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会计的知识

管理会计的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管理会计的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管理会计的知识

篇(1)

管理会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相关信息为决策服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扩充,教学难度逐步加大;同时,实务界对新近毕业生工作中的决策能力评价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对管理会计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达到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

1 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强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随着管理会计内容的扩充和管理会计环境的复杂化,如若保持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势必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定编码系统(语言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书面文字表达,而且可以通过记忆等方式直接掌握。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和交流来传递,但同时要求双方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相互信任和理解能力。[1]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管理会计显性知识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算分析以、经营决策基本计算、预算的编制以及控制会计中的基本计算等传统管理会计内容;隐性知识包括短期生产决策、不确定情况下的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等内容,隐性知识更侧重与具体的应用。综上,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基本方法,隐性知识主要是管理会计中各种方法的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其隐性知识含量更大。管理会计不受准则、制度的约束,因此管理会计教学中常有难于言表和知道的远比表达的多的体会。管理会计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碍于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播。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视角对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2]。

2 隐性知识传递视角下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问题)

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内容、方式和传递主体角度分析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显性知识传递,轻隐性知识传递。一是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中偏重显性知识。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差异不大,重点侧重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演绎、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基本计算的推导,缺少管理会计环境和方法具体应用的介绍,内容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交叉。比如全面预算中均介绍了预算编制方法,但鲜有对预算管理全面内容的介绍。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也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教学为重。二是考试内容注重计算。具周齐武(2007)统计,在管理会计课后作业及卷面测试环节中48%强调计算[3]。据此可以推断,目前管理会计考试重点考察显性知识,尚处在“理解”这一较低的学习层次。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学生分析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距分析、综合、评鉴这些较高学习层次较远。但在考试模式及内容的选择中往往受制于学生答题时间、阅卷难易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而难有创新。三是实践教学不够深入。目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采用excel、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三种方式。管理会计实践中应用excel仍然是在静态环境下的分析,对隐性知识的传递作用不大。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是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使得这两种实践方式作用并未完全挖掘。

(2)教学方法落后,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效隐性知识传递需要双方的沟通,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传递双方的沟通。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碍于隐性知识的传递。“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也是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受限于案例资料的质量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实中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热情,增进师生的交流,为隐性知识传递搭建平台的作用。二是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由于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师生之间课堂缺少交流,课下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老师不能有效的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将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与老师交流。

(3)传递主体职责缺失。有效隐性知识传递还需要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能力上。作为知识传递的主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建立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受目前高校人才选聘标准强调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管理会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投入实践的主动性较差、时间较短。这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

3 管理会计教学中隐性知识传递机制设计

(1)以显性知识为中心,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仍然要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这些显性知识的为中心。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隐性知识[4]。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知识经济价值链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纪,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愈演愈烈,管理会计又面对怎样的挑战呢?

一、要求管理会计的目标发生变化

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握知识经济的特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过程的“长期战略”信息、提供“服务”、“交货时间”等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原来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增值”为中心,继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为中心。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

二、要求现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1.合理计量智力资本

20世纪8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8%,有形资产为62%;9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2%,有形资产为38%;21世纪,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85%,有形资产为15%。

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而知识经济下,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实物资产,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知识经济下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准确的计量了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随之改进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将会引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的显著降低,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直以来,对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3.要求存货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支付、网络采购等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传统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有可能成为现实。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务求“及时适量”生产,预防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货。传统管理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变对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价

目前的投资方案评价,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投资为主,随着企业投资的取向从物力投资向智力投资的转变,管理会计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也将从单纯的以财务效益为重点转向财务效益和综合信息并重的评价标准体系。投资的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大小将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决定,因而经营决策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使企业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会计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将充斥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要求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及其他各个责任中心从中选择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非货币性和货币性信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时非财务信息的影响甚至超过财务信息。例如,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级制造技术的长远利益等,都关系到企业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

现行的管理会计仅考虑生产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所承受的成本,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可能包括与安装、运行、支持、维护、丢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起企业产品的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六、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注重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是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与劳务所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价值。价值链分析要求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这条价值链及其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从而管理成本。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增加价值。在识别了价值链中每一阶段所增加的价值及相关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效管理价值链对于增加顾客价值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强调顾客价值,要求企业经营者以顾客为中心分析价值链中不同作业的性质。

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1世纪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构建其基本的框架。这也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二期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会计之友2002,12:4-6

篇(3)

(一)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2016年10月8日,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纲要》不仅明确了我国今后几年要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数量,还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

(二)IMA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016年11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正式的《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提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领域的能力,《框架》确定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记账、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预测、预算、绩效管理、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税务会计和税务管理与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经营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资本投资决策、职业道德、激发与激励他人、沟通技能、协作和团队合作、谈判、冲突管理等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并将其划分为有限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技能和专家五个能力级别。该《框架》为管理会计行业的人才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两种目标的比较和分析

相比之下,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虽然没有《框架》那么具体和丰富,但内容都包含在《框架》之中。而且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没有《框架》中那么高,“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是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提出的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遵循这一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局限

(一)单凭学院教育不能培养出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从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人才要具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出会计人员的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绝非单凭学院教育就可以做到的。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知识的最初根源,是知识的生长点,企业是管理会计实践的发源地。管理会计知识是管理知识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它强调知识生长的“情境”,这个“情境”在学院不能够模拟、复制与设计。

(二)学院只能培养出初级的管理会计人才

学院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虽然不能凭空“长出”管理会计知识,但它可以传播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如果把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比作是合格产品的话,那么高校能培养出来的只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还需到社会、到企业去进行“加工”,才可能成为合格品。因此,对学院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院而言,应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

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才算合格呢?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院校培养出的“初级产品”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研究型院校而言,自然是理论知识偏重一点;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应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现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很多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企业领导、院校领导等都不知道管理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了。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

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还未完全本土化。因此,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较少,如在教材教学方面,本土自编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较少,且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管理会计实践类教材更是稀缺,相关的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案例也少,专门针对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的软件几乎没有;在师资队伍方面,也缺少合格的管理会计类师资力量,一是之前主要培养财务会计类人才,对应需要培养的也是财务会计类师资,二是管理会计类师资短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资源来培养管理会计类人才,可见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困难重重。

(三)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部分,内容有点零散,不像财务会计各部分内容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管理会计人才最重要的是各种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因此,相对来说,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挑战。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但这并未引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层尤其是二级学院领导层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在教学方面,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培养财会类人才为主,并没有针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案,专业教学仍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展开,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仍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不足。

2.在师资队伍方面,院校没有培养、储备管理会计类教师的意识,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类教师的鼓励或进修等政策。

(二)原因分析

1.院校自身原因。院校管理层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够关注,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不清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什么区别,也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区别开来。

2.市场需求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而目前的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不到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主要是财务会计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因此,院校也没有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压力。

3.缺乏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模式可供?⒖肌Sτ眯捅究圃盒Sε嘌?出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那么,如何界定是不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校内应开设哪些必修课?达到什么水平或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议

(一)政府大力支持

1.尽快确定管理会计的整个体系,加强管理会计的宣传与培训。财政部应尽快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各地财政厅、财政局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企业、高校相关负责人关于管理会计的宣传和培训,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高层开始推动。只有企业负责人、院校负责人知道了管理会计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会支持和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2.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国现有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共三个层级的考试,整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比较完善。但是,这三个层级的考试主要是用来评价财务会计人才的,其中涉及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极少,而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风向标,在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没推出之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内容的比重,可以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既有利于培养管理会计类师资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二)学院自身努力

1.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类学院应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可行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确定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各课程教学标准,积极探索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效率。

2.注重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应认真分析自己的师资队伍情况,组建一支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拟定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从其他企业或高校外聘及内部自己培养两种方式建立院校合格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鼓励本院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侧重于管理会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4)

(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管理会计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科技与经济均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文章对新时代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推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职能的顺利转变。

关键词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68-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与经济领域均获得了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会计工作的职能开始出现了新转变,会计行业也必须实现同步升级。而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是成为了促进新时代下会计行业优化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会计人才的培养却都存在着一些通病,例如:重视会计核算但是却忽略了会计管理,会计人员给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决策制定时的需要等等。管理会计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现状,结合单位财务工作实际,按照目标的难易程度分层次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长期、中期和近期计划,指导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基于此,文章对新时代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推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职能的顺利转变。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教育中欠缺必备的管理会计培养内容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技能教育思想的禁锢,高校教育中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内容寥寥无几。第一,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会计学教师在教学时多侧重书本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分析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的会计学生比比皆是;同时,大多数会计学教师都是采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没有在会计学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充分互动,让学生主动发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锻炼。第二,高校选用会计学教材时没有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教材上涉及的会计概念和理论等比较陈旧,根本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趋势。第三,高校的没有结合我国企业会计管理的实践设计会计教学内容,使其根本不能如实地将我国会计管理的经验反映出来。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面对的教育环境不理想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分散化、商业化和地区化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高校的管理会计学师资来源比较单一,很多教授管理会计学的教师都是由留校的学生担任的。没有外来的管理会计学教师作为“新鲜力量”注入到高校中来,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就必然会处于一种因循守旧的状态。长此以往,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就会因为理论知识的陈旧、科研能力的薄弱和师资质量的低下等原因而成为“一潭死水”。其次,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被动。由于我国的高考采取的是统一招考的方式,考生根本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习。从而可能会导致喜欢管理会计的学生无法攻读管理会计学专业,而不喜欢管理会计的学生却不得不攻读管理会计学专业的畸形现象。再者,高校的管理会计专业招录正遭受金钱的腐蚀。很多高校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根本没有认清当前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形势就盲目扩招,甚至是没有节制的增加管理会计学班次。但是其所具备的管理会计学师资力量却不能与扩招规模相匹配,从而让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社会忽视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

管理会计人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教育之后必然会进入社会去实践。社会这所学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是人终身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会计这门学科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会计学的传统理论与方法都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会计人员必须要通过继续教育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与技能。由此,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也可见一般。但是,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还相当不规范。第一,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没有充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管理会计人才虚有其表,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实务技能;第二,目前国内仍然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化道路,让管理会计人才无用武之地;第三,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会计资质认证体系,让管理会计人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等。这些问题明显已经成为了制约管理会计人才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

(一)丰富高校教育中管理会计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已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不下600所,每年都会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次的会计人才。所以,必须要对高校中的管理会计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不断丰富管理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推波助澜。第一,要及时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不断丰富会计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会计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对会计学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分析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时展要求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对于会计学教学手段的选择,高校的会计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投影、语音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会计学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充分的互动,不断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第二,在会计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高校应该充分借鉴财务会计的分类方法,将管理会计学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学习阶段,然后结合会计学发展要求分门别类地对管理会计学进行教学。只有通过这样得方法才能让学生对最新的管理会计概念与理论进行全面地学习,才能紧跟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潮流。第三,在必要的时候,高校还可以增设管理会计本科班,力求培养出专门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学术类的会计硕博士,要加强他们对管理会计学理论的专研能力,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对于应用类的硕博士,则要加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与优化。

(二)营造管理会计人才新环境

为了改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努力改进高校的组织结构,从社会上聘请管理会计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一方面确保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管理会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高校内树立起正确的管理会计教育观念。第二,对留校任教的管理会计学生实行严格的限制,尽可能地将管理会计学教师的聘任和续聘工作做到最好。并且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学教师教学评估体系与学术交流机制,加强高校内管理会计学师资力量的流动性,加快高校内管理会计知识理论的更新速度。而且还应该由政府教育部门领头,对高校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努力让每一份教育资源都能够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发挥应尽的效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第三,根据国际惯例的要求,加大对管理会计师资格确认制度的推进力度,并及时对高校的管理会计教育实行改革,增设一些必备的会计科目。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们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通过高考统招进入高校后,也能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化人才。第四,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的评价体系,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与职业经验进行专业化的测评。采取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等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知识进行评估。此外,国家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高校扩招规模的规范,严格限制管理会计本科及研究生的扩招人数,尽可能地确保管理会计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三)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力度

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主要还是来自继续教育。所以,为了让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必须要对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作为企业,应该采取资金补贴和举办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及时更新和优化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的储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会计人才的管理会计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之外,为了让管理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有利、更切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管理会计信息,除了要夯实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加深会计人才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环节、生产流程,企业的质量与战略管理等内容的理解。并且尽可能地促进管理会计人才与其它部门成员之间的交流,让管理会计人才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

对于继续教育的承接机构,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会计培训班次,增设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培训班,进而推动会计管理人才的再培养。同时,也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管理会计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模式,加强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将“夯实管理会计理论基础,强化管理会计实务技能,拓宽综合知识储备,激发管理会计人才潜能”作为现代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原则,将管理会计知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始终坚持以加强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核心,通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现代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新时代下会计行业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丰富高校教育中管理会计的内容。除了会计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外,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管理会计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努力营造管理会计人才新环境。加强高校内管理会计学师资力量的流动性,加快高校内管理会计知识理论的更新速度。在确保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管理会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在高校内树立起正确的管理会计教育观念。然后,要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力度。鼓励管理会计人才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及时更新和优化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的储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人才的管理会计意识,并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企业急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4).

[2] 刘正阳,刘正航.浅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12).

篇(5)

关键词:中国 管理会计 高等教育 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promoted, and applied and advanced in overseas. but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as showed by some researches, has far trailed the demand of th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n china, research how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6)

一、管理会计变革的相关介绍

管理会计变革指的是我国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更好的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将会计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对管理会计系统作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从而达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变革在国内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管理会计规则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改变惯例的基础上,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关利益群体、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这些改变,导致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园子外部的压力增大。新时期下,管理会计成为国内会计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一大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求相应的人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不断学习专业技术,同时提出了创新型的管理会计变革模式,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揭示企业管理会计与创新的本质。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要想促进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就需要积极创新会计管理模式,积极了解管理会计的现状,从而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来,我国管理会计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出现了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熟练等情况,接下来将对我国管理会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出科学有效的探讨和研究。

(一)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够完善

体系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网络时代下,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来,部分人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自身的责任意识缺乏,在不重视的情况下导致了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成果只占到了整个会计领域研究成果的百分之二十,从整个数据看来,人们对管理会计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部门人员掌握的会计方式知识不足,管理会计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由于作业过程较为复杂,但是至今还没有对管理会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定义,主要管理会计的本质存在一定分歧。

(二)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不够

为了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和效率,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自觉学习相应的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目前在我国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不够重视,意识不到管理会计这项工作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没有将现金化技术更好的运用到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的方式固定、单一、管理过程不灵活,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部分企业还面临了管理会计制度不够细化的问题,企业运营模式不够创新,会计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意识和观念,这对企业领导高层的管理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管理会计决策失误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到会计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还对整个会计领域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相应的管理手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企业在制定管理会计规章制度的环节,需要立足于实地,确保采取的管理手段可以发挥出相应的管理效果。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我国部分企业在制定管理会计具体措施的环节没有及时听取会计部门人员的意见,仅仅是和管理高层进行了商议,然后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执行中发现,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际模式与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没有意识到实际管理模式与管理现状的相适应性。在管理会计部门的环节缺乏整套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管理会计内容不够细化,最终作出的决策是靠管理者的经验和判断,没有有效的利用经营信息,因此导致了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缺乏科学性,管理手段与实际状况不相符。

(四)对管理会计变革的相关制度管理后果缺乏分类评价

尽管地方政府和国家机构已经给予管理会计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工作进行的不够顺利,为了加快管理会计变革的速度和效果,需要对相应的管理会计措施和创新途径进行科学分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掌握的相关会计理论不足,同时还导致了企业文化、公司人员会计意识与创新理念的融合不够好,由于企业内部发展不稳定,因此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仍旧无法对企业的管理会计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不仅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产生了较大损失,还给会计领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分析

(一)充分了解管理会计变革的影响因素

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对管理会计部门的管理力度,需要提高对企业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及时分析当前管理会计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会计人员自身因素,公司的管理人员积极进行了管理会计变革,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主动了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由于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进行了管理会计模式变革之后,部分的领导没有及时意识到管理会计变革的必要性,会计观念不够先进,所以必须要重视人为因素对管理会计变革产生的影响。

(二)积极创新管理会计模式

加强对相应管理模式的及时完善,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都是企业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为了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水平,需要及时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加强及时创新,积极更新管理会计的模式和具体内容,所以为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对相应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及时对相应的管理会计知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及时摒弃传统的管理会计观念,但是由于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过于繁琐,专业知识内容很广,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会计管理模式等,会计专业的知识涉及面很广,所以在实际学习中要积极创新管理会计模式,及时意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从而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积极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网络时代下,需要意识到综合素质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影响,积极引进一些高素质、技术性更强的人才来任职会计人员,积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了解企业管理会计的具体情况,注重人才培养,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充分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管理会计的效果做出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现状,还促进了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四)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掌握技术因素对管理会计变革的影响。技术是促进企业管理会计顺利进行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还引进了新型的管理技术,由于当前技术不够先进,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还需要将先进技术及时引入管理会计过程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的管理会计变革活动受到了影响,没有及时根据企业现状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不了解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没有将技术发挥出相应的作用[9]。在新时期下,必须要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将管理会计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管理会计模式,加大对大数据的运用力度,将信息技术、大数据更好的运用在会计核算、会计系统的管理环节,提高预算能力,积极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充分体现管理会计过程的透明化和科学性。

四、结束语

积极加强对会计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同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作出及时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更好的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了解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充分了解管理会计变革的影响因素,积极创新管理会计模式,需要对相应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及时对相应的管理会计知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静如,陈晓玲.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武玲玲,张立火,刘三明.成品油销售企业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7.

[3]徐国栋.制造业企业中管理会计的技术变革与创新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6.

篇(7)

1.1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1.2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1.3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长期、持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包括: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和资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以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决策工作。

1.4战略管理会计假设

战略管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和会计计量假设有其特殊性。在会计分期上,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不能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一段段相等的较短期间。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获得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增长,战略管理会计分期的年限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5年或10年规划,这5年或10年的年限就可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会计期间。在会计计量上,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单纯地利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还必须广泛使用实物量、相对量和其它计量形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效果进行记录和计算。

1.5战略管理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活动的科学规范,是对会计实践普遍规律的归纳和总结,也是会计工作的一般性指导规范或基本指导思想。相应地,在战略管理会计领域也应制定原则来规范和指导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战略管理会计原则应包括真实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横向协调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2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战略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多为政府部门及外资企业所使用。进入90年代后,国内企业才涉及运用战略管理,但大多数为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意识较先进的优秀企业,如长虹、海尔等。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战略意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更不用说学习和掌握战略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经营目光的短浅、狭隘的经营意识也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原因,资源的重复配置、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比比皆是。在缺乏战略意识、战略思维的企业里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2.2缺乏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环境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在财务会计上。尽管传统的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是在国内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无论在会计机构的设置还是会计人员的聘用上,大多数企业仍是把会计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将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现状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的内部环境,人员得不到实践锻炼,战略管理会计很难开展。

2.3缺乏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还没什么认识,缺乏超前意识,也就无法开展广泛的研究。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除会计学外,还要涉及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文化等,这就对会计人员或其它要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依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其素质还有待提高。

3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设想

3.1树立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许多传统的会计观念必将受到挑战和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原则、方法都要从新的角度加以认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与传统会计大相径庭。因此,研究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摆脱传统会计的旧框框,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新生事物。在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战略管理会计的先进性、优越性,强调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对明确它在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会计的转轨变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必须在企业界广泛开展战略管理的学习和讨论,使企业经营者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

3.2创设战略管理会计环境

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而在实务中,在某些领域已涉及到了战略管理会计,这种理论研究滞后的状况将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改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成立一些专门机构来负责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比如,可设想成立“战略管理会计专门委员会”,吸收会计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参加,对一些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3.3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加强调知识对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的价值,这在实务中表现为企业对软件(人、技术)和硬件(信息工具、网络)的管理和运用的不断加强。应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迁、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方法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