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

篇(1)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健康传播

一、引言

健康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教育需要不断延伸和扩展。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健康教育的传播也有了新的渠道。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及特点

(一)方便快捷,针对性强。微信公众号内容丰富生动,灵活多样,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健康教育多为医生讲述的形式,但由于医护人员的表达能力不尽相同,受众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也由差别,往往造成宣传效果不佳。微信平台页面设置简便,具有快速便捷、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便于用户间的快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可随时随地学习健康知识,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当关注者对其发送的信息感兴趣时,还可以将其转发到朋友圈,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是新时代人们乐于接受的互动方式,尤其是80后和90后。合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充分利用人们的健康这一知识需求,为人们提供疾病知识、治疗方式、保健知识等,相比之下,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健康教育传播比传统媒体更加方便,直接,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周期长、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微信的用户数量高,且使用方便,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传播时效性、覆盖面、影响力都更有优势。(二)保护隐私,互动性好。微信平台群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不仅能与好友及时交流互动,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贴近生活,容易为用户所接受。建立家庭微信群,家庭成员可以在群内探讨私密的问题,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家庭的隐私。微信传输方式安全隐蔽,符合人们隐私和自尊需要,避免了面对面讲课的压力和尴尬,为教育者与公众之间搭建了一座轻松交流的桥梁。用户还可以咨询比较私密的问题。并可随时随地与专业人士实现在线互动。这种健康传播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机理,是对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三)存储便利,传播迅速。在信息储存方面,微信平台的用户对以往信息的查询更为方便。用户可以将公众号里有用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扩大宣传效果。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用户可以参与信息,主动地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中。信息整理和时更“接地气”,能有效提升人气。医院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患者和家属希望通过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得健康指导。人们更加喜欢和习惯于从“短小精悍”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内容。探索利用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健康教育,传递就医资讯、服务就医患者、沟通医患关系,形成独特话语风格。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普及健康知识。健康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符合大众对信息的认知和偏好的,更容易被阅读。鼓励专业人员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体,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激励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的健康知识,为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做出贡献。并积极扩展微信公众号的覆盖面。当然,这些专业人员在提出新观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时,也当标注“属于个人观点、属于最新研究结果”。医院应在门诊、病房等处张贴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常态化的健康知识普及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培养专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提升对信息进行选择、理解的能力及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内容的“微”创新,给予用户愉悦舒适的阅读感受,突出时尚元素与活力,增加信息吸引力。为公众多搭建一些权威、准确、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并加强对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为其他平台做好示范。线上线下精准结合,如通过微信平台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平时少吃糖或少吃甜食;经常锻炼,定期体检。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二)疾病防控宣传。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医院走向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病人或健康人群推广病防控工作的信息,正是一种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给用户一些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如高血压患者要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用脑,劳逸结合,尽量不参加和观看激烈的运动,戒烟戒酒,合理用药,每周测1~2次血压。再如,如何科学地饮食,低盐饮食、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对身体重要器官如何进行保健及冠心病的预防、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和自我管理等知识等。第一时间让病友了解最新的医疗动态。内容涵盖丰富,形式多样。除了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还将相关知识制作成视频放在公众平台上,让患者足不出户也能共享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对这些问题可以很简单即可解决。人们在面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时,健康教育可以使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的信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方位丰富宣传内容,多角度拓展宣传渠道,让群众对健康素养知识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各项标准的保健和检查。(三)健康体检查询。健康教育的范畴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以及心理健康。随着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提升,各医院体检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医院构建微信与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利用微信预约、办理、体检报告领取,化验结果查询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均能得到有效解决。且由很多的医疗机构根据微信的功能,开发出一些与其医疗相关的功能,方便了患者,并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患者可通过微信平台。随时向主治医师提供咨询与随访,根据体检结果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四)护理方式指导。医院都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相关的护理信息,尤其对慢性病出院的患者,起到了跟踪叮嘱的作用。也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医院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指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提升了患者对病症认知水平和护理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患者可以与医院互动,医院可以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增进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患和谐。

篇(2)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中学生;艾滋病

青少年时期是性成熟期,性探索、性活跃、多性伴、无保护、酒精和药物滥用及对艾滋病信息和服务的可及性差等,都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5年12月)报告[1],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4030 万人,50%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 岁的年轻人中。由于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行为,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佳选择。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评价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对深圳市南山区8所中学进行了基线调查,选择其中4所作为实验组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另外4所为对照组,对比教育结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4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为基线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结果两两配对,其中2所高中和2所初中为实验组,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象;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

1.2方 法参照国内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措施、态度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分析基线调查资料,进行两两配对,选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流行现况、基本知识、对患者的正确态度等;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形式有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绘画、演讲、板报、观看电影、签名活动等。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健康教育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使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录入程序双份录入,并使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基线调查学生2929名,其中男生1633人(55.75%),女生1296人(44.25%);初中学生2155人(73.57%),高中学生774人(26.43%)。二次调查学生2135名,其中男生1118人(52.37%),女生1017人(47.63%);初中学生1488人(69.70%),高中学生647人(30.30%)。

2.2实验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情况调查问卷中有11题涉及艾滋病基本知识,7题涉及艾滋病的传播方式,8题涉及艾滋病的非传播方式,5题涉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实施健康教育前,实验组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9.93%、79.37%、73.68%和65.54%。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各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

2.3对照组两次调查艾滋病知识情况基线调查时,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非传播方式和预防知识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9.84%、78.92%、74.27%和68.35%。二次调查时,31道问题中有18题的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基线调查(P

2.4两次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艾滋病知识比较情况基线调查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非传播方式和预防知识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次调查时,实验组在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不足,平均知晓率低于70%,仅达到及格水平。虽然国家曾多次强调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规定初中至少要安排6个学时的教学内容,但很多学校根本未开设相关课程,即使开课的学校,在安排教室、课时、授课时间时也要让位于学校其他课程,给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学生难以真正获得相关知识[2]。学校领导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是导致学生知识得分较低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均衡,对于三大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在90%左右;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近一半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四成左右学生认为共用马桶、毛巾或打喷嚏、咳嗽可传播艾滋病;对于某些知识如“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正确回答率仅为13.01%。知识的缺乏有可能会引起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不理解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会蔓延[3],更不利于艾滋病的总体预防和控制[4]。

对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各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较基线调查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1题的正确回答率平均上升16.51%。提示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从自身前后对照发现,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正向态度和行为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照组学生在二次调查时平均知晓率也有所上升,说明学生有一定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对这第一次问卷中不了解的问题可能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寻求答案。二次调查中,艾滋病全称、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哪个系统、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等问题的知晓率上升明显,而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杀灭HIV病毒、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学生自主获取艾滋病知识时,对于浅显的知识较易获取,需要结合基本知识再思考或相对专业的知识不易获取。

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次调查知晓率都有所上升,但实验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85%,符合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知晓率要求。对照组知晓率提高程度有限,未能达到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知晓率要求。

中学生属于可塑性较强的年龄阶段,接受新知识及新事物能力较强,善于提出问题和见解,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必要且可行[5]。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氛围,对健康教育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此项工作是有远期效果的工作,应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对控制艾滋病蔓延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UNAIDS/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December 2005-Complete report [OL]. 省略/epi/2005/doc/report_pdf.asp.

2 闫静弋,杨育林,徐留臣,等.山东省部分高校校医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1-132.

3 曾转萍,许雅.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68-71.

4 吕姿之.北京某医科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安全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1998,19(1):1-6.

5 杨怀霞,茅露平.上海某区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关于策略及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54-255.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传染病 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引起了众多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关于儿童专科医院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武汉市儿童医院是一所规模较大、设施较现代化的儿童综合性专科医院,日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年均门、急诊量约计130万人次,年均出住院患儿近5万人次。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所医院,如何根据综合性专科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寻求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我们近期的主要任务。现将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报道如下。

1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由于领导的重视,该院建立了院科两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1.1医院明确由一名副院长负责,健康教育科牵头,承担对医院内外健康教育的任务,结合专科特点和病人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和指导,并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1.2医院在各病区设兼职健康教育辅导员一名,按照要求落实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包括定期编辑宣传刊,参与培训,定期组织门诊、病房患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收集、反馈家长和患儿的意见和建议,归档、保存健康教育资料。

通过院科两级管理网络,全院各临床科室广泛参与,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职责分明、通力协作,有力地保证了医院在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这一系列过程的和谐运作。

2 目标管理,落实责任

自2003年医院实行临床、医技科室健康教育考核以来,医院着力抓好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2.1结合医院门诊就医患儿中有40%左右需要输液的特点,定期为其播放健康知识录像片,让患儿在候诊中接受宣教,将门诊健康教育任务落实到输液室。

2.2针对不同专科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通过责任制护士零距离的交流与传播,将在院专科病人的健康教育送至患儿床边,融入病区责任制护理的工作之中。

2.3扩大健康教育信息量,在门诊、病区醒目位置放置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宣传展牌,为患儿拟订《专科护理手册》,将健康教育责任落实到门诊、病区。

2.4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义诊咨询活动,为省内外及贫困边远山区群众送去医疗信息与医疗保健知识,将送医下基层的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

3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几年来,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不断增多,按传播方式来分,有语言、文字、形象化、摄影、电化、广播电视、报刊等;按场所来分,有门诊(候诊、随诊、咨询、讲座)健康教育,住院(病房、出院)健康教育,社区(地段保健、计划免疫、居委。会、上街宣传)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中该院较多见的文字、形象化教育及电视教育,在内容上结合各科专业特点,向群众宣传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急救常识、儿童心理、预防传染病等健康教育知识。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专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健康学校

医院成立健康学校,利用双休日,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免费为患儿家长传授健康知识,发放讲稿,并将健康学校搬到社区,为更多的群众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3.2校医俱乐部

为幼儿园和小学校医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校医俱乐部”,在城区内已有54名成员,医院定期组织校医集中授课,无偿向俱乐部成员提供健康教育资料,疾病流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校医的职业水平,并为校园意外伤害提供急救绿色通道。

3.3患儿之家活动

每年“六一”“元旦”等节日,医院都要举办不同专科的“患儿之家”活动,在讲授专科知识的同时与患儿及家长互动,医务人员在轻松的氛围里与病人交流沟通。2006年1至9月,共举办讲座15场。同时,医院围绕儿童的健康问题开展了“为孩子健康加油”“儿童保健,有我关爱”等义诊咨询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3.4设立互联网站

充分利用媒体和公众互联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媒体的高覆盖率和高效性作用。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同时,医院于2004年4月建立了网站,设置了20多个健康教育栏目和咨询信箱,利用现代化工具向社会广泛传播健康知识。

4效果评价,持续改进

评价是考核成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健康教育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患儿需求,是否为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提供了有效帮助。通过回顾总结,评价该院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4.1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使住院患儿在疾病的治疗期与康复期正确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健康教育内容,主动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4.2由于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宣教,告知病人疾病预防的注意事项,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减轻了患儿痛苦。

4.3通过对门诊患儿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长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和时间,取得了较好疗效。

4.4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信息,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2006年1至9月份,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综合服务满意度评价达95.89%。

但是,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患儿家长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期望值也越高。当前,随着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健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健康教育在方式上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缺乏通俗化,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所接受;②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细化、深化不够,缺乏深度;③健康教育在模式上过于简单化、程式化,仍存在“见病不见人”的现象,对患儿的心理、生理、社会需求给予全面指导、满足不够。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急需解决。医院必须根据患儿需求和疾病诊治需要,持续不断改进。可通过定期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收集患儿及家长意见,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和方式,尤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实施人性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健康教育内容更加贴近患儿,易于接受。

5思考和探讨

5.1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工作模式从单纯医疗型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型发展。在对病人和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将临床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纠正病人和保健对象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行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队伍建设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素质,仅依靠少数兼职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广大医护人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每位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期实施业务培训与考核,使他们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网络教育概述

网络教育是指在互联网的载体下,通过网络资源,实施教育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新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是目前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这表示我国的教育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学习空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更进一步,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网络教学的发展。目前网络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很多的商家也因此发现了商机,教育的软件不断增多,但是正因为如此这其中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的软件,打着教学的幌子其中却没有有用的教学信息,而那些好的学习软件也因为这些杂乱的软件变得不被信任。

二、网络教育环境分析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社会原有的结构,这就意味着重塑结构的开始,结构的重塑同时带来很多权力、关系、链接和规则的深层次变化。固有的边界被互联网打破,民主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也就是说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再依赖于口耳相传,而是可以透过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让终端的人产生需求,这些需求都会在互联网社会得到满足,学习者已经不是被教育者,而是能够主动选择接受教育的主动者,这种自主的有粘结度的学生群体,由喜好的不同,产生深入的影响,使得学生群体乐于接受。同时,互联网在不断的发展,所的信息由专业的人士提供,都是平等的个体,能够将信息,又能接受信息,每个人既是施教的人又是受教的人,在虚拟的环境下,大家可以比较容易的隐藏身份,只有利用专业的工具才能有效的阻止这种隐匿。网络教育环境鱼龙混杂,网络上各类付费教育软件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很多类型的教育APP,都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好好甄别,避免不良软件入侵,避免只重利益不重教育实效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环境下信息的传送不在受到印刷、运输等客观因素影响和限制,所有消息都是与事件同步进行的,依托网络可以传递信息,拥有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同样交互性也是网络环境的一个新的体现,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可以直接地交流,相比于面对面信息的单向性,网络信息的传递交互性比较好,属于双向互动的方式。同时将语境变得破碎和不完整化,海量的信息在网络上堆积,使得信息传播虚拟化。服务的个性化和阅读群体的分享性,使得每个传播者可以对信息进行自愿地表达和接受。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

首先“互联网+”就是一种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表现,将互联网融入到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去,这对传统的心理教育是一件好事情。润物细无声,这种融合会革新和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业。同时,互联网页对创新产生了驱动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会产生创新和创造,结构化的动能将会充分地释放。科技创新是现阶段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将这种动力转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为其提供源泉和能量。

1、运用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界思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被传统的方式所局限,很多时候在教育中阻碍了人的自由成长,也就是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思维比较固化和僵硬,马克思以前也关注过现实世界的人们,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从地上产生,进而形成历史,传承下去,相似的论点就是先改变思维,接着到主客体之间地互动,从而完成这个教育体制的变革。目前跨界思维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强调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说心理教育工作需要的就是将很多内容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互联网的优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最大的能力。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开展不一样的工作,面对未知的挑战,应对生活的难关,很多事情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对以前的单项思维向多项思维发展,跨界就是将以前在某个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下个领域去解决,这样可能会出现平坦的道路。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首先要结合互联网环境对思维方式进行革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鼓励人们全面发展,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进行融合,让学生掌握不同途径认知得到的方式,同时在师生间的交流中找寻教育的最佳途径,将学习的资源跨界交融,打破传统的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部门间的跨界组合,一些静态和动态可以遥相呼应,教育主体之间可以跨界融合,利用构建的精神家园去融入更多的教育者力量,可以鼓励受教育者排解心中的苦闷,意识到道德的力量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多应用在线网络课程、APP课程等。最后,就是讲求精神文化的跨界融合,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性质都比较严重,只是没有手段去解决,实际上网络也起到了一个提供沃土让学生在真实的虚拟环境下学习如何应对道德问题的平台。

2、把握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话语权的变更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话语,就是靠着多形式和多模态的咨询传播而展开活动,也就是说话语权的获得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从事一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受到现实情况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话语权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需要意识到如何正确的把握话语权,让话语权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教师应多使用给人带来温暖的关切词汇,避免生硬批责语气。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不一样的特征:开放性的思想境界、交互性的主体客体、多样性形式内容、个性化的资讯服务。这里面就存在着掌握了话语权就能够让一些人的观点得到坚持,而另一些人的观点就会受到压制,使得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这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的同时,从控制式和劝导式转向对话式,能够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好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从业者要想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向现实回归,就要从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和真抓实干,生活的语言需要贴近现实,学生的生长环境也应能顺应时代步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从业者主动的增强服务意识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话语的感染力。建立全新的媒体监督体系和传播平台,增强话语的传递效率,铸造好防火墙,阻碍不良的信息流入,加强对理论的教育工作。学生受网络不良内容传播影响,会有心理阴影,如暴力倾向等,在学业、生活、家庭、就业、情感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他们极易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可以在学校设立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的微信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建立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享社区模式

教育共享社区是指对知识进行共享、生活进行共享、资源进行共享和过程进行共享的社区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享社区从总体上可分为核心领导层、管理执行层和学习共同体三个层次。大力推进心理教育观念的对接,达成心理教育意识的共识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行动力,可以采用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对接的方式,让虚拟社区发挥效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这个手段,不断的将教育目标加以整合,充分的利用技术优势将聚合优质资源,加速共享资源集成化,构建新媒体多元化平台,促成心理健康教育扁平化。最终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层级责任制,完善各级的领导机制,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任务,对社区的运行形成预警模式,有一定的调控机制,将社区的内容加以保障,网络技术和物资上也进行保障,营造良好的和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篇(6)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84-01

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学生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各种关系,提出保护和增强学生健康的卫生要求和改进措施,以达到防病保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从事多年的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接触学生和有关方面的了解,深刻体会到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性。

1 健康教育规范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播有关健康的知识,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

2 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概念,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学校教育方针完全一致。学校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最理想场所,效果最好,时机最佳,把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活动中,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从根本上改变卫生面貌,推进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质量。

3 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有的学校仍存在“应试”教育,一些学校特别是部分中小城镇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把其视为可有可无和为了应付检察评比。(2)部分领导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教师不固定或由其他教师代课,致使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差。(3)健康教育教案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呆板。(4)师资欠培训,大多数任课教师非专职,并且对健康教育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欠佳,因而授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高收获不大。(5)对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健康教育只是家长及卫生工作者的事情。(6)学校与家庭社会未能同步进行,不能有效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意识的外部环境欠佳,也是影响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不重视幼儿期的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

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感;卫生状况;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唾沫,人之间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来传播。临床症状为:身体突然出现高热,全身疼痛,并伴有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等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因该病引起的并发症相当严重,且死亡现象时有发生[2][3]。手足口病和流感均为传染性疾病,卫生状况等则显得尤为重要。故此,本文针对手足口病与流感人群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教育的需求做了一定研究,得到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手足口病和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手足口病组(53例)和流感组(52例)。包括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3例;平均年龄(18.7±6.0)岁。手足口病组平均年龄为(17.8±7.2)岁,男31例,女22例。流感组平均年龄为(19.6±4.8)岁,男31例,女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况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知识需求和健康教育两大类。知识需求主要有:①患者对疾病的常识了解;②患者的消毒措施;③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①“一对一”授课;②电视、网络讲课;③宣传栏,宣传小册。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至105例参与研究的患者手中,填好后由统计调查情况。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手足口病组和流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疾病的了解,消毒措施以及疾病的预防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对知识的需求了解较少,是导致患者患病的因素之一。见附表1。2.2两组患者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附表2数据表明,无论是手足口病组的患者还是流感组的患者对教育方式的需求量大,且“一对一”授课的教育方式最受欢迎。见附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