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连锁经营管理

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连锁经营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连锁经营管理

篇(1)

(一)体现了工与学的结合

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它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即“工”与“学”同时成为教学计划的组成内容;体现了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体现了岗位、课堂合将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真正体现学习因实习而实际。

(二)体现了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

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强。通过顶岗实习,两方面优势互补,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学院教学中缺少实际运用的环节,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对连锁企业工作方式的认识,对设施设备的认识及使用有全面的感知,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也增加了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体现了学习意识与职业意识的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树立起多问、多做的自觉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习中企业通过给学生讲授企业文化、上早课等形式,无形中也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四)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配备的结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顶岗实习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最佳的平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将学院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考核,在实习结束时,会给实习的学生相应的实习评语和成绩,其中优秀的实习学生会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配备的“零距离”真正形成了“密耦合”人才培养链。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企业的“合作”问题

实习企业作为商业实体,维护正常的经营状态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经营的首要任务,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商业企业必需承担提供学生实习场所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顶岗实习目前处于没有政策指导的、仅是靠学院与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阶段。原则上合作应以双方互利互惠为前提,但目前的顶岗实习在短期内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反而是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管理成本的不平等合作,所以企业在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同时往往顾虑重重,最后多以不合作告终。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开展实习活动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工作。比如,学生收银的速度慢,导致结账队伍长时间等待,引起顾客不满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声誉,增加管理难度。二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工作由谁开展的问题。如果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企业的人工成本的支出就凸显出来,企业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所以企业由于顶岗实习培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如何补偿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如果由学院对学生进行培训,又受到场地、设备的限制,存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时的安全问题。学生实习不等同于就业,没有相应的劳动保障,且学生在实习时劳动保护意识淡薄旦出现问题,企业很被动。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成为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障碍。

(二)学生实习态度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实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学生的实习态度在顶岗实习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在顶岗实习的初期,学生的实习态度端正,能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曰的工作内容。到了实习的中期和后期,各种不良的工作态度逐渐露出苗头。一是思想上出现懈怠,认为自己只是实习生,实习结束就会离开,千好千坏一个样,企业也没有严格的针对实习生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甚至旷工的情况就出现了。二是学生对每天反复工作的内容已经厌倦,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三是没有形成从学生到职员的思想转变,认为企业的制度太多、管理者太严、工作量太大,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会出现“疲倦”等生理问题,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进而影响企业与学院长期的顶岗实习的合作。

(三)学院的教学制度问题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计划中,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时间、人数、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及职责、顶岗实习的章程、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办法和等级。学院在制定这部分教学计划时,多从自身教学的需要出发,加之经验不足、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等各种原因,制定的顶岗实习的工作安排往往不适应企业的需要。比如:顶岗实习的时间过短或过长;实习的人数超出企业的容纳程度等。即使企业勉强同意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效果也往往不理想,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况。

三、完善顶岗实习的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惠双赢的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不应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而应发展成为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模式。学院与企业规范合理的权利与义务是顶岗实习活动得以长期进行的基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企业与学院签订顶岗实习合同,通过“挂牌”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培训基地。具体做法是企业通过“挂牌”的形式成为学院的定点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场所,配备业务熟练、责任感强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日常指导与管理,对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督导,与学校的指导教师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排除影响实习的各种不利和安全隐患因素,确保实习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按计划进行,实习结束后优秀实习生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学院也通过“挂牌”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职业培训基地,长期给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查,整体营销策划等活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建立起互惠双赢的顶岗实习模式。

(二)加强过程监控,实行人本管理

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学生多被安排在一线操作岗位,现实工作与心理预期的差距、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心理变化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工作态度。作为学校的一方,要在顶岗实习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缩短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实习期间,安排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企业进行巡回检查,与企业的兼职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个案追踪、同伴友谊、心理辅导、集体关怀等方法,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企业的一方,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工作任务,让学生感到这份工作能够胜任,有成就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在后仓实习的学生,可以考虑安排男生,在客服实习的学生,可以考虑女生。当然,这不是绝对。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晨会、适当地提供一些福利等形式,增加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实习结束时,由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考核,对学生工作做出综合评价与鉴定,记入学生档案。全程进行过程监控,将以学生为本落实到实处。

(三)转变思想,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制度

篇(2)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优势扩大化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三)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五)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一)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二)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三)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諾。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三、总结

篇(3)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二是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连锁经营行业具有多样性和岗位复杂性等业态性质,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应当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以及连锁总部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工作内容与任务,并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基地实习以及校外定岗实习这四大实训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以此来创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系,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自身文化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实力。具体来说,连锁经营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连锁实训室的实训,校内的连锁实训室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它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有完善的采购配送、门店运营以及门店设计等一系列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项目,能够对学生开展模块化的仿真模拟实训,令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也即是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的业务流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校内基地的实习,学校同样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并以其自身的场地、设备以及政策等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并以此来建设连锁经营企业,从而令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得到与连锁企业真实生产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性实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第三个层次是校外的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与了解连锁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过程、更加掌握连锁企业中职业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篇(4)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篇(5)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原理 实践教学改革

连锁经营方式彻底改变了零售业的经营观念和面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而今已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连锁经营潮流。随着我国连锁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在使用这种先进的商业模式,全国多所本科院校也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在课程体系中居于领航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在教学理念上,一方面应强调学生对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应强调培养学生从前瞻性角度分析和跟踪连锁经营的发展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度,培养学生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其它课程相比,《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在很多院校开设的时间较短,该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当前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偏低

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较好,但是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对于现实中涉及到大部分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分析问题,更无法谈及解决问题。从近些年来对学生试卷分析的情况来看,也反映了类似问题,比如,与其它题型相比,在案例分析等要求综合分析能力等题目的解答中,大多数学生的得分偏低。

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比较少,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偏重于想象,缺少实践的基础;二是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着重于各个知识点的单独讲授,缺少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三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未大量学习本课程的相关资料,以至于间接经验也比较缺乏。

(二)学生缺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直观认识

绝大多数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理论较多,且比较空洞,对理论之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基本不能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直观认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条件受限

虽然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与其他管理类课程在专业特点上有所区别,这就导致本课程对教学场地、实验条件等的要求与其他课程不同。如果说学校引进一个超市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的话,这只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店铺经营知识。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中被称之为“灵魂”和“基石”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央采购技术,学生无法触及; 对于保证连锁经营顺利运转的关键环节———连锁物流配送中心的学习,学生也面临同样问题。

2.学生对本课程的观念存在偏差

学生入学时对连锁经营管理大多不了解。经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接受专业指导前,会普遍认为学习连锁经营管理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就是连锁超市、餐饮的理货员、收银员、服务员等。同时,作为一个行业的专业机构,目前没有出台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行业的持证准入制度也没有建立。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连锁企业片面追求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招收的员工对连锁经营缺乏专业认识,经过简单培训即上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导致学生以及社会对本课程认识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

(三)学生缺乏实践认识

在对学习本课程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在谈及到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反映了学生们缺乏实践认识,在现实中连锁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学生们并不是很清楚。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缺少实践的训练和学习,虽然个别学生曾经利用节假日在连锁企业做过临时工作,但其学习到的知识以及积累的经验都相当有限。

三、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引入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创建,历经数十年的成长发展历程,如今已遍及美国各院校,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可。《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中,一是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贴近我国现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所选案例应尽可能是一些著名案例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所限案例要新,由于连锁企业的数据更新较快,每年的数据和排名都会出现变化。所以在案例选择时,要时刻注意连锁行业的发展态势,找出具有典型代表性较新的案例,以使案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案例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来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在我校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以案例分析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和桥梁,为每一章都编制配套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案例分析和研讨过程。

(二)引入连锁企业经营模拟软件及演示录像以使学生直观认识连锁经营管理

在学校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使学生直观认识连锁经营管理,一是通过演示连锁企业的相关录像,二是引入连锁企业经营模拟软件。

1.演示连锁企业相关录像

录像演示法,在课堂上播放连锁企业尤其是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的相关录像,介绍这些连锁企业的管理情况是带给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管理流程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一些关于连锁企业管理的音像资料,通过编辑用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连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的了解。

2.引入连锁企业经营模拟软件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连锁企业经营模拟软件,一改传统教学的单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引入软件要注意软件与现实的切合性,目前,“商道”、“流通大师”、“零售专家”都比较切合实际。在我校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这三个软件都曾使用过。

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反过来,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此外,由于目前“商道”定期举办全国范围内的大赛,学生们对此的学习兴趣尤其浓厚。从引入连锁企业经营模拟软件以后,在对学生的分析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所讲授的理论之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加强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认识

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在管理类以及其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中都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校《连锁经营管理原理》逐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世纪联华、沃尔玛等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结合利用暑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轮换工作岗位,从而使学生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应当每周总结一次经验,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每周的周记和实习报告,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积累实践知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认识。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唐建兵,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2]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浅析,薛冰、褚怀保,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0年第1期

[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韩留富,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5期

[4]精品课程《政府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探究,郗永勤、赵宏伟,社会科学教学,2010年9月(中)

篇(6)

摘 要:本文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企业与学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作过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商品流通管理和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由于行业发展过快,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实用型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这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契机,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构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企业与学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以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也备受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管理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基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从工作岗位出发,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寻找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转换成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最后根据学习领域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岗位工作任务与内容分析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专家实践访谈会等多种方式,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分布、市场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开展调研工作,确定有如下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2.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职业人在实际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基础。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

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行动领域。

4.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连锁企业总部管理转换为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品管理等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若干个学习情境。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任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承担教研课题等任务,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原则,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生产过程等要求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召开专家实践访谈研讨会,讨论确定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及行业标准,分析学习领域,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删减与整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形成专业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组织教师调研了沃尔玛集团、永辉集团、、新华都集团等知名企业,并走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福建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及岗位的社会需求,分析高职层面对接的相应岗位,制作《主要就业岗位分析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描述及能力要求表》、《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等相关表格,然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知识进行重构,依“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总部、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个部分的工作过程,优化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并关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实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融入职业标准和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体系见下图。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践思考

1.专业市场调研是基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托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系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专业市场调研,了解连锁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双师素质是关键

双师素质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针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展开, 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既要熟悉连锁企业工作过程,又要具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够较好地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将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保障

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习情境为教学载体,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的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仿真教学、真题实作、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融通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而且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通识教育、校园文化、企业氛围等载体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了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增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是调整培养方案的依据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是否合理,要建立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多元的评价机制,实行年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作为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

自2010年以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群项目,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并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闽台交流”两平台,实现“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 四结合,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经营过程等为依据,以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为手段,以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为途径,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志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基于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实践思考.职业教育, 2011第24期.

[2]姜大源.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篇(7)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创新创业能力;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18-03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竞争力,学校也在此情况下对学生就业观念进行转变,着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连锁零售业是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个行业,这种特许经营模式也成为很多大学生发展创业梦的首要之选。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思维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属于很强的实践性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来实现。所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具有直接关系。首先,学生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系统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加深创新创业的意识,并激发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其次,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知道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具备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条件。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目前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仅停留在模拟与仿真阶段,创新创业平台缺失。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企业却天天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担忧。对于大学生求职者来说,实战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求职时不能真正了解自我,且定位过高,以致“眼高手低”,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还有学科体系教育的阴影,重理论学习研究,轻实践技能培养。特别是经、管、文类专业,课堂理论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流,实践教学仅大多停留在模拟训练与仿真阶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仅停留在口头理论上。由于缺乏实境育人平台,很难使学生得到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养和养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脱节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2.实战型人才培养处于探索层面,具有“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实战型人才是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经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就业后见习期短,适应岗位快,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在对流通类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如“企业管理模拟沙盘”“三维仿真软件模拟”“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等,还有的引入企业项目,但无法让学生集体参与经营与管理,大学生创业仅体现在“个体”上,没有形成完善的校园创业运营机制。所有这些做法经验较零散,不具备移植性和操作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

3.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入岗周期长,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高职学生原来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校内实训和企业见习来进行,学校没有真实的育人平台,校企合作不实,指导教师也没有经过企业实际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无法给予不同指导和相对应的个性化培训,创新意识不强,创业经验不足。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经过很长的培训或师傅引导度过漫长融入期和成长期,才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企业用人成本费用增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校企共建校园“实体店+网店”,专业对接产业,搭建实战型创业平台。通过对京东商城、宁波顺丰、天津韵达、北京布瑞琳、聚美优品等20多家单位进行走访,分析现代流通行业的人才需求,研究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确立高职流通类人才培养规格。与西安人人乐等多家企业联手建设校园物流仓储与配送技术训练中心、连锁运营体验店等企业项目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专业对接产业及项目,搭建校园“实体店+网店”的实战型创业平台。

2.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实境育人、校园创业”培养模式为引领,按照流通业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搭建学生入职、转岗、提升岗位能力的平台,构建“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仓储业务操作、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门店开发与设计、营销与策划等课程的综合改革;开发“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科学系统的“实战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3.改革教学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实境育人、校园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层级的要求,将高职三年分成三个阶段三个模块:第一阶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主要是理论学习、专业基本技能和企业认知;第二阶段,为工学交替模块,以“实体店+网店”为载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学习四周,工作四周”组织教学和实战训练,实行全真项目运作、课程内容嵌入、学生轮岗训练、工作学习交替,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顶岗实训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顶岗进入企业,培养职业能力和业素质。在学习中,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相互轮换,教学环节与企业岗位相互对接,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零距离上岗(如图2所示)。

4.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首先,学校需要建立以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为目的,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并围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开设利于人才培养的,且有目的、有方向的相关专业素养课程。同时,高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包括:一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责任感;三是团队荣誉感;四是沟通能力;五是执行能力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应当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要思想。为了体现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特性,教学中应当注重以“教、学、做”进行整体融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目的。

5.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培养。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室为主要教学环境,而新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应当突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校与校外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利关系。当前,很多学校都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与企业共同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对实习实训基地加以有效建立,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内容。同时,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很大便利。

6.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连锁经营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实施教学的主体就是教师,其应当对课程教学理论有良好的掌握,并同时具备连锁单位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有效提升实践性教学,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良好理论知识,且实践技能知识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教学计划。学校应当定期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实习和授课计划。同时,将工作经验丰富,且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对教师队伍加以融合。另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资深教师可以为附近一些连锁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讲座等方式来加强互动,这种过程对双方专业知识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并能让高校连锁经营管理的知名度有所提升,加大学生将来的实习机会。随着我国连锁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已经在各行各业迅速渗透,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员也成为社会最为紧缺的对象。作为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主要基地,高校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在当前竞争条件越加激烈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学生应当具备连锁企业基础职业道德,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有充分认识,满足连锁企业经营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并成为附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般而言,B锁经营管理学生就业的职业目标是以连锁企业的管理岗位为主,比如业务主管和店长助理等后备人选。在拥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和出色表现后,优秀连锁经营管理学生会成长为连锁企业中的重要管理人才,并能胜任更加具有挑战的工作岗位,如分店店长和区域负责人等。

四、结语

总之,高校应当以当前社会发展状态进行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等,较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利用在校的机会多多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利于能在就业环境中快速和社会企业接轨。同时,连锁经营管理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最终形成实现自我事业的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东方教育,2015,(12):52-54.

[2] 赵杨.基于创业导向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2,(11):112-113.

[3] 陈晖.高职院校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22):27-29.

[4] 高光照,曹露露,王晓凌,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机制研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 (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