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体育锻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择兰炼一中,兰炼二中,师大附中3所高中院校,涉及3个年级,随机抽取男女生共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资料,通过互联网络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等,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中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结果与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男女生共200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54份,男生93份,女生61份,问卷有效率为77%。1.2.3数据统计法通过Excel对所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与分析
2.1兰州市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中,男生占7%,女生占14%;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时间2h以上以男生居多,女生大多集中在1~1.5h;球类体育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74%,女生占39%;其他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20%,女生占37%;自发性课外体育锻炼,男生占73%,女生占46%;在有无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调查中,男生占81%,女生占65%。
2.2造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如表1)
2.2.1学生方面
就学生而言,自己本身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可及家长老师对其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及强度。13%的同学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其主观态度上对体育锻炼持排斥意见,将严重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状况。14%的同学由于自身身体生理因素,远离课外体育锻炼,这其实也是其主观认识上对体育锻炼的误区。此外,学生的课外锻炼动机不同,同样会导致其课外体育锻炼结果不同。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经调查显示,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占比中,增强体质占65%,考试达标占57%,休闲娱乐占25%,体育求知占14%,缓解压力占28%。不难看出,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增强体质与考试达标排名前两位,说明高中生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成绩关系到评优,毕业等。因此,学生特别在意这一点,这也说明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清,忽视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意义。
2.2.2学校方面
学校运动场地的局限性,运动项目的局限性,重智轻体及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都影响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学习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由于学校场地的局限性,导致运动项目种类单一,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对体育锻炼丧失积极性,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运动场地的局限性有碍于其课外体育锻炼,46%的学生认为由于运动项目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因此,这两个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此外,学校为提高学生升学率,对文化课要求严格,轻视体育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学校体育课工作开展不到位,文化课课时侵占体育课课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氛围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情绪特征所表现的体育行为。校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及班主任、辅导员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高中生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其缺乏老师运动技能的指导有一定的原因。缺乏运动技能理论方面的指导,实践将会盲目没有目的。现行高中生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学课的课时很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时间实践,学生体会不到锻炼的成果和乐趣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调查研究显示,兰州市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有待改善。影响兰州市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场地设施条件有限,学习压力,家长与老师的支持态度及学校组织活动偏少等因素。
3.2建议
摘要:时高中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及人格状况进行调查。从心理学角度对在高考压力下的高中学生的人格现状和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时比分析,探讨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不仅能帮助学生减轻高考压力,而且对形成学生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局面的出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数量型转为当前的素质型,这就给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考增加了更激烈的竞争性,过去的学生争取考上大学,现在的学生争取考上名牌大学,同样是优胜劣汰,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对他们寄予厚望,高考竞争必然使高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在这种压力下他们的人格现状如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促进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怎样?这些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我们可深化对学生在学业压力下的人格特性的认识,压力给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取消,就应该认识它、分析它,探讨应付的办法;第二,教师、家长可依据学生的人格现状,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此,本文以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YG.WR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高中学生进行研究,以探讨体育锻炼与学生人格特性的关系。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南省漯河高中、驻马店高中、信阳高中等省重点高中参加2002年全国高考的学生238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l问题测试法:采用YG.WR中学生人格量表(修订本)测试。测试方法按YG.WR中学生人格特性标准化程序进行,并对测试说明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确测试目的,给予积极合作。该量表包含12个人格特性,又可归纳为情绪稳定性(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神经质)、社会适应性(主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向性(活动性、细致性、思考的向性、支配性、社会的向性)3类,把测试分转换成标准分,在PC微机上用SSPS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
1.2.2体育运动量测试法:运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系修订的PARS一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调查与评定被研究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水平与等级。量表PARS-3是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3个方面来测试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运动量=强度×时间X频率,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该量表经梁德清等人使用的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重测信度为0.82。
采用两套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要求必须按统一的规定认真完成,后经统一计分标准处理,有效试卷2216份,其中男生1530人,女生686人,总有效率93.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中学生人格特性水平差异分析
根据研究要求,首先对样本中男、女生YC.WR水平进行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男生在抑郁性、神经质、社会向性3个因子的均分低于女生。经检验两者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女生抑郁性、神经质、社会向性上的人格品质水平明显低于男生。
2.2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水平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本文将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分为小运动量(≤15分)、中等运动量(16—34分)、大运动量(≥35分)3个等级。从测试结果看(见表2),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运动量水平偏低。小运动量(即小强度的不太激烈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频率为每周l一2次)竟达到43.1%。尤其是女生,平时体育锻炼水平达到大运动量的只有14人,占被测女生的2.1%,而小运动量者466人,占被试女生的67.9%,针对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水平低下问题,我们作进一步跟踪调查发现,由于受场地器材不足的限制外,主要是她们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主观上认为锻炼身体占用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归根到底还是来自高考的压力。
2.3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特性水平的比较分析
为了分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特性水平之间的关系,将本文的大运动量与小运动量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平时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YG.WR中的各因子平均分普遍高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经统计检验,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社会的向性等项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高中学生人格特征水平明显低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见表3)。
为进一步探讨并论证体育锻炼与人格特性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又把高中男、女学生的运动量与其人格特性水平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见表4)。调查结果认为1平时不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男、女高中生,YG.WR中的各因子平均分普遍高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者。经统计检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之间在自卑感、活动性、支配性、社会的向性等项因子上存在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种情况下的女生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支配性等项因子上存着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高中生其人格特征的总体水平明显低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高中生。
总体上讲,高中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的趋向是:经常抑郁,情绪易变化;尽管很相信自己的能力,特别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但爱担心,显得烦躁不安;他们精力充沛,做事认真细致,好思考问题,但社会的适应能力差、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高中学生在激烈竞争的高考压力下,人格特征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积极的、适宜的体育锻炼能调节他们紧张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姿态。3 结论
3.1研究表明,在高考压力下的高中学生12个人格特性中,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社会的向性等特性表现较差,相对攻击性、主客观性、活动性、细致性、思考的向性、支配性等特性表现较好。
3.2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男、女不同性别人格特性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高中女生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等因子中的平均分高于男生,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证明女生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3项因子上的人格品质明显低于男生。
关键词:广西 中学生 体育锻炼 调查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桂林市一中、桂林市二中两所学校的5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5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由表1可以看出桂林市被调查的500名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现象。气排球运动深受中学生们的喜爱,占到总人数的76.8%,这与气排球运动项目在广西开展的现状有很大关联。其次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篮球、跑步、乒乓球。从参与的运动项目上可以看出男生喜欢运动比较激烈的具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女同学则喜欢运动强度相对较低、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
2.2桂林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2看出,500名男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和体育达标;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健美减肥,锻炼身体和体育达标。可以看出高中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动机方面存在差异,男同学主要是锻炼身体,女同学则选择最多的是健美减肥,总体来看出于锻炼身体的学生占到了82.2 %,说明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生意识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当然还存在其他动机如提高运动水平和交朋友。
2.3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调查
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现状。桂林市高中生锻炼时处于稍累的人数比较多,占到总人数的75.6%,总体来看学生锻炼选择中等强度以上的占到96%。女生选择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占到96.8%,男生占到99.2%,说明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比女生稍剧烈。
2.4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运动频度调查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算高,被调查的500人中一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0人,其中男同学有9人,女同学有31人,说明女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高。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周参与体育锻炼1-2次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每周锻炼3-4次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占55.2%和43.6%,占总人数的49.4%。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2%,这部分人主要是准备高考的体育特长生.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参见锻炼频度不高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每天的作业较多,做完作业就所没时间去参与锻炼;也有学生是复习完功课就在家看电视或上网。
2.5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被调查的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5-2小时之间占到总人数的71%,持续2小时锻炼的学生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13人,这主要是体育特长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为高考。每次锻炼在0.5小时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1.4%,其中女生有68人,男同学有39人,占到较大比例。从总体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女同学在下午下课后约同伴到田径场进行慢跑运动或到气排球场地进行气排球运动,然后回教室学习,这样以来锻炼持续时间就不长。男同学喜欢到气排球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等进行比赛,持续锻炼的时间就较长。
3结论
3.1桂林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是气排球、羽毛球、篮球。
3.2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
3.3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强度方面男生比女生稍剧烈。
3.4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运动频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每周3-4次,有较大一部分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
3.5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5-2小时之间,男同学较女同学持续时间长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到半小时。
参考文献:
[1]万淑娥 刘伟春.对江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动力调节系统的调查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 08
[2]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9-40
【关键词】 体育兴趣组织教法积极性
在高中任教十余年,我一直带体育课。高中生畏难,在体育课上害羞、懒动、怕脏、怕晒、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我认为,高中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 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我在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田径、足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
我在高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选用排球作为主教材?
(1)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曾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女排队员们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的每一次矫健的跳跃,娴熟的挥手,振奋人心的呐喊,热泪盈眶的拥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和冲突。
二、 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好一节课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进行围猎游戏,两组进行一组投一组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二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在高三教排球扣球以后,有些同学就不满足四号位扣球,要求进行快球进攻学习,而且兴趣很大。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以试代练。
三、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了解、关心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用激励的语言。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寓情于教,循循善诱。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动作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高中生,他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男教师即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男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
(三)参与到学生中练习。高中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四、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首先,在练习中我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他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一年半的排球学习,学生的各项素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高二(302)曹润同学在小结中写道:“说实话,以前初中体育课是最让人害怕的。尤其是初三,整节课都是跑步。到了高中上排球课,这两个学期以来,我对排球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有兴趣练球,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上体育课。”。高三(274)赵宇晨同学写道:“通过学习排球,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体育课也变的生动多彩,更吸引人了!”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2008年1、4期)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行为 影响因素 实施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中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他们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自身健康,影响国家培育人才的质量。对高中生体育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影响高中生锻炼的因素,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给出解决的策略非常重要。以下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希望可以帮助高中生实现相应体育锻炼。
1.实证研究的对象和途径
对本校的高中部班级随机进行抽取,在我校的三个年级中一共抽取100名学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上述高中生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2.实证调查的结果
从调查的结果看,高中生对自身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选项上,有37%的学生选择的原因是学习时间紧,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其中选择教师、同学及学校相关体育制度的限制的学生占16%;有15%的学生认为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成员参加锻炼的原因和家庭居住环境的原因;有11%的学生认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缺少兴趣相同的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选择没有体育爱好,对体育一点都没有兴趣的学生占9%;认为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的占总人数的7%;选择缺少场地器材的学生占5%。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影响高中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校园和家庭的体育环境不佳是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缺少体育锻炼场地和没有兴趣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小。
3.调查结果造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升学比较重视,学生受以上二者的影响比较大。高考在家长、学校、社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高中生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上的,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
从学生进行分析,高中生在学校、家庭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自己在高中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考取一个好的大学。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直接打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体育锻炼就是玩,这样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很难真正收获到乐趣。许多高中生在锻炼时抱着极大的心理负担,不仅不能够实现锻炼身心的目标,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运动产生负面的影响。
从家庭因素上分析,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功出人头地,而考取一所好的大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迫使自己的孩子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对孩子补充影响改善伙食,保证孩子在学习期间休息好、不生病就可以,忽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在教育中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好的升学率给学校带来了好的名声,还给学校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因此体育课在学生课程中的地位不高,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被打击。长期下去体育教学的内容枯燥单一,有的干脆一上课教师就开始进行放羊式教学。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比较小,相应的体育设施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有的学校的体育器材就像是摆设一样不对学生进行开放,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常常借不到体育器材。
从社区上进行分析,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较少,社会传统观念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社区内很少有针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项目,从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结果得知,社区体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小的,就连学生也认为社区中缺少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是正常的。
4.针对高中体育行为中的问题需要实施的策略
首先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体育政策的落实进行严格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进行极大重视。促使各学校认识到体育锻炼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的福富强及民族的兴旺。在各高校设置专制性的监督领导职位监督体育运动的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向学校各级领导开展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培训,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体育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各级领导要有责任心认真实施体育锻炼的政策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同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进行正确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适当的体育锻炼在成长和身心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也要积极动员起来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要改善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将课堂变成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实施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模仿能力教授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例如太极,学生对中国武术往往具有很大兴趣,教师可以从太极的博大精深进行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太极招式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在太极招式的学习中会更专注和认真。家长要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中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实现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培养孩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社区也要相应开展针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社区不只是老年人锻炼的场所,也是年轻人开展运动的场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共同形成合力实现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身心成长的目标。
国家要相应改善高考制度,将体育运动和高考升学制度相结合,从根本上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我国在以往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制度中结合了几项体育项目的考核,但是这种制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增加学生升学的负担,因此这种考试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高考制度可以结合学生的文化、道德、体育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相应的要求,这种方式十分理想,但是实施起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5.结语
要实现高中生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文中通过实证研究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得知学校、家庭对高中生升学的重视是影响高中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策略,学校需要在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对体育教育进行具体落实,家长要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树立正确观念,帮助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社会要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进行重视,这些策略的提出希望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改善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成,向波.影响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外因及对策研究――以徐州地区高中生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18-120.
一、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及范围
终身体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体育思潮,主张体育应该贯穿于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只是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目前,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第一,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第二,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项目感兴趣,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第四,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第五,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影响高中生形成体育终身教育的因素
1.学生自身方面因素
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锻炼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大多数高中生参与体育运动是由于他们对某项运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这是直接的兴趣,而不是间接的兴趣。因此,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够长久的坚持,一旦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立即停止体育运动,这样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由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高中生对问题的判断和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教师应对这类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教师方面因素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通常来说,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高,她就拥有越强的体育教育态度。所以,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体育专业知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意识的形成。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经常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的指导,促进高中生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提高。在运动中使高中生得到快乐获得成功,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其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师科学知识。教师只有全面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悉教学规律,把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有体育教学的观念也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体育终身教育的教学观念;主动地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手段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2.实施开放式的体育教学
开放性教育,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和谐、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构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目标。因此,实施开放性的教育,就是让高中生参与教育学的过程,让高中生得到体育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例如,篮球的投篮训练,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向教师汇报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个数。在组织方式上,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统一性、步调一致性。这就限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开放性的体育教学就着重取消和放宽这些限制。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又能更好地使学生发挥特长,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很有利。
3.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要求以高中生为主体,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高中生学习、帮助高中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
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就是让高中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让高中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每个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在组织形式上,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限制了高中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能放则放。这样既考虑到高中生的主体意愿,使高中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又考虑到高中生个体的差异,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使高中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有利于高中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4.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虽然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者,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素质。要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的身体育意识。教师有了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和喜欢体育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越高,学生得到的体育教育水平越高。学生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自然会让终身体育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长久地坚持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出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应该定期地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检测,督促教师经常地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加强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有利途径,加强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在全民的身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希望高中学生和高中体育教师能够把体育终身教育的意识重视起来,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长久地坚持下去。
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葛福清(山东省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教学质量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个体社会化,以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需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的大问题,也是我国体育卫生事业的核心与重点。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担忧。报告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也是继续呈下降趋势,60%左右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照小学生生理、心理结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体育锻炼兴趣是通过身体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一种积极力量,它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体育领域,教学过程往往是从运动项目“有趣”开始,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各种运动项目内在特性所产生的特有的运动“乐趣”,最终向“志趣”发展,形成体育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上,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引导,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营造生气勃勃的课堂情绪气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上体育课。比如,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很难保持长久。注意力的加强和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兴趣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所以,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既有系统性,又不失趣味性。在对课的安排上要处处有创新,力求摆脱老套的模式,以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在场地的设计、器材的布置、队列队形上要做到精心设计,力求新意,这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容易保持兴奋状态,教学效率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合理定位,最好使学生既可通过努力达到,又不能轻易获得。教师要亲自参加活动,以身作则逐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自学性,注意课外活动与课堂内容的紧密联系,有效巩固教学成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胆创新,改进体育教育的方法及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注意培养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让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及技术,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擅长度,从而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于课外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多开展带有民族传统、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使课外体育活动既满足教育的需要,又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应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社团的组织作用。让学生按自己选择的项目及运动技术水平分级分组到各项目俱乐部或辅导站进行课外体育运动,充分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课外体育运动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养成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用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增强学生体制的基础上,促进全体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感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运动中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付出行动。
四、注重竞赛策略,在比赛中增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竞赛活动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中是学,在体育活动课、课间活动中是练,在课余活动中是赛,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在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广泛兴趣和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全面了解和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更多的形式展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信,提高体育锻炼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跳绳、广播操、60米短跑比赛、学校篮球联赛、校运会冬季长跑比赛等,让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两个比赛项目,让他们有一展身手的幸福时刻,也因此有了积极锻炼的动力。
五、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积聚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即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就能不间断的参与,敢于创新。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
参考文献:
\[1\]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中国生育健康,2003,14(5):271-275.
\[2\]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03.
\[3\]国庆.浅谈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福建教育,2006,(6).
\[4\]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2002.
关键词:学生;高中体育;终身体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38-01
身心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终身体育是指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主动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等行为,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是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应对繁重的工作和挑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在高中生体育学习中,由于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学习不重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因此,本文从体育动机、训练方式以及经验活动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一、加强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教育,认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一些高中生之所以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训练不够重视,究其原因是没有对体育锻炼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以致在体育学习中出现应付、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学习体育的理念,从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来引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例如,教师可通过开展有关“加强高中生终身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讲座,来梳理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身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给学生的情绪释放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途径。此外,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的理论层次上来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了解,通过列举世界级的体育精英以及大型的体育竞技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名人的典范效应,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产生敬畏感,而不是将其视为无足轻重的学科,进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
二、创新体育训练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常态化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游戏教学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即使是高中生,也依然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800米和1000米跑步时,可组织学生参与“木头人”的游戏,来训练学生跑步的耐力和持久力。学生通过在游戏中的追逐,时而快速追赶,时而斗智斗勇,不仅能考验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跑步的速度,而且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持久力。游戏的组织不仅激发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如,在投篮的训练活动中,由于男生对这样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多数的女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创造性地组织女生玩丢沙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至少三人以上站在同一个直线上,沙包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向中间的人投掷,如果中间的人接住了沙包就获得1分,如果没有接住并被打中就被淘汰。中间的人没有接住也没有被打中,则继续游戏(中间的人可以是多人,以保持游戏的丰富性)。
三、丰富高中生体育活动形式,爱上体育锻炼并内化为自主的行为
丰富高中生的体育活动形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并从此爱上体育锻炼,将其转变为自己终身的实践行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了解学生体育技能的差异性,从中寻求训练的方法,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体育竞技技能,还能增强他们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体育训练的视野,而且通过比赛学生能知道自身存在的差距,进而激励他们通过努力训练去弥补差距。这样,有助于学生保持体育锻炼的持久性,提高身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是构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决定着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能将终身体育的意识实践在日常的生活中,并将其保持下去,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在意识上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还要在学校体育的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