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信息化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报讯 为推动信息化服务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1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交流座谈会。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出三点意见:
一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促进两化融合和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弱,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巨大,且完全不同于大企业。
二把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作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闪光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有六点做法值得总结:一是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政府营造环境,制定政策,动员信息化服务商广泛参与。二是以专项计划为抓手。发挥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实施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计划,开展大规模培训。三是以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四是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推动服务资源的整合,结成服务联盟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推广解决方案。五是以服务小微企业为核心。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六是以完善网络为方向。促进服务商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协同配合,形成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网络。目前,各地经信委、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咨询和监理;运用工业软件和3D技术提高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和创新发展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培训、应用推广、技术支持等信息化推进活动。
三把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改善公共服务和抢抓市场机遇的关键。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实践,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政府与服务商、服务商与中小企业要互动合作,供需对接,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新模式,使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成为凝聚社会优质服务资源的重要载体,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平台。(周寿英)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祝贺**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的召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市内企业的发展,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说,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亟待发展。
为打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2005年9月22日,省中小企业局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在宁签署了《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全球信息化潮流下无法回避的选择。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自然要积极主动面对这一大趋势。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其次,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电子邮件和信息搜寻的较低层次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尚处在酝酿阶段。第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it技术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省、市、市等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电信一直致力于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业务,紧密跟踪先进技术,适度超前地进行通信能力建设,并在传统网络的智能化、宽带化、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电信“商务领航”这一新的客户品牌,为中小企业事业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次召开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该工程将通过**电信的“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推进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一平台,一中心”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省“百千万工程”。一是由电信为主,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量身定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撑。“一中心”,即由电信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化建设人工咨询服务。同时参与全省范围内实施的“百家企业信息化样板试点”、“千家企业信息化体验”、“万家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百千万工程”,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具体实施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为主。将通过制订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意见,编制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搭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市电信分公司牵头实施“商务领航”,采用模块管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自助建站、网上工作室、网络硬盘、电子传真、网络安全、企业邮箱等诸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必须把“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落到实处。在正在讨论中的**市十一五规划中,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大促进了黑龙江省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对于这项工作,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在整个平台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确立平台模式
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的大面积推进是从2000年开始的。先后由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省经贸委出面组织召开全省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和培训会,以典型引路和提高认识为主来推动工作。同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截止去年先后投入资金2亿元,帮助300多家企业实现信息化。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在黑龙江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这些大中型企业管理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同时具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省里拨付部分支持资金外,企业都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凡上ERP的企业多的投入上千万元,少的也要上百万元。在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转向中小企业。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这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怎么开展,对主管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政府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对每一家企业进行支持。
国家近几年来对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也非常重视,2004年决定开展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公共平台模式试点工作,黑龙江省成为试点省份之一。我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招投标,由省内有实力的IT公司牵头组建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负责“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联合电信部门、软件供应商组成应用联盟,共同为平台建设出力。
平台建设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目的,以建设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为已任,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解决企业信息化瓶颈问题为突破口,本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服务,讲究实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提高。
省信息产业厅一方面在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并通过省内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与广大企业用户牵线搭桥。到目前为止,该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应用初见成效。
破解三大难题
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使我们感到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困难。首先是黑龙江省现正处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时期,一大批老国有企业的体制需要改革、改造,这项工作,一方面工作量极大,另一方面需要资金,这就使企业领导在信息化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也使企业信息化资金紧张问题暴露出来。其次是很多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新兴民企规模有限,很难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进厂,这些企业的IT人才十分缺乏。总之,资金、技术、人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三大难点。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有效方法。平台建设可以使国家有限的支持资金集中使用,克服过去分散投入效果有限的弊端。一个平台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实现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有许多优点:它可以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建设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环境,质量和可靠性都可以得到保证;集中优势兵力,使技术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上平台的企业自身不用购买价格昂贵的主机服务器,不用自己建机房,这为企业节省了信息化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企业也不用配备专门的计算机专业队伍,解决了资金和人才问题,也就为企业领导解除了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难题,使其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精力投入大大增强。
在平台模式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首先是技术方面,ASP模式需要在平台上开发和安装能够支持远程“一对多”、功能完整、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的成熟应用软件,这在当时国内外都很难找到。经反复研究、分析和实验,我们决定选用国内较为成熟的用友、金蝶等管理型应用软件,但这些软件只支持本地应用,在我们中心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很好地解决了远程接入难题。同时采用变通方法使这些软件能够实现“一对多”应用。其次是运行环境方面,我们积极协调本地电信部门,如黑龙江网通公司,确定他们为平台建设联盟成员,免费为平台建设承担服务器托管任务。对于认识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反复宣传教育、宣传典型的示范企业等方式来做工作,使平台用户数不断增加。
平台模式建设经验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平台模式应用试点省份做了很多尝试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是找准方向,重点支持。前几年黑龙江省信息化工作也投入了不少支持资金,有的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有的企业没解决多少问题。原因是资金有限,技术和人才匮乏,企业领导认识不够深入。对全省几十万家中小企业来说,无法靠对每一家提供支持资金来推动的。平台模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机遇。重点支持一个或几个平台去带动全省大面积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是一个好办法,投资少,见效快。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在平台建设中要起到参与和监管作用。平台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因此政府资金支持是必要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在资源整合方面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三是抓好试点,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由于ASP平台模式是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应用要有个过程。根据企业用户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应用层次,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广应用。
四是选择好ASP运营商。建设和推广平台模式应用对全省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平台运营商也十分重要。省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把关。
未来工作的四点建议
对今后的工作我们考虑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确保满足不断扩大的应用要求;(2)加强宣传,使广大企业充分认识平台模式的好处,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积极配合运营商开展工作;(3)搞好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分期分批稳步推进;(4)向全国其它省市学习,吸取各方的有益经验,把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更好。
链接: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注意事项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员群体。从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来看,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支持及操作层人员,这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人员,是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二是信息管理控制层人员,包括信息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这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中坚力量;三是信息化战略规划层人员,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般来说,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成就动机强。与其他员工相比,从事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的信息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他们往往有着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追求事业成就,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并强烈期望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尊重。二是所从事工作的挑战性。信息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因此,与其他员工相比,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三是工作成果不易量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技术含量高,实施难度大,对从事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智力投入。信息化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而且对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产品,往往是众多实施团队和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易分割,这也给衡量个人工作业绩带来了困难。
2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行业市场劳动力价位,尤其是在以薪酬为核心的激励体系方面问题突出。由于激励不足,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流失问题又相当严重,科研部门流失的情况尤为突出。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近年来有不少科研开发和项目实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工资薪酬待遇偏低,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报酬不相符合,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二是个别单位对人才的使用不当,人才作用难以发挥,个人成长发展的空间受限;三是外部公司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更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3构建有效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功能和针对性。企业只有找到适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激励策略,才能够形成有效激励。
3.1个人成长激励
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愿,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力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动态调整,尽量使他们目前的工作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给予员工获得成长的机会。
3.2工作环境激励
积极营造一种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环境。努力形成一种强烈的舆论导向,激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我潜能挖掘,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在人员的使用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淘沙取金,存优去劣,应该加大竞争力度,把素质好、能力强的人才优先安排到重要岗位,为信息化工作和企业的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
3.3绩效薪酬激励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家和省的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两端的延伸,为我市产业和城市双升级服务,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双转型。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政府做好政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在搞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同时,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职能,制订目标措施,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三、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创新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期间,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全市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全市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专业镇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有明显成效。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支柱产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四)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升级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调整升级,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全市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规模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能耗比和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信息化为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四、主要任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的任务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局,围绕城市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
(一)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体制。着眼于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应用ERP/CRM/SCM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大型企业。工业行业企业重点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他行业企业要推行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发挥企业网站的商务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拓宽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中小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的企业,要通过模块化改造,尽快建立各种子系统;对建有部分子系统的企业,要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用。
(二)促进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PP/CAE/PL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互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行业。以提高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
——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提高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绿色环保等功能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集散控制技术(D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
(三)促进产业服务信息化
围绕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要分行业逐步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逐步建立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服务网点为载体、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服务。同时,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借助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强大的服务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建立起遍布全市的信息化服务网点,以实现企业获得快速响应的服务。
(四)促进企业商务营销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和票证自动处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全市性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客户管理为中心,以开放型的过程管理取代传统的功能管理,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
——建立和培育行业门户网站,发挥网络虚拟市场优势。立足**实际,以产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优化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方式,建立企业联盟和发展虚拟制造,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五)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利用科研院校、信息化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省、市两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的各种信息化专业人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巡展、演示、培训、讲座、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活动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深入普及到镇、村和企业基层,拉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信息化的距离,促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不断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以信息化武装他们的思想和头脑,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制订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和倾斜,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工程”、企业信息化推广的“信翔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智富工程”等四大企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步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以我市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为依托,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2.筹建成立**市企业信息化促进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各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开发等技术支援及咨询服务,以助提高我市各行业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市企业信息化行业协会的筹组成立,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渠道,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4.加快电子标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建设,以及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5.加大力度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动漫创意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挥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倍增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1.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在“科技**”资金中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优先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同时鼓励一批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2.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实现竞争力倍增。要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为传统工业商贸行业提供行业信息化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制约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与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人力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和商贸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行业核心竞争力倍增。
3.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实现效率倍增。各级政府部门要参照省、市有关做法,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密切配合,以多元化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合力倍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和产业集聚地区及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倍增。
(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广“信翔工程”,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逼感,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营能力。
2.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工业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的情况,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选择一批行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信息化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服务质量好、开发能力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商。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商实行动态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智富工程”,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关键词】剑麻 信息化 探索
一、前言
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也率先在我国剑麻行业上展开企业网络信息化的工作,先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购置了大量的电脑设备、网络设备和管理软件,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以配合信息化工作的需要。1999年建立了企业网站,2001年公司电脑全部安装联网,并建立了安易购销链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2002年建立了用友财务管理系统,2003年建立了剑麻叶片管理系统,2004年建立了剑麻产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2005年建立了国土管理系统,以及计生、人事、党务管理等,几乎应有尽有的都上了。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化,确实工作效率能够得到质的提高,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企业的灵敏度和知名度,以及与外界沟通带来了方便。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传媒上所说的那样完美无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发现工作中还有很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如领导急需的一些数据未能及时提供等,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维护,至今我们的工作还是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和大量的问题要解决,这是要认真探讨的事情,至少日后工作可以少走些弯路。
二、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可以简单总结为按照如下图一或图二的循环在运作,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一)无论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均是一个信息反馈的循环模式,工作模式是一样的,只是人工处理数据和电脑处理数据的差异;(二)循环得越快,企业灵敏度越高,效率越高;(三)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信息,数据没经过信息处理也只是数据,成不了信息;(四)信息化不是代替你干活,而是帮你干、使你干得更好,使信息流循环加快,提高企业反应灵敏度和效率;(五)信息中心是一个数据库与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体,包括了相关管理软件、信息平台和各管理人员的群体智慧信息。
图一 传统的管理模式
图二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分析
从上面信息化管理模式来看,在技术上要考虑如下几点: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定位在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企业间的竞争,其根本就是决策者之间的竞争。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命运,企业信息化的根本正在于此。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尤其是主观思想上的认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2001年剑麻集团针对当时剑麻产品销售应收款过大的问题建立了安易购销链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也正是配合决策者扭转剑麻产品销售出现混乱的局面而进行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建立数据库是基础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好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完整的企业数据库。通常企业对建立财务数据库比较重视,可以监控企业资金流的动作情况。然而建立企业生产管理的数据库,更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我们剑麻集团里,曾经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出现在财务管理上,而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我们先后在剑麻产品销售管理、剑麻叶片管理、施肥管理、纤维供应管理、土地管理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严重的管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方案措施落实到位外,更有效的监控管理就是“有凭有据”的管理,就必须要有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我们建立的“安易购销链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和“剑麻叶片管理系统”,目的就是要实现有效的监控管理,方向是走对的。
(三)信息处理是关键
建立企业数据库只是工作的开始,数据没经过处理也只是数据,成不了信息。因此信息处理很重要,涉及到企业信息处理的管理软件也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2001年我们选择安易购销链软件进行剑麻产品销售管理,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多家软件筛选和测试分析,最后认为安易购销链软件比较适合我们目前剑麻产品销售管理模式,所以使用后工作进展顺利,很快达到了效果。
(四)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剑麻集团里,财务管理系统是最正常运作的,因为这是国家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强制企业必须执行,所以企业无条件地适应了这种管理模式。但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和剑麻叶片管理系统就没有那么正常,往往数据处理不及时,为什么?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信息化模式适应磨合有问题,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只有解决带有利益问题的管理模式才能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普及和推广工作
信息化在企业中普及的越广泛,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就会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的周期必然缩短,这样就为决策人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去权衡利弊,减少了决策中的失误,使之更趋合理完善。这几年,我们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以及“传、帮、带”形式,使剑麻集团上上下下的管理人员从不懂电脑到想玩电脑,从手写输入到键盘输入,从不想学打字(这是打字员的事)到学会打字(方便工作),从这是手下才操作电脑的事到领导亲自操作电脑等等发生了根本变化,为剑麻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人力基础,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总的来说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化,确实工作效率能够得到质的提高,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企业的灵敏度和知名度,以及与外界沟通带来了方便。
(一)企业网站。1999年建立了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网站,有许多国内外客户通过因特网找到了我们公司,成为我们新的客户和朋友,据东方地毯厂介绍,有日本客商和土耳其客商就是通过我们的网站取得了联系并做成了生意,现在土耳其客商已成了地毯厂的大客户。
(二)安易购销链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2001年公司电脑全部安装联网,并建立了安易购销链剑麻产品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连结了10个实时站点,供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监控、以及录入数据、打印报表等;下设8个单机站点:东方红财办、金星财办、东方红剑麻制品厂、东方红绳厂、幸福剑麻制品厂、金星剑麻制品厂、东方地毯厂、麻布厂等设立单机站点。实施效果:1、系统通过销货单来控制出库,由财务部门开销货单从而有效地制止销售失控现象。2、销售管理监控准确及时,一般情况下,各厂当天录入的数据,第二天总部集团帐便能反映出来,为领导作决策提供了方便。3、各销售业务员提成奖一目了然,可以激发销售业务员的努力拼搏精神。4、进、销、存、应收、应付数等及时掌握,使工厂管理和集团管理心中有数,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三)用友财务管理系统。2002年建立了用友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剑麻集团总部财务部设立7个实时站点,其中1个连接总经理电脑供监测资金流向;东方红财办、金星财办也分别设立5个实时站点,通过电话线与总部连接。整个财务数字化运作比较完善,效率较高,资金流向清晰。
(四)剑麻叶片管理系统。2003年建立了剑麻叶片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自编简易数据库进行管理,分别在东方红一纤厂、东方红二纤厂、东方红三纤厂、金星一纤厂、金星二纤厂等5间纤维厂设立站点,通过电话线与生产技术部的电脑连接,可以监视所有生产队每一块麻田的割叶片情况、种植面积、结存面积、估产情况、产量情况,对减少剑麻叶片流失问题起了一定作用。
(五)剑麻产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2004年建立了剑麻产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这是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建立的剑麻产品销售平台,剑麻产品销售公司在平台上可以产品图片与介绍,并能直接与客户、外商进行对话谈生意,互传图片资料。通过这个平台带来了很多新的客户,做成了很多生意。现在销售公司发展到每人一台电脑,电脑已成为了销售人员的必备工具。
(六)国土管理系统。2005年建立了国土管理系统。分别在东方红国土办、金星国土办设立站点,这是一个较为标准化的管理系统,通过航拍图片,重新核对整理土地资料,使决策者能准确掌管土地资源情况,对减少土地资源流失,开展土地回收工作提供了真实数据。
五、问题分析
在企业信息建设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各管理系统间的数据衍接问题。由于每个企业有其独特性,实现企业全面标准化管理模式有一定难度,致使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数是多系统的管理,而各系统的来源不同,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不同,就存在了各管理系统间的数据衍接问题,系统之间不能共享调用数据,造成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中重复输入,产生了大量数据沉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存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不同的信息存在于不同的系统中,也就是存在于不同的部门中,企业决策者只能向各部门要信息,自己不能直接获取企业的全面信息,使企业信息化灵敏度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是目前企业信息化普遍存在的最大弱点,以致个别领导看不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多大好处。但要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企业本身通常无能为力,这是全球IT业在研究的问题。所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提高。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保障制度问题。企业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方案措施等,以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动作。在我们进行的剑麻叶片管理系统运作过程中,叶片估产数迟迟未能提供录入,致使工作进展缓慢,领导未及时掌握数据,这是因为未有建立企业信息化工作保障制度。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有障碍、有抵触,只要把思想工作做好,建立好企业信息化工作保障制度,才能把信息化工作搞好。
(三)管理系统软件问题。管理系统软件属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软件比较成熟,如财务、销售这一类的软件,一般企业可以用得上。但在生产细节管理方面的软件就不多见,或许有,也不一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运作模式。真正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发的软件成本会很高,一般企业还接收不了。
(四)企业技术人才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领导层亲自推动,但没有信息化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在剑麻集团里,很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企业效益不是很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六、今后工作展望
(一)全面数字化管理
进一步开发剑麻种植、施肥管理、纤维供应等方面的管理系统,使剑麻生产管理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
(二)系统集成
由于致使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多系统的管理,就存在了各管理系统间的数据衍接问题,系统之间不能共享调用数据,产生了大量数据沉淀。探索系统集成,通过系统集成平台与各系统衍接,从而达到共享数据,加快信息流的传递。
一、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必要性
第一,能够节约企业成本。
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有三大应用系统以及很多业务模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与实施相应的标准,可以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煤炭企业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可将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办公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实际的办公成本;因为信息化标准所具备的规范作用,在进行新系统开发的初、后期阶段则无需实施较大的变动与更改,如此一来,尽可能实现开发新系统所需时间与人力的节约,降低企业相关费用成本。
第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加。
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协同、系统互通、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等内容的顺利实现,夯实企业运营基础,促进企业经济消息获得迅猛提升。
所以,大力推动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高质高效、高水平实施的关键基础,十分必要。
二、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相关思路
一般来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标准指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针对设计系统流程以及开发、信息代码、信息分类、数据接口等等内容,制定颁布实施一系列具体标准,确保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化、协调化,力求实现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执行获得最大效益。
第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内容涵盖有管理流程及专业实务处理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报表格式与系统界面规范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规范等方面。
管理信息化:通过建立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0A)、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和Intranet,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效能,增强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构建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Intemet/Extranet平台,为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奠定基础。
实现员工信息化水平的优化提升:搞好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T 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科普宣传,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化意识。
第二,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煤炭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需具备分明的层次与清晰的结构,形成各个层次以及类别标准相互间均可实现促进补充的有机整体。
完整性:针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趋向进行准确了解与把握,在构建企业信息化标准的进程中保障体系的全面完整性。
突出要点:在将信息系统工程充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把建设企业信息化中重点关注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等标准作为主要突破口,实施标准体系构建,力求实现点面结合,共同推进建设积极发展。
维护动态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变化,为了顺应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需从动态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更新与维护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
第三,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框架。
框架图
在充分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标相关内容以及概念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上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第四,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的五个阶段:
调研阶段
理论分析阶段
标准及规范的制定
整合方案的设计
审查培训阶段
不难发现,煤炭企业制定、推广以及实施信息化标准可谓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阶段,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需注重过程发展,细化构建标准体系。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开展规划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个方面,将总体建设目标明确下来,细化执行、分布实施,在各大煤炭企业中积极推广所制定出来的各项信息化标准;第二个方面,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将安全,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应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善步伐;参考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推动各项信息化标准的健全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