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论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网络,还是IT业的运营公司,都迫切需要能够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的人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领域掌握新的技能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计算机网络管理既是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又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而且还涉及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所以知识面比较宽泛。另外,计算机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需要通过SNMP相关理论的讲述,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相关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使网络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1.计算机网络管理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
首先要做好选取教材的工作,教材的选取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而选取。目前市面上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教材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参考了五本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教材[2-6],教材[2]以SNMP协议为基础详细讨论了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域、协议规范、管理信息库组成、远程网络监视功能和安全机制;教材[3]从狭义网络管理的角度组织内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网络管理协议CMIP和SNMP,对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也有一定程度地介绍;教材[4]是一本详细介绍了最为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教材;教材[5]选择了许多网络管理工具,并对这些网络管理工具进行分门别类。教材[6]介绍了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可以看出,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直接满足课程目标,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综合采用了以上五本教材:(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常识性介绍方面,选择了教材[2];(2)在网络管理工具的讲授上,选择了教材[5];(3)在网络管理协议和网络管理软件开发方面,采用了教材[3]和教材[4],并自己补充了一些内容,如SNMP4J的分析等;(4)对网络安全技术的介绍选择教材[6]。
通过对五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并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为以下几个部分:(1)网络管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网络管理的发展以及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2)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式以及网络管理协议等;(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该部分是网络管理课程的重点讲解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SNMP基础知识、SNMPv1、SNMPv2以及SNMPv3;在SNMP基础知识中,主要讲解SNMP概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搭建SNMP的学习环境、抽象标记语言ASN.1、基本编码规则BER以及SNMP4J中ASN.1和BER的实现;在SNMPv1中,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SNMP的基本操作以及SNMP4J对SNMPv1的支持分析;在SNMPv2中,主要讲解SNMPv2概述、SNMPv2SMI、SNMPv2MIB、SNMPv2协议以及SNMP4J对SNMPv2的支持分析;在SNMPv3中,主要讲解SNMPv3概述、SNMPv3体系框架、用户安全管理以及SNMP4J对SNMPv3的支持分析。(4)网络管理工具SNMPc: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网络管理工具SNMPc对网络进行管理。(5)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在Win-dowsServer2000和RedHatLinux9.0操作系统下的网络管理操作。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多媒体技术教学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都能实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事实上,并没有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变成了机械的翻幻灯片,变成一串串的公式和图片。实际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如何辅助合理的讲解,并且使整个课堂不缺乏系统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尽可能使内容的讲解充满动感和新意,避免冗长枯燥的文字性叙述和大段公式的罗列,根据计算机网强管理课程专业性强,图表结构多的特点,在讲解时,用形象直观的图示和动画来表达网络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原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集多种教学媒体为一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模拟软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等,将其穿插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悉协议和掌握各种技能。
2.2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敢于质疑,这样在质疑与讨论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2.3研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相关领域的知识,促使学生去查阅相关领域的资料,通过分析不同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提供的问题应更多的取材于学科的实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计算机网络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中心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例如,“如何管理我院的校园网”,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了“我院校园网安全环境的特点”、“校园网内各结点流量控制”“、校同网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网络安全的检测与防治”等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我院校园网络的实际,展开分析和研究,写出主题报告。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事先设定的教学目的,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引导学生对实践的重视。既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教学
实验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网络管理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环节进行验证,不进行实验就等于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但目前关于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项目编排不合理,缺乏规划性。实验内容单一,要么实验内容偏应用,比较简单,要么偏理论,都是对理论的验证实验,没有一个整体全面的教学规划,使学生很难获得对网络管理整体思维的训练。网络实验管理欠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松散,考核不严格,使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下面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经验为例,提出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建议:#p#分页标题#e#
3.1重视实验项目的编排
教师在课程开设之前,应着眼于课程整体,编写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应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网络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均有适当的实验机会。我校将实验教学的内容分为应用型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具本在网络管理这门课上,应该合理的设计各种类型实验的数目。此外,实验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更新。
3.2加强实验课的规范化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考核重理论,轻实践,有一部分同学对实验课不够重视,上实验课要么直接不来,要么来了也不认真做实验,而做一些与实验课无关的事情。基于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使学生认真的完成相关实验。实验之前,教师应准备实验教案,向学生布置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和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实验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在短暂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指导并检查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随时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考评,作为实验课考核的部分依据;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治学习惯。
4.改革考核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笔试的方法,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原理与理论、也不管是否真正理解其技术的内涵就可以了。结果学生只知道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管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很薄弱。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除了通过笔试考核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外。还应加强实践的考核。除了在平时检查每一次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以外,结合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在期末考核中可以选取做过的实验,再稍加一些改变,进一步综合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期末的成绩可以将平时表现、理论考试、实验考试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总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本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
5.课程延伸
仅仅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本身的学习,对于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人才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课程有更深入、实用性更强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一方面设计与课程相关的专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积极的查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专题讨论;另一方面,课程设计是一条不错的途径。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比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实验难度大一些。综合性和应用性更强一些,例如,用所学的网络管理的理论知识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管理软件、编写实现简单网络加密算法、建立并配置一个虚拟专网等等。这样可以设置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题目,查找资料完成设计。题目的设计虽然是综合性的,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难度和复杂度适宜。学生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训体会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开设一些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管理相关的应用性强的其它课程。例如网络程序设计、网络高级应用等。这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服务网络维护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影响网络稳定运行的问题也大大增加,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通信线路等网络硬件设备的故障问题;网络服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设置、优化问题;网络病毒的破坏和网络安全问题等。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解决上面的问题,确保信息网络可靠、稳定地运行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核心问题,由此,应运而生了网络管理工作。
网络管理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利用多种工具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辅助设备来监控和维护网络,使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服务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网络设备
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管理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规划,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WEB服务器:
(2)EMAIL邮件服务器:
(3)FTP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PROXY服务
(6)数据库服务器
(7)即时通讯(IM)服务器
(8)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
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管理资源:
网络中的资源很多,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对病毒库更新升级,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服务。4、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数据的备份:
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因此,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二至三份的备份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说起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软件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这样,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3、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网络管理。
关键词:技术联盟;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文化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1?0007?08
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是联盟网络所具有的,并直接影响联盟间技术交流活动过程和效果,主要体现了联盟网络整合、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联盟网络活动的过程。关于网络能力构成和测量,Hakansson对网络能力进行了界定,认为网络能力包括网络中企业位置的调整能力和网络节点关系的处理能力,通过实证模型,验证了网络节点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效果的非线性关 系[1]。Ritter 等对网络能力的测量展开研究,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通过整合网络间节点关系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认为网络能力包含任务执行和资格条件两个维度[2, 3]。Walter等认为网络能力是企业发展和利用网络关系,从外部网络获得各种资源的能力,由协调能力、关系能力、市场信息和内部互动沟通构成[4]。许强等认为企业网络能力是企业管理节点间关系,拓展网络外部边界的能力,是企业通过网络关系寻求企业本身不具备的资源组合,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战略层、网络层和关系层三个层面将网络能力解释为网络构想能力、角色管理能力和关系组合能力的有机集合[5]。邢小强等认为网络能力是企业增强外部市场适应性的一种动态能力,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资源禀赋状态,通过构建网络结构,发展并利用网络节点间关系,获取自身缺乏的网络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将网络能力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四个维度[7];朱秀梅等认为网络能力表现为以实现资源获取为目标的一系列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活动,并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导向、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三个维 度[6];赵爽和肖洪钧认为网络能力包含网络战略能力、网络运营能力、网络关系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是企业处理网络关系和管理网络位置能力的总和[8]。
对影响网络能力因素的研究,Ritter认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可获得性、网络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组织文化的开放程度,以及内部交流结构的整合性是发展网络能力的四个前提条件。Noorderhaven等研究表明,开放系统导向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网络活动的开展[9]。Cummings & Teng通过研究企业研发合作的知识转移行为,从知识和关系视角验证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即知识特性、企业间关系、知识接收者特征和企业行为活动[10]。徐万里等探讨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将社会网络划分为组织内网络和组织外网络,分别从网络规模、网络范围和网络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1]。徐金发等从企业组织特性出发,探讨了影响网络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认为企业内部资源的支持、企业团队管理技能提高,以及开放的企业文化对提升网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郑胜华提出企业联盟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联盟经验、企业文化、高管层经历以及社会网络[12]。方刚通过企业调研访谈,认为IT成熟度、文化开放度,网络管理体系和网络活动经验是影响企业网络能力的主要因素[13]。李伟等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外部知识保存能力、吸收能力、结构嵌入能力、关系嵌入能力的五要素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14]。李玲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存量,以及关系资源的异质性会对网络能力产生影响[15]。
技术联盟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其网络能力体现了整个联盟的技术创新水平,对联盟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技术联盟网络整体的角度,具体分析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实证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实证数据进行验证,进而提出了相应措施,改善技术联盟网络能力,为有效的提升和拓展技术联盟网络整体的竞争实力,实现联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构成
技术联盟是一种以知识的共享、学习和创新为主要目的的网络创新组织形式,其网络能力也具有知识性、互动性和创新性[16],网络能力的发展是技术联盟持续有效地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技术联盟网络竞争能力来源于联盟所具备的特有网络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的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技术联盟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性条件。因此,对技术联盟应更加注重网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不断整合、创新技术知识来实现联盟整体和成员个体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由战略规划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构成。
(一) 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技术联盟网络的根本性能力。由于技术联盟的外部市场环境具备本质上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技术联盟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识别、预测和规划市场环境,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从而增加技术联盟的外部适应性。
网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对自身及外部资源的识别和利用效果,联盟企业通过与具备互补知识或技术的企业建立网络联系,有助于联盟企业在对自身资源缺陷进行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拥有互补性知识和技术,促进资源的相互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联盟网络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环境存在严重依赖,联盟企业需要提升识别技术发展方向的管理技能,从而针对具体方向制定或修正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发掘网络价值。加强联盟整体网络愿景的塑造,联盟网络是由多个伙伴成员组成的,各个成员参与联盟的目的不尽相同,并且大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只有联盟成员都认同联盟的战略意图,才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联盟研发过程中来,共享、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二) 网络学习能力
联盟组织通过内部相互学习,整合相关知识技能并产生新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网络情境下的学习能力,以及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种学习能力强调的是网络内技术知识、经验的累积、分享、创新和应用。
知识资源的共享能力,体现了知识资源在联盟成员间有效分析和传递的能力,尤其是隐性知识,需要联盟主体通过紧密联系在学习交往中逐渐获得。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多地强调对现有网络知识的结合,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挖掘,这种整合或转化要求联盟成员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掌握获取的新知识,通过交流、学习、融合,产生新的知识。知识资源的创新能力,主要通过知识资源的流动和碰撞,产生新思维、新方法、新价值,并应用到新的领域,创新是联盟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在技术联盟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网络管理能力
联盟需要制定和执行各种制度和网络管理任务,协调各网络节点关系,保证网络活动的正常进行。网络管理能力是各种网络关系的组合,并对联盟网络活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网络活动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具体合作方式等进行有效安排,联盟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获取是企业研发活动的基础性条件,网络形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鼓励成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获得有价值的网络资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网络活动协调能力,由于联盟网络复杂性,以及不同文化、组织结构等差异,存在着冲突和分歧,构建网络间合作规范以及内部协调机制,合理处置冲突和分歧,能够促进网络内部的学习和分享。网络活动控制能力,对联盟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管理,主要依靠网络内部的沟通交流来得以实现,是网络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能力把握网络整体方向,网络学习能力决定联盟网络的动态演进,网络管理能力是联盟网络的保障机制,三种能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技术联盟网络能力。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
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联盟网络企业能力的协调与整合。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从主体知识存量、文化开放性、网络规模、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外部技术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假设。
(一) 主体知识存量
已有的文献认为,网络能力的首要表现是各成员内部相关知识的集合,这些不同的知识组合,构成了技术联盟企业参与网络管理的基础条件,网络管理的成效将直接影响技术联盟的合作效果。本文认为联盟企业的合作经验是影响网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Lane、Lubatkin通过实证发现,联盟合作关系中企业知识存量的差异对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7];Cohen、Levinthal指出联盟成员的经验以及成员自身资源禀赋的多样性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学习能力的发展[18]。因此,联盟企业自身的知识存量是企业应用、改进和拓展联盟网络间传递和共享的知识集合的根本性条件,当联盟企业缺乏相应的知识存量时,与其他联盟企业的技术转移和资源传递就无法有效进行,对外在知识和资源的吸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难以快速识别并抓住创新机会。联盟企业经验对网络能力的提升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Simonin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网络层合作的经验将提升对合作伙伴选择的时效性,并有助于有效解决合作关系中冲突和分歧;Kale 等指出,网络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往联盟合作经验中获得的关系管理技能。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技术联盟主体知识存量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 文化开放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组织制度等特有的文化形象,是适应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整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发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19]。Ritter认为文化开放性体现了企业文化氛围的开放程度,主要包括灵活性、自主性和包容性。Dyer、Kale、Singh认为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技术、产品的协同性,是企业网络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20]。Cummings 和Teng认为开放性的企业文化通常在企业吸收外源知识和资源时发挥重要作用,其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联盟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Ritter认为具有开放性企业文化的个体,通常具备较强的创新动机[3]。企业文化的开放性有助于企业建立系统的知识转移路径,主动拓展技术联盟的合作关系,对于技术联盟网络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战略规划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技术联盟文化开放性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 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是技术联盟网络的重要特征,一般用网络关系数量、网络多样性、网络资源的投入程度等来衡量。网络关系在联盟企业的知识转移中起着载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水平;网络多样性是衡量网络规模主要指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联盟网络需要多样性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差异性越大,拥有更多的异质性资源,更有利于网络实现竞争优势;网络资源的投入程度也是衡量网络规模的主要指标。Freel实地调研了英格兰中西部228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网络关系的复杂性与网络中企业的学习能力的关系函数单调递增,因此网络关系的复杂性间接影响企业专业性知识和技术资源的获取[21];Johannisson 和Ramirez-Pasilla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网络规模对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网络规模越大,其知识获取、管理等能力越强,网络中企业的成长越快[22];Reagans发现网络范围对非正式网络的知识转移产生影响[23];周立新以351家家族企业为样本,实证证实网络密度对企业网络组织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Ritter通过对德国电子工程企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网络规模对网络能力的正向影响。技术联盟网络的规模扩大,主要体现在网络关系数量和网络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有效促进联盟成员间的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使得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联盟网络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促进了联盟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技术联盟网络规模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 网络联系强度
网络联系强度是衡量网络联接特征的主要变量,由于技术联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质是联盟成员间的互动过程,技术联盟企业间经常发生高频率的互动和联系,因此,网络联系强度成为衡量技术联盟发展程度的重要参数。已有的文献指出,联盟成员间的关系强度会直接影响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的提升,这种作用随着技术联盟的发展,最终将影响技术联盟技术创新的效果,Granovetter提出网络强联系理论,认为具有强联系的合作伙伴间更易于发生资源传递和知识转移,尤其是隐形知识在合作伙伴间的转移[25];Jennifer Lewis认为网络节点间的强联系对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声誉具有正向影响,间接提升网络能力[26];Kapasuwan指出网络节点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提升网络节点获取知识的有效性,从而对节点和整个网络的技术创新行为和模式产生影响[27];Ritter指出网络内部沟通交流的频率与网络能力具有正向关系,对网络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曹兴提出网络参与度的概念,指出较高的网络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28]。本文认为联盟网络成员间紧密的交互行为,能够加快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深化联盟成员对网络整体性的认知。同时,紧密的交互行为有利于建立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和声誉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源传递和知识转移程度,隐性知识的传递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得到发展,企业间产生深度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处理能力等相应的资源吸收和整合能力得到加强。当联盟成员间形成紧密稳定的网络关系后,网络中控制、协调、治理的能力得到提升,网络运行体系逐渐形成。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技术联盟网络联系强度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五) 外部技术环境
技术联盟所处的外部环境能够对联盟的技术交流活动产生影响。Kale认为企业参与联盟的普遍程度、联盟价值的日益显现和联盟新思维的导向,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其影响技术联盟网络相关能力的程度;郑胜华也认为企业外部的联盟环境能够对联盟活动产生影响[11]。本文对技术联盟企业所进行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其联盟研发活动受到行业背景等外在技术环境的作用,例如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企业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不得不加快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自身资源禀赋的限制往往迫使企业加入技术联盟,和技术领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弥补自身的资源缺陷。因此,外部技术环境能够促使联盟成员整合外部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5:技术联盟外部环境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测度量表。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包含有战略管理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战略管理能力包括发展方向识别、资源发现以及愿景塑造;网络学习能力包括技术共享、技术整合以及技术创新;网络管理能力则包括制度建立、冲突协调以及关系管理等。
主体知识存量采用人员、经验和专利衡量;文化开放性采用追求创新、团队合作以及文化分享衡量;网络规模采用数量、资源投入以及多样性衡量;联系强度主要采用联系频率和深度以及关系亲密程度衡量;外部技术环境则主要包括行业联盟情况和产品创新情况。
通过企业访谈以及网络电子问卷,有针对性地发放调查问卷。选取具有技术合作背景的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受访对象设定为企业中、高层领导、技术部门主管及熟悉技术合作过程的相关技术人员。问卷调查起始时间为2009年7月20日起至2009年8月20日,共发放问卷1 125份,回收724份,有效问信度和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Cronbach’s 信度分析,通过对各个分量表进行信度测试,得到战略规划能力、网络学习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知识存量、文化开放性、网络规模、网络联系强度以及外部技术环境的Cronbach’s 值,分别为0.734、0.811、0.769、0.731、0.774、0.784、0.740、0.82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如表1所示。
对网络能力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其中KMO值分别为0.805和0.764,且Bartlett显著异于0,适合进一步做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因子,使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处理,其中网络能力提取出了3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5.384%,影响因素提取了5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69.477%。
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由战略管理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影响因素由知识存量、文化开放性、网络规模、网络联系强度以及外部技术环境5个部分构成。通过问卷分析,认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 实证结果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及假设进行验证。初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拟合不够理想,如表2中M1所示,需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知识存量与战略规划能力、外部环境与网络学习能力、文化开放性与战略规划能力、联系强度与网络管理能力的路径系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均不显著,考虑到模型的简洁性,在修正模型中删除这四条路径,根据修正指数增加了NLC2(代表“联盟合作加快了技术更新速度”)和NLC5(代表“在联盟合作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技术知 识”)的相关性路径。直观来看,NLC2和NLC5确实存在直接相关,因为技术联盟的目的就是通过获取、整合网络资源来实现知识创新,若联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吸收内部优质互补资源,则能够大大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快技术更新速度,反之亦然。
修正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拟合结果如表2中M2所示。表中各拟合指数均达到理想值,修正模型与数据拟合更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存量、文化开放性、网络规模、网络联系强度和外部技术环境均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 结果分析与解释
知识存量对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战略规划能力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其原因是由于战略规划能力是规划和预测的能力,注重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控制,而知识存量主要衡量技术知识基础和经验,其本身不足以把握市场的整体趋势。由于本研究的主要调研对象是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企业加入技术联盟的时间尚短且缺乏一定经验,在合作关系中大多都处在吸收和理解阶段,对战略规划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文化开放性对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战略规划能力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文化开放性是组织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主要对操作层面的相关具体活动产生影响,相比之下,战略规划能力主要从战略层视角出发规范网络活动,这种能力主要影响价值层面的相关具体活动。
网络规模对战略规划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的研究假设3得到了验证。实证结果说明网络规模与网络内部合作关系和资源具备线性关系,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促使技术联盟拓展了企业发展视角的广度和宽度。
当技术联盟网络的规模扩展到一定程度时,网络获取相关知识的可能性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增强,网络的发展和治理对战略规划能力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推动了战略规划能力的提升。此外,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因网络规模的扩大而得到加强,管理人才和管理思想在网络中有效地汇集,因此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网络联系强度对战略规划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网络管理能力路径系数不显著,其原因在于网络管理能力主要包含关系管理,具体网络规章制度建立、创造良好的沟通平台等维度,并且网络联络强度主要作用于网络关系的建立,并不能对网络管理能力的其他职能提供足够的支持。
网络联系强度对网络学习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原假设方向相悖,由于本研究的假设主要是基于强联系理论,即认为若联盟联系紧密,会增加网络的稳定性以及联盟成员对网络的忠诚,但由此也可能导致联盟成员间信息、资源的冗余,造成联盟成员思维的同化,意味着从外界获取更多异质性资源的通断被堵塞,不利于创新研发行为的进行,对团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29]。技术联盟网络虽然属于弱联系网络,其治理和控制关系松散,但是由于技术联盟企业间大多拥有异质性资源,这种网络关系能够保持各个联盟成员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合作关系中资源传递和知识共享的效率,对于大多高技术企业构成的技术联盟来说,这种刺激机制更加适合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的高技术产业领域,实证结果显示的现象与Granovetter提出的弱联系理论相关思 想类似。
外部环境对战略规划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网络学习能力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其原因是因为外部环境对网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在的推动作用,而网络学习能力则是一种内在能力,强调网络内部知识的共享、整合乃至创新,因而外部影响对内在能力的作用效果有限。
四、结论与展望
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包括战略规划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战略规划能力是对网络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预测把握网络乃至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并由此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网络学习能力是联盟网络中进行知识的分享、获取、整合和创新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是对技术联盟网络行为进行管理以保证研发等组织正常活动有效进行的能力。
对技术联盟网络来说,应兼顾三种网络能力及其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三种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效用的发挥依赖于这三种能力的整体协同作用。因此,在构建和培养网络能力时应注意三种能力的形成和协调,这三种能力共同促进技术联盟网络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保持联盟竞争优势,实现联盟目标,获得理想的创新绩效。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存量、文化开放性、网络规模、网络联系强度和外部技术环境,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些因素对技术联盟网络能力的影响。
由于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研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联盟对联盟的合作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下一步的研究中将考虑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技术联盟的联盟网络能力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技术联盟网络能力具有动态性,进一步的研究应针对技术联盟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考虑网络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Hakansson H. Understanding Business Markets [M]. New York: Croom Helm. 1987.
[2] Ritter T, Wilkinson I F, Johnston W J. Measuring network competence: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 Journal for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2(17): 119?138.
[3] Ritter T, Gemunden H G. Network competence: Its impact on innovation success and its antecedent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 56: 745?755.
[4] Walter A, Auer M, Ritter T. The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 spin-off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Venturing, 2006, 21(4): 541?567.
[5] 徐金发, 许强, 王勇. 企业的网络能力剖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11): 21?25.
[6] 邢小强, 仝允桓. 网络能力: 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6(12): 558?563.
[7] 朱秀梅, 陈琛, 蔡莉. 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4): 44?56.
[8] 赵爽, 肖洪钧. 基于网络能力的企业绩效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6): 71?75.
[9] Powell W W. Neither mkarets nor hierarehy: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cior, 1990(12): 295?336.
[10] Cummings J L, Teng B S. 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20): 39?68.
[11] 徐万里, 钱锡红, 孙海法.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5): 67?72.
[12] 郑胜华. 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13] 方刚.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14] 李伟, 聂鸣, 李顺才. 企业家精神对外部知识能力及网络能力的作用[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5): 763?768.
[15] 李玲. 资源异质性、组织间依赖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8): 115?118.
[16] 杨帆.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网络能力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3(5): 177?180.
[17] Peter J. Lane, Michael Lubatkin. Relative s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6?1998), 1998, 19(5): 461?477.
[18] Cohen W M, Levinthal D.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ro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arterly, 1990(35): 128?152.
[19] 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M].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1992.
[20] Dyer, J. H., Kale P. Singh, H. How to make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2001, 37?43.
[21] Freel M. External linkage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0, 12(3): 245?266.
[22] Johannisson B, Ramirez-Pasillas M. Networking for entrepreneurship: Building a topography model of human,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C].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nu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Babson College, Wellesley. 2001.
[23] Ray Reagans, Bill McEvily. 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he effects of cohesion and range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uarterly, 2003, 48(2): 240?267.
[24] 周立新, 刘伟. 网络位置、组织学习与家族企业绩效:家族承诺的调节作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8(2): 75?81.
[25] Granovetter, M.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8(6): 1360?1380.
[26] Joseph W Rottman.Successful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Offshore Supplier Networks: A Case Study Exploring Social Capital in Strategic Alliances [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23): 31?43.
[27] Kapasuwan S., Link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M]. Doctor Thesis by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004.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探析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维护、配置等综合应用能力。
0 引言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IT产业的迅速崛起,计算机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也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比较和选择网络技术元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局域网组建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配置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与实践中,笔者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素质不高,他们没办法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只能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但中职学生具有“二强一高”的优点,即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优点。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兴趣,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向学生指明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只有清楚了这些,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最后采用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是学习的主角,老师起着启发、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教学探析
通过分析与比较,笔者觉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该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nternet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讲理论性内容,多讲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不同的网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再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讲述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的特点与差异。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列举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银行、在线娱乐等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内容时,可通过查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资料,结合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2 数据通信基础
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介质和数据传输交换技术。首先让学生掌握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概念;其次明确通信介质中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之分,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物介绍双胶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三种有线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和传输特性;再通过实例介绍红外线、蓝牙、激光等无线介质的特性。然后讲授数据传输技术,让学生明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双全工这三种传输技术的区别。最后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但要求中职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确是相当困难,因此教学中也只能讲授最基础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结构、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IP地址的分类等。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功能特性,只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才能够掌握各种网络的特点,才能了解网络运行的原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网络为什么要实行分层,并且能够知道OSI参考模型到底是哪七个层。但是具体七个层是怎样工作的就不要求学生掌握。然后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UDP、FTP、HTTP、SMTP等。最后讲授IP地址的分类。
2.4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讲授的内容有:局域网概述、局域网组成、网络设备、网络互连技术、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等。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初步能够具备网络管理员的基本素质。本部分的教学最好都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我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设备:网络适配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还要动手制作网线。(2)要求学生理解网络互连的本质,能区分硬件互连与软件互连。虽然这部分内容较难,但这部分是核心内容,学生一定要掌握。(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包括怎样布线、选择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等,重点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4)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的基本操作,如配置用户、共享、服务等。
2.5 Internet及其应用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样是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基本可以掌握Internet及相关知识。本部分的内容包括Internet的概念、Internet的主要服务和应用、Internet的接入方式、域名的认识等相关内容。本部分可教学的内容很多,学生也能够很好掌握。Internet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元素,使学生对Internet有更深的了解。在讲授Internet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讲授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传统的Internet服务以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发展介绍其它流行的Internet服务,如:即时通信、博客(或微博)、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教育等等,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增长了许多网络知识。在Internet的接入方式的教学中,可结合当前“三网融合”的政策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政策。另外还可以介绍世界和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情况,介绍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知识,让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一个美好的憧憬。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备课充分,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6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目标和网络安全技术。重点讲述四个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数字认证、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另外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也要求学生有一些了解。
网络管理部分的内容较难,因此只能讲授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和简单网络协议(SNMP)。重点分析网络管理的五项功能(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和介绍SNMP的内容。最后再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软件。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我校中职教学的特色专业课。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概念原理多、学生较难理解的抽象的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欢,徐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2]尹晓勇.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7.
关键词:高校;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43-2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校园网在校园中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高校校园网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①信息化管理。校园内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都要依托于校园网。②信息化教学。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上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辅导和答疑,学生使用网络提交电子版作业。要实现这些场景需要校园网的技术支持。③信息化科研。科研是现代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需要使用计算机做一些辅助工作。校园网通过多种应用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支撑起现代化校园。
受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高校校园网的相关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种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校园网的复杂度也不断加大。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获得了高速发展,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校园网的复杂性。与其他局域网相比,高校校园网存在着诸多特殊之处:用户的数量极大,应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这些特殊性也正是高校校园网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之所在[1]。本文拟对目前校园网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高校网络管理问题
在高校校园网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校园网设备陈旧,种类复杂,时间跨度长。部分高校校园网建设得比较早,随着时间推移,在原网络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设备,从而组成了现在的校园网[2]。整个网络中,既有老旧型号的路由器交换机,又有新型的入侵检测,VPN设备,既有新式的刀片服务器,存储阵列,又有陈旧的塔式服务器。一方面,校园网24小时运作,设备很快就会变得陈旧,这些旧设备出故障的概率较高,影响了整个校园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老旧设备性能低下,是校园网这个“木桶”的“短板”,影响了校园网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由于网络高度开放,校园网内计算机之间互连性又比较高,校园网存在易受攻击、病毒易泛滥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研究的进展,网络攻击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从早期较单一的攻击手段发展成多层次,多手段的全方位攻击。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目前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拒绝服务攻击、安全漏洞、网页仿冒、网页篡改等攻击方式成为主流。2015 年, CNCERT统计受控主机IP地址总数为28728402个,较2014年大幅上升105.3%。其中,境内共有19781858个IP地址的主机被植入木马或僵尸程序,较2014年增长78.4%。校园网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比一般网民更长,受木马程序感染的几率相对更大,校园网中被植入木马或僵尸程序的主机也不在少数。这些木马程序通过互联网进行高速传播扩散,而校园网由于其内部的互联性,往往一台主机感染了木马程序会影响到一大片主机,影响到大量校园网用户的正常使用。
信息化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一直受到人员短缺,制度缺乏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一方面,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局域网,内部的用户呈两级分化的态势[3]。部分用户由于本身就研究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称得上是行家里手,遇到一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还能对校园网管理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这部分用户又是双刃剑,往往也是校园网内部攻击的高发群体,缺乏自觉维护校园网的意识。另一部分用户却缺乏相关知识,往往一个简单的问题能困扰他们很久,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人员的缺乏导致校园网管理部门既无法有效地组织起前者帮助维护校园网,培养前者的网络道德,又难以及时响应后者的请求,帮助后者解决网络问题,或是培训后者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虽然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出台,但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在校园网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导致遇事推诿或是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发生[4]。内部攻击是校园网安全的一大隐患,也是校园网管理工作的一个痛点。对于这些精力旺盛,喜欢探索的用户,既要通过讲座教育等形式培养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也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震慑,才能真正减少内部攻击的发生。
2 高校网络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校园网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发现校园网的管理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设备,应用,人员。具体而言,设备包括校园网内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等服务器设备,光纤、双绞线等线路设施;应用包括校内各部门、各学院使用的诸多系统,校园内大大小小的网站,存储着教工个人信息、学生信息的数据库等等;人员包括校内的师生,党务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校园网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校园网。校园网的管理问题,产生于这三个方面中,要想解决诸多管理问题,也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考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可以从设备的角度着手,打牢校园网管理工作的基础。设备是校园网各种应用系统的最终承载,是整个校园网存在的基础。要做好校园网管理工作,管理好校园网设备是前提。首先,可以对校园网的现有设备进行整合,统计出现有设备的数量、种类、工作年限等信息,摸清整个校园网中设备的基本情况。其次,对校园网不同的设备,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5]。例如,对于核心网络设备,在保证良好物理环境的基础上,必要时做好冗余设置,增强整个校园网的健壮性;对于楼宇交换机,要保障好电力供应和环境安全,防止电力供应不足,严格控制楼宇弱电间的钥匙,防止无关人员私自操作设备造成网络中断;对于网络线路,要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在道路楼宇等区域设立醒目标志以防土建工程影响到网络线路。对校园网主干线路等重要线路可以配备冗余线路,增强线路对突况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可以从应用的角度着手,从多渠道来管理校园网。应用是整个校园网中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环,也是,种种功能各异的应用构成了整个校园网。管理人员可以在校内部署过滤应用对非法信息和垃圾邮件等信息进行过滤,保证校园网内容干净;可以在一些重要区域部署防火墙等应用,配合适当的策略将木马、病毒等有害程序隔离在校园网外,减少外部资源对校园网内部的威胁;可以使用网络管理等应用实时显示校园网的线路信息、流量走向,及时发现网络异常。还能帮助工作人员对校内流量走向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师生对哪些信息较为关注,哪些应用使用的人数较多,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网络资源来更好地服务师生。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例故障,单位某个区域大量用户打电话反映网络故障。开始在核心交换机、认证服务器等设备上检查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后来通过流量分析软件,管理人员发现某个运营商出口的流量在某一时间点急剧下降,进而判断出是某台网络设备出现了故障,最终及时解决了问题。
最后,可以从人员的角度着手,全方位做好校园网管理工作。这里的人员包括校园网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校园网用户。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既要定期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即按照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园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校园网管理人员也要有相应的增加,这样才能跟得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包括技术水平和相关知识的学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学习最新知识,才能跟上校园网发展的步伐。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也不能局限于技术的学习,而是要全方面的学习。除了技术知识,作为校园网管理人员,还要学习关于等级保护、网络法律法规等信息安全知识,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等知识[6]。对于校园网用户的管理,是很多高校忽视或是有心却无力去做的一个方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很多用户反映的网络问题其实很容易就可以自行解决,却常常因为用户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无法解决,影响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同时,高校普遍存在网络管理人员人手少、任务重,用户数量多,不能及时响应用户报修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由校园网管理人员定期以讲座的形式为用户普及校园网知识,法律法规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增加用户对校园网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由校园网管理部门出面,联系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通过社团的形式,将一部分对网络感兴趣的师生召集到一起,定期定点安排网络课程和实践操作,为师生讲解简单网络故障的排错检修方法。这些社员既可以作为校园网管理部门的一份子,深入到校园内的各个学院、部门,向校园网管理部门反馈校园网的情况,还可以用自己在社团中学到的知识为身边的同学、同事和老师们解决简单的网络故障。在这个过程中,社员们本身也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网络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我国高校众多,在校师生数千万计,校园网在国家信息化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校园网在校园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如何管理好校园网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7]。作为高校校园网管理者,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有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主管部门,既要积极向学校领导争取人力物力建设好校园网,又要调动本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还要动员师生学习网络常识和相关规章制度,学好用好校园网。如此三管齐下做好校园网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Z].(教思政〔2013〕3号).
[2] 赵拥军.关于加强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9:185.
[3] 王江.浅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1:99-100.
[4] 周辉,吴爽.浅谈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J].互联网天地,2016,06:36-38.
[5] 游佳,易宇峰.校@网络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5:95-98.
关键词:Gratuitous ARP;DHCP;IP冲突;网络故障;交换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1. 引言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校园快速普及,成为高校中重要的信息交换平台。网络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高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张,校园网的管理维护日趋复杂和困难,尤其在计算机选择解决终端IP地址的配置方面引起故障的解决方案时的通常会出现难以取舍问题,更使得管理人员力不从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网络管理人员应从基本理论上去分析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出IP配置和管理上问题的最优方案。
2. IP地址配置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校园网络整体设计时,通常只会设计用户使用IP地址的范围,不针对用户的计算机终端类型进行特别设定。通常提供给用户的获取IP地址方式为DHCP动态获取,用户只要将计算机网卡设置为自动获取,就可以获得IP成功连接到网络中。而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例如外屏显示器、单片机、无线AP等网络设备需要手动设置地址,这经常引起IP冲突,严重时会引起网络瘫痪。
下面以扬州某高校校园网络日常维护中遇到特殊问题为案例进行分析,该校网络结构为大二层扁平化的交换网络,DNS和DHCP服务都集成在核心交换机上。
案例1:多媒体教室安装一块LED电子横幅,使用单片机编程控制,网络接口为常用的RJ45适配器,手动配置IP地址,MAC地址可以在软件操作界面自行更换。首次配置地址后,正常连通网络。但是保持原有IP地址不变,操作“更新MAC地址”后,网络无法连接,等待300秒后,恢复正常。
案例2:校园网络用户报修称网络使用一段时间后,网络延时较大,甚至出现掉线现象。经实地检测,用户使用的是DHCP自动获取的IP地址,使用30分钟后出现Ping值变大,甚至出现超时现象,由此出现网络丢包断线现象,几分钟后恢复正常。
上述两个案例中:案例1是用户使用手动配置IP引发的网络故障,案例2是交换网络中用户使用DHCP自动获取地址情况下出现的故障。仔细分析这两个故障发生时的现象,大致可以从核心交换机的DHCP、ARP以及ARP缓存等方面入手查找故障原因。
3. DHCP、Gratuitous ARP、交换机ARP缓存相关知识
3.1 DHCP服务
DHCP是一种简化了的主机IP地址分配管理的TCP/IP标准协议,其利用UDP协议工作。网络管理员可利用DHCP服务器来管理动态的IP地址分配及其相关的环境配置工作。动态的IP分配避免了手工设置IP地址及子网掩码所产生的错误,即避免了同一个IP地址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形成的地址冲突,减少配置网络中计算机所花费的时间和管理IP地址设置的负担,还可以灵活地设置地址租期,节省了IP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DHCP协议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当没有任何配置的DHCP客户端接入网络时,会向网络广播一个DHCPDISCOVER数据包,其源地址为0.0.0.0,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然后再附上DHCP discover的信息。当DHCP服务器监听到客户端发出的DHCP discover广播数据包后,它会从那些还没有租出的地址范围内,选择最前面的闲置IP,连同其它TCP/IP设定,给客户端发送一个DHCP offer的数据包,客户端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IP地址,所以在其DHCP discover封包内会带有其MAC地址信息。假如网络上有多台DHCP服务器的响应客户端,那么客户端只会挑选其中一个DHCP offer而已(通常是最先抵达的那个),并且会向网络发送一个DHCP request广播封包,告诉所有DHCP服务器它将指定接受哪一台服务器提供的IP地址。
3.2 Gratuitous ARP
Gratuitous ARP一般也称为免费ARP。它与一般的APR请求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得到IP对应的MAC地址,而是当主机启动或者更换网卡(或更换MAC地址)的时候,将发送一个Gratuitous ARP广播,宣告自己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Gratuitous ARP有两种作用:第一,确定设置的IP地址在局域网中是否已经被占用,主机启动后广播Gratuitous ARP,若得到回应,那么就可以确定设定的IP已经被占用,否则就可以继续使用设定的IP。第二,如果发送Gratuitous ARP的主机正好改变了硬件地址(更换MAC地址或者网卡适配器),发送的Gratuitous ARP广播包就可以使其他主机高速缓存中旧的硬件地址进行相应的更新。
3.3 ARP高速缓存
ARP高速缓存(ARP cache),由最近的ARP项组成的内在中的一个临时表。每个主机、交换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表。它用来存放最近IP地址到硬件MAC地址之间的映射记录。转发数据包时可以快速查找到对应MAC地址的端口。高速缓存表中每一项的生存时间都是有限的,一般称为老化时间,起始时间从被创建时开始计算的,一般老化时间为300秒。
4. 故障原因分析
4.1案例1故障分析
根据上述Gratuitous ARP、ARP缓存相关知识对案例1进行分析,单片机更改了MAC地址,网卡启动后会自动广播Gratuitous ARP来宣告既定的IP地址,更新上层设备(二层交换机)的MAC地址表项,通知三层网络设备更新ARP高速缓存。但是案例1中三层设备的ARP缓存却没有立即更新,而是等原有的ARP信息老化之后才进行更新,这就导致LED显示屏单片机更换MAC后出现网络故障。同样,使用一台计算机主机接在与单片机接在相同的二层交换机下,当单片机更换MAC后,计算机能够立即Ping通单片机,这说明计算机系统能够接受单片机发送Gratuitous ARP,并快速更新计算机系统的ARP高速缓存。
4.2案例2故障分析
根据DHCP、ARP缓存相关知识并查看三层交换机中DHCP的配置,用户使用30分钟后Ping值变大,甚至出现丢包现象,而30分钟恰好是DHCP租期的一半。为了确定为DHCP问题,将用户计算机的IP设置为手动地址,观察30分钟后故障现场没有出现,同时检查三层核心交换机上的ARP缓存变动情况,发现在30分钟(租期一半)时,核心交换机清空了ARP高速缓存。这样,原来直接由硬件快速转发的数据包转由软件转发,所以转发时间变长,出现Ping值变长,甚至丢包现象。
通过案例1和案例2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在交换网络的核心交换机的ARP机制上出现的故障,两种故障的发生从机制上解释又发生了矛盾:案例1中主机变更MAC地址后要求能快速更新核心交换机的ARP缓存,而案例2为了快速更新ARP缓存提前做了清空,反而导致网络丢包。
5. IP地址配置和管理上应当注意的几点
从案例1和案例2分析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引起故障的原因是对立和矛盾的,所以无法同时解决这两个故障。从故障的轻重缓急来看,可以把案例2的故障重要性放在案例1前,优先从技术上处理,对于案例1的故障则要从管理上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规划IP地址范围,合理使用DHCP服务,启动dhcp功能的同时,适当预留一些不分配的地址,以供特殊的手动配置使用。
2) 在交换机端口上使用ip dhcp snooping功能限制自动获取IP地址的用户,使其不能手动配置。
3) 优化三层核心交换机上的ARP高速缓存清理机制,减少因清理ARP高速缓存而引起的数据丢包。
4) 尽量减少简单网络设备的接入,接入设备能够处理Gratuitous ARP回应包,有IP冲突提醒机制。
6. 结语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维护中的案例,结合DHCP、Gratuitous ARP、交换机ARP缓存相关知识具体分析了故障的原因,并从故障查看,测试、分析和排除的步骤以及故障原因的相互对比中,提出了交换网络中根据故障紧急及优先次序分类处理的方法,并针对目前IP地址配置和管理上容易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徐春林. 基于Gratuitous ARP泛洪的局域网故障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4(23)第2期:45-47.
2. 刘志雄.朱向庆. DHCP Failover研究与实验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J].2015(24)第7期:244-249.
3. 李方敏,卢锡城,汪钟鸣.主机动态配置协议(DHCP)原理及其实现[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7,12(3):17-24
4. 贾毅峰,逯建速.校园网中的 DHCP 引起的冲突与解决[J]. 铜仁学院学报. 2014(16)第4期:96-98.
5. 陈小中,校园网DHCP故障与解决[J].福建电脑,2010(10):167-169.
【关键词】城建;信息化;电子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而在此背景下当代城建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中,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形式,凸显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优势,提升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以下就是对城建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建部门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培养更多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
一、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建档案管理建设重视度不足,即领导阶层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继而导致城建档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投入不足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第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也是城建档案管理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而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技术层面的落后,从而致使信息查询及归纳等环节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有效发挥其功效。
二、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对策
(一)建设信息查询系统。在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中建设信息查询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城建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信息整合的方式总结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操作平台,并确保操作平台能与资料库形成一定联系,继而便于用户在对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操控的过程中可及时获取自身所需信息。其次,由于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对城建部门软件开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软件开发质量,要求城建部门应注重与专业软件开发公司间的合作,同时依据本单位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现状引进相应的成熟软件,最终满足档案信息查询需求。此外,在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保障系统信息的动态更新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二)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成效,因而在此背景下各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且应以高薪招聘的方式引进个人素质高且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继而为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到现代科技知识及电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环节中,提升整体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由于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对管理人员知识掌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管理人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及时更新自身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档案信息管理状态。
(三)构建网络管理体系。构建网络管理体系是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此,要求城建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管理权限,并基于逐层逐级的基础上构建城建档案局域网,继而由此缓解城建管理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档案局域网构建的基础上应确保局域网间的有效连接,继而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最终保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网络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亦有助于用户透过网络平台随时查阅自身所需的档案资料,为此,城建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高对网络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且将其纳入到创新计划中,提升档案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另外,在网络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倡导市馆、县馆、部门档案室三级联网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因而应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中。
三、结论
综上可知,部分城建单位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城建部门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引入,且从构建网络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信息查询系统等途径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档案信息管理环境,提升档案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推动城建部门管理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