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核算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过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核算的过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核算的过程

篇(1)

一、购买日与出售日的确认

股权变更购买日与出售日在会计上如何确认一直是各方关注的核心,会计处理在有关法规与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1、对于购买日的确认,财会【1998】66号文就规定了四条原则:

公司购买其他企业,应以被购买企业对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实际上转移给购买公司的日期作为购买日,即被购买企业以其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购买公司为标志。

在会计处理具体实务中,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被满足时,才能认定控制权已经转让给了购买公司。这些条件包括:

①购买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

②购买公司和被购买企业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

③购买公司已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

④购买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经济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

2、对于出售日的确认,是财会【2002】18号文规定的,也采用了与财会【1998】66号文一致的原则。具体如下:

企业转让股权收益的确认,应采用与转让其他资产相一致的原则,即以被转让的股权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为标志。

在会计处理具体实务中,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能满足时,才能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这些条件包括:

①出售协议已获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批准通过;

②与购买方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

③已取得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

④企业已不能再从所持的股权中获得利益和承担风险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关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则股权转让收益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时才能确认。有关股权转让主要限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和公司中的国有股权转让。

上述文件对股权变更中长期投资的确认只规定了四个条件,并未提出需取得工商登记后才能确认长期投资的要求,在实务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工商变更登记延后,那么根据监管部门规定,就算已经满足了其他条件也不能确认股权转让。笔者就曾经遇到过转让价款已全部支付并办妥其他相关交接手续,但工商变更登记拖了一年之久的情况,这样就会对转让双方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购买日与出售日的确认,笔者认为股权转让双方应在被转让股权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及转让款已支付50%以上时,作为股权转让的购买日与出售日。因为在股权转让协议已获买售双方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批准通过,买售双方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股权转让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已经支付时,股权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经济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股权出售方已不能再从所持的股权中获得利益和承担风险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股权变更已经完成,工商登记只是形式上的确认了。可是这样处理又违背了上述监管部门提出“应在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后,才可以确认购买日与出售日”的意见。

如何使股权变会计处理既符合了相关会计制度及《投资》准则的有关要求又不违反监管部门的要求呢?下面结合举例从一般的股权变更过程中长期投资与投资收益核算来探讨其特殊性。

二、股权变更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及解决思路

(1)股权变更过程的一般账务处理

【例一】甲上市公司2003年4月1日向乙上市公司购买其所持有的A公司的80%的股权,股权转让款为4 000万元,股权转让协议于4月10日获转让双方股东大会通过,股权转让款于5月1日全额支付,并办理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并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假设不考虑股权投资差额,4月30日A公司的净资产为5 000万元,乙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

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的账务处理不是很复杂,但在实践中却有其特殊情况。

(2)股权变更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

假设股权变更在2004年3月1日才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公司2003年5月至12月所产生的利润,应由甲上市公司确认投资收益呢,还是应由乙上市公司确认投资收益?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认为股权买售双方应在不违反财会文件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长期投资与投资收益进行核算。

假设股权变更在2004年3月1日才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他条件不变。

甲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①支付股权购买款时

借: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4 000

贷:银行存款4 000

②满足除办理工商登记外的所有规定条件后确认长期投资股权转让

借:长期投资――A公司(投资成本)4 000

贷: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4 000

乙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①收到股权购买款时

借:银行存款4 000

贷:其他应付款――甲公司4 000

②满足除办理工商登记外的所有规定条件后确认长期投资股权转让

借:其他应付款――甲公司3 000

贷:长期投资――A公司3 000

③股权转让收益的处理

【方法一】股权转让收益继续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单独列示,等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后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记入当期损益。即2004年3月1日应作如下处理:

借:其他应付款――甲公司1 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1 000

【方法二】股权转让收益作为递延收益处理,等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后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记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股权转让收益1 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1 000

方法一与方法二的会计思路基本相同,只是股权转让收益放的科目不同而已,但笔者认为方法二更符合实际。

这样处理更符合实际,并且对股权转让的买售双方来说都比较合适,在办理工商登记期间,由被投资企业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应由股权购买方来承担了;由于股权购买方的转让款挂账能及时结转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期末就不存在计提坏账准备的问题了;而被购买企业当期会计报表就应纳入股权购买方的合并范围了;由于股权转让收益不能在当期体现,对于急于营造利润的上市公司来说也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上述处理方法解决了坏账计提和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股权转让实施后至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日之前(尤其是跨年度)被购买企业所产生的利润,股权购买方该如何确认其投资收益呢?

(3)购买方投资收益的确认

既然股权购买方在被转让股权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及转让款已支付50%以上时,作为股权转让的购买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那么股权变更后被购买企业所产生的利润,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股权购买方应按其享有的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但监管部门主要是考虑到上市公司会以收购有盈利子公司的方法达到营造业绩的目的,故提出应在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后,才可以确认购买日与出售日的意见。根据这一规定,股权购买方就不能确认其投资收益,在期末合并报表编制时,被购买企业的净利润无法与股权购买企业的投资收益抵消,形成合并价差。

篇(2)

会计核算是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掌握必要的会计核算要点,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要立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要点,为农村财务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要点分析

会计核算对农村财务管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除了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认识之外,还要做好财务监督,完善会计机制,抓好财务公开,增强民主意识,保证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和准确性上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一、农村会计核算应做好财务监督

1.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应建立财务监督机制

考虑到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多、核算难度大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还能够对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因此,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是解决农村会计核算工作问题的关键,对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应符合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

会计核算中心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厉把关,对村级报来的业务,审核人员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例如有些农村的会计和出纳出现了同一个人兼任的情况,不但无法实现相互监督,同时也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容易引发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村书记兼任会计和出纳的行为,更应该坚决杜绝,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对于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具体的核算数据和业务信息需要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并且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在上级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下进行,所有的会计核算工作行为都要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应受到上级财务管理机构的约束。因此,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只有符合上级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考虑到当前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应加强对农场会计人员的培养,不但要定期开展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班,同时还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会计继续教育活动,使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3.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应根据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由于农村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在上级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应认真梳理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使农村基层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在整体效果上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满足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需要。

二、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应抓好财务公开透明

1.农村会计核算应建立公示制度

考虑到信息透明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根据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的公示制度,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公示,并按照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公示制度的要求,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定期公示,保证农村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得到农村各界的关注和监督,保证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在准确性和实效性上达到预期目标。

2.农村会计核算应及时公开会计核算信息

基于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以及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公示制度建立完成之后,应严格遵守公示制度,并按照公示制度的规定,定期公开会计核算信息,保证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得到及时公开,满足信息公开的需求,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公开,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3.农村会计核算应做好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公开

在农村会计核算工作中,财务数据的管理十分重要。之所以要定期公开会计核算数据,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核算过程的准确性,避免会计核算数据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篡改。因此,农村会计核算应做好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公开,并将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公开作为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数据公开的频次,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透明度。

三、农村会计核算应完善会计机制,增强民主意识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机制

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根据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机制,并贴近农村财务管理实际,是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关键,对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了解,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机制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2.增强民主意识,鼓励村民参与

在农村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农村的会计核算关系到全体村民的利益,考虑到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殊性,增强民主意识并鼓励村民参与,是提高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关键,对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增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民主意识,鼓励村民参与。

3.建立奖惩措施,加强村民监督

一是要完善奖惩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按章办事。二是搞好以民主理财小组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不仅要提高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对奖惩措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奖惩措施的促进作用,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在工作严谨性和工作效果上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的监督作用,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监督,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提高监督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结合农村财务管理实际,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除了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认识之外,还要做好财务监督、抓好财务公开透明,并进一步完善会计机制,增强民主意识,保证农村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和准确性上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孟献霞 单位:尚义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纪淑娜.有关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9期.

[2]姜小红.浅谈农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政策[J].商场现代化,2014年20期.

[3]郑中伟.如何完善农村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4年29期.

篇(3)

【关键词】会计 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影响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补充和完善旧会计制度,我国多次进行会计制度调整和修订。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财务部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发展,同时也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应认清形势,针对新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入一个健康、持续的良好状态中。

一、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记录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过程,反映了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但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信息失真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新经济环境下,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为了防止资金流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我国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实施新会计制度过程中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应针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做出相应改进,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核算范围的影响

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会计制度中对核算内容做出了调整,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进行了细化,具体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大内容,同时增设了累计折旧,取消了拨款会计科目设置。内容上的变化导致事业单位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不再适用[2]。新会计制度要求短期现金股利收益不做财务处理,收到的现金股利只是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只有短期投资转让时才确认收益。此外,非货币性经济活动中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差额均要作为入账价值进行核算。

(二)对核算过程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报表至关重要,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算完成的重要保障。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无疑会对会计核算过程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发生变化。传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功能是向上级单位与拨款单位进行汇报,使其了解单位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报表并不公开。但新会计制度下,却使会计报表走向社会公开化、透明化,对报表内容要求更细化,对核算过程质量要求更高,所以编制过程更复杂。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应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对策,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一)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范围变化导致核算内容发生改变,传统核算方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遵循新会计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改革核算方法。由于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正在逐步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靠拢,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会计核算方法应多借鉴和吸取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投资核算、资金核算方法融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3]。以资金核算方法为例,通过资金核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这对于事业单位找出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有着一定差异,工作开展要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应加强资金科目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构建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避免会计信息造假的发生,遏制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从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格局来看,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势在必行,不久的将来风险管理将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对高风险资金活动作出预警,以保护国家资产安全。

(三)做好会计报表应用实践研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自然会计报表产生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要做好会计报表的应用实践研究,从而合理发挥会计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保障会计报表对比性、公开性、透明性,使社会群体与相关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事业单位负债、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从而遏制资金流失现象。会计报表应用实践中可引入计算机软件,例如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核算、编制报表,以提高编制效率,保障编制准确性。

(四)对报表编制过程进行监督

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报表内容变化,对会计报表编制过程进行改革,加强对报表编制过程的审核与监督,规范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从而提高编制质量,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于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指明方向,降低错误决策率。例如,通过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的方式,通过网络提高会计报表透明性,接受公众监督和举报,从而防止会计造假。

结束语: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确保核算质量,保障会计信息有效性,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翠华.试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9:209.

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流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并购使得一些集团性企业出现,这些集团性企业控股或控制了许多个企业。集团性企业的出现可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对企业产生规模经济有着明显的效果,但相应地,集团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成为了一大问题。由于企业集团控制了多个企业,这使得其会计核算面临着多个核算对象的困难。因此,如何整合与共享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是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定义

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模式,其是指将企业集团下属的多个公司或子公司在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等方面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进行统一核算和处理,而这些新的财务组织就叫做会计核算共享中心。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企业集团下属的公司进行集中与整合,提供标准化、流程化以及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共享服务。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新应用,它是资源整合与规模经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尝试与应用。

二、企业集团建立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原因

企业集团之所以会考虑建立会计核算共享中心,主要是因为其下属的多个企业存在着同样的会计核算诉求,建立一个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有助于企业集团实现多个方面的目标。

首先,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实现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企业集团在收购企业过程中往往需要财务的支持与会计核算的配合,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马上为企业集团收购企业提供财务与核算服务,使得企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将精力集中于被并购企业的核心业务,有助于企业集团做出正确、合理的投资决策,促进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

其次,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强化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企业集团由于庞大的规模,使得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没有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则企业集团无法有效把握各公司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性,企业集团也无法监督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操作。而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统一子公司会计核算的差异性,监督子公司的各项财务行为。

最后,建立会计核算共享中心也是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的诉求。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已经远不是平常企业那么简单,如何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效率是企业集团有效发展的关键。对企业集团而言,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使得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三、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流程的建立

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建立的模式基本上是由企业集团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下属的子公司提供标准化的统一会计核算服务,下属子公司则无需再建立会计核算部门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费用由各个子公司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分摊。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会计核算业务的有效整合,实现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创新手段。当然,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流程,主要分为申报、入账、核算以及监督等四个流程。

第一,申报。会计核算共享中心是独立于企业集团各子公司而单独成立的,因此,会计核算共享服务中心在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各子公司申报相关业务凭证,而这些业务凭证的申报需要由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签字或批复向会计核算共享中心进行申报。目前,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业务凭证申报有纸质与影印件两种,相对来说,影印件具有快速便捷的优势。

第二,入账。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在收到子公司申报的业务凭证后,经专人审核后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入账,并做好相应的登记与审核工作。在入账审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工作人员要及时与子公司进行沟通与反映,妥善处理。

第三,核算。核算流程是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建立的初衷,在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机制下,企业集团的核算方式采取统一核算,由子公司申报各项业务,经专人审核后入账,并于会计核算共享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而不需要子公司进行单独核算。

第四,监督。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便捷了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但由于会计核算业务的统一与整合,使得共享中心的风险也被放大。因此,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的建立过程中要注重监督机制,有效控制风险,避免会计风险事件的出现。(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鞠文晶.论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李有华,郑厚清.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及信息系统研究[J].会计之友,2011(7).

篇(5)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集中性,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将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预算并未发生改变,因而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也不会发生变化;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监督性。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的使用资金状况进行监督,进而维护企业的资金安全。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监督流程为:企业将所得资金先纳入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中心账户上,再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该账目进行核算,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最后,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资金核算和监督的一致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会计单位管理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核算单位的依赖性特别强,将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不仅可以提高核算/!/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有效改善核算单位自身改革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要求。会计集中核算是以会计监督工作为中心、以会计核算工作为具体表现的一种核算方式,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的,因此,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为一身的机构。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统一,企业才能够达到会计核算的改革目标,会计集中核算也才能够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

新会计工作体系建立的客观要求。现如今,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挑战,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下,现如今的会计核算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记账、报账工作,而是需要在准确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将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转变,还能够加快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速度,并能够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大潮下得以顺利改革。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具体做法

转变会计审核的重点,深化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指的是对各种票据进行审核,以此来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会计审核与会计监督上来,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提供保障。

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保证会计集中核算效率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单位参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参与度高会为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此外,还可以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提高单位参与度可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

强化会计核算的服务职能。相比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来讲,会计集中核算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它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升华,因此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应该更具优势。为了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职能,并不断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优化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并加强对资金和目标成本的严格审查,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之进行快速处理。

篇(6)

1.1会计核算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核算的工作人员都是要求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且在操作水平上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经常是良莠不齐的,核算人员在工作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集中核算的会计人员通常都是从下属单位中调过来的,有些人员是通过社会招聘来的,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很多的人员对核算单位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核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在集中核算的时候,在理论上各个核算单位在经济业务上应该是相同或者是相近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各个单位在经济业务上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这样就给会计集中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进行集中核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非常严谨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在核算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认真负责。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会计核算人员一定要对核算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核算单位进行核算,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了解,核算人员在核算的时候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客服主观性,从核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对核算人员的素质进行要求,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是非常大的。

1.2权利与责任不能互相统一

在会计核算模式下,经常会出现同一项经济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在资金进行调度的时候可以进行集中的核算,但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个部门对同一项资金进行处理,而且很多的部门在关系上都是平级的,不存在任何的隶属关系,这种调动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情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资金的调动和资金的使用分别进行不同的核算,会使得经济的决策及审核不能同时进行,经济的决策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够进行的,但是对经济活动的审核不能及时来进行,这样对经济决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资金的审核和资金的使用单位出现分离的情况,会导致会计在核算的时候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使会计核算的功能很难起到效果。在对资金进行使用的时候,是在不同的部门中的,这样就会使得资金在运动的时候责任很难划分清楚,资金的使用方对资金的使用经常会出现责任和权利不对等的情况。资金的使用者和会计核算在行政管理方面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会导致在核算的时候出现权利责任不清的情况,当出现重大的经济责任的时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在资金的调动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对责任和权利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得会计核算的时候,可以不影响正常的集中核算。

1.3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

会计核算的主体就是各项经济业务,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任何经济业务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在企业中,资金的运动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一定要有经济业务的存在。会计核算运行后,会计人员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由于环境条件的所限,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资金帐务处理与生产业务活动很难达到完整和谐统一,其次,在不了解单位生产业务活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对原始凭证形式上的审核,而对原始凭证有关内容方面的实质性审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这种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单纯进行的封闭式的会计核算,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从而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见,以会计人员集中办公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其工作的负面效果是显然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会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并勇于提出目前会计核算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现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日趋完善。

1.4报帐员的管理以及集中核算

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按照会计核算运行的思路,会计核算正式开始运行后,原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由财政部门领导的会计核算,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单位与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手续。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报帐员的权限和职责是什么,如何对报帐员进行切合实际的管理,各单位的会计机构撤销后,原来由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的除会计核算之外的其他会计事务性工作该由谁来负责完成等。会计核算全面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却把编制会计报表甚至财务决算等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交由报帐员来完成,报帐员既没有参与帐务处理,也无法掌握相关的财务资料,不可能完成类似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本来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资料,接受财务审计时却要求报帐员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具体办理会计事务的工作人员,在责任承担方面既不能代表会计核算,更不能代表各核算单位,让报帐员来完成会计报表或对有关会计资料签字负责,远远超出了报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2关于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鉴于会计核算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使会计核算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起到整顿经济秩序的先锋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首先,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集中核算单位、会计核算、报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严格把关,进入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要进行政治品德、理论水平以及务实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杜绝“人情岗,关系网”,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确保会计核算质量。此外,财政部门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会计核算的会计工作人员抽出一定的时间走出封闭式的柜台,更多了解一些集中核算单位的生产业务及其基本情况,尽量使会计核算结果符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探索研究财务与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会计核算在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上顺利运行。

3结束语

篇(7)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当前,依据新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医院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在核算范围之内,极大的提高了医院成本控制的力度,核算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对于减少医院在各方面的浪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医院管理层的控制力度的增强。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在进行经营性的成本核算时,仍片面的进行事前事后的核算工作,缺乏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和核算,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难以成体系进行开展,难以达到医院进行整体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某一细节问题可能因此而长期存在于成本核算工作中。此外,有的医院已经展开了会计核算工作体系的建设和构建工作之中,不过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仅仅对医院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集中处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系统体系,所以会计核算的整体效果难以形成,更不用说发挥医院对于整体会计核算控制力度提高了。

(二)基层医院会计核算意识淡薄

我国的医院很大一部分是事业编制单位,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其本质不是盈利机构,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这也就形成了医院长期不重视成本会计核算问题,会计核算意识淡薄,难以在国家出台新医院会计制度后进行相应工作的完善,最终导致了医院会计核算对医院的成本控制失去了控制能力。另外,很多的医院对政府的财政拨款缺乏有效管理,且由于医院在会计核算工作上的经验缺乏,没有完善的核算体系,造成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仅能参考企业及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没有自我的创新,导致其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难以完善,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三)基层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医院进行体制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复杂,对于医院的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改革后医院对于财务人员的数量也较以前有增加。我国基层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长期以来仍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用,对新型的财务会计人员的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障碍。而且,基层医院缺乏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的培训,核算人员没有形成新的会计核算理念,在应对新问题时不能正确应对,导致医院的会计核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提高基层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医院要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必须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并依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建立相关制度,从而实现自身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这对于医院规范其会计核算体系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医院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关体系构建者要不惜深入基层,多听取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意见,并通过约谈及各种形式的座谈,寻找问题之所在,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力求完成一套行之有效、全面规范的核算体系,这对于医院提高其对于经营过程中细节问题的控制有重要作用,也能更好的做好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及时纠正和制止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预算外费用的花费。

(二)全面提高会计的核算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院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极易产生误会,医院进行高效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建设,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对于医院和患者都是意义重大。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增强医院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此外,医院要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不仅要在业务上遵守相关流程,还要在成本核算上遵守规定,增强对内部人员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力求会计核算的每项业务都在会计核算的体系之下进行,这对于健全医院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全体医院工作人员会计核算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基层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知识技能

《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推行了有接近三年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事业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医院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养和培训成为一个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从几个重要方面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进行培养。

1.基层医院的管理者要根据实际,以身作则,积极探讨我国医疗改革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的会计核算意识,加强财会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进行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选拔机制制定,积极引入高水平会计人才,切实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通过提高医院整体的会计核算水平带动广大财会人员个人素质水平的提高。

2.基层医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就要不断的开展定期的财会培训工作,将最新的国家税务政策及财会知识向会计人员进行传授,使医院会计核算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同时要积极普及会计电算化,实现医院会计核算效率的高效性。

3.医院要摒弃传统观念,放下事业单位的架子,对医院所有人员要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工资、晋升与工作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制度,对于消极怠工的人员要进行辞退处理,对于工作积极,求上进的会计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认真务实,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

(四)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医院成本预测能力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卫生材料有相应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医院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费用限定,而在对科室费用的管理上以包干为主要方式,所以可以有效控制每个科室的费用消耗。医院会计人员对医院的成本预算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于医院制定下一个阶段的预测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医院掌握整个医院的成本花费,轻易的制定出每个科室的材料及费用开销计划,财务可以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实现医院会计核算的高效性。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