观调控和抑制热钱的流入。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长,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当的管理。应创造良好的外汇储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外汇储备的运作效率,同时合理地选择外汇储备的结构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其趋势无法逆转。如果能把升值速度和幅度控制得当,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参与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邹小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市场,2010 (6)
[2]罗爱龙.试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企业研究,2010(4)
[3]毛瑞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资金运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