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税务筹划及纳税筹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逐步提升,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和进步,就不得不接受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还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竞争激烈的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税务负担。所以,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房地产行业的纳税筹划工作,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及市场竞争力。
1当前情况下的房地产企业税务
一是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生产经营环节复杂,涉及较多的税种,而且一般纳税金额比较大。二是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横跨生产和流通两个枢纽环节,与之相关的行业较多。三是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广泛融资。资金来源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银行借贷、预售房款、股权资金、信托融资等;种类较多且成本不同的资金来源给税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房地产企业成本结构复杂。
因此,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实际经营运转能力以及战略发展目标,并结合市场环境的转变和发展,对房地产企业全程纳税的筹划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2房地产企业全程纳税筹划的意义
房地产企业全程纳税筹划是以不违反我国现行税收体系规定为前提,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实施。在全程纳税筹划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税法上的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收益;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纳税筹划会加大房地产企业税收的风险。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现行国家税收法律及当地的税收规定了解透彻,从而合理、合法地进行纳税筹划。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全程纳税筹划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降低纳税负担,而且能够提升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使房地产企业取得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3房地产企业的全程纳税筹划工作
31融资阶段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
融资阶段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信贷融资、企业上市融资、金融租赁融资、债券融资及信托融资等,融资方式的不同进而决定了税收负担不同,所以要结合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
第一,融资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融资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要严格遵守法律条例,践行“税盾”效应,从根本上减少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中的税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融资前要充分考虑各融资方式对企业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的影响并要求取得合格的票据。应充分考虑资金使用期限,对利息进行资本化。
第二,融资阶段税务风险的规避工作。首先,房地产企业在使用负债筹资的过程中,要发挥“税盾”效应,控制最优资本结构,从而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严格遵守独立交易原则,与母公司或关联企业利息费用的结算工作要及时,从而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最后,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借贷的时候,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筹资。
32开发建设阶段的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
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是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核心。在这一阶段要详细的考虑房地产企业在建设环节中的成本,合理划分和归纳成本费用。在签订合同时,要留意对方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核对签订合同的人员信息是否真实,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接受发票时,要检查发票项目是否齐全:纳税人的信息与识别码,备注栏是否备注齐全以及是否加盖了单位发票专用章。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进而有效地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税收的筹划工作;使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税收筹划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
第一,开发建设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是通过在建设过程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对开发成本和核算成本进行结转的筹划来实施的。简而言之,就是我国目前对于建设阶段的纳税情况有明确的税法规定,因此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条例,所以做好相关的纳税筹划工作,达到从根本上降低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阶段的纳税负担,减少房地产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第二,开发建设阶段的税务风险的规避工作。?τ诜康夭?企业开发建设阶段的税务风险规避工作来说,重点是在合同管理上。与施工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时,不但要对构成合同价款总额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确规定,如工程建筑劳务费、材料费等,还要对合同的名称、发票等进行明确规定。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应根据政策规定,区分新老项目,收取合格的发票。新开发项目,应与对方谈判,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保管好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发票进项进行认证。在此阶段的税收筹化工作,应充分考虑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影响。
33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
对于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做好房地产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
第一,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房地产销售阶段的纳税筹划工作,需充分考虑价格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可以通过测算,找出税收平衡点,对房源进行合理定价。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发设计阶段,财务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相关户型的讨论等,房屋面积不同,对税收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销售阶段的税务风险的规避工作。房地产企业销售阶段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企业对房源进行精装修,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顾客。然而我国相关税法有明确规定,精装修所产生的费用,通过“销售科目”支出计量,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会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应根据政策规定,区分新老项目,开具合格的增值税发票。此阶段需关注换房、退房对税收的影响。
关键词:税务会计 纳税筹划 理论 研究
一、税务会计的理论研究
税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对税务筹划、纳税申报和税金核算的一种系统性会计方式。税务会计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自然延伸,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的自然产物。在我国,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企业中的税务会计仍未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未能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延伸出来。目前,我国的税务会计理论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在税务会计上还存在不少基本问题。以下就根据相关资料,对税务会计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一)税务会计的目标
企业税务会计的目标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国家税法的总体目标;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技术水平。其中,国家税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全体社会人员平等纳税,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随着税务会计的发展,税务会计的不能只是为了反映出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而应该提高税务会计的水平,对税务进行有效筹划,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纳税。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税务会计的目标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为纳税企业和税务管理局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以对企业税务会计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使以后纳税管理工作的决策和筹划更具质量和效率。
(二)税务会计的职能
税务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两方面:
1、贯彻税法
税务会计是集会计核算和税法于一身的特殊会计方式,因此在运用税务会计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核算时,必须以税法为根据,对企业账务进行必要的调整。企业贯彻税法,有利于增强社会的纳税意识。
2、税务筹划
在贯彻税法的前提下,纳税企业分别通过对资金投入、经营生产、利润分配和破产清算等方面的税务筹划,务求寻求找到更好的节税方式,尽可能将企业的纳税成本降低,维护纳税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税务会计的环境因素
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因素,与税务会计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在对税务会计各影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虽然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制,但不代表可以忽视它的存在,为了保证税务会计的合理性,我们在税务会计时必须要把环境因素算进考虑因素中。其中对对税务会计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1、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有小部分经济条件是变动比较频繁的,如通胀率、税率高低、经济增长、供求关系等,其他经济条件都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或变动较小。
2、法律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产生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以及权利义务均受到法律制度,尤其是税法的约束。在对法律制度有足够重视的同时,也不可忽略行政规范的作用。
3、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无论大小,都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对企业纳税决策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
(四)税制会计与税务结构
税务会计的形式和内容主要由国家的税法和税制结构决定。税制结构是指国家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其结构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条件所制约。税制结构的类型根据国家开征税种的数量和种类,可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由于单一税制仅仅是以一种税种为对象设置税制,制度缺乏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企业财政的实际需要,所以复合税制受到各国广泛使用。而常见的税种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按税收的对象来分,有财产税、商品税、资源税、所得税、行为税等;按税负转嫁与否来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向个人或企业直接征收的,主要为所得税,间接税则是对商品或服务间接征收的,主要为增值税。我国的税制是以增值税为主的复合税制,因此要重视对增值税会计的核算,但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对其他税收的会计质量,税务会计的范围应该尽可能囊括税制结构中的每个税种。
二、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
纳税筹划就是指通过对企业中的涉税业务进行策划,为达到节税目而制作的一套纳税方案。以下就对现时的纳税筹划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一)纳税筹划绩效分析
纳税筹划的绩效分析,广义上是指通过对纳税筹划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找出对影响纳税筹划的因素,分析纳税筹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对纳税筹划的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整、改进。而狭义上的纳税筹划绩效分析,是指通过对影响纳税筹划的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已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日后更好地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挑选。
(二)纳税筹划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进行纳税筹划的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比较显而易见,从企业的财务开资中直接体现出来。一般来说,显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研究、设定纳税筹划方案的费用,除此之外还有对从事纳税筹划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的相关费用等。纳税筹划的隐性成本,相对于显性成本,成本体现不明显,因此往往无法或难以被人们发现。隐性成本主要是指正常应税项目与有税收优惠的项目之间的税前收益率的差距。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
纳税筹划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在纳税筹划中存在因某种原因而导致失败并要因此付出代价的机会。由于纳税筹划的决策具有时效性,加上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复杂多变,使纳税筹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隐藏着一定的风险。纳税筹划风险的形式表现几种:意识形态风险,是指由于征收双方对于纳税统筹的目标、效果等方面的认识不同所引起的风险,纳税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但在实务操作中,纳税人往往对纳税筹划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有的时候将纳税筹划与逃税、漏税、欠税混为一谈,纳税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个人家庭的理财行为,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经营性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变化等引起的种种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企业某些经营活动造成约束,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如果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发生重大变化,那么相应的纳税筹划势必受到重要影响,很可能出现与原来预期相悖的结果,不仅没有减轻企业的税负,反而加重了企业的税负;政策性风险,纳税筹划建立在对现行及未来税收政策的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国家税收政策或其他相关政策的变化势必会对筹划者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产生重要影响,这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者对政策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筹划者自认为实施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上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
纳税筹划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和个人家庭理财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非常有必要,面对风险应当根据风险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和管理:树立筹划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纳税筹划预警系统的设计应当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企业销售收入增减变化、企业利润增减变化、企业重大事项进展及规划调整等信息;随时追踪政策变化信息,及时、全面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动态变化,近年来,在税制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对税收政策细则作出了很多调整,随着税法不断完善,税务机关税务管理越来越精细规范,加大了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难度,因此应对纳税筹划方案保持适当的灵活性;统筹安排,综合衡量,降低系统性风险,防止纳税筹划行为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企业总体利益下降,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对于那些综合性较强,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应共同谋划,以提高纳税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降低筹划风险。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的重视,提高企业财务的税务工作水平,从而提高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与企业战略的协调性,保证平等纳税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减低纳税上的开支,更好地达到节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云凤.税务筹划实务:纳税人节税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6-12
[2]麻晓艳.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J].福建税务,2001,12:18-20
[3]陈晓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6:73-74
关键词: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由于纳税筹划在我国起步晚,很多中小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知度不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因产权关系不明确等各种复杂原因,导致企业管理层对纳税筹划不够重视。在此过程中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纳税筹划表现出诸多问题,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一、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现状分析
1.良好的法律环境。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既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也保障了纳税人的权利,纳税筹划就是纳税人合理利用税收法律制度权利的具体体现。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国家提倡企业对纳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鼓励企业选择最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我国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修改了税收优惠政策,规范了减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越权减免的现象。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的规定充分运用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的权利。另外,新《企业所得税法》也明确了各种优惠政策,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纳税筹划活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盲目地进行税收筹划,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现阶段我国的税收环境复杂,法律制度不健全,具体的税收条款不完善,纳税策划人可能会对税法的理解有偏差。对税收法律理解不透,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纳税筹划过程中就很容易触犯法律,使纳税筹划变成偷税行为。纳税筹划还需承担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税收执法人员意识的风险。纳税策划人必须及时了解、把握税收政策的变更,以便策划出最优利于企业的纳税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税务机关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税务机关对纳税筹划有消极抵触的情绪,以各种借口不予以支持配合甚至阻扰,这些都是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承担的风险。
二、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防范风险及对策
1.事前防范。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事前防范是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的风险控制,通常运用在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首先要确定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需要大量搜集信息,包括企业自身的纳税信息,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方面。只有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准确地判断企业将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纳税方案。对于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纳税策划人需要熟练掌握,并从中找出能为企业纳税提供便利之处。纳税人要化解纳税筹划的风险,确保纳税筹划方案的成功,就必须加强对从事纳税筹划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精通国家税收政策和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制定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案,正确地组织实施纳税筹划,确保筹划方案的成功。另外,为了在事前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应提高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沟通与协调,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如果企业依法纳税和纳税筹划的意识很强,筹划人员严格依法精心设计纳税方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风险,达到事前风险防范的目的。
2.事中控制。纳税筹划风险的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在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进行的风险控制。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涉税票据凭证,如各种发票、税收减免文件等资料,财务人员需要恰当处理和妥善保管,为纳税筹划提供依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需要经常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税务机关对一些纳税策划活动的态度,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要求,避免产生误解,防范税务风险,建立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在纳税筹划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涉税情况,编制与纳税相关的手册,并注明该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哪些环节发生了缴税的义务,如何计算应缴纳税款,以及为了实现整体纳税筹划的目标,该生产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3.事后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事后防范是指企业在纳税筹划执行之后,对纳税筹划进行综合评估,主要目的是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高企业纳税筹划的水平。事后防范主要可以从纳税筹划前后企业税收负担比率、纳税违规情况、机会成本以及纳税筹划成本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进行纳税筹划事后防范,还需要对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由于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纳税筹划的成效,因此在纳税筹划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中都需要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在纳税筹划事后,需要全面评价和分析与税务部门的关系。对于较好的改善了这种关系的方案,企业应该继续利用,继续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比如,企业经常向当地税务机构解释公司的定价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务机构的反避税调查。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事后防范,需要合理利用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降低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纳税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注意进行风险防范,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得违反会计制度和其他经济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纳税筹划技术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知和掌握,并在企业发展道路上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07:128.
[2]奥百宁,陈舒红.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02:93-94.
[3]康娜.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 :57-59.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
一、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性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实现税收负担最小,这也要求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能制订成功的筹划方案,而且应该是一个最有效的沟通者。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上。
纳税筹划人员如何将纳税筹划方案通过自己的沟通技巧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筹划人员应良好的具备职业道德,严格分清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得将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纳入筹划方案,从而避免将纳税筹划引入偷税的歧途,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涉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
在一般人看来,纳税筹划是涉税问题,理所当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企业财务工作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正确核算与反映,很多具体业务不是财务单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纳税筹划应该从生产经营入手,即在财务处理过程之前,有的甚至应该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知道税收对业务的影响。以上文瑞都国际一期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操作为例,纳税筹划方案整体设计(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的专题研究通过后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由公司领导统一协调,工程、营销、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
因此,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而是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按照税法的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操作,对各涉税环节统筹规划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筹划效果。
三、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纳税筹划风险指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二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三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例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针对纳税筹划可能的风险,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企业纳税筹划人员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可以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l办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十纳税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筹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纳税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税法规定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幅度区间,加之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筹划人员对此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一方面,纳税筹划人员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纳税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纳税筹划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随着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筹划活动,就存在纳税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对策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或税务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筹划对纳税人是耳熟能详;而在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但又似乎心有所忌。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认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自行或通过中介机构的帮助,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涉税活动进行事先设计和谋划的过程。
所得税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正常运作具有重大的作用,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筹划成为企业的一大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此种情况,在企业所得税筹划策略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企业所得税筹划应从整体考虑
整体意识是指对纳税人而言,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少纳税金,这是因为纳税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纳税人整个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目标。一种税少纳了,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纳,整体税负不一定降低;整体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是使纳税人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的方案;纳税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和短期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未来的财务利益和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尽量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纳税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同时,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从事的业务过程和环节,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只有存在可筹划空间,纳税人才可以选择较低的税负,取得最大的财务利益;只有纳税人有进行纳税筹划的内在动力,国家才可用有差别的税收待遇,从利益上引导纳税人对自己的投资、理财、经营活动朝着国家鼓励的方向做出规划、设计,从而实现国家调控政策。
二、加强对纳税筹划的法律规范了解
纳税筹划需要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将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市场状况、财务核算等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任何一个环节和方面的偏差都会对纳税筹划的整体产生直接影响,而做出筹划的企业和税务中介机构的筹划目的、方向和具体的筹划过程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企业和税务机构的筹划行为加以严格规范。一方面,应从税法上明确规范。在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认定上往往会出现分歧,企业认为是纳税筹划,而税务机关则认定为避税,甚至是偷税,容易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而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因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致使最后的判决、裁决难以使双方信服。因此,必须对己发现的有关税法的模糊、不明确之处进行修订,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避免因对税法的随意理解而使纳税筹划偏离税法制定的初衷,给税务部门、税务机构、企业提供一个判断是否属于正确筹划的标准,以积极引导企业和税务机构的筹划行为,减少国家税款的非正常损失。另一方面,应从责任追究上加强规范。国家应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加强对企业和税务中介机构行为的约束。企业通过税务机构进行的纳税筹划若发生了严重的违法行为,除企业受到严厉惩处外,税务机构受影响的不应仅仅是信誉,更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增强其依法筹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
三、进行必要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成本效益分析
纳税筹划活动自身会产生成本,如进行纳税筹划的人员的人力成本,了解与纳税筹划相关的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等,企业一定要使这些成本的金额小于采用纳税筹划节约下来的税款的金额,纳税筹划才有必要进行。一般企业可由自己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纳税筹划或聘请外部专业的纳税筹划顾问,企业到底选用哪种方式应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如果选择外部纳税筹划机构,优点是他们的信息资源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同税务机关建立的良好的工作关系,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企业无须维持内部的专业人员,纳税筹划成本低,但缺点是不能及时处理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中小问题。而选择使用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纳税筹划,优点是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内部各情祝非常熟悉,可以随时对纳税筹划方案修改和执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是对纳税筹划中出现的问题由会计、老板还是专业筹划人士谁负责或如何协调,相对聘请外部纳税筹划专门机构来说,成本较高。企业应该在纳税筹划开始前就对该选择外部纳税筹划专业机构还是启用企业内部人员的成本进行测算,做出适合本企业自身情况的选择。做出纳税筹划方案后,要对所有的筹划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收益成本比最大的方案。
总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战略出发,服从并服务于企业战略,并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传统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以“税负最轻”或“纳税最小化”为目标,由于没有考虑非税收成本,可能使得筹划方案的采纳虽然降低了税负,但其他非税成本增加并可能超过税负的降低数额,因而与企业价值最大化背离,也就可能与企业战略背离。由于纳税筹划是一门涉及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法学、企业管理等诸多学科的边缘性学科,要综合运用起来,确实对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要求很高,加上笔者学术水平有限,社会实际工作少,对本文中所述的观点及分析,可能有诸多欠妥之处,以上不足都需要在未来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腾翔,唐向.税务筹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
[2]宋献中,沈肇章.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20
[3]王兆高等.税收筹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30
[4]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2
[5]朱洪仁.国际税收筹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8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纳税筹划 风险 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概念框架体系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念
195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首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多年来,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贯穿企业整体的管理风险。
2004年4月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在报告方面的要求,同时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简称ERM)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
COSO定义的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各个方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的潜在重大事件,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COSO-ERM是个三维立体的框架体系。这种多维立体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风险管理对象,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复杂问题。
第一维度是(上面维度)目标体系,包括四类目标:战略目标,即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使命;经营目标,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目标,符合法律和法规。第二个维度(正面维度)是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要素。第三个维度(侧面维度)是主体单元,包括集团、部门、业务单元、分支机构四个层面。
纳税筹划风险类型及其来源
企业在运用税收政策开展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风险可能会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谓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时,由于受到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失败而在筹划后发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性。
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外部因素产生的风险与内部因素产生的风险。外部风险包括税收政策选择风险、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扭曲投资风险、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预期经营活动变化风险、筹划控制风险、筹划信息不对称风险、筹划沟通误差风险、筹划心理风险、筹划信誉诚信风险、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风险等。不论何种风险,如不采取相应地风险管理措施,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其他相关损失。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要素
由于各种纳税筹划行为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不可能孤立应对纳税筹划风险,对其风险治理也应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COSO的ERM对我们治理纳税筹划风险具有很好地借鉴作用,考虑到治理纳税筹划风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企业可以依据ERM正面维度的八要素治理筹划风险。
(一)内部环境要素
纳税筹划的内部环境是指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企业类型、注册地、投资项目、经营范围、治理结构、优惠政策、风险意识、筹划人员的道德和胜任能力、公司文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等。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内部环境决定纳税筹划的基础是否牢靠,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的事前防范。例如,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纳税筹划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程序,加强对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筹划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是改善内部环境,降低筹划风险的对策。
(二)目标设定要素
纳税筹划必须先有明确科学的目标,企业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并保证选定的目标支持主体的使命并与其相衔接,以及与它的风险容量相适应。纳税筹划终极的目标应当与企业理财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即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事先安排,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涉税风险,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涉税零风险状态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将实现涉税零风险作为实现纳税筹划目标的基础,这也是对事前筹划风险的防范。
(三)事项识别要素
企业必须能够识别可能对纳税筹划产生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各种潜在事项,包括表示风险的事项和表示收益的事项。纳税筹划是对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各种筹划方案必须考虑相关税法的适用性,要识别不符合税法立法精神和政策导向的事项。另外,还要考虑税法变化对涉税事项的影响,识别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施行和效果。例如,《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文件中加强了对企业避税的防范和打击力度,造成一些诸如转让定价筹划方案失去了合法性基础,筹划风险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及时熟悉反避税政策及其相关涉税事项,适时调整筹划事项,这是对筹划风险的事中防范。
(四)风险评估要素
对于识别出的筹划风险应进行评估分析,以便确定防范对策。由于纳税筹划经常是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这必然蕴含着较大的风险,企业应尽可能找到风险因素影响目标的方式,因此对风险的评估是防范的前提,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于可能影响纳税筹划收益的风险事项进行分析,利用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方法研究筹划风险的性质和大小,评估其影响程度,这也是对筹划风险的事中防范。
(五)风险应对要素
企业对识别及评价的筹划风险的应对措施,包括回避风险、接受风险、分散风险和转嫁风险。企业应该选择相应措施使风险与纳税筹划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可容忍量相适应,即指纳税筹划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应与其预先取得的节税收益相配比,处于可控之中。例如,对于高风险低收益的筹划事项应该回避风险,不予采筹划方案。又如,企业通过借助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实施筹划,可以将筹划风险转嫁给中介机构。
(六)控制活动要素
控制活动是帮助保证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企业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程序,才能确保其所选择的风险应对策略得以有效实施。控制活动是贯穿纳税筹划全过程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企业针对已经识别和发生的影响筹划方案的涉税事项进行后,通过风险评估,制定应对策略,并组织筹划人员及时调整筹划目标及具体任务,使所有筹划人员都能及时执行新的筹划方案,从而降低筹划操作风险。
(七)信息与沟通要素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全过程都需要借助各种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筹划风险。有效、大量的信息是制定各种筹划方案的基础,而良好的沟通包括信息的向下、平行和向上及时和有效的传递。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纳税筹划项目初始就要求筹划人员依据掌握的相关信息,制定筹划目标和各种可选择方案,识别影响筹划风险的涉税事项因素,及时传递给项目负责人,以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再将控制信息传递给下面的执行人员,执行人员再进一步反馈及传递相应信息,降低筹划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沟通误差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越可能获得更多信息,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也越可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以确保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降低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风险。
(八)监控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质量的一个过程。企业治理层必须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即进行监督、控制和指导。这种方式能够动态地反映风险管理状况,并使之根据涉税事项的实际变化而调整。监控方式包括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由于大多数长期纳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影响是长期,加强监控有助于纳税筹划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下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把纳税筹划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监控还可以改善筹划内部环境,促进控制活动的有序进行,纠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另外,实施人力资源监控,如对筹划人员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筹划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筹划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心理风险。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纳税筹划存在的各种风险,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防范:
企业内从领导到财务人员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筹划。
针对纳税筹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建立筹划预警及防范机制,在筹划前要对风险较大的方案反复论证,综合考虑各种涉税因素后慎重选择实施方案。在筹划事中、事后建立相关税务筹划风险评估机制,在筹划实施过程中对筹划方案进行全程化监控,密切关注相关税收政策等环境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或变化筹划方案。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加强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培训,保持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谨慎、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力。
贯彻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对于风险较大的筹划项目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按照收益与风险配比原则,在考虑风险是否可以化解或转嫁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开展筹划,同时还必须考虑因税务筹划引致的各种涉税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只有综合筹划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开展税务筹划才有效率。
企业要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作用,适当地降低对税务筹划的心理期望,以减轻税务筹划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降低税务筹划的心理风险。
借助外部税务中介机构及税务专家。企业应该主动委托有相关税务筹划经验和知名度的税务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接受税务筹划服务,聘请注册税务师作为企业的税务顾问,借助他们在专业、技术、经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完成税务筹划,这样不仅可以事半功倍,也可将企业的有关筹划风险转嫁给税务中介机构。
总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动态和系统的过程,如风险评估促使风险应对,进而影响到控制活动,有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信息与沟通,或者是企业的整个监督活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要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帮助企业抓住筹划机遇,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促进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3)
2.苏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1)
3.李传志.税收筹划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财政研究, 2005(6)
[关键词] 合理节税 合理避税
纳税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也是一种策划活动。而人们的策划活动总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进行的,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无法进行策划。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纳税人的纳税观念意识和行为意识的淡薄。我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不重视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这给众多的纳税人造成纳税不重要、纳税筹划更没有必要的观念。目前,中国在入世参与国际市场大竞争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企业一旦成为独立的个体,就必须要构造明晰的产权机制与强大的动力机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因此,以往上缴国家税收就成为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要通过深入研究纳税筹划的各种手段予以控制。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市场大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
一、纳税筹划的兴起
纳税筹划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所谓“纳税筹划”一词来源与西方国家19世纪中叶,意大利的税务专家就已经出现,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在纳税筹划的历史上,欧洲税务最早成立了联合会。它极大的促进了纳税筹划行业的发展。1959年在法国巴黎,由5个欧洲国家的从事税务咨询的专业团体发起成立,使税务顾问和从事税务咨询及纳税筹划的人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这一方面说明在这些国家纳税筹划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同时也说明该行业开始通过自己的行业组织来规范该行业的发展。这表明包括纳税筹划再内的税务咨询业务在欧洲走向自己的道路。
而在我国,对纳税筹划的研究却很少,一是主要缘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比较晚,纳税人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身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人们对纳税筹划的思想认识偏激,把纳税筹划等同于税收欺诈,尤其是新闻出版对避税方面的书籍由于担心被政府部门审查,一度将纳税筹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书籍视为“禁书”,将其打入“冷宫”。直到改革开放和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认识才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从恐惧到接受,从接受到研究,从研究到应用,逐步对纳税筹划形成了一些共识。
二、纳税筹划的概念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税筹划?目前观点不一,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首先应当肯定的是、纳税筹划不等于逃税。逃税是建立在对税法不理解违法的基础之上的。这与纳税筹划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可以看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取得节约税收成本和税收收益。从目前的情况来讲,企业最好还是委托中介机构完成这个筹划,这是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因为我国在税收政策的传递渠道和传递速度方面,还不能满足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要求,也许企业得到的税收政策是一个过时的政策,而实际政策已经做了调整。若不及时地了解这种政策的变化,盲目采用纳税筹划,可能会触犯税法,这就不是筹划了,而可能就是偷税。很显然,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行为,是以不违反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否则,就成了税收违法行为。因此,纳税人应该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尤其是清楚相关的税收法律知识,知道和懂得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纳税筹划的目的之一是要减轻税收负担,而偷税、漏税、抗税、骗税、欠税也都可以减轻税收负担,但它们之间是有合法还是违法犯罪的严格区别的,企业只有分清楚这其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纳税筹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标。
三、纳税筹划的实现意义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作为纳税人的一项权利,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所接受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三资企业在利用纳税筹划实际合理节税上对国内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不仅有利于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而且还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现行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具有以下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逃、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纳税人都希望减轻税负。如果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就不会做违法之事。筹划的存在和发展为纳税人节约税收开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这在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纳税违法的可能性。
2.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企业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拉杆的作用下,逐步走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3.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现行税收法规存在漏洞而纳税人却无视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水平层次较低,对现有税法没有太深层次的掌握,就更谈不上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另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国家税收立法质量差,如果税收法规漏洞永远存在,这又怎能谈得上依法治税呢?
4.有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降低税务成本,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国家税收。比如纳税筹划中的避税,就是对现有税法缺陷作出的昭示,暴露了现有税收法规的不足,国家则可根据税法缺陷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正,以完善国家的税收法规。
四、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因素很多很多,其中有税收与非税收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由上而下,由粗到细,逐渐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意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建立合法的筹划观念,以合法的税收方式,合理安排经营活动。作为一个企业,它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依法纳税是其基本职责。企业也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反之,将受到政府的处罚。
2.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 。决策时不可忽视筹资、投资和分配过程中的纳税问题;决策时需要提供纳税信息;纳税筹划同样离不开财务决策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定量和定性分析等。
3.纳税筹划应具备超前意识。开展纳税筹划,纳税人必须在业务发生前,准确掌握这项业务有哪些过程和环节,所涉及哪些税种,哪些优惠政策。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纳税筹划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纳税筹划,纳税人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既然纳税筹划是在不违法或非违法的前提下进行,那么纳税筹划的行为离不合法越远越好。
6.注意税收与非税收因素,综合衡量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7.保持账证完整。就企业纳税筹划而言,保持账证完整性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8.任何企业都需要进行纳税筹划。但是,纳税筹划需要支付成本,承担风险,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条件。一般说来以下类型的企业更需要开展纳税筹划,获得的收益也较大:①新办或正在申办的企业。这类企业有足够的税收筹划空间。企业创立开始或新增项目开始就开展税收筹划,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 从而有获利的空间。②财税核算比较薄弱的企业。企业财税核算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严格的财税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二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准确进行财税核算。而这两个方面都容易引发财税风险,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这类企业应及早规范财税核算,开展纳税筹划,防范财税风险。③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较大、组织结构纷杂、经营活动复杂、涉及的税种及税收政策复杂的企业,其筹划的空间较大。而这类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收损失也较大。比如,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充分享受纳税筹划的好处。这类企业如果没有进行纳税筹划,一旦某个问题处理不好,可能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这类企业最值得花费人力、财力做纳税筹划。
总之,纳税筹划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小税负,最大可能地多获取利润或取得更大利益。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筹划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必须与税法精神相符。因此,不管如何筹划,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那就是必须正确认识筹划的范畴,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纳税筹划与避税、逃税、骗税的关系,不可把合法筹划和违法筹划混为一谈,与筹划的初衷相悖,偏离合法筹划的轨道。
由此,笔者认为,任何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遵从三条原则:首先,所制定的筹划方案要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在税务机关认定合法的前提下,才能付诸具体行动;其次,要向税务机关提出相应的书面申请,由税务机关进行审查审批;第三,对于一些特定的或特殊的筹划方式,应在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后方可操作。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纳税筹划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必须与税法精神相符合,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有法可依,向税务机关提供合法的纳税筹划依据和构成要件。当然,由于企业的情况不同,加之税收政策和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可能找到相同的或现成的方案,这就要求筹划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参考文献: