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学生安全教育

中学学生安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学学生安全教育

篇(1)

中学体育教学是由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其健康体魄为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奠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品格等的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看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不安全事故,既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安全教育缺乏等主管原因。

(一)中学生体质的整体下降是造成中学体育教学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学生的体质较90年代中学生的体质有了明显的下降,2011年,我国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对全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普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较过去以往同期数据有了明显的下降;2010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举行新生军训开营式,仪式刚开始不久就有多达30多名学生相继晕倒,这其中固有当时天气炎热的客观原因,但学生身体素质之差依然可见一斑。体育活动本身即带有一定的强度和危险性,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是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

由于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实际上在近年来所发生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受伤、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却可以发现,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最终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的情况占到了绝大多数,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2014年6月25日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一中学在体育课堂上发生学生追逐打闹,结果造成两名学生相撞造成眼角膜脱离的严重后果。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这类事件的发生就折射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的缺失,一方面,很多学校往往单纯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施的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第一要旨”,反而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等的教育;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不是很强,自身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对于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等。

(三)校方和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校方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确实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但是在这样的“重视”的背后却是部分学校领导层以及体育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突出表现在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理解为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设置相关的“禁令”,自上而下地对其“下命令”,明确不许怎么样怎么样,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也会“下意识”地从管理上去寻找原因,寻找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上的不足,殊不知在看似“管理不到位”的背后却是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失,缺乏以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安全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形式。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的对策措施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有效降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加强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教师要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质特点,根据全班学生的体质共同点来组织体育教学。

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质特点,这是教师正常、安全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安全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制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活动。

(二)教师要有意识地、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意识的教育。

首先,教师要通过组织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课等形式来不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一些校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实例等或者放映有关幻灯片等,要使学生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对于体育课程中的安全问题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向重点强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密切注意学生的有关动作;最后,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技能和要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方式方法,摒弃粗暴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说教,尽量以一种对话式的、平等的姿态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便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地进行自我安全意识教育,主动提高各种必备的安全技能等。

要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体育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教学的首位,不断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教育、必要的安全技能以及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以及预见潜在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等,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三、总结

篇(2)

论文摘要: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正直、真诚人的本分工作。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中学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安全”,是个既熟悉又模糊的词。在很多时候,总因忙忙碌碌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事中,从未认真仔细地思考过。“安全”尽管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挂在嘴边的永不过时的话题,但还是停留在过去一些狭隘的思维认识上。“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1.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学校网络上安全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四是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2.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中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校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2.3.1纪律: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中午、下午放学时排队出校门,当课老师或班主任要将学生送出校门。下午放学后,学校将在半小时后清校,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2.3.2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不推搡。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集会、集合须班主任、辅导员带队,值周教师维持秩序,防止楼梯口、过道等地拥挤。 

2.3.3课间活动: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一楼天井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2.3.4体育活动: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除不能在教学楼上开展体育活动外,更不能在二楼以上做集体跳跃运动,以防共震生险。运动中发生损伤要尽快送校医室救治,并汇报教师。 

2.3.5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不围抢校外人员散发的宣传品、广告纸、优惠券等。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2.3.6用电安全:教给学生预防角电的知识。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总务处。 

2.3.7校外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堪察路线,精心组织、落实带队教师职责。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 

2.3.8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车上学。已满12周岁儿童确要骑车上学的,必须向学校打报告,并留校备案。教给学生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注意上下学行路安全,年小路远学生建议家长护送。做好乘公交车上下学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乘车知识、上下公交车方法。 

2.3.9消防安全: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报警,讲清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救火的原因。 

2.3.10自护知识: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不擅自旷课或早退。校外遭遇抢劫要智斗,先保证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比如落水、受伤等)要喊大人帮助。发生事故不隐瞒,及时向家长报告。不玩危险玩具(如仿真子弹枪,皮弹弓等),更不能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内。下雨天上下学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楼梯过道上撑伞,以免拥挤而戳伤身体(眼睛、脸面等)。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与自身建设发展相结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篇(3)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可行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点在本次调查数据整理中可以显现出来。以访谈法为基础调查方法对某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展开调查,谈及对安全教育的理解。被访谈体育教师认为:“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并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论灌输过程,还需要教会学生风险辨别的方法,将案例分析、活动体验与理论灌输三个方面做好融合与协调,才能够发挥实效。”可见,多数体育教师能够意识到体育教学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个人对于风险识别教育的看法。在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更愿意看到更加形象的宣传片以及亲身体验情境,在情境中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提升安全问题风险识别能力。整个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点与《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需要依靠具体的教育策略支撑。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策略

(一)培养安全至上意识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行动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但识别风险的能力则有待于去具体培养。体育学科由于学科自由性受到青少年的推崇与热爱,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做好安全教育的渗透。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前期准备阶段,可以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做好基本知识点介绍之后阐述活动安全内容。当然,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显然不可取,我们可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及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视听感觉上受到冲击,更直观地了解安全问题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自我保护,树立健康第一、珍视生命的思想理念。一旦学生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得以形成,则证明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已经发挥实效。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拓宽了传统体育课堂的学习领域与涵盖范围,明确指出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具备与掌握安全生存的基本能力。但这一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当中具体呈现,则需要发挥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效用与价值。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创新性严重不足,安全教育与风险识别教育也未得到重视。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体育教育要求,需要做出调整与更新。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安全防范知识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能够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处理,树立榜样意识,让学生学会风险识别;另一方面,体育课堂内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可以借助相关工具与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在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愿意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去感受安全及风险识别的重要性。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安全问题与风险识别的重要性。例如,在整节体育课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逃生技巧、逃生注意事项与步骤等,让学生大致了解安全逃生的技巧。体育授课时可以通过实践演练的方式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运用课前所讲的逃生技巧进行演练,课后教师需要对逃生技巧的基本动作与逃生过程的意外处理方法做出最后的总结。通过整个体育课程的全过程设计,可以发现学生实践体验能力明显增强,对风险的认知也有所提升。可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全程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掌握风险识别的内容与安全逃生技巧。

(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场地、器材与设施都是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感受体育课魅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当然,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借助多种器材完成教学,可见器材与教学环境构成了体育课堂。因此,在开展风险识别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感受风险因素,理解风险因素,学会规避风险因素的产生,进而保证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万虎,钟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追溯与风险应对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5-100.

[2]杨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学校体育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2-55.

篇(4)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危险行为;需求估价;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04-03

随着学生伤害的增加和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程度的增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伤害应对能力的培养需求日趋突出。2006年中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仅溺水和交通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就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1]。学生安全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针对中小学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剧增[2-6]。本课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干预研究的基础研究,以PRECEDE模式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调查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及其教育需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延吉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各选取1所朝、汉族学校,共6所;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所学校各抽取2个班,以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341份(其中学生622份,家长622份,教师97份)。回收有效问卷1 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共调查男生269名(45.9%),女生317名(54.1%)。学生年龄范围为11~20岁,平均(15.15±2.09)岁。家长中的80%以上具有高中或大学学历,教师中的83.3%具有本科学历。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经国际安全教育专家3人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补充,提高了工具的效度。问卷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3个部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伤害类型及原因、健康危险行为、健康危险行为认知、安全教育现状及其需求。

1.2.2 伤害认定标准 伤害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能量的转移可能是瞬时大量,也可能是长期小量,前者称之为伤害,后者则为慢性疾病[7]。本研究中的伤害是指学生因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伤害而到医院诊治或休学、休息0.5 d以上,或由家长、教师、同学、朋友进行紧急医疗处置过的事件。

1.2.3 健康危险行为的界定 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8]。本研究中的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各种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和非意愿妊娠的、不良饮食行为。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内容经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议通过后,以学校为中心,研究者、学校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合作实施,学校的校医作为研究的协助者,经培训后协助收集资料。整个收集资料的过程,遵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或退出的原则。学生与教师问卷当日收回;父母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于次日收回。

1.4 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教师和父母的一般情况、安全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伤害发生及伤害类型的分布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危险行为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危险行为认知的差异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伤害及健康危险行为

2.1.1 伤害 中小学生过去1 a中伤害发生率为41.2%,其中小学生为54.7%、初中生为38.7%、高中生为36.5%。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别为学校(52.0%)、家庭(35.0%)和上下学路上(13.0%)。伤害的原因最多的依次为跌倒受伤(35.0%)、不洁净食物导致不适(8.8%)、与同学发生口角受伤(6.8%)和体育课时受伤(6.1%)。

2.1.2 健康危险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最高的为玩火,在中学生中除玩火外,依次为曾试图离家出走、饮酒、不适当减肥和吸烟等。除吸烟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年级和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家长和教师对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 家长及教师组均认为吸烟属健康危险行为,而家长对学生饮酒、药物滥用、的认知率显著高于教师。家长对的认知基本相同,但在其他项目上,不同年级的家长与教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家长对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等方面的认知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教师对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健康危险行为认知率普遍低于高中和初中教师。见表2。

2.3 安全教育现状与需求

2.3.1 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62.1%的教师每年接受过1次或1次以上的急救培训,其中76.1%的教师培训地点在当地卫生局或教育系统。分别有85.2%,76.7%,60.0%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回答学校有培训应急方面的规划或项目,但仅有30.4%的教师曾实施过安全教育。分别有40.2%,21.0%,13.8%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回答在正规课程中接受过1~2次的应急知识教育,且以多媒体教学或电视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

2.3.2 安全教育需求 分别有94.6%的教师、92.2%的父母和77.9%的学生回答安全教育很有必要。然而,许多学校不容易开展安全教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安全教育不在正常教学计划中(57.6%)、无教材和可利用的教育设备(52.2%)、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和技术(46.7%)。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及初中教师对教育的需求比较相近,前4位分别是交通安全、食物中毒、火灾和运动损伤;而高中教师则认为最重要的是性教育、交通安全、运动损伤和火灾;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集中在火灾、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对教育(表 3)。同样,不同学段学生教育需求不同,小学生希望得到有关交通安全和食物中毒的教育,初中和高中学生则希望得到有关窒息、家庭事故、饮酒及药物滥用和运动损伤方面的教育。

2.3.3 安全教育手段 58.3%的学生希望由学校聘请的专家来讲授应急预防和生活安全的课程。有关教育方式,42.0%的小学生和33.8%的初中生希望通过演练的方式学习,40.3%的高中生希望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方式学习。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延吉市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伤害发生率较高,学生伤害年平均发生率为41.2%,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结果(10.82%~20.4%)[2-3],伤害发生地点与相关研究结果的一致,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家中[3-4]。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随年级递增而升高,吸烟、饮酒已不再局限于男生。而有些父母和教师很自然地接受学生的这种行为,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一样,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不以为然,势必影响学生对健康危险行为的态度和实践[5]。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同时需要父母、教师在认识和态度上的转变。

结果还显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安全教育方面的规划或项目,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仅有30.4%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究其原因,安全课程未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视为业余活动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多数教师缺乏经验,有24.1%的教师从未接受过安全教育相关培训,还有无课程安排、无教材、无可利用的设备、相关知识和技术欠缺等,制约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9],且有研究显示进行安全教育最适合的时期是中小学时期,一旦进入社会,将很难有机会再让普通人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10]。因此,安全教育不应再视为中小学教育的额外任务,应将其纳入教育日程,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各中小学校在努力把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扶持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教师梯队建设和不同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等,这将有助于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课程开发应充分分析学生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要针对所在社区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突出的安全问题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实施适合他们的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4 参考文献

[1] 贺霞.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中国教育报,2007-3-22(2).

[2] 韩永霞,高玉梅,王菊香,等.邯郸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16(1):10-12.

[3] 黄淳,赵建宁,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2-255.

[4] 邵月琴,张一英.某民工子女学校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814.

[5] 范存欣,王声,林汉生.对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54-59.

[6] 刘可,郝元涛.广州市1~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 247.

[7]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3.

[8]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9-264.

[9] PLESS IB, ARSENAULT L. The rol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to children. J Soc Issues,1987,43(2):87-103.

篇(5)

1.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2.1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学校网络上安全教育的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四是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2.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中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校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2.3.1纪律: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中午、下午放学时排队出校门,当课老师或班主任要将学生送出校门。下午放学后,学校将在半小时后清校,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2.3.2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不推搡。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集会、集合须班主任、辅导员带队,值周教师维持秩序,防止楼梯口、过道等地拥挤。

2.3.3课间活动: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一楼天井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2.3.4体育活动: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除不能在教学楼上开展体育活动外,更不能在二楼以上做集体跳跃运动,以防共震生险。运动中发生损伤要尽快送校医室救治,并汇报教师。

2.3.5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不围抢校外人员散发的宣传品、广告纸、优惠券等。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2.3.6用电安全:教给学生预防角电的知识。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总务处。

2.3.7校外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堪察路线,精心组织、落实带队教师职责。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

2.3.8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车上学。已满12周岁儿童确要骑车上学的,必须向学校打报告,并留校备案。教给学生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注意上下学行路安全,年小路远学生建议家长护送。做好乘公交车上下学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乘车知识、上下公交车方法。

2.3.9消防安全: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报警,讲清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救火的原因。

篇(6)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的人本属性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的探讨,明确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安全科学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安全技能,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一、安全的人本属性

1.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没有疾病,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以下简称“身”)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以下简称“心”)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安全有了保障,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麻痹思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而引起安全事故。

2.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觉得实验不很难,没有很大的危险。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电器、机械设备老化,而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安全素质的内容

(1)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方法。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会沉着应对,迅速处理事故,而不会慌张忙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3.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迅速集体脱离险境,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预防第一的理念,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懂法、遵法,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是以人为本,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怎样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掌握几种灭火,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以后遇到突况,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为必修课,18学时,考试合格后,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在前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理论教育,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4名学生跳楼而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不随意乱丢,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2]张景林,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11)5:6~9

篇(7)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角色转变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y to Lead the Freshmen to Realize the Changing Role as soon as Possible

Abstract Enrollment beginning, leading the freshme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changing role - as soon as possible from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freshmen faster and better adapt to college life, take a good first step of college life successfully, and the healthy growth an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with a verysignificance. Lead the freshme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strategy is based on a serious attitude, rich content, diverse forms of good freshme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education, safety education, school history and school situation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freshmen; changing rol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大学新生从中学跨入大学,可以说是其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突飞猛进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极其重要的飞跃成长的始点,大学新生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学习姿态来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才能确保其大学生活实现突飞猛进、飞跃成长,是每一位大学新生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并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引领其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从高中生尽快转变为大学生,对于大学新生顺利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健康成长并圆满完成学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引领大学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主要表现为下面五点:

1 扎实做好专业教育

在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前,需要明确两个概念:(1)什么是专业?据《新华词典》解释,“专业”,一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和科学发展状况而设置的学业的门类”。实际上每名大学新生入学时已选了一个专业即学业门类,在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就此进行专门的学习。一般来讲,大学新生所选的专业还是自己较感兴趣的,而大学也往往是按专业门类来组织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据《新华词典》,“专业”,二是指“科学研究机关或产业部门中分成的各业务部分。”这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要按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去从事和承担相应的“专业”业务工作。(2)什么是专业教育?一种理解,指的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新生了解自己所选所学的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本专业需要做好的思想与物质准备,学好本专业的有关要求、学习方法及就业前景等。二种理解,指的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办学宗旨、教学计划等按专业门类分别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成为专业人才。在此,笔者强调的大学新生“专业教育”主要是指第一种理解。

那么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好专业教育呢?笔者认为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大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校友为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二是组织新生到与专业学习及就业有关的研究机构或产业单位参观。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使新生明确学好专业的思路、掌握学好专业的方法、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

2 迅速做好适应教育

大学新生刚刚完成中学学业,又来自各地,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又有初来乍到的新奇感,还有与学校与同学与老师与环境不熟悉的陌生感,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如何提升新生开始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的紧张感,如何充分利用新生的新奇感促进学习与生活,如何帮助新生迅速克服陌生感尽快熟悉大学之人(同学、老师)、地(校园及周边)环境,是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之“适应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如何开展“适应教育”活动呢?一条主线——加强对新生的关爱。三点办法,一是集中或分组、分专业开会或讲座,就大学生活新生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宣讲。二是组织进行校园及周边环境参观活动。三是组织新生联谊或师生联谊活动,促进了解、增进友谊。

3 认真做好安全教育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安全及安全教育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期间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安全为重的思想,在大学期间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笔者认为,只要有人在的时候、有人在的地方,都要格外注意安全。高校、大学更要特别注意新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因为新生往往对社会所知甚少,不能明辨是非,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容易提高广大新生在思想上的重视。

笔者认为,新生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如何识别和消除治安隐患、消防隐患、不稳定因素隐患和自然灾害隐患等。而开展大学新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主要有:一、为新生印发《安全教育手册》,教育新生如何识别和消除治安、消防、不稳定因素和自然灾害隐患等,介绍大学生生活、打工、就业常见陷阱及防范方法等。教育学生防范非法传销,避免钱物损失、确保人身安全;防范性骚扰,避免误入歧途。二、加强新生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的指导,教育新生如何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杜绝人身伤害案件的发生。三、适当开展性教育,注意性卫生、性安全。虽然有些学校早已开展性教育工作,但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犹抱琵琶半遮面”,无法全面有效开展好避孕、防艾知识等教育。四、全面开展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懂法制而违法乱纪,就会产生直接的安全问题。

安全教育方式主要有:讲座、现场咨询、文艺表演、主题班会、消防演练、问卷调查、橱窗、网络、报刊、宣传单、全校政治学习等。

4 积极组织校史校情教育

新生刚刚结束中学时代来到大学校园,心中往往充满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非常期待及时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校史、校情往往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校史、校情教育因而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结合校史、校情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可见性、可操作性强,学生也易于接受,有利于培养大学新生对学校从初步认知到完全认同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使新生从一开始就理解学校发展的规划,能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政策措施,自觉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形成自觉、良好的学习风气与习惯,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因此可以说,校史、校情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起点。

5 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一新生刚告别了相对单纯的高中生活,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缺乏,加之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完善,尚处于一种成年但又不成熟的状态,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若不正确及时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极可能导致他们各种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其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添加了不少复杂色彩。

大学可以形式多样地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展问卷调查,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卷题:为什么读大学?你做好上大学的准备吗?怎么认识你的专业?怎样制定未来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如何度过大学入学后的适应期?如何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如何应对挫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别人的冲突与矛盾?如何判断和对待你生活、学习中的压力?比如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组织心理宣泄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组织益智增趣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减少交往障碍。像“羞辱性攻击”等心理游戏,让学生当众喊出令自己尴尬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人际交往障碍。还有让男女同学一尺的距离目光接触30秒的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异往能力,减轻异往的恐惧心理。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的职能,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以上述“五大教育”为主要内容及形式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话,我们所提出的引领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实现角色转变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