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健康教育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篇(2)

关键词: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需要科学合理的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导,要通过家园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具体措施和渠道,通过家园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的意义分析

1.提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由于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也与幼儿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此,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拟定适宜的、针对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更好地查找幼儿心理异常行为的根源,较好地达到纠正幼儿心理行为偏差的效果。

2.创设全方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创设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连接成为整体,共同促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好地弥补幼儿心理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和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环境的效能。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一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与家庭的密切配合,给予孩子最为温馨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去正确地获得社会上的各种认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注度不足

尽管大多数家庭都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却没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

2.幼儿园与家庭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不足

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在这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不够畅通,没有形成长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依赖于班会、家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然而,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难以高效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幼儿园和家庭在知识结构、个体立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难免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无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措施探讨

1.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重视度

要使家庭和幼儿园都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家园双方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做好幼儿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使幼儿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2.搭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

要搭建多样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平台,开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渠道,通过家长开放日、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之中,建立家园合作联系单、网络信箱、家长QQ群、微信聊天群等,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日常化、网络化,较好地通过家园合作平台讨论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并通过商议的方式拟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更为通畅和充实。

3.建立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为了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情况,避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偏差问题,家庭和幼儿园要加强联系和合作,搜集、整理和归纳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要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状态,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细微变化,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发育规律,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完善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记录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心理特征、幼儿园的日常表现、家庭的日常表现、幼儿作品分析等,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状况进行及时、完整的记录,以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成长情况的综合分析。另外,还可以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使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都融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的活动之中,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状态,更好地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针对幼儿新生入园时表现出的焦虑心理和情绪加以关注,并适当开展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入园时的环境不适应心理问题。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可以选取一定的主题,开展以幼儿为主体、家长为指导和协助的角色游戏活动,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增强在社交活动中的心理适应性和抗挫折心理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可以搭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桥梁,通过丰富多样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方式和策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程度,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48). 

[2]杨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备受我国各级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活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一、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统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更专业,更多样。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之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发展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关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于集体和个人成长之见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学会准确定位自己,悦纳自己,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达到共情,增强自信心。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使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缓解。

2.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后进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将心理效应运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例如,针对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的后进生,班主任经过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应,即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对他们的优势的开发进行转化,很多后进生会因为班主任对自己的优点的重视和开发而产生自豪感,为了维护自己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凭学校和教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的基础,始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在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众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能与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不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学校实际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如多媒体器材和体育器材等,还需要有适当的场地。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量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220-222.

[2]夏 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200-202.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10-12.

[4]李 园.运用暴击团体辅导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8-10.

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08-0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正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自开展整体化护理以来,始终坚持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或掌握基本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在老年病科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需结合老年人特定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内容[3]。为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知识获得情况,我们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期间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选取标准:①年龄在70岁以上,意识清楚,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②住院期间接受过完善的健康指导,住院时间3 d以上,出院3个月以后。③排除无法取得联系或不愿意接受调查者,共调查508例患者,其中,男性327例,女性 181例。文化程度:文盲 85例,小学128例,初中189例,高中及以上106例。住院天数3~67 d。诊断:心绞痛70例,高血压121例,糖尿病123例,肺部感染87例,脑梗死99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均为第一诊断,年龄最大95岁。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进行回访,问卷共分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知道和不知道两个条目,主要了解患者对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回访人员为住院期间患者的主管护士。调查时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并对调查内容进行逐条讲解,使调查对象对每个问题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调查人员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判定并记录调查结果,按类别分组,采用划记法统计每组人数再计算百分率。

2 结果

508例老年病科患者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调查显示,对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总体成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不够,不能遵循健康指导,未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有:①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现代护理观,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态度敷衍,甚至把健康教育看成额外的工作负担[4]。②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有抵触情绪,影响交流的深度。③健康教育质控体系不完善,效果评价不到位,评价标准不统一。④家庭其他成员对健康教育不重视。

3.2 对策

3.2.1 从事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沟通能力,集多种专业技能于一身。这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来实现,医院要对护士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激发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激情,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并使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从而制订严密的健康教育计划,实现健康教育目标,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保护性、阶段性、程序性的原则。作为管理者要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及时修改教育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

3.2.2 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健康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老年人的疾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对家庭其他人员的健康教育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成员,更是能起到宣传和执行的双重作用。

3.2.3 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患者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在集中授课时要用通俗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在个性化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听力、视力、不同的职业背景、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反应程度等因素,以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制订出个性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最终得到预期教育目标。

3.2.4 重视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病程长,有复发倾向。需长期接受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遵医嘱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诱发因素的排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出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教育(随访教育)也可促进院内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

实践证明,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减少医疗纠纷的潜在功能;能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也可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2(11): 676.

[2]铃木美惠子,陈淑英. 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2.21-22.

[3]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4]穆睿华, 于莹 ,刘丽霞.影响医院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 (10): 1693.

篇(5)

一、家校结合 夯实指导基础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没有家庭的参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很少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十分了解。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家长也不会及时发现,有时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心理辅导,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无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因此,学校应探索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模式,以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首先,学校应努力加强宣传工作,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其次,学校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再次,健全家校联系途径和有效的联系模式。比如,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置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健康考评卡等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庭协调好教育方式。

二、学科结合 融合指导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由此可见,我们学科教师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内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途径搞得轰轰烈烈,如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等,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却不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那么教师将直接成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助推手。所以,各任课教师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按照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首先,各科教学设计的拟定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状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健全心理不能有效形成。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意和认知倾向性,让教学过程变成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挖掘学科教育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找到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影响其情感、行为以及人格的形成,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保持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易近人,从而带动课堂精彩活跃的气氛。

再次,教学评价要体现人性化。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以及分数至上的评价尺度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对学生的考查不能再以单一的学科成绩来做评定,而要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

三、群个结合 拓宽指导空间

篇(6)

一、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中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率较高。特别是对学习产生的焦虑,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长期处于对学习的高焦虑状态,这无疑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中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有的校长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其实,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区别的。德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人格:德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因此,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要牢固树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

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功能上讲,应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而不是治疗,而且应倾向于心理潜质的挖掘,是一种发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矫正性的心理教育;从内容上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与调节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方法上讲,积极发挥教育的系统性、目的,并给教育中的认知与体验以足够的重视。

二、减轻学习压力。重视有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消除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学习,这和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及教师、家长的期望、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甚至是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相关。虽然在大的方面,学校无法改变,但从学校角度,可以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帮助学生悦纳自我,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成长,并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树立信心,则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要明确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它的表现及预防办法是什么。

概括地说,学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因此,学习心理的辅导,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辅导,教会学生学习。

三、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根据积极自我意识的构成,中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①自我认识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物质的我;二是认识社会的我;三是认识精神的我。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三种自我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看重物质的我,要重视社会的我,更要重视精神的我。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应当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③理想自我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理想自我进行构想,正确对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一致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努力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自责倾向等八个维度,都和学校教育相关,而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的领导作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至少有三方面影响:第一,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第二,教师领导方式影响师生合作,影响教学效果,表现为影响教学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配合;第三,教师领导方式影响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为领导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和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教师的归因、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奖励与惩罚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有时,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称赞,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教师的一个过错,也可能使学生刚刚燃起的进取之火熄灭。因此,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利用人格的魅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改善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每个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篇(7)

一、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学生为主、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等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的教育内容,包括学习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常见行为问题等等。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小学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做好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育人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品课及青春期教育等有机结合,同时,可利用班会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取得教育对象的信赖。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

4.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5.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美化学校的校容校貌,唤起学生对生活美好的联想,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校园文化,重视校风、校纪、人际关系、师生行为规范以及班集体建设等,给学生以心理感染和教育训练,导向学生的行为。

6.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指导家庭做好心理健康的育人工作

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学校建立家访制度,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利用家长学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